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共8篇)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篇1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最基本最亲密的组织,而抓好班级质量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使其能健康成长是老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老师一直重视并且在不断思考摸索、尝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根据当今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我觉得要抓好班级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核心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教学指导。因为每个班级都有好、中、后进三个等级的学生,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不可能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教学,也不可能用同样的要求和尺度去衡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何具体的分层分类呢?

一、课堂提问分层分类

课堂提问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有机连接起来,才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对学生的提问要有质量,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备课时要设计好对不同学生的提问,比如,班中有四五位学生的语文功底较好,一般对课内容知识都能很快掌握。他们听懂后就不想再多听一遍,感到浪费时间,这样他们的语文水平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其他同学拉不开距离,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方法是利用好同学之间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的心理在课堂上见缝插针,抓住时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一两个具有难度和高层次的问题。这样激起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增长课外知识,有时还在课外展开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语文能力是有所提高的。而后进生上课不爱听的理由就是听不懂,无从考虑或是不感兴趣。如果上课的导入或是对一些基础问题提出一些发人思考,激发兴趣又较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后进生回答,对他们也是一点帮助。比如,班上有一位后进生李杰天资不错,但上课不愿听,有时想认真听却又不知所以然,反正我也不会,就自暴自弃,考试时又没有复习习惯。于是我先找他谈心,以鼓励为主,告诉他其实你不是真正的后进生,有能力学好,只要树立信心,对学习充满自信,努力付出一定有所进步。然后课堂上通过有意识的,提一些基础的问题,慢慢引导他动脑思考找到答案这样下来,渐渐地他对语文有了一些兴趣又对课堂中我提问的这些问题印象深刻,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就能答正确。这就更坚定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从此以后该同学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二、课后作业分层分类

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对掌握知识情况的一个反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不局限于课内的生字新词及句子的理解上,因为每次测试,基础知识都能得满分,失分较多的是阅读理解及写话或是作文,因此布置作业要灵活变通。少布置或不布置基础的机械作业,而多布置些课外阅读,多写话,然后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这样题目做多了自然做出“精”来了。班中的李子恒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每次考试都是八十分以上,看他的试卷阅读都做得较好,回答问题思路也很清晰,与以前相比大有提高。而对中下等成绩的学生来说,课外不一定要做很多练习,但课内作业必须认真完成。班中有位后进生李子恒同学的作业错误率很高,有时抄生字都会抄错,订正也不止一次,这说明他思想上不重视,没把脑子用在写作业上。所以要指导好他的作业,首先抓思想,课后我找该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作业质量后进不是笨,是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要给自己信心,只要用心,作业本上一定会是“优”。经过我不断勉励,该生能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正确率,而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作业。

三、基础知识分层分类

基础知识看似分值少,但对优等生或后进生来说都很重要。优等生只有保证基础知识全对的基础上获得高分才更有余力,对他们而言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对后进生来说基础就更重要了,别的地方想要补缺还较困难,补基础知识较为容易。基础知识是后进生最能拿分的部分,只要下功夫把该背的古诗文都背出,该掌握的生字词都掌握就可以拿下基础的分了。比如班里有位王昌同学考试不及格,五十几分,再进几分就及格了,而基础部分就要扣掉将近十分,说明还有办法补救,只要盯住抓牢基础部分就能及格。而要抓这位同学的基础关键在于平时,每课的知识都要一个个的过关,王昌同学惰性强,回家根本就不背,那么就在学校盯着他背出默出为止。当然刚刚开始时不可能让他全部背出来,就一点一点背,背一段放松一下再背,只要没背错就表扬他,并鼓励他再接再厉。这样一点一点,他能背出来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自己觉得很高兴,于是越背越肯背,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可默写时字却写错了,照样一分不得。因此在他背诵的基础上再加强默写,加强质量。就这样该同学下了功夫,基础部分可以拿了十几分了,这样原来五十多分的成绩现在就能及格,而有些太后进生的同学按照这样的递进方式学习,却可以让自己的学习成绩上升一个台阶,树立能学好习的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后进生来说就是要抓住基础,要帮助他们。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篇2

