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共8篇)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篇1

1、准备工作

1)、对生产计划模板(或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SAP系统)日常数据进行维护:包括工作中心、机器设备、车间产能、生产线及班次等相关生产数据进行维护;

2)、标准产能表制定:定期组织车间对车间的实际产能进行测试,并按生产品项编制完成《标准产能表》,《标准产能表》为生产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3)、每日产品进出存数据确认;

4)、生产人力确认:以不超过月生产计划评估表的最大开机数及人力需求数为基准安排日生产计划,当次日计划开机人数超过评估人力需求时,需要提前同生产车间确认,看能否通过内部调整人力资源完成生产计划,否则需要调整计划量(调整按市场需求优紧缓松);

5)、查看上一工作日的生产计划达成情况,对未达成计划的品种及未达成计划原因进行确认。

2、生产计划编制

1)、根据公司的产品库存情况及成品销售发货趋势,再根据各成品库存上、下限结构,初步确认需排产的生产品种及数量;

2)、公司库存的原料、包装材料、半成品量确认,需了解公司目前所库存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的状态是否为完全可用状态(现在有些公司因生产任务紧急,对部分供应商供应的不合格物料进行特采接受,在生产前由品质部门进行检验、评审或是生产过程中发现物料品质有问题,无法用于生产,会对该物料进行转仓重检等会占用正常可用库存量。),确定可生产的品种及数量;

3)、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人力配置是否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4)、结合市场部、销售部信息及生产建议;

5)、各生产车间《标准产能表》。

生产计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以上5点完成。

3、计划编制原则:

1)、对于月需求较小的产品,安排生产计划量尽量安排以1个工作日为生产单位,减少设备调试、非同类产品间的转料次数及模具更换次数,从而让包装材料、能源、人力最大化利用;

2)、人力耗用多的品种优先安排,人力耗用多的品种生产结束后,可安排人员参加其它的作业或是下班,减少员工待料工时,节约人工成本;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篇2

冷轧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型生产系统,大型联合生产设备多,中间库多,工艺路线复杂多样,产品规格繁多。与钢铁企业其他生产环节如炼钢、热轧、连铸等相比,冷轧无论从工艺特点、物流特点还是生产方式上讲,都更为复杂多样。同时冷轧生产系统位于钢铁企业生产的末端,其生产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又要保证机组的充分利用,这都使得冷轧生产系统的计划、组织与协调管理更为复杂。制定可行的冷轧生产计划,合理分配冷轧厂内部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损耗和库存,成为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冷轧生产计划与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献[1]以鞍钢冷轧薄板厂CIMS工程的实际应用为背景,介绍了保证机组负荷平衡的优化选料的原料计划模式和要料单的自动生成方法,但是其研究成果针对的是特定机组生产线的生产计划问题;文献[2]虽然研究了冷轧整个生产线的排产过程,但是研究对象主要是批量彩板生产合同计划排产过程;文献[3]针对冷轧薄板生产过程单纯根据合同流向组织生产会造成合同在各物流流向中分配不均, 以及机组定修和突发故障等情况造成的部分流向生产停滞等问题,建立了基于部分重构的冷轧生产过程混杂Petri 网生产调度模型。上述研究对复杂的冷轧生产过程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很难满足多品种、多规格趋势下冷轧生产计划的要求。

本文结合大型钢铁企业目前的生产实际状况,并主要针对冷轧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能力、物流平衡、交货期等约束,以物流顺畅、交货准时、成本改善为目标,研究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编制问题,依据钢种、规格、交货期等属性,确定生产订单在各生产间隔期内、在冷轧厂各工序上的实际加工顺序及时间,实现各工序能力的平衡,即通过建立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冷轧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各种约束。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可以提高冷轧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为其他生产系统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作用。

1冷轧生产流程及问题描述

冷轧生产过程既有连续生产又有离散生产的部分特征,属于混合型生产过程,这种生产系统又被称为混杂生产系统。

图1 显示了某冷轧薄板厂主要的生产流程和产品,从图1可知,典型的冷轧生产其后续工序通常包括多个生产物流流向,因此在制定订单计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产品的生产流向、机组的产能分配、生产订单的加工顺序、不同产品间的差异以及各机组的停机时间等问题。

目前多数冷轧企业对生产系统的生产组织和控制已经非常重视,把冷轧物流平衡当作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机组日、班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指导。冷轧厂的整体计划分为长期战略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实时动态计划,冷轧厂计划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冷轧厂的月计划/周计划(中短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种产品的工艺路线、机组的产能分配、设备的调整差异等问题,利用人工方式很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本文提出的全流程生产计划属于月计划/周计划的范畴,目的是在满足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以及企业内部可利用的物料和机组、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合理地为生产订单在各生产线上指定对应的生产设备、生产量和开始生产时间,从而实现计划周期内的产能平衡,并为进一步制定周计划和生产日计划奠定结构性的基础。

2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2.1能块设定

钢铁工业与离散的制造业不同,从工艺要求、工具消耗、设备寿命、生产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特定的工序或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

随着生产模式的转变,现在冷轧厂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订单共线生产的生产方式,即大量小批量、不同品种、不同质量等级与规格的订单共线连续生产。为了减少关键机组的切换和调整费用,降低编制计划时的订单数据量和难度,本文提出在编制生产计划之前,按照工序、设备、钢种、产品规格及交货期等属性设定能块。

能块:根据设备可用能力,将钢种、规格、交货期等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小订单合并成可在设备上连续生产的集批,从而减小计划编制难度,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效率,减少设备切换带来的工时消耗、产能浪费,保证产能最大化。同合同组批相比,能块更强调设备的可用性,而合同组批一般是指某种设备上可以生产的最小批量单位。在编制冷轧计划时,使用能块比合同组批更灵活。

每个生产能块在其生产设备上的开工时间都在限定的时间窗内。令L为能块i中的生产订单集合,undefined为能块i中的生产订单数;Ji为能块i经过的工序集合,undefined为能块i经过的工序总数;sLij为能块i在其工序阶段j(j∈Ji)的最早可能开工时间,undefined;sHij为能块i在其工序阶段j的最迟开工时间,undefined;pij为能块i在其工序阶段j的加工时间,undefined;能块i在其工序阶段j的到货期undefined,则能块i在其工序阶段j的开工时间窗上、下界sHij和sLij为:

sLij=sLi(j-1)+pi(j-1),sundefined=0 (1)

sHij=dij-pij (2)

