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物馆(共10篇)
主题馆中央的水区增添了茶博馆的灵气,六根白色浮雕立柱分别记载了世界茶人、茶事、茶具、茶叶、茶俗和茶诗。用腐刻铜板记载从神农氏至今近5000年茶史大事记的地面踏步,把大厅末端的汉代植茶始祖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雕塑连接起来。场景展示区里可以领略川藏茶马古道始发地的茶马古道场景悠悠千古情。接待区里可以品尝世界精品名茶,展览区着重介绍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历史、茶文化艺术、云南六种最具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十四种特色茶艺、茶文化作品、茶道三君子(好茶、好水、好茶具)、茶与健康等。特别展区重点介绍云南茶文化发展史、蒙顶山名茶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资源,销售区推介四川及云南特色茶产品和土特产品,还可以在多功能区学习茶艺、采茶与制茶、茶具制作、模仿照相、会议接待。
主体建筑共四层,分设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游客中心、学术中心4部分。其中,中国茶文化博物馆设茶史、茶人、茶谱、茶著、茶茗、茶艺6个展区,馆内收藏展出汉、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等茶具300余件(套);茶经、茶著200余本;全国各地名茶样品百种;茶叶印章60余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凡为世间人,便摆脱不了地域性。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一个人都因故乡的风土人情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形成的群体性格差异表现在江南人钟灵毓秀,塞北汉大气粗犷,燕赵多壮士,湖广出才子,川人敏辩,晋人善贾,其一概都是受其地理的影响人文的熏陶。而这种差异反映在“文化”上,便显象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山西人饮食离不开醋,醋的古称为“醯”,(山西晋中一带现在仍有醯醋的说法),和“西”谐音;其实山西人准确来说应该叫“老醯儿”,而不是“老西儿”,这就是人们称山西人为“老西儿”的原因。
俗话有“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在如此浓厚的历史底蕴下的山西醋文化,如何使它更好的体现出它的价值?坐落于山西太原东湖之滨的山西醋文化博物馆就很好地发挥了它的这一价值,一六二三年明朝天启之年始建。原名魁星楼,现更名为水阁楼。历经300多年,九八年由水塔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取其精华重建。外形酷似湖北黄鹤楼的九层阁楼式仿古建筑。楼高49.88m。该楼为砼框架结构,它采用金龟背水制形,楼设高台基,四面出平台,台基上承托着六重八角飞扬的屋檐,那挑出的伸长翼角。古塔飞檐斗拱的舒展曲线和楼层屋面上覆盖着的大面积U型的琥珀色琉璃瓦片使得整座楼看起来雕梁画栋、溢彩流光、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真真称得上"华北第一阁"。这座极具明清两代特色的建筑如今已成为清徐的象征和标志。
泛光照明加以古建屋顶曲面和琉璃瓦材料质感的纹理、特征使的古塔建筑最细腻的泛光效果。塔顶艺术性的采取全彩变色的LED模组灯光亮化设计,突出了照明视赏的瞻仰,使塔顶建筑物全彩灯光在夜晚空间得到轴线的延展与变幻,强化了亮化高潮的敏感度。具有“成像”功能的东湖之滨将临水古塔灯光侧映在湖水之中,光与水浑然一体。
古塔最高两层中保留了原楼造型,其中的第九层在魁星阁中塑有巨型“魁星点斗”神像,故称为魁星阁。八层为观景台,远眺东湖及清徐全景。象征着清徐大地文运亨通,人才济济。
七层为山西醋文化博物馆,陈列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展出了历史上的制醋工具和民间盛醋容器,主要有彩陶罐、“醋”字坛、醋篓、铁甑、水罐、水瓢、风箱、老秤、龙凤壶、石磨与磨斗等,古色古香,朴实无华。第二部分陈列了涉及醋文化的古书史料3000余册(件),精美珍贵、木刻线装,多数出自清代以前。我国古代的优秀的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里面就有对醋描述,详细记载了醋在医疗上的功效、保健等作用,不仅是《本草纲目》,其他著名的医学古籍如《本草备要》、《典制文琳》等,也有详细的记载食醋在调味、保健等方面的功效的篇幅。此外,在诸多的古代文人笔记文献和典籍中记载着食醋的制作,储存,和运输等工艺的篇幅,对古代皇家、民间个人和商家制醋、贩醋的工序记载的很详细,对各地食醋的质地和原料配方也有详细的记载。从汉魏以来至今发现的古籍中记载的食醋制作的配方和作为医疗用途的秘方达五十多条均以原著或复印、摘抄形式陈列于此。第三部分介绍了有关醋文化的“通史”提纲492条,在展柜陈列280余幅素描图,展示了中华民族食醋文化的产生、演进和发展历程。墙上还悬挂了写意画,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有关醋文化的一些典故。
全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表现形式,全面品味醋文化、解读醋文化、展示醋文化。给醋文化以充分的、突出的展示空间以增强对人的视觉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在展示空间中参观醋坛、醋罐、醋缸、醋作坊;醋史、醋艺、醋知识等为依据的空间感受,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醋知识的流线,使观众经济地完整地在流动中介入醋文化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在展示的制醋工艺介绍的重点区域内路线不要重复,路线安排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的空间处理,错落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游览者参观游览功能的同时,能够让参观者感受到醋文化的区位和博物馆空间变换的魅力。
重视博物馆空间的安全性。参观流线的安排要尽可能想到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火警、停电、意外灾害等,考虑到了相应的应急措施。要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应急、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等。在考虑到观众的通行、休息的方便与给观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尽可能地考虑到了伤残人士的特殊需求,以谋求"无障碍"设计。
二层为水塔公司展厅,以流动的展示方式介绍了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继承、弘扬并以悠久的醋历史孕育出的这一醋文化民族产业。在展示空间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把游览者的学习需求放在第一位。其余各层为公务用房,是集游览、办公、商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阁楼。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不同于其他的建筑,属于一个独立的建筑设计体系。文化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储藏、收集、陈列有关文化的事物、标本,是一种公共建筑,使人们能够通过它详细的了解区域文化历史和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内人们的文化传承和生活习俗。所以,如何合理设计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功能和意义能否体现出来,达到应有的目的。