一、了解学生,分层建立互助小组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状况,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把学生划分为A、B、C三层。A层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方法正确,习惯良好,有很强的进取心,竞争意识浓厚,约占全班人数的25%。在分层教学中他们可以充当“小老师”,在小组活动中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并在活动中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深度。B层学生略逊于第一层,约占全班人数的50%,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遵守课堂秩序,但他们大都易于满足现状且不太自信,表现欲和竞争意识不强,是班级中的“稳定且悬浮的群体”,稳定性最易被教师忽略,悬浮性又使他们成为最具有潜力的,需要进一步挖掘的群体。分层教学中可以为此层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弥补教师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对此类学生的忽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加强参与的竞争意识,从而发展成为A层。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群体,约占全班人数的25%。这类学生要么不善于思考,学习习惯不好;要么纪律问题严重,不听讲等,是最令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些学生。同时,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很少,常处于陪读状态,也是最需要老师多加关爱的学生。教师作为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人物,在分层教学中使此类学生获得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要发动小组成员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建立互助小组。八人一大组,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各2、4、2名,四人一小组,大组内开展两小组竞争,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提高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同时培养竞争意识。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当然,这种层次是动态的,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和组员的个别差异可调整各层人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得到保护,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最佳发展。也可以减少后进生的自卑感,缩小甚至消除两极分化现象,使后进生得到发展。

二、分级要求,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为了使优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好,应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不同级别的要求。对于A层学生,适当提高教学难度,着重培养他们英语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如会灵活运用词汇,能背诵课文,并可以根据提示编写与所学内容类似的短文或对话。对于B层学生,着重培养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C层学生按课标的基本要求执行,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采取“慢进度,多反复,常反馈”的办法,要求掌握单词及知识点,能朗读课文,对话并理解大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完成相应的目标要求时,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实施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难操作的部分,教授同一教材内容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从最低点起步,逐步升级,分合有致,动静结合,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下学习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实现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博得掌声,全班同学斗志昂扬,对于那些基础实在太差的学生,小组成员们会逐词逐句进行辅导,在此过程中“小老师”能加深印象,“学生”能得到提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类指导、异步发展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点拨,努力使学生从“教我学”变成“我会学”,发展学生的自学、自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作业、练习上也应“量身裁衣”。首先,实施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弹性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如每教完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布置三项作业:(1)选择2—3个单词背会并抄写和朗读课文;(2)背会四会词和根据课后练习出现的问题简单复述课文的大意;(3)听写单词短语并收集有关课文主题的相关资料,模仿课文自编对话。设计弹性作业的目的,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所选择。其次,教师设计练习也要有层次性,设计练习时一般分高、中、低三个档次或两类题:基础题和拔高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一般要求A层学生中必做高档题,或基础题和提高题都做;要求B层学生必做中档题或基础题,自选2—5道高档题或拔高题做;要求C层学生必做低档题,努力做1—3道中档题,或只做基础题。这样的分层练习题能使多数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改变后进生的陪读现象,使优等生吃饱,中等生进步,后进生合格。三个层次、三种类别的作业辅导,虽不同步,但目标明确,殊途同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的实施加大了教学的难度,但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分类指导不仅要辅导知识内容,还要辅导方法,培养习惯, 激发兴趣, 锻炼意志等,而且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弱点做好思想方面的辅导。如C类学生,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习惯,由自卑发展到丧失自信、对他们要倾注爱心,耐心辅导多用鼓励语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还要与个别学生多交流沟通,找出滞后的心理因素再加以引导。B类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他们向A类学生挑战,促使其转变成A类学生。A类学生,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他们易产生自傲情绪及优越感,对他们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引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开展同层次竞争,并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篇3

