关于篮球的三个小故事(精选9篇)
球场上——他们冲刺、急停、转身、盘带、过人,一路攻城拔寨!他们捕捉场上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始终全神贯注!
他们心中装着教练、眼里看着队友,坚信团队力量!他们失利时眼含泪水、进球时激情拥抱,只因兄弟情深!在篮球里,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体力的对抗,更关键的是团队协作、意志品质奉献精神,以及抗挫折能力。事实上,这也正是校园篮球内在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篮球运动,将其打造成了特色项目。越来越多的孩子穿上球鞋,像一个精灵奔跑在绿茵场上,脸上绽放迷人的笑容。
小阿甘”,也有一个篮球梦
从二年级开始,三台县七一小学的梓希就作为班级篮球队员,正式参加班级联赛了。他的腿先天残疾,需要带着矫正器行走。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球场上的精彩表现。梓希的偶像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篮球规则和动作,一样接受最严酷的训练。事实上,即使是简单的扑救动作,对他来说也并不轻松。为了进入篮球队,他付出了比其他孩子几
十、上百倍的努力。教练杨义虎说:一节节的篮球课,给了梓希信心和力量。
尽管对安全有顾虑,教练依然给了梓希上场的机会,这给了他战胜困难的勇气。现在,他已经赢得队友们的尊重和信任,不仅拥有了强健的体魄,还拥有了一颗更强大的心。
学习不好,怎么打球?
小学二年级,宇燃被选入校篮球队。还没有开始正式训练,教练杨义虎就警告宇燃:“每次测试,都要向教练汇报成绩。如果成绩退步,一律停训!”宇燃满口答应。可是到了三年级下学期,他的成绩突然下滑。教练和班主任沟通后,决定对宇燃停训。“打球要用脑子。学习不好,怎么打球?”教练的这句话,在球队里广为流传。停训的半个学期,宇燃静下心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考试后,宇燃拿着成绩单骄傲地找到教练,要求恢复训练。
“教练,我知道错了。要打球,必须更认真听课,学习效率必须更高。”“现在,宇燃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习惯特别好,还是篮球队的主力后卫。这不就是全面发展嘛。”宇燃妈妈非常骄傲。
无兄弟,不篮球
有一句很出名的广告语——“无兄弟,不篮球。”和篮球一样,篮球也是一项非常讲究团队配合的运动。团队合作,是篮球课程给学生的最重要品质。要赢得胜利,就要相信队友,就要学着与他人合作。对此,四年级的翔宇深有体会。二年级时,翔宇刚转学来到七一小学,有些不太合群。他身体素质好,技术也出色。但他与队友缺乏默契,常因为“单打独斗”错失了进球良机。教练耐心引导翔宇,给他慢慢反思与成长的空间。在一次次训练中,翔宇真正融入了集体,感受到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合作。队友把球传给他,他又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这就是信任,这就是合作,这就是篮球的魅力,这也是致胜的秘诀!篮球的奖杯属于整个团队,胜利的喜悦属于每一个人。
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台县被当时的省体委命名为“四川省篮球之乡”。2011年,三台县开始举办校园篮球联赛。从那时起,七一小学正式组建校园篮球队。杨义虎是篮球专业出身的体育老师,是三台县七一小学篮球队的“元老级”教练。“我们的训练科学系统,孩子们也非常刻苦。组队第三年,就拿到全县第一名。”杨老师说。“我们要让篮球运动成为学校特色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品格和素养的重要途径。”七一小学校长王强说。小编的话
一、宽容学生
案例:2011年9月, 校领导安排我接手初三0909班的语文工作。开学第一天的语文课, 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 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 学生们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新来的老师。我快速扫视全体学生, 感觉还不错。于是我开始了自我介绍, 讲解我对语文的理解和对学生们的要求。看看时间快要下课了, 我最后提到了对语文作业的要求。这时一个高而瘦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您对语文作业的要求很好, 但是我不打算每天写语文作业, 您看行吗?”听到这样的话我非常吃惊, 一时竟然无语, 心里想:这个学生是试探老师呢还是故意捣乱呢?这时下课铃响了, 我连忙说:“下课!请刚才发言的这位同学到我的办公室来!”这个学生真的跟我到了办公室。问:“你叫什么名字?”答:“高翔!高兴的高, 飞翔的翔。”问:“为什么你不想写语文作业?”答:“不为什么, 就是不想写。”我盘算着该怎样和眼前的这个学生沟通, 高翔突然说:“老师, 你不打算叫我的家长来学校吗?”我更加吃惊了:“你希望老师叫你的家长来学校?那就叫你家长来吧。”我顺着他的话说。“那明天我就叫我爸爸来!老师你同意吗?”高翔急切地说着, 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好吧, 就这样。”真是个怪人!第二天, 高翔的父亲果然来到了学校。经过和他父亲的交流我得知, 高翔其实在小学阶段一直是个好学生, 到初中后, 由于我们学校每天布置的作业量太大, 他一时没能适应, 加上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全年级排名很不好, 心理上难以承受, 之后就对学习和写作业产生了厌倦和恐惧, 以至于发展成心理疾病。心理医生确诊他患了学习障碍症, 需要慢慢地用心调理。他的父亲说:“两年了高翔一直这样, 我们也习惯了, 听之任之吧。老师你也不要太在乎, 只要他不给你上课找麻烦就随他吧。”之后, 我向班主任和课代表了解高翔的情况。“他别的学科作业也从来不写, 老师和同学们几乎没有人关注他。你是新来的, 他大概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上演了这出戏。”课代表这样说。果然, 在语文课上高翔经常冷不丁地冒出点新花样, 作业本也是每天按时交, 但没写作业, 或者写了作业又故意擦掉, 总之千方百计引起老师的注意。我没有在课堂上批评过他, 相反经常找机会在课堂上表扬他, 课下和他谈心。经过我的耐心教育, 高翔终于有了变化。工夫不负有心人, 不知从哪天开始他渐渐地归于正常了, 直到初三毕业。看到他健康地成长和进步, 我会心地笑了。
感悟: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孩子的过失, 不管多么严重, 如果不是出于恶意, 就不要责罚他。”宽容是一种爱, 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 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意味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 教育手段更加成熟;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 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对后进生或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 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帮助他们分析症因, 提出应对策略, 就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 而这种潜能一旦被挖掘出来, 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当然, 宽容是相对的, 它不是对学生缺点的视而不见, 不是对学生一味地偏袒, 它的根本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 最终改变它。
二、尊重学生
案例:2009年9月, 校领导安排我接手初二081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前任语文老师贾老师刚好和我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 因此我想通过贾老师了解这个班的情况。贾老师告诉我说:“这个班有好几个‘刺头’, 成帮结伙地捣乱, 很难管理。更可气的是有个女生看起来不吭气, 批评她时居然拍着课桌和我争辩, 你接手以后要多操心这个女生, 别搭理她, 免得她在课堂上让你下不来台。”我默默地听着, 记住了贾老师的话。开学第一天, 我走进教室环视全体学生, 想看看哪些是“刺头”学生, 特别是那个“有名”的女生。但直到下课我也没能辨认出谁是敢和老师拍桌子争辩的女生, 看着哪个女生都挺温顺的。第二天检查语文作业时, 我特别留意那位女生的作业本。打开作业本之后, 看到作业书写得字体大小不一、七扭八歪, 但是作业全部完成了。一个星期之后, 我找了个机会把她叫到办公室单独和她聊。我先表扬了她每天都能按时交作业, 之后问她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她说:“焦老师, 是不是贾老师说我的坏话了?我和贾老师拍桌子吵, 是因为她隔三差五地就在班里批评我这不好那不好的, 我实在是受不了。”原来如此!看来是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知道该怎样对待她了。两年间我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公开批评过她, 有问题都是叫她到办公室处理, 她一次也没有和我拍桌子吵闹过。毕业前夕, 她还特意送了我一个笔记本, 说:“焦老师, 虽然我的成绩不好, 但是您却给了我很多信心。虽然我的进步不大, 但是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尊重。”听到她这样说, 我感到十分欣慰。
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尊重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 教师尊重学生的过程就是将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培养和培养人成为人的过程。尊重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尊重的需要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 特别是学生, 其尊重的需要更是不容忽视的。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学生和成年人一样, 有强烈的自尊心, 当其自尊心受到保护时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进步;当其自尊心受到挫伤时, 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行为会向教育者所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同时, 尊重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一、苏格拉底的幽默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艺术。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地演讲。”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情为何总是那么好?”苏洛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老师那洋拿得起,丢得开。
事实上,苏格拉底在生活中一直遇到麻烦,大至雅典的奴隶主当权者要严厉处置他,小到他的妻子经常要向他发脾气。他的妻子是出名的泼妇。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待客,妻子为了一件小事大吵大闹起来,他却淡然置之,笑着道:“好大的雷霆啊!”谁知妻子越闹越凶,竟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半盆凉水泼到了苏格拉底身上。
客人很尴尬,以为苏格拉底一定会发火了,谁知苏格拉底却心平气和他说:“我知道,雷霆过后,必有大雨。”经过这件事后,妻子很后悔,决心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后来,当奴隶主当权者不容苏格拉底的“异言邪说”传播,将他处以死刑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极大愤慨,临刑时,一个妇女哭喊着:“他们要杀害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犯呀!”