能块开工时间窗的确定是本文后面章节求解算法的基础。

2.2冷轧生产计划模型建立

以提高准时交货能力、生产过程连续、设备负荷均衡为目的,即各种惩罚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冷轧生产计划编制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由于模型所考虑的目标函数中各分项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在模型中使用3个不同的权重λo (λo∈[0,1],o=1,2,3且undefined来区分其重要性。

undefined

上述式中,N为能块集合,N={1,2,…,|N|};M为设备集合,M={1,2,…,|M|};cij为能块i在工序阶段j的完工时间;Tm为设备m的调整费用;sij为能块i在工序阶段j的开工时间;rij为能块i中所有物料全都到达工序阶段j的时间;D为计划周期,单位变化量为1;ximt为相关决策变量,

undefined

为能块i的质量,为能块中订单上的质量总和;CPundefined为设备m在t时刻的产能;Yjt,YLj,YHj分别为t时刻工序j前库的库存、物料下限和上限;Ojt为t时刻工序机组j的产量。

目标函数式(3)表示惩罚成本之和最小,其中的每一个分项都代表一种类型的成本:第1项为能块的交货期提前或拖期惩罚,第2项为冷轧设备的调整费用惩罚,第3项为库存占用成本惩罚。在这些分项中,第1个分项是目标函数中最主要的部分。约束函数式(4) 保证每个能块同一时间只能被一台设备加工;式(5)表示t时刻分配给设备的能块质量不能超过机组的产能;式(6)表示能块在任一工序的开工时间要大于该能块中所有物料均到达之后的时间;式(7)表示能块在各阶段开工时间、加工时间、完工时间之间的关系;式(8)表示每个工序机组前库库存总量应该满足此机组的前库库存条件;式(9)表示t时刻j工序前库库存量等于(t-1)时刻上游机组的产量减去下游机组的消耗量。

2.3模型求解

以前文建立的目标函数为基础,本文提出基于规则的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冷轧计划的编制。模拟退火算法基本思想来源于固体的退火过程,在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已在理论上被证明是一种以概率1收敛于全局最优解的全局优化算法[4]。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启发式算法求得的初始解开始,利用邻域构造及新解的产生准则,借助于冷却进度表中设置的参数,不断对当前解迭代,从而使目标函数逐步优化。

2.3.1 初始解的产生

初始解采用启发式算法求得。冷轧厂的全流程生产计划要考虑整个流程,优先解决瓶颈工序。对于模型中的3个目标,优先满足交货期目标。

启发式算法求解初始解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设备情况,设备检修计划,生产订单的钢种、规格、交货期等属性进行能块设定;

(2)确定瓶颈工序,根据当前库存计算出该工序上个能块的开工时间窗。在瓶颈工序(令其为h,h∈J)上按EDD(到货期最早)规则将工序h上的所有未被排序的能块排序,从中选择到货期最早的排到最前面,若到货期相同的能块多于一个,则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能块排在前面;根据先到先加工的机器分派规则对排好序的能块进行机器指派;

(3)根据当前库存及瓶颈工序h上能块的排产结果计算出非瓶颈工序(令其为q,q∈J,q≠h)上各能块的开工时间窗,按ERT(到达时间最早)规则将q上的能块排序,若到达时间相同的能块多于一个,则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能块排在前面,根据先到先加工的机器分派规则对排好序的各能块进行机器指派,直到所有阶段的能块排序及机器指派完成。

2.3.2 邻域构造及新解的产生

(1)邻域消减规则的制定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邻域搜索技术的算法,确定邻域操作方法是构造该算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采用在能块生产工序的第1阶段上交换能块次序的策略生成邻域。设f(s)为在状态u处所得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f(s*)为由状态u产生的状态v处所得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在本极小化问题中,若f(s*)>f(s),则称状态u到状态v为无效改进。假设所有能块在第1阶段的到达时间都为0(或者为一常数),则可推导出如下邻域消减规则。

规则1: 设a,b两个能块在第1阶段都在自己的开工时间窗内开工,其开工时间点分别为sa1和sb1,若有[sa1,sHa1]∩[sb1,sHb1]=Ø,则我们认为交换a和b位置产生的变化为无效改进。因为,若a和b在同一台机器上,并且[sa1,sHa1]∩[sb1,sHb1]=Ø,则必有sHa1sHa1或sb1>sHb1,无论哪个成立,都会导致新的延迟能块出现,因此,我们认为该交换产生的变换为无效改进。对a和b分属不同机器的情况同理可证。

规则2: 设a,b两个能块在第1阶段都没有在自己的开工时间窗内开工,其开工时间窗分别为[0,sHa1]和[0,sHb1],在当前状态下的开工时间点分别为sa1和sb1,此时则有sa1>sHa1,sb1>sHb1,若有min{sa1,sb1}>max{sHa1,sHb1},则a和b交换产生的变化为无效改进。因为,若此式成立,则a和b交换后产生的新状态中,这两个能块同交换前一样都不能按期完工;若此式不成立,则有sa1≤sHb1或sb1≤sHa1,无论哪一个成立,我们都认为目标值会有所改进,即这种交换为原状态的有效改进。

规则3:设a,b两个能块在第1阶段的开工时间窗分别为[0,sHa1]和[0,sHb1],其在当前状态下的开工时间点分别为sa1和sb1。现设两个能块一个在其开工时间窗内开工,一个没有在其的开工时间窗内开工,不妨令sa1≤sHa1,sb1>sHb1,若不同时满足sa1≤min{sHa1,sHb1}及sb1≤sHa1,则a和b交换产生的变化为无效改进。因为,只有当交换后a和b都能在第1阶段按期完工,才认为是有效改进,否则即为无效改进。

这些规则的作用主要是借助开工时间窗与开工时间点的约束关系,滤掉一些无效邻域,使搜索空间减小,加快搜索过程。

(2)新解的产生

在模拟退火算法中,当基于邻域的一次操作使当前解的质量提高时,就接受这个被改进的解作为新的当前解;在相反的情况下,算法以一定的概率接受相对于当前解来说质量稍差的解作为新的当前解。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近似算法,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和对解质量要求的提高,求解所需时间也随之增长,本文采用并行策略提高求解效率,即当产生的新解比初始解有所恶化时,采用如下并行策略选择新解:对同一个解用邻域策略分别产生几个新解(本文设定为5个),并做出判断,根据接受准则选择一个接受,其余的全部舍弃,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下一次迭代。接受准则为exp(-Δc/T)(Δc=f(s*)-f(s),T为控制参数)最大。

