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游记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开大学游记(共12篇)

南开大学游记 篇1

全家人一路步行来到了南航的北门,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了一个又长又宽的足球场,地面铺满了深绿浅绿相间的仿真草皮。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飞奔到足球场,足球场真大呀!有的人在放风筝,有的人在路足球,还有的人在骑平衡车……我和弟弟看到一只白色的蝴蝶,赶紧跑过去追来追去;我们还一起玩跳格子、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我们俩尽情地跑哇、跳哇,玩得满头大汗!

然后,我们一起来到了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前,我爬上高高的台阶,抬头看见了“圖書館”三个字。“哇,好雄伟呀!”我不禁赞叹道。我真想进去看看书,可惜,今天图书馆放假,我有一点点小小的沮丧,但转念一想,下次可以再来呀,于是,我开心地让爸爸给我在图书馆门前拍了几张照片。

接着,我们顺着树荫走到一条小河边。河水碧绿碧绿的,暖融融的微风吹过,河面泛起一层一层的波纹。河岸边有一行垂柳,爸爸在一株柳树下捡起几枝又细又长的柳条绑在一起,编成了一个花环。我摘了红色的花、米色的花、黄色的花、蓝色的花,还有一枝紫色的小树枝点缀在花环上,然后得意地戴在了头上,摆着不同的姿势让爸爸给我拍了好多照片。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彩树木”。这片小树林里有五颜六色的花儿和彩色的树叶,几只白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些小麻雀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鸟欢快地从这个枝头飞到那个枝头!

穿过“彩树林”,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东大门口,那里有几架壮观的飞机,我猜想,这可能就是南昌航空大学的标志吧!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玩,一个上午走了很多路,可我还是流连忘返,一点也不觉得累!

作者:张骞卅

南开大学游记 篇2

《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中的主要部分,最近才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室吴应寿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发现,尽管不全,却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关于《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和文学成就,已有不少人进行过论述,这里只就这两部著作的来源和相互关系,以及《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谈点浅见,就教于同志们。

《徐霞客游记》得以成书和流传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它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道路,许多人为了这部书的流传和出版,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徐霞客去世后不久,其生前友好钱谦益(牧斋)写信给徐霞客的族兄仲昭说:“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间亦不可无此书也。”后来钱氏又写信给刻书家毛子晋,希望他将游记“仅存数本”刻印出版,广为流通。①由此可见,徐霞客的旅游日记,一开始就受到他同时代人的重视和珍惜。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徐霞客游记》大约有下面几个主要版本,曾流传于世。最早的第一个本子是“季本”(即季梦良本)。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徐霞客的姻亲季梦良(会明)受霞客生前的委托,和友人王忠纫,对游记手稿共同进行整理,为之分其卷次,订其前后,装订成册。然而不幸的是,清朝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家乡江阴被屠,霞客长子屺遇难,游记原稿全部被焚于火,季梦良的整理本亦遭散失。事后虽经季氏再为搜集,但仍缺滇游记一册及游太华颜洞和盘江考诸记。

今天被吴先生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据考当为季本的残存部分。全书共五册,仅记载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九月十九日至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游历,即浙游日记、江右游记、楚游日记和粤西游记等部分。虽名为西游记,但缺黔游日记和滇游日记。首册中有初编者季梦良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的题识,并每册皆注明:“友弟季梦良会明甫校录”。关于它的来源,吴应寿先生有过详细考证,他认为《徐霞客西游记》就是明末著名藏书家钱谦益推荐给刻书家毛子晋刻印的“仅存数本”,时间大约在顺治八年底至十六年间。根据书中钤有的朱文印,此书曾为汲古阁、莫友芝、刘嘉业堂等藏书家、刻书家和学者先后收藏过。解放后,才由刘嘉业堂将此书转给了北京图书馆。②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至于毛氏未能将游记刻印出版,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不定,出版困难;第二,因为书中有不少关于政局、阶级斗争、人民生活的记载,对统治阶级不利,不敢出版。后者又是最主要的原因。

《徐霞客游记》的第二个本子是“李本”。

原来顺治二年以后,季梦良再次收集整理游记残稿时,曾经指出:“今全集唯义兴曹骏甫有之。初骏甫亦好游,慕霞客之高,闻其死,诣,兼求遗书校录,子依以原稿付去,逾一年而还。今其全集必存,访而得之,甚易也。”③但是不知是何原因,季氏未能完成这一任务。霞客庶子李寄(介立)有父风,生平亦好游览。他痛感季本残缺,经过多方打听和苦心访问,终于访得曹氏所抄游记在史夏隆处。可是发现曹氏抄本已被史氏涂抹删改,字多讹误。为了恢复这部游记的原来面貌,他“重请得其底本,从日影中得出曹氏原文,与季本互校成书,而史本乃不传,但存其序一篇而已”。④据陈泓考证:曹氏底本滇游首册,“亦仅载游太华颜洞数小记而已”。⑤故季本所缺,李本仍未能补齐。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年)奚又溥为《徐霞客游记》作序,认为李本尽管还有少缺之处,“然不啻已毁之玉,复出昆山,既沉之珠,又还合浦”⑥陈泓则认为李本是“诸本之祖”。这些评价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李寄不仅从史夏隆处得到了曹骏甫所抄游记,而且利用了季梦良的成果(指第二次整理本),使《徐霞客游记》成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曾被后人误认为原本。虽然它已经失传,我们无法见到,但是,后来出现的各种《徐霞客游记》的抄本不少,绝大部分录自李本,其中以杨名时本最为著名。今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书库保存一部杨氏旧抄本,共十册,分为十二卷二十五篇,可说是目前留传下来最早的一部《徐霞客游记》。随后,陈泓又集李寄、杨名时等诸抄本校对数次,使之更趋完善。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九月,徐霞客的族孙徐镇又对李本进行了重新编订。他说:自李本问世,“传写益广,讹落多,兼之俗下书庸,竞于作生活计,而任意删节杂凑,一如彦和尝梦索源之文,往往使读者莫悉漏义,是可痛也!”⑦徐镇为了使《徐霞客游记》保持原来的面目,使霞客精神“不澌灭煨烬之余,更不灭于妄庸之手”,乃用杨、陈二人编定之真本作指南,各抄本作参考,与李本对比校勘,考其缺失,订其异同,然后刻本付印成书。《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从此诞生,一直流传至今。从徐镇所写《辨讹》五十条⑧可见徐本在文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纠正了过去抄本中不少错误,不过内容和杨本基本相同,只是在编排上略有变动。徐本分十册,每册再分上下篇,并增添了书牍、墓志、诸本异同考略及辨讹,作为外编附于第十册下之末。