苏格拉底回答说:“噢,傻大姐,难道你希望我犯罪,作为罪犯死去才值得吗?”这位伟大的哲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还保持着轻松幽默的情趣。
二、始终乐观的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大哲学者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一栋大楼里。这栋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子,也感到高兴吗?”“是啊!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儿,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啊,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的一层的房间给了一们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那人又故意问他:“先生,住七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啊?”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啊!”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乎环境,而在于心境。”
三、假苹果的“香味”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不少学生。一天,学生们向他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人家坐下来。他用手指捏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诮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儿?”
有位学生举手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再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这一次,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阅尽沧桑,大彻大悟。
国学大师,平凡布衣,件件小事,还其本真。
一代宗师季羡林博学多才,他精通的十多种语言中的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很少有人了解,他研究的东西我们也许一点也不懂,但他的为人,从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了解一二。
一. 高考数学4分
季老小时候很顽皮,打架很厉害,而且上课还偷看书。“他的桌子上放着课本,桌底下偷看各种书。他什么书都偷看。在中学时代他把《金瓶梅》看了。”此外,季老小时候文理偏科严重,高考数学百分制的考卷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
二. 布衣教授: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出身贫农这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极为罕见。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23岁科去留洋在德国十年,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却没有一点儿洋味呢?这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小时穷得吃不饱饭,给一个亲戚割牛草,送草后磨蹭着等到中午,只为能吃一口玉米饼子,现在仍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
有一年一位北大新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报名处,就对他说:“大爷,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办手续。”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次日当他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老头坐在主席台上,一打听,他就是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时真的吃惊不小,对同学说:“就像个邻居大爷,一点也看不出来。”
三.糟糠之妻: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里没有一本书;他的叔父决定送他上学,令其命运有了转折,但也给他一个包办婚姻,在离家求学十余年后,他依然跟妻子相濡以沫。1946年,季羡林回国后经陈寅恪推荐赴北京大学任教,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为了专心研究,独自过了16年,他才把家属接来。他的妻子叫彭德华,济南人,比季羡林大四岁,只念过小学。婚后,l933年他们先有了女儿,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儿子延宗,即是季承。
“我懂了,凶手根本就没有参加晚宴!在这段时间里,他躲在黄小姐的房间里,将房间布置成了密室,然后等待黄小姐返回房间时将她杀害,再慌乱地离开。”陈翔双手十指交叉挡在嘴前,这是他推理时的招牌动作。
“可是,当时船上的所有人都参加晚宴了呀!”人群中有人提出了质疑。
“不对,这个人有很恰当的理由,他不参加晚宴也不会被人怀疑,甚至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个人就是——你!副船长小山先生。”大家的目光顺着陈翔的食指集聚在了身穿白色制服的副船长小山先生身上。
“呵呵,没错,因为我要操控游轮,的确没有参加晚宴。但是,这也可以成为我杀人的理由吗?”小山先生神态自若。
“我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黄小姐遇害时,你就在她的房间里。”陈翔从口袋中拿出一张彩色的纸卡,小山先生脸色顿时变了。“这是为了晚宴中的游戏环节特别准备的名卡,我问过船长了,上船的时候就发放给了船上的每个人。在晚宴中,大家的名卡都被收上去了。那么,你的名卡为什么会出现在黄小姐的房间里?”
“那,那一定是我今天白天落在那里的。”小山先生仍然不肯放弃。
“那你的名卡为什么会握在黄小姐的手里呢?!”名侦探陈翔甩出杀手锏。
小山先生颓然地跪倒在地上,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我没想杀了她,我没想杀了她,是她逼我的……”
陈翔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犯罪者总有他们自己的理由,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可能成为杀人的借口。他随手将名卡抛在风里,“其实这张名卡,是我在黄小姐门口捡到的,一定是在你慌乱离开时丢下的。对不起,你上当了。”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末日前最后一个名侦探陈翔的推理秀。在大家的赞叹声中,陈翔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留给大家一个帅气的背影。接下来的事情船长会负责处理,他揉揉太阳穴,没想到出来度假也会碰到案件,难道自己是传说中的移动犯罪导航仪?
几个小时后,陈翔从睡梦中惊醒。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刚才好像为了耍帅,把案件的决定性证据——名卡给丢飞了!沉默了三分钟后,陈翔决定忘记这件事,“他们一定也会忘记的,恩,就是这样……”
陈翔鬼鬼祟祟地溜出房间。现在是凌晨三点钟,走廊里没有人,他快步走到甲板上。这时,海上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陈翔顺手从旁边的架子上拿起了一把雨伞。“名卡,名卡,名卡,你在哪里?”他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四处寻找着丢失的重要证据。
一阵巨浪袭来,游轮猛烈的颠簸了起来,陈翔顺手扶住了身旁的船舷。雨越下越大,狂暴的海风快把陈翔手中的雨伞吹翻了,他决定在没有被风吹走前,离开甲板。可就在这时,他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大侦探,好兴致啊!”陈翔猛地回头,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刺眼的光亮下,满身鲜血的副船长小山正狰狞地看着他!近在咫尺!“你去死吧!”
一股巨大的力量向陈翔涌了过来,他松开了抓住船舷的手去格挡,但还是被推了出去。副船长小山看着陈翔的身体抛离了甲板,向深海中坠去,一阵冷笑:“永别了,大侦探。”
此时此刻,陈翔的脑海中回荡着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还打着伞?”
不知道过了多久,陈翔从昏睡中醒来。他躺在沙滩上,金色的沙粒轻柔地包裹着他的身体,温暖的阳光晒在脸上,一阵椰风从远处吹来,说不出的舒服。刚才他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自己破获了一起密室凶杀案,但是被逃跑的凶手推下了海。很真实的梦境,真实到他现在依然觉得有些后怕。他摇摇头,将这一切抛在脑后,先好好享受享受这份难得的安逸吧。
半个小时以后,陈翔觉得有点不对劲,为什么自己手里还抓着一把雨伞呢?“不是吧!”陈翔一下子坐了起来,自己不可能好端端地抓着一把雨伞在沙滩上晒太阳吧!那么就只剩下一个解释了,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副船长小山一身浴血,肯定是杀害了看守人员逃出来的。他到甲板上来一定是想控制驾驶室,可没想到撞到了正在找名卡的我。于是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对我下了毒手。恩,没错,一定就是这样。”陈翔坐在沙滩上,抱着雨伞开始了名侦探自说自话的推理,“可是我为什么要松开船舷,而不是用拿着雨伞的手去格挡呢?”
