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推荐10篇)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1

2000多字的纲要中集中体现了贤治独特的思想, 包括其宗教观、生命观、幸福观、艺术观、价值观。因此, 此篇作品对贤治的研究与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本篇拙译希望能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了解贤治的机会, 为深入研究贤治搭建一个平台。

一、序论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将要谈论些什么呢……

我们都是农民非常繁忙工作又辛苦。

想寻找更光明而充满生机的生活之路。

在我们以往的师傅当中这样的人也很多。

在这里我想关于近代科学的实证和求道者们的实验以及同我们直观感觉的一致性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在全世界还没有达到幸福时是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的。自我意识从个人到集团社会乃至宇宙逐次进化。

这个方向不就是古代的圣贤踏过并指引给我们的吗?

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即世界将成为具有同一意识的生物。

正确而坚强的生活既是意识到银河系在我们心中并顺应这种意识前进。

让我们去探求世界真正的幸福吧求道即是道。

二、农民艺术的繁荣

……为什么现在不繁荣我们的艺术不行呢……

过去我们的师傅们, 虽然贫乏却快乐的生活着。

那是因为既有艺术又有宗教。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劳动生存。

由于宗教疲软而被近代科学所取代而科学却又冷漠无情。

艺术现在离开我们孤寂而颓废。

当今的宗教家艺术家把宣扬真、善或者美作为卖点。

我们既没有购买力也不需要那样的东西。

现在我们要走一条全新而正确的道路必须创造我们自己的美。

用艺术点燃灰色的劳动。

在这里有我们那持续不断的高尚而快乐的创造。

城市人啊请来这儿跟我们交流吧世界啊敞开胸怀接纳我们吧。

三、农民艺术的本质

……什么东西才能成为我们艺术的心脏呢……

当然农民艺术也是把美作为本质。

我们要创造新的美美学在不断地变化。

“美”这一词语只要它存在它将会无穷无尽地变化扩展。

我们必须警惕其中的歧路和邪路。

农民艺术既是拥有宇宙感情的地人其各自个性的具体表现。

那是以直观和情绪中的经验为素材而产生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创造。

它常是肯定现实生活并把它进一步深化提高。

那是把人生和自然作为不间断的艺术写真去歌颂。

作为巨大的戏剧舞蹈来观赏享受。

为了达到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最终引导这种感情遍布世间。

我们的艺术即是新兴文化的基础。

四、农民艺术的领域

……怎样去能把它分类呢……

如果声音有曲调和节奏就成为声乐如果能发出音响就会成为乐器。

如果语言具有真实的表现就是散文如果有节凑就成为诗歌。

如果行动具有真实的表情就是戏剧如果有节凑就成为舞蹈。

如果用闪光相机来表现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就是艺术写真。

如果把光象用手来描画出就成为绘画用雕塑材料来塑造就成为雕刻。

把戏剧和歌剧复合起来就成为有声电影。

准志1大多伴随着味觉和触觉。

以声音准志为基础即就成为演说论文说教。

以光象生活准志为基础即成为建筑和衣服。

以光象各异的准志为基础即成为诸多的工艺美术。

与光象生产准志结合即产生了园艺造林土地设计。

如果用味觉视觉触觉的生活准志来表现即产生料理和生产。

跟行动准志结合起来即成为劳动竞技体操。

五、农民艺术的 (各) 主义

……其中什么样的主张才可行呢……

为了艺术的艺术呈现在少年期, 潜在于青年期以后。

为了人生的艺术产生于青年期, 潜在于成年以后。

艺术的人生完成于老年时期。

这种变迁跟深度与个性有关。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其个性上应并存。

形式主义来源于本体标题主义来源于感情的连续性。

四次感觉既是静止艺术中包含着运动。

神秘主义不断地诞生。

表现方法中所有主张在个性的范围内都有可能性。

六、农民艺术的制作

……怎样着手进行才好呢……

首先要唤起对世界格外的希望。

坚强正确的生活不躲避困难径直前进。

感受之后的写实和理想化即是冷酷敏锐的解析和热情、力量的综合。

越是无意识越是增加潜藏在作品中的美的深度和创造力。

要是根据时机孕育胚胎的话制作将在心象中进行。

推敲表现确定最终完成。

如果不是从无意识中溢出来的东西大多是无力的虚假的。

看那些留着长发喝着咖啡空虚等待的人的表情。

把所有的烦恼当作柴草来燃烧吧把所有的心和心连在一起。

从吹过的风飘过的云那里汲取能量吧。

七、农民艺术的创造者

……在我们心目中艺术家到底是什么呢……

职业艺术家必须灭亡一次。

每个人都有艺术家的感受。

人人都要不停地表现自己的优秀个性。

而且每人都是那时那刻的艺术家。

创作意识自然涌起而抑制不住时行为自然会集中。

那时人人都能给他提供生活保证。

创造停止时他会再去务农。

这里有很多被解放的天才。

个性各异的几万天才如果聚集在一起地上也将变成天堂。

八、农民艺术的批评

……正确的评价和欣赏首先应该如何去作呢……

批评当然要在理解社会的基础上进行。

错误的批评是用自己的艺术来衡量他人的艺术。

创作者应该不断地自我批评。

批评的立场有破坏性的创造性的及观照性的三种。

破坏性的批评能激发创作者。

创造性的批评能够给予创作者暗示和指导。

创造性的批评家要有与创作者相等的资格。

观照性的批评是对完成的艺术进行的。

对于批评创作者应该在理解社会的前提上来接受。

这样产生的争论才能激发新的建设。

九、农民艺术的综合

……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把我们所有的田园和我们所有的生活创造成一个巨大的第四次元的艺术吧……