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八年)藏书家叶廷甲(保堂)又将徐刻本校刊、增补、再版。他在序言中写道:“嘉庆十一年冬,锡峪徐氏以所梓行游记之板归余。……翻阅之,朽蠹颇多。乃借杨文定公手录本,暨陈君体静所校本,与徐本悉心勘。……十三年春,延梓人于家,讹者削改,朽者重镌,又增辑补编一卷,附于后。”⑨

据我们查对,叶本实际上是徐本的翻版,除增辑补编外,正文和外编与徐本完全相同。

自叶氏校补《徐霞客游记》印行之后,遂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包括石印本、铅印本)达十余种之多,皆以叶本为底本。

目前通行的《徐霞客游记》主要是一九二八年丁文江的大字本和一九三四年的国学基本丛书本,前者根据咸丰年印本,卷首加添徐霞客小像一幅,又将清初潘次耕为《徐霞客游记》作的序(载于《遂初堂集》卷七),刻于本书之首。丁氏还为霞客作一年谱,与游记同印,又请人根据徐霞客的旅行路线,绘图三十六幅,作为副册。此外,丁氏从晴山堂帖中,录其完整者,汇入卷二十第五部分《家嗣丛刻》中。因此,丁本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综上所述,《徐霞客游记》原稿早已亡佚,三百多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辗转传抄、校对、订讹、刻印,产生了各种抄本、校本、印本。其中最重要者,有季本、李本、杨本、徐本和叶本,季本仅存《徐霞客西游记》部分,李本已不传,杨本、徐本和叶本虽然保存下来了,但是他们都未见到原稿和最早的整理本——季本。由于传抄时容易产生错误,校对又缺乏原稿作依据,加之有些抄录者或校勘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文字炼达,又往往故弄玄虚,随心所欲的对《徐霞客游记》进行增删、改纂,致使今天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和通行本,与原稿的本来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出入。如果只根据保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研究,恐怕不一定能完全、准确、真实地表达作者思想的全貌及其成就。

关于《徐霞客西游记》的科学价值,吴应寿先生在其《徐霞客及其游记》一文中,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有助于对徐霞客思想及其成就的研究。下面我们还想就《徐霞客西游记》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作几点补充。

第一,由于《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本的残存部分,自从顺治年间被毛氏汲古阁收藏后,虽曾多次易主,但被藏书家视为珍本,密不刻印,未曾在社会上流传。三百多年来,历次整理游记的人除李寄外,都没有利用过。因此是我们今天研究徐霞客最原始的资料。从文字上看,《徐霞客西游记》较现存各本更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钱谦益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中曾经写道:游记原稿“文字质直,不事雕饰,又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帐簿。”⑩《徐霞客西游记》则完全符合此种情况,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反映徐霞客的思想品质和旅行考察情况,是非常难得的宝贵文献。

第二,据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徐霞客西游记》的文字数量大大超过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包括抄本、刻本、印本)。徐霞客这段旅行时间(指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至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共一年零七个多月,计五七一天。《徐霞客西游记》中只有七十二天无记载,现存《徐霞客游记》则有一八九天缺记载。《徐霞客西游记》总计有二十二万余字,现存《徐霞客游记》只有十二万多字,前者比后者几乎多出十万字。季梦良在题识中说:霞客在旅行中“日必有记”。因此,《徐霞客西游记》又是记载徐霞客西南游最完整的本子,它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所写游记的重要部分,主要记载了徐霞客对湖南、广西两省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情况。我们仔细地阅读了《徐霞客西游记》,并和现存的《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进行了校对,认为现存的《徐霞客游记》,除文字上比较通顺、简练外,都不如新发现的《徐霞客西游记》对石灰岩地貌记载具体、生动、真实,更能说明事物的真相和更充分地反映徐霞客在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兹举数例如下:

(1)湖南省南部系第三纪红色岩,岩层多垂直节理,常形成悬崖奇峰、山洞和石梁,《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三七年)正月十二日描写这种地貌特征时写道:“自会仙岩而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在现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改为:“自会仙岩至此,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为为门,为岩为洞,往往而是。”这两段话的意思虽然相差不多,但前者较后者描绘得更为详细、生动、逼真。

(2)《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闰四月初二日又写道:“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豁,而江两岸水之石,时出时没,但有所遇,无不赏心悦目。”通行本中却被改成:“自冷水湾来,山开天旷,目界大骋,江两岸瞰水之石,出没屡变,但有所遇,靡不霁心缀目。”按“”食也,“瞰”俯视也,意义完全不同。《徐霞客西游记》中采用“”字,形容恰到好处,通行本中改为“瞰”字,可谓失之千里矣。其它改动,亦均属画蛇添足,实无必要。

(3)《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五月二十六日,描写漓江对画山的冲刷作用时说:“山受啮,半剖为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质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今存《徐霞客游记》及通行本中,则把上面一句话简化为“石质错绮成章”。这就使原稿的意思受到很大的损害。

(4)《徐霞客西游记》在崇祯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即徐霞客旅行到浔州(今广西省桂平县)白石山时写道:“余谓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候泉而鸣钟鼓,非泉之闻声而为沸寂也!”这就纠正了《西事洱》与《百粤风土记》的记载:“山北有漱玉泉,闻寺中钟鼓声而起,止则寂然”的唯心主义的说法。霞客通过实地调查,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寺庙中的和尚根本不知道有漱玉之名。但今存《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却把上面一段记载砍掉了,这就抹煞了徐霞客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精神。

第四,《徐霞客西游记》中还记载许多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情况,是研究明末社会的珍贵资料,这些都被后人无端删掉了。例如:崇祯九年(公元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江西贵溪渔塘一带居民以造粗纸为业的记载,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关于江西吉安坞村居民靠捕鱼为业的记载,崇祯十年一月十九日关于湖南攸县和衡山县界诸山皆产煤的记载,三月三十日关于湖南兰山高梁原农民起义的记载,四月十三日关于湖南耒阳上堡市产锡的记载,六月二十日关于广西柳州河流的记载,十一月二十日关于镇远地区贩卖人口的记载,崇祯十一年三月关于河池南丹地区产银、锡的记载,等等,在现存各种《徐霞客游记》及其通行本中都不见了。此种事例还有许多,这里就不想一一列举了。

最后必须指出,《徐霞客西游记》中季梦良的题识可能被后人删改了,为说明问题,今将全文抄录如下:

“崇祯丙子秋,霞客为海外游,以别余而去,去五年始归,归而足俱废,噫嘻望之槎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余时就榻前与读游事,每丙夜不倦,既而出箧中稿示余曰:‘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绪,子为我理而辑之’。余谢不敏,霞客坚欲授余,余方欲任其事,未几而霞客遂成天游。夫霞客之事毕矣,而余事霞客之事犹未毕也。迨其后,纪尽为王忠纫先生携去,余谓可以谢其事矣。忠纫之任福州,仍促冢君携归,冢君复出以示余曰:‘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启箧而视,一一经忠纫手校,略为叙次。余复阅一过,其间犹多残阙焉,遍遗帙,补忠纫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俟名公删定,付之梓人,以不朽,霞客余不敢谓千秋知己,亦以见一时相与之情云尔。壬午腊月望日友弟季梦良录完识。”

按:上录题识只针对崇祯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年)徐霞客西南游而言,好象不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难道季氏于崇祯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年)整理游记时,诸名山游记就已亡失,显然不可能,因为霞客死后并不久,江阴又未发生战乱。很可能是在王忠纫经手整理游记时有所散失,故季氏要“遍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我们认为季氏第一次整理本应当包括诸名山游记在内,只是在顺治二年遭兵祸时才散失,经季氏再次收集“仅存数本”,即《徐霞客西游记》。后来藏书家或传抄者为了使题识符合西南游的内容,可能对题识进行了删改,并命名为《徐霞客西游记》。吴应寿先生认为《徐霞客西游记》是季梦良的第二次整理本,是正确的。直到李寄辑补游记时,才根据曹骏甫的抄本将诸名山游记编入。

总之,《徐霞客西游记》的被发现,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吴应寿先生已经整理注释,不久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们殷切期待这一堙没多年的珍贵史料能够早日问世,为祖国的四个现化代作出它的贡献。

①《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书牍,嘉庆十三年水心斋叶氏藏版。

②见吴应寿:《徐霞客及其游记》,载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五期。

③⑤《徐霞客游记》,第五册上,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④同上书,第卜册下,陈泓:《诸本异同考略》。

⑥同上书,补编《奚序》。

⑦《徐霞客游记》刻游记原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⑧载于《徐霞客游记》第十册下,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⑨《徐霞客游记》序,嘉庆十三年,叶氏藏版。

厦门大学游记作文 篇3

厦门大学位于东海之滨,前面是美丽的大海,面对着中国的宝岛台湾,后面是美丽的南普陀山。能在这里学习的同学真的很开心。

厦大门口靠近南普陀寺,香火正盛。有熙熙攘攘的人来来往往,有撑着阳伞流连的游客,也有用念珠唱祷文的僧人。我们和络绎不绝的人一起走进校园。

校园被绿树掩映,高大的榕树遮天蔽日,给路过的行人一片片绿荫。著名的凤凰花,像燃烧在树冠上的火焰云,热情地欢迎我们。路边的树高大威武,和站岗的卫兵一样挺拔。爸爸开玩笑地跟我说这是水泥做的,我真的怀疑那么挺拔,那么整齐划一,难道真的是水泥铸的?当我上前看清楚时,不禁又开始欣赏南方的植物。

芙蓉湖在校园中央。湖边覆盖着草和树。有的同学盘腿在草坪上聊天,有的同学双臂侧着睡得很香。湖面风平浪静,风吹在湖面上,湖里有几只黑天鹅在玩耍。

湖对面是嘉庚楼,父亲告诉我是为了纪念大学的创始人由陈嘉庚先生建造,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高楼看起来像慈祥睿智的长者,安详地俯视着这些受宠的孩子。

在湖边的小岛上,陈嘉庚爷爷坐在石头上,微笑着看着我们,好像在说:孩子们,好好学习!国家的繁荣和建设需要你在那里!奇怪,为什么陈嘉庚爷爷在这里?哦,原来这是一群栩栩如生的雕像!

北京游记作文清华大学 篇4

清华大学在北京北三环,它和北京大学各自回首想望。

走近清华大学的西侧门,清华大门上面写着三个大字,“清华园”,字的下面有一个拱形的大洞,旁边还有2个圆柱体,前面有4个大花坛,花坛里面有许许多多的花儿,一阵微风吹过,小花儿在向我点头,也似在欢迎成千上万游客的到来,这一眼是多么的雄伟,蓝天下的清华是多么雄伟又壮观。

走进大门,一个美丽又可爱的景色映入您的眼帘,有一片荷塘,真是:

碧水东流至此回,

二岸柳树相对出。

荷叶绿油插满池,

荷花玉洁上枝头。

听妈妈讲,朱自清写的散文《荷塘月色》就是写这里的荷塘。水里鱼儿游来游去,清华的池塘多么美妙。

我一边走一边看,忽然来了一道难题,一个楼梯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走,我好害怕,我一次一次上不去,下面没有楼梯板,我和爸爸只好扶着栏杆走,太刺激了!上了楼顶头朝下看,太高了!太美了!我还是有一点怕。

走呀,走呀,一块白石头在我前面,妈妈说那是罗盘,指南针下面有雕刻着“行胜于言”,那个指南针有一点点奇怪,一个土地爷爷手上捧着一个鸡蛋!

我来到一块大石头旁,上面雕刻着8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下面又有二排小字“一九五四届毕业五十周年立”

广西大学一日游游记作文 篇5

暑期来了,我选择了一个周末,去了位于南宁市的广西大学进行参观。出发前,我的心情就很是激动,因为这是我向往已经的计划,虽然,我离踏进大学校园还有一段不短的奋斗历程,但能够去参观那么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学,还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踏上了公车。

天气很晴朗的样子,公车上也一反平日的座无虚席,只看见稀疏的坐着一些人,也许是因为放暑假了吧!平时最主要的坐车群体便是学生们和上班族了,我这样想。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享受这暑假里的悠闲的时光,真舒服呀!从窗户映进一抹和煦的阳光,不时还会有微风亲吻你的脸颊,与你来个亲密的美式见面礼。虽然离广西大学还有一段路途,但我仍然很高兴,继续享受着这亲密的美式见面礼!

享受着宁静时光的我似乎忘记了时间,若不是公车上播放着“广西大学站到了”的提醒,我也许会坐过站呢!

