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稳压电源》教案(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和结构 掌握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体验逻辑分析的乐趣,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学生能准确判断分析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能自己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及波形变化 教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法、自由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45分钟)
一、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如手机等可携带电器用什么电源? 2.没电时怎么办? 3.充电器的作用是什么?
4.充电电源与充电器送出的电有何不同?
运用讨论法、引导法,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课题
二、引出课题 a。直流稳压电源
实现将电力系统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直流电的设备 b。交流电源与稳压电源区别(波形区分)
三、电路分析:直流稳压电源结构 怎样才能把交流电变为低压直流电? 教师演示法,学生得出结论
四、桥式整流电路用可变换极性的直流电源来代替交流电源
1、回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呈现整流电路图
3、将变压器换成直流电源
4、学生讨论电流的流通路径
当直流电源上正下负时,分析电流路径及负载上电流方向
当直流电源下正上负时,分析电流路径及负载上电流方向
得出结论:
1、四个二极管分两组在正负半波时两两导通,使得负载上一直有固定方向电流流过,实现了整流效果。
2、波形变化
3、参数计算
输出电压:UL= 0.9 U2 输出电流:IL=UL/RL 二极管电压:URM=1.414U2
五、思考巩固
1.D1短路时电路整流结果如何?
2.四个整流二极管全部接反结果如何?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直流电源应用非常广泛, 小至家用电器的供电电源, 大至大型发电厂、水电厂、超高压变电站、无人值守变电站作为控制、信号、保护、自动重合闸操作、事故照明、直流油泵、, 各种直流操作机构的分合闸, 二次回路的仪表, 自动化装置的控制交流不停电电源等用电装置的直流供电电源。与此同时直流电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气设备或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 目前, 市场上各种直流电源的基本环节大致相同, 都包括交流电源、交流变压器 (有时可以不用) 、整流电路、滤波稳压电路等。针对以上概述, 我们设计了一套足够调压范围和带负载能力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要求是输出电压连续可调;所选器件和电路必须达到在较宽范围内输出电压可调;输出电压应通过AD转换电路以及单片机自动控制电路实现了输出电压动态实时显示能够适应所带负载的启动性能。
1 系统方案
1.1 设计方案
1) 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
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输出电压UO经取样电路取样后得到取样电压, 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 对调整管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 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与由于供电电压UI发生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正好相反, 从而保证输出电压UO为恒定值 (稳压值) 。
2) 采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电路
如图2所示, 他采用输出电压可调且内部有过载保护的三端集成稳压器, 输出电压调整范围较宽, 设计一电压补偿电路可实现输出电压从0 V起连续可调, 因要求电路具有很强的带负载能力, 需设计一软启动电路以适应所带负载的启动性能。
3) 用单片机制作的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该电路可通过AT89CS51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改变电阻网络的阻值, 从而改变调压元件的外围参数, 使用软启动电路, 获得3~26 V, 驱动能力可达1.5A。其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压差控制电路、稳压及输出电压控制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掉电前重要数据存储电路、单片机、键盘显示等几部分。
4) 整流电路的方案论证
桥式整流电路利用变压器的一个副边绕组和4个二极管, 使得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内, 整流电路的负载上都有方向不变的脉动直流电压和电流。
5) 滤波电路的方案论证
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 实现滤波。电容滤波电路简单, 负载直流电压较高, 纹波也较小, 但输出特性欠缺, 适用于负载电压较高, 负载变动不大的场合。
6) 数显电路方案论证
利用单片机对ADC0809的接口技术可实现对输入模拟量的动态实时显示。
1.2 具体电路
说明:如图3原理图中包含了采样电路, 基准电路, 比较放大电路, 调整电路以及过载电路;本基础电路的输出端 (可看作C3两端) 即可实现对电池等的充电功能,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5的阻值, 可实现对不同型号电池的充电功能;采用两个放大器, 两放大器输出电压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在两放大器输出端分别加一个电阻, 保证最大输出电压;使用集成芯片DAC0832, ADC0809。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字电子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 工作, 科研, 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调数显直流稳压电源, 本电源由模拟电源电路 (降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数模转换电路、控制电路、数显电路4部分组成。准确地说, 就是模拟电源提供各个芯片电源、数码管、放大器所需电压;显示电路用于显示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分析了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相互转换的概念。与传统的稳压电源相比具有操作方便, 电源稳定性高以及其输出电压大小采用数码显示的特点。
关键词:三端可调正稳压器LM317,单片机AT89S51,模数转换芯片