把灿烂的宇宙中微尘似的我们一起抛向无边的天空吧。

而且我们却有各自的感受各自都不同地生活着。

这里属于银河空间中太阳系里的日本陆地上的一个原野。

这里有碧绿的松树林荫道萱草花古老街道的残垣断片。

《傍晚的广场点燃着白三叶草的灯火人们和着缓慢的节奏对唱。

遗忘了晚风声音响彻云霄秋收临近迎来丰收》。

话语即是诗动作即是舞蹈声音即是天籁四周即是闪耀的风景画。

有理解我们的观众我们拥有一个的恋人。

巨大的人生剧场随着时间车轮的移动而成为不朽的四次艺术。

啊朋友你应该去最终所有的人都会去。

十、结论

……我们所需要的是具有藏得住银河的的透明2意识巨大的力量和热情……

我们的前途虽然光明却险峻。

每当遇到险阻四次元艺术的庞大和深度也将随之增加。

诗人把痛苦也当作享乐。

永久的未完成即是完成。

理解之后我们将这个艺术论丢掉。

毕竟这只是宫泽贤治于一九二六年的想法。

注释

1[1]森欧外的造语。此概念出自森欧外《审美纲要》。〈准志〉被定义为具有〈目的〉和〈用处〉的美

瑰丽浪漫 楚艺术史概论 篇2

“高堂邃字,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它们所铺陈的,究竟是一些怎样的场景和图像,我们都不甚了了。因为那是我们的想象怎么也无法具体描绘出来的。只是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安徽、湖南、河南尤其是湖北等地出土了越来越多的楚文物之后,我们才得以目睹上古时期中国南方艺术奇异而丰富的传统。从而对楚的视觉艺术样式与风格面貌,有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应该说,这种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世界范围的。在海外,亚瑟·华利(Waley)的《中国绘画导论》(1923年,伦敦)最先指出楚文化在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与想象力方面具有领导地位。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在《楚辞——南方之歌》(1959年,牛津)中指出,当我们从考古发掘中去进一步了解楚文化的伟大及楚国的噩运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楚辞中一部分早期诗歌所描写的景象,并不是孤立不可解的文学表现,而是一种极为精彩的文化表现(参见英国苏立文《中国艺术史》;台北南天书局,p57)。1972年,新西兰汉学家诺埃尔·巴纳德(Noel Barnard)进一步敏感地指出:真正的楚文化以其独创的形式从各个方面表现自己。巴纳德认为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木工技艺、器具与房屋建筑等,相对于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他还指出了一些源于楚国的艺术基调,即他称之为“钩佩与环饰”的地方样式等(参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外国社会科学选译》,1981年第1-2期)。

在巴纳德作出上述论断以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楚的故地又接二连三牵四扯五地有了许多惊人的考古发现。尽管已出土的一系列精美的楚文物,与尚在地下未被发掘出来的楚艺术宝藏相比,数量微不足道,却也足以展示楚这个奇迹的艺术王国无比旖旎的艺术风貌。已有足够的证据可供断言无论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上,楚艺术都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一些无法说清的历史机缘,这么多杰出的楚艺术品在被埋没了两千多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这些重见天日的楚艺术品使我们得以窥见上古时期人类心智和精神的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显现。从这意义上讲,楚艺术不唯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周时期北方地区的艺术,也是与人类在古代世界所有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大致同期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互辉映的。

楚艺术既不像古代埃及艺术那样,让芸芸众生战战兢兢匍伏在至高无上的神的脚下,也不像古希腊艺术那样重视表现个别具体对象独特轮廓,那样拘泥于得之直接观察的对象形体特征。楚艺术瑰丽流畅、情感外露、富于抽象形式美感的风格,是体现为“人神交融”方式的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艺术写照。它的独特的艺术智慧和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源于楚民族达观的生命态度,源于他们对精神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神秘未知世界和自由精神境界的忘我追求。

以前讲中国商周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青铜器艺术。现在看来,楚在漆器、丝绸、雕刻和绘画无不闪耀着夺目的艺术光彩。它们制作精彩,巧夺天工,表现出中国古代追求美的理想的工匠艺术家们卓越的创造能力和仿佛是无穷尽的才思机智。虽然以漆器、丝绸比青铜器艺术,有物质媒材的不同所导致的一些艺术形态与风格上的差异,但作为人的审美感觉的物态显现,作为表现为艺术符号的艺术感觉,楚艺术与同期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艺术的不同风格样式(包括对不同物质媒材的选择和利用),主要应是由文化上的不同特质所造成的。即使是以青铜器比青铜器,楚的青铜器艺术至迟在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之间也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春秋中期即已出现考古学界称之为升鼎和于鼎的两类楚式鼎,到春秋中晚期更有一些具有较显著的楚风格的铜礼器流行,如盏、球形敦、兽首提粱盉、环钮夔足盘等。而在春秋中晚期之际便已有杰出成就的楚的多层透雕与熔模法铸造相结合的青铜工艺,到了战国时期则不唯作风别致,其制作技艺之超群绝伦,也简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地步。

