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措施(精选8篇)
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我校开展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分类管理
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六种情况:(1)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2)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3)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4)夫妻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5)单亲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6)家庭婆媳关系不和外出务工。针对这六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37.2%的被访者担心孩子没人照顾;21.4%担心孩子身体有病;24.3%担心孩子学习不好;只有17.1%
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可见,在外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重视不够。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难道赚钱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并不在乎你们能给我买多少漂亮的衣服,也不要那么给我买好玩的玩具,我只想和你们在一起。每次看到别的小孩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散步,我真的好羡慕。你们都说这么做都是因为我,想让我比别人过得好,可你们是否知道我最最渴望的就是你们能陪我一起做作业,牵着你们的手一起散步„„
虽然受现在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放缓,但可以预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学生”的队伍将不会缩小,而是继续呈缓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仍然是全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留守学生的内向、孤僻不合群、有自闭倾向,性格、行为出现偏差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宣泄法,实行“代理家长制”的方法。
我校对这些留守学生,在每周二德育活动时间,先进行集体心理引导、教育,再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进行单独心理辅导,我们还教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方法:
宣泄法: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学生”常见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写日记诉说,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还可以找知心朋友和
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教孩子学会发泄。教育孩子有什么事不要憋在心里,要想办法让它发泄出来。比如有什么事你不想告诉别人的,但憋在心里又觉得不舒服的,那你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把心事写出来,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也可以学会向人倾诉,把自己的心事向你的好朋友,好伙伴,向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倾诉。有时候自己的倾诉也许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你会发现倾诉过后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坦荡舒畅。还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叫来发泄内心的积郁。当然也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自己出一身大汗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我校三年级留守男生王某,长期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肆无忌惮,经常随意的损坏同学的东西,一旦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就拳打脚踢甚至咬人,最多的时候一天违反六次纪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学生中有不少这样的“小霸王”,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霸道蛮横、脾气暴躁,不听劝告,不服管、甚至对家长、老师有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经常和监护人老师顶嘴,甚至用“不读书”来威胁家长和老师。我们就采取了宣泄法对留守男生王某进行心理疏导,效果好,现在他转变成心理健康较好的留守学生,还帮助其他的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由学校进行统计并核实学生父母务工的联系地址、电话,然后由学校教师分别担任“代理家长”,班主任为“留守学生”的代理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学生”结对,负责学生在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
电话、信件等方式与学生的父母联系沟通,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告知父母,交换意见。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经常给孩子以亲情问候和情感疏导。结对的留守学生随时可以找代理家长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代理家长要多与结对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这些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疏导,要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学校每周进行一次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理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奖励。
有一位女同学,人长得挺高大,胆子却比较小。以前往往有什么事也不敢对老师说,父母又在外打工。下面就是她写的两篇习作,留守学生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她的这两篇习作里略见一二。
习作一:《难忘的经历》
那是刚开学不久,那次我把钱借给同学了。到了星期五还没还给我。我急得差点哭了。这时,一个同学对我说:“你可以走路回家呀!”啊,走路?我可没尝到过这样的苦头哇!在家里爷爷奶奶把我捧为掌上明珠,当我是家里的小公主。走到奶奶家里少说也有十几里哩,我想都没想过更别说做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这样了。我走到半路时遇到了大黄狗。可恶的大黄狗向我汪汪叫了几声,我吓得直发呆。因为我从小就有恐狗症啊!当我走过山洞时我像箭似的跑,因为洞里的声音好大啊。在路上我感到孤独极了。天渐渐地黑了,我想家了,想到家里的人一定急疯
了,我便嚎啕大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过路的叔叔停下车来,说搭我走,我勉强说不用了。走啊走啊,终于到了。一到家我便睡到床上,第二天脚肿了起来,起泡了。真是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可怜我回家也曾十八难啊。
这篇习作不禁胆颤心惊,这位同学看来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心理障碍了,一个女孩子单独行走那么长的路程,万一路上出点什么事,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学校里非常重视,之后便展开了五类生的调查摸底工作,还特别为留守学生做了辅导档案,并为每位留守学生牵线与老师结成对子,让他们有了固定的代理家长,让他们有什么事,一定要跟代理家长商量。习作二:《难忘的经历》
今天早上起来,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手脚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不想吃饭,但我还是去上课了。
上课时,脸很烫,头又痛,我扑在了桌上。老师走过来轻声问我怎么了?我没回答。老师把手放我额上一摸,“呀”地叫了起来,说“你发高烧了”。随即老师就打电话叫来了我的代理妈妈——苏老师。苏老师赶紧拉起我的手把我带到医院。量体温、检查、做试验、吃药、吊针„„老师一直陪着我,我担心等下回去时怎么办,我身上没有钱了啊?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钱的事你不用担心,老
师会帮你,回去了我会打电话和你家人说清楚的。”我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后来的几天老师一直按时让我吃药,陪我打针,直到我的病好了。
有了这次经历,我再也不担心了,因为我有妈妈一样的代理妈妈啊。
3.针对留守学生的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焦虑心理突出、耐挫能力较差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培养留守学生的自信心,正面疏导,培养兴趣,情感迁移,锻炼意志,激发他们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正确引导,启发自觉,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的方法。