陈翔懊恼地盯着手中的雨伞,思考了半天,他的结论是自己的脑袋坏掉了。这把雨伞保持着打开的形态,伞骨竟然没有折断,边缘的丝带上坠着一个精致的标签,上边龙飞凤舞地写着两个字——命运。
一把“命运”牌雨伞,一只没有坏掉的机械手表,一把瑞士军刀,一身被海水浸透又被太阳晒干的衣服,这就是陈翔的全部家当了。经过半个小时的探索,陈翔发现这里是座极大的岛屿,覆盖着大片的森林。他没敢贸然闯入丛林中,结果沿着海岸线走了很远也没有什么发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知道自己在海上漂了多久,他的肚子已经开始饿了。
“那个蛋炒饭好像没放盐。”他回味完自己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决定先生火。野外生存的第一法则是解决温饱问题,而生火则是这一切的源头。
陈翔曾经看过一本野外求生方面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种取火的方式。他在脑海中一一过滤,像火石这种过分依赖工具的方法直接忽略,毕竟他现在是遇难而不是野炊。想了半天,只剩下钻木取火的几种方法可以实施。他决定先从最简单的试起。体力是有限的,不能过分浪费在取火上,之后他还要找食物。
陈翔拖过从森林边找到的被雷电劈断的树干,幸好天气好,粗壮的树干被太阳晒得很干燥。他用瑞士军刀刮去一部分树皮,将表面削平,划出一条长长的凹槽。然后将从衣服上扯下来的小绒球,还有枯草叶放在凹槽的前段。简易刨子取火法的基本配备已经完成了,他又去搜集了一些小枯枝放在一边备用,之后就开始用一根木棒在凹槽上来回用力蹭。
木棒和树干不断地摩擦产生了热量,同时还将一些细碎的木屑推向了凹槽的前段。大概过了十分钟,腰酸背痛的陈翔打算放弃的时候,一股青烟从凹槽的前段袅袅升起。有希望了,他更加拼命地推拉手里的木棒。只听“刺啦”一声,一个小火苗蹿了出来。他连忙低头,对着这星星之火小心地吹气。火借风势,火苗随即升腾起来,他急忙地拾起地上的枯枝败叶,凑近了这得来不易的火种。
半个小时以后,陈翔守在一大团篝火旁,心满意足地舔着自己的嘴唇。命运并没有把他彻底地抛弃,他在海边捡了三只螃蟹,一些扇贝,还有几个从树上落下来的大椰子。虽然他的烹调手段不怎么样,但至少是吃饱喝足。而且,他的装备里又多了一样东西,一只很漂亮的彩色贝壳。当然这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没什么用,不过,如果获救了,至少可以当做纪念。
陈翔找了一堆干草铺在距离火堆不远的地方,用雨伞和旅人蕉巨大的叶子支起了一个简易的窝棚。夜色渐浓,他躺在自己搭建的窝里,仰望着星空,没想到自己出来旅行竟然会遭遇这种事故,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陈翔是不想成为现代鲁滨逊的,这个他确认无疑。不知道游轮上还有没有其他人遇害,会不会有人发现了他失踪了呢?他就这样想着,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幽谧的丛林中,有几双眼睛正盯着海边发生的一切。当然,呼呼大睡的陈翔是不会知道的,这个家伙心大的很。
第二天清晨,陈翔伸了个懒腰从窝棚中爬出来,篝火早已经熄灭了。他哀叹一声,先饱饮了一顿椰子汁,又重复起了昨天的生火程序。这次生火没有那么顺利,几次眼睁睁地看着火苗熄灭却来不及引燃。浪费了几个小时,火才着起来,陈翔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他靠在树下歇了半天,爬起来又点燃了一个火堆,不同的是,他往上撒了一堆青色的叶子。潮湿的树叶在火中燃烧冒出大量黑色的烟雾,直冲云霄。现在就指望有路过的船只能看到这个求救信号了。
陈翔为了以防万一,在火堆旁堆满了枯枝和干燥的树干助燃。之后他在火堆旁的沙滩上画下了一组大大的“SOS”。如果有人坐直升机来搜寻他的话,就能一眼看到。弄完这一切,他瘫倒在沙滩上。按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没饿死也累死了。
夜幕悄悄降临,陈翔眼巴巴地张望了一下午,海平面上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他决定吃饱就睡。第三天,依然如此。第四天,陈翔决定不能再继续混吃等死了。他在沙滩上留下讯号,带着他的装备毅然决然地向丛林走去。
白天的丛林并没有夜晚的丛林那么可怕,阳光透过树冠间大片的空隙落在柔软的土地上,留下斑驳的剪影。除了不时响起的鸟鸣虫叫声,穿林而过的风声,小型动物游走在草丛中的悉索声,整个森林显得静谧而又安详。
陈翔用雨伞拨开拦住去路的藤蔓,一路辨别着方向,向丛林深处走去。陈翔一路战战兢兢,毕竟他也不知道这片丛林中是否存在什么凶猛的野兽。两小时之后,陈翔依然没有找到出路,他决定原路返回,如果不在天黑之前赶回海滩,很可能会遇到危险。然而,无意间的一瞥让陈翔停住了脚步,穿过他左侧密布的藤蔓荆棘的空隙,他看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场景。
那里竟然存在着一片空旷的场地!在空地的正中央,一只巨大的图腾石柱被安放在一座石台之上,显得雄伟至极,然而这一切出现在这里又透着一些诡异。陈翔穿过树林来了石柱前,他仔细端详着这根莫名其妙出现在这里的图腾。很快,他的视线被石柱下的台子吸引了过去,上刻着一些奇怪的东西,他觉得那好像是一个机关。
就在这时,一只长矛从远处射了过来,正戳在陈翔的脚边!陈翔大惊,回头一看,顿时傻了眼……
侦探小故事 飞翔吧!名侦探的重生
做了俘虏
戳在陈翔脚边的长矛十分粗糙,不过是一根未经打磨的枝干在顶端用藤蔓绑了一块尖锐的石头而已。可那深入土内的矛头,和在空气中微微颤动的矛杆,却让陈翔丝毫不敢怀疑它的杀伤力。更为可怕的是,他转过身来的时候,发现身后不远的丛林边上,有几个围着兽皮的原始人正举着和地上一样的长矛气势汹汹地盯着他。
“原始人?”陈翔万万没想到,在这座孤岛上,竟然还有其他人类存在,这让他欣喜不已。可是眼前的形势却不容他乐观,看这些茹毛饮血的家伙们的表情,他们可不是来帮助自己的,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把自己做成一道丰盛的晚餐。先理后兵,陈翔尽量微笑着说,“我没有恶意,请不要攻击我。”
又一根长矛带着风声呼啸而至,陈翔连忙跳到一边,谈判失败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反抗了。逃跑的念头,陈翔也不是没想过,可在这诡秘的丛林中四处乱窜,对手还是“地头蛇”,只怕是死得更快。
幸好陈翔会一些三脚猫的功夫,也不算是毫无反击之力。赤手空拳对付这些彪悍的原始人显然胜算不大,所以他眼睛瞄上了戳在地上的长矛。陈翔一边向后退,一边看准方向闪到了第一根向他袭来的长矛旁,伸手握住,向起一拉,长矛纹丝不动。
和预想的不太一样,但是这是最后的依仗,陈翔也不管对面的敌人了,双手握住长矛向起用力一拖,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他整个人抱在长矛上,手拖脚蹬,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长矛仍然牢牢地钉在地上。
这个时候,原始人已经冲了过来。所有的力气都浪费在了拔长矛上,几个原始人毫不费力地将趴在地上喘着粗气的陈翔俘虏了。手指粗细的藤蔓将陈翔捆成了大粽子,两个原始人用一根长矛将他架了起来,向丛林深处走去。陈翔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等待着宰杀的猪。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误会了。”陈翔心里这样想着,于是试探性地说了一句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原始语,“阿鲁巴……”
丢进山洞
“阿鲁巴?”领头的原始人停住脚步,走到陈翔身边,蹲下身看着被五花大绑的陈翔。
“阿鲁巴!”陈翔用力地点点头,他心里暗暗赞叹自己的英明神武,这样都能起死回生。可是,他还没高兴两秒钟,一只巨大的拳头就凿在了他的脑袋上。领头的原始人那张愤怒无比的脸定格在陈翔眼前,之后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他昏了过去。
几个原始人抬着“战利品”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慢慢深入到陈翔尚未探索过的领域。这里生长着大片望天树,直通九霄的树干和饱满的树冠像是大地上撑起的一把把巨伞。树下遍地五颜六色的蘑菇,可是,这群原始人只顾着急匆匆地赶路,似乎对这些现代社会的美味蘑菇没有什么兴趣。
不久之后,几个原始人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一个天然洞穴前。森林在这里被一座山脉隔断,峭壁连绵延伸向远方。几个原始人站在洞口用他们的语言一阵呼喊,从洞穴里传来阵阵欢呼声。几个小孩先跑了出来,随后涌出了更多的原始人。数十个原始人集聚在洞穴前宽阔的空地上,好奇地打量着部落里最强悍的勇士们带回来的猎物。
这个猎物很像是同类,可是皮肤的颜色却不一样,而且身上还穿着奇怪的东西。陈翔此刻仍在昏迷中,所以避免了被人围观并且指指点点而产生的尴尬。一个现代人,被一群原始人围着做研究,天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暗了下来。吃或者是不吃,族群分成了两派,最后,一个年长的原始人力排众议,决定先将陈翔“存”起来,是杀是吃,明天再说。