虽然从已出土的文物看,楚文化在青铜器方面有相当杰出的表现,但相比之下,楚艺术的特色和成就,应该说还是以在漆器、丝绸、小型绘画与小型雕刻等方面显示得更为充分,已见实物的楚绘画,除4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先后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以及出土更早一些的楚帛书上的神怪图像外,还包括些精彩的漆画作品。丝绸上的众多图案花纹可以说是特殊材质的绘画。而在楚艺术中占有很大比例的漆器,则是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艺术样式。

在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楚艺术史应当是这种极有意义的文化探讨的重要对象。

从楚漆器、楚丝绸以及楚的一些其它材质和样式的艺术品上,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那些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木雕漆绘的艺术品,至今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秘的异彩。流失的光阴,不但没有使它们蒙上尘垢,反倒使它们越发显得璀璨夺目。与我们已经熟悉的许多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相比较,它们显然洋溢着更多青春的气息,更多飞扬的神采和更多虎虎的生气。似乎更能在我们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波澜,是我们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和某种激越奋发的精神力量,仿佛它们也是一个和我们共时的存在(参见拙著《对想象力的伟大召唤》,《美术》,1983年第3期)。

与漆器上的彩绘纹饰一样,楚丝绸艺术品也以其变化多端的各种龙凤形象纹样,把楚艺术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追求,把古代楚人的生活理想从又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出来。那些经历弥漫的飞凤和蟠龙,既非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也不单纯是自我的艺术表现,而应该说是一系列自由生命形象的创造。

虽然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符号”,楚漆器、楚丝绸上的各种艺术图式或符号,可能是远古图腾意识、神话观念的孑遗,也可能是某种神秘狂热的原始宗教情感的宣泄,但它们穿透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似乎是循环往复却又生生不已的历史和心理时空所展示的,首先并非是它们曾经有过的象征意蕴和观念内容。这些楚艺术图式符号所首先展示的,是生命的自由精神,是体现在艺术中的自由生命本身。这是楚艺术能让我们最先直观把握的感性特征,也是它为我们创造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今天看来,楚的漆器和丝绸上那些流变着的鸟纹、云纹、气象纹和动物纹,可以说直接就是人的活跃的生命机能的尽情发挥。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充

满着运动和力量的美。

楚漆器上的纹饰,虽然也渊源于商周青铜器、玉石器上的那些兽面纹、龙凤纹、云雷纹,却已摒弃了商周器物中以兽面纹、龙凤纹为主体,以细密规则的云雷回纹为底的,威严狰狞的程式化作风,而代之以一种活泼洒脱得多的新风格。楚先民大胆支配传统和再造传统的智慧由此可见:新风格的产生乃是将传统怪兽、龙凤形象肢解打散,予以变形,再重新根据装饰、表现或象征的需求组合起来,造成全新的艺术境界和神韵。

综观整个商周时期的艺术,那些雄踞于青铜礼器之上达数百年之久、象征着奴隶主贵族的威严和权势,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饕餮兽面纹的解体,其耳、目、口、鼻分离演化为互不相属的几何形花纹,从而失去它那不可一世的雄风——这一不可逆转的时代大趋势,反映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国的青铜器艺术之中。但直至战国时期的一些青铜器装饰花纹中,饕餮兽面纹的形象尽管已经声势全非,却依然形容宛在,仿佛是一个不散的阴魂。

只是在楚漆器与丝绸的新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中,我们才能完全看到一种彻底驱散阴霾之后的云蒸霞蔚气象。

楚漆器、丝绸等艺术品所展示的是一种在辽阔深邃空间里的运动和力量的美。它源于楚人所特具的不碍于物,不滞于心,无拘束,无挂碍的“流观”审美关照方式,体现着一种富于想象,充满生命激情,发扬踔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

楚艺术所体现的这种崇尚生命的运动与活力,强烈向往自由的文化精神,是上古时代北方同期文化中所相对缺乏,以及后来的中国文化中所相对被压抑了的一种精神。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土了大批楚艺术遗物之后,世界看到了一种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艺术中那些寓动于静、以静制动、冷漠超然、高蹈远引的艺术表现绝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时,才会产生极大的惊讶。英国艺术史学者苏立文(Michael Sulivan)甚至说:“看了这些遗物,我们不禁会想到如果纪元前223年的战争,胜利者不是西方野蛮的泰国,而是有高度文化与自由思想的楚国,那么中国文化又将是何种面目?”

