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精选14篇)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 杨启仙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然而,如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不当或者过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引起诸多弊端,我个人认为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追求形式多样,掩盖了教学的主体目标
在课件中加入合适的图像、音乐是常用的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刻意装饰,追求美感动感。一堂课,装饰精美的课题、标题,要展示的重点难点、公式定律,接连不断的动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我们应注重的教学目标,却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掩盖。我们本想传授的知识或方法,却远不及这些动人场景留下的印象深刻。如:在三年级数学 《认识角》这一堂课中,课前教师收集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图片,还伴有动听的音乐。教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寻找生活中的角。教师每点击一次鼠标,教室里就“哇”声一片,学生被这些精美的图片吸引住了。然而到了老师提问时,学生满头雾水,不知所措。
我认为教师在选择课件或制作课件时既要注重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画面格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花样太多反而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讲授内容,影响学生思维,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本意,更弱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误区二:课件设计不合理,脱离主题
制作课件,首先要有明确的逻辑顺序,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随手就来,做到最后,逻辑混乱,呈现内容条理不清,到最后要呈现个什么东西自己也不清楚。最起码在做课件之前要把制作的思路,流程,结构,素材等,有个很好的计划与设计,才能把课件做好,不只是随便的把内容放到多媒体课件里。而有的课件,素材选择不恰当。不围绕教学主题选择素材,而是不恰当地使用各种媒体素材,冲淡了主题,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忽视了教学内容。做的华而不实,主次颠倒。并且忽视尺度和场合,只注重制作界面,一味追求创新,技术上的展示大于了教学内容的展示,也使课件主次颠倒。
误区三:演示代替动手操作,忽视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作用
黑板、粉笔、教学具等是传统的教学常规媒体。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在黑板上板书了,学生也不上讲台演算了,甚至教师都不必动手画图了,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什么都有了。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只是众多教学工具中的一个,不能运用了多媒体,就忽视了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作用,这也会适得其反。
一道数学题的计算方法,一个图形的画法等,用多媒体的效果远不如传统媒体黑板、粉笔、教学具等的效果好。如:在讲《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老师是一边按键、解说,一边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却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学生没有通过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对学到的知识怎会有深刻的印象呢?所以,不可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教学,应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来选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误区四: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课件制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就有必要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课件的制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应该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情境的创设、目标的体现和课堂的组织为重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对话、提供学习资源为目的。误区五:课件乱套用,忽视课件的有效性
如果让一个教师每堂课都自己做课件,考虑到时间,精力,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应用现成的课件来为自己服务。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课件的套用。其实,一个好的课件不是看它里面包含有多少文本、图片、动画、音乐等,而在于看制作这个课件的教师是否深入钻研教材、学生和教法。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照搬别人的课件,或只对他人的课件进行一下简单的修改,结果只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找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以自己学生情况为主要备课依据,备学生,备教材,备条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选用课件、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切实了解该课件是否符合我们的学生,是否确实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可以选择其中的片段。
数学教学设计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只有选择适当,适合的课件,才能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