在对初始解进行邻域操作并连续产生不超过5个新解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改进的解,就停止这一过程,将改进的解作为当前解,比如若连续产生2个恶化解,但是产生的第3个解为改进解,则将第3个解作为当前解,算法进入下一次迭代。

2.3.3 冷却进度表

冷却进度表是一组控制算法进程的参数,包括控制参数T的初始值、衰减因子α、每个T值的迭代步长以及终止条件。它的合理选取是保证算法在可接受的有限时间内返回问题的近似最优解的关键,即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效率的关键。

(1)控制参数初始值

对于控制参数初始值T0的选取要求主要为:必须足够大,在足够大的情况下,不同T0值对算法仿真性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是过度大的T0值会使算法仿真性能变坏。T0的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为以某一初始解进行若干次邻域搜索尝试后得到的平均正增量;X0为初始接受率(被接受状态数同产生状态总数的比率)。本文采用Joanna等人提出的方法[5],X0取undefined由初始解随机产生的20个邻域结果计算得出。

(2)衰减因子

控制参数的衰减函数为Tk+1=αTk,衰减因子α是小于1的正数,本文中α=0.95。

(3)迭代步长

本文采用固定的迭代步长,即在每一控制参数Tk迭代相同的步数,该步数应根据问题的规模确定。

(4)终止条件

本文采用控制参数衰减指定次数后停止计算的终止准则。问题的解产生后,根据各工序对能块的规格要求,将能块的顺序局部微调,调整的过程中要遵守能块的时间窗约束,即能块的开工时间要在[sHij,sLij]内。

3仿真效果

采用Pentium4/CPU 3.00 GHz/ RAM 1.50 GB 的台式机,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本文算法。为保证算法的有效性,订单的钢种、规格、交货期等属性数据按照实际情况随机生成,包括常化酸洗、轧制、脱碳退火、拉伸平整、罩式退火5道工序。对生成的订单进行组能块的仿真模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通过对订单进行组能块的处理,缩减了原问题的规模,缩减程度大约为50%,这将提高对问题的求解效率。

我们分别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启发式算法和EDD启发式算法对不同能块数量的问题进行求解仿真,图3和图4给出了两种方法的运算结果对比。图3为在不同问题规模下EDD启发式算法同本文模拟退火启发式算法订单拖期比例的比较。

图4为在不同问题规模下EDD启发式算法同本文模拟退火启发式算法设备负荷方差的比较。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模拟退火算法要好于EDD启发式算法。但从理论上说,本文算法始终只能得到问题的全局近似最优解而不能得到最优解,另外,用于实际时,由于冷轧生产本身的复杂性,因此本文算法的参数(如控制参数初始值、迭代步长等)选取必须考虑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时间要求,需要慎重选择。

4结论

本文针对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编制问题,以能块为中介提出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方法,求解多目标下冷轧厂中短期计划的编制问题,确定生产订单在冷轧厂各工序上的实际加工顺序及开工时间。算法在构造邻域时运用了一些消减规则,缩减了搜索空间;在新解的产生机制中使用并行策略,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并能获得较好的计划编制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可为研究冷轧中短期计划编制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求解途径。

摘要:针对冷轧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能力、物流平衡、交货期等约束条件,对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编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提出能块的概念,将生产订单组成能块,作为编制计划的基础,然后建立冷轧全流程生产计划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求解模型,即先由启发式算法获得初始解,再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初始解进行改进。改进解的过程中通过交换能块在第1阶段的排序来获得一个新的解,在能块开工时间窗条件下,对能块在剩余的各级工序上进行排产。通过数例检验表明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冷轧,生产计划,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拟退火算法,能块

参考文献

[1]彭威,刘爱国.冷轧企业负荷平衡原料计划模式和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6):663-666.

[2]Tang L X,Wang X P.Simultaneously scheduling multipleturns for steel color-coating produ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8):715-725.

[3]王利,赵珺,王伟.基于部分生产重构的冷轧生产重调度方法[J].自动化学报,2011,1(37):99-106.

[4]Soroush H M.Minimizing the weighted number of earlyand tardy jobs in a stochastic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problem[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1):266-287.

从流程视角谈优秀试卷的编制 篇3

一、了解测试性质,明确目标要求

命制优质试题,编制优秀试卷,首先要了解测试性质。性质不同,功能不同,测试的目标要求也不同。测试依据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形成性评价测试、阶段终结性的水平测试和选拔性测试。

形成性评价测试即反馈测试,它是以检查学习效果为目的的测试,其特点是反馈性和评定性,绝对测试和相对测试并用。在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这种测试一般与教学同步随机进行测验。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当时所学的新知识,命题的侧重点是新学的基础知识,适当考查一些基本能力。一般不考查或少量考查综合性题目和综合性能力,题型不追求完整,主要是根据新知识内容的需要进行设计。

阶段终结性的水平测试即资格测试,它是以检查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而定的测试,其特点是标准性,多用于绝对性测试。在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模块测试、学业水平测试(一些省份以前称为“会考”)、毕业测试及其模拟测试。这是一种有“量标”的综合性测试,测试有一定的能力、知识和题型的标准要求,命题要参照“量标”进行。它不仅考查所学的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命题以中、低档题为主,一般不需要多少高难题,命题侧重点不是拉开学生分数的档次,而是要求相对稳定,符合“量标”要求。

选拔性测试即竞争测试,它是以区分考生成绩从而有利于比较目的的测试,其特点是区分性,多用于相对性测试。在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中考、高考、学科竞赛及其模拟测试。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目的是拉开学生档次,为高一级学校或组织选拔人才。考前也规定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但命题不以中、低档题为主,而以中、高档体为主;试题不是以知识立意为主,而是以能力立意为主,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强调以“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来立意命题。试题要稳中求变,具有生活化、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

二、研读命题依据,拟订命题计划

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和要求,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命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把握其内容和精神,做到明确考核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理清知识脉络,领会政策要求,以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有效度。

命题教师还应在研读命题依据的基础上拟订命题计划。命题计划是科学编制试题、周密安排考试内容、便于命题有章可循的蓝图。它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考试的内容范围、方法目标、试题类型、考试时间、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等;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其中第二项内容需要通过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来具体实施。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者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表中所列的各种能力水平的依据,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Bloom)关于教学认知目标所分为由浅到深的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基础,后一类比前一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能够确保试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确保试卷的质量,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制定双向细目表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明确知识要点。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等,把相关的知识点找出来。可将各单项的细小的知识点合并归类,组成大的知识块。通常把新授的、经过一定训练的内容,作为检测重点。第二,确立能力水平层次。即确立各知识点属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哪一种。第三,排列各部分所占比例。排出分值、题型、难易度。第四,汇总与调整。汇总考查内容、考查目标、难中易的比重等,依据汇总情况,分析整个测试在能力水平方面的要求,是否符合测试目的、考纲要求、学生情况等,并做出相应调整。

