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精选11篇)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1

近年来, 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问题已引起了企业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是,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好, 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供给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不相匹配所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趋向专业化, 例如, 对物流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 但是相应的人才培养十分滞后。由此, 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这种差异化到底来源于哪要从高校自身优势以及其所服务的区域经济等中去寻找。进一步, 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 (简称“天财”) 为例, 对其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为财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1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其特色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商学院市场营销系, 其创办于2005年并在当年开始招生。2011年, 该专业被评为天津市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2012年, 在全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122所大学排名中, 天财获得评级为A, 位居第18位。这些成绩表明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三大特色。第一, 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1在国际化思路的指引下, 正积极的与国际上的知名高校展开学生培养、师资培养、课题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 让学生和教师走出去; 2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 积极把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引进到课堂里来, 聘为我系的企业讲师和教授, 丰富了教师队伍, 拓宽了学生视野。3与天津市交通物流协会以及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促进物流专业的发展。第二, 形成了“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认知、实践综合和实践提高三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已经建立多个教学实践基地, 如中外运天津分公司、泰达滨海国际物流公司等。第三, 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培养体系。依托天财会计、金融、国贸等优势学科, 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培养体系, 满足了企业多元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

2. 1 特色不够鲜明

在众多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中, 能做到专业特色鲜明的很少。例如, 在天津, 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大约有14所, 它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 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在上文提及的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三大特色中, 只有第三个特色才有可能成为其持续的优势, 即立足其优势学科建立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培养体系。不过, 在这一点上, 天财执行的力度并不足够, 当前还只是停留于多学科知识的讲授, 并没有真正做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由此这种特色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为此, 如果天财物流管理专业想实现进一步发展, 必须找准天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 由此才能够避免与其他高校进行正面竞争, 也更利于天财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根据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构建了以基础层、核心层、支持层、特色层4个层次为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层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 如英语、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等; 核心层课程是按照物流职业岗位群共有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整合而成, 如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等; 支持层课程是对核心技术课程所需专业知识的强化、拓宽和补充, 如物流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 特色层课程主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国际化”特点, 如物流金融、国际物流学、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等。但这种课程设置并没有紧扣天财特色与社会需求, 也没有考虑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的讲授。由此输出的本科人才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2. 3 实践教学落地不足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此, 首先, 设计物流企业创业规划、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 其次, 大幅提高实验课比例,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重视实验教学纲、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的建设, 规范实验教学; 再次, 邀请企业家进课堂讲学, 安排学生进企业实践, 并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这些看似符合逻辑的实践教学设计较难推行, 必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以及相关合作企业的大力配合。同时,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中忽略了关键一点, 那就是如何把握天财的独特优势, 契合社会的主流需求, 以此决定将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投向哪里。为此, 很有必要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重新规划实践教学体系。

3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在兼顾天财特色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采取细化专业小方向分流学生、按需多学科融合开发课程、以就业导向进行实践教学等措施。

3. 1 兼顾天财特色与社会需求

考虑到天财是老牌财经类高校之一, 分别在会计、金融、国贸等方面积淀深厚, 因此, 天财完全可以尝试从社会需求出发, 结合天财传统学科的独特优势来构建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打造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品牌。从社会需求大类看, 物流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三类: 战略型物流人才、管理型物流人才和技能型物流人才。而从社会需求小类看, 当前物流行业紧缺的物流人才有物流金融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进出口贸易物流人才等。那么, 兼顾天财特色与社会需求可见, 天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并不是技能型物流人才, 而是管理型物流人才和战略型物流人才, 其中管理型物流人才培养尤为关键。同时, 还须将其人才培养聚焦于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和进出口贸易物流等特殊领域。

3. 2 细化专业小方向分流学生

其实, 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时并没有明确他们的具体专业, 而是在一至两年培养后让他们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但是, 这种人才培养思路只是在学科大类层面被执行得较好, 很少有高校将该思想借鉴到具体的某一专业上去实践。例如, 学生可以在工商管理大类上去自由选择会计、营销、物流等专业。不过, 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进入物流管理专业后去选择具体的专业小方向, 如国际物流、港口物流、采购物流或电子商务物流等。尽管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不同小方向有很好的人才培养设计, 但是并没有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而且其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技能型物流人才。综上, 建议天财可以在大一和大二对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进行讲授, 在大三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小方向的分流组班, 由此在大三和大四对他们进行某一具体小方向的专门培养, 例如物流金融人才或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3. 3 按需多学科融合开发课程