一、分层教学

由于初中学生的智力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语文教学目标制定时,应结合学生全员目标及个体发展目标,体现出各个层次学生的个体性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发展。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内容时,制定全员目标首先就要对词语进行积累并做好理解,在了解宇航和月球相关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准确分析和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在科学技术魅力感受中,结合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个体发展目标:将全班学生分为三大层次,即A类、B类、C类。(1)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词抄在笔记本上,并注音。除文中所列生词外,还有哪些是要查字典才会读的?(C类基础薄弱学生必做。)(2)读懂全文,思考: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B类具有一定基础学生必做。)(3)读懂全文完成以下问题:①朗读课文的第5、11语段,做出相关的思考,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列举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基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中的一句话,并做出自己的理解。②作者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类基础深厚学生必做。)

二、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即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导。较重视各个层次学生的指导,合理应用学生特长,实现整体性发展。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绿色蝈蝈》。导入新课之后出示初读感知题目:(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及《昆虫记》的有关资料。(2)学生交流与本文相关的简介,教师用PPT课件总结。(3)课前大家已预习了这篇文章,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C类学生完成。)

然后出示精读揣摩题目:(1)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问题:对于绿色的蝈蝈而言,有着怎样的外表特征,同时也存在哪些习性,并对作业描写的习性特征进行分析(A、B、C三类学生共同完成)。同时对于B类学生额依然,就要对作业对绿色蝈蝈的所有称呼找出,对情况进行分析。对于A类学生而言,举例说明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对蝈蝈的描写的呢?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A类学生完成。)

最后出示拓展活动题目:1.搜集关于昆虫的故事。2.课外阅读《昆虫记》,举行故事比赛。(ABC类学生共同完成)A类学生积极带动B、C类学生,让B、C类学生此时也处于明于心不明于口的“愤悱”状态,通过A类学生的激发,教师的鼓励,B、C生也能随着掌握。通过激励启发,让学生参与,在训练中,通过老师的点拨、纠正,学生就能全面正确地掌握课文的写作意图。采用上述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先后都掌握,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三、分级评价

分级评价则也是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分组学生,做好分组处理。例如,有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10小组,每组5人,分别命名为“自主组”、“自学组”、“自立组”、“自理组”、“自励组”、“自警组”、“自信组”、“自爱组”、“自尊组”、“自强组“等,评价内容主要有加分项目积极举手发言、完成作业、默写过关、检测合格、笔记认真、参赛获奖;减分项目:上课睡觉、点名批评、未完成作业、检测不过关等。各小组轮流设立小组长(A类学生),小组成员包括A、B、C三类学生。小组长主要负责每周统计各组得分和排名,监督各小组登记分数的准确性,检查落实各小组的各项登分情况。小组长负责每天加分和減分的记录,统计一周小组的总分和平均分,科代表负责每周评出一个优秀小组和每组两名积极分子,包括A、B、C三类学生都有获奖机会,然后在下周颁发奖状和奖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以上分级评价,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个性。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评价”的差异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能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能提升语文教师的能力。但人的心理是不同的,尽量能调适学生健康的心态,让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校和社会上的好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方法。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术),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测试等,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堂提问与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参考书上的介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学生分成“三流九等”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等,再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层次。一等是拔尖的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二等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学习勤奋,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有一定的解题能力,但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三等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谈不上有英语能力。

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分层,不能让差生产生自卑心里,又要防止优生自满,要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分层也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让三等生能够树立信心,取得进步,对待他们不要急于求成。

二、要课堂教学分化

课堂教学分化,这一部分老师比较难以把握,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挑战。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同时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限于客观条件,在同一个课堂里,由于教材统一、进度统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层次化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授课过程、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的分层,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中等生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感动冷落。对于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后抽时间再给优等生辅导。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好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差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好学生“吃得饱”。课堂教学层次化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课前预习,备课有层次

针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把握其弹性,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优等生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单词、句子要主动查资料,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 中等生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练习、课本内容、例题的讲解自行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的同学;较差的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

2、在教学内容上要难易分明

新大纲要求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3、在授课过程中要分层进行

授课要安排好教学时间,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英语,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如在时间的安排上,一般来说,对于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我的授课时间是半小时左右,要保证他们能听懂,不坐晕车,其余的时间就要留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了,要让他们感觉这节课收获颇丰。尽量做到统筹兼顾。