一、地域文化博物馆设计要点
地域文化博物馆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在设计过程中,其要素包含了场所、造型、空间和人。
1场所
文化博物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其场所的选择必须结合公共建筑的特点进行。文化博物馆除了具备其他公共建筑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代表了一个时间段内地域文化类型、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生活习俗等,所以,文化博物馆是一种实现地方特色的建筑体。文化博物馆的场所选择应该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尊重城市文化继承和发展,应该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符合,能够衬托出城市文化特征。
2造型
文化博物馆的外在造型是给人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建筑风格,使其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符合地域内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也能够体现出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将建筑体的具体功能和外在造型协调起来,在原有的建筑元素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元素,体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美。
3空间
文化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其作用能否体现。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各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更要考虑到各空间模块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应该衬托出所展览物品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4人
文化博物馆是一种服务于人的公共建筑,在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从人们的精神需求出发,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生活更加有意义。文化博物馆中的地域景色成为人们短期内旅游的理想地点,如何能够从设计层面满足人们主观欣赏的要求十分关键。
二、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方式
1科学的结合不同的文化元素
文化是个概念性非常广泛的词汇,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历史传承,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一时期内的人文习俗,主体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文化体系。文化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的文化元素,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例如,评剧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戏剧种类,也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在文化博物馆设计过中,如果能够加入评剧的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当地文化特征,而且也丰富和博物馆的内容,使得博物馆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只是通过传统的文物陈列和讲解,而是加入了戏剧的元素。
2合理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
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设计必须以地域文化为基础,通过设计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博物馆的展品包含了当地的历史文物和具有代表性的道具。另外,还有一系列的辅助展品,例如绘画、雕塑、图片、环境模型以及动植物标本等。乐亭大鼓属于中国北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鼓曲形式,在东北、京、津地区最为流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将具有代表性的乐亭大鼓加入文化博物观设计之中,能够体现北方地区的民俗特色,而且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能够使文化博物馆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3有效的运用文化符号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是个整体,在外型和细节构造设计上如果能够充分的运用文化符号,不仅可以使文化博物馆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内涵,而且也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符号系统的组成主要对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图形进行二次创作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符号体系。例如,唐山皮影中不仅包含了极具特色的音乐,而且其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如果將皮影中的故事结构和任务形象以雕刻的形式体现在建筑体上,则能够充分的反应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产生亲切感,能够满足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起到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文化内容的作用。
三、总结