三、实施命题过程,科学命制试题

实施命题过程,科学命制试题一定要遵循命题计划,按照命题双向细目表来进行。试题分原创性试题和非原创性试题两种。在一份优秀的试卷中,应主要是原创性试题,也可以有少量的典型且优质的非原创性试题。

命制原创性试题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立意到情境。即根据已经确立的考查目标和要求,搜寻或编制与考查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表格、数据、事例等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形成问题情境,然后根据情境进行有效设问,使其具有特定的测试功能。另一种是从情境到立意。即根据已有的典型、稀缺素材确定可以考查什么,然后进行编辑、设问,从而形成试题。这两种命题模式各有其特点。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是当命题者一定要考查某个内容而对素材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时,优先考虑前一种命题模式;当某个素材很有价值、典型、稀缺时,优先考虑后一种命题模式。在一份试卷的编制中,往往是两种模式相结合。

命制非原创性试题有两种情形:选题和改题。选题是指选用某些现成的题目作为试题。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选题要有代表性,体现重点;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服从考查的目的;选题要注意完整性、科学性,避免只选了部分而导致试题不够严谨、科学;选题取材要主要来自课本和学生都用的学辅资料,以起到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和学辅资料的作用;选题在一份试卷中的比例要小,有时没有也没关系。改题是指以一个现成的题目为基础,经过修改成为一个使用的试题。改题可以改情境、改条件、改设问、改角度等。改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反复思考,看改后的试题科学性是否有问题;认真比照原题,研究涉及的考查范围、试题风格、解题方法、难易程度等发生的变化,看其是否符合考查目的;改题在一份试卷中可以有少量的比例,但不宜过多。

四、审查选编试题,组卷形成初稿

试题审查的主要内容有:是否符合考试的目的和性质;内容范围和层次分布是否符合编制计划;有没有科学性问题;题文是否完整、明确、简练;有没有相互暗示的答案,等等。审查结果大体上有四种情况:完全合格,通过审查;大体合格,需要稍做修改;部分合格,必须修改;不够合格,应该淘汰。命题者应根据不同情形做相应处理。最初入围的试题数量应多于编题计划,以利于筛选、择优和淘汰。

试题审查和选编基本完毕之后,命题者就要着手进行组卷。组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已经确立的试卷难度进行组卷。组卷的依据是已经命制出来的试题、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等。第二,逐题推敲试题的陈述表达、具体解答方法;第三,必须检验试卷的难度、区分度是否合适,并估算不同水平的学生答卷所用的时间。第四,考查重点板块中高赋分值试题是否为成题。第五,逐项对照命题双向细目表的要求列出所有偏差,并修正、调整。

组卷形成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文字、图形、标点、字母等是否有错,包括题图是否对应、图形是否标准、字体是否一致、标点是否正确等。第二,试题难易交替或梯度分布,注重利用试题难易的合理控制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和信心。第三,答题的空档预留适当,且不产生答题的不良暗示。第四,选择题正确选项的设置应体现随机性,避免出现AAAAA、BBBBBB、ABCDDCBA等带有规律性的形式。第五,注意题干阅读量的大小控制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阅读量偏大或偏小的题目集中出现。第六,版面设计科学、规范、美观,便于学生读题和答题。

五、检查修改初稿,提升试卷质量

初稿形成后,命题教师应反复检查、修改、完善,从而提升试卷质量。此阶段的检查、修改、完善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试卷质量。质量是试卷的生命和根本。命题者应注意检查试题的表述是否正确,有无不科学性问题;试题实际的考查要求与命题双向细目表中预估的要求是否符合,是否超出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等命题依据的范围;试题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预设难度是否相符合;试题的设问和表述是否符合该类试题的编制规律;试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全面性、时代性。命题者应在检查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修改、完善,确保试卷的质量。

试卷结构。结构是试卷的骨架和形体。命题者应注意整份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分布是否合理,各知识板快、单元权重比例是否恰当、协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等各层次要求的测试题分数比例是否合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三维目标”考核的比重及分布如何;试卷的总体难度和考试目的是否吻合,试题难、中、易的分数比例是否合理;题型结构是否合理,比例是否协调;题量是否适中;试卷总体结构是否科学、规范、美观、大方、简洁、生动。命题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以上这些方面整体优化试卷结构,提升试卷的质量。

试卷特色。特色彰显试卷的价值和魅力。一份优秀的试卷一定是很有特色的试卷。试卷的特色体现在学科特点、命题理念、考查方式、题目类型、设问角度、试题风格、材料选用、情境设置、语言表达、版面设计、评分标准、应用效果、推广价值等多个方面。一份优秀的试卷最鲜明的特色往往是其中的几个方面,而不一定是全部。命题者要结合学科特点、命题计划和命题者自己的命题风格,检查每道试题和综观整份试卷,看应有的试卷特色是否得到彰显,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使试卷突出特色,体现价值。

六、试答整份试卷,适当调整完善

试卷编制好后,必须试答整份试卷并做出适当调整完善,以保证万无一失,实现优质。这一步应注意试答的时间、试答的主体、试答时应注意的方面和试答后的调整完善四个方面的问题。

试答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试卷编制好后立即试答;一种是试卷编制好后隔几天时间再试答。笔者更为主张第二种做法。因为试卷刚刚编制好时,命题者对试题是非常熟悉的,不用认真看题目也可以做出答案来,达不到试答的应有效果,同时,命题者也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试卷。当然试答试卷的时间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所不同。

试答的主体往往包括命题教师、其他教师、部分学生。命题教师对试卷最为熟悉,也知道哪些方面最需要注意、检验,通过自我体验、感知和反思,发现问题,完善试卷。其他教师没有参与试卷的编制,对试卷比较陌生,试答的结果比较客观,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试答试卷。学生试答试卷更为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水平和问题,统计结果更为可靠。让学生试答试卷,要注意试卷的保密性,试答学生非此试卷的应试主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代表性,学生试答的认真性、严肃性。

学生试答试卷一般只需要认真答题,感知试题的难易程度、答题时间即可,由命题教师对学生试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命题教师和其他教师试答试卷,总体上是要注意方方面面,但一般此过程主要注意四个方面:注意试题的科学性,看是否有“争议性”题目;注意题目之间的相对独立性,防止不同试题之间重复、类似和有相互提示的现象出现;注意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要达到应有的目标范围;要注意题量和答题时间,学生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往往为教师答题时间的两倍左右。