一下车,就看见了一个半环形的小广场,中间有一条小路,路旁立着一块比我的身体大好几倍的石头,上面是用红色书写的“广西大学”四个字,一座宏伟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那应该就是广西大学的教学楼了吧!建筑前面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周围种满了树木,广场上有小朋友们在嬉戏;有老人们在练剑、做操、打太极;还有大学里的哥哥和姐姐们在练习溜旱冰,他们在铺满密密麻麻的小型障碍物中,寻找这可以通过的路,绕来绕去,是不是有些像正准备踏上人生路的做法呢!因为我未曾真正踏上人生路,所以我不敢确定有没有例外,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铺满了荆棘,至于该怎么办,我就没有思考了。

我继续向前走,建筑类似一个大门,需要登上高高的阶梯才能通过,这是不是校长设计校园时,希望它喻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呢!在爬楼梯时,旁边的一棵树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颗树与普通的树比显得有些矮,也许是松树吧!如若不看它的树根,你一定觉得你看见的是绿色的云朵,而在这盛夏之中,它又如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帮你挡住火辣辣的太阳,给你一丝清凉。

啊!到了,从这里看下去,刚刚所走的路好短啊,可事实是我走了很长一段路,再看看校园里,这边两个大哥哥并排骑着自行车,在高兴地谈论着什么,那边一个大姐姐在帮另外三个摆好造型的大姐姐拍合影,原来这就是大学校园啊!一切都那么静谧有趣,我的心已不让我停下脚步,于是,我快步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四栋楼房,最左边的是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它旁边是广西大学计算机网络中心大楼,正中间的是广西大学办公楼南楼,右边的则是广西大学办公楼,我四处看了看,拍了照片,大学就是与众不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学院,我这样想着,接着往前走。

“嗯?是池塘?哇!长满了荷花呢!”才走一会儿,我就看见了池塘,远看,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呢,近看才发现,原来主角——荷花被那拥有翠色欲流颜色的荷叶遮住了风采,不过,我想,她们一定不会在意的吧,既然拥有了美丽的花瓣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就一定不会在意那平凡的荷叶暂时遮住自己的风采吧!我又自顾自的想了起来,并且拍了很多张照片,不仅有荷花,还有荷叶。

拍完照片,我便注意到了池塘边石凳上,坐在那儿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的大姐姐,她双手握着书,脚前后的摆着,时而小声的阅读着什么;时而做出疑惑的表情后低头沉思;时而又恍然大悟,欣喜地拿起笔记着写什么。

几年后的我会如此吗?我又思索了起来,脑海里浮现出了画面,那不是我吗?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吗?我坐在一个湖边的石凳上,博雅塔?难道,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了吗?难道,这是在未名湖吗?那个大学时代的我并没有回答我的任何问题,她微笑着,重复着那个我旁边的姐姐的动作,先是小声地阅读,然后发现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脑海里寻找着答案,忽然脸上又露出了微笑,她找到了答案,我也为她高兴呢!与其说是她,还不如说是我为那时的自己高兴呢!

“小妹妹,小妹妹,你没事吧!”一位好心的大姐姐走过来对我说。

我突然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姐姐,我没事!”

她热情地说:“以后可别在湖边发呆了,就算是要思考人生,也得选个安全的.地方吧!”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接着问:“小妹妹,你是参观的吗?”

我边点头边说:“嗯!”

大姐姐看了看手表,说:“都快十二点了呀!该去饭堂吃午饭了,你没有校园卡吧?我来帮你刷好了。”

面对姐姐盛情地邀请,我答应了,便一起去这里的西苑餐厅吃午饭,听说另一个餐厅今天休息,便没得选择了。走去的一路上,大姐姐待我特别热情,问我是那个学校的学生,几年级了,几岁了,学习成绩好吗,要去哪念初中等等,她仿佛很怀念小学时代,我也就和她很像吧!她有些新奇地听着我的回答,是不是发出“哦”的惊叹,于是,我们有说有笑地来到了西苑餐厅,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哇!”一排过去全部是窗口,琳琅满目的饭菜和令人难以想象的超低价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份二两的饭竟然才五角钱,别的菜不管是荤还是素,价格都在三元一下,大姐姐说:“别光看着流口水啊!快排队买吧!”

我听了姐姐的话,排了队,不一会,就到我了,我点了一份荤,两份素,姐姐帮我刷了卡,可她什么也没点,我问她:“姐姐,你不吃吗?”

她笑着答道:“我还要去办事,回来再吃,你慢慢吃,可别瞧价格这么便宜,菜做的还是很好吃的。”

我说:“是吗?那我把钱给你吧!姐姐!”

她又笑了,说:“妹妹,我虽然不知道你会去读哪所大学,但是你也有可能是我的学妹呢,所以,别客气了。”

我刚想说:“可……”

她拍拍我的肩,说:“好了,姐姐要去办事了,好好参观哦!”

说完,她就走了,我不会忘记她的吧!我的好“学姐”!

端着饭菜的我赶紧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避开了其他哥哥姐姐们,虽然放假了,但是,还是有不少学生留在学校呢!到了正午,仍然是高峰期呢!这么想着,吃了起来,嗯,味道真是不错呢,而且青菜给了整整一汤勺那么多,很充足呢!吃完,还有赠送的汤,紫菜蛋花汤,我很喜欢喝呢!

吃过午饭,已经快一点钟了,到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何况是夏季,本来还想照着姐姐的话,好好游览一圈的,看来不行了,再继续逛,很容易中暑的,我怀着这个念头,走向大门,我很是期待呢!下一次,再见这个未曾游完的大学呢!

华西村游记 篇6

我走进华西村还有一层意思——被“差异感”使然。中国菜南甜北咸,各有特色,久居一地的人吃腻了本地的口味,就想尝尝异地的口味。我在北方呆久了,城市看多了,自然寻找南方的乡村作为出游目标,所以华西村的成行的确让我有种“忽逢桃花林”的欣然。

去华西村行程非常方便,从北京到无锡飞机只一个半小时,从无锡到华西40分钟的汽车稳稳到达。沿途所见无锡的景观,建筑物极为好看,据说:一方水土,一方建筑,代表一方的风格,所以有“一座建筑就是一个城市里程碑”的说法。无锡的房屋江南风格,家家二层小楼,房体白色,房顶黑色。房脊两头高高翘起,像古官人的纱帽翅。一层大多是空的,二层住人,这样符合南方水多潮气大的特点。建筑是物,静静地看,房屋砖瓦中的雕刻就看到了。你便可以与它对话,听它讲出刻功的深厚,细腻揉和的韧度。

华西村的建筑又是一番风格,红、黄、蓝、灰彩色屋顶相间,座座小别墅,星罗棋布一般一大片。远远望去像是路标,引领你走进村庄。

华西村人早已住上了别墅,五年前就有了欧式别墅,中心村民居住,欧式窗型、门廊、罗马柱,洋派十足。轻轻敲开一扇主人家门,旋转楼梯、通体窗纱、西式餐桌、椅也是欧式风格。主人介绍说,大装修是村里统一作的,室内家具布置是自己搞的,她家3口人,夫妇俩都在村里工作,用两人工资去年买下的这套房,一百多万元,二百多平米的面积。还有一些建筑叫C式别墅,更高档一筹,车库、花园一应俱备。

