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8篇)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

通过对“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的学习,我收 获很大。

陈老师系统地总结归纳了教学活动包含的八大要素即

(一)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四)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五)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六)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七)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八)活动的修改和调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先更全面地考虑这些要素。

另外,陈老师所讲的关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会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如:自己认为教学活动设计得挺好了,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意外的问题。对话操练时,由于部分学生跟不上,自己又得花很多时间去引导或再示范。也许自己对学生的具体水平没考虑好,或是目标设置不太明确吧,教学内容就难完成。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应激能力,懂得对教学活动进行适时的修改或调整,那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好的课程导入可以把外语学习带人新的意境之中,变单纯的机械模仿活动为高级的思维活动,变消极的学习为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一次精心设计的导人既可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恰到好处地选择突破口导人课程学习,不仅能带领学生渐入佳境,还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采用学生谈话、活动,演讲、表演等方式进行课程导人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可使学生由听众变成实践的参与者——活动的主体,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消除胆怯心理,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提高了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样的导人有更强的感染力,可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自由谈话式导入 学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几个人就某个情境进行对话,如问路、打电话、就餐等。还可以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可各自发表意见,也可进行小组汇报或总结。谈话的内容很丰富,可以谈论天气、热点新闻话题、日常生活、电影电视节目等。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谈,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导入新课。

2、活动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同桌活动,互相邀请对方参加某项活动,提供帮助等。或是3—4人一组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活动,还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收集信息,完成交际任务。这样既可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又为教师的课程导人增加了更多的素材。

3、演讲导入

教师可让一位学生上台进行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让其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学生可让其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演讲;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作即兴演讲。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演讲的人员及主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同时又可作为一节课的导人。

4、角色扮演导入

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新、旧语言知识,通过情境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还可把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改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并加以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让学生各自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不仅可使学生事先就对课文有了充分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教师也能够充分地利用表演导人新课。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进行导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学习群体的协作者,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巧妙地导入新课。

1、联想导入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2、设置问题导入

教师可在进入新课之前,从不同角度直接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这种提问法可以把学生迅速带人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

3、直接破题导入

对于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直接破题而人,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利用文中插图或实物等进行导入

在每一篇新编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文章中,都配有与课文相关的插图,令学生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对课文就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对形象的插图进行描述和讨论,就可以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对于另一些课文,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物导入新课。利用这些方法,能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

5、利用背景知识导人

要学习、理解某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如果学习者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对所学文字的内容、专业背景较为熟悉,那么掌握这个外语句子或语篇就会事半功倍。对于这些历史题材或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的课文,教师应该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各种参考资料、工具书或上网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可采用介绍作者、时代、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讨论课文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专业背景等途径,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导人课文作了很好的准备。

6、利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导入

随看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形象化、直观化,还能使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效果。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题选择使用不同的导人手段。而不管使用怎样的导人方法,都应以学生能更好地参加课堂教学和理解所学知识为中心。此外,导入要有很强的目的性、相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导入应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合理的课程导入,可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 “ 后进生 ” 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乐趣。要保持学生的高度学习积极性,否则就只是好学生的天下,大部分的学生不再参与学习,成了无效小组学习,课堂效果差,教学效率低。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下面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 教育界已进行较广泛的讨论, 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 因此,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 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 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 只图表面热闹, 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 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 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此, 老师要做到:

1.让学生用科学地去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除了有阅读自学、有序观察、质疑问难等一般方法外, 还有动手操作、画图分析、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指出“转化”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也用转化的方法,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自己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和推导的过程中, 学生对转化这种方法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便将来能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别的问题.

2.让学生主动地去学

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中, 产生学习需求, 主动选择学习内容, 实现学习的自主定向是最有效的学习.有效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课未始, 兴也浓;课正行, 兴愈浓;课已毕, 兴尤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 就要激趣激情, 以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 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地学.