授课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①在引入新知识前对低层学生筑好上进台阶,补好他们旧知识的缺陷。②优等学生可采用“精讲精练、高速高效”的方法施教;中等学生采用“慢变多练、抓反复、抓反馈”的施教学法;低等学生采用“低起点、慢速度、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施教方法。③对低层学生特别关照,偏爱差生,上课时利用眼神、手势、教师站位等暗示方法,或用提醒、赞许、优先回答、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等方法,让低层学生获得成功。

4、要课堂提问分层次进行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优等学生回答,简单问题让差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中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尤其是优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差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差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中等以下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5、课后随堂练习要有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只听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随堂练习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英语课程来讲在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随堂练习要注意体现对各层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置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 “各取所需”地选择练习,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在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也要分层次。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学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等学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

三、要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作业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因此,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因层制宜,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如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差生做基础性作业;中等生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第一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中等以下的学生在完成本层的作业后,可以尝试选做较难的作业,对提高层次解题的学生则给予鼓励表扬。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也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中等生学生选做,优等生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练习、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差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作业批改上,要因人制宜,注意分层。不能一概而论,有时还要给予详细的评语。对差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对一些学习偏差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在作业中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下次布置作业提供参考。

四、备教材、备学生、备课要分出层次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层次备课对老师要求较高,它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依学生的水平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应低一些,问题的难度要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哪些是浅层次目标,哪些是深层次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要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等,并注意层次和梯度。要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与设疑时,对简单型、少许难度型以及较难型的题目,尽量不搞齐答,最好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生、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时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许,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优等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中等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差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课本的主要知识,学会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五、要课外辅导有层次

我们的分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辅导也很重要。课外分层辅导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等方面的辅导,这些也要因人而异。教师平时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做补缺、提高工作。要对没有过关的差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对中等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积极组织优等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六、考试要分层进行

小测验是对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知识的掌握一个测试。我们不可能对任何事情一概而论,同样我们也要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在试题编制中,我们应依据教学目标,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把测试题按层次分为大部分的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5%。在一份试卷里面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中等学生选做选做题,优等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学生完成本层次题后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应给予大力表扬和鼓励。

在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应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等级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只要和上次相比较有所进步,我就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让他们都有前进的动力,有力量的支撑。

通过分层测试,使三个等级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兴趣。测试时,也可将一份试题分为一 卷、二 卷和附加题三部分。一 卷为基础题,让全部学生完成,二卷为层次题,分为三个层次,要求学生按层次完成,同时也允许差的同学选择中等难度的题目,中等同学选择做难度较高的题目。附加题为综合应用题,让所有的学生选做,附加题作为奖励另外加分。也可以分别采用三套不同层次的试卷分别进行测验。每次测试后,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的表现,进行合理调整,把进步较大的学生往上推,把退步的学生往下降,使其重新振作。

七、评价方式要区别对待

本来优等生和差生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对他们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次进行评价,要看该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就是评价的依据,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能拿优等生成绩对他们进行要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练习、作业等,要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只要达到要求,就要对其成果进行肯定,加以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别人的肯定。

只有对各层次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正确的看待,从而也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于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中等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学生能够做到均衡发展,大面积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分层分类逐步做好新农村规划建设 篇5

———以合肥市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例

胡小兰

作者简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摘要:我国村庄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各地的经济水平、地理条件、自然资源、风俗习惯有着很大差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阶段上也就存在着悬殊的差距。要想在一段时间内按照统一模式完成所有的村庄建设规划,不可行也不现实,因此实施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坚持量力而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抓好各层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试点先做、样板先示范,分层分类逐步做好全覆盖式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新时期改善城乡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分层分类建设模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然而现状农村人居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村庄布点乱,农房占地多,基础设施欠缺,直接影响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又一个高潮的到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创新规划理念,高水平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强化规划在统筹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以城带乡。