模拟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实验所需条件, 或者由于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的情况下, 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规律的一种实验。如果盲目运用, 就会使实验流于形式, 与黑板上讲实验没有什么区别, 长此以往, 使学生失去了动手的机会, 因而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 有的教师图方便, 把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器材, 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搬到屏幕上, 用模拟实验去代替, 尽管从视觉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会让学生觉得实验不真实, 同时学生的观察只会局限在教师特意设定的现象上, 从而使实验变得单调。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 他们关注的对象, 观察现象的角度都是多方位的, 不同的现象, 不同的意见更会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一次公开课中, 教师讲到毛细现象时, 由于没有事先做实验而担心实验现象不明显, 就在课件中设定一个实验:先出示一个装有红墨水的水槽的画面, 然后运用动画将一条毛巾的一端放入水槽中, 红墨水缓慢地沿着毛巾上升。现象是显而易见的, 但学生好像没有多大兴趣, 恰好在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中有擦拭水滴的卫生纸, 其中有一位学生撕下一条卫生纸放入水槽中, 发现红墨水顺着卫生纸往上爬, 他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这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争相仿效。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学生对自己做实验有着更大的兴趣, 所以教师在处理实验时一定要慎用多媒体。
二、过多地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是一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 它们之间并不是排斥的关系, 更不是现代教育手段完全替代传统教育手段。板书是传统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一板好的板书设计会让学生回忆很长一段时间, 是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 它能完整地反映出一堂课的重难点、知识结构。而在多媒体出现以后, 教师的板书是越来越少, 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一堂课下来, 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整堂课的板书被分解到一个个画面中, 使学生在脑海中只有一个流程式的印象, 对重难点内容也只是一个瞬间记忆。这是不可取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还板书一席之地, 让板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电脑代替教师
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时间, 学生面对屏幕, 教师只是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 教师原来的讲解变成计算机的播放, 课堂上似乎挺热闹。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副生动有趣的简笔画、师生对话、验算过程的规范表达等, 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计算机永远不能代替教师,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体现在“辅助”上, 并非越多越好。
四、技术性超过知识性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应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风格, 恰当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教学的时机。过分注重图片设计、声音选配、动画设计等, 就难免会把多媒体辅助变成多媒体展示。虽然多媒体展示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无益于教学目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在现今课堂教学中, 大都存在只求多媒体的形式多样华丽, 而不顾教学效果, 过多地追捧多媒体功能, 有时会来段莫名其妙的音乐, 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也放段音乐, 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 反而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还有一些课件制作得非常漂亮华丽, 过分强调课件提供的外部刺激, 过多地重视课件的开发, 而忽视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这些现象都说明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盲目性, 没有理解现代化教学的深刻内涵。
一、巧妙引入,激情导趣
数学是一个五彩缤纷任人驰骋的自由天地,它需要好奇心,学习兴趣,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情激趣,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发思考,在导人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争议一个问题,讲授一个故事,设置一丝悬念,创设一个游戏的情境,都会使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投入认识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朋友最喜欢、最熟悉的西游记人物。
l.设景
(配音)师:瞧,谁来了?
生:唐憎、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
(配音)唐僧口渴了,这时孙悟空抱来了一个大西瓜,贪吃的猪八戒迫不及待的想吃,孙悟空大喝道“八戒,你是吃西瓜的1/2还是1/5?”猪八戒忙说道“我要吃1/5”于是孙悟空就切了西瓜的l/5给猪八戒,猪八戒吃完瓜后看看孙悟空吃的瓜不对劲,抓抓脑门有点迷惑不解。
2.激趣
同学们,你们认为是1/2大还是1/5大?
通过动画与故事相结合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再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情况下。
l.设景
蓝蓝的天空下,有在水中嬉戏的白天鹅与黑天鹅,草丛中捉虫子的花鸡与白鸡,还有地上玩耍的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
(画外音):咦?他们争论什么呢?
(配音):男孩说白天鹅比黑天鹅多,女孩说黑天鹅比白天鹅多。男孩又说花鸡比白鸡多,女孩说白鸡比花鸡多。
2.激趣
到底谁多呢?
通过多媒体展示争论一个问题的情景,课题就一目了然地展示给学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心理。
二、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的分步演示、分析,能清晰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易于使学生完整连贯地理解题意,从而发现解题线索,开阔思路。
例如: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连减应用题)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的线索。
热气腾腾的面包房,配音;(吆喝声)卖面包啦,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谁来买?一群小朋友排队买面包,配音:我们买8个,另外一群小朋友也来买面包,配音:我们买22个,生动贴切的生活画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地呈现给学生。还剩多少个?怎样求?