由于要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 所以必须进行多学科融合开发课程。当前很多本科院校尽管开设了国际物流、港口物流和采购物流等物流管理专业小方向, 但是相应的融合类的课程并没有跟上, 而只是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拼凑, 由此这些专业小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并没有体现出现。在这方面, 高职院校做得较好, 但本科院校做得很差。同时, 还有部分小专业方向社会需求很强劲, 但是并没有或很少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实践。例如, 很缺物流金融人才, 但是相关的教材和师资均很少。因此, 在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小方向后, 天财必须按需多学科融合开发课程。这就需要整合全校资源, 组建多学科课程开发团队, 并需要深入企业与社会需求对接。这不仅能够凸显特色, 而且能够积累优势。

3. 4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

尽管很多高校都在倡导与践行实践教学, 但是绝大多数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以就业为导向, 而只是形而上学地为实践而实践, 没有形成实效。天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好地做到上述三点, 那么以就业导向进行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简单明确。很显然, 物流管理专业小方向、多学科融合课程都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原有实践教学存在缺陷, 很大程度上在于目标不明确, 没有形成系统性工作。在兼顾天财特色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小方向能够很迅速找到相应的实践企业, 多学科融合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应理论, 而针对性地实践教学能够很快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这会极大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初兵, 刘玉斌, 陈旭辉.论物流金融课程的定位及其教学[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 (3) :211-213.

[2]哈里森·范赫克, 李严锋, 李婷.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张余华, 现代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张兴燕, 张静, 李春燕.云南省独立学院物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49) .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嵌入式”校企合作;营销专业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战略构想,高校面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挑战,同时各个财经类高校也就新形势下人才如何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具体实践的工作。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远不能够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物质条件供大于求的现状下营销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按常理营销人才本应是“抢手货”。而近年招收营销专业学生多,培养的学生素质低能力差使得用人单位对营销专业需求量不高,就业因此也不景气,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专业失去比较优势。

二、目前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的现状

1、功利性过强、形势化太重。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学与用”接轨的情势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要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同时也将其作为了高校评估、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财经类高校“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多是为了寻求名利求生存和发展。而要企业方主动要求和校方合作少之甚少,大多企业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普遍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为企业能够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因此“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就局限于提供学生毕业实习、参观考察、教师的培训、企业导师讲座等。这些形式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跟不上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更跟不上企业真实的人才需求。久而久之领导们形成了通过走访关系建立起来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也就追求形势旨在评估中能够过关、排名中能靠前,自然也就加入了功利性元素。

2、缺少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营销类专业在实际的市场需求中需求的是高素质、高标准的营销专业人才。但要企业在高校未毕业的学生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给高校作为科研和教学基金这是不现实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营销类专业的投入也远不及工科类专业的投入;政策上的玄虚较大。因此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就不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预期设想和规划。

3、校企合作把学生毕业实习希望寄托过大。“嵌入式”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企业方与校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校方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条件,企业为校方提供委培岗位和人才需求的方案以及资金等。而营销专业要真正落实这一培养模式,由于资金、实施条件等因素的局限性“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能够过重的把希望寄托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上。而在学习期间受到条件的局限性,在实习过程中“学与用”自然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在实习中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解决实践问题,自然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心目中不仅失去了比较优势而且还失去了校企合作的信心。

4、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优质生源较少无法满足社会所需。2009年以来营销专业优质生源较少。文科知识大多是靠记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性思维比较局限,而营销专业恰恰是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创造性的思想活动、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尽管他们在大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一旦走出校门也不是那么受到“欢迎”。

三、財经类高校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入“互联网+”新模式探讨

1、市场营销专业应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和电商产业的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互联网+”不能够是简单的在技术上“+”而是应该在模式、思维、管理理念的创新。将营销专业实现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的形势。首先是在专业结构上的全面调整。将营销专业融入更多的电商元素,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在“互联网+营销”的模式下构建专业体系。在政府财政与政策的支持下校方通过与企业开展“嵌入式”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方与企业共建专业网站,市场与教学环境一体化经营;实现电商专业和营销专业的互动式发展。企业方与校方商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互派导师使学生学习的营销知识紧贴市场符合“互联网+”的理念。