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320.7万个村庄,我国村庄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各地的经济水平、地理条件、自然资源、风俗习惯有着很大差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阶段上也就存在着悬殊的差距。要想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全覆盖式的建设规划,不可行也不现实,因此实施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坚持量力而行,分层分类逐步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需先做、试点需先行、样板需先树。新农村规划可为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个层次。在进行村庄建设规划时根据村庄的不同现状可分为不同的建设模式,每种模式以若干典型村庄建设为示范并逐步推广。

1村庄布点规划

1.1 村庄布点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小占地大,环境保护不到位,造成大量的土地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要达到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第一步必须按照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科学确定村庄建设方向,编制市域(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布点,事实上是优化村庄分布,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改变农村生产、生产方式,有利于集约、高效,经济地建设和使用基础公益服务设施。由于在不同的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村庄风格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村庄进行分区,区别对待,因村制宜。村庄布点要实现村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显、公共设施完善、资源利用高效、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舒适。群众有愿望、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实施宅基地整理、旧村改造,撤并小村,进行中心村布点,再以一个中心村带若干基层村的模式进行基层村的拆并和规划建设。

1.2 以合肥市域村庄布点规划为例

1.2.1 规划区现状村庄分类及发展方向引导

2006年我们对合肥市域范围内的中心村进行了布点规划以及若干典型村庄的建设规划。中心村布点范围界定为:合肥市市域范围,包括三县、四区的1216个中心村,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大体划分为四种类型。

(1)规划建设区村庄:指地处城镇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村庄。这些村庄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将被纳入城市建成区,这类村庄应按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建设新社区,住宅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等都应符合城市规划的各项要求。

(2)近郊区村庄:指城市建成区以外5公里左右、县城建成区以外3公里左右内的环形带状区域内分布的村庄。镇建成区以外一公里左右的环形带状区域内可以共享城镇的基础公益设施,如自来水、供电、供气、科教文卫等设施不设中心村。近郊区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要以高效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农业及休闲产业,农产品初加工业为支柱产业。

(3)远郊区村庄:市域内除以上两种区域以及特殊区域外的村庄。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单元的差异,将这部分村庄划分为平圩区村庄、岗区村庄和山区村庄,在村庄拆并、保留和新建时区别对待。

(4)特殊区域村庄:即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包括一级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或生态敏感区内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行蓄洪区及其淹没区,以及自然灾害严重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等区域。地处这一区域的村庄必须尽快进行整体搬迁,或就近后靠新建村庄,或异地挂靠井入其它村庄,或转型为城镇社区。

1.2.2 中心村调整、布点主要原则

(1)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相结合(2)适度规模(3)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共享(4)区位优越、交通便捷(5)建设条件优越(6)依托现状村庄(7)结合产业布局,实现村庄与产业互动发展 合肥市村庄布点规划,按“层圈式”模式对村庄进行分区,即以城镇为极核,结合地形地貌单元的差异,由里向外划分为规划建设区、近郊区、远郊区(平圩区、岗区、山区)、特殊区域等四种区域类型村庄。

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再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中心村布点的具体依据为:

(1)村庄耕作半径以1-2公里为宜;(2)中心村人口应该达到1000-2000人;(3)村委会(行政村)辖区人口以4000-5000人为宜;(4)不足50户的村庄要向较大的村庄靠拢集聚,不足20户的村庄要逐步撤并,山区村庄规模可以小一些。

1.2.3 中心村调整、布点规划

2村庄建设规划

2.1 村庄建设规划要区别对待

农村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人文风俗景观都不相同。这些特殊的发展条件,在村庄建设布局上,利用或把握得当,就能形成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崭新的时代特征,既协调又丰富多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各方面特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诸如高效农业型、农产品加工型、观光旅游型、边贸型等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村庄,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村村雷同格局。

2.2 村庄建设模式分类

主要划分改造扩建型、旧村整治型、特色保护型、新建型等模式。改造扩建型村庄主要

指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 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的村庄。此类村庄建设规划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合理撤并周边较小的居民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立足于相对集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新村建设应与原有村庄在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