陈翔被抬进了洞穴,丢在了角落里。洞穴门口开始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原始人的思维很单纯,每一个有食物的日子都值得庆祝。而所谓的食物,不过是成堆的香蕉,椰果和几只野兔。
此时此刻的陈翔,如梦似幻。刚刚被丢在地上时,他就被角落里的一小块尖锐的石头刺醒了。
悲泣的月光
洞穴外传来阵阵歌声,当然陈翔完全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食人族围着火堆狂欢的场景,一群原始人跃跃欲试,准备享受一顿“名侦探大餐”。该死的“阿鲁巴”,如果不是说错话,或许还能有转机。现在根本不能奢望原始人的怜悯,还是自救比较稳妥。
陈翔扭动着身体,手被反绑在背后,脚也被捆住了。束缚在身体上的藤蔓让他连坐起来都不可能。幸好手指还能活动,他一边扭动,一边紧贴着洞穴的岩壁摸索着。很快,他就找到了刚才将他刺醒的那块尖石。他用手指在上边按了按,边缘足够锋利。电视上常见的挣脱术闪亮登场,藤蔓在尖锐的石头上来回磨蹭。一下,两下,三下……
随着手腕传来的一阵灼痛,勒紧的绳子断裂了,陈翔的双手恢复了自由。他揉了揉被勒得生疼的手腕,解放了双手,剩下的束缚就好办了。就在这时,洞外的歌声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惊呼声。陈翔以为被人发现了,连忙加快了解绳索的动作。呼喊声越来越乱,却没有人冲进洞穴,慢慢地,外边传来了哭泣声。
陈翔悄无声息地移动到洞穴的边缘,哭泣声越来越大,借着月光,他看清了洞口聚集着的原始人。他们围成了一个圈子,里三层外三层,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人都在哭泣。
“这难道也是仪式的一部分?”陈翔猜测,同时蹑手蹑脚地溜出了洞穴。所有人都围在一起放声大哭,并没有人注意到逃跑的陈翔。他贴着峭壁慢慢地向丛林边缘移动,眼睛则紧张地盯着只要一回头就能看见他的原始人。突然,他停住了脚步。
透过人群的缝隙,他看到了地上躺着一个小男孩,几个原始人蹲在他旁边,手抚在他的身体上,泪流满面,表情说不出的悲伤。月光安静地洒在小男孩的脸上,如泣如诉。原始社会,人的生命如同蝼蚁一般,在没有现代医疗技术的条件下,死神随时会带走每一个人的生命。可是陈翔依稀看到,那个小男孩的胸口微微起伏着。
“假死!”当这个词出现在陈翔脑海的时候,他咬了咬牙,没有犹豫,直接冲入了人群!
成为英雄
人群顿时骚乱起来,就这几秒钟,原始人眼中的“猎物”已经趴在了小男孩身边。他将手指放在小男孩的手腕上感受着脉搏,耳朵则靠近了小男孩的鼻子。指尖传来极其微弱的跳动,可是耳朵里却听不到任何呼吸的声音。
一双有力的大手抓住陈翔的衣领,将他拎了起来,陈翔回头,正是那个因为一句“阿鲁巴”将自己打晕的原始人头领!“不要拦着我!我要救他!”陈翔大声地呼喊,可是没有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在这些原始人眼里,他可不是来救人的。所有人都对他怒目而视。
陈翔用手指着躺在地上的小男孩,比比划划,他内心万分焦急,有苦难言。这时,那个年长的原始人走了过来,按住了头领的手,示意他将陈翔放下。这个长者似乎从陈翔的表情里看出了他的想法。头领一脸怒气地将陈翔丢在了地上。陈翔顾不得痛,连滚带爬地扑到小男孩身边。
同样的情形,只是面对的是不同的人,五年前,陈翔也曾经想要去救活一个小男孩,可是他失败了。一个生命从他眼前消逝,那次的失败成为了他心里永远的痛。之后,他刻意去钻研了CPR技术,也就是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胸部挤压按摩,一连串专业的动作,汗水顺着陈翔的脸颊滑落。而这一切,在原始人眼里无疑是对小男孩“遗体”的一种摧残。但是,年长的原始人制止了躁动的人群。在女人的哭泣声中,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
“啊!”小男孩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睁开了双眼。所有人都惊呆了。陈翔乏力地坐在了地上,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知道小男孩得救了。小男孩握着身边母亲的手,说了些什么,人群中猛然爆发出欢呼声。
随后,陈翔被人托了起来,不断地抛向空中。在这种庆祝形式上,原始人和现代人达成了一致。“我想吃东西……”陈翔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微弱地喊着,可是没有人能够听见了。当然,听见了,也听不懂。
神秘的图腾
接下来的几天,被这个穴居部落奉为救命恩人的陈翔,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最舒适的茅草床,触手可及的食物,每一个人尊敬的眼神,本来可以好好享受这一切的陈翔,却说不出的郁闷,尤其是当他看到原始人生吃各种飞禽走兽的时候。这个部落原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所以,当他们毕恭毕敬地将血淋淋的兔子摆在陈翔面前,眼神里流露出“请您享用”的神情时,陈翔终于忍不住将这两天塞进肚子里的野果都吐了出来。他决定“重操旧业”,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原始人见识见识自己的“钻木取火”大法。
这个原始部落里的人是见过火的,也吃过被火烤过的食物,当然知道熟食的美妙滋味。可是,他们还没有学会自己生火的方法,只能通过偶然的机会获得火种,比如说被雷电击中而燃烧的树木。取得的火种通常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这个部落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超原始生活。
就当陈翔寻找工具想要取火的时候,他忽然想起,自己所有的装备好像都遗失在了神秘的图腾那里。他连忙找到部落的首领,在他面前的地上画了一根小号的图腾,这是他发明的与原始人沟通的方法。首领露出奇怪的神色,似乎欲言又止,其实他就算说出来,陈翔也听不懂。
阿布也吵着要去,就是那个被陈翔救回来的小男孩,大家都叫他阿布。在首领的安排下,陈翔,阿布还有两个部落的年轻勇士出发了。回去的路并不曲折,然而对于陈翔这个现代人来说,在密林里穿行,甚至还不如阿布走得轻快。
由于语言不通,没办法交流,所以一路无言。大家只是安静地走着,森林里不断传来陈翔的哀叹声。巨大的图腾石柱依然矗立在那里,陈翔的雨伞静静地躺在一边。地上还散落着前几天挣扎中从口袋里掉落的瑞士军刀和贝壳。不过几天,陈翔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陈翔拾起装备,目光再次停留在图腾上,他想起出发时首领的表情,总觉得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名字的意义
不过,此时陈翔并没有心情去思考这里面的关联。看见雨伞他才想起来,自己在海边留下的求救信号。不知道有没有经过的船只看到信号,那可是自己回家的救命稻草。
再次回到海边,篝火早已熄灭,只剩下一些未燃尽的大块木料。沙滩上的求救信号被海风和潮水抹平。陈翔叹了一口气,他刚才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并没有船只靠岸的迹象。也就是说,没有人看到他的信号。
他无奈地靠树坐下,极目远眺,遥远的海平面上只有几只海鸥飞来飞去。同行的两个年轻勇士去狩猎了,阿布走过来,坐在陈翔的身旁。他指了指自己,说“阿布”,又指了指陈翔,露出了询问的表情。
“陈翔。”陈翔明白他是问自己的名字。
“翔?哈哈哈哈……”阿布突然大笑起来。陈翔莫名其妙地看着阿布笑得满地打滚,他不明白这有有什么好笑的。直到他把阿布叫住,用眼神警告了一番后,阿布才止住了笑。他拉着陈翔来到了一棵树下,指着一堆不知道什么动物的粪便说,“翔”。
陈翔苦闷,自己一个响当当的名侦探流落荒岛能不能回去不说,名字居然还被一个原始小男孩耻笑,看阿布那个憋不住笑的样子,在他们的族语里,翔估计就是粪便的意思了。
潮起潮落,白色的浪花将一只玻璃瓶卷到岸上,正好抛在陈翔的脚边。“漂流瓶?”陈翔拾起玻璃瓶,费力地拉开瓶塞,从里面掏出一张纸条。他展开,上边用工整的现代字写着:寻找同一世界的人,我叫洛奇,我来自亚特兰蒂斯。
“洛奇?亚特兰蒂斯?同一世界是什么意思呢?”陈翔一头雾水,可是他突然灵机一动,“洛奇这个名字不错嘛!从今天起,我就叫洛奇好了。”
从这一刻起,陈翔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个叫做洛奇的人的重生。这一切都是命运使然……
侦探小故事 奇特的侦探
Baby狗和Rain狗是狗之国的王子,Baby狗的性格是直率、莽撞、冲动的,而Rain狗则是喜欢思考、具有侦探型头脑的人。所以两者常常会产生意见不和的时候,这是让国王很是烦恼的一件事。
于是蜜蜂大臣给国王提了一个建议说:“陛下我建议让两个王子一起出外去探险吧,这样一来也许他们能在遇到困难、危险时,能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互助、友爱、共同成长。”国王听完后觉得,恩,是个好提议就决定采取让两个王子一起出外探险。
两位王子的探险旅程即将开始,让我们一起跟随两位狗王子的探险故事体会这奇妙的神奇旅程吧!