参考文献
[1]狄京等主编.电子工艺实习教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胡汉才编著.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3]康华光编著.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单片机;数控直流电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4-0010-02
1 概 述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备也成为诸多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市场上,数控直流稳压的种类也较多,但这些电源普遍存在如输出精度不高、输出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差、驱动能力弱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一款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该电源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可通过键盘输入设置波形输出种类、电压的输出范围和步进系数等。该电源设计满足以下设计要求:输出电压范围0~+9.9 V,步进0.1 V,纹波不大于 10 mV;输出电流:500 mA;由按键分别控制输出电压的增减;输出电压可预置在0~9.9 V之间的任意值;数字显示输出 0~9.9 V的值。
2 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要求 ,简易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数控部分以单片机AT89C51作为系统主控CPU,采用软件编程的方式设置波形产生的方式,通过DAC0832芯片,将其转化为模拟信号,再经功率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有效地放大输出。
3 主要电路的设计
3.1 电源电路
电源电路主要由整流二极管构成的全波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和三端集成稳压芯片构成的稳压电路构成。电路使用 7 805、7 815和7915制成了两组±15 V和+5 V的稳压直流电源。滤波电容C=2 200 μF/30 V。在选择滤波电容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①整流二极管的压降;
②三端集成稳压芯片的最小允许压降Ud;
③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值10%。
3.2 数控电路
在设计数控电路时,主要考虑以下功能:可预置输出电压值,且具备“步进”和“扫描”两种改变方式;数控部分的输出应直接控制数码电阻网络开关。
根据设计要求,数控电路由微控制处理器MCU作为系统核心,输出电压预置值分别由两位拨盘开关提供。系统上电后,MCU先读入预置电压值,再由MCU串口将输出电压值送LED显示。同时将预置电压值输出至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由DAC转换转换成相应的模拟输出电压。电路在工作中,系统不断检测电压预置键是否被按下。如果检测到有按键动作,将使显示值和输出电压增减0.1 V。如果检测到按键时间超过0.5 s,则认为按键处于 “扫描”方式,预置值需要连续增减。
3.3 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由集成运放构成的闭环推挽输出电路。该功率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AVf=2。
①电阻的选择为了保证电路放大倍数AVf=2,要求R2及反馈电阻有足够高的精度,因此,在电阻的选择中,选取R1= 5.1 kΩ±5%,R3=9.1 kΩ±5%,VR1=5 k 。同时引入微调器 VRl,使得放大倍数能在2±10%内可调。
②为满足输出500 mA的设计要求,推挽输出级采用达林顿管TIP122与TIPl27,其参数为:
TIP122:Ic=5 A,Vce=100 V,Pc=65 W;TIP127:Ic=5 A,Vce=-100 V,Pc=65 W。
4 系统主程序设计
电路的主程序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按下“复位”按键,置入预置值。电路上电程序启动,系统完成初始化工作后,从BCD拨盘开关读取预置输出电压值,经数制转换处理后存入寄存器。再将预置值送LED显示单元显示。同时将输出电压预置值送DAC进行数模转换,得到对应的模拟输出电压。
系统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程序将开展键盘扫描,检测按键状态,直到检测到有按键动作为止。
检测到有按键动作后,将按键信号作延时去抖处理后,再判断具体按键是“+”还是“-”键。若按键为“+”键,则调用电压增加0.1V的子程序,完成增加预置值的动作。若按键为“-”键,则调用电压减少0.1V的子程序,完成减小预置值的动作。然后再返回到按键状态检测,继续重复上述按键检测动作。只要检测到“+”、“-”键的单次按键时间小于0.5 s,则采用步进的方式对电压源进行电压值的增减。若检测到单次按键时间超过 0.5 s,则采用 “扫描”工作方式完成电压源预置电压的增减。
5 系统测试与功能小结
5.1 系统关键点电压测试
系统关键点电压测试,见表1。
由关键点电压测试结果分析可知,本次设计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可在0~9.9 V范围内根据预置值而变化,电路输出电压精度高,误差较小,数显结果显示清晰、正确。
5.2 系统功能总结
本电压源的功能是通过单片机AT89C51控制有效实现电压的数字控制。电压源的各项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
信号由键盘“+”或“-”按键将模拟信号通过AT89C51单片机处理控制输出2进制量由P0.0到P0.7口送给DAC0832完成A/D转换。由于所设计的电路输出为电压信号,而经DAC0832转换后的输出是电流分量,所以还需将其输出经运算放大电路处理才能得到设计所需的0~9.9 V变化的电压,在本设计中选用了双电源低噪声高速优质运放NE5534,将输出的电流分量有效地转换为模拟电压分量。
6 结 语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主控核心,设计的一种智能稳压电源。可由面板上的功能按键,结合单片机控制,可实现设计要求范围内的任意输出电压,电路简单,结构紧凑,控制方便,电路稳压精度高,性能稳定,可广泛用作科研实验电源或对直流电压要求较高的设备上。
参考文献:
[1] 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2002.
[2] 吴金戍.8051单片机实际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振江.A/D、D/A转换器接口技术与实用线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1998.
[4] 何希才.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 何社成.电源开关控制保护应用电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 王云肖.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Proteus仿真应用[J].仪器仪表用 户,2011,(2).