可见,楚文化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它那独特的魅力,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外,还因为它代表了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了的一种传统和一种精神——楚骚、楚韵传统及其所体现的积极进取、发扬踔厉的文化精神。

楚艺术在充分展示它奇玮谲诡的风貌的同时,也暗示着它深不可测的意蕴。它是一座宏伟的艺术殿堂,也是一汪包罗宏富的意义海洋。

大量楚文化遗物的出土,不仅为楚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开辟了中国美术史这一学科中的一块新的研究领域,也使我们能有把握地预见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这是因为,楚艺术的重见天日,它的独特的风格样式和还有待我们深入揭示与阐释的文化内涵,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未为人知的一些方面,也为中国古代各个时期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楚艺术使我们发现中国美术史是包容许多方面的历史,而对其中的一些方面,我们至今还明显地缺乏认识,我们心目中的传统只不过是一个破碎的或片面的传统。而且我们惯用的一些解释艺术作品的方法,其实并不具有普遍性。至少,我们还缺乏视觉样式史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发展纯视觉方面的理论。就这方面而言,楚艺术提供了许多别具一格的视觉样式,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楚人的艺术追求倾向,同时也凸现着中国艺术在上古时期的一些观察特性和艺术感觉。不言而喻,中国艺术的精神不只表现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绘画之中,也同样表现在先秦时期包括楚国在内的,各诸侯国的毒铜器、玉石器以及漆器、丝绸等带有装饰性的实用艺术之中。因此,致力于从楚艺术独特的造型与装饰风格中,去确认那些尚未被我们发现的中国艺术的观察特性和艺术感觉,以扩展我们对中国艺术传统的认识,加深我们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解,就应当是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文题目 篇3

土木工程概论文题目浅谈桥(涵)头跳车原因及预防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论施工现场塔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通过修改材料属性的方法计算桥梁结构温度应力高等级沥青路面车辙泛油病害的修补与预防性养护技术贝雷架悬吊大直径重载管线工程应用实例与分析美国桥梁高性能钢的发展与应用应用Superpave体积设计法设计冷再生沥青混合...12 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评价方法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纤维沥青混凝土试验及应用山区高速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结构的连通度研究沥青稳定基层压缩蠕变试验合理应力水平研究聚合物格室加固体系CCS的应用几种矿粉指标与沥青胶浆的关联分析基于H_264的高速运动图像技术研究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节理化岩体边坡的地下水动力学稳定性分析加筋沥青混凝土梁式试件的APA弯曲疲劳试验研究公路中央分隔带渗水规律研究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研究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要及时、适时地转入长效治理阶段...粉喷桩处理淤泥质土及饱和黄土地基的应用研究V型刚构组合拱桥剪力滞分析悬锚式挡土墙有限元分析

瑞利波测试路基回弹模量的试验研究

桥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植物防护技术

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评价方法研究

情景分析法对西部公路建设规模测算分析

青藏公路沿线环境演化及环境保护对策

平原区高速公路合理降低路堤填筑高度方案的探讨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导坑位置选定中的应用

隧道向斜段地表及地下连通性分析

隧道深埋充填性溶洞“爆喷”的机理分析

隧道贯通后自然通风的研究

喷播技术设备的类型与性能比较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不符合项控制

宽域沥青路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某城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水工程建设介绍

弧形底宽箱梁横向预应力空间作用效应分析

公共交通优先—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之道

高填土路基沉降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原理的研究

城市停车场规划调查方法探讨

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特性

关于软弱土判别与处理的问题讨论

关于南方湿热地区沥青性能综合技术评价方法的探讨

地区水淬渣桥梁的病害特征分析

地下结构纵向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

面—基层间接触条件对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极限轴载的...57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评定方法研究

路面表面特性与汽车油耗关系研究

模态分离法在拱桥动载试验中的应用

蚂蚁算法处理动态交通网络用户均衡配流问题

连续刚构桥梁中横向无粘结预应力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

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走向的分形研究

基于优化遗传算法的冻土路基热物性参数反演

斜拉桥主梁静力可靠性反问题分析

响应面方法及其在桥梁体系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

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试验研究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模量确定的一种新方法

利用抛石护坡调节冻土路基阴阳坡的温度分布

路面颠簸对路面横向力系数测试系统影响的研究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商业大厦的应用

填充墙墙体开裂的维修与防治

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探讨

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渗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深基坑顺向岩层高边坡的支护施工

商品砂浆在工程中的应用

商品混凝土降低成本的技术途径

软土地基混凝土管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分析

建筑物纠偏常用方法及其应用

《兽医学概论》复习参考题目1 篇4

绪言

兽医学的概念

第一部分病理学基础

疾病的概念;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局部症状;发热的概念;应激的概念。

第二部分药理学基础

药物的概念;药物的不良反应;抗微生物药的种类(要求每一类药物举1-2个药物)。第三部分诊断学基础

诊断学的概念;诊断学的内容;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问诊的概念及问诊的内容;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整体检查的内容;一般检查的内容;皮肤及皮肤肿胀物的种类;可视黏膜颜色的变化有几种;呼吸的类型包括几种;排粪、排尿的异常包括几种;红尿包括几种;建立诊断的方法;诊断的命名包括几种;误诊发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畜禽传染病的防治

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传染病的一般治疗方法。

畜禽共患病:炭疽、口蹄疫、痘病、狂犬病、破伤风、坏死杆菌病等的病原。

家禽的传染病: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曲霉菌病等病的临床诊断要点;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性关节炎、鸡支原体病、产蛋下降综合征、雏鸭肝炎、小鹅瘟等的病原。

小动物的传染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要点;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原。

猪的传染病:引起猪腹泻的传染病的名称及其病原;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的名称及其病原;猪流感、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临床诊断要点。