试答完毕之后,命题者一定要根据试答的具体情况,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出调整完善。此时,命题者一定要听得进去,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的意见、建议,大胆地修改、完善,不要固执己见。这个时候的调整完善切忌“大动干戈”、“伤筋动骨”,一般是微调。当然,实在必要时,也要进行大的调整。

七、编制参考答案,确定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试卷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份优秀的试卷要有科学、简明、富有逻辑性的参考答案和合理、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标准。有的命题教师把这一任务放在命题过程中完成;有的命题教师将客观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放在命题过程中完成,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单独进行;也有的教师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所有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都放在最后。笔者以为,这几种做法都可以,这是个人习惯问题。但不管怎样,都要编制参考答案,确定评分标准,而且最后都要细化和统筹。下面就编制参考答案和确定评分标准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编制参考答案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参考答案要确保科学性、明确性。第二,有多种解释或多种解题方法的题目,要尽量给出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解法。这在计算题、证明题、英汉互译题、解答题、探究题中很常见,编制答案时不要怕麻烦。此外,在阅卷时发现有的考生用了参考答案中没有列出的思路或方法解题,只要正确合理,也应当收集到参考答案的修订版中。第三,参考答案要给出题目的解答要点或解答步骤。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评阅,也有利于赋分。有些参考答案过于简单,有些又过于繁琐,都不合适。例如计算题或证明题,如果参考答案给出的步骤过少,当中间步骤有失误时,最后的分数究竟该给多少?因为这类失误有些是“原则性”的,有些只是偶然失误,这两类错误的评分不应该使用同一标准。如果某些大题特别是论述题或开放性试题的参考答案过于详尽,限制性过强,阅卷教师很难根据解答的具体情况评阅赋分。第四,如前所述,选择题的答案应避免出现AAAAA、BBBBBB、ABCDDCBA等带有规律性的情形。第五,编制参考答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阅卷的误差、特别是阅卷人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

确定评分标准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每个题目的满分分值应与题目考核知识点的重要性、题目拟考核的学习能力水平和题目的解答难度相适应。这几个“度”是在命题时就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试卷中,有的主观性试题满分只有5分,参考答案却有120多字;有的满分10分或更高,而参考答案只有几个数字或十几个汉字。这样赋分欠合理。第二,在参考答案详略得当的前提下,合理设置赋分点。具体地说,就是赋分点要放在解答的关键要点和关键步骤上。同时注意这些要点或步骤所赋分值要与这个要点或步骤的重要性相适应。不能出现次要内容的分值高于关键内容的分值的现象。赋分点过多或过少,与参考答案过繁或过简一样,都不利于阅卷。第三,赋分值一般为整数,最好不要出现小数分值。第四,评分标准可以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什么情况下可以酌情加分,什么情况下该如何给分等。第五,确定评分标准一定要注意其可操作性。

八、积累实测数据,总结经验教训

试卷编制工作完成后,命题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计划、经验和学生的水平等,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度做出预估,对学生的得分情况、错题情况及其原因做出预估,对考试的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做出预估,并做以简要记录。等考试实施后,采集和分析实测数据和情况,看其与之前的预估情况吻合程度如何,有何差异,并分析其具体原因。这样,就为将来命题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实验数据以作为参考,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命题的尺度。

编制一份优秀的试卷,往往要付出很大的艰辛和努力,其间必然会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不少失败的教训值得汲取,命题者应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不足。如反思对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课本的理解是否达到应有的水平,情境材料的选择和裁剪是否科学合理,命题的策略、方法和技巧运用是否恰当,试题与学生学情的结合度是否到位,命题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及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等等。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命题者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补短,使自己的命题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编制一份优秀的试卷。

编制试卷是一项讲究科学和规范的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本文笔者只是从“流程”的视角谈了试卷的编制,难免挂一漏万甚至有不妥的地方。然而,深入研究命题理论和方法,把握命题规律却是每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广大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多反思,才能逐渐提高,并最终实现质的飞跃,编制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试卷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中学)

生产经营计划编制文稿 篇4

2012年11-12月,对于2013年市场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公司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2012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3的生产经营计划。

一、编制的前提

2013年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是考虑到2012年进行了大量开发的基础上,争取国内几家大的喷嘴环客户订单及中东、欧洲及南美等外贸订单,争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公司现有人员22人,设备14台。要完成2013年的生产计划需要新增人员10人,新增设备5台(设备投资60万)。

2.公司对销售人员实行激励,坚实的销售队伍。调整销售策略,落实销售指标。对一线生产员工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制,完成计划后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

二、生产经营计划指标

生产计划确保完成3.3万套,销售收入750万元;争取完成4.85万套,销售收入1100万元。

详见附表:

附表1:销售计划

附表2: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 篇5

安监总政法〔2017〕1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编制工作,现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7年12月27日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编制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全面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编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以下简称监督检查计划),适用本办法。

有关安全监管部门所属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执法总队、支队、大队等,以下统称专门执法机构),其监督检查计划纳入本部门监督检查计划统一编制。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以下简称监督检查),是指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遵守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采取现场处理、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措施的行政执法行为。

第四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的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相互衔接,避免在监督检查对象、内容和时间上重复或者监督检查缺位。

第五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经过批准的监督检查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 编制原则与考量因素

第六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统筹兼顾、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提高效能、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监督检查计划。

第七条 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行政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能力;

(二)本部门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分布、生产规模及其安全生产状况;

(三)重点检查的行业领域及生产经营单位状况;

(四)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执法车辆、技术装备配备和执法经费情况;

(五)影响监督检查计划执行的其他因素。第八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测算本部门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及非执法工作日。

(一)总法定工作日,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日和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总数的乘积。纳入计算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的比例,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含其专门执法机构,下同)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60%,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70%,县级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80%;专门执法机构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90%。

(二)监督检查工作日,是指安全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日。其数额为总法定工作日减去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所剩余的工作日。

监督检查工作日包括重点检查工作日、一般检查工作日。1.重点检查工作日,是指对重点检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所需要占用的工作日。

2.一般检查工作日,是指对重点检查单位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所需要占用的工作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是指下列工作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

1.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2.实施行政许可;

3.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 4.调查核实安全生产投诉举报; 5.参加有关部门联合执法;

6.办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登记、备案; 7.开展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 8.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9.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

10.完成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安排的执法工作任务。

(四)非执法工作日,是指下列工作和事项预计所占用的工作日:

1.机关值班;