2、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应为“互联网+专业市场”奠定基础。营销如今已是全面的升级版。因此要想实现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融入“互联网+”的新模式,校方应该积极主动向国家申请专项基金实现教学设施与“互联网+”模式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企业合作方也应为校方提供更多的电商和网络销售的机会,并且配合校方完善在线交易、电子支付、在线洽谈、在线物流等功能与企业相对接的实体网络体系。为该专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创业就业平台。

3、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时代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不可能立马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互联网+”的情势下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对营销类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开展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

4、将“嵌入式”校企合作与“互联网+市场营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电商学院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大型电子商埠它的成立给营销专业带来了契机。教育部门应该组织高校与一些大企业相对接,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将“嵌入式”校企合作与“互联网+营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让我们的营销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新的知识,能够与时代要求接轨并学以致用。

四、结论

总之该专业学生赶上了“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战略时期。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无限发展平台;互联网的兴起营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开始利用这一机遇开始抢占市场。“互联网+”的到来给营销带来了一场质的改变,当务之急高校应该与校企合作方做好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整合优秀资源;培养营销专业人才应将该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入“互联网+”与这个时代接轨,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新闻,2015.0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03.05.

[3]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综述.《科技研究》.2014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熊劲松,男,湖南桃江县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吴庆松,男,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3

这种以普通高中生为生源背景的常规人才培养思路应该是: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基础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强调人才的思想道德、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基础知识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能力培养则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按连锁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内容,专业公共课为主,专业技能课为辅,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岗位应变能力的培养。在常规培养思路中,要注意拓宽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因为,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运作的一种跨行业的宏观运作模式,一般的服务行业都可以进行连锁运作,目前的餐饮与零售是连锁经营的两大主要行业。所以,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应较为宽广,才具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为其将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专业提供支撑。

2、订单培养思路

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培养方的高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定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办学模式,将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二是它能体现校企更紧密的关系;三是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四是公司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基础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在教学实施中,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连锁经营专业设置、培育目标、课程体系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要有破旧立新的观念,建立和完善连锁经营专业培养模式所要求的行业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3、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要求高校的专业建设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三大职能结合在一起。要保证产学研结合教育持续有效开展,首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精心设计,以充分体现这一培养模式。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等四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计划的特色是将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统筹安排,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课时40%以上,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如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系连锁专业在同“好又多”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综合性课业一一假日工制一一现代准学徒制的模式。

①综合性课业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要求学生完成的技术应用性项目。

②假日工制,是学校调整校内教学时间安排,把学生推向企业工作的制度。

③现代准学徒制指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过程中,学院在部分专业配套试行了建立相对稳定师徒关系的准学徒制。

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种形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将学生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地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

第二种形式:创建科研机构或产业。学校的科研机构或产业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对新经营管理技术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就能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4

一、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有不同数量的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比如财经类报刊杂志的不断涌现,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报刊在财经问题上大做文章,都需要大批的财经记者,这就为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其他像学校、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

二、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居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仍有较多热门专业。所以,和其他专业类相比较,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乐观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著财经类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胜、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的形势来看,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以下不利因素:

一、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这主要是受目前我国大专院校的教育状况影响。

二、财经类专业毕业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三、财经行业重经验轻专业的现象。由于财经类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专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财经类专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又不断出现了其他一些高要求。

一、职业技能方面要求提高,特别是对外语的要求普遍比较高。这是由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决定的。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财经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也逐渐与国外接轨,财经类人才如果没有过硬的外语水平,很难进行日常工作和联系。

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更加严格。普遍要求的资格证书及其重要性表现如下:会计从业资格证,表现为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FECT证书),这项考试是国家级行业性英语证书考试,表现为一些外资银行开始将FECT证书作为录用人员时的参考依据;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原外销员资格证书),表现为参加国际商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当年或以前举行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相关语种B级和C级的考试中达到国家规定;保险代理人从业资格证书,表现为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人员必须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的合格标准,才可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5

1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内涵及其特征

1.1内涵概述

专业化是指一种职业经过一段时间成功地满足某一专业性职业的标准的过程,它涉及到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和作为职业发展、专业知识提高以及专业实践中技术改进的专业化[2]。高校内管理人员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实施开展就是指在高校内管理人员通过实践工作平台,以自身专业知识为基础,根据学校的制度及规范通过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等实现从非管理专业背景人才向专业管理人才转变,学习成长的过程。

1.2特征分析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6

一、当今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平常对专业教学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主动性差。