帮助留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所在,让他们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相信自己的能力。日本教育界的一项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学生作业本上打“X”号,因为这样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事实上,每个孩子有了才能,会引以为自豪,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对留守学生应细心观察,对于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热情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类似于父爱和母爱的温暖,燃起希望之火,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
我校提高“留守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培养“留守学生”的个人素质。首先,对“留守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学生”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学生”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学生”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学生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我们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渗透“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过程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载体,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增强自信心教育等。
针对留守学生意志薄弱,不善于克服困难的状况,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演讲、研讨会等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应正视所面临的挫折和困难;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名人、伟人的故事,让他们谈看法,谈体会,以提高他们对生活中各种的认识。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教育他们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实际上,万事都按自己主观愿望发展是不可能的。对于困难来说,只要不懈努力,“山穷水尽”一定会“柳暗花明”。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只说不干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不会有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矫治懦弱性格有效方法是采取行动,分析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存在哪些困难,鼓励他们勇于行动,教育他们生活上独立,学习上自主,教师帮助他们建立成功档案,他们会“怒向胆边生”,坚定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当然,对留守学生的诚实教育也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他们“吾日三省吾身”,彻底战胜自我,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们还教留守学生战胜自卑、树立自信的心理健康法: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我校也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写出教案,有计划、活动安排、效果记录,教学后记等,要求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
力求更好的效果。
转移法:要学会自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的学生,要让他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如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一些群体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练习书法,画画等有有益的活动来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自我暗示法: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暗示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起显著的导向作 用。当记恨念头产生的时候,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的很好”、“我不比别人差”,不轻言放弃。经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锻炼,会使你走出自卑的阴影。
我校组织留守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到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感悟、适应,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克服困难;要善待他人,帮助比自己还困难的人;培养远大理想,树立必胜的信心,奋发向上。
4.针对留守学生的漠视亲情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组建留守学生朋辈辅导小组、化整为零,进行心理咨询的方法。
我们学校开设“二线一室”。所谓“二线一室”即:开通校讯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留守学生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留守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学生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作为留守学生,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学生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补珍贵。
我们把一些住址相近,情况相似的留守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一块玩耍一块儿学习,有问题一起想办法,有快乐也一起分享。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性,在日常生活和价值判断上也具有共性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学生之间更易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
与支持。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学生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困惑和疑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而且,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成长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学生的成长小组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化整为零。我们把留守学生分解到老师、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在双休日、节假日把他们带到家里,让留守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建立完备的留守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学生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作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我校做到“三知、两沟通”。“三知”指的是学校要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代管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档案,准确掌握留守家庭学生基
本情况。“两沟通”指的是学校要定期与孩子的父母沟通,与代管人沟通,以便在教育中“对症下药”。
搭建平台,知心老师,解开留守学生的心结。由于留守学生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我们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知心老师,化解心结;根据留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通过面谈、写信、写纸条、打电话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生活上,班主任给予生活起居的照顾;学习上,任课老师给予晚自修的辅导;业余生活上,同伴间的玩耍,弥补了枯燥孤独的娱乐;学校定期的外出游乐活动,弥补了家庭父母不能照顾的遗憾。
我们设立“书香校园”,陶冶情操,为留守学生寻求灵魂的依托。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灵魂的归宿与寄托。对于我校留守学生来说,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我校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度,新增订阅报刊几十种,新增阅报栏;举办各类宣传,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国庆特刊、弘扬民族精神等栏目;举办各类节目,如英语“记忆大王”、元旦会演、体育运动会、演讲、诗歌朗诵大赛等等,陶冶留守学生的情操,发扬他们的长处,感受人生的价值。我校建立了书香班级,在每个教室的角落安放图书柜,堆放同学们的课外书籍,供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阅读,走到书中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感受高贵,从读书中感悟人性、人情、仁爱。