看了中国传统地方建筑,又见华西村国外仿照建筑,几十里内各种特色尽收眼底,有种足不出户,便知天下的感觉。华西人管这叫“不土不洋,不城不乡”。我们的建筑学家,李瑞环总理看后改了一个字,叫“亦土亦洋,亦城亦乡”。

要知道这是农民的家,我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已住上了城里人,绝大多数根本无法想象的房子。中国人习惯于有房就是家业,尤其是农民攒钱盖房是他们的目标,一辈子,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而华西村的农民早已不只这一点了。

华西村的农民物质富足还体现于家家有汽车,几十万元的汽车家家有,最少的一辆,最多的三辆,有句乡语,“家里上车走天下”。华西村旅行社的计调经理,2005年工作业绩优秀,被奖励了一辆汽车。汽车在华西人眼中只不过是家里的一个平常物件,不足为奇,因为富裕。华西人富裕,还有更多的钱干自己想干的事,送孩子出国留学、到国外去旅游等等。

中国人衡量富足无非房子、车子、票子,华西村都有了。人们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而这美好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上。

在华西村没有失业人,人人都有事情做,各尽其材。有句话,家有梧桐树,不怕引不来凤凰。十里八乡,江浙一带的兄弟,乃至全国各地都源源不断奔华西来了。这里找得到工作,收入还好。华西绝大多数是外来工,普通一个电梯工,一个销售纪念品的导购一个月千元左右,吃、住不愁。夫妻共同来,还给配鸳鸯房,月租一百余元,单居小楼房。华西人看中的是才。外来人,有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老书记吴仁宝的秘书,就是“外来秀才”,年薪几十万。难怪!来的人不想走,然而水涨船高,现如今想申请到华西村的“绿卡”可不是件容易事。

华西村的人气真好,七月一日我有幸在华西度过,旅行社接了102个团,1万余人,八方来的都是客,华西导游两团并一团,一起带,喊哑了嗓子累酸了腿,但心里高兴,还不是因为家乡美?华西人好客。北京人可看呆了,这样的客流,快比上故宫了。

华西村为什么富?为什么这么有人气?华西有好的带头人!老书记吴仁宝,当年也是破窑中创业,一个旧磨盘上闹翻身。到如今写他的书十几本,记录了走过的道路,不容易呀,

那是一种精神,一股顽强的信念打下了这爿天地。

如今的华西人还是凭一种狠劲干事业,他们上、下班看日头,那是农村农民的钟点,日出为耕,日落为息,我去的那几天,早晨六点多钟他们已经出门了,七点钟还没回家,然而村民们歇息的时候,干部们还要开会,一年365天,能开800多个会,大事小事民主议一议,时时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华西的民主,既有激励,又有制约,既要搞好经济,又要搞好道德,好的政策、策略给华西的发展带来了保障。

如今的华西名声大了,出了市,出了省,出了国;村官们来学,县官们来看,高官们来访。人们蜂拥般地“朝圣”来了,他们崇拜华西,要目睹华西,更要学习华西,要把华西的“真经”带走,因为谁不想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呢?

南开大学游记 篇7

听我爸爸说,我老家的这所浙江大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搬到龙泉市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战火像闪电一般迅速蔓延到了杭州,于是浙大的老师和学生再也不能安安静静地工作、学习了。在火烧眉毛之际,浙大校长竺可桢决定把校园搬到僻静的农村去。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听爸爸说浙大经过了四次搬迁,最后在贵州遵义、湄潭艰难地生存下来。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公路、铁路、桥梁等被炸得坑坑洼洼、支离破碎。浙江这边的.学生和老师要到遥远又偏僻的西南边陲工作或者求学,可能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决定在浙西南山区里创办一所分校,这就是我老家那所浙江大学的由来。

现在,我经常去浙大紫金港校区玩。当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时,当我在清澈的河水边捉螺蛳时,当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听老师讲课时,我的脑海里偶尔会浮现出我老家那所浙江大学的景象,想起我妈妈曾经跟我讲的浙大师生在那里度过的艰辛岁月。听说龙泉的冬天很冷,当时也没有取暖设备,有的人一边写字一边墨水就被冻住了。但学生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学习,还举行了许多抗日宣传活动。

南开大学游记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 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2.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二、课文落实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疏通全文大意。

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④复述主要内容。三.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2)一词多义

始指异之: 称奇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余自为像人: 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3)通假字: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四、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5、作者怎样借景抒情?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举例分析。

千狮山游记 篇9

早有捷足先登的朋友返回大理后,充满激情地鼓动我:“剑川满贤林俊秀险奇的风光不能不游,千狮山上千头石狮不能不看,堪称世界之最的石狮王的风采,一定要去领略!”朋友的激情感染了我,让我产生了快去一游的冲动,我于是急急上路了。

从大理乘车到达剑川后,换乘面包车约有十分钟的车程,便到了著名的千狮山山门了。雄踞在山门两旁的巨大石狮,像两位威武的将军,守护着中间宽敞笔直的上山台阶,这些用坚固的青石条嵌砌成的千台石道,一眼望不到尽头,显出大气磅礴的壮美气势,为千狮山平添了几分庄严的气氛。进了山门,便进了石狮的世界,进了石狮文化的艺术殿堂。千狮山有着从东汉以来九个朝代不同的石狮造型。一路拾阶而上,两旁皆是千姿百态,错落盘踞的石狮。这些石狮,多是利用山上露出土层的岩石就地打凿,因此而千年不移,坚守故土。千狮山的石狮,不仅雕琢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还极富人性化;有的群狮会聚,追逐嬉戏;有的俯首饮水,姿态优雅;有的母子同乐,温馨洋溢;有的故友重逢,喜不自禁……这些可爱的石狮,惟妙惟肖,撩人心扉,驻足观看,亦真亦幻,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人浮想联翩,思绪难禁。

天上下着星星点点的细雨,我行走在湿湿润润的山道上,溪流时隐时现在密密匝匝的山林之中,小溪旁湿漉漉的石块上,长满绿茸茸的苔藓植物,色彩鲜艳亮丽,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清新可人的气息,不时飘来的雾气,更突出山峦的幽深神奇。渴了,喝几口清冽甘甜的山泉,倦了,在路旁找块石头坐下歇息片刻。虽是一人独行,却也倍感自在,游兴盎然。不时,徐徐的山林之风会断断续续的向耳中送进一些好听奇妙的声音,仿佛是天籁。但临近满贤林古禅,我便认定那些好听的声音应该是电视乐曲声,又想会不会听错了,这云飞雾罩的深山古寺,能听到的该是暮鼓晨钟,虫鸣鸟叫,庙宇飞檐翘角上的风铃声,还有泉流声,松涛声,抑或还会有朗朗的诵经声。待走到庙前一看,正殿旁的一间屋子里,果然是景点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收看电视。画面上映着一群鲜活的白族少女,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载歌载舞,让人感受一种新奇别致的情趣。