专业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产生的,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需要很好的分门别类,尤其现在的财经类专业相当多。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往往只重视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对相关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以导致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材料流失,无据可查。

(二)专业档案整理状况欠佳,未进行合理分类和归类,整理方法有待改进。

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大多数都存在整理方法和归类划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未进行保存年限的划分(永久、长期、短期),年限的划分区别了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价值。二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均以便利性原则对档案进行分类,虽然提高了部门档案查找效率,但却增加了后续管理人员接收和管理上的难度。

(三)专兼职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亟待加强。

目前由于档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未经历过专业培训,所形成的档案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自学或是上级领导管理上的指导,呈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性,缺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

(四)ISO9000标准在专业教学档案中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ISO9000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受特定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一)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进一步认识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基础管理水平对于夯实发展基础,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尤为重要。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痕迹的载体和证明,若能加以高效利用,必将进一步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努力做好财经类专业档案的建档工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积累财富。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并逐年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档案,为高校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不仅领导重视,制定一套可行的标准方案,还必须根据自身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实现教学档案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比如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从文件的接收、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到档案的分类方案、细则、保管、利用制度。档案的分类、编号、装订、保管期限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执行,分为永久、长期(15年以上至3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以便于教学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移交、收集、整理、分类过程中有章可循。

(三)“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的了解、应用,逐渐学会并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相关档案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并且能从相关的数据库中检索、录入相关档案信息。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时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定期对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积极认真,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

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断改进的功能。通过质量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管理评审,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内容以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不断改进。因此,从理论层面来看ISO9000标准适用于教育管理领域,可以在学院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加以应用。

总之,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是财经类专业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了解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创新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要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正规化而不懈努力。

摘要: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 是近几年来人才市场上的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本文在总结高校教学档案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档案管理实际对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的管理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伊明.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 2011 (4) .

[2]程旦.论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与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7

关键词:西部财经类院校 工程管理专业 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39-01

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国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也造成了很大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落后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巨大的投资规模和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是工程建设中的核心资源。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这种形势要求高等院校,调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

2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关于专业及课程设置:ALLAN J. HAUCK.谈到美国工程管理相关专业以及按其侧重点不同分别接受美国建筑教育协会和工程及技术评估委员会的评估[1];MEHMOOD ALAM等指出英国是最早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国家,各高校工程管理相关专业所用名称不统一,本科学习时间为3年全日制或4年三明治模式,4年三明治模式一般指学生在第二学年和最后一学年之间有一年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和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通过评估和认证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发展[2]。

国内学术界探讨适合分学历层次工程管理教育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也属空白。许长青,李善波分析了实践性教学现存的问题,并结合财经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实践性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建议[3]。邓永红,王旭红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色与优势,构建了符合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4]。

据调研,重庆市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教师参加科学研究,承接重大纵向课题和承担横向科研项目的机会不多,当然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就更不现实了。

3 西部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教育的对策

该文提出的教育模式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体系。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并重的两个中心;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和师资力量三大主体平衡发展;以经济、管理、法律和技术为四大支柱;以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手段体系和工具体系为五大要求,集教育与自我教育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3.1 两个中心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两个中心是以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中心。其中本文的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分学历层次的学生培养与教师的自我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从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的专业建设来看,专业建设是围绕专业方向,学科队伍和学科基地,通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积累,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一项系统建设的过程。由于该专业的交叉性和实践性,培养和鼓励高学历和 “双师型”的教师。

3.2 三大主体

三大主体是指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以及该专业的教师。随着该专业的发展,开设该专业的财经类院校越来越多,对于培养管理类人才,财经类院校比土木类院校应该更具优势。在西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关键是要构建合理的工程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关于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财经类院校在缺乏土建技术的强力支撑的情况下,如何结合财经院校的特点,发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优势,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3.3 四大支柱

四大支柱是指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以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四大学科知识为支柱。首先,技术类知识应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管理类知识应掌握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经济类知识应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预测、决策方法及经济评价基本方法,掌握工程计量及造价的确定方法,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估算和工程概预算的能力;法律法规应掌握建设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掌握工程合同的法律规范及现行工程合同文本,具有从事合同谈判、签约、履约监督保证及工程索赔的能力。

3.4 五个要求

现代工程给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必须按照现代工程的要求构造工程管理学科体系,才能够完成这样重大的责任。五个要求包括价值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手段体系和工具体系的要求。

4 结语

该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西部财经类院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合西部财经类院校的分学历层次工程管理教育模式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的适合西部财经类院校的“两个中心、三大主体、四大支柱、五个体系”的教育模式,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和滞后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LLAN J. HAUCK. Toward a taxonomy of learning outcomes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ducation,1998(3):150-163.