家校联系,沟通家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校互动。虽然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学校也相应地建立起“家校互访制度”和“家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校对话会”,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们还可以与留守学生的父母通过电话等通讯的联系,把平时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他们,提醒他们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工作再忙,也应该抽空和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定期回家看看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像知时节的春雨,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学生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针对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设计了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学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结对子】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校讯通、微机室等资源,分批给家长打电话、qq聊天等,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针对留守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帮扶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和帮扶教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班主任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针对家校联系不畅,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差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家校联系卡】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
【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学校利用家长会等契机举办代理监护人培训班,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对成长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如月经、遗精、家庭矛盾等问题,往往难以启齿,羞于向别人诉说。为此,我们计划在校园局域网络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为学生开设一条可以倾诉而隐私又得到保护的途径。
5.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困难、注意缺陷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的方法。帮助“留守学生”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密切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校班主任开展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集体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
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留守”学生由于心情抑郁,所以教师可利用班、团队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心理教育。
我校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从旁协助,提供建议。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班主任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对留守学生进行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调节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现状,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为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化解他们的情绪。确立自己合适、正确的理想,保持轻松的精神,适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人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消除人际交往障碍,让留守学生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我们倾注真情,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蓝天。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留守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
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对他们更应该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学生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我们启动了“二•五”工程:
针对“留守学生”“爱的缺失、精力分散、思想误区、精神萎靡、缺乏勇气”等特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培养,用爱为他们撑起一方自主成才的天空。
对学生的“五自”教育:对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存在的一定缺陷,他们注重“心育”,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辐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
对教师的“五心”教育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留守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因为“留守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性格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教育上要善于用计,别具匠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
我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主力军。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对面牢骚、叹息、愤慨,而是应该在这个心灵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当代教育理念。参加“三新一德”学习、考试。开展人人读一本教育专著。
每期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向上级推荐优秀心得文章。在校园里张帖教师记录的名言警句。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高度关爱,加强个案研究
(1)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2)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3)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老师平等对待,不给留守学生贴“坏标签”;集体活动,传递温暖。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对留守学生,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看到他们的短处而见不到长处,这样就挫伤了他们进取的积极性。对待这些学生要从“短”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这样不给学生贴否定性“标签”,而是利用肯定性标签作正向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发展特长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集体活动,传递温暖。
从学校的角度看,针对留守学生普遍感到孤独、自卑、缺乏安全感的状况,学校根据自身条件,成立了音乐、体育、绘画等特长兴趣小组。同时经常组织体育比赛、班级晚会和重大节日文娱晚会等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参加,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感受到快乐,从而更喜欢学校,让集体的温暖弥补家庭关爱的缺失。三年来共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占学生总数的35%左右,有多名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成为了特长生,如3-6班刘琦,参加县运会获得了全县100米、8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上文提到的长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内向,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女孩,通过参加兴趣小组,不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去年上半年还被高中录取为特长生。
一、学困生厌学表现
某些学困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 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 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他们认为“读书无用”、“学习无用”, 学习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没有多大关系, 并且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 是学习的失败者。