牛、羊的传染病:气肿疽、牛流行热、羊肠毒血症、羊快疫、马传染性贫血、马腺疫等的病原

第五部分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治

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诊断方法。

弓形虫、鸡球虫病、牛巴贝斯焦虫病、伊氏锥虫病等的病原及诊断要点。

第六部分畜禽中毒病的防治

毒物的概念;畜禽中毒的原因;畜禽中毒病的诊断。

第七部分畜禽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奶牛酮病、家禽痛风的临床特点;佝偻病、骨软病的发病原因;硒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家禽维生素B1、B2缺乏的典型临床症状。

第八部分畜禽常见内科病的防治

胃肠炎的原因及治疗原则;皱胃变位包括几种;日射病和热射病的概念。

第九部分畜禽外产科病的防治

手术的分类、外科的基本技术。

参考书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5

一、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作为论文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但必须是《行政管理学概论》范畴的内容。

1.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论责任政府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

3.论公共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4.论网络反腐的制度创新研究

5.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6.论提高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

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

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9.论现代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

10.广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探析与建议

11.广西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广西北部湾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

13.广西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4.广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15.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

16.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

17.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18.论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19.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

20.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

21.试论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完善及其途径

22.论领导决策从众行为的弊端

23.论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廉政建设问题

25.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二、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论文包括题目、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3-5个)、正文、参考文献等。

2、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摘要和关键词用四号宋体,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数4000—5000字。

3、论文题目正下方用四号宋体注明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4、打印与装订。论文要求单面打印,打印时,纸张四周留足空白边缘,每页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分别留边20mm。左侧装订。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概论 篇6

一、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评剧花旦是评剧旦行中重要的一支, 扮演“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的青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做功和念白。”

其实, “花旦”一行, 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元杂剧中, 花旦就成为旦角表演艺术中的一种类型。元人夏庭芝在其所著的《青楼记·李定奴》中说:“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并列举杂剧名演员珠帘秀、夭然秀、李娇儿、张奔儿等, 均以擅长“花旦杂剧”知名, 这些人均系坤伶。明人朱权在其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中, 将杂剧行当分为十二科, 其中有“烟花粉黛”一种, 并注云:“即花旦杂剧。”可见花旦一行, 最早与扮演妓女或艺伎有关。

评剧起源于冀东民间, 素以“三小 (小旦、小生、小丑) 戏”著称, 其中的“小旦”, 即花旦之别称。评剧萌芽时期的旦行, 以花旦为主而不以青衣为主, 例如“唐山落子”时期的金菊花、月明珠, “奉天落子”时期的李金顺、花莲舫等名家, 皆以花旦见长。后来, 评剧青衣崛起, 并逐渐成为主要行当, 但花旦仍不减其魅力。许多评剧名家, 如白玉霜、新凤霞等, 都以青衣、花旦兼擅著称于世。许多评剧名剧, 如《马寡妇开店》、《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 都以花旦担纲。

由此可见, 评剧花旦在评剧行当中, 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

而表演艺术又是我国各戏曲剧种的中心, 即通常所说的“角儿的艺术”。同样, 表演艺术也是评剧花旦的中心, 没有表演艺术, 也就没有评剧的花旦艺术。换言之, 表演艺术不仅是评剧花旦的中心, 而且也是整个评剧表演艺术乃至整个评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 也正是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重要性之所在。只有明确地认知到这一点, 才会获得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动力和正能量。

二、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复杂性

同所有的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一样, 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 也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复杂系统工程, 其复杂性、丰富性、高难性、是不容小视和低估的。

具体来说,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复杂性, 体现在以下两大层面:

一个层面是“四功五法”。评剧花旦表演艺术, 不止“着重做功和念白”, 而是唱、做、念、打四功俱全。例如李金顺, 就以唱功独特名噪一时, 世称“李派”。又如喜彩莲, 以其代表剧目《战宛城》、《翠屏山》、《武松与潘金莲》等中表演艺术的嗓音清脆、咬字清楚、身段优美、骨架挺拔闻名遐迩。再如夏青, 也在其代表剧目《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新儿女英雄传》、《小女婿》、《茶瓶计》、《井台会》中的唱腔的粗犷高昂、做功的大气泼辣赢得观众追捧。

另一个层面是艺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样, 都离不开创新。离开了创新, 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离开了创新, 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创造和创新, 没有创造, 没有创新, 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 超越同时代人, 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辉煌史, 也正是评剧花旦表演艺术家们不断创新的历史。例如李金顺, 就敢于突破, 勇于创新, 在评剧花旦原有唱腔的基础上, 吸收了京韵大鼓的曲调, 并增加了伴奏乐器, 为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艺术贡献。又如花淑兰, 就充分继承了评剧花旦名家刘翠霞、爱莲君的艺术特色, 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创新, 创造出唱腔高亢、嗓音清亮、表演细腻、风格俏丽的“花派”艺术。再如新凤霞, 7岁随姐杨金香学京剧, 13岁拜邓砚臣等学评剧, 青衣、花旦兼擅。因为聪慧好学, 15岁即为主演。她在全面继承评剧旦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 又全面创新, 尤其是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疙瘩腔”, 形成了“唱腔优美动听, 嗓音甜润清脆、婉转传神”的独特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 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 是十分丰富复杂的。