[2]MEHMOOD ALAM, ANDREW GALE, MIKE BROWN,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an industry led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A case study in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uccess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26):223-237.

[3]许长青,李善波.浅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222-223.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8

简介:工商管理学院设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和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现有在校生1900多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讲师14人;博士(含在读)17人,硕士12人。承担了自学考试物流管理、商务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旅游方向)助学专业的主考任务,现有自考助学专业在校生800余人。

助学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和各种定量决策分析方法,熟悉购销、运输和仓储等业务、能够从事物流业务运作和物流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中起点本科(四年制)

课程设置:

专科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

(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含实践)、商法、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企业管理、运输与配送、供应链物流学。

独立本科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含实践)、互联网数据库(含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含实践)、流通经济学、运筹学、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资源管理(含实践)/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网络信息资源与利用/运营管理/企业物流(任选二门)、毕业论文。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内外专业物流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大型工商企业内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的规划和物流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招生对象:

1.高中起点本科专业:应往届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均可报名;

2.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是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学历;

3.有迫切的学习愿望、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4.品行端正、遵纪守法、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报名注意事项:

1、报名时间:即日起——9月中旬,额满为止。

南京市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福建路校区)

南京财经大学自考报名方式:

1。在线了解:

2.咨询电话:***(24小时)025-66061570(李老师)节假日不休。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9

一、专业沿革

会计学专业是南京财经大学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会计系于1981年成立并开始招收财务会计专业本科生,系江苏省第一个会计本科专业点。会计学专业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自2005年起在江苏列入一本招生,2009年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获得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资格。

二、专业师资

会计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会计学系有多位教学名师,深受学生喜爱,如我校副校长、博导王开田教授,学术带头人孟翠湖教授、温美琴教授、陈良教授,以及新近的“青年岗位能手”张正勇和海归博士汪振坤等,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课程

会计学专业包括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双语)、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双语)、会计信息系统、税务会计、财务分析;专业实验:专业基础实验(手工)、专业综合实验(模拟);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认知性实践、课程实验、文献综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毕业应修总学分171分,其中必修课120分,选修课36分,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15分。

四、专业特色

我院会计学专业拥有国际化、信息化、和职业化三大特色。在国际化特色上,我院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如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 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大学、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等外事合作项目,2013年获得国外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或进入国外高校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比例已经达到13.3%。;在职业化特色上,会计学系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多个专业实习基地使教学和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的职业化教育渗入学历教育中,成功地推进“校企、校协、校校”合作计划”。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CPA等职业证书,每年会计学系学生在国际会计师ACCA历次考试中,其部分课程通过率达到100%,平均通过率达到85%左右,比全球平均通过率45%高出约40个百分点,每年都有学员获得世界第一或大陆第一。在信息化特色上,会计学系采用“课程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手工实验与网络实验相辅相成,网络作业平台、网络实验平台7x24小时为师生提供服务。

五、专业前景

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主要针对国家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各种类型事业单位、上市公司等企业(含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及经营管理工作。每年就业率都高达99%以上,很多优秀学生继续深造,攻读本校和国内外其他大学相关专业硕士和博士。2013年全院有147人出国,88人考取研究生,其中多数为会计学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简介

一、专业沿革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的前身是设立于1962年的财会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应学科发展和时代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在2000年独立出来专设财务管理系,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为一本四年制本科专业,并培养财务理论与方向硕士研究生。历经过去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财务管理系在招生规模、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其影响力在长三角地区居于领先、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特色鲜明。

二、专业师资

财务管理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有8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为博士后,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到50%以上,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科研能力突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

三、专业课程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公司财务、高级公司财务、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双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双语)、审计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等。

四、专业特色

坚持国际化视野导向,依托资本市场平台,以会计与财务为核心内容,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强调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并举是财务管理系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财务管理专业为江苏省专业类建设重点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校品牌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和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王玉春教授主编的《财务管理》教材为“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和江苏省精品教材。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50多项,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6本,分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