大连电子学校王文艳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王文艳,来自大连电子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性能测试》。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分析、学情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阐述我的说课题目。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程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陈振源老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项目6“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中最后一部分实训内容。
1.教材特点
教材以新课改为指导、以新大纲为依据、以应用为主线、着力突出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了鲜明的职教特色。
2.本单位内容的重要性
直流稳压电源无论作为实验实训设备还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电源转换模块,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电类专业的中职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是必需的,可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呢?本实训单元很好的承载了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利用3学时的教学单元完成一台三端可调式的稳压电源的安装,整个过程几乎贯穿融合了整个项目的知识体系和精华,在做中达到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目的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3、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合理的、丰富的,具有明确指向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在分析大纲的基础上,我对教材做了简单处理,将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的学习内容巧妙的融入到本实训单元中,将有限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无限有限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理解和应用。据此确立了知识目标。
本着能力为本位的培养原则,结合专业大纲和就业调研,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强化岗前培训,据此确立了本单元的要实现的技能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就业,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就业、就好业和未来发展。所以情感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感悟团结合作的意义,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4、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向着小体积、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掌握广泛应用的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的相关知识就成了本单元的重点。三端可调稳压器并不能独立组成稳压电路,还必须外接一定的元件,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便形成了本单元学习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理清其外围电路元件的数量和各自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反复应用,加深理解。
二、学情与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实现设定的目标,我在从教学方法上加以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授课的对象为09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从知识储备上分析,他们具有较好的电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用万用表对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检测。并具备一定的整机装配与调试的能力。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意志力比较薄弱,还没形成较好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职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好奇,对纯理论的内容兴趣不高,但是却对专业实践兴趣满满。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围绕“以能力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线,总体上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这一任务为依托和载体,将学生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听、看、思、学、练”为主体活动,配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等辅助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探索情景,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综合锻炼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行为导向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本单元的主要环节设计为任务引入(10分钟)、任务分析(15分钟)、知识链接(30分钟)任务实施(50分钟)、考核与评价(20分钟),拓展训练(10分钟),下面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教学环节。
1、任务引入
组织教学,示意授课开始,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履行教师的课堂职责;学生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实训室是个接近生产现场的特殊的教学环境,必须强化安全教育,并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操作的职业习惯和意识。
中职学生热爱生活,对各种事情充满兴趣和好奇,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因此我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家电维修员小张的直流稳压电源损坏,你作为他的好朋友可否制作一个送给他,从而引入课堂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并在此渗透自主创业的就业导向和知识技能的准备。
2、任务分析
首先下发任务书,给出三端可调稳压电源的电路原理图和PCB图以及评价与任务分配表,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从原理图中,分出哪些是已知知识、哪些是未知知识,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模拟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整个任务经过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元器件的引线成型与插装、电路焊接、电路运行调试等四个阶段完成。由于每个同学擅长的环节各不相同,为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感悟团队合作的意义、获得成功感。采用角色扮演,将班级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内的四名同学通过自荐和相互推荐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阶段任务,分别扮演检测工、插装工、焊接工和调试工,在阶段任务中担任示范和指导其他同学的作用,详细阅读任务评价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在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毛遂自荐,自主选择技能最优岗位。
3.知识链接
引入直流稳压电源的Proteus仿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识读电路图,分析电路构成,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清电路信号流向和电路连接关系,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知,降低抽象思维的难度。教师抛出引导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利用手中的书籍、资料以及教师利用联网的计算机搭建的网络化操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以三端集成稳压器为核心的稳压电路的原理及构成,最后进行交流讨论共享知识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设置练习实物配线图,搭建这种实践的平台,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纸面上的画线展示出来,突破难点。这种由已知导向未知,脉络清晰,可以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为“同化”新知识提供方便,并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并为后续学习提供动力。
4.任务实施
学生说出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四部分核心元件作用,从套件中找出实物,并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中激活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此过程中,渗透对仪器仪表的操作规范。
教师通过摄像头演示法,讲授引线成型、插装以及焊点的具体工作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插装和焊接;此种方法特别适合实时、大型、复杂的演示项目,具有面向全体性、课堂的可控性等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创新。教师检查电路板无误后,学生进行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通过观看预先拍摄的电路调试视频,掌握电路调试的方法和要点,测量输出电压的范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分析故障原因,通过四个同学的相互配合,积极思考,讨论如何测量稳压电源的输出电阻并设计测量电路,切实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任务完成与评价
任务完成后的评价过程采取学生填写任务评价表的方式,各小组根据产品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和学生代表对各组产品进行总评。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最终的成品板的插装和焊接质量评定一个 “最佳技能”奖,综合评定一个“最佳团队奖”。
通过建立奖评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依据行业标准评价产品的职业素养,而且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自我操作能力有了清楚认识。
7、拓展训练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拓展训练内容,要求学生课后利用一切手段,查阅集成稳压器的相关知识,并运用EDA软件,将本项目中的直插元件改成贴片元件,重新设计PCB板,提高产品化的设计能力。
8、清理操作现场
认真执行6S标准中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标准,强化岗前培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强学生的职业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