3.让学生有意义地去学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 没有思维, 就谈不上理解.所以, 课堂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充分的思维, 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学中, 必须发挥双主体作用, 以主动性为指导发挥学生基础性的作用, 这样, 学生才能既学得主动, 又学得扎实.实践证明, 建立在同化机制上的有意义学习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 它融进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是自己的知识, 学生可以自由提取, 灵活运用, 这种知识有机地镶嵌进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序列之中,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像滚雪球似地不断组织和重新组织.有意义学习是科学的、生动活泼的、积极思维的、高质高效的学习, 检验教学是不是科学, 其实际标准就在于看它是否使学生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 这一点,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

为此,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 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 都要做到“深入浅出”, 把教材钻研得越深, 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现代课堂倡导生成, 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变化, 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教法与学法都可以预设, 但不一定要恪守, 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 要灵活选择.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 只能作为备案.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打破传统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地执行教案的教学模式, 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 推动更高层面的互动, 让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 焕发生命的活力.只有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 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3

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呼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克服了以往课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既教学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所以,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呼唤有效的课堂教学.

1.2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 因此,坚持求实,追求有效,理所当然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1.3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

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能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2 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单位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的认真,教的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也就是说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衡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主要就应看它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3 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加强教学准备,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3.1.1 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中,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教师则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课堂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2 落实《课标》,研究教材,把握教材,超越教材

有效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中要始终紧扣《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少教师拘泥于教材,认为把教材教好就是达到《课标》要求.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2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3.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 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比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就会展开思维主动去探索,教师只是适时进行点拨,打开学生智慧的闸门. 可以说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教师把学生托过横杆. 教师不应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感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脊薄的土地上采掘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

3.4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 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想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成就感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课堂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要坚持形成为内容服务,真正起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5 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 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 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的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习方法、三是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全年级的同学上化学兴趣实验——配制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蓝瓶子实验等,也适时地开展一些化学用语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

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化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金属钠是否也如此呢?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知道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可是学生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我觉得可以采取强硬措施,上课前用5分钟阅读文,可画出重点,再授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能促进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差别,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后,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义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Ag(NH3)2] OH →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做出全面的概括、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课后要小结,每一单元学习之后要进行单元归纳总结,特别在高三总复习中,更要重视归纳总结,如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类?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有哪些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些?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练习一般以课堂练习为主,这样效率高,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通过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和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不断巩固,反复练习的作用。如在上课时,可设计一些跟踪性的选择题、填空题,穿插与新课之前或之后,让学生回忆巩固。每单元结束后,都要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高的典型习题反复进行讲评,设计一些针对性习题布置给学生,纠正错误,以求落实。另外,让学生对练习自我分析、整理实验报告、自编、自解试卷、一题多解的思考,以及某一基本实验进行相互操作的考察等等,都会起到巩固和深化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一直努力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改革与进步。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练的少,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教师盲目实践新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创新,结果造成教学氛围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摆在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

一、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认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教师才有可能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一些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措施。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树立以下几种教学观,并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英语教学应“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这是一个基本原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课本不是“圣经”,而是核心教学资源,它不是教学的一切,也就是例子而已。

[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不要仅仅去“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包括删减、补充、替代、拓展等;牢记“三个未必”,即“教材上有的,没有必要都教,教师要教的,没有必要都让学生记住,让学生记住的,没有必要都考”。

(二)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语言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以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即帮助学生创设语言运用情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难、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教学的问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内容等。

(三)树立语言实践观

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语言学习的本质,即语言实践。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太多的浅层次的、重复性的、没有交际意义的语言知识练习,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因此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一直是脱节的。而新课标提倡一切能够体现学习过程的教 1

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语言实践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进行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活动通常被称之为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不同于练习:任务是交际性的,而练习不是;任务是开放性的,有互动和交流,而练习是封闭性的,几乎没有互动和交流;任务有语言情景,而练习没有;任务既有语言结果,也有非语言结果,而练习只有语言结果。由此可见,任务的本质就是语言实践。

