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推荐11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篇1

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很多的新书,让我们利用暑期好好阅读,我拿到的就有这本《致青年教师》。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作者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把自己遇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问题和大家分享,让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我是来欣赏同行的》,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课堂有你,更有学生》文中最后一段“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作为一名教师,在师范是必练的基本功就有粉笔字。记得我才进师范时,三字中从没接触过毛笔字,看到别人写的毛笔字特别是隶书,真的很羡慕。轮到自己拿起毛笔,横竖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甚至都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老师对我们这些没练过字的学生说的一招我现在还记得,就是用毛笔画圈,一个接一个,连着画,看线条的粗细是否能做到大体相同。对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来说,我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但练着练着,再去写字,感觉有点能握住笔了,每个暑假,包括到现在我都有练字的习惯,毛笔字的练习影响了钢笔字和粉笔字,所以我的三字写出来是差不多的,粉笔字更好一些。曾经带一届学生带了三年,而那时的学校没有多媒体,有很多的小黑板,有卡片式的、转动的、整块的(有大小之分),每天下午都会为明天的课准备小黑板,可能学生受我的影响,班上有一部分学生的字体越来越和我相似,这时我才看到小处对学生的影响。

生而有涯,知识无限。能在精力充沛的有限时间内好好工作、读书,真的是非常幸福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把教师做成播种幸福的职业,愿我们共享生命与职业的欢欣和幸福!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心得 篇2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 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 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 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 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 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 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 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了这种认识, 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 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 (吴非老师原名) , 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自己, 我想, 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 一个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 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 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 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 吴非老师认为,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 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 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 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 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 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 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 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 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 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 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 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 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 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 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 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 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 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 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注意积累, 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 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 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篇3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感悟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通过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书中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

精品学习文档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4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欢笑流泪呢?

《我是来欣赏同行的》给我耳目一新的启迪。参加过很多次听课,也聆听过很多专家的点评,有时自己的困惑能从专家的点评中得到解惑,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能阐述出不一样的观点,有的观点可能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有的观点以自己的水平还达不到理解的程度,这样在他们的点评中能得到新的东西,用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而作者的观点让人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把心态摆摆正。让我们来欣赏每位上课的教师吧。”“欣赏”这个词非常喜欢,不管怎样摆正自己的心态,能从一课中有一收获就可以了,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固然非常好,每个人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是来参观的,是来欣赏别人的,可能这样的心态下会淡定地对待,这样也会减少上课老师的压力。

《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我感触颇深。文科作业的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理科作业可能更多时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学生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和标准答案不一样,我们理科老师也应该尽可能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可能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现了一点小错误,这时的问,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帮助他在打结处打开关键的点,这样比单纯的打个“×”让学生订正效果好的多。让我们多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不要仅仅关注思考的结果。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非老师教育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要事事斤斤计较,不要嫉贤妒能,不要心胸狭隘,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珍视我们的专业》一文指出,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安老师演讲时曾说过:“如果学生不知道,我们要知道;如果学生知道,我们要比学生知道的多;如果学生知道的多,我们要比他们分析的透彻;如果他们分析的透彻,我们就要比他们总结的有个性”,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亮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5

书中《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一文中写道:“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因为你的悲天悯人,因为你的正义冲动,因为你的仁爱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吗?鲁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为斯民哭健儿’吗?”作为教师,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应该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教师是孩子们的指引者,我们应当引导他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并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记得级二班的孩子们毕业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老师,和您分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准落泪。”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一定会落泪。那种情况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个孩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并且问我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激动地说:“与每位孩子相处了六年,这六年之间的情感,用文字都难以描述,何况是在现实中。你们马上就要离开我了,叫我无动于衷,我怎能做到呢?”