2.学习、培训、考核、会议; 3.检查指导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 4.参加党群活动; 5.病假、事假;

6.法定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

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按照前3个的平均值测算。

第三章 监督检查计划的内容

第九条 监督检查计划包括重点检查、一般检查两个部分的安排,以重点检查为主。重点检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60%。

第十条 监督检查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和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

(三)重点检查安排:

1.重点检查单位范围、数量、名称、行业领域; 2.在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3.对有关重点检查单位的计划检查次数; 4.时间安排; 5.其他事项。

(四)一般检查安排:

1.一般检查单位范围、数量、行业领域; 2.在监督检查计划中的占比; 3.时间安排; 4.其他事项。

(五)总法定工作日、监督检查工作日、其他执法工作日、非执法工作日测算的说明。

第十一条 监督检查计划中的重点检查安排,应当明确重点检查单位的范围、数量、名称及其所属行业领域以及计划检查次数。

重点检查单位范围如下:

(一)安全生产风险或者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较高的生产经营单位:

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场或者排土场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建设在大型工矿生产经营单位、大型水源地、重要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等重要生产生活设施上游的尾矿库,高压高含硫石油天然气开采生产经营单位;

2.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

3.烟花爆竹生产、批发单位; 4.金属冶炼生产经营单位; 5.涉爆粉尘生产经营单位;

6.存在高危粉尘、高毒作业、放射性作业以及其他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

7.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

(四)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

(五)发现存在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严重超标的生产经营单位;

(六)试生产或者复工复产的生产经营单位;

(七)其他应当纳入重点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对重点检查单位的检查频次如下:

(一)对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二)对前款第四项至第七项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监督检查的频次。

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参照本条第二款关于重点检查单位范围的规定,将存在安全生产风险或者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较高等情形的煤矿纳入重点检查单位。

第十二条 根据本部门执法力量难以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重点检查单位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的,应当在监督检查计划中作出说明,明确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所需要的,并在相关监督检查计划中作出合理安排。

对监督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中新发现的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开展监督检查,或者纳入下一个监督检查计划的重点检查安排。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计划中的一般检查安排,应当明确一般检查单位的范围、数量及其所属行业领域。

一般检查单位范围如下:

(一)本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单位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对下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抽查所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其他应当纳入一般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第十四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采用“双随机”抽查方式(随机选取被检查单位、随机确定监督检查人员),实施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一般检查,因监督检查人员数量、专业等限制难以实施“双随机”抽查的,应当随机选取被检查单位;实施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重点检查的,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随机确定监督检查人员。

第四章 编制程序

第十五条 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负责编制监督检查计划。各内设执法机构、专门执法机构根据其职责提出具体监督检查计划,由负责编制监督检查计划的机构统一审核编制。

第十六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初步拟订监督检查计划后,应当分别抄报省级、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征求意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时,应当听取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七条 安全监管部门编制的监督检查计划,应当经本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监督检查计划经批准后,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监督检查计划报批、备案时,应当一并报送上一个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相关数据。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计划批准后,安全监管部门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治理,需对监督检查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在30日内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

上述重大调整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重点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10%,或者重点检查单位的范围作出变更的;

(二)监督检查单位的数量减少幅度超过计划20%的;

(三)其他需要报批的情形。

监督检查计划作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同时核定相应的工作量。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计划进行部分调整或者变更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制作有关文件,以存档备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根据有关人民政府依法决定或者根据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委托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具有行政处罚等权限)的组织或者机构,参照本办法编制监督检查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委托的安全监管部门批准,并于每年3月底前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生产计划工作流程 篇6

1、准确掌握订单接单评审、交货期的估算及计划工作,保证交期能按时完成。

2、根据销售状况、订单要求,灵活准确地申请购料计划、跟踪材料到位情况,减少待料现象。

3、根据订单与销售情况,进行制定季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4、根据生产计划与材料到位情况进行顺延、分工工作。

5、根据计划进度,进行日生产排单,并跟进生产排单的进度。

6、根据销售状况,交货期的更改,合理地把生产计划进行优化,保证交货的及时性,满足客户的需求。

7、指导生产跟单根据生产进度进行生产跟踪,生产有问题或更改生产计划,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8、指导生产跟现及后工序的生产情况的跟踪,将当日的生产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减少发货不及时现象。

9、指导生产质检部做好每月质量汇总报表、每月产量汇总报表。

10、指导生产统计与生产跟单做好每月原始报表的整理、归档存放。

11、监督生产统计做好每日的工作报表,并打印发给相关部门。

12、指导生产统计做好车间工人每月的计件工资,及计件工资汇总表。

13、指导生产跟单编制好每日的前后工序排单。

高职院校年度预算编制流程初探 篇7

一、预算编制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以收定支, 杜绝出现赤字预算。收入预算遵循稳健性的原则, 尽可能排除收入的不确定因素, 对以前年度非经常性的收入不作为预算收入的编制依据。支出预算严格按照先保证人员经费支出, 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商品和服务性支出) 、最后项目支出的顺序安排。对经常性支出预算安排要适度从紧, 专项支出的预算安排要量力而行。

二、预算编制职权

⑴财务部门、各业务部门和各院系是学院年度预算的执行部门。财务处负责编制学院总体预算及执行中的调整预算;对学校总体预算的二级分解与归口管理;预算的执行、控制和监督;定期向预算委员会、校长、领导班子报告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各业务部门、院系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人, 负责编制本部门经费预算, 并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

⑵学校成立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应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牵头, 由财务、人事、资产管理、后勤、基建、招生就业、学生、教务及科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财务部门编制的学院总体预算中收入预算的审核;负责对支出预算中基本支出预算的基础资料的审核;负责对各部门报送的专项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 提出对立项申请的具体意见;负责对各部门编制的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的审核;负责对各部门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业绩评价与考核。

⑶校长对学院预算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全面领导学校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其他各校级领导对所分管部门预算的编报与执行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⑷学校领导班子是学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其职责是订立学校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方针、原则;审议、批准学校预算编制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审议、批准学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三、预算编制流程

学校预算编制分两个阶段:学校总体预算编制阶段;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编制阶段。学校总体预算即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的年度综合预算, 包括学校年度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的编制是对学院总体预算中基本支出部分的分解, 是学校预算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 其总和不能突破学校总体预算中基本支出预算数。

1. 学校总体预算的编制

以沈阳市为例, 根据财政部门统一要求, 学校下一年度总体综合预算由财务处在当年七月中旬组织编制。编制学校总体预算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又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部分是维持学校日常运转的刚性支出, 包括人员支出与日常公用支出;项目支出部分是非维持性的学校发展建设支出部分。