三、评剧花旦表演艺术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所有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说, 艺术创造的主攻目标与“最高任务”, 就是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所谓“独特性”, 就是属于艺术家自己所独有的特性, 而不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 也不是科隆或翻版。“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 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造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 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评剧花旦表演艺术也一向以独特性为其艺术亮点与看点。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评剧四大名旦”——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张丽云, 就各以不同的独特性见长。又如“花 (淑兰) 派”继承者曾昭娟, 也在全面继承“花派”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形成了属于“曾氏”的清新俏丽、自由舒展、大方活泼的独特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 评剧花旦表演艺术, 应以独特性为智力支撑与主攻目标。

参考文献

[1][3]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7

关键词:学生特点;融进;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作为将来从事文艺工作的艺术创造者,无论从自身事业发展还是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来看,都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单靠理论的说教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教学中把艺术院校学生特点融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

一、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强、思想活跃,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艺术作品需要创新,艺术类学生的个性一般都比较鲜明,很有特色,甚至是锋芒毕露,同时也由于艺术人才必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才华,因而艺术类学生的表现欲望都比较强烈;他们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对问题的看法见解独立;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状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讲授这门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把这门课讲好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和适应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要求。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用以辅助讲授的一种好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请学生走上讲台,采用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选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内容的可变性与相对稳定性有机地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说服力,使教学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如让学生举例并说明音乐、美术中的辩证法,音乐、美术中的作品与商品等。

(三)结合艺术作品拓展学生思路

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形象反映。由于艺术生对艺术作品了解得比较多,因此可以結合艺术作品,加深学生理解哲学原理和某些经济现象。比如运用一幅国画,分析其黑白、冷暖、阴阳、疏密对比、软硬、藏露、湿笔干笔、浓淡墨色等等,说明国画中包含许多像联系、矛盾等哲学原理。艺术生是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在讲解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想象现实,以调动他们的兴趣。

二、艺术类大学生情感丰富,在教学中要做到以情动人

艺术类学生的情感世界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科学是以理服人,艺术是以情动人,“艺术就是激情”,艺术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活动,不能打动人的心灵、不能激发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不是一流的艺术作品。由于艺术本身特点的影响,艺术专业的学生情感生活相当丰富,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一)正确引导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厌烦心态

在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第一堂课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作为艺术院校学生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教师讲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时,将其处理成为具体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艺术的密切联系。通过讲音乐、美术中的辩证法的事实,既让学生掌握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又让学生明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艺术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学习哲学原理势必能派上用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创设文字案例、图片、音频、视频教学情境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声像结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之一,可利用艺术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图片与影像,力求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阐释。

(三)教师讲课富有激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性质要求教师必须重视理论的讲解,而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操作电脑上,忽视学生的反应,否则只能使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为此,教师必须富有激情和责任感,讲求教学的艺术,特别是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适当的走动,或必要时适当板书,或在播放视频资料时,作出简单、扼要的点评,还可以根据视频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情结浓厚,在教学中要渗透专业知识

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学习上。进入大学学习后,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学科)。相应地,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就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艺术类学生普遍比较崇拜专业较好的老师或者懂专业的老师,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时候,要经常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尽量保持“内行”的角色,让学生愿意接近。通过这样的载体,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使其达到专业素养与人格修养的同步发展。

(一)用艺术名人的感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

金铁霖先生在《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中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统一,强调中国的民族声乐要想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声乐之林,必须始终坚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认为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对实践有指导功能,同时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声乐理论更是如此。任何一门学科在强调它的实践性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它的理论性,声乐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性这两大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二)用专业实例分析说明抽象理论

如在唯物论中讲解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时,结合艺术产生的客观性、艺术创作手段的物质性、时空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意义来讲解;在辩证法中讲解联系、整体、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现象与本质时,配合具体的音乐、美术案例来阐述;在认识论中把非理性因素列为专题,论述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历史观一章,强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运用好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这种结合艺术的专业来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让学生摆脱了“哲学无用论”的错误认识。

(三)创设专业情境教学模式

良好的情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反之,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情绪低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教学内容通过情境以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现。如让学生模拟美术作品拍卖,从中引申出政治经济学(艺术经济学)的原理。

四、艺术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教学

由于专业特点,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画,到全国各地参加各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考试,接触社会较早。进入大学以后,艺术教学较强的实践性也要求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这也是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这样使他们一进入高校后,就表现出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安排学生研读经典名著名篇,写读书报告

通过精读某几本著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史学著作、研究历史规律的能力。

(二)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考察社会,撰写参访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

这是学生走向社会,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加深理论问题思考的好方法,立足于学生周围丰富的社会资源,师生可利用“五一”“十一”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自愿者、“三下乡”和寒暑假等自行组织。在参访完之后,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章节的知识写出较有深度的参访心得,作为平时实践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专题小论文写作评比

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能全面考察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列几个重要的论题,让学生围绕选定的论题,进行小论文写作训练,包括论题的分析,资料的收集,结构的安排,文字的组织,参考文献信息的规范等。在学生提交小论文后,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批阅比较,评出优秀小论文,以宣读或传阅的形式在学生中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练习写作专业小论文的机会,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关注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增加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8

《重大土木工程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概论》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斜拉人行桥的结构特点分析(武汉理工一桥为例,或以其他结构为例)高层连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湖北出版文化城为例,或以其他结构为例)大型钢结构屋盖的受力特点分析(武昌南站屋盖为例,或以其他结构为例)超大跨度悬索桥的结构受力特点分析(以金门大桥为例,或以其他结构为例)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震害特点研究强震作用下农村地区房屋的震害特点研究钢管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荷载组合问题综述密肋楼板结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综述半刚性节点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综述无梁楼盖结构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综述多层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综述钢筋混凝土深梁的特点综述 钢筋混凝土楼盖体系的特点综述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的特点综述 钢筋混凝土锈蚀问题的特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综述