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村级经济水平较低、环境一般、配套设施缺乏,近期难以撤并的村庄,此类村庄整治规划重点是有步骤地改造和拆除危旧房,注意保护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村庄内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结合农村宅基地整理,使“空心村”和“脏、乱、差、散”状况迅速得到有效改观,达到规划要求。特色保护型村庄主要指上位规划确定的重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人故里等人文景观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建设规划重点是在保持村庄原有基本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评价,确定保护、整饰、拆除的建筑,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

新建型村庄主要指城市社区型。城市社区型指位于城市及二、三级城镇规划区范围内,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将被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村庄;此类村庄建设规划应按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住区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等都应符合城市规划各项要求。

2.3 合肥市域典型村庄建设规划实例

2.3.1 中心村建设模式

(1)近期中心村建设方式 目前,现状中心村共有1225个,规划2006-2010年期间采取四种方式建设。其中,实施改造扩建型的中心村437个;旧村整治型的中心村690个,到远期后转化为基层村;特色保护型的中心村9个(肥东瑶岗村、肥西三河、铭传等人文景观型村庄以及肥东境内的岱山湖风景区、浮槎山风景区,肥西县的紫蓬山风景区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型村庄等);拆迁新建型的中心村有89个,其中,多数位于近期城镇建设区范围内,少数(6个)位于特殊区域内拆迁安置到城镇社区。

(2)远期中心村建设方式 2010年时的中心村共有954个,远期(2011-2020年)主要采取四种建设方式加以引导;其中,改造扩建型的中心村410个,拆迁新建型的103个,旧村整治型的431个,特色保护型的中心村10个。

2.3.2 典型示范村庄建设

每个县选择1-2个具有典型性的中心村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试点,并逐步推广。规划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目标先在中心村行政范围内进行自然村(基层村)的布点,确定中心村位置,然后进行中心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如肥西长刘村,规划选择了位于沪汉蓉高铁线以北现状规模较大、建设条件较好的长刘村作为中心村(村部所在地)。中心村建设规划在保留现状质量高的建筑的基础上延续原来村庄的建筑布置格局,实现新老建筑的协调。

3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庄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表现为农民收入的增加、综合素质的提高、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同时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在规划建设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探寻新途径,创新思路。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要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 篇6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分层教学并不是新的发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校就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与成功的实验。当时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改革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

著名的CMSM研究表明:同龄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的差异和自身建构数学过程存在的差异。因此,针对学生数学认知个体差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分层推进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不打破原有的班级编制的情况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并给予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从好、中、差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是(1):了解差异,分层建组。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和测试,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小组。(2):针对差异,分层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采用复式课教学模式,改革课堂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而兼顾优、中、差生的“分”的方法,课堂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有均等机会,课内作业全班统一,课外作业分层设计、量力而行。辅导多形式、多层次,对学困生个别辅导。(4):阶段考查,分层考核。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核,以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5):评价激励,指明方向。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困生多采用表扬评价。在分层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建立起师生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同时要让学困生多动眼、动口、动手,培养其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各学科学生的分层并非固定不变的。一个低层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发展为中层,甚至跨入高层。而有的高层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退为中层,甚至掉进低层。因此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上的分层施教是分层推进教学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来看,在一节课40分钟里,同时对三个或多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可操作,这也是分层教学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同一堂课中既要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差生“吃得了”,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张黑板、一套实验仪器的启发讲授式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在同一班级编制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必然占用课堂时间,由于个性特征的差异,学生所领悟的知识不同,必然存在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越多,分层教学的效果越差,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就越严重。但如果教师不作任何讲解、归纳,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规范。可见,同步讲授与个别教学是一对性质相反的矛盾,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分层推进教学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其实,分层推进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仍然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讲解来实现。但分层推进教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学,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腾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思考,使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完成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