某些学困生常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生活。他们的兴趣不在学习上, 对学习消极应付, 时常伴有不愉快的体验, 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 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只是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某些学困生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他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 不愿做作业, 上课无精打采, 走神或者睡觉, 经常违反课堂纪律, 迟到早退, 逃学等。由最初的课堂学习的消极怠惰、课外作业的抄袭或不交, 发展到逃避考试, 直至学习成绩愈来愈糟。
二、针对学困生的措施
⒈关爱和尊重学困生,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最宝贵的就是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 帮助人, 信任人, 原谅的品质。人心与人心之间, 就像高山与高山一样, 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 那么对方心灵的高山的回应便是‘我尊重你’……”要知道教师是服务者, 与学生在地位是平等的。
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爱学生是作为影响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 热爱每个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道德情感。”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 教师必须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心、爱护, 尤其对学困生来说, 更需要温暖与呵护。有的班主任对学困生行为的不满, 往往表现出对他们负面的评价, 学困生也常常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 也不关心自己, 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班主任要更新教育思想,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 不能因为学生的一点点小错误, 就一味地批评指责。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 多鼓励。要自觉地放下“架子”, 与学困生平等相处, 使之感觉到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尽量为学生创造温暖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困生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去。
⒉开发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之迁移、转化为学习上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情况下, 非智力因素是决定能否成才的关键。即使智力因素不健全的学生, 如果在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 学生也有可能成才。在教育教学中, 班主任应重视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并通过表扬、肯定和倡导, 使之得到巩固、发展, 甚至成功。然后, 将这种成功迁移到学习上去, 促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譬如, 班主任M新接任的班级中, 有一位学困生令过去的老师很头疼, 但M发现这个学生在体育方面却是个“天才”, 样样领先, 而且热爱劳动,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M便任命他为体育委员, 对他不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并因势利导, 将他热爱体育、关心集体的品质迁移到学习上来, 又把他的座位调到一个学习成绩好、又肯热心帮助他人的同学旁边, 使其对学习慢慢产生了兴趣, 逐渐自觉投身到学习中去, 最终在期末考取了从未有过的好成绩。
⒊以“兵教兵”, 增加学困生的学习机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实施了“小先生制”, 他提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 一边当“先生”, “即知即传人”。因此,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帮困小组”, 发动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学习。号召他们开展“求师活动”, 每人找一位自己关系较好的优秀同学当自己的“小老师”, 动员他们从心理上拉近学困生, 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多鼓励学困生, 尊重学困生, 唤起学困生的自尊与上进的勇气, 做到“你不会学习, 我帮你学习;你不会学习, 我吸引你学习”。学习新知识前, 要求学困生先预习, 找出学习新知需要运用哪些旧知识, 理解新知识的障碍在哪里, 然后“小老师”指导学困生预习, 扫除学习障碍, 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⒋课堂上多关注“学困生”,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困生在接受新知识、消化、巩固旧知识等方面和优等生相比, 存在着差异。为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困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承受的程度,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上, 根据“优”“中”“困”学生的特点, 既提出共同要求, 又要承认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困生的作业布置应该低起点、小步伐、拉着走、多鼓励。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选做题, 学困生可以等听完讲评后再做, 这样就不会感到有负担了, 从而使学困生走出厌学的情绪。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06
2014年秋学期,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担任八年级8班班主任职务。班里有一男生小亮,在教师眼里是一个“问题学生”,因为平时不遵守纪律、顶撞老师、穿着奇怪、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可谓学校一大“名人”,对教师来说是谈“亮”色变。随后一周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通过其他同学及教师侧面了解小亮的情况,大家都普遍反映小亮的纪律性差,行为习惯差,虽然家庭经济富裕,但家庭关系不和睦,不过他与人交往比较讲义气,能团结帮助同学,本质不坏。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正面、侧面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小亮的情况,认定该生并非无药可救,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还是可以教育好的。经过一学期的坚持和教育,小亮在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行为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不再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下面就谈谈我对他的教育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把好“脉”,下对“药”
导致学生有“问题”而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其个人因素。不同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把好问题学生的“脉”。就小亮而言,其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父母忙于做生意而疲于管教,在教育方式上父亲对其是简单粗暴,母亲则是溺爱有加。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产生分歧、吵架,甚至打架,以至于该生感受不到太多的家庭温暖,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接触,造就了他叛逆、自私的性格,暴力的倾向,无纪律性的行为。
针对小亮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我在征求小亮同意的前提下把他的父母约到办公室,共讨教育方法。经过谈话,其父母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同时,我对他们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若干要求,如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做好孩子思想的引导工作等,并明确指出小亮是可以学好的。夫妻俩听了我的一番话,喜出望外,表示在对小亮今后的教育上会保持一致,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后我又通过多次的话访及座谈对其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指导。
二、以平常心对待“问题学生”
在教育问题学生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小亮同学为例,他身上虽有诸多的问题,但我自始至终都认为他的问题是可以纠正的,至于他以后在纪律和行为上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也认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出现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只是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而已。只要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以平常心与问题学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若与教师关系融洽了,培养了一定的师生感情,他还会是你班里的“麻烦制造者”吗?