二、走进教材了解内容,走出教材把握思路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能够“深入地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细微末节,如词汇、语法、语音、课文内容等,但是很难从教材中走出来,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备课时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备什么,备一节上一节,不能就一个单元进行整体备课,无法调整或取舍单元内或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即无法有效地进行整体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应走进教材,了解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还应从教材中走出来,从宏观的视角把握教材编写的思路并形成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编写模式上打破了原来的按课时编写教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教学板块。那么,教师如何理解教材所给予的空间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空间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空间,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空间。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个单元的高度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话题—结构—功能—任务—文化—策略等不同层次来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单元内部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单元之间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教材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2]因此,备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努力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从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听、收看英文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在生活中备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补充由于教材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足。

此外,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有的教师在调换教学内容或活动设计方面花了很多精力,但忽略了自主开发和利用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单纯为创新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避免为整合而整合的现象,同时也不能将整合内容理解为变更内容。有的教师在调整内容时没有对教材进行充分地研究,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偏离了教学目标。鉴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时,应保证所调整的内容有利于单元目标的实现。此外,有的教师误认为联系生活实际就是向学生介绍学生所熟悉的语言材料,2因此放弃了教材中生疏的教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致使学生失去了对未知世界探究的机会,这样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因此,笔者建议内容调整不能影响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三、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重点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应当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设计应当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参与、互动与交流,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成。语言的学习过程包括输入、吸收、内化和输出四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遵循语言学习过程,通过各种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将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吸收教师所教知识;让学生感知、领会、理解和体验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所谓的输入和输出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交替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分层输入和分层输出。例如,在教学一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第一次输入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输入时让学生再次阅读,找出文章的细节信息;在第三次阅读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一些特殊的语言结构。又如,在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决定让学生听的遍数,并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听力任务(任务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求学生在听每一遍时完成不同层次的听力任务。第二是在输入的过程中强调可理解性输入和可理解性输出并重。目前的教学通常过于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较忽视可理解性输出,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因为只有输入是形不成能力的,知识是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产生能力转化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关系。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进行语言输入之处,还应为学生设置各种检测阅读理解性的练习或活动以及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一种比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出方式)。这样有助于深度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是否有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是否服务于课堂总目标的实现;每一个课堂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尤其是高效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避免一些活动很大、但教学目标很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各个活动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衔接联系,是否能够形成一个任务链,切忌各种活动毫无关联地堆砌;大活动和小活动、输入活动和输出活动应交叉进行。[3]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往往因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 词汇教学的目标定位?? ??? 新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的目标是怎么定位的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第五级规定为初中毕业的基本要求,该级别的词汇目标为:(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教材中的词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应用词,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二层次为认读词,只要求听懂、会读;第三层次是因行文需要出现的词汇,只要求理解,不要求记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不可平均使用力量,不然就会造成学生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的不良后果。? ??? 2007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研讨会上北师大的王蔷教授提出在关注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与设计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四个问题:① 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② 是立足知识点学习还是立足能力发展?③ 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④ 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利于合理有效地规划课程和课时;有利于设计有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学习新的知识,发展新技能;有利于与学生交流教学目标;有利于监控和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资源。?? ???