宝石
两位王子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一路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了在前方的一所房子外有位牛大伯在鬼鬼祟祟的东张西望;Baby狗想上前去,却被Rain狗叫住了,说到先看看清楚,但Baby狗不高兴了,说到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于是冲上前去就把牛大伯给打了。这时,牛大伯的女儿回来了看见自己父亲脸上的伤很生气,大声的质问着面前的两位王子:“你们为什么要大我的父亲。”
Baby狗还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问道:“他是小偷。”
飘飘生气的说:“他是没带钥匙,想在外面看看可不可以打开门。”
Rain 狗忙上前说到:“很抱歉,我哥不是故意的,对不起牛大伯。”
牛大伯说:“没关系。”
飘飘拿出钥匙打开门,牛大伯一进屋里就先到书房里,忽然传来了牛大伯的惊呼,不见了、不见了。Rain狗问道:“什么不见了。”牛大伯说:“我朋友送我的宝石不见了。Rain说我们会帮你找回来的。”
Rain狗和哥哥找到了狐狸、乌鸦、孔雀、大黄狼的脚印。
谁是凶手
经过Rain狗的仔细观察,对牛大伯说:“请问狐狸、乌鸦、孔雀、大黄狼来您家做什么?”
牛大伯说:“狐狸是来向我借酱油的,乌鸦是来和我借百科全书的;孔雀是给我送水果的;大黄狼是来我家借醋的;怎么你怀疑他们中有人是小偷。”
“哦!这样的话牛大伯您的宝石都给谁看过呢?”Rain狗说道。
牛大伯说:“他们都有看过,摸过;还有就是飘飘了。”
Rain狗对牛大伯说:“您能把那几位都叫来吗?”好没问题。
当狐狸、乌鸦、孔雀、大黄狼来了之后,Rain问道:“你们对宝石之类的感兴趣吗?”
他们同声说道不感兴趣,怎么了。牛大伯家的宝石不见了,而你们是看过接触过得几人。狐狸他们就急了,连忙说道我们各自家里都有珍藏,没有这个必要来冒险。Rain狗坐下沉思了一会说道:“我知道谁是小偷了,飘飘是你。”
飘飘:“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要偷?”
Rain狗说:“你不是说你常常在家的吗。那为什么没有你的脚印呢?”
飘飘有点心虚的说:“那是因为我这几天刚好有事没有回来,仅此而以。”
Rain狗说:“是吗,你还要说谎吗?其实我一开始进来就发现了家里还有斑马先生的脚印,我还在苦恼着他是怎么进来把宝石拿走的。他应该是你的同伙吧,你吧一切都掩饰的很好;但是我还在现场找到了属于女性的头发,我想这应该是你的吧。这样你你还要狡辩吗?”
飘飘丧气的说道:“我本来完美的计划、、、,我父亲所收藏的宝石是市面上价值很高,而我一直都因为自己贫穷而被人所嘲笑,所以就想着把宝石拿去卖了。呵呵、、、一切都是我的虚荣心在作祟,我现在知道自己做错了,对不起,父亲。”
最后,警察把飘飘和在别处的斑马先生一起抓走了。就这样两位王子完美的侦破了牛大伯宝石失窃案。他们拜别了牛大伯继续探险旅程。
神奇美丽的村子
Rain狗和哥哥很高兴帮牛大伯破了宝石失窃案,但是这会他们又在争吵了。
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村子,他们走进去。里面的村民都友好的和他们打招呼;这时一位白发老爷爷走了过来,他们连忙上前去问道:“请问老爷爷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老爷爷说:“你们是第一次到这吗,这里是深丽村,我是这里的村长。”
Baby狗说:“您好,我们是狗之国来的,不知这里哪里有可以住宿的地方。”
村长热情的说:“哦,那么远来的啊,到我家里来吧。”他们站到了像地毯似的上面,嗖的就飞了起来;把两位王子吓到了。
这时村长说:“我这个村子是个神秘而且古老的,村子里的村民们都多少会一些魔法。村名也是因此而来的。”
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你是否也想要有这么奇妙特别的旅程呢?
一、活动内容的合理性——明确幼儿学习的重点
目标决定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小篮球活动的特点,我院小篮球教学活动的总目标是:(1)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活动,对篮球活动产生兴趣;(2)积极探索与同伴运球的各种方法,具备良好的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能团结合作,初步具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坚持的意志品质;(3)初步掌握篮球动作的基本技能,学会多种玩球的方法。初步了解篮球比赛规则,学会一对一对抗基本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竞争意识。
依据小篮球活动的总目标, 我合理地确定了三个年龄班小篮球活动的任务和内容。小班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小篮球活动的兴趣, 学习小篮球运动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动作,如学习多种方法滚球、定点拍球,感知篮球的特点;中班是培养幼儿对篮球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动作技能,如单手运球动作连贯,会交替拍球;大班则是进一步丰富有关的篮球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玩球的多样性, 如学习花样拍球、运球中传接球,学习投篮的正确动作,初步学习打篮球赛的基本规则,并初步树立正确的竞赛意识。
二、活动名称的情趣性——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在制定各年龄段的篮球活动计划时, 活动的名称要让幼儿感知到活动的游戏性, 体验到活动名称带来的愉悦心情和对活动的期待。我把小班的小篮球活动命名为“球宝宝”系列。如“我和球宝宝是朋友(定点拍球)”“送球宝宝回家 (运球走)”“袋鼠妈妈带球宝宝跳跳”等,让幼儿对小篮球具有一种朋友般的亲近感。中大班小篮球活动的名称则比较形象化,如“红绿灯(急停急运球)”“钻山洞(高低运球走)”“好朋友手拉手(左右手运球)”“你争我夺”,等等,使幼儿从名称上就可以感受到活动中游戏的内容和要求, 活动时能主动按照要求去行动。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全面锻炼幼儿的身心
为激发幼儿在小篮球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我开发和使用了多种小篮球活动的方法,如用儿歌辅导法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小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学习持球动作的儿歌是:手心空空不触球,两臂弯弯成八字,双脚肩宽稍微屈,指端控球于胸前。学习拍球动作的儿歌是:手当帽子盖住球,手位协调很重要,一上一下膝稍屈,指根掌沿拍拍乐。用“花样拍球”的方法帮助幼儿练习拍球的动作,如坐地拍球、站高物拍球、拍球转圈、圈内拍球、绕障碍物拍球、拍球抢球,等等。用“接力传球”的方法帮助幼儿练习传球 ,如头上传球接力投篮、胯下传球接力投篮、侧身传球接力投篮。我还运用“趣味玩球”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多种动作的综合练习,如一人趣味玩球法中有高运球、低运球、蹲下运球、坐地运球等二十多种方法;两人趣味玩球法中有两人绕障碍运球、两人面对面牵手运球、两人平行牵手运球、两人握手运球、一对一抢断球、两人一球滚接、两人两球滚接等十多种方法; 多人趣味玩球法更是花样繁多,如其中的运球组合练习法就包含了钻山洞运球、绕障碍物运球接力、变方向运球接力等十多种方法。多样的方法不仅全方位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 还发展了幼儿的平衡、灵活、协调等良好身体素质,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杨正宇家长
看完了儿子带回的三个小故事,觉得故事中所描述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也很具有代表性。故事虽小,却让人深思: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望子成龙也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再到入学接受教育,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凝聚了父母的心血、饱含着父母的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父母欣慰的笑。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平安的长大,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帆风顺的成长,都希望尽可能地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都希望为孩子的成长遮风避雨。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只为能看到孩子幸福的笑脸。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心智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将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情商和能力。他们必须逐渐从家庭、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出来,走进学校、走进社会,承担属于他们自己的责任。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茁壮成长的幼苗,为了让它长成参天大树,父母都要精心呵护。但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战马”,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必须让他们经历风雨,接受磨砺,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孩子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引导他们发挥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在与孩子相处时,多一份期许,少一份溺爱;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骂。身教言传,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悦;润物无声,把对孩子的爱融在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中愉快的成长,使他们既有强壮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
【一】
一个年轻人总感到自己天生愚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
一次,他去请教一位雕刻大师。在雕刻大师家里,他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不由好奇地问:这是一朵什么花?