五、专业前景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为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金融证券机构及政府部门等从事会计、财务策划与分析、市场运作、证券投资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招生态势火爆,就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审计学专业简介

一、专业沿革

2003年,学校成功申报了“审计学”专业,形成以会计学为主体,以财务管理、审计学为两翼,资产评估为补充的相互支撑和相互补充的合理的大会计学科“专业链”。

二、师资队伍

审计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2名,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7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比例为83.33%;博士(含在读)6人,硕士4人,学士2人,硕博比例为83.33%。专业教师中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形成了以周友梅教授为专业负责人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且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学科梯队。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效果,教师多次获得南京财经大学校级课堂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得各级教研与教改奖项6项,主持省级教研课题3项,校级教研课题40多项。审计学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6项、校级课题18项;获得各级科研奖项11项;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近60篇为CSSCI期刊,10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审计文摘》和《财务会计》转载;出版专著、教材8部。审计学专业教师先后有5人到香港金融管理学院进修和交流,5人到台湾东吴大学进行学术交流,4人赴欧洲进行访问交流。

三、专业课程

审计学专业现设有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方向,建有审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室;设有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管理审计、International audit、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Information system audit、建设项目审计、金融企业审计等8个课程组。

四、专业特色

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主,培养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学专业体现以下特色:(1)职业化特色。审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历教育和职业化教育相结合。自2005起,学校面向审计学专业的在校生开展了CPA考试培训;2006年与马来西亚KSA城市学院合作培养ACCA。本着“学历+技能”、“技能+考证”、“国内+国际”的三结合,形成了“学历证书+国内执业资格+国际执业资格”的链条,以便于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零距离”对接;(2)国际化特色。审计学专业注重在学历教育中融进国际化思想,在人才的培养上提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化通用专业语言的人才。开设了International audit、Information system audit双语必修课程,选用原版英语教材;先后与英国的埃克赛特(Exeter University)、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进行国际合作办学;2008年与伦敦金融商业学院的合作,按照正常进度,我校会计学院的毕业生学生可以在两年内拿到ACCA国际职业资格证书;(3)信息化特色。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课程体系中加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相关课程的比重和上机实践的课时。

五、专业前景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培养优秀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经过四年的培养,审计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审计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21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审计学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6.58%,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达46.58%,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达96.58%;截止到目前,从统计情况来看,就业层次比较高,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两大领域:一是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二是进入内资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民间审计。资产评估专业简介

一、专业沿革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资产评估系成立于2005年(全国第一批),2008年,经财政部批准,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授予我校“全国资产评估学科建设基地”称号,201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为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国第一批)。历经近十年的磨练,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国内已初具影响力。

二、专业师资

资产评估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5人,全部为博士(含博士在读1人)。该系教师非常重视科学研究,人均科研成果在全校名列前茅,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子课题1项,其他课题近二十项,在《中国资产评估》、《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与教材10部,多项成果获奖。

资产评估系非常注重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评估机构的联系,聘请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萍女士为我校名誉教授;先后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作报告;会计学院院长周友梅教授是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特邀理事、江苏省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全国资产评估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胡晓明教授是中国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首批特约研究员、全国资产评估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资产评估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三、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专业核心课程:资产评估原理、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项目评估、信用评估、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模拟);以及实践教学课程:认知性实践、课程实验、文献综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毕业应修总学分170分,其中必修课120分,选修课36分,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15分。

四、专业特色

资产评估专业以培养本专业培养熟悉资产评估、财务管理、金融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产评估、资产定价、资产价值分析、资产投资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在理论与实务能力培养上具备明显的特色:(1)资产评估系理论研究水平高,承担多项资产评估相关课题,发表多部高水平作品,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培养具备优势;(2)南京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江苏十几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咨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资产评估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五、专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可在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关、金融投资机构(资产估值和投资管理)、商业银行(质押抵押评估等)、税务部门(涉税评估)、房地产相关机构(房地产评估)、司法机关(法律诉讼评估)、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评估部门等从事资产评估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

会计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

一、研究生招生与就业情况

(一)历年招生人数

2004年 会计学 19人;2005年 会计学 34人;2006年 会计学 48人;