⑴收入预算包括财政拨款、预算外收入及上年结转与结余。财政拨款部分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安排收入预算, 应以上年实际拨款数为基数, 并积极与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沟通, 初步预计预算数;对于纳入预算外专户管理的收入部分 (高校学杂费、培训费等) , 应以学院招生部门的招生计划及预计报到率为基础, 结合近三年平均征收水平参考预算年度内其他增减因素确定征收计划;上年结转与结余参考上年末的实际数及当年预算资金结余预计情况填列。其中, 属于项目结转或有固定用途的, 列出具体项目, 经财政部门审核符合资金用途的, 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属于结余资金的, 应纳入下一年度部门预算中, 作为资金来源统筹安排。

⑵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 基本支出部分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人员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即商品和服务支出) 包括: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采暖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委托业务费等。基本支出部分沈阳市的具体做法是, 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基础材料直接编制, 基层单位不参与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因此, 从学校人事、学生管理、国资及后勤等部门获取的财政供养人口基础信息、工资手册、在校学生数及国有资产情况等基础数据必须确保真实、准确。 (2) 项目支出部分是由基层单位编制完成的。项目支出主要是指学校年度预算安排的日常运行经费之外用于建设和发展、具有特定用途的经费。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大型维修改造、批量专用设备购置、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科研建设等大型项目支出。因此, 各部门应密切联系实际, 科学论证, 对所申报的项目从实施的背景与必要性、预期绩效目标、项目的主要内容、建设地点、项目组织实施条件、项目采购方式与验收标准、项目资金来源、指出明细预算、测算依据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按规定格式编制项目申请书, 财务部门负责整理、汇总项目申请书, 并上报学院预算委员会, 预算委员会负责对各部门报送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审议、必要时聘请专家及专业部门进行论证, 提出对立项申请的具体意见, 学院预算委员会将审核同意后的项目上报学院领导班子, 由学院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 结合学校发展建设方向和财力状况, 区分轻重缓急, 最终决定立项的项目, 并由财务处统一编入下一年年度预算。

2. 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的编制

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的编制实行“二上二下”原则。根据“零基预算”的编制原则, 学校各相关部门在每年11月初按要求向财务处提供本部门二级预算和业务归口管理的预测计划 (即“一上”) 。

⑴二级预算编制内容。 (1) 党群和行政部门主要是指各项日常公用经费; (2) 各院系主要包括在职教职工绩效工资部分、日常公用经费、学生实习实训费、学生活动费和课时津贴等。二级预算中日常公用经费内容:办公用品费、宣传费、邮寄费、印刷费 (包括文印耗材费) 、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业务接待费、日常维修和零星设备购置费等。其中, 业务接待费由学院根据实际需要统一核定定额。

⑵业务归口管理预算内容 (业务费将根据各部门业务的不同而分别确定) 。 (1) 学生管理部门报送学生活动费 (含团委用款) 、新生迎新及军训活动等学生工作经费计划; (2) 招生就业部门报送招生及学生就业经费计划; (3) 人事管理部门报送工资性支出 (包括:财政开支、自收自支、补贴) 、校内津贴、离退休费用、社保缴费、丧葬抚恤金等计划等; (4) 后勤管理部门报送水电费、采暖费 (含职工采暖费) 、物业管理 (含临时工费用) 、日常维修等经费计划; (5) 其他相关部门报送经学院审批同意的特定业务经费预算。

财务处汇总各部门报送的二级预算及业务归口管理预算, 制定下一年度学校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草案, 总额不能突破学院总体预算中基本支出预算, 并保留一定比例机动额度, 以防预算外突发事件, 报送学校预算委员会审议。预算委员会审议调整后, 返回各部门征求意见 (即“一下”) 。经过认真对照, 各部门再次上报预算 (即“二上”) , 学校预算委员会再次审议预算, 对再次存在异议需要调整的, 由预算委员会与相关部门个别协商。最后, 由学院预算委员会提交学院领导班子会研究审议各部门报送的二级预算及业务归口管理预算, 审议通过后, 由财务处下达到各有关部门 (即“二下”) , 在预算年度内据以执行。

四、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在预算年度内, 学校或各部门有重大变化时, 需对原有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包括学院总体预算调整;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调整。预算调整要遵循“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原则, 增收来源是追加支出的根本保证;相反收入萎缩时, 原有的支出预算规模要压缩。

(1) 学院总体预算调整。为了确保年度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 财政部门一般规定, 事业单位综合预算下达后, 原则上不允许调整。如有特殊情况, 须正式上报预算调整报告, 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后, 方可调整学院总体预算。

(2) 各部门二级预算指标和业务归口管理指标调整。各部门需要进行预算调整时, 应当列明预算调整的具体项目、调整原因、调整规模等相关说明, 经部门负责人及主管院领导审核确认后报财务审计处。财务审计处初审后, 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统一上报学校预算委员会, 审议通过后, 由学院预算委员会提交学院领导班子会审批。未经批准, 不得调整预算。

五、预算执行与监督

预算年度开始, 在正式预算方案未经批准下达之前, 学校财务处可参照上一年度同期的预算支出项目及规模安排各项支出。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学校年度二级预算及业务归口管理预算方案经院领导班子会审议批准后, 各部门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以确保学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性。任何院系、部门和个人, 严禁擅自变更预算, 不能超越权限做出减收增支的决定。财务处组织实施学校年度预算, 按照省、市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收取各项预算收入, 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学院规定的开支标准, 审核各项支出, 对与预算不符、无预算收支财务处有权拒绝执行。学校财务处统一会计核算,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适时控制;学校预算委员会负责定期对二级预算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二级定额经费要和学费收取率、学生就业率或顶岗实训率适度挂钩。二级院系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额外给院系一定额度经费奖励, 用于改善本部门工作条件、组织活动或奖励给本部门工作出色的班主任等。未完成任务的院系, 对其不足部分按一定比率计算金额, 并在院系二级经费中扣除。对财政批复的每个项目预算, 项目申报部门、采购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 严格按照预算组织实施, 形成三方联动。

学校财务部门定期向分管财务的院领导、院长及学校领导班子汇报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学院纪检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加强对部门预算, 尤其是专项经费使用的检查和审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做到对每笔专项资金从具体需求部门的资金申报与预算编制, 到专项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的全程监控。做到专人管理、以申报批复的项目预算为依据, 专款专用, 坚决杜绝改变用途、资金串项等情况的出现, 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学校预算委员会对部门二级预算及业务归口预算执行情况,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上报院校领导班子, 作为确定以后年度相关部门项目申报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在专项申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 将予以严肃处理, 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寇秀英.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天津大学学位论文, 2009.