石头花。雕刻大师说。
石头花?石头怎么会开花呢?
你凑近去看看便知道了。
年轻人用手指轻轻地触摸了一下花朵,发现果然是由石头雕刻的。
大师,你是怎样把一块生硬的石头雕刻成一朵如此娇美的花呢?年轻人问。
一刀一刀雕刻的。一刀雕刻下去,也许看不出石头有什么变化,但当你锲而不舍地一刀一刀雕刻下去,一百刀、一千刀、一万刀就是再坚硬的石头,也能把它雕刻成一朵花。
大师,你是不是在告诉我,只要付出时间、精力和心血,纵使石头,也能让它开花。
是的。有的人生来不是一朵花,而是一块笨拙的石头,但只要他有一颗开花的心,只要他肯付出时间、精力和心血去雕刻自己、打磨自己,最终也能让自己开成一朵花。雕刻大师说。
年轻人恍然大悟,他开始坚信,自己也是一朵花!
【二】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一块石头,只要把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就能飞起来。这使我想到了人,人哪怕像石头一样愚笨,只要能舍弃多余的`东西,也是能够飞起来的啊!
而人生,就像一块石头多余的边边角角,如果面对诱惑,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不舍得放弃,那也不舍得放弃,人生就会成为一块沉重的石头,永远成不了展翅高飞的鹰。
要想人生飞起来,只要放弃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行了。
【三】
一道流星的光芒划过天空。
流星会发光吗?我问父亲。
流星不会发光。父亲说。
哪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流星的光芒呢?
看过陨石的照片吗?这些黯淡的石头,就是流星坠落大地后残存的碎片。流星只不过是一块黯淡的石头。
石头怎么会发光呢?
非常感谢“倾听第一线老师的声音”主办方给我一个机会, 和来自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见面。在座的很多老师我们都是神交已久, 或者文字之交已久, 但是没有见过面, 现在有机会聚在一起, 我真的特别高兴。
这两天学到很多东西, 昨天晚上很多老师谈了很多一线的情况, 受益不小。今天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超教育而言教育。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 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
去年我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作了一件事:为教育界前辈高仁山先生出文集, 建墓立碑。高仁山先生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育系主任, 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左派, 参与革命活动, 因而成为继李大钊之后第二个被张作霖杀害的先烈, 而且他是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开问斩的, 是北大唯一的一个如此惨烈牺牲的教授。但人们却把他遗忘, 几十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北大的教师、学生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 了解到高仁山先生的事迹, 深感有愧先烈, 经过好几年的努力, 才在香山植物园将他迁坟安葬, 也借此机会, 重新认识他的教育遗产。我因此写有一篇《高仁山先生文集》序言 (文章收在今天将要送给诸位的《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的书里) , 提到他的教育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在教育内部强调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最根本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应以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设为前提、条件与保证;不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只想用教育方法的改革来作修补, 不但无济于事, 还很可能是南辕北辙”。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又必须以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建设作为依托。因此, 一个真正关心、热心教育的教育家, 就不能只关心、热心教育, 而要超越教育, 关心并参与政治与经济的改革。”高仁山先生后来弃教从政, 积极参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并因此而献身, 都是抓住了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 是真正的教育改革的逻辑之必然, 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的必然选择与归宿。他的“超教育而言教育”的思想与选择, 在今天的中国, 特别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 就是因为只限于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实验, 而回避了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建设;而且是在政治改革滞后、经济改革畸形化情况下, 单方面进行教育改革。这样的教育改革必然受到未加改革与约束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干预, 甚至控制, 其走向形式化, 以至变质, 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像高仁山先生这样, “超教育而言教育”, 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验, 是永远不会走上合理的轨道, 没有希望的。
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前一次讲话里, 我谈到自己大概是从1998年左右介入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在回过头来总结, 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以“思想者”的身份与姿态参与, 主要是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 依据教育理想对现行教育的问题进行尖锐的批判, 其主要成果收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一书中, 这样的坚持理想的批判立场, 遭来了“有人欢喜, 有人骂, 有人怕”的社会反响。也有教师和朋友善意提醒我, 应该更多地结合教学实际, 更多地做实事。于是, 我对自己的立场作了一个调整, 努力追求“思想者与实践者相结合”。于是, 我作了两件事, 一是把目光转向教育第一线的老师, 为他们服务:编选课外读物, 作文本解读;同时, 又努力发现“真正的教师”, 向他们学习, 又总结他们的经验, 企图从中形成中国自己的中小学教育学 (包括语文教育学) 。其次, 在退休以后的2004年、2005年我又亲自到中学去开设“鲁迅作品选读”课, 直接参与中学教育实践。这样的努力的成果, 主要收在我的六本书里, 即《我的教师梦》、《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理群语文教育新编》、《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但正是在和第一线教师的接触和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逐渐得出一个结论:在现行的中国中学教育体制下, 应试教育之外的任何教育都很难进入校园。这背后的根本原因, 就在我前面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以及经济改革的变形。我突然发现, 我在中国现行的也已经变了质的教育改革中, 已经没有什么事可做。于是, 我对中小学教育的参与, 必须有新的选择, 即“超教育而言教育”。熟悉我的朋友早就注意到, 这些年我已经把主要精力, 转向现代民间思想史、共和国史和毛泽东的研究。这样的重心转移, 固然主要是出于我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兴趣, 但也是为了要从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追根溯源的探究。这方面的成果已经有《拒绝遗忘:“1957年学”研究》、《知我者谓我心忧:十年观察与思考》《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等书。
这里要和诸位交谈的, 是我的一个研究心得。在讨论教育和其他中国问题时, 人们通常说这是体制问题。现在正应该追问:这是什么样的体制, 这样的体制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和我们教育问题是直接相关的, 弄清楚了, 就可以回答我们教育当中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我提出了两个概念, 一个叫“五七体制”, 这是毛泽东在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提出的“大权独揽”, 统管一切的体制, 这个体制之前就有, 但是1957年以后, 把它完整化、体系化了。其具体内涵有五个层面。一是党和政府不分, 党即国家。比如党的各级政法委就是凌驾于作为国家政府部门的法院和公安部门之上。二是军队只属于党, 是所谓“党军”。三是不允许有任何不受党控制的社会组织存在, 没有独立工会、农会, 教师没有独立教师工会, 党是唯一者。四, 党要管思想、管脑袋。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要让党的思想“进入学校、课堂, 进入学生的脑袋”。这其实是说出了当下中国教育的本质的, 就是要为党统一全国老百姓和下一代的思想服务。不仅统一思想, 还要统一言说方式, 以及言说背后的思维方式。多年来高考指挥棒造成的“说大话, 假话, 空话, 华丽、花哨的话”,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要求的。其后果大家都看到了。最后, 党的绝对领导要落实到每一个单位的第一把手上, 叫做第一把手专政。昨天马老师发言里那么痛苦地谈到, 在他所在的底层学校, 一个校长、支部书记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管你, 就因为他拥有不受限制、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 你反他就是反党, 你提意见他就可以宣布你是“反革命暴乱集团”。这个例子可能有点极端, 但也很能说明问题, 马老师觉得不可理解, 其实这样的绝对权力的统管一切, 是普遍的, 只是马老师所在的底层学校表现得更为露骨而已。这样一种党绝对控制下的、为党管思想服务的教育, 就会出现老师们所说的“权力至上”的教育逻辑, 大家都要争权力, 连普通的老师都会利用自己拥有的有限的权力对学生进行暴力统治, 许老师讲得非常深刻, 专制成为日常教学生活逻辑了, 可以不假思考地这样做, 成了习惯。你要违背这个逻辑, 你就是异端, 他就要把你搞掉。这就注定了在这样一个权力至上的体制下, 我们的教育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第二个是八九风波以后形成的体制。九十年代以后, 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 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和监督的权力和市场结合, 就造成了真正的两极分化。首先是形成了权贵资本阶级。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就是新的阶级, 用社会学的概念, 可以叫做新的阶层。当代中国有这样几大阶层:权贵资本阶层, 知识精英阶层, 私营资本阶层, 属于上层社会;下岗工人, 失地农民, 农民工, 这是社会的底层。而且每一个阶级 (阶层) 都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利益所在, 并且全力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现在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利益群体。问题是弱势群体完全没有任何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掌权者却可以利用不受限制和监督的权力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样, 支配人们行动的, 已经不是什么观念, 而是赤裸裸的利益。我同意梁卫星老师的观点, 现在中国的教育, 已经不是什么教育观念之争, 而是利益之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前语文教育界有人文论、工具论之争, 很多人把我看作人文论的一个代表人物, 开始我也很热心于这样的争论, 后来我就慢慢发现, 现在很多人讲人文比我还彻底, 但是他做的时候却按照他的利益去做。现在支配中国教育行为的, 已经不是教育理念、理想、方法, 而是利益;尽管人们依然在口头上大谈各种教育理念的高调。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无所不及的利益链条, 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疑是掌握份额不等的权力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也包括不同程度跟着他们以求分得一杯羹的教师、职员, 以及各种“吃应试教育饭”的辅助教材的编写者、出版者、补习学校———等等花样百出的利益群体, 还有期待通过应试教育达到让孩子往上爬的利益要求的相当部分的家长, 以至学生自己。因此, 在今天的中国, 如果真的要把应试教育变成素质教育, 多少人饭碗就没有了, 那是要跟你拼命的。当年我介入中小学教育, 为什么有些人死命要把我赶走, 原因很简单, 就是我触犯了他的利益, 并不在教育观点上有多大的分歧。我就注意到, 当年我的一些批判者早已把我的教育观念拿过去了, 比我还彻底;但他仍然不容你, 因为你妨碍了他的利益。现在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利益的问题, 不是观念问题, 也不是方法问题。这是必须首先看清楚的。