由于多媒体将问题的线索勾勒的非常明了,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能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引人入胜。
三、形象生动,解疑释难
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显示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表现的动态效果,从而达到演示思维过程,突破难点,强调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教学角的组成时,屏幕显示一个闪烁的亮点,然后从亮点向不同的方向射出两条线,这样学生能快速地理解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又如:在二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节,过去我们上这里时总是强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同种颜色的线条飞入,正方形的四条边用一种颜色的线条飞入,帮助学生理解。
四、拓展思维,画龙点睛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传统教学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潜能,多媒体教学能够“寓做于兴趣之中”
例如:教学“千以内数的比较”,作业练习可用多媒体电脑显示多种市场商品价格,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请学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自由比较,看谁大谁小。通过课件迅速展示结果,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再如: 教学“年、月、日的认识”过程后,用电脑迅速打出一行趣味题,我家的公鸡2003年2月29日生了一个蛋,这句话合理吗?将多媒体这种快速、简洁、高效、画龙点睛的功能展露无遗。
五、做中求知,乐中求实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提供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环境。
如“巧拼图形”这一课,我能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 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的物体投影在大屏幕上,如鸡、烟囱、树、船、要求同学看这些物体像什么?引导学生把日常所见到的人物、动物、植物自己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去拼、看谁拼得多?有的同学自己拼、有些同学合作拼,拼出了许多遍真的图案,如鱼、货车、不倒翁、机器人、小狗、人物等,把他们的作品投影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中玩、环中学。
信息技术组:刘继贤/文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教师不考虑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真正作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没有有机的整合,发生了错位,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下面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件制作一味追求时髦,装点门面的媒体教学成了公开课的“制胜法宝”
勿庸置疑,多媒体教学由于调动了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使教师可供选择的空间扩大,使教学更加灵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气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师生都领略到现代技术的魅力。它的蓬勃发展也正证明了它不可抵挡的优势。然而,也许是沾了现代技术的边儿,现在多媒体教学变成一种潮流,于是乎,一节公开课,教师费尽心机地苦战多日,将课堂教学等同于演电影、电视,气势磅礴、色彩艳丽,场面壮观,使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在课堂教学中,看似师生互动,学生热情,教师点拨,实质是以“点击”替代“点拨”,以“生机互动”替代“师生互动”,师生被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牵着走”。使学生的热情更多的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放到热闹的场面上,却把课堂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却抛之脑后。这样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画蛇添足,无意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二、多媒体运用呈垄断之势,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不管传统教学还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进行。过去,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一重要因素。现在,随着教育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有不少教师,教学老一套,虽然采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课前将教学过程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成若干步骤,从课题到习题,从问题到答案,从字词句到段篇章等,都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教师画地为牢,学生亦步亦趋,将课堂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又不能进行精要的板书。教学中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成了多媒体的附属品,鼠标的“仆人”、课堂的放影员,真正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教师的亲和力不强,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冷漠和隔阂,其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
三、忽视学科的特殊性
各门学科之间有联系,也有质的区别,各科有各科的特殊性。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用课件代替一切。如理化生学科是初中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好每个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用多媒体摸拟实验来进行演示,实验只是为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知识,因为它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虽然用多媒体可以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影响很大。
戎志菁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多媒体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关键字:多媒体教学 中职体育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使教学活动在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理想教学环境中进行,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它的使用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不仅能促使每位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自觉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还能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形式;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以下浅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体会和感悟。
一、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仿佛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单调、枯燥无味、有的同学在教师示范中感到害怕和担心,因此我个人觉得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育技术后,效果会让同学们及体育教学老师们看到,所起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是以前的体育课所达不到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空前的。
例如:在上常规体育常识及体育运动时所发生的意外伤害课时,我事先制作了课件,剪辑了一些运动场景及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运动有更清晰的了解及渴望,也通过视频播放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提问的欲望,在提问的过程中边解答变让同学们进行示范,结果是很明显的,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提高,也改变了以往体育技术教学中,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状况。多媒体教育技术那新颖的形式、计算机的神秘、设计的独特、栩栩如生的动画效果、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上课时,学生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感知和总体把握。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重点强调,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充分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要领,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互动,学生能更主动的获取知识,对动作过程有更深的理解。
例如:向学生们介绍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怎么理想。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与前面的动作一一对应,但是学生较难将这种一一对应很快在脑子里建立起来,因此较难掌握动作要领。如果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立定跳远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制作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的文字解释出现在相应动作的旁边,并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于是在这样的直观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学生一定会理解的更加彻底。之后,师生再一起到室外,就能练习的更加顺畅、效果更明显。