二、探讨课堂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词汇学习策略? ??? 1.读音和拼写? ??? 词的读音和拼写是词存在的基础。为了解决词汇量大所带来的困难,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音素发音及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重视单词读音,注意音和形统一结合,培养学生按拼读规则拼读记忆单词,达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掌握词汇的效率。在词汇练习中,如果学生读音到位,就不会把window写成windon或windown,first写成frist,proud写成pround了。另外,还要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如有的学生把proud写成provd,carefully写成carefvlly,window写成w1ndow,proud写成prond。? ??? 2.构词法? ???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规定:“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缩略法。合成法如typewriter, gentleman, evergreen;转化法如rain, water, cool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派生法如appear→disappear, like→dislike, beauty→beautify;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截短法如 kilogram→kilo, laboratory→lab, refrigerator→fridge;首尾字母缩略法如very important person→VIP。只要先掌握词根,然后运用这些构词法,既能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又能进一步理解生词,扩大词汇量。? ??? 3.对比、归纳与联想? ???(1)对比。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和词组,在近义词之间或在搭配上相近的词组之间进行辨析与选择运用,是词汇学习的难点,如in the front of, in front of 等。? ???(2)归纳。巧妙激活相关话题的词汇,系统归纳所学话题的词汇。例如:bad(adj.)— badly(adv.)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此类词:loud — loudly, quick — quickly, careful — carefully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adj.+ ly→ adv。若有问题,教师可补充说明,但不要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联想:由一个词想起另一个词或根据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想起曾经学过的旧知识。如学习watch时,联想到look at, read, see等词的用法,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同样,学习look over词组时,复习归纳look at, look out, look after, look up等相似词组,这就是联想法。在学习一个新词或词组时,若该词或词组与以前所学的词或词组的意思相近或相反时,教师可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单词、句型、语义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比较、辨析,让学生正确运用,以避免混淆。? ??? 4.翻译法? ??? 尽管强调英语课要用英语组织教学,但在英语课上一味地排斥母语也是不可取的。比如,教师呈现新词后,想检测学生是否确切理解该词的含义,可直接问:What does...mean in Chinese? 另外,在平时练习中可增加用所给英语词汇翻译汉语句子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能够体会英汉两种语言形式之间的异同。只有通过仔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和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学生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语言形式的意义。?5.猜词法? ??? 文章中某些关键词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如果学生能使用一些猜词技巧,或许就能轻松地理解词义,并在不断接触新词汇的过程中将一部分认读词汇自然地转化为应用词汇。常用的猜词方法有:根据背景知识猜词,根据上下文猜词,根据词缀猜词,根据同义词、反义词猜词。如:? The first sign simply said the boy was blind.The second sign told people they were so lucky that they were not blind.Should we be surprised that the second sign was more effective?(根据上下文猜词)? She is halfway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year which most foreign students complete before entering a degree course.(根据词根prepare及词缀tion猜词)?? ???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 开展有目的的探究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过了, 我就忘了;我看见了, 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 我就理解了”。十分生动地诠释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经历, 这比单纯的依靠老师的答疑、解惑更加有效。所以, 我们教师应摈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读懂学生的学习需要, 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为学生设计“量身定做”的数学课堂。给予充分的时间, 引领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为例, 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以下探究过程。第一首先提问:平行四边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计算?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第二引导判断:一个底为4cm, 对应高为2cm;另一个底为3cm的平行四边形图形, 出现三种计算:4×3=12, 4×2=8, 3×2=6, 哪种计算对?学生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唯一的, 三种计算不可能同时都对, 有可能某种计算是对的, 也有可能三种计算都错, 如果都错, 又怎么计算呢?究其原因, 必须通过验证来说明。第三, 组织学生验证:学生先用边为4cm×3cm的长方形卡片与这个平行四边形重叠对比, 发现长方形面积明显大于这个平行四边形, 可以排除4×3=12的计算;再用1cm×1cm的正方形卡纸摆一摆, 摆上6个小正方形时, 平行四边形的两端都有余出部分, 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大于6平方厘米, 可以排除3×2=6的计算。继续摆上2个小正方形, 这时平行四边形出现了两边余缺现象, 并且两边的余缺部分完全相同, 可用割余补缺的方法, 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正好是8平方厘米, 肯定了4×2=8这个计算是正确的, 初步发现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最后教师归纳概括:“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底乘高计算出它的面积, 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计算?”, 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用大小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平移, 发现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肯定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二、提供学生合作的平台, 开展有意义的交流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开放的, 数学思考是多元的。然而每个学生对新知的思考和认识又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局限性。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困惑和质疑, 仅依赖于老师的讲解, 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抓住生成性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考, 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 传递学习中的疑难困惑, 彼此分享数学智慧。才能起到1+1>2的学习效果。