因此, 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的改革, 包括教育的改革, 就要追问:改革的动力是什么, 它的利益需求是什么?谁来主导改革?改革的结果对谁有利?我想到鲁迅的三句话, 非常地深刻:“曾经阔气的要复古, 正在阔气的要维持现状, 还没有阔气的要改革。”以此观察当下中国的改革, 就有三种:一是曾经的权势者要求于推动的改革, 他们的目的, 就是要恢复到过去, 到毛泽东时代, 在教育方面就是要恢复“十七年 (1949———1966) ”的教育。二是当下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根本不愿意改革, 缺乏改革的动力。但因为大家都在要求改革, 也就把改革的旗帜拿在自己手里, 以便通过他主导的改革来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我完全理解梁卫星老师为什么说, 他一听到“教育改革”, 就头皮发麻, 因为今天正是教育领域里的既得利益者在操纵所谓的“教育改革”, 这种改革只能继续以新的名目来损害教育弱势群体的利益。我是1998年介入教育改革的, 我发现2000年开始, 中国教育实行产业化以后, 也就是前面说的权力和市场的结合以后, 就逐步出现了全面的大溃退, 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是“教育改革”呼声最高的几年, 恰好也是最糟糕的几年, 教育改革的结果大家都看见了, 说一句极端点的话:教育不改还多少能按常识运转, 越改越糟。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基本上是以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为动力, 为主导的。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两大体制问题:权力与利益的结合。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在现行的政治、经济、教育体制下, 中国的教育面貌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对这一点,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是每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然, 从更深层次来看, 教育本身存在就存在着矛盾。教育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事业。我们的教育理想, 是一个彼岸的理想, 只能逐渐趋近, 而不可能完全达到。教育的乌托邦理想, 就像北斗星一样, 照亮此岸教育的黑暗, 成为批判现实的一种资源、力量, 同时成为改革的动力, 经过努力, 可以不断趋近教育的理想状态, 却不可能完全实现。这就决定了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是永远不满意现状的, 即使将来教育发生了大的变化, 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 也依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 于是又有新的不满、新的反抗。这样, 一个真正坚守教育理想主义的教师, 必然是边缘化的、孤独的。这个边缘化的位置和孤独的命运, 是教育理想主义本身必然带来的。它既让你永远为理想而奋斗, 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快乐, 但同时它必然给你带来永远的巨大的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伴随的, 我把它叫做“丰富的痛苦”, 我痛苦、孤独, 但从不感到空虚, 我的生命永远是充实的。对这一点, 也要看透, 如果你想做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 必须准备好永远孤独、永远边缘化, 同时享受着丰富的痛苦。
这样说, 也许太悲观了。出路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今天想和诸位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在绝望中寻找出路, “联合起来, 改变自己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还要重新谈一谈马小平。昨天马小平的学生黄素珍在这里发言, 她曾写了一篇文章阐释她老师的思想, 提出了“意义的创造”的概念, 强调必须“回归日常, 回归于平凡的生活, 回归日常的实践”。马小平在跟黄素珍的谈话里也说到“生活毕竟不是关在窗子里漫谈理想, 生活是严峻的、严肃的, 也是残酷的, 我们不能绕过今天的教育现状, 生活到明天去。我们必须从今天起步, 一步一步地迈向未来”。他说:“诗意化的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 就是行动起来, 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 打量我们的工作, 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吸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只要我们倾心去创作事物, 去创造一堂课, 去创造一次解决过程, 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 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就在创造世界了, 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中和过程之中。”
这里我也想介绍一下一位没有出席这次会议的, 也是我很熟悉的老朋友王栋生先生, 他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一篇发言, 我念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曾寄希望于教育管理部门能够为未来做些实事, 我曾寄希望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也曾寄希望于社会的觉醒, 但是, 现今我更重视的, 是个人的思考与实践。爱因斯坦说过, ‘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同样, 只有个人才能读书, 也只有个人的实践才能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因此作为教育者的人文阅读就显得无比重要。全国一千多万教学工作者, 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某种基本的人文品质, 中国教育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他说应该从提高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开始, “一所学校能有几个思想上独来独往的教师, 能有一群读书人, 或许如暗夜中的几盏灯, 能给‘统一思想’下的学生一点精神的亮色”。
我由马小平老师和王栋生老师的话, 联想起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家, 也就是我今天要向大家着重介绍的, 捷克思想家哈维尔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小平老师曾经写过一篇《走近哈维尔》的文章, 说他“一直想找机会向我的学生介绍哈维尔这个人”。也就是说, 马小平曾经想把哈维尔思想引进中国教育界;我今天就是要继续他的工作, 建议老师们去读一读哈维尔的《无权者的权力》这篇文章 (收《哈维尔文集》) 。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思想, 叫作“存在革命”。“革命”这个词或许有些敏感, 我们可以改变一个词, 叫“教育存在的变革”。“存在革命 (变革) ”的思想, 在我看来有四个要点, 跟我们这次会议的讨论的问题比较接近, 实际上我们已经这么做了, 我想作一点理论的提升。其一、从改变自己的生活开始, 从改变自己的存在, 改变自己的教育存在开始。以“建设你自己”作为“建设社会”的开端:要改变革教育状况, 从自己的每一堂课开始, 从每一次教育行为, 每一个教育细节开始, 和一群朋友共同一起改变我们的教育存在。当整个社会靠谎言生存的时候, 我们这个小群体部分地生活在真实中;当整个社会在追求享乐的时候, 我们这个小群体, 尝试过一种有社会承担的、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在意义真空的教育大环境里面, 我们尝试一种有意义的教育, 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实验。这就意味着, 要“在现有框架之中加进一些异数”, 不直接和现有框架、体制对抗, 而在力所能及的、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按照我们的理念去做我们的教育工作, 创造具有内在对抗性的“第二文化”、“第二教育”, 并在这一过程中追求自身有意义的存在。在我看来, 很多老师的工作就是在建立第二教育。但无须张扬, 也不摆出挑战姿态, 只默默地做, 持续地做, 一点一滴地做: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第二、它牢牢把握“当下”, 不虚构美好的未来, 不寄希望于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教育弊端的所谓“彻底、根本的变革”, 而宁愿采取现实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态度。不是为了美好的明天, 就是为了美好的今天。所以它必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且从当下做起, 并在当下的教育实践里, 获得意义, 享受快乐, 是实实在在的, 而不是渺茫的、幻想的。
第三、从下面开始, 起点在权力之外的某个地方, 即我和你, 我们之间。眼光向下, 立足于自身, 立足于和自己一样独立的人们。而且面对的永远是一些具体的个人, 一个一个具体的学生。也就是我经常讲的:“帮一个算一个。”这是一个草根运动, 也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志愿者的运动, 力量就在你自己和你的朋友, 一起来把握自己的命运, 教育的命运。
第四、更注重行动, 不仅是理想主义者, 更是清醒的、理性的、低调的行动主义者, 做一个普通人应该做或者可以做的事情。就像刚才许丽芬说的, 在荒诞教育环境下, 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而且要相信只要有一个人做, 有一群人做, 就会有更多的人做, 它是有辐射效应的。我们要有自信: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是符合人性的, 是符合教育本性的。因此只要做好了, 有效果了, 就有说服力, 就会吸引更多的人, 和我们一起做。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的孤单, 也只是相对的。
我想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认清了中国教育不可能有大的变化, 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前提下, 我们又要“反抗绝望”, 做有限的和可以做到的事情, 提倡一种静悄悄的教育变革, 从我们身边做起的, 来自于底层的教育存在的变革。既对教育现实保持清醒, 又采取进取的态度, 既悲观, 又积极:这两个侧面是相反相成的。就像我一再强调的, 在座的老师, 还有比例很小、绝对量并不小的老师, 都已经在这么做了, 我只是希望把这样的努力, 变得更加自觉, 并逐渐吸引更多的朋友参与其间。
我要说的第三点, 是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做这些事情?