当然其他一些有难度教学的动作,都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教学。如遇雨天,则可以更好的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为体育课服务。如雨天上体育课时,我会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田径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我国在世界田坛所处的位置并结合各个项目介绍了一些世界名将。并在各知识点后面提出小问题。课堂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提出些问题,有的还做些记录。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另外,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现代社会中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实及时传播给学生,如奥运知识、NBA赛场上的中国巨人等体育信息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功能,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锻炼,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三、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能推动人去探索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兴趣不是先天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的、发展起来的。中职生的好胜心很强,任何一些简单的体育常规动作做的是否优秀都会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兴趣。而多媒体的应用,会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能有效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爱学、乐学。
例如:在对同学们进行一些急救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利用电脑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把制作好的教学内容按动画方式来进行播放,同时让学生来回答或者按键选择正确与否的选择项,如果选项正确那这个模拟人就会感谢被救活,同时会很开心,如果回答错误这个模拟人就会死亡同时会沮丧的说你谋杀了我,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一直保持着愉悦的心理状态,而且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十分融洽,这样教师转变了主体角色,转变了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学习环境,那么学生有了民主的学习环境,对于一些问题允许学生间的讨论和帮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和习惯,对不同的学生再根据不同的要求,这样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意识也会更强烈,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是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形式。它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可以利用多媒体,选择典型事例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引人入胜的特点,能够提供各种生动、逼真的声、像材料,把真理体现出来,易于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多媒体声音与形象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励学生勇敢、坚毅,不怕困难、进而去沿着正确目标探索、实践。如:在电视台转播重大体育项目比赛节目时,我们可以把一些重大赛事录制下来,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为学生播放,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我国运动健儿的勇敢拼搏和为国争光的顽强作风,并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热爱我们祖国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可以插播一些运动员的训练场面,让学生了解每一名运动员的成绩获得要经历多么的艰辛和来之不易。通过这些真实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养成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良好品质。
浅议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笔者根据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和体会对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作 者:田华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固安一中 河北 固安 0655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23)分类号:G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一、形式上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过分强调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 当前的课堂教学尚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它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互补并存, 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少数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完美的优势, 刻意地追求多媒体手段, 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 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 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作为一个必要得分点, 助长了这种误区的形成。这种认识拔高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 不符合教师的教学灵活性规律。一味讲究音频、视频、影像、动画和投影等的多种感官刺激, 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 反倒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 教师上课缺乏了应有的激情, 反倒降低了课堂效率, 须知欲速则不达。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板书设计和教学机智是一笔最可宝贵的财富, 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内容上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方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 关键是要看多媒体技术能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把物理实验中不易观察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视频的形式演示出来, 或把微观粒子、宏观天体的运动、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些都是必要的, 也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三、原理上忽视多媒体素材、积件或成品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物理学必须首先具备的一个重要特性, 离开了科学性, 物理学就成为了艺术学科, 失去了立足的根本。教师在收集多媒体素材、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恰恰就忽视了科学性的原则, 以至在多媒体作品中出现了科学性错误, 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影响了学生今后一段时间甚至一生的学习。
四、过程中错误地处理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认真处理好学生、老师和媒体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教学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 作为学生主动学习, 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千万不能由教师向学生灌输变换成用计算机向学生灌输, 甚至用多媒体进行“满堂灌”。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制作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时,应从如何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都必须牢记这一点。然而,有的教师在设计师生交流活动时,无视学生产生各种反应的可能,制作呈现方式死板、内容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在课件中预先设定的流程上。比如,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或“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得最优美?”这本是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好问题,可教师早已把答案输入了课件,非得让学生的回答与课件预设的答案一致。学生答一条课件展示一条,一旦孩子的回答别具一格,超出了预设,不管这个回答多么有创意,教师照样不置可否,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疑问,探讨解答是非常灵活与开放的,如果多媒体设置的课堂框架限制了这种学习方式,将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二、运用多媒体示范阅读促体验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好小学语文的一项基本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小学语文的阅读训练。阅读非同一般,它是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表现。学生能否顺利地学好语文,能否顺利、有效地阅读理解课文,占了极其重要的因素。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内容声像化地再现出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阅读情感的标准化。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的标准朗读后,能促进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受到标准、优美的语言感染、熏陶。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的散文学习,没有良好的读,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朗读来领悟作者的写作感情。现代信息技术能提供阅读促体验的有效支撑,随意控制朗读材料,按教师和学生的体验要求开展跟读、自读、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朗读时还能有效地控制阅读的语速、节奏等,更符合阅读者的个性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多媒体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控制阅读声音,让学生看画面开展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技巧。运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朗读,不但能使学生得到标准语感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解决个别教师语言欠标准的朗读能力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把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一个手段,充其量是帮助教师教学,在教学中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取代教材、课本。它作为一个教学手段出现,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是取代,而是优化。多媒体在色彩、动画及视觉效果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有更强的立体感,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能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一味夸大它的作用,甚至取代老师语言,那么多媒体缺乏情感的缺點暴露无遗。表面上的声、光、色,不能取代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不能取代学生的语言,成为课堂回答问题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但其中许多人对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不少只是盲目地追赶潮流。有些老师将课文原封不动地搬上屏幕,然后在每一段的结尾加上一些问题,问题之后就是答案。利用多媒体将问题、答案一一列出。且不论课堂教学效果,单论对多媒体的使用,这堂课也是失败的。首先,该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是多余的,让多媒体取代了教师、教材,而不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课文、更没有引领学生欣赏、体味文章的意境。多媒体参与教学的辅助原则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的用途才能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盲目地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教师、教材的观念,在现阶段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极为有害。