满贤林古刹建造于深山幽谷之中,始建于明朝朱元璋称帝时,历尽沧桑,其间几经损毁修复,到文革时损毁严重,至公元1993年重新修建。1639年2月15日,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抵剑川,游满贤林,爱其幽险,对名山奇观赞赏备至,在他的游记中有精彩的描述。在满贤禅院的前方,有一块如磐巨石,上面站立着一尊老者石雕像,就是徐霞客老先生。当地百姓敬佩他的云游壮举,便集资建造了这尊石雕,以示纪念,只可惜雕像不够高大伟岸,难以尽显其风采。在禅院西边陡峭的绝壁上,几座楼阁悬空而建,雄奇险峻堪称奇观。

离禅院西行100多米,便到了一棵千年古柏树下。这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与绝壁为伴,历经千年风雨雷电的夹击,却傲然挺立,郁郁葱葱,树高近80米,像一柄绿色的镇山宝剑,立地顶天,直刺苍穹。说它神奇,是因为在它的根部,树干曾被人用刀斧剐去近半,它仍能用剩余的部分,承担生命的全部责任,支撑巨大的身躯,面对厄运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我被这株古柏深深的感动,在他的身边伫立良久,一种生命的奇迹给人太多的启迪……

離禅寺上行,山道越来越陡峭艰险,必须穿越这些艰险,才能到达狮王雄踞的狮山之巅,这让人想起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著名诗句。为了一睹狮王的风采,我鼓足劲头,奋力攀登,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尊全世界最大的石狮,是历时10年,就山上的巨石原地打造的,它高达25米,仅张开的嘴中就能容下十余人,雄姿英发,居高临下,统率千狮,尽显王者气派。雄狮远眺壮美的玉龙雪山,威武地守护着剑川坝子,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千狮山石狮工程的浩大和设计规划者的匠心独运,让人感叹敬佩。

丝丝细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夕阳的余晖把山林染上了一层暖色。飞鸟归林,我也将踏上归途了。而千狮山之旅,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永久的珍藏。

游记作文:美国游记 篇10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国的首都——华盛顿。首先,我们去了华盛顿纪念碑。那是一个体呈灰色、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它由一块块灰色的大理石建造而成。顶端很锐利,还有几扇小窗。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白宫。它是一个用白色的砂岩建造而成的大厦,美国总统就在白宫里工作。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我们来到了妈妈的朋友——Amy阿姨家。她们一家一个月前刚搬来华盛顿。Amy阿姨的女儿叶子姐姐可是我的偶像喔!刚进叶子姐姐家门,她就热情地领着我们去参观了新家,她们家非常宽敞明亮。晚饭时间到了,Amy阿姨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海鲜豆腐汤、西兰花炒牛肉、蒜蓉菠菜、红烧大虾和白米饭。

吃完晚饭,告别了叶子姐姐和Amy阿姨。明天,我们又将开启新的旅程。

祖山游记-游记作文 篇11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金色的太阳普照着大地,我们一家和老叔、大爷一家自驾车前往祖山玩。

以前我就听说过,说祖山是一个有山有水、很好玩的地方,今天,终于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啦。

车快到目的地时,就已经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这些山峰一座连着一座,真是层峦叠嶂。这些山峰好像都没有边际,就像只用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横流,轻轻流入云际。

到了祖山,只见门口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刻着“画廊谷”三个亢进有力的大字。为什么叫“画廊谷”呢?因为这里的山水花草就像画一样美,由此得名“画廊谷”。

走进画廊谷,可以听见泉水流动的声音,鸟儿清脆的的鸣叫 ,还有知了的叫声……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山里有淡淡的雾,空气很清新,大家在薄雾中开始爬山,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沿着人工台阶上山似乎有些单调,爸爸提议:咱们探险吧,走下面有水有石头的自然山道,应该很有趣。大家一致同意。我们小心地踩在石头上,来到溪水中间,哇!冰凉的溪水有些刺骨。我们走在大石头上,顺着溪流方向向上爬,有的地方顺利,有的地方就困难了,石头和石头距离较大,溪水也比加深,这就需要我们跳跃过去,很刺激。大家正努力上爬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快看、快看、蛇……我抬头一看,果然,一条拳头粗的黑蛇在向石缝里爬,也许是我们人多,怕我们伤害它,听见声响就快速逃走了。噢,真是有惊无险呀!

就这样,大家慢慢向山上走去,由于弟弟妹妹还小,我们决定找个舒适的地方休息休息,愿意上山的.继续上。我也坐在大石头上休息,把脚慢慢放进溪水中,凉意突然浸入身体,一下子没了热意,真舒服呀!躺在大石头上,听着溪流声、鸟叫声,望着蔚蓝的天空,真是享受呀!

慢慢接近中午,我们开始下山了,我看见路边的花,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把掉在地上的花放进装有山泉水的矿泉水瓶中,一下子,不同颜色的花在清澈的山泉水中变得又有生命了,娇艳动人,美丽极了。就这样,我们恋恋不舍离开了祖山。

太白顶游记 篇12

太白顶是桐柏山主峰,我就在太白顶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长大。

太白顶雄壮威武,气势磅礴。从小我便听说到许多关于太白顶的故事。

太白顶上有一眼井,这眼井的井水离井口三尺高,天旱三个月不见浅,天涝三个月不见深;桐柏山是淮河发源地,淮河的水向东流入了东海。听人说这眼井也通东海,有人不相信,在这眼井里放了一对白翅膀梢的黑鸭子,然后,在井口上盖了块石板,三个月后,人们果然在东海发现了这对白翅膀梢的黑鸭子。

太白顶的太白寺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101岁,深谙医道,识百种草药;老和尚能掐会算,虽呆在高高的太白顶上,常能算出谁家小孩得了什么病,便带着草药下山给人治病,常能药到病除;老和尚还会武功,有一次,一个女孩在山上采药时遇到两个坏男人,两个坏男人正要对女孩行不轨时,老和尚来了,老和尚劝俩坏蛋放了女孩。俩坏蛋见老和尚年纪已大,不但不听从劝告,反而挥起油锤一般的拳头朝老和尚打来。老和尚看着拳头飞来,也不躲闪,任拳头打在身上,只听“嗵”的一声拳头像落在石板上一样。俩坏蛋一惊,正在这时,老和尚朝俩坏蛋的肩窝上一点,俩坏蛋便目瞪口呆,动弹不得。原来老和尚用的是点穴功,一直到日落西山,俩坏蛋的穴道才自行解开,而这时,老和尚早已将那采药姑娘护送到了山下。