一般,根据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几种不同的类型学习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任选其中一种进行学习。在学案中教师按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列出一些要点、知识背景,并设计配套的练习,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拾级而上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各个层次的学案的知识网络应十分清淅,所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启发性和生动性,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各问题的跨度在适当,若太大,学生无所适从;太小,限制学生的思维。学案应能够使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值得一提的是,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掌握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习目标可以通过问题或练习加以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同步讲授和个别教学的关系,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要恰到好处。一般地,首先引入课题(“合”),可以用提问、展示实物、播放录像、实验等手段,也可以将有关学习情境和教材的性质(如问题的提出、内容框架、知识要点等)解说清楚。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学生按教学的程序进行自学、讨论或分组实验(有“分”有“合”)。教师巡回进行辅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点拨,及时地对学案中的问题用幻灯、多媒体或板书的形式进行解答。“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情况下,重复次数与学习的结果无关”,“及时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保证对新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在对某一层次的学生点拨的时候,对另一个层次不产生干扰,除了可利用幻灯或多媒体外,还可以把黑板分成两个部分,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进行点拨,使学生得到成功鼓舞,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

最后,教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难点、重点进行集体讲解和总结(“合”)。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的多少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而定,总的一个原则是: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达到分层推进教学的目的。课外作业要分层进行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一些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作业。课后作业题量要少而精,针对性要强,以巩固课堂效果,确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应及时反馈信息和对个别学生进行补偿。

对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考查可以用同一份试卷,也可以采用不同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试卷有利于更充分评价各层次教学的效果、更有利于分层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心;采用不同试卷时,知识点相同、难度相差不大的题目尽可能相同,以利于集中讲评。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有利于对各层次的教与学进行比较;试卷应面对中等学生,可以使用稍加变化的题目,以利于B、C层学生考出好成绩,缩小与A层学生成绩的差异。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同一个要求、同一种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同一种方法的教学。分层教学是体现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必需树立科研促教的理念,特别是担任分层教学的教师应尽快适应由传统教法向分层教法的转换,根据各层次学生心理特点、学法特点,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实行成绩跟踪,注意经验的积累、交流,并达成共识,有效进行相关内容的资源整合,逐步确立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途径以及管理体制、评价体系。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篇7

关键词:模块 选项 分层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课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的实施,学生的差异性变得更为突出,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身心及智力发展水平上,而且还表现在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主观能动性等诸方面。例如:同一个乒乓球选项班,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握拍都不会,而有的学生参加过市级的比赛,由于差异的存在,学生在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领会、掌握的时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同一技术动作的传授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体育选项教学中实施“目标—分层—导学”,采用分层教学及分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一、分类指导及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类,实施有层次的指导;而“分层教学”,就是在一个选项班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表现为技术水平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体育学科的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体育教学规律,开展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其根本的目的是改变传统“齐步走”式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分层教学,因势利导,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实施动态性的学生分类,确定各类学生的学习目标

实施“目标—分层—导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侧重于研究学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高中体育课在实行选项教学后一般不存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上的区别,最主要集中在技能与体能上的差异,为了便于教学,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其更有效地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可根据学生的技能和体能水平分成3~4个层次。

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学生的组成是动态的,它会随教材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奔跑能力分成快、中、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而在进行铅球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投掷能力,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教学时不能将学生严格划分,其目标的确定应是隐性的,可供选择的,这样全体学生朝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拼搏,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能力相适应,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导学。

1.备课分层次,针对差别,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备课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尽可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能、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

例如:在上技巧课中:燕式平衡—前滚翻—经单肩后滚翻成单膝跪撑平衡—跪跳起,可设置三个层次的目标:(1)能把单个动作较好地完成;(2)能将这套动作串联起来;(3)能熟练掌握,并注意姿态。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各自的学习愿望,让他们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

2.导学分层——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分类指导

(1)以目标为核心,重视反馈与调控手段的运用

体育教学不是一个线性的因果链索,一次性地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往往不能直接达到与目标完全一致的效果,所以教学中要运用多次反馈,通过自我测评,达标测评等多种形式,来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2)以目标为主线,重视“主导”与“主体”作用的发挥,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练习是主线,“目标—分层—导学”最主要体现为当场训练,分层辅导,而体育教学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精讲多练,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其次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自主练习选择,通过自身的活动,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学习水平。为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做到讲解突出重点,练习强调要点,辅导注意学生特点,便于学生突破重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创新能力。

(3)采用分层、导学,先导后学再导再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时方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好相应的“度”,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大课的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设问启发学生,适时地采用比赛、考核、目标测评或其他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