四、把握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性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使用合理,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有的教师为追求艺术效果,把课件搞得花里胡哨,反而不能突出重点。特别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会只顾注意新奇而忽略本质。有些教师甚至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怪声,试图以此烘托课堂气氛,效果更是适得其反,给课堂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实际制作中,应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能轻松导演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就能自然进入到神奇美丽的语文世界,在一种文学艺术的享受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上存在着过度使用,功能异化,盲目贪多的误区。本人通过对多媒体教 学中使用误区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探讨,并针对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也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其主要标志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一般来讲,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并能方便地进行编辑、截取、存储和呈现的技术。
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声情并茂,能够使静止的画面活动化,深难的内容简单化。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因此,有人说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手段的一场革命。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逐渐普及,不少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走进了一些误区,表现在:
一、过度使用:淡化了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比如多媒体技术中的录音,它能够储存和反复重现教学中需要的各种真实、规范的声音,充当学生不知疲倦的老师,促进学生自学。再如多媒体课件,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增加了教育的魅力,使学习者保持很大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
正因为多媒体技术有如此种种优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课堂有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学生就一定能学得扎实,教学效果就一定好。于是,不论什么内容,都制成多媒体课件,不论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都有多媒体课件的介入。如课堂上,该让学生自己读书的环节变成了听录音的范读,该让学生静心学习的时候,偏要放个背景音乐,明明书上有的内容,偏要让学生看投影等等。课堂上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也饶有兴趣,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这种课堂表面上看,学生都动了起来,其实教学的效果未必好。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机会被大量剥夺。语文是以“言”传“情”的,情感借助语义、语音、标点符号的表象意义来显现其相应的含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通过分析语义,体会语调语势,把握标点的情感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或明白一定的道理,或受到感染熏陶,得以内化,这便是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缺少了这个过程,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感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其一。课堂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过度的使用、依赖多媒体,势必会减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课堂上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敏感度下降。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细微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节奏、氛围、进度,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这是其二。我曾听过低年级的《坐井观天》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呈现小鸟和青蛙,问学生这两个小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接着听录音范读课文,然后逐段逐段的呈现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中间还适时穿插坐井观天的动画片段等等。从头至尾,学生始终在看老师制作的课件,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投影,这样的教学,不但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学习的效果也无从谈起。
二、功能异化:漠视多媒体技术的本质特点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电教媒体的时空界限,可以极大地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正在担当传统电教媒体的角色,其真正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投影,本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内容的呈现平台,现在则更多成了简单的文字呈现工具。再如人们常用的多媒体课件,本来是用来提高学生兴趣,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现在,则更多成了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老舍《草原》一课时,将描写草原辽阔,一碧千里特点的一个自然段全部呈现在投影幕上。课堂上,让学生读这段话,思考,概括自然段意,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等等。整幅的文字投影,学生看起来吃力,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蝙蝠探路方法便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学生便可形象地明白其中道理: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超声波再进入蝙蝠的耳朵里,蝙蝠便可以掌握飞行的方向。这样直观的演示,便发挥了多媒体本身的技术优势,也向学生呈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魅力。
三、盲目贪多:忽视多媒体技术的优化组合
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越多,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于是录音、视频、动画、投影等全搬上了课堂。课堂上,教师忙得是不亦乐乎,学生是热热闹闹了一节课,结果学生该掌握的没掌握,老师一节课下来,也累得气喘吁吁。
事实上,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使用其他媒体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或是虽然能讲清但教学效率低的内容等。教师选择何种电教媒体,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定。课堂上,要采用最易达到教学目的的电教媒体。比如语文课,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话、朗读能力,就应该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录音系统。如果教学目的是通过看图让学生说话,写话或作文,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则应使用投影。不同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电教媒体,多种媒体使用时,能优化组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观以上种种误区,我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以期走出误区。
一、树立一个“度”字
“度”就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个明确的“尺
度”。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件、教师、学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与作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传播学大师宣伯博士在谈到教育媒体制作与使用时,他概况了十二条原则,其中他特别强调了三条原则:其一,若教师教与用媒体效果一样的话,不要用媒体;其二,用教学媒体的目的在于教学生,不是用来炫耀;其三,若用价值低的教学工具与价值高的教学工具教,其效果一样好,不要用价格高的。这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吧。
二、强调一个“简”字 “简”就是简单,容易操作。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
课堂上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上,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上,巧妙地运用和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资源。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要简单,易于操作,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否则,一旦发生操作失误,或技术故障,不但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以至于将学生丢在一边,对着电脑手忙脚乱,此类事件经常发生,有的时候电脑给教师一点“颜色”看看也不能小瞧。
三、实现一个“优”字