华商文化广场之侧,在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下,一栋宏大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青灰色的墙体,锈黄色的墙钉,钢筋混凝土的骨架下,是青砖绿瓦朱红门式的曲径通幽,掩饰不住的是那浓郁的文化积存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商丘博物馆新馆作为全市2010文化建设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的精神指导下,借着省九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东风,商丘博物馆新馆距离公众的视线越来越近。这将是一座尽显商丘文化元素,为商丘所独有的标志性建筑物。将来,商文化在此展示自己的绝代风华,彰显商丘独特的人文魅力。
2009年12月奠基,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的商丘博物馆新馆,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西邻华商文化广场,南向华商大道,坐北朝南,总占地110.419亩,净用地92.472亩,总建筑面积29806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
作为一座展示商文化精髓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充分汲取了商丘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博物馆外观造型为现代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主持设计。据商丘博物馆副馆长杜长江介绍,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是把商丘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元素很好的融入到博物馆的形式设计之中,尽可能体现商丘文化元素,把商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出来。
博物馆设计构思源于中国古典城市的珍贵遗产——商丘归德古城,完美地表现出古城“外高内低”之布局和“城压城”之结构的典型特征,体现收藏、陈列、展示中国商文化的“微缩之城”这一概念。博物馆以蕴含、展示中国商文化的“博物之城”为建筑造型主题,上中下三层叠加的形体喻示“城压城”的古城结构,也体现着自下而上、由古至今的陈列布局。主体建筑周围环以景观水面和庭院,水面和庭院之外,是模拟考古发掘现场的景观和高起的堤台,文物陈列和办公用房结合,设置于堤台之上。
博物馆最上层之“城”向南大幅度悬挑于水面和引桥入口之上,形成有视觉冲击力的正面形象。建筑顶部四角形成台阶式坡状翘起,像一只鸟的两个翅膀,“如翼于飞”,既与中国古建筑层面造型暗合,又有“玄鸟生商”在建筑造型上的抽象表现。建筑整体造型大气、完整,既富于视觉冲击力,又兼具内敛儒雅和深邃意境,是深厚悠远的中国商文化和商丘城市历史文化的恰切的建筑载体。预计到2013年,博物馆可面向公众开放。
据杜长江介绍,届时,参观者先由面向华商大道的大台阶和坡道登临堤台,沿大引桥凌水而由中部展厅入“城”,进入博物馆序言大厅。然后站在二层平台上,可居高临下俯视12米高的序言大厅背景墙,领略由“玄鸟生商”肇始的神秘、厚重、悠远的中国商文化历史。再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下至一层大厅,进入18米通高、象征归德古城的共享大厅,自下而上沿坡道陆续参观各个展厅。最后到达屋顶平台,站在四角的眺望台,远眺阏伯台、归德古城、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尽抒怀古之幽思。
商文化的巨大向心力
说起商丘,就想起商文化。提及商文化广场、商丘博物馆新馆,绕不开的是“三商之源”的灿烂文化和历史。在豫东大地,商文化就是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精神乃至传统的悠悠长索。
商人、商文化的根源在哪里?这一命题曾在学术界引来众说纷纭。商丘博物馆馆长王良田说,综合古代文献、天文对照、地理地形等多种直接或间接证据,结合柘城李庄遗址、睢县周龙岗遗址等考古发现,商人起源于商丘已不可争辩。综合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学者们排出了商人在商丘的发展史:五帝之一的帝喾居商丘高辛。帝喾子契(阏伯)与禹同时,因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遂成为商族始祖。传至汤约470年间,曾八迁其居,但迁来迁去,复归商丘。汤灭夏建商朝,都商丘东南亳城,此为商朝第一国都。商人的壮大,让商业、商文化的发展变得不可避免。王亥时期,劳动产品出现较多的剩余,产生了互通有无的需要。在王亥发明牛车后,部落之间具备了可以经常交换的条件。王亥在商业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人们自然地将其尊为商业的始祖,将他“服牛”的贡献载入史册。
悠久先进的农耕文化,塑造了商人崇德尚义的文化特色和勤劳淳朴的民风,促成了商文化的多融性,也在黄淮平原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古文化圈。时至今日,发掘、弘扬商文化已成为商丘人的责任。借助商文化的巨大向心力,近年来,商丘以华商文化节等方式,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擦亮被历史淹没的“商”字。
商文化的平台
浩瀚的商文化如何才能最好的展示?这是一道摆在博物馆所有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为做好博物馆新馆开馆后的陈展工作,商丘博物馆早已着手筹备。
初步计划,博物馆的陈展将分为中国商文化展、中国商业文化展、商丘古代文明展三部分。中国商业文化展的部分,正与部分商业高校协同策划。商丘古代文明展是以现有馆藏文物为主,系统展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商丘文明发展通史。中国商文化展则是博物馆陈展内容中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部分。为做好商文化发展这一重头戏的陈展工作,商丘博物馆正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紧锣密鼓地策划、编纂陈展大纲。王良田说,商文化发展的展览将侧重于文化展览、考古成果展览、学术研究展示,但更多的陈展内容则要保密,待正式开展后,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王良田说,商文化在华夏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展示商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或是以商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博物馆。这就给商丘博物馆新馆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借助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的好时机,博物馆将以弘扬商文化为己任,创新陈展形势,丰富陈展内容,努力把商丘博物馆新馆打造成为全国商文化展览的“第一馆”。
人民论坛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数千家博物馆正变成无障碍、零门槛的公益文化场所。博物馆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成果的场所。中国湿地博物馆在服务群众、扩大公众参与方面有什么经验?