三、多一份爱心,少一份指责
班主任的爱心教育是教育问题学生的基础。假如班主任对学生不闻不问,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即使教育了,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那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小亮这样特殊的问题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正所谓“一切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来自于爱,归结于爱,这是教育的灵魂,这是教育的真谛。”
四、行为上规范,方法上指导
面对问题学生不能单纯从思想和心理上进行教育,还必须结合具体“问题”着手解决。像小亮这样一个是非判断缺失的学生,就很有必要对他的行为加以规范,要求他上学期间穿校服、不留长发,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等,同时结合近期学校内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和他一起学习、分析、探讨行为的危害,并假设事件的主人公是他,倡导他学会处理此类事件。
五、积极鼓励,耐心期待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热情的期望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和教师的鼓励,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源泉。对于小亮出现的违纪情况,我不打击挖苦,而是耐心倾听,留一段空白,在期待中实现自我教育,过一个阶段对他的表现做个肯定,虽然有违纪现象,但次数比前一阶段少了,这就是进步,鼓励他不断修正自己,期待他的不断进步。
六、多举措,强化集体荣誉意识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班级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班主任一定要善于用集体荣誉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问题学生,要让他们知道为集体争得荣誉是一种无尚的光荣。小亮在体育运动方面,责任心、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是得到班级同学肯定的。因此,我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如体育运动会、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班级自动化管理等活动充分发挥其长处,并对他为班集体所做的事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感受到同学及老师的认可和肯定的,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七、抓反复,反复抓
问题学生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纠正问题学生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小亮这样的学生,他的“问题”并非一两天就能改正的,所以我在教育他的时候思想上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的。比如课堂纪律,今天给他提醒了,今天的纪律就好,但明天又犯了。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取得成效。
要教育好问题学生,班主任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抓住成因,解决根本,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語言送给他们,使问题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走上转变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宾玲.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1).
[2] 张考星.“问题学生”转化有感[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
崔召中学 2014.3
学困生辅导措施
1、要求上进是每个学生的本质特点,学困生也不例外,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差,就连哪里不如别人好也许都不是十分明确,如果对他们的缺点给予一味的责骂,他们就会丧失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困生,对转化学困生抱有殷切的希望,对他们多一点温柔、亲切、慈祥,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批评,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让师爱成为学生乐学的催化剂。
2、给学困生更多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少一些挫败感。对于他们,思维上还不存在过多的惰性,只要让他们体会一次成功,也许就能使他们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学困生往往是因为一时的贪玩或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部分知识掌握不好,要通过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困生主动参与,是他们尽可能多的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和老师的赞许,让他们体会到努力就会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找出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困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以帮助其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3、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帮他们把近期学习目标定在只要他们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正确评价学困生的进步,成绩作为检测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是不能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而且对于不同的知识点也会有不同的体现,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切记不能持否定的态度,要客观。同时对学生的进步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4、课堂教学时尽量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教师讲课时间要少,生做练习时多关注差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争取让问题在课内得到解决,避免课后补课。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要让后进生“吃小灶。从数量上照顾,不求数量多,只求准确度,作业可减半。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课外辅导采取优生帮困,即“一帮一” 形式,使优等生发挥更大的作用。督促他们及时完成有关作业,并介绍学习方法,教他们怎样学习。
5、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家访或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背后的实际情况,沟通家校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每取得的一分进步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他们的配合。
2、进行经常不定时的家访,目的是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
3、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5、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一、组织机构部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校各级领导所重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是严密的。方伟荣校长挂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领导机构的建成,工作机构的建成,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学校设有专职的心理教师,负责心理教育工作的日常事务。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总结提高。学校领导经常利用校教职工大会宣传、布置工作,在全校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喜人局面。学校拥有独立的、规范的心理辅导室,由陈育娟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有管理制度和工作守则。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建立建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以致于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已建立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档案,并且根据学生心理档案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初一整个年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每隔一周一课时,针对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临考心理素质。