“优”就是合理使用,达到最优化。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根本目的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因此,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到什么程度,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把握最佳时机。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正视它的存在,又要在正确观念指导下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本身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作者简介: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三新学校 高英英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方式也有了更进一步地发展。人们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的革新产生重大影响。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是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应用
将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简单、轻松。从而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掌握课本知识。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诸多好处。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中最便利、最具潜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动画视频完美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一目了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抽象、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课堂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然而,新的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首先,让同学们认识什么是圆。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生活中一些圆的物品的图片,如转盘、摩天轮等等,让学生在直观上对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同学们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形的东西,大家一起判断是否可以称之为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抽象化是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学科是许多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科目。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入门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弱,对抽象事物的接受力有限,然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却记忆深刻。将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使得抽象概括性的问题具体化。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首先,与同学们一起回顾周长的概念――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上放置一个长方形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长方形周长是如何求出的。()其次,根据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一概念,将图形分解,把长方形的四个边连成一条直线,直线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度。再次,根据已知的长宽距离求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就等于两个长与宽的距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利用多媒体技术节省教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板书、讲解,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不完整和时间的大量浪费,这是以往传统教学的一个严重缺陷。例如,学习《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时,为了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圆面积的算法,教师得花大量时间画图,进行教学展示。然而,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图像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上,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图片,这就使得教学更加人性化,充满趣味性。教师上课更加轻松,学生学得也更加容易。
4.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师生交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相长”是教师教学所应达到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与教师的沟通、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知识、给学生提供帮助,同样地,学生的想法和创造也会给教师带来启发。
新的多媒体技术简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样一来,为学生留出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讨论和探索。同时,多媒体技术还为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提供了机会。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在同学们和教师面前,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巩固和拓展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不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学生便很容易将所学知识抛之脑后,完全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随时下载实时的练习资料供学生使用,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省去板书的时间,扩大练习容量,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多媒体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练习形式,使得原本单一、枯燥的习题练习变得活泼、生动。例如,在进行加减运算学习时,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每人带上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如苹果、香蕉、梨子等,在进行游戏后,根据输赢情况把自己手中的水果送给赢的一方。这样,到游戏结束,每个小伙伴手中的水果数量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计算每个小动物手中应有的水果数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因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因此,一些历史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这样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有时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教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例如,一教师在讲授“岳飞抗金”小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展示了“岳飞抗金”这一历史事件,而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连“岳飞为什么不是民族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人灌”到现在的“机灌”的结果。
目前,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如果教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那么就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误区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課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教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图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误区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有的教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另外,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但有的教师往往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学生对显示画面印象很深,不能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这样的课件真是“绣花枕头稻草芯”。
一、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1. 多媒体教学走“形式主义”。
在不少学校, 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重公开课表演, 轻平时课堂运用。要上公开课时, 教师就费尽心思采用多媒体教学, 于是公开课成了表演课。平时教学依旧是“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一本书”。这实际上是对数学多媒体教学乃至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硬理解。为了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种脱离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
2. 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维与操作。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 教育思想便先进了。很多教师尽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实施的却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 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 灌输、填鸭之风依旧, 师生互动实际上只是一句空话。
3. 片面追求“花俏的技术含量”。
许多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档次”高一点, 画面背景复杂, 按钮繁多, 一会儿小鸟飞过, 一会儿火车轰响, 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绝不否定“技术含量”, 更不是说课件的制作不追求外观精美, 但坚决反对不顾经济适用原则和实际效果片面追求“技术含量”。能用实物演示的, 何必煞费苦心制成三维动画?“花”、“好玩”, 面对众多按钮, 一般教师的手忙脚乱暂且不提, 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却实在不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试想一下, 一些数学老师往往会用几十小时准备一节多媒体公开课, 对于这一课来说, 可能是十分成功的。但这段时间的准备工作, 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如果每节课都要花这么多时间, 多媒体教学能普及吗?