注释:每人可选择任一题目或自定题目也可,严禁相互抄袭。论文A4页,主体部分5号字符,篇幅1页半以上。参考文献至少6篇以上。注意论文语句通顺、严禁整段抄袭文献,可适当插入图表等资料。交打印稿和word电子稿各一份。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9

第三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有什么?Page110

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结构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2、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模式有哪些?Page 120-123

基于供需平衡的经典模型、基于现状和理想状态的趋近模式、基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人力资源规划模式。

3、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Page 107-109

广义: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环境变化,预测未来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需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需求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的过程。

狭义:对可能的人员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4、人力资源规划的功能?Page 109

①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有效衔接,实现战略落地。

②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使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和开发,基于战略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5、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age 109-120

①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及策略目标体系,分析业务状况与组织框架,确认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原则、政策;

②人力资源现状盘点,识别人力资源的现状与战略问题,分析人力资源现状与未来战略需求的差异;

③进行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的供求缺口;

④设计人力资源战略性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

⑤对人力资源战略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估与控制。

6、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Page124-128

①分析战略背景,盘点人力资源;

②明确人力资源愿景和战略;

③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④制定人力了资源核心策略;

⑤规划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质量;

⑥制定重点工程与行动计划;

⑦监理实施保障计划。

7、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Page 130

战略导向原则、螺旋上升原则、制度化原则、人才梯队原则、关键人才优先原则

8、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预测技术有哪些?Page 137-140

①定性:经验预测法(短期)、微观集成法(短期和组织生产比较稳定的情况)、描述法(环境变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彭剑锋重点知识第三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题目+解答版

化或企业变革)、岗位分析法(工作研究法,适合企业结构简单、职责清晰)、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

②定量:回归分析法(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量)、趋势外推预测法(市场比较稳定、价格弹性小、短期)、技能组合法、生产函数模型、工作量定员法。

9、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供给预测技术包括?Page140-143

①人力资源盘点法(针对现有的,静态);

②替换单法;

③马尔科夫模型(前提是企业内部人员的转移是有规律的,关键是确定转移率);

《艺术概论》论文题目 篇10

2 0世纪《艺术概论》在不同时期有很多版本, 其理论框

架的编写模式主要有两种:散点式和板块式。这两种编写模式并非独立分离, 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渐进性、交叉性和融合性。

早期:散点式为主, 板块式萌芽

通过对2 0世纪早期《艺术概论》理论框架编写模式分析发现, “散点式”是所采用的主要编写模式, 即理论框架包括多个较为分散的“艺术一般”的论题, 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整合性。这种模式有两种表现:1.“章—点”式:即“章”下设“点”, 如黑田鹏信著述的《艺术概论》, 共分为十章, 涉及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分类、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制作、艺术的手法与样式、艺术的鉴赏和艺术的效果等问题。在每一章下又设有若干点具体阐述, 如第四章“艺术的内容”下设:作艺术的内容的自然、天体综合变化、人体与人生、超自然、建筑的内容、雕刻的内容、绘画的内容、工艺美术的内容、音乐与舞蹈的内容、演剧的内容和文学的内容等。作为中国的第一本《艺术概论》, 该书的理论框架编写模式对于早期中国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给予很多启示, 尤其为《艺术概论》的编写, 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和参照。2.“章”式:即章下不设点, 如萨空了著述的《科学的艺术概论》直接以“章”进行阐述, 分七章, 探讨建立艺术哲学之必要、艺术的定义、什么决定着人类的美的概念、艺术与社会的关联、新艺术建设的启示、艺术遗产的批判接受以及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

虽然2 0世纪早期《艺术概论》主要以“散点式”为主要编写框架模式, 但也出现由“散点式”向“板块式”过渡的萌芽。体现在深受外来译著影响国人积极探索《艺术概论》编写框架模式上, 即在散点“章—点”式的基础上生发出“章—节”式。“章”仍然是最大的外围框架, 但不再是若干分散的“章”, 而是具有较强概括包括多重论题、更集中、更整合、重点更突出的“章”, “节”是先前“点”的扩大。俞寄凡《艺术概论》是典型代表, 包含总论“解释艺术之不可解”、“艺术之独立性”、“艺术之社会性”和结论“艺术之鉴赏与批评”四大板块, 重点是第二和第三板块。以“章—节”式来组织构架, 如第二章“艺术之独立性”, 下设十节, 分别探讨了艺术品之特殊性、纯粹形体之认识、构成形体之要素—线与色、艺术上之个性、再现的境地与表现的领域、表现之法式、样式化之运用与样式之获得、形式与内容之象征的和合、自然之生动感与物之势、游戏与艺术之比较等问题。相对于“章—点”式, “章—节”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和突破。可以说, 俞寄凡《艺术概论》建立了最初的艺术概论的编写框架模式, 为此后的《艺术概论》“板块式”框架模式开了风气之先。