还听说太白顶周围密林里有老扒子(老扒子是河南方言,传说是一种鬼怪之物,也把豹子称为老扒子),老扒子是桐柏山最厉害的动物,吼一声,整个桐柏山的动物都像打摆子一样簌簌发抖,所以,人们也称老扒子为山大王。老扒子虽然厉害,但从不伤人,即使你在山里和它走个头碰头,只要你让它三分,它也不会伤害你。我们村上头大王庄一个叫曾麻子的老头,就曾碰到过老扒子。那天,曾麻子上山拾柴,正走着,突然看见前边盘山道上下来一只老扒子,曾麻子想躲已来不及,跑又不敢跑,愣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老扒子也发现了他,停下脚步,两眼紧紧盯着曾麻子,嘴唇咧着,露出尖尖的牙齿;背上的毛耸立着,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吼声。曾麻子知道只要向老扒子求饶,老扒子就不会伤害他,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求饶着:“大王爷,行行好,让俺过去吧,大王爷,行行好,让俺过去吧。”过了一会儿,曾麻子见没什么动静,抬头看去,老扒子已没了踪影。

还听说山上有成群的野猪,野猪虽然没有老扒子厉害,但也不是好惹的主,公野猪嘴里长有一对半尺长的獠牙,发起狠来“呱噔”一口能咬断胳膊粗的树娃子,听说连老扒子都怕它三分……

太白顶的故事多,故事使太白顶显得愈发神秘,因此,很小时,我就向往太白顶,就想到太白顶上看一看。那时,我已经十多岁,翻山越岭如走平地,几丈高的树嗖嗖几下便能爬上去,我认为自己已很了不起。那时,我把见到过老扒子的人当成大英雄,我也很想见识见识这个“山大王”,但我一提到去太白顶,父亲的脸就黑了下来,大巴掌就扬了起来,我不敢再提,但我并不死心,决心瞅机会去一次太白顶。

机会来了,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那天是三月三,是人们传统的踏青的日子,我和我的几个好伙伴:栓柱、留柱、明山也向大人们嚷嚷着要进山踏青。大人们要我们报了要去的地方、同行的伙伴后,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个大饭团。我们走好远了,大人们还跟在后面嘱咐我们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我们响亮地答应着,然后,像一群撒欢的小叫驴一样四蹄不沾地朝山上奔去。

我们好高兴哟,我们好激动哟,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要去太白顶,要去会桐柏山最厉害的老扒子。要去会一口能咬断胳膊粗树娃子的野猪,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大英雄啦!

山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从他们身边一闪而过。我们顾不上和熟人打招呼,我们必须要在中午前赶到太白顶,这样,才能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有人问我们这么急匆匆要去什么地方,我们不敢说去太白顶,便说去歪头山。

我们一口气爬到歪头山才停下,到这里算是跑了一半的路程。我们看看太阳,太阳才两杆子高,也就是半晌的光景。这样,中午时分我们便可到达太白顶。在太白顶上玩两个小时再下山,赶在天黑之前便可到家,这样,大人们便不会怀疑我们去了太白顶,我们就不会挨骂。

时间充裕,余下的路我们便不急着赶了,一边走一边观察山景。突然一只刺猬从路边草丛里钻出来,顺着山路便朝上跑。小东西属决策失误:如果它呆在草丛里不出来我们便发现不了它,如果朝山坡下跑我们也不会去追它,可它偏要在我们前边跑。是你的腿长,还是你跑得快?我们感到很可笑。栓柱两步便跨到小刺猬前边挡住了它的去路。小刺猬想往旁边草丛里钻,我们将它围了起来。小刺猬跑不脱便将头往肚子里一缩耍起赖来。我们弄根小树棍拨弄,它的脑袋就是不伸出来。这时,栓柱提议用屁熏它,栓柱说狐狸制服刺猬就是用屁熏,说着便褪下裤子朝刺猬放屁,但放不出来,我们几个也轮着朝刺猬放,但没有一个人放出来。看样子这屁并不是想放就能放的,看样子在放屁方面我们不如狐狸老兄。没办法,我们只好遗憾地撇下刺猬,继续朝太白顶挺进。

昨天是下雨天,今天,天一放晴,太阳格外明亮,天空格外晴朗。山沟里、山洼间都是雾,只有山峰沐浴在太阳光中,在明媚的太阳光照耀下,这些山峰青是青、绿是绿,明净如洗,让人看着心里也舒坦得很。突然,对面山头传来黄羊叫声,我们定睛一看,一只黄羊正站在一块石头上看着我们,栓柱也学它叫了一声。黄羊见我们学它叫,又抬头叫了一声,栓柱又学它叫一声……就这样,它叫一声,栓柱学一声,待我们爬上一个山头时,它也顺山岭爬上对面的一个山头,像是非要和我们比个输赢似的,我们不愿和它玩个没完,便不再理它,继续朝太白顶进发。

翻过歪头山,前边是橡子沟,橡子沟里橡子树多,栗子树也多,所以,听人说这里野猪也多。栓柱说我们轻点儿走,说不定还能看到野猪哩。于是,我们便停止说话,放轻了脚步。突然,走在前边的栓柱蹲了下来,示意我们也蹲下,然后,朝左手一个山坡指去。我们朝着栓柱手指的方向看,只见一大群野猪正忙活在山坡上找食物吃。这群野猪足有二十头,大猪为黑色,小猪为棕红色,有黄色条纹。大野猪一边找食一边不时抬起头四处张望,小猪则撅着胖嘟嘟的屁股心无旁骛地寻食,一只小野猪脖颈上还拖着一根藤蔓,藤蔓上还有几朵小黄花,样子又滑稽又可爱……留柱忍不住吃吃笑了,没想到这很小的笑声也引起了野猪们的注意,它们立即抬起头来,鼻子一翘一翘着,机警地朝周围张望着……突然,野猪群像接到命令一样,一边发出阵阵吼声,一边朝山坡上奔去。阵势浩大如雷声滚动,动作之快如雷电闪烁,惊得我们目瞪口呆、毛骨悚然。这吼声转眼滚过山坡,消失在山的另一边……