3、经常性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日益激烈,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相应开设了信件咨询、学生个体辅导、团体辅导及家长咨询。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困惑需要帮助而又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面谈的,都可以写信投到“心灵之约”信箱,由心理老师写回信放到传达室。信箱每天下午开一次,保证第二天准时回复。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考试心理胆怯,时间紧迫,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人的基本情绪、心情,心境等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切实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帮助他们……
心理咨询室定于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40——2:10,下午
5:00——6:00开放,也可以和心理老师预约时间。当面咨询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自制力问题、人际关系、交往、家庭关系等等,还包括了自信心、情绪问题等。心理老师对待每一名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都耐心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
4、开展心育班会。
我校积极倡导广大教师员工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在心育主题班会中针对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全校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和问题背景,由心理辅导室倡导活动主题。如这个学年各年级分别开展了题为“诚信——做人的根本”、“我与父母——亲子关系”、“如何处理冲突——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爱与时间同行”为内容的班会活动。全校39个班级以减轻、释放心理压力,学会体谅、理解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正确面对人生选择,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树立自信、勇敢的性格等等为目的,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心育班会的活动影响下,班主任们改变了以往工作的方式,逐渐渗透心理辅导内容,以学生关心的心里问题为主题,互相探讨。
5、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
惑,我校开展“理想前途,由我创造”、“阳光心态,灿烂人生”、“尝试拼搏,体验成功”、“战胜自我,努力冲刺”等专题心理健康讲座。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我校聘请新会区妇幼保健院退休干部司徒主任进行青春期性心理讲座。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处于心理和生理尚未稳定时期,且在极不稳定的变化中,个性在继续形成。我们提倡健康、适度的异性同学交往,要知道对异性伙伴的好奇、关注、好感及相互交往的愿望是正常的。但不要在这方面用过多的精力,因为还有许多事情等你去做。针对学生面临中考等问题,初三级专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小组,制订计划,定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阶段性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中考前我校开展毕业生考前心理辅导“调节心态,笑迎中考”等专题心理讲座。这些讲座着重在对学生考试心理与考试技巧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考试动机的激发与考试技巧的应用,帮助学生较好克服考前心理恐惧与焦躁以便更好地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障碍,进行考试焦虑的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如何战胜考试焦虑现象》系列心理讲座,系统的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考试焦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介绍排除考试焦虑的方法。并按照学生考试焦虑程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辅导,进行系统的放松训练。经过辅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消除了考试焦虑现象,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升学考试。
三、广泛宣传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站定期宣传心理知识,组织学生制
关键词:产妇,分娩,心理护理
孕产期期间, 初产妇生理经历着未有的变化, 随之会影响心理发生变化, 在缺乏医学知识、生产体验的状况下的初产妇多伴有紧张、焦虑、抑郁、担忧等心理负性情绪, 对分娩存有恐惧、紧张等心理。有研究报道表示[1,2], 产妇发生抑郁的时间危险因素主要为分娩前阶段及分娩后, 在此两阶段产妇心理负性情绪过多、程度过重会可能导致大出血、难产、新生儿窒息等一系列情况发生, 加强对产妇分娩前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该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对该院实施心理护理的初产妇做出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100例初产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 研究组50例, 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 (24.8±3.2) 岁, 孕周36~41 wk, 平均孕周 (38.9±2.6) wk, 体重51~75 kg, 平均体重 (59.6±3.2) kg, 文化程度:小学文化6例, 初中文化18例, 高中文化19例, 大专及大专以上7例。对照组组50例, 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 (25.0±3.1) 岁, 孕周36~42 wk, 平均孕周 (39.1±2.2) wk, 体重52~73 kg, 平均体重 (59.8±3.5) kg, 文化程度:小学文化5例, 初中文化17例, 高中文化20例, 大专及大专以上8例。所有产妇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且该文研究获得院伦理会批准, 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如病房环境护理、待产健康教育、家属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 内容如下。
1.2.1 产前心理护理
产妇从入院后开始, 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宣教, 针对产妇心理状态, 及其生理状态, 实施良好的健康宣教。通过观看妊娠录像, 及分娩录像, 使产妇及产妇家属, 可了解分娩过程, 并持以正确的认识。通过健康宣教, 使其对分娩先兆症状和临产的标志灯获得一了解。并掌握分娩开始时间, 进而建立良好的思想准备。部分产妇在分娩前, 可有数日不规律性宫缩, 其往往会惊慌失措、恐惧不安, 进而导致提前住院, 以等待分娩。护理人员则应对产妇所提出的疑问, 进行耐心的解释和解答, 对一些先兆症状进行说明[3,4], 使产妇了解先兆症状的发生为分娩将近的提示, 而不能将先兆症状看做为临产依据。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鼓励, 并安慰、关心产妇, 以防止在产妇之间相互影响, 避免恶性刺激, 进而有效防止产妇身心疲惫不堪, 避免出现产程延长而导致发生难产。