2007年 会计学 32人;2008年会计学 41人;2009年会计学 69人;2010年会计学 78人; 2011年

会计学 74人

会计硕士 23人

资评硕士10人,共107人 2012年

会计学 49人

会计硕士 38人

资评硕士 17人,共104人 2013年

会计学 46人

会计硕士 64人

资评硕士 11人,共121人 2014年

会计学47人

会计硕士64人

资评硕士10人,共121人

(二)就业情况

我院2007届至2013届级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按就业去向其中在公司、金融机构、高校、政府部门就业比例达41%、37%、10%、7%;每年约有3%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就业层次逐年提升,研究生毕业生去往著名金融机构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国有银行省级分行、知名证券公司等明显增加。会计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目的地以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其他长三角城市和沿海省市为主,其中约1/3毕业生选择在南京工作。

(三)继续深造:考取博士情况 2006级

陈栋(清华大学)、赵卫斌(南京大学)、张仲元(厦门大学)2008级

倪婷婷(南京大学)、李颖(南京师范大学)、姚泽力(中国人民大学)2009级

梁博(中国人民大学)2010级

杜威(上海交通大学)、杜勇(上海交通大学)、张萍(南京大学)、孙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沉(南开大学)、王嘉歆(中国矿业大学)2011级

陈颖(中山大学)、钟慧洁(武汉大学)、王晓路(南京大学)2012级

张津津(厦门大学)

二、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现有研究生专职导师23名,校外兼职导师30名,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导师15人,博士学位的导师25人。近十年来我院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校三类以上期刊论文400余篇。其中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专业顶级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全体硕士生导师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参与、主持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9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课题1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三、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情况

十年来我院硕士研究生在各类学术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460篇,其中有15篇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当代财经》、《统计与决策》、《财经理论与实践》、《经济经贸》等学校规定的二类、三类刊物上面发表。

我院学生积极申报省级、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共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立项18项,校级 80余项。我院2009届毕业研究生温璐、2013届毕业生马海波的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会计学院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英国留学项目

一、University of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在TIMES 2011年的排名中,埃克塞特大学综合排名在英国位列11名,其Accounting and Finance 专业更是位列英国同类专业中的第一名。1.“4+1”研究生项目 该计划下,埃克塞特大学将以较优惠的条件接受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或往届毕业生攻读该校商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学制一年。完成专业学习后获得埃克塞特大学硕士学位。申请该项目的毕业生要求雅思6.5-7分,单项均不低于6分,有申请读语言的机会,在校平均分不低于80分。

2.“2+2”模式(双学位)在该计划下,会计学院二年级生申请作为埃克塞特大学正式学生,衔接埃克塞特大学二年级课程。顺利完成2年的学习之后,可获得埃克塞特大学学士学位和南京财经大学学士学位。申请该项目的雅思要求为7分(单项均不低于6分),在校平均分不低于80分。该项目仅限会计学院国际课程实验班同学参加。

二、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哈德斯菲尔德大学)1.“3+1”模式(双学位)

该计划下,南财学生完成前三年的学习后,申请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本科最后一年的学习,顺利通过最后一年课程的学习后,可同时获得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申请该项目的雅思要求为总分6分。2.“2+2”模式(双学位)

该计划下,南财学生完成前两年的学习后,申请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本科后两年的学习,顺利通过所有课程的学习后,可同时获得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申请该项目的雅思要求为总分6分。3.“4+1”研究生项目 该计划下,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将以较优惠的条件接受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或往届毕业生攻读该校商学院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学制一年。完成专业学习后获得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硕士学位。申请该项目的毕业生要求雅思6.5(单项均不低于6分),在校平均分75左右分。美国留学项目

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简称UCR)美国加州大学河滨校区学士后项目(3+1+1模式)该项目针对大三学生赴美国进行大四阶段的学习,达到一定要求后可以获得加州大学河滨校区颁发的酒店管理学和工商管理学学士后文凭,同时可获得南财学士学位。该项目的英语语言要求为雅思6分或者IBT79分,在校平均成绩75分左右。

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UCB)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 3+1项目,该项目针对大三学生赴美国进行大四阶段的学习,该项目的英语语言要求为雅思6.5分或者IBT89分,在校平均成绩80分左右。澳洲留学项目

一、University of Canberra 堪培拉大学 4+1研究生项目 该计划下,堪培拉大学将以较优惠的条件接受南京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或往届毕业生攻读该校会计学,国际商务或管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学制一年半。完成专业学习后获得堪培拉大学硕士学位。其入学成绩需雅思6.5分(四个单项不低于6分),在校平均分不低于75分。附:所有项目的入学要求以当年外国大学官方公布为准。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10