中期:“片面式”编写框架模式

5 0—7 0年代末期, 由于特殊的国情, 我国艺术理论研究被迫陷于停滞状态。毛泽东《讲话》, 是中国文艺政策、文艺路线, 指导着中国的文学艺术实践。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大潮下, 苏联学者涅陀希文著述的《艺术概论》被译介传入国内并占有非常重要位置。该书分为四章讨论了: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艺术与社会生活;艺术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诸问题。由于该书讨论范围仅限于艺术与社会现实方面, 视野过于狭窄、单一、片面。这种“片面式”的理论框架编写模式成为2 0世纪中期艺术理论的核心模式。。

后期“板块式”编写框架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国家政治经济步入改革发展阶段, 各项事业复苏发展, 文化艺术领域充满生机和活力, 艺术基础理论研究也逐步走向正轨。《艺术概论》的理论框架模式由“散点式”逐渐向“板块式”转变。

1.复苏期:“散点-板块”式编写框架模式

8 0年代初期, 由文化部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组织编写小组集体编写《艺术概论提纲》, 该书共有十一个章, 分别围绕一个论题展开论述, 各自独立。从外围来看, 属于“散点式”。但在每“章”的论题之下分设若干“节”, 在每“节”之下又设若干“点”, 形成了“章—节—点”的模式。这是一个由总体→部分, 由总括→具体层层展开的模式, 可说是“散点式”和“板块式”的交合状态, 可称之为“散点—板块”式。此框架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结构清晰,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可读性强, 我们可以通过浏览目录就可以对该书的章节安排、理论研究主题、重要关节点、理论阐述角度及其表达方式等有个大致了解。尽管该书仅是新时期的“提纲”式的著作, 但树立了新时期《艺术概论》著作编写的典范, 作为步入新时期的转折点著作, 该书发挥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同时也预示着未来《艺术概论》理论框架必然会向新的模式转变。

2. 繁荣期:“多元板块”式编写框架模式

8 0年代末期到世纪末, 从多重角度编写《艺术概论》使

得理论框架编写模式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1) “散点—板块”式:

8 0年代末期仍有沿用“散点—板块”式理论框架的范

例, 如顾永芝《艺术概论》 (1 9 8 9年版) , 该书分为十二个章, 以“章—节—点”来组织理论框架。这是8 0年代初期《艺术概论》理论框架编写模式的继续沿用。

2) “以编统章”大板块式:

这种模式将“章—节”统摄在“编”之下, 即“以编统章”模式, 一般由两、三个大板块构成, 如哈九增的《艺术教程》包括两大部分, 以“编—章—节”的模式分别探讨“艺术一般”的基础理论和各门类艺术知识, 可称其为“二元板块”。这种“艺术基础理论+各门类艺术基本知识”的“二元板块”框架模式, 虽然从总体上对艺术理论框架的给予重新编排, 但是却有些过于机械化和形式化, 并未实现系统的内在整合。但“二元板块”模式也在转变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分为三大部分, 即“三元板块”框架模式, 以“编—章—节—点”的框架模式分别探讨了艺术总论、艺术系统和艺术种类。该模式是“编—章—节”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由总到分、逐层深入, 更加直接、鲜明地展示了由总括→具体的层递阐释, 使读者能够清晰而系统把握该书的理论框架。“三元板块”模式是富有创见的探索, 使得《艺术概论》理论编写框架模式更加丰富多样。

3) “以章统节”多元板块式

“以章统节”的编写模式往往将六至七个重点论题作为独立的“板块”来组织构架, 形成“多元板块”的格局, 其特点是结构清晰、论点集中突出, 分论题是绕主论题展开论述, 互相联系、有机统一。

8 0年代末期之后“以章统节”多元板块式成为《艺术概

论》主要的编写框架模式, 如孙美兰《艺术概论》最早这种模式, 以“章—节—点”分别探讨了“艺术的形态”、“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形成“六元板块”。又如梁玖《艺术概论》以“论”为主线, 分别探讨了艺术论、艺术家论、艺术作品论、艺术创作论、艺术欣赏论、艺术批评论和艺术市场论等问题, 呈现为“七元”板块。欧阳中石主编的《艺术概论》, 分六大板块探讨了艺术的本体、艺术的起源、艺术的主要类别、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世纪末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分六个板块, 以“论”为主线, 采用“章—节—点”模式探讨了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该书的理论框架模式可以说是9 0年代以来“多元板块”模式的综合和总结。

结论

综上所述, 2 0世纪《艺术概论》理论框架模式经历了“散点式”—“散点-板块式”—“板块式”式发展的轨迹, 其理论框架也由分散、肤浅、单一逐渐向集中、深入、系统转化, 体现了我国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轨迹。尤其是9 0年代后期,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确立, 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板块式”, 尤其是“多元板块”越来越成为《艺术概论》编写框架模式普遍采用的框架模式, 论题集中、重点突出、系统整合、开放包容是多元板块所具有的特点, 由此, 这种多元板块框架模式也就成为新时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框架模式。希冀通过本文研究分析, 对未来艺术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摘要:本文对20世纪《艺术概论》理论框架编写模式做了细致的分析, 提出20世纪《艺术概论》理论框架编写模式由“散点式”到“散点-板块式”再到“板块式”的转变, 使得《艺术概论》理论框架深入系统、主题集中、重点突出。

上一篇:于形容心情的词语下一篇:体检院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