陈博君:文化部部长蔡武曾说过,“文化民生”是文化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可以说,博物馆公益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政府服务于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百姓即将进入公共文化免费时代的象征。免费开放扩大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观众覆盖面,让更广泛的公众以观赏、体验等博物馆特有的教育方式认知祖国湿地资源、直观感受湿地文化。
展览是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任何展览,都是为了给当时当地走进博物馆的人看的。展览的内容固然需要研究,展览的内容给谁看,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得更好,怎样让参观者满意,怎样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这些问题更需要研究。
中国湿地博物馆建馆以来,我们一直通过举办各种展览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为此,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不少于10场的展览,其中围绕湿地主题的大型专题展览每年不少于3次。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先后举办了“神奇湿地?岩层秘影”古生物化石展和“神奇湿地?海洋奇观”海洋生物展。在2月份举办的古生物化石展中,共展出了古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兽类、滑体两栖类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等500余件珍贵的化石。考虑到各年龄层的游客需求,我们还设计了大型仿真恐龙与化石标本共同展出的方案,并且推出了化石标本修缮制作体验活动、拼图活动、数恐龙比赛及中小学生原创故事大赛等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两个多月的展览期间,共吸引了37万游客前来参观。7―10月份举办的海洋生物展,则展出了200余件活体海洋生物和200件海洋生物标本,令参观者大开眼界。展览期间推出的湿地寻鱼、沙滩拾贝等趣味活动,更是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热捧。
此外,我馆还成功承办了国际动漫节中国湿地博物馆分会活动,推出了首届“原创先锋”动画作品影展开幕式、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专家与国内艺术家交流活动、动画作品影展、大学生科普动漫创意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展、寻找杭城百名天才小画家活动等。活动开幕当天,单日入馆人数达到2.4万人次,刷新了博物馆单日最高入馆人数记录。通过成功融入展会,博物馆聚集了大量人气,截止10月8日,今年入馆游客已突破了80万人次。
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湿地博物馆还将好戏连台,推出多项有份量的大型展览,一是承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鼎力支持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展示会”,将在全国首次集中展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我国30多块国际重要湿地;二是承办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百年华彩乐章――第三届中国(杭州)国际当代优秀水彩画家提名展”,集中展出44位国内外顶尖的水彩画家的精品力作;三是主办“西溪文化民俗展览”,这将是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以来首次利用馆藏自办的文化展览,让参观者在了解湿地自然风貌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西溪湿地的历史人文知识。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中国湿地博物馆将成为更多民众学习自然知识、欣赏湿地美景、参与艺术创作、提高环保素质的课堂。
将静态的设施建设变成动态的文化服务、文化研究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博物馆在社会与自身双重需求下,要以学术的态度、方法对待服务领域。在这方面,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如何做的呢?
陈博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是中国进一步发展、崛起的文化准备。文化服务是行为,而不仅仅是产品。以博物馆为例,建筑规模、馆藏展品是基础,硬件建设是必要的。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容易做,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就难了。将静态的设施建设变成动态的文化服务、文化研究,这是我们中国湿地博物馆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我们中国湿地博物馆以湿地保护为主题,同时依托西溪湿地而建,因此,积极打造“湿地文化”和“西溪文化”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努力的两个重点。
在弘扬湿地文化方面,我们创办了“一网一刊一室”三大阵地。一网就是中国湿地博物馆网站动态及时发布信息、传播知识;一刊就是《国家湿地》杂志,融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全面普及湿地文化知识;一室就是湿地阅览室,广泛收罗了与湿地相关的书籍、报纸和刊物,供游客免费阅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坚持“填补空白、争创名刊”的目标,创办了国内唯一的湿地类综合读物《国家湿地》,这份98页的全彩双月刊目前已正式编发了9期,业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西溪文化研究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建立了西溪研究院,开展了西溪全书的编撰工作和西溪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同时,我们还把红楼梦文化研究列为西溪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以“西溪隐红”为特色的新红学研究。今年7月2日,我们成功举办了“杭州与红楼梦”大型研讨会,中国红学会副会长孙玉明、全国著名红学专家蔡义江、吴新雷、周思源、丁维忠等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西溪,畅谈红楼梦与杭州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还将在西溪湿地内建设西溪红学陈列馆,全面展示红楼梦研究的相关成果和物品,重点向大家介绍土默热先生的红学研究成果。