如北师版《生活中的比》一课, 针对讨论“球赛中的3:2”是不是比的问题。教师大可不必急于下结论, 不妨先给学生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无论每一面大小不同的国旗都像我们的国旗?”“继续比赛, 下1个球, 他们的比分会怎样变?”学生由此展开有意义的讨论交流, 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旗不变形, 是因为国旗的长宽比都是3:2, 其中一个变了, 另一个也跟着变, 长宽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而球赛中的比分变化是一个变了, 另一个是不变的, 比值也会随之而变。通过两个事例的分析比较, 学生理解了球赛中的比分是记录得分的, 是表示两个球员之间得分差距。数学中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有其本质的区别, 进一步体悟深化比的意义。

三、创设学生参悟的空间, 开展有深度的思辨

数学之道在于思悟。由于学生容易受已有认知水平的制约, 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起来的知识模型往往是一种表层性的。教师如何恰如其分的发挥主导作用, 引领学生经历对数学问题的思辨、参悟的过程,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方法、概念、规律的本质含义, 就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生对分数表示率和量的辨析中, 常常模糊不清, 许多学生会出现久学不会、一做就错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两个变式题, 如:1.一根绳子, 第一次用去它的4/7, 第二次用去4/7米, 哪一次用得多? (选项:A第一次B第二次C同样多D无法确定)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 第一根用去它的4/7, 第二根用去4/7米, 哪一根用去的多? (选项:A第一根B第二根C同样多D无法确定) 。学生通过分析思辨, 充分认识到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可确定的, 而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是不可确定的。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分数在表示量和率的本质含义, 进一步增强数感。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思维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数学的本质, 把握其内涵,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提供学生探索的时间、交流的平台和思辨的空间, 给学生呈现一种朴实而又美丽的数学,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以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数学的本质, 把握其内涵,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充分提供学生探索的时间、思辨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促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探索数学, 建构数学, 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

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与体验。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间形成亲切的、和谐的氛围,不仅可以给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师生间产生共鸣。如在教学Unit4“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把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歌星和影视明星用图片呈现出来,因为学生对这些明星都较感兴趣,知道的也较多,因而都能讲出他们相关的一些内容。老师让学生讲有关他们的情况时,相当多的同学会畅所欲言。这样,通过教师主观上积极的努力,和谐的学习氛围便营造了出来,学生便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如:“Well done”,“Excellent”,“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We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Keep up your courage,please”,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并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对学生有较多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

三、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需要有效设计作为前提,只有有效的教学课堂设计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确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三维”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明确目标要求

《课标》是纲领性的教学文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领会《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为指导,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应由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向为真实的学习语言的活动转变,由重语法结构的讲授向重语篇语境的语言交际转变,由只重视知识传授向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转变。

2,研究教案编写,优化板书设计,合理利用媒体

编写教案如同战前调兵遣将,板书设计如同战时下达的命令。“调遣”要在预见的前提下进行周密部署,全面考虑,系统分析;“下令”要简洁明了,科学合理。好的板书设计能使人通晓全文,了解全貌,控制全局。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能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研究学生实际,掌握真实情况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研究学生要做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学”的基础,明确“学”的差异,使教学具有针对性;研究学生的学法,处理好“学与习”、“学与问”、“学与用”的关系。

4,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法。根据教学要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张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满怀信心,富有兴趣,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科学、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有效的评价手段的支持。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1,课堂评价语言

合理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评价语言存在着“单一”“不准确”等问题,许多教师一节课就只用“good'’一词评价各个学生。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选用准确的评价语言,同时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有效性。

2,课堂评价标准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能举手发言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重发展性评价。

3,评价内容

除了英语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正确的文化观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提高课堂语言教学的思想性。

学生取得任何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公开予以认可和表扬。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反馈信息,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集团公司财务自查报告下一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