在待产期间, 产妇会因为医院陌生环境、担心分娩异常、担忧母婴不利结局等原因, 导致担忧、紧张、恐惧负性情绪出现, 因此在待产期间应全面分析可能造成产妇负性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 改善医院环境, 营造心理放松、通风整洁的病房环境。在接待产妇住院时, 应衣着整洁、面带微笑, 热情主动为产妇介绍院内环境情况、入院注意事项, 并向产妇或家属介绍医护人员情况, 加强上述健康教育, 加强和产妇之间的心理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询问产妇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看法, 并收集意见加以不断改善。
1.2.2 产时心理护理
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应由助产士负责全程分娩陪护, 包括在产后2 h的观察阶段, 全程由助产士负责陪护。助产士应该严格遵守以人为本护理理念, 尽量在分娩过程中保证产妇处于舒适、安全的环境内, 对于产妇人格与隐私权要保持尊重。在分娩的过程中, 严密观察产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 并适时沟通询问来达到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正确评估效果, 并给予适时的鼓励与安慰, 提供分娩指导, 协助分娩顺利完成。在分娩期间, 应针对于产妇产程管理实施加强, 第一产程时应向产妇讲解疼痛生理基础, 讲解如何减轻疼痛的方法, 从而避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多出现不必要体耗;若产妇胎膜未破, 在此期间可让产妇进行适度走动, 并且观察产妇尿液情况, 让产妇及时排尿。宫缩间歇阶段, 应合理控制饮食, 少食多餐, 且鼓励使用易于消化且应用丰富的食物, 保证每日足够水分摄取, 从而由此来提高分娩时的体力。在分娩过程中, 应指导产妇如何最大限度放松躯体, 如何掌握分娩呼吸技巧, 并由护士帮产妇擦汗、更衣, 对产妇腰骶部进行适量按摩。助产士全程陪护过程中, 应向产妇讲解阴道分娩对母婴的好处, 讲解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协助其他护理人员调整产妇体位, 并用言语引导产妇主动说出对分娩的感受, 并密切监测胎心音情况, 分娩过程中, 应将所有有利的动态信息反馈给产妇, 增强产妇分娩信心的同时可以提高产妇配合度, 同时也可以将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力转移到分娩这种行为中来, 有效的注意力转移可以一定程度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在第二产程时, 助产士应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屏气用力, 根据自身宫缩情况达到最合理的用力方法, 对于产妇按照助产士指导的正确行为要立刻给予鼓励, 注重心理引导。成功娩出后要实施早吮吸、早接触, 并给予产妇赞扬与肯定, 分享成功分娩喜悦, 降低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发生率。在此时可适度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 并严密观察出血量情况。
1.2.3 产后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成功分娩后, 可以酌情考虑采用宫缩及来降低出血发生率。并加强产后陪护, 描述新生儿的情况, 并给予肯定及赞美, 并指导产妇家属陪护注意事项, 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或进行早期吸吮, 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 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新生儿护理及观察方法, 指导其进行新生儿保暖、沐浴, 观察新生儿大小便以及消化情况观察。讲解产后相关注意事项, 嘱其定期来院进行产后复旧检查。
分娩所需能量较大, 其为强体力劳动, 因此, 应对产妇产后增加营养。部分产妇由于阵痛, 而拒绝进食, 尤其是产程较长者, 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产妇, 使其了解拒绝进食可能造成的危害, 鼓励其少量多餐, 以补充所需能量。在食物的选择上, 应尽量食用清淡、高热量, 及富含蛋白质, 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牛奶、面条和鸡蛋等。禁止食用刺激性过大的食物, 如生冷、辛辣的食物等。
1.3 评价标准
以抑郁自评量表 (SDS) 、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D) 评价产妇心理负性情绪状况, 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 SDS≤41分为正常水平, HAMD≤18分为正常水平。统计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并在产妇即将出院期间询问产妇或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与否, 否认与不回答表示对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以t检验, 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HAMD、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显著下降, 且研究组产妇HAMD、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研究产妇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 , 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 (P<0.05) ,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产妇通常将分娩看做生理变化、心理应激的过程, 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 缺乏对分娩相关知识的认知, 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感或恐惧感、担心母婴不良结局、担心产程意外事件等, 多种因素可造成产妇出现紧张、焦虑、担忧、抑郁等心理负性情绪。随社会发展及人们对分娩认知和需求的改变[5~6], 目前多数初产妇在分娩前后较易出现不良情绪, 或情绪正常却抱有依赖心理, 而过重的依赖心理会导致外界微小变化而使产妇情绪敏感, 从而引发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出现。其次, 有文献报道表示[7~8], 待产妇心理状况和分娩期多项生物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恐惧、焦虑等情绪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紊乱, 使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此些因素可造成产妇对疼痛敏感、宫缩乏力, 从而使产程大幅延长, 使大出血、难产、新生儿窒息风险率增加。站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 可将妊娠看做一项重大的创伤及生活事件。在妊娠到分娩这一过程中, 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使之成为了一个强烈的应激源,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改变, 不少产妇都会因为反应过强或无法适应而产生心理或生理障碍。因此, 在产妇分娩前、中、后三个阶段, 实施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在分娩前应正确有效评估出产妇的心理状态, 评估出产妇心理需求, 从而利于针对性护理计划的制定, 制定符合个人的护理方案可以更有效消除产妇心理负性情绪[9], 而从该研究看, 将心理护理渗透到分娩前中后三个阶段, 并实施符合个体的护理方案的研究组, 产妇经护理干预后, 研究组HAMD评分 (16.5±3.3) 分, 对照组 (21.2±1.2) 分、研究组SDS评分 (39.3±5.5) 分, 对照组 (46.3±5.3) 分, 研究组HAMD、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此项结果也证明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心理负性情绪, 与文献报道观点一致[10]。在分娩进行中, 应随时告知产妇有利的动态信息, 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指导产妇如何进行正确呼吸及分娩, 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缩短产程, 对于疼痛敏感的产妇, 可以适时聊天转移产妇注意力。在分娩后加强母婴护理, 实施新生儿早接触或早吸吮, 鼓励母乳喂养, 制定合理膳食计划。
从该研究结果来看, 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产妇HAMD评分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以说明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并且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及自然分娩率, 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方翠灵.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51-52.