[关键词]医学营养专业职业成熟度时间管理

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个人发展有奇妙的作用。正确地组织和管理时间可以使学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运转效率。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才干和时间来解决其他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落后,强调新技术革命对旧有教育体系的冲击,明确指出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解决入学率问题,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是学生在社会中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这一能力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黄希庭等人把时间管理倾向具有的结构特征区分为3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本研究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来探讨我院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目的是比较在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特点和差异,寻找帮助学生养好良好时间管理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其学业成绩及就业竞争能力。也为他们日后能高效地应对工作压力,并不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在2006、2007、2008级医学营养三年制学生中,连续3年随机选了8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学习优秀组和学习障碍组,每组40A。选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比较样本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各维度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发现:在时间价值和时间监控两个分量表上,两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时间效能上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样知道时间宝贵,也想努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但很难做到有效管理。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总结了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几条有效途径。

1.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从学生入校起,专业教师就应该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立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介绍近3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毕业后主要面向医院营养科、学校、幼儿园的保健室、社区的慢性病管理、营养咨询公司、餐饮企业等,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基本了解。推荐学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让他们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念;在专业学习中,通过见习、情景模拟、专家报告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未来的职业规划。从国外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对职业的认知越早,就越便于学生形成成熟的择业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越能尽早确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了解目前人才市场上的现状、有了自身的紧迫感,这时进行时间管理的培训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定职业目标。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时间管理观念及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是其学业难以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如有的学生毕业后想去幼儿园工作,可以推荐他们多借阅妇幼保健方面的书籍;想去医院营养科工作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多阅读临床医学基础方面的书籍;想去餐饮企业工作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多借阅营养烹饪方面的书籍,等等。要注意学生目标的可实现性,不但要确定最终目标的完成时间,还要分阶段设立多个“时间里程牌”,即长期计划中分为若干个衔接的“短期计划”,以便进行学习进度的监控。同时,要培养学生控制和支配时间的自信心。如要求他们对于自身时间管理行为效果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时间管理的益处。

3.掌握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需要让学生明白两个常识,其一,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其二,时间是有类别的。时间管理的精髓并不在于管理时间,而是在于管理事件。时间管理根据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的程度,可划分为四个象限。

如图所示,第一象限为既紧急又重要的事件,如突发生病、明天的考试、完成有期限的作业。第二象限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如定期复习、知识积累。第三象限为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件,如逛街、聊天。第四象限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件,如不速之客到来、通知开会。

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第三、第四象限要收缩。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的事务上。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计划,计划好每一天,充分利用好最佳时间。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 篇11

1 教学模式改革, 重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性强而又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必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既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 又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达到此目的, 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重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地划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内容, 确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互补的内涵, 并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加强实验课程考核的力度。

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比例, 精心设置实验课题, 在综合性实践过程中, 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联合应用, 并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再自上而下地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培养方案不仅从知识结构层面而且从执行层面符合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2 将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也是检验学生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的有效办法。我院电子信息专业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杯等其他竞赛作为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 并研究课程教学与竞赛培训之间知识的关系, 将竞赛内容整合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建校10年来,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每年都会在电子设计大赛和其他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通过相关竞赛的赛前培训, 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并且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本专业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发挥人才引进机制的灵活性, 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保障。作为民办高校, 我院人才引进机制灵活, 不拘泥学历的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选拨往届电赛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留校担任实验员, 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全职或兼职教师, 组织教师进参加合作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服务等途径,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

4 结合学校企业办学的背景, 加强校企合作

大部分高校有企业背景, 有可紧密合作的企业资源作后盾, 特别是一些学校本身就是由大企业集团创办, 校企合作和科教融合的前景更加广阔, 这是学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基础。一是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二是积极邀请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 保证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发展方向与用人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三是加强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技术人员的交流, 提高师资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5 结论

近年来, 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力图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竞争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针对民办高校如何落实应用型本科教育, 探索人才培养的方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 重构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并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考核;将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引进机制的灵活性, 优化应用型师资队伍;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加强校企合作等途径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根正.转设民办本科高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J].高教学刊, 2016, 4.

[2]张莉, 石丹林.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3]邱佳坤.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2012, 2.

[4]刘洁.以提高就业力为目标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0 (3) .

上一篇:烟草四要良好作风学习理论文章下一篇:活动宣传及反馈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