虚惊一场,我们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后继续前进。眼看着太白顶越来越近,我们非常高兴,但又有些遗憾,遗憾的是没碰到老扒子。我们有点儿怕老扒子,但又渴望见到老扒子,不见到老扒子的人能成为大英雄吗?正在这时,一只大花猫在我们前边一闪,嗖嗖几下便爬上了一棵马尾松,伏在树杈上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从小便听大人们说山上有野猫、有果子狸。野猫、果子狸的长相都和家猫差不多,只是个头比家猫大许多。大概这就是野猫:家猫一样的脸,家猫一样的眼珠子,家猫一样的长长的胡须,身上有着黄黄的铜钱大小的斑点……我们好惊喜。捉住它,留柱提议,大伙儿赞成。于是,我们冲到大野猫所在的那棵树前。大野猫见我们要捉它,转身跳到另一棵马尾松树上。这里海拔高,山高风大,气候寒冷,这里的马尾松不像下边小山上的油松挺拔笔直,很少树杈,这里的马尾松树干粗壮虬劲,枝丫横曳,松针又粗又硬,很适应动物攀缘跳跃……我们又追到那棵马尾松树下,大野猫又嗖地跳到另一棵马尾松上。我们不依不饶紧紧相逼,当野猫跳到树林边缘的一棵树上时,没树可跳了,我们围上去,挥舞着镰刀冲它喊叫着。大野猫着急起来,伏在树杈上,眦着牙,咧着嘴,背上的毛耸立着,尾巴还一拧一拧地将松树皮打得纷纷落地,样子像要扑下来和我们决一雌雄。我们何许人也?会怕你一只大野猫!正在我们准备上树捕捉它时,树林里传来一声“哟嗬嗬”的长啸,声音很宏亮,山洼间到处都是回声,好长时间才静下来。深山老林里怎会有人?是谁?在我们发愣间,那只大野猫“嗖”地一下从我们头顶越过,消失在丛林中。

我们好生懊恼,转身寻找这不速之客,只见一位老人从林间闪出。他左手提个篮子,右手拿把小锄头,来到我们跟前,老人将小锄头递到左手,单手一揖道:阿弥陀佛,老僧有礼了。见老人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动作稳健,声音宏亮,我们估计他就是太白顶上云台禅寺里那位100多岁的老和尚,气立刻消了。我们齐向老和尚鞠躬,说了要到太白顶踏青之事。老和尚说:贫僧就是云台禅寺的主持,欢迎几位小施主……

来到太白顶云台禅寺,老和尚给我们烧水沏茶,然后,又忙着给我们做饭。我们细看这云台禅寺,由于年久失修,云台禅寺已破旧不堪:墙壁乌漆麻黑,墙角挂满了蜘蛛网;几尊佛像也被人砸坏,缺胳膊少腿的,但佛们仍面带微笑,神情安详,一副对人世间的冷落无理不在意的样子。

我们来到寺外,爬到太白顶的最高处朝远处张望。太白顶海拔1000多米,为方圆数百里最高的山峰,太白顶以南是湖北省地界,以北为河南省地界。太白顶上的水往南流入了长江,往北流入了淮河,所以,太白顶以南为长江流域,以北为淮河流域。如果是晴天,站在太白顶上肯定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由于昨天是下雨天,今日山下到处都还雾蒙蒙的,甚至比我们上山时还要浓厚,根本看不到什么,只有几座较高的山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像云海中的几座小岛一样亮晔晔的。

我们有些遗憾。这时,老和尚已做好了饭菜,我们回到寺里用饭。饭菜很简单,白米饭,炒野菜,菜都是刚采来的新鲜野菜,有珍珠花,有野韭菜,有娃娃拳等。跑了这么远的路,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前胸贴着了后背,便不再客气,端起饭碗狼吞虎咽起来。正吃饭间,一团云絮从门口飘进来,一直飘到我们跟前,我们感到奇怪,到门口朝外一看,眼前的景象令我们大吃一惊,不知啥时候,门外已堆满了白云,简直像个云海,原先能看到的几座山峰早已不见踪影。我们就仿佛站在云海之上。白晔晔的阳光洒在云海上,给云海镀上了一层银边,亮闪闪的好看极了。云海由成千上万团云团组成,这些云团像刚弹过的棉絮,又软又轻,让人直想扑到上边翻跟头,倒蜻蜓,尽情玩耍一番。

我们再看山下,千山万壑都映入眼帘:棋盘一样的麦田,火柴盒一样的房屋,甲壳虫一样的汽车,蚂蚁一样的人,桃花似霞的桃花洞,梨花似云的梨树沟,满目苍翠的松树湾,白练似的淮河……看,唐河县的塔!留柱惊叫着。我们一齐朝西看,果然看到了唐河县的塔。但是,是那样的小,像一个小木橛。我们寻找社旗县的春秋楼,但找不着,可能是离得太远了。

正看得入神,突然明山叫道,时间不早了,我们快下山!我们一看,太阳已经西沉。原来我们刚才看得入神,忘了时间。我们忙回到寺里向老和尚告别。老和尚见我们执意要下山,要送我们。

下山到橡子沟,天便黑了下来,好在我们走惯了山路,仍能摸黑下山。

入夜,山上不但没静下来,反而热闹起来:远处传来了深沉、悠长的吼声,听声音是大型动物的声音,我们估计是老扒子,不由得头皮一麻一麻的;猫头鹰的声音我们熟悉,但现在听着仍是那样的阴森可怕,它的叫声太难听了。远处传来几声黄羊的叫声,大概这家伙又要和我们套近乎,但叫了几声便不叫了,可能它意识到现在和我们套近乎不合时宜,老扒子正愁找不到它哩。

到歪头山,山下出现了手电筒的光亮还有喊叫声,听声音是我们的名字,我们一阵惊喜:大人们来接我们啦。老和尚见有人来接我们,便和我们告别,我们深深谢过老和尚,忙向山下的人打招呼。

大人们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又看胳膊又看腿的,看看短缺了什么,关切地问长问短。这下我们放心啦,我们问大人们怎么知道我们上太白顶了,栓柱爹说:你们尾巴一撅我就知道你们要拉啥屎。大人的话把我们搞笑了,一高兴,便七嘴八舌地诉说着今天遇到的事,当诉说到大野猫时,大人们站住了,一个个木头人似的,好半天栓柱爹才说,爷娃儿们,你们真是胆大包天,那是老扒子呀!一听说是老扒子,我们几个不由得腿一软瘫坐在地上,背上的冷汗顺着脊梁沟往下流……大人们见状,一边弯腰把我们背到背上,一边狠声狠气地说:回家再给你们算账。

我们不敢再说什么,乖乖地伏在大人背上,但我们心里都乐滋滋的:登了太白顶,见到了野猪,见到了老扒子,还看到了云海,不虚此行,回家换顿板子也划得来。

下了歪头山,大人们将我们放下来歇口气。栓柱凑到我跟前,说:我尿裤子了,你尿了吗?他的话提醒了我,我咋感觉到裤裆里热乎乎的哩,我抽动鼻子一嗅,果然有股尿臊味,我悄声答:我也尿了。栓柱又问留柱、明山尿裤子吗,他们俩竟也尿了。

上一篇:版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下一篇:加快XX镇非公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