毕业典礼快结束时,孩子们唱起了李侠老师编写的那首《情谊》之歌,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孩子们与我分别时,使劲地拥抱我,也落泪了,而且久久不肯离去。一个人的阅读积累只有越丰厚,他的人生感悟力才会越强。教师的阅读经验、人生的情感体验一定对学生有极强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悲伤与失望,真实地坦露在孩子们的面前。

在《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篇章中作者讲述道:“语文教育除了教学生能正确使用母语,还应当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在创造性地使用母语和发展母语文化的过程中,懂得爱,懂得美。如果没有这样的追求,语文学科也就不成其为基础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细细咀嚼一番,我觉得这段文字说得很在理。我们的教学不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们的长远利益及精神追求。岁月悠悠,光阴辗转。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不要一味地为了考试。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6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书中写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常识,吴非老师用平实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些感慨和惊喜。读了短短几十页,心里就有许多感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有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在书中吴非老师坦诚揭示了现代教育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吴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不着急”,“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的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这些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至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致青年教师阅读心得 篇7

吴非老师原名王栋生,南京师大附中的一名语文老师,著名的特级教师,在中学教育界无人不知。同时他是著名的杂文家,曾经荣获杂文最高奖项——林放杂文奖,从《不跪着教书》到《致青年教师》每一本书都引来无数教师的热读和思考。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充满深情和智慧的书籍了,我让自己每天限量的去读,怕读得太快,一下子读完了。阅读中,我有时忍不住地兴奋,为作者对教育常识、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而击掌;有时又不禁感慨,为作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而感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一次爱与善的洗礼。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揭示!

吴老师在书中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六个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如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在《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中同样让我们能用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战友。古人都知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生活多样,不至于简单乏味。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年轻,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同时,吴老师也坦诚地揭示了现代教育中如“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样的教育问题。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或多或少有些体现某些独特“个性”的学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教学,似乎这样的学生比以前还要多一些,特别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课上,这样的孩子表现的就愈加明显。以前总信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常常这样为了这一棵树,却放弃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偿失。吴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让我为此松了一口气,我想“尽人事,顺天意”也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待“难教的学生”的准则吧。

当然,读吴非老师的文字,更多地是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图景:

“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如网络上一些老师认为的:读吴非老师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8

研究生毕业来到高中任教2个班的数学,而且兼班主任,紧张、惊讶、欣喜、恐慌„„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每一本教育方面的书就像是救命的稻草,我会紧紧抓住不放,汲取里面的养料,来指导我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就是其中的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吴非老师就是一位行走的智者,一位思想战士。他为迷茫的教育者们、自我反思却无所适从的年青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在他的文章的指点之后,我看到自己身上匮乏的东西。吴非老师的用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与学生谈话,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让学生听懂自己的话„„,不要轻视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在本科阶段的实习期间,没有上课经验的我去教小学的数学,上了一节课,孩子们简直是在梦游一般,好好地一节课,完全成了自己的表演课。那时,我才明白,想把一个成人以为浅显的道理讲得能让只有几岁的孩子听懂,有多么的不容易!尊重学生,为学生负责!这是吴非老师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做到的,他坚持上课带讲稿,他说:“宁可让学生认为我水平差,也不原意他们认为我不认真。”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多么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啊!

“用心”还体现在工作上的认真。反思我的教学,如果学生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会很轻松地放下心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很顺利。可

是我读吴非老师的《“没有问题”也是大问题》一文,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当一种教学形式被固化后,学生的思维方法便很难得突破“思维定向”,孩子就失去了创造意识和辩析能力。基础教育阶段,到底要培养孩子的的什么能力?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从《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

一个老师事事认真,用心,为的是尽量不给自己的教学蒙上暇疵,处处留心细节为的是不给每一个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正因为“用心”,老师的“爱”才得以体现。

“爱”体现着尊重。“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你已经是你了”、“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 „„吴非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不可否认,每一个老师心里都装着自己的学生,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好呢?读了书中的若干文章后,我体会到:只有尊重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尊重学生,你的爱才能得以体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我应该向无老师学习如何尊重每一个孩子,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我是在真心关心他们,是真的在乎他们的。

“爱”蕴含着包容、信任。《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教师的心中要有阳光》《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等篇章,让我爱不释手。

“爱”是责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教会孩子相应的知识,还要循序渐进地教给他学习的方法,生活的常识;培养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这种目标提升的过程中,本着为孩子终身学习着想,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

合上书卷,我不禁沉浸在书的后封处作者所描绘的教育图景里: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读给妈妈听„„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9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致青年教师》一书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 “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书中的事例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以前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老师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习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验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看了《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有些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10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读了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后,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汗颜。在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