中国湿地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国”字号的湿地博物馆,理应发挥龙头作用。在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湿地类博物馆的积极响应下,2010年,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在杭州西溪湿地宣告成立,全国17家单位加入了联谊会,中国湿地博物馆担任会长单位。会议通过了联谊会章程,交流了湿地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经验,并约定每年举行一次联谊会成员大会。
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成立一年来开展的工作,引起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高度关注,理事长徐善衍等领导多次酝酿讨论成立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得知中国湿地类博物馆联谊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后,协会专门派出常务副秘书长李元潮专程来中国湿地博物馆调研,并以最高的效率向中国科协和民政部递交了成立湿地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报告。
1、贵州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
落成时间:1989 年 7 月
投资方:遵义市文化局 地址:遵义市中华南路 178 号。邮编:563000。
1999 年撤地设市后上划现遵义市文化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面积:770平方米
2、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1994 年 9 月
落成时间:1996 年 12 月
投资方:古井集团
投资:1500 万
地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
面积:2200平方米
主要布局:该馆分为楼上、楼下两个展厅和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 荟萃、古井画廊等五个展区
3、老龙口酒博物馆
开建时间:2002 年 1 月
落成时间:2002 年 9 月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 1 号
投资方:老龙口 面积:1200平方米
主要布局:整体建筑以博物馆为主,两侧配以清代酒馆、清代酒作坊、“酒文化展区”和 “酿酒老作坊展区”两大部分。“酒文化展区”又包括“酒的源流”“酒规酒俗”“酒具酒,器”“酒诗酒画”“老龙口发展史”“老产品陈列室”等六个部分;酿酒老作坊展区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酿酒的工艺流程,展示了古法酿酒的各式器具,酿酒所需的各种原料;在厂内 挖掘出土的百年石磨群;二十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老龙口部分老产品等。
4、西域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
落成时间:2006 年 10 月
地址:伊犁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
投资方:肖尔不拉克酒厂 投资:1200 万
面积:1500平方米
主要布局:分为“西域自古出美酒” “瀚海遗真话酒具” “酒令酒诗弈酒海” “塞外江南飘 酒香”等 17 个部分,展出图片 3000 余幅、酒类古董 60 余种 200 多件。
5、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 落成时间:2007 年 10 月 地址:桂林象山区民主路 52 号(近象山公园)投资方:桂林三花股份 投资:600 万
主要布局: 在博物馆中,近百幅老照片打上世纪桂林各年代的历史风貌呈现在了参观者眼 前,而三花酒原始酿造的实景,一目了然的告诉人们桂林作为中国白酒法院地址一的传统酿 酒工艺;酒具展示厅,则让人们通过实物了解中华酒文化的历史沿革;窑酒展示厅则展示了 桂林三花股份公司 55 年中 68 种窑藏珍品,让人领略漓水精华的甘冽与清醇。
6、富裕老窖白酒博物馆
开建时间: 落成时间:2009 年 1 月
地址:黑龙江 投资方:富裕老窖酒业 面积:1050平方米
主要布局:室内博物馆划分了历史区、文化区、鸿源涌烧锅、酒道馆和综合区 九江双蒸博物馆 开建时间:2008 年 1 月 落成时间:2009 年 9 月 地址:广东省南海区九江镇沙口工业区广东九江酒厂有限公司内 投资方:九江酒厂 面积:4000平方米 主要布局:馆内有古代的酒铺、戏台、米坊、酒坊以及码头等历史场景的逼真模拟。同时设有九江镇历史文化长廊,现代九江酒厂企业、九江双蒸酿造传统工艺等展示区。
7、齐鲁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2008 年 1 月 落成时间:2010 年 4 月 地址:山东淄博 投资方:扳倒井
主要布局:第一层主要是扳倒井工业旅游整体介绍,二层介绍白酒发展历史、尤其是 国井扳倒井发展历史,三层展示白酒工艺流程。
8、红星二锅头博物馆
开建时间:2009 年 4 月 落成时间:2010 年 5 月
地址:北京近郊怀柔区红星路 1 号 投资方:北京红星二锅头 投资:3400 万 面积:1800平方米
主要布局:该馆分为红星文化展示区和红星二锅头工艺展示区两部分,内设白酒起源 和历史、京城酒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酒与健康、实物鉴赏、现代白酒技术创新六 个板块。文化展示区将集中展示自元代以来白酒酿造的文化和历史,通关时复原北京老酒坊、老酒馆传统场景,让参观者体验浓厚京味的白酒文化; 工艺展示区将作为酿酒工艺研发和展 示中心,对白酒酿造工艺及发酵菌种进行研究、展示和展卖,展示红星二锅头发酵、储存、调配、灌装生产的全过程,参观者还可以直接参与酿制二锅头。
9、华蓥山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 落成时间:2010 年 11 月 地址:广安市华蓥山旅游区 投资:1200 万 面积:1000平方米
主要布局:由上下两层组成,一楼展示了中国传统酿酒的酵池、酒肆、酒窖,再现了 中国酒的起源、酿造工艺及发展历史的原貌;二楼由中国名酒、地方名酒、洋酒、香型酒、珍藏酒以及酒文化艺术墙、大中国酒幕墙等展厅组成。
10、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开建时间:1992 年 1 月 落成时间:1992 年 9 月/2000 年改建 地址:烟台市 投资:450 万 面积:4000平方米
作为自然遗产形态标本收藏者的博物馆, 便是各种科学、自然类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形态文物收藏者的博物馆, 包括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便是各种社会文化、历史、考古、艺术、制造类博物馆。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以文物、标本这些藏品作为基础元素, 通过研究, 提炼主题, 经陈列设计, 推出展览, 对社会进行宣传教育。这就是博物馆文化。
二、博物馆文化的创新
现在博物馆的有关理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收藏、研究、展览、宣传”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 更需要强调“参与、便捷、娱乐、多样”。新的观念需要创新的理论来梳理和总结, 这项艰巨的工作, 应当是我们全体文物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新世纪, 社会价值观念、教育等文化现象更趋向于开放、善于交流与互动、更强调自我积累与发展, 因此, 博物馆文化也应当是代表先进性的、开放的、具有地方特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