[2]邓文娟, 肖艳兰, 黄河清, 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 :22-23.
[3]张丽, 宋义菊, 王倩, 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z1) :224.
[4]陈意坚, 符芳.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4) :59-60.
[5]罗嘉凤, 翟惠敏.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z2) :112-113.
[6]李秋花, 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36) :54-55.
[7]潘雅梅, 詹爱丁.导乐分娩对产妇抑郁症的影响及临床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4) :2245-2247.
[8]张瑞永.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7) :33-34.
[9]刘素娥, 陈月梅, 葛圆, 等.家庭支持对产妇产后康复及育婴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6) :1517-1518.
一、巧借东风,激活课堂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知道,高考压力已经使高三的学生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活力。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老师也很困惑。而去年我校高考汉语的佳绩,给我们高三年级的六位汉语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都不甘落后,除了学校组织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之外,我们还自己找时间,共同研究先進的教学理念,你一言,我一语,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团结向上,努力拼搏
优秀的团队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优异的成绩来自于集体的努力和智慧。我们高三汉语老师在汉语教研组长带领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热情积极高涨。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共同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复习课教学模式”的研讨;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汉语最新考试辅导资料。为了解决资料少、学生知识面窄的问题,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六位老师轮流出题,让学生接触离高考最接近的贴近生活的鲜活的题目、体裁、题型,在不断地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做题水平和解题能力。
高三汉语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努力拼搏的团队。我们几位老师在刚升入高三时,就达成共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形成集体的合力,使学生的成绩再上新台阶。我们高三汉语组有五位女老师,其中两个人孩子只有一岁多,其他三人都有几岁的孩子,需要接送孩子幼儿园。尽管生活很不方便,没有一个老师说一句怨言,也没有推辞责任,全力以赴抓教学。我们坚持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份作业。
回顾高三这一学年,一路走来,坎坎坷坷,但我们组老师都牢记自己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所具有的特殊使命。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咬咬牙,自己挺过去,不耽误学生的课,不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你吃了一个苹果,我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可能就没了,你用了一种思想,我用了一种思想,思想可能更丰富了,而且还能互相交流,碰撞出更美的火花。所以,需要我们互相合作,搞好集体备课。因此,我们在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强化,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凑在一起集体备课。备课时统一教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有了集体的智慧,大家再根据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四、针对实情,方法灵活
高三教学的目的性应该是最强的。在备课组大的计划前提下,每月、每周、每天、每堂课都做到有计划,然后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去完成,之后还要有效果反馈,对发现的问题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二次辅导。我们决不把一套试卷发给学生做了不收不改,第二天对对答案。高三的汉语老师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研究和讲课、改作业上了。
具体做法:
阅读理解的训练:阅读理解能力是我们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成绩的提升也很慢,需要比较长期的训练。因此,我们高三教师一直鼓励学生利用早读、晚自习和课余时间,读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汉语常用成语、谚语、名言等,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对近义词、同义词等进行选词训练,常抓不懈地安排学生阅读、朗读、背诵,对所读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检测,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书面表达能力:这个部分总分44分,主要考查学生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如果学生汉语语法学得好,这一类型题的得分率就高。因此,我们一开始就把突破点放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上。边讲边练,把汉语语法常见的语法知识全部讲得很到位。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一次专门检测书面表达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作文训练:高考作文的分数总分150分当中约占38分,因此,作文写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总分的提高。而且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是提高成绩最难的环节。因此,我们高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周指定一个话题,写一篇到两篇作文。任课老师对每篇作文作业进行认真全面的点评。这样一来,高三刚开始的作文平均分从3~6分提升到12~17分。第二学期开始,每周安排两次高仿真限时训练考试,训练学生高考试题的应对能力和把握时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