这也是对老师们的经验的总结, 就是两句话:一是韧性精神, 二是教育智慧。
这里我稍微展开来讲一点鲁迅有关“韧性精神”的思想。他讲了一个故事:你要到山东去, 带行李下火车的时候, 就会碰到当地的青皮, 他给你运货, 说要两块钱。你说:路不远, 他还是说要两块钱;你说:行李不重, 他依然说要两块钱;最后你说:不要你送了, 行不行?不行, 还要两块钱。认准一个目标, 要两块钱, 就要到底,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鲁迅说, 这样的流氓习气固不足取, 但其韧性精神却值得学习。
我理解鲁迅倡导的韧性精神具体来说有三个要点。首先是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鲁迅说:一代不行, 就两代、三代———地坚持下去。从个体生命来说, 一代、两代、三代的时间确实太长了, 有点可怕;但是从民族的发展来看, 两代、三代就不算什么。我是看明白、也想明白了, 反正在我的有生之年, 已经看不到中国教育会有多少长进;而且在我看来, 在座所有老师, 大概都看不到自己教育理想的实现, 原因就是前面说的中国改革 (不仅是教育改革) 的空前复杂与艰巨, 对此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和思想准备。我们的努力, 只能是“只顾耕耘, 不问收获”。
第二、要慢而不息。这个“慢”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中国做事情太困难了, 鲁迅说连搬一个桌子都要流血。因此, 只能慢, 必须慢。另一面, 教育本质上就是一个慢的事业, 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急不得, 也无法立竿见影的。但是不能因为慢, 就停息不前。要慢而不息, 认定要做一件事, 就做到底, 绝不停止, 绝不放弃。即使落后, 也要坚持做;不怕慢, 只怕站着不干。
最后, 鲁迅还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认准一个目标, 有几种做法, 一个是不吃、不喝、不睡去干, 精神可嘉, 持续不了, 顶多一个月。但是一边做, 一边该谈恋爱, 该读书就读书, 该玩就玩, 这就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这就是说, 要把你的奋斗变成日常生活实践, 不是在非常时期, 用非常手段去做事情, 那只能坚持很短一段, 无法持久。如果变成日常生活化的努力, 就可以长期做下去。
我在很多场合都讲鲁迅的这一思想。我说有三种活法:一种是“只打不玩”, 精神可嘉, 却难以坚持;一种是“只玩不打”。其实, 这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要尊重这种选择, 只要他是用自己诚实的劳动, 支持自己的“玩”, 是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但是我们这些人, 总想做一点利己利人的事, 就不能只玩不打了。那么, 就只能“边玩边打”, 一边为自己的某个长远的或短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该玩就玩,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坦白说我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每年都看准时机写一两篇很“狠”的文章, 有人欢喜, 有人骂, 还有人怕。我也不管, 从来不看别人的反应, 骂我也听不见。我就去玩了:该旅游就旅游, 该看戏就看戏。等到休息好了, 再找个机会, 写篇文章“打”一下:这样的日子, 多痛快!
我最喜欢鲁迅说的两个字:“纠缠”, 像毒蛇一样地纠缠。我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介入就是毒蛇般的纠缠。一些教育界的既得利益者不是不喜欢我, 要赶我吗, 我偏不走。这个世界绝不能让既得利益者那么顺利地独占一切, 总要有人反对。我的存在就是让你不舒服, 明知道打不过你, 也要纠缠不止, 这也是一种人生价值。很多青年让我题词, 我就是写这八个字:“边打边玩, 纠缠不止”。
但纠缠也要有方法, 这就是“智慧”。这就涉及到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经常说, 思想者和实践者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思想者讲彻底, 超前, 实践者要讲现实条件, 讲妥协。在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里, 完全不妥协是不行的, 但妥协又要有一个度, 过了度, 就会失去自己。如何掌握好“度”, 既能通过一定的妥协, 把事情办成, 又不失度, 不丧失自己的基本原则, 这就需要智慧。这里还涉及对现代体制的分析。刚才已经谈到体制的根本问题, 这是就其整体而言, 具体的实际情况就比概括的分析复杂得多。统治尽管严密, 却并非毫无空隙。我在第一天讲话里, 提到在座的老师遇到的五大问题, 其实也还有另一方面。
第一、行政部门的压制固然存在, 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而且时紧时松, 这就有鲁迅说的“钻法网”的可能:当它松的时候, 你就拼命挤进去, 把它扩大;等它紧的时候, 你就沉下来做准备;再松了就再作发挥, 而且发挥得更为充分。这是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 而且缝隙会越来越大, 路越走越宽, 反正我们并不谋求私利, 就是想按我们的信念, 做一点有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事情, 这是关不了, 档不住的。
第二、现在家长的情况总体来说, 问题很多, 常常成为应试教育的社会基础。但据我的观察, 家长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家长本身就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他对现行的应试教育是有看法的, 这就有了和我们沟通的可能。如果我们做好工作, 至少有一部分家长是会由阻力变为支持我们的存在变革的动力的。
还有学生。学生的不理解, 以至反对, 这确实是我们最感痛苦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可塑性, 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引导。我一直认为我们严重了低估了中学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只要引导得当, 孩子是能够成为改变教育存在的主要的推动力。刚才夏昆老师发言里谈到了学生对他的试验的支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和体验。
第四, 同行的不理解与掣肘, 确实让人沮丧;但也要看到, 同行也是复杂, 可能变的。今天夏昆老师没来得及讲, 但他昨天告诉我, 他所做的艺术教学, 最初被看作是异端, 但最近变了, 有的老师主动要求他提供电影教育方面的资料。你做得好, 学生接受了, 就有可能被一部分同行接受, 不管他动机如何, 这总是好事。反对你的同行, 也有变的可能, 我们的教育试验, 在学校里并非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最后, 社会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这次企业家的介入, 本身就说明了外在的环境正在变化, 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 理解与支持我们。而且我认为经过努力, 宽容、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 是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实现的。发展空间与机会总是有的, 就看你能不能利用机会, 关键在你有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在现行体制下寻找发展的空间。
【关于篮球的三个小故事】推荐阅读:
关于打篮球比赛的作文01-11
关于组织篮球队的通知09-26
关于大学篮球联赛的总结报告11-28
关于篮球作文600字12-07
《小篮球》的教学反思10-16
我的大学篮球故事12-02
小篮球运球及游戏教案07-17
关于习惯的小故事07-24
关于动物的小故事09-29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