三、博物馆文化的意义
优秀的博物馆文化能够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观念变革。博物馆文化可以改变封闭的博物馆观念, 培养一种改革、开放的思想, 激发人们探索博物馆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优秀的博物馆文化, 使博物馆各项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博物馆文化的不断发展, 对博物馆工作也相应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要求博物馆工作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创新意识作为一种思想观念, 是在博物馆文化这个环境下孕育生长的, 离开了博物馆文化的激发, 创新博物馆工作也是不大可能的。优秀的博物馆文化, 也给社会发展注人了新鲜活力。
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系统, 当一个博物馆有着追求创新、优势、文明服务的文化传统并在向外界辐射过程中进行主动创造时, 无疑将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 追求这些目标一旦成为一种崇高的道德表现和风尚, 这种文化对整个社会无疑是一剂强力生长素, 给社会发展注人了一种新鲜的活力。在现代化的快节奏中, 人们需要通过博物馆得到精神文化层面的休息和补充。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得到美的感受和休息, 激起对美好和谐的生活向往, 于休闲或思考中凝聚力量激发灵感, 迸发创造的冲动。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 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家园。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文化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博物馆藏品是中华文明最厚重的根源部分, 博物馆固有收藏精品的集中性、陈列展示的开放性、以及文化内涵传播的丰富性和多重性, 对于功能齐全的博物馆来说, 它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被誉为“终生的学校”和“艺术的殿堂”。人类在文化遗产中所体现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充满生命的张力都极具深度。从中汲取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 已成为整个人类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影响可能更大。
四、小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文化建设事业方兴未艾。博物馆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境的塑造, 环境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环境建设也备受关注。博物馆的性质与功能要求博物馆环境文化的营造要贴切而适当, 目前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博物馆, 在国际上也逐渐打出了一些名气。这些博物馆设施较为先进, 内部机构设置较为合理, 周边环境也较为适宜, 成为国内博物馆的龙头, 为我国博物馆环境文化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博物馆建筑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公共设施, 是博物馆开展工作, 展示自身特色以及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础。博物馆馆址的选择、布局和结构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在正确的设计理念指导下进行。
我国以往的博物馆建筑多是在传统历史建筑改造的基础上建成的, 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既保护了历史建筑, 又突出了博物馆的文化特色, 但这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博物馆自身特点的发挥。所有在构建博物管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和环保, 形成这种意识。文博事业是教育的延伸, 博物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公德教育的基地, 通过事物展示, 发挥文博具有特殊价值和强烈的感染力, 搞好文物展览就是搞好文物资源的利用。博物馆文化提供了经济全球化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可能和条件, 这是一种客观依据, 也增添了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时, 不忘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毅力。
参考文献
[1]陶兰兰:《浅谈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职能的开展》。魅力中国报, 2008年第12期。[1]陶兰兰:《浅谈博物馆文化传播教育职能的开展》。魅力中国报, 2008年第12期。
[2]张文彬:《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中国文物报, 2005年第8期。[2]张文彬:《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中国文物报, 2005年第8期。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了,我又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的香港之旅。因为印象太深刻了,好些事情还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我们的旅行团是文化部港澳台办组织的首都文博机构香港、澳门考察团。参加这个考察团的人来自北京形形色色的15个单位,虽然名字看起来很不相同,但其实性质都是和收藏、展示有关系的博物馆。因此,我们这次考察活动的目标就是香港、澳门的博物馆。去之前,我们对香港的博物馆一无所知。虽然是一无所知,但也知道香港的文物收藏肯定和北京不能相比,因此我们设定的考察主题是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和日常管理。
但到香港后我们首先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对抽烟这件日常生活的管理。我们当天到港的第一站是在维多利亚港乘游轮参观夜香港。还在接机的中巴车上,负责接待的香港当地人就开始给我们讲解在香港抽烟的知识:只能在街边标明可以抽烟的顶上有个凹下的圆坑的垃圾桶边上抽烟,其它地方一概不能抽烟。快下车的时候有人问,如果在不能抽烟的地方抽烟会怎么样?汽车司机说:“罚款!”“罚多少呢?”刚才问话的人接着追问。“罚多少?试试你就知道了!总之是不能乱抽。”司机的语气很严重,虽然没说明到底罚多少,看来肯定是很多,多到真的不能随便。这个告诫对我们并不多余,因为下车后我们三四个烟民面临的第一件事情,的确就是这件在北京根本就不是个事儿的在哪儿抽烟的问题。按照司机的指点,几个人沿着便道像探宝一样搜寻那个带圆坑的垃圾桶。走了百来十米,终于找着了。但几个人的打火机都在进机场的时候就被没收了,费了好大劲才从边上的一个饭馆点着了一支烟,其他人像接力一样对火,才总算都点着了。晚上到九龙维景酒店入住,我们几个人首先最关心的还是这个在哪儿抽烟的问题,知道房间肯定是不能抽烟的,因此我们在上楼前就侦察好了酒店大门前能抽烟的垃圾桶的位置。因为每抽一根烟都要很麻烦的跑到楼下,因此,第二天早晨大家见面后一致感慨的说,来香港的第一个收获是抽烟少多了,要是回北京还能保持抽烟到楼下的习惯就好了。