“捍卫常识”--先生在振臂疾呼着。一些本该是常识的东西,在这个国度里显得无比稀缺。或许,在这个年代里,很多领域都普遍缺乏常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容忍他人指鹿为马。但是,“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那么我们身边的儿童就会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认为那长角的动物就是马。”这是怎样可笑又可叹的情形?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教师,我们必须捍卫常识。那些常识,我和我的很多同行们,真做到了么?真捍卫了么?看看先生自己秉持的常识:“教师不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取悦学生和家长”;“教育不是比赛,我们不需要战胜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要戏弄学生”;“我们是教育者,我们没有权利去审判学生”;“我们今天不可能准确地评价自己;而过高或者过早地自我评价必定自欺欺人”;“文明习惯不能靠惩罚的方式来培养”…一条条摘录,一次次对照。反思中有欣慰,有恍然大悟,也有羞愧!然而,即使羞愧,依然令自己欣喜--为自己遇见先生提点的常识,为自己有机会更好地捍卫常识。

“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先生著作中的另一个声音。这是他一贯以来的追求,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待,也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有教师自己敬重自己的职业,自觉进德修业,才会真正拥有职业幸福感。而只有拥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他才会更像一个教师吧?真的发自内心地喜欢先生这个词--“负责”,而不是常见的“热爱”。没有道理要求每一个职业人都热爱自己的`岗位,但是“负责”却是从事每一项职业的坚定前提,不可动摇。

我愿意自己一直是那个人--真正对自己职业生命负责的人,我愿意将这样的心态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我更愿意这样的心态不因为岁月的流逝、生活环境的变迁而会有所改变。

读《致青年教师》后感 篇11

九亭第三幼儿园

朱正芬

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就是选择了奉献。打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正如吴老师所说的,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心里要有一颗装着学生的心。我做的这份职业,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我的工作概括起来只有两个字——平凡。我庆幸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正因为这样,我比别人更多了一份爱。

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叹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作为一个工作八年经验的老教师更加觉得爱心是教育之魂。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将我的心融进所有的角落,不管自己开不开心,我都要将笑脸带给孩子们,给他们一个轻轻的拥抱。

我们班上有一位幼儿,名叫胡嘉栩,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她一到吃饭就哭,因为平时在家里每次吃饭都是有人喂的,而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蔬菜从来都不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去大声的呵斥她,而是变着法子哄她吃,开始先喂,再慢慢的让他自己吃,一段日子下来,她不仅学会自己吃饭,而且愿意吃蔬菜了。在幼儿园中这样的小事遍地都是,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用爱心去了解关心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需要。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且我们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低,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我也有一个6岁的儿子,作为母亲,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她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每当女儿在生活中、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都会非常高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幼儿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儿子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有一次户外活动,我们一起玩独木桥。孩子们都很高兴,一下子排起了两条长长的队伍,一个接着一个地玩,玩得很高兴。这时,我突然发现殷立仁正怯生生地看着独木桥,想走而不敢走的样子。我连忙对他说:“立仁,你别怕,朱老师会保护你的,不会摔跤的。”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慢慢地走了过去。但当他走到转弯处的时候,又不敢了,两只脚直哆嗦。我扶着他的身体轻轻地对他说:“立仁,别怕,勇敢向前走,老师会帮助你的。”他听了我的话后,就勇敢地跨出了下来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了。“立仁,你能行,独木桥可好玩了,对吗?”他高兴地笑了,又一次地排上了玩独木桥的队伍。

自从孩子“战胜”了独木桥后,他就变了。他变得有自信、勇敢了。他越来越喜欢运动,运动时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掉队了。我想他的自信来源于他运动中的成功。也许,一次小小的成功在我们眼中可能是毫不起眼的,可在孩子心中的份量却是很重的。我们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很能干的,可如果他能不断地取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那他也会变得很能干的。鼓励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职责,通过这种方法使我班上的孩子们都能干与自信。

我想,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更加注意让幼儿获得成功,有愉悦感。我们的盈盈笑意、深情拥抱或声声鼓励,都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的座右铭。当清晨走进校园,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无怨无悔,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幼儿的开心,家长的放心!

上一篇:大班理发店活动反思下一篇:小学六年级家长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