四、课外分类指导——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在选项教学的基础上,成立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让选项教学得到延伸,在同一个俱乐部里又可根据学生的技能、体能成立不同的小组,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每周开展2~3次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你评我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自练能力,促进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高;并开设裁判法知识讲座、体育欣赏指导等周末讲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此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型竞赛活动,如:乒乓球团体赛、羽毛球挑战赛、篮球对抗赛、拉拉操邀请赛等,让学生参加各类的体育比赛,为学生创设展示体能、技能等多方面才能的机会,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特长。

五、分层教学的优点

1.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信心与活力。

2.能激发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使得一批体育素质较弱的学生更能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3.便于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4.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扩大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

5.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篇8

魏俊奎

在过去的初中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在束缚着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教师无论从备课、授课还是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课堂考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致使教师总是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做文章,结果尖子生营养不良,学困生消化不良,中等生吸收不良。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和“两会”的召开,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进入初中学习,只是由于原来小学生的学习,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还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在小学阶段不是特别明显。然而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很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变化,有些原来学习不错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的个性智能在学习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其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尤其是进入初三之后,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这种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吞噬了,再加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不高,在这种形式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就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进行多元评价。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分层教学符合目标教学理论。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合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

由于我校的教学班级比较少,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初三物理教学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那就是课堂教学仍然实行整体教学,但也注重个性差异,课后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达标。现将具体做法说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从而不断完善,让分层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了解差异,尊重个体 分类建组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期中考试的信息反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上、中下两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二)确定目标,精心策划

针对实际,分别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物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考纲的要求;对好及中上学生则允许他们超考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考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优生“吃不饱”与学困生“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整合”环节,又有兼顾优生、学困生的“分层”环节,做到“分层”而不散,“整合”而不死,既要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又要较好地解决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还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测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学困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各类学生各有所得。

(四)分层作业,满足所需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并且在作业的批改上实行几种不同的尝试:一种是在自习课上面批或是课后找到学生面批,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得到直接的反馈,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种是让学生交换批阅,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再联想到自己的作业中的问题,加深认识;第三就是通过讲解让学生自己批阅,提高自主意识。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好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巩固练习题目;二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中下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切实减轻了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跟踪辅导,提高能力

课外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中下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好中上学生实行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同时还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物理小实验器材,培养他们瓶瓶罐罐做实验的技能。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和科学幻想,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节目,从中受启发,让自己也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对中下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好中上学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六)过关检测,分层达标 过关检测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检测。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和深化题是供中下生选做,好中上学生必做的。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再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同时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不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因为初三的学生都已经接近成人,他们的自尊心非常强,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有着不寻常的地位,给予批评的场合一定要适当,不然的话,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情况有多么差,总是努力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中游的学生,则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对成绩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更上一层楼。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月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四、分层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创设问题情境性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还不了解的规律、定理和方法,不是“填鸭式”地机械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这些问题情境一定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追求个人成功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主动思维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讲第十一章《运动和力》中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时,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寻找古诗词和古代文学中有关参照物的诗句和故事,让学生寻找有关平均速度的故事,结果学生的知识范围超乎我的想象,学生写出了大量的歌词、诗词和故事,比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刻舟求剑》、《龟兔赛跑》等等。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层次,保护差生的自尊心,避免优等生的自大心理。分层只是暂时,对进步明显的学生可鼓励其提高一个层次,对于后退的学生,先提醒鼓励,若跟不上则指导其降低一个层次。

(三)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尊重主体,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尊,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内驱力。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两个班的学生不到八十个,属于小班制。这些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大,而且到了初三之后的差异程度更加明显,所以在分层教学和辅导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五)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的学习会发生一些变化。原来中下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发展为好中上层次;而中上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退为中下层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实际出发,鼓励中下层次的学生向好中上层次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向上。同时要根据反馈检测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层次及教学要求,加强个别辅导,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实行分层教学和分类辅导,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挖掘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新林区第三中学)

上一篇:小学交通安全知识下一篇:股份合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