第二天下午马不停蹄参观了两个博物馆,一个香港科学馆,一个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科学馆只有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和北京的中国科技馆相比显得很是矮小。展品分类涉及到各个科学门类,诸如生命、地理、气象、数学、声学、交通等等。和国内一样,香港科学馆的参观者也大多是岁数不大的孩子们,那些我们成年人看起来兴趣并不大的项目,孩子们却玩得津津有味。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项目是位于展厅正中央从地下一层一直贯穿到顶层的“能量穿梭机”。一个个像足球大小的圆球沿着形态各异的金属轨道像过山车一样上下穿梭,在不同的地方产生锣、鼓、木琴等赏心悦目的音响效果。从说明牌上可以了解到,这个“能量穿梭机”高22米,是全世界同类展品中最大的一个。除了“能量穿梭机”这个巨型展品和架设在半空中的一架DC-3型客机,其他的展品设计和大陆大多数地方的科技馆其实差不多。
这些年,我们的很多城市都建设了硬件设施堪称一流的科技馆,但缺乏的是把这些投资很大的硬件转变成科学知识和科学兴趣的“软件”。香港科学馆特别的地方正是它的“软件”。20多年以来,香港科学馆每年都举办“活的科学”活动,每年的活动都针对当年的社会热点和大事件,邀请科学界顶尖科学家来馆主持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促进大众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如2012年7月在伦敦举办奥运会,科学馆就举办了《从科学看极限运动》《运动实验室》《蓄势待发》等讲座、表演,带领学生从生理学和运动工程学的层面探究运动背后蕴涵的科学原理。除了每年一次的“活的科学”活动,科学馆长年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科学示范、比赛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很多活动设计都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密相连。如“科学示范:飞行的梦想”活动的“联系课程”是“新高中组合科学‘力和运动’”。我们的科技馆常常变成年轻的父母亲在业余时间带着孩子娱乐的游戏场,但香港科学馆却是孩子们接受科学熏陶和科学教育的殿堂。我们在香港科学馆和太空馆外都能看到一队队有老师带队的小学生,显然,他们是来这里完成一次课程教学而不是在周末找个好玩的地方。这才是我们的科技馆与香港科学馆的区别。
文化博物馆是我们访问的第二个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的主要使命是展示和传播香港本地文化,如一年前曾经展出的《林家生艺术人生》《狮子山下掌声响起——罗文》和即将于2014年推出的《李小龙展》就都是我很感兴趣的题目。但这些展览或者是已经结束了,或者是还没有开始。我们去的时候,这里正在举办的大展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法贝热——俄罗斯宫廷遗珍》。法贝热是19世纪俄罗斯皇室的御用珠宝设计师,这次展出的就大多是法贝热的工艺作品,其中包括举世著名的俄罗斯复活蛋。这些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皇室用品包括戒指、别针、鼻烟盒、手表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金银珠宝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对当代普通人来说,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珠宝,在由衷赞叹之余,很快就会对俄罗斯末代皇室“挥霍无度的奢华气象”产生厌倦和鄙弃,这种感觉从展厅留言板上的很多留言也可以看得出来,如这样的留言:“曾经拥有世界的沙皇,到头来还不是落得被枪决的下场。珍宝能带到天堂吗?”在看了一阵子眼花缭乱的珠宝后,我就开始注意这里的观众留言。这里的展品固然精美绝伦,但我更欣赏文化博物馆的观众留言设置。我们往往是在展厅的一角放置一个留言本,但他们是设计不同风格的留言墙,观众在装裱好的挂轴上自由书写或者把写好的留言条订在带背板的镜框里。这样,观众留言就成为一件众人参与创作的艺术品。
到香港后第三天上午的安排是参观香港艺术馆。在参观之前,艺术馆总馆长谭美儿小姐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座谈会,邀请香港政府康乐及文化署主要负责文博的署长助理吴志华博士给我们大家介绍香港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我们考察团的团长、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助理李保宗先生和吴志华博士是老朋友了,在一阵寒暄过后,李主任拿出来我们从北京带过去的几本沉甸甸的画册给吴博士。吴博士说:“不要送礼了,这个不能收的。”李主任解释说:“这只是几本书,不是礼品。”吴博士说:“怎么不是礼品啊?超过规定价值的东西都算礼品的。”吴博士接着给我们介绍香港的廉政文化,说:“香港就是这样,星期天我带着老婆孩子去博物馆参观,也要照常买票的。”吴志华博士的介绍事先经过认真的准备,内容包括香港康乐署下设机构和预算、员工情况及相关设施以及2012-2013年的活动回顾和2014年的活动计划。印象深刻的,一是香港博物馆的预算充足,比如香港艺术馆一年的预算是5830万港元,香港文化博物馆更高,是6783万港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职工的薪金。二是香港博物馆入场人次之高,而且要求各馆保持合理的增长率。如果某一年客流增长过高,也要作出合理的解释。2012年香港博物馆参观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高达579万人次。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参观人次,不是香港的人口多,也不是香港的博物馆多,而是依靠各馆不断推出的经过精心策划设计的临时展览。2012年,香港艺术馆曾经推出的《有情世界——丰子恺的艺术》《安迪?华荷:十五分钟的永恒》和与故宫合办的《颐养谢尘喧——乾隆的秘密花园》都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座谈会之后,谭美儿总馆长亲自带我们参观他们正在展出的《馆藏一百——香港艺术馆藏中国绘画特展》。展览选择从明末到现代馆藏100位画家的100幅画作,展示出香港艺术馆丰富的馆藏和独有的特色。其中有很多我们大陆熟悉的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胄、吴冠中、黄永玉等。谭美儿小姐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介绍他们的展陈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展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受众接受而不是为了展出本身。因此,他们的展品都设置在与人的视线平行的位置,这样,观众就不用像我们平常看画展的时候那样老是仰着脖子。另外,他们每件展品的说明条也比我们平时的说明条内容要丰富很多,每件展品都详细介绍作者的经历和艺术特色,这样就能让那些不是很内行的观众对展品了解的更多。除了从观众出发进行展陈设计,他们还有完善的导赏服务。针对每一次展览,都要培训专门的导赏员。导赏员在大陆叫作讲解员,不同的是,他们的导赏员都是从社会招募的义工。而且培训使用不同的语种进行导赏,如粤语、英语甚至手语。谭美儿小姐介绍说,展览的核心是策划和推广,一个展览并不一定需要很多的展品,如他们推出的《独立风骨——吴冠中捐赠展》,展出的就只有吴冠中先生临死前捐赠给艺术馆的五幅作品。甚至,他们还有只有一幅画的展出,就是《清明上河图》。作品少的展出,就要制作大量配合展品的产品,如《清明上河图》展出时就配套制作了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这时候我注意到,艺术馆给我们装资料的手袋上印刷的就是吴冠中的那五幅捐赠作品之一《休闲》。