[2] .王刚.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初探.财会通讯, 2009 (20) .

[3] .李彦兴等.新财务规则下高校预算编制控制方法研究.商业会计, 2013 (9) .

[4] .贾文红.集中核算下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思考.中国农业会计, 2012 (5) .

包装生产流程五大趋势 篇8

全球品牌和自有品牌的所有者一直在寻找提高其消费品市场占有率的方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方法之一是开发和部署多渠道、跨媒体营销活动。目前,在这些活动中,用于包装开发、创新和多样化的预算在整个营销预算中的比例相应提高,产品包装也成为了品牌推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包装即品牌,这一点至关重要。市场调查表明,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超过70%的购买决定其实是在货架旁做出的,商店是品牌与消费者对话以及影响“零接触行销”的终极契机。

这就意味着包装不仅能够保护产品,而且能够以最有利的方式展示产品。也就是说,产品必须拥有针对越来越小的细分市场的包装,才能获得最佳的货架吸引力。

为努力实现产品差异化和提高产品在货架上的吸引力,品牌拥有者正从供应链合作伙伴那里寻求创造力和创新力。他们要求更小的批量、更多的版本、更短的交货期、更好的包装投资回报,也希望以高效的方式生产能防伪、延长保质期和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包装,比如实现小批量生产,甚至在单一包装上印刷变量信息,包括跟踪信息、序列号、竞赛代码和其他信息。

与此同时,品牌拥有者也在寻求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求更加高效地生产出引人注目的包装。例如,特殊的涂层、独特的模切方式和印刷电子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包装的价值和货架吸引力。然而,这些独特而迷人的包装,仍必须以极具成本效益的方法进行生产。

包装生产流程面临的新挑战

新的包装需求使得包装供应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许多包装生产线都是为长期而有效地生产相同的包装而建立的,改造起来会十分费时且昂贵;二是在生产后用喷墨的方式打印变量信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品质,也会增加发生错误和浪费的几率;三是需要更加高效、连通的印前工作流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出调整,而在高度相连的全球供应链中,我们也有能力将各种工具和技术集成到一个自动化的无缝印前工作和生产流程中,从而为包装供应商提供革命性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在整个包装生产流程中,包装供应商可以与品牌拥有者保持高水平的连通性。

但是,在这种新模式下,单个包装的成本也会有所上升。然而,更完善的包装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可以抵消单位成本的增长,最终使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更低、上市时间更短、浪费更少、针对更小细分市场的能力更强。

包装生产流程五大趋势

为了满足品牌拥有者和包装供应商的不同需求,包装生产流程将向着以下五大趋势发展。

1.印前工作流程自动化

在印前工作中,实现全自动机械化操作,无需手动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人员的干预。

(1)提供印前工作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如艾司科Automation Engine Smart工作流程单,可以在从设计到印刷前的印版阶段实现智能导向。

(2)印前工作流程自动化超越了印刷和印后加工的范畴,在前端,与品牌设计相融合;在后端,则与物流相结合。

(3)通过艾司科Automation Engine Connect等新模块,印前工作流程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专业领域,而是将内部和外部资源中的数据整合到包装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过程。

(4)艾司科Color Engine已经融入到了整个工作流程中,以确保整个包装生产过程中颜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且,Color Engine还能与基于云技术的PantoneLIVETM颜色生态系统相互链接,提供畅通无阻的颜色交流。

(5)在自动化印前工作流程中,只有在处理意外事件和检查品质时才需要操作人员的参与。

(6)开放式的行业标准实现与商业系统和数据孤岛的整合,不受地理位置限制。

(7)基于云技术的包装管理系统与印前工作流程服务器以开放、透明的方式相互沟通。

(8)柔印制版工艺作为印前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CDI数字柔版制版设备,能够实现更高的自动化水平。

2.智能模板

智能模板是印前工作流程自动化的基础,在确保产品最大产能和最快上市时间的同时,可以保证品牌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1)采用艾司科动态内容(Dynamic Content),内容创作和设计可以被严格分离。

(2)设计者可以在既定的品牌准则框架内决定包装印刷的设计。

(3)智能模板的关键内容储存在由品牌拥有者管理的、基于云技术的安全包装管理系统中。

(4)在模板中,智能元素与基于云技术的包装管理系统内的安全数据库中的许可内容相互链接。

3.品质优先

印前操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完全转换到品质检测上,而且品牌拥有者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1)品质控制专用的新型互动工具使工作任务更加简化。

(2)品牌拥有者在印刷生产前通过数字方法参与设计的批准和审查,批准过程由自动化工作流程管理。

(3)一旦通过批准,自动化工作流程将尽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好的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4)艾司科Suite 14将印刷过程和联机品检系统等工作流程集成在一起。

(5)CAPE托盘化运输与物流软件的整合,通过减少供应链浪费,为生产环境友好型包装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6)用于包装、展示架和标牌的艾司科Kongsberg数字切割机,在实现自动化工作流程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印刷企业的生产力和产品精度。

4.任务驱动型互动式编辑

(1)新款跨平台软件APP提供了以任务为驱动的用户体验。

(2)操作人员的平板电脑或台式电脑上只显示某个任务所需的工具。

(3)智能向导将引导操作人员完成专业流程。

(4)在新版FlexProof中,对多通道印刷设定的品牌颜色定义进行了简化。

(5)通过Studio和Store Visualizer,艾司科率先在包装印前工作流程中采用三维可视化的虚拟实物模型和商场模拟。

5.供应链集成到与全球相连的虚拟工作平台

图1为未来包装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相关人士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处理项目,无论是家庭、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

(1)集成的包装生产和资产管理系统极大地缩短了上市时间,并降低了成本。

(2)艾司科WebCenter采用新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简化了工作从一个生产设备到另一个生产设备的转移,可实现一次处理整个项目。

(3)WebCenter与CHILI Publisher的集成,使WebCenter成为任何非现场相关工作者都可以使用的在线编辑平台。

(4)项目管理和供应链协作的专用工具,使艾司科WebCenter成为全球化和本地化包装供应商的有效支柱。

在这个变化多端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对于品牌拥有者和包装供应商而言,关键在于选择具备正确眼光和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确保包装业务的运营不会过时。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包装印前工作流程方面的信息,请访问艾司科官方网站www.esko.com。

上一篇:初中英语期中考试教学反思下一篇:单位一周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