二、走出误区的对策
1. 为避免多媒体只为公开课服务, 学校要制定日常教学多媒体强制使用政策。
2.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把多媒体与其他常规教学媒体有机配合, 不能忽视实物演示以及自制教具等的重要作用。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谨防“以电脑为中心”。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 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发挥好主导作用。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武康小学
黄威娟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上课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时代,而是进入了现代信息的领域。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使学生成功地从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就需要有一座能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把数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过程,容易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新知识的学习。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它的优势与特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适时的运用
1、在创设情境时,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从而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相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门生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视察抢着回复,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上“数砖墙”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小刺猬造数砖墙”这个动画情景,课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小刺猬准备造一堵数砖墙。”“什么是数砖墙?”“为什么叫数砖墙?”“它和一般的墙有什么不一样?”„„不等老师发问,学生已七嘴八舌地问开了。接着就适时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他们展示了数砖墙。“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墙上有数字,所以叫数砖墙。”“我发现了,每块砖上都有数字的。”“有数字的墙叫数砖墙,那有数字的砖是不是叫数砖?”此时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在“小刺猬造数砖墙”的媒体动画中,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可见,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突破难点时,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这时可以把这些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又如,在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也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3、在练习时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体现。利用信息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特别是通过设计一些带娱乐性的练习,像“投篮比赛”、“帮小动物找家”、“小蝌蚪找妈妈”等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如,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智慧花”。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朵花,每朵花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跳出一只小猴子,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反之,小猴子就会说:“别灰心,再试试。”学生们为了争得小猴的夸奖,都积极动脑,认真计算。当计算正确,得到小猴子的夸奖后,他们个个兴奋不已,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二、要适当的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用鼠标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学生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佳整合。别激动,特别自豪。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的教师的“人灌”变成“机灌”。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基础和使用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媒体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的方案、程序,进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赵玉萍 2017年 10月
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去。2007年起,每个学校都配备了电脑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各学校也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为教师合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可能。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这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综合效应,创设集声像、音效于一体的适宜情境易如反掌,学生如身临其境,探究的兴趣很快被激起,激活。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育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例题多来源于生活,并以情景模式出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堂中就是:教师讲授的前几钟可以比较专注地听,但由于教师讲授时间过长,形式呆板,学生容易出现视觉、听觉疲劳,这校样课堂学习效果就不高了。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课 件出现一个服装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人们正在买衣服,这样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大名额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直观的知识呈现和灵活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好,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运用CAI,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而且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顺序这一重点掌握不好,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先出示混合运算试题让学生判断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学生说的先算部分用红色闪烁的线条标出来且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题:许多正方体有序的叠在一起,要求学生数出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题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来演示每一层正方体重叠的情况,让学生通过演示一层层的数出总个数,清楚明了且效果良好。
计算机发展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力,使数学教学有了质的转变,2 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计算机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模拟演示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 3 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倡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的地位。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 充分的确认。对于教师,由于微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从课堂的识教中部分的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识记生字时,课文中的字体和生字卡片显得生硬而不起眼。欣赏风景时,没有图片就只能靠老师口述,效果还不理想。这些都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解决。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且具有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因为它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 4 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时,对于数产生的历史,我利用电脑设计,把有关新资料(文字、图形、声音等)制成CAI软件,在课上讲解,填补教学不足;上课时还可自如操作鼠标或键盘,显示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画面,并能个别重复,放大或倒置演示;为了因材施教,照顾不同教材或学生的需要,可以配上大量相应有趣的练习,加快节奏,增大容量,提高效率,真正显示辅助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再如,我们可以使用电脑、投影、摄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将练习题目传输给每一位同学,让他们通过电脑自己动手解答,然后,教师将答案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对照,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也可以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摄像机显示在电脑上,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另外,复习时也可以将各种类型的习题分门别类地存入电脑,让学生一项一项地复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系统地掌握,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练习课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就练习而言,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的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数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交互式的多媒体练习课件就能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它能使练习、复习等环节轻松、愉快,能使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此外,多媒体练习课件还能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因不抄题,且能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生活情趣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增长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 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七、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启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媒体并不是越多越好,而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有些老师喜欢应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图片、动画用得过多虽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忽视了重点内容。有的老师仅仅用多媒体代替版书,而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还有一些老师干脆将实验搬到电脑中,用电脑模拟的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推荐阅读: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09-19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0-18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10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06-20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06-05
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9-22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6-09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9-08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