占地8724平方米,6幢大院,20幢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整体为“双喜”字布局,全院以一条平直的通道将6幢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中有园,既重整体美感,又具局部特色,无不造型考究,匠心独用。全院装饰木雕300余件,几乎每件都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院内砖雕,俯仰可见。100个“寿”字组成的照壁,百字百样,方劲古拙,灵动纤秀。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又是民俗的堂殿。这里已建为华北民俗博物馆。目前,已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
可与乔家大院媲美的是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渠源浈的宅院。渠家大院占地5317平方米,共8幢大院,19幢小院,240间房屋,迈入大门,一连五进,深达百米。象征着官品地位的“十一彩”牌楼,戏台院,栏杆院,木雕、砖雕、石雕,或圆雕、浮雕,多处镂空,立体感甚强,游人至此,无不驻足感叹。
渠家大院同乔家大院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产,现在已成为新的经济文化的载体--晋商文化博物馆。
2011年3月7日,我们进行了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张裕集团丰富的品牌文化和曲折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裕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其前身为烟台张裕酿酒公司,是由我国近代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2年,张裕公司在百年大庆前夕,投资450万元建设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并于1992年9月对外开放。博物馆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张裕公司原址,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由酒文化广场、百年地下大酒窖、综合大厅、历史厅、影视厅、现代厅、字画厅、珍品厅、休闲购物厅、会议接待厅、信息网络中心、营销中心和现代化办公区组成,主体面积近4,000㎡,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是全球葡萄酒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世界级水平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一座颇具民国特色的园子中,灰色的建筑,木制的窗沿无不渲染出一种历史的底蕴。
一进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醉人的酒香,环顾大厅,最引人瞩目的是石刻浮雕墙,墙上展示了百年张裕的重大发展史,从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客家人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创办张裕,到1915年,张裕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再到今天张裕发展成世界级的酒厂,我们感叹张裕悠久的历史与曲折的发展,并因此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期待。
之后我们先后来到了历史大厅和影视厅,对张裕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有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的百年地下大酒窖让我们大开眼界,酒窖之行也成为此次参观最难忘的一部分。从狭窄的螺旋式楼梯走下,感觉每往下一步都像是离历史跟进了一些,据说楼梯的设计是为了减少空气的流通,果然,一进入酒窖,一股更浓郁的酒香掺杂着陈年的味道扑面而来,而引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橡木桶,分两层摆放在圆拱形的酒窖中,从解说中我们了解到,裕百洲第一大酒窖,1894年破土动工,经三次改建,历时11年于1905年竣工。酒窖深七米,距海岸线不足百米,低于海平面一米,至今无渗漏。其精密的设计构造及严谨的工程质量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一绝。窖内四季恒温,自然保持在摄氏12--18度之间,对酒的陈酿非常有益。这是我们不禁感叹在一百多年前先人们的智慧与勇气。继续前行,我们看到了有“桶王”之称的三个容量为15000公升的大型橡木桶,据说当年荣获金质奖章的白兰地、琼瑶浆就是从这里酿造出来的。
走出酒窖,我们又参观了珍品厅、字画厅和现代厅。在珍品厅和字画厅中,我们见识到了久负盛名的白兰地,雷司令等张裕的珍品,而字画厅向我们展示了各时期的名人大家对张裕的喜爱和赞扬,在充满艺术色彩的字画厅,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张裕美酒与文化品位的完美结合。现代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了葡萄酒复杂的酿造过程,其中投币取酒的方式激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我们也感到非常幸运能品尝到张裕美酒,因此在返程的途中很多同学都是微醺的···
之后在休闲购物厅中,我们与高端名酒近距离接触,也满足了很多同学携美酒而归的愿望。最后,我们来到了视频会议室,观看了与葡萄酒有关的礼仪文化以及鉴别知识。
此次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之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首先,使我们对张裕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张弼士先生当初“实业兴邦”的梦想,凸显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到在近代浪潮中艰难发展,张裕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成为继承与发展之间坚固的纽带,维系张裕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无不感觉到前辈们的智慧与勇气,这些都激励了我们创新思维,勇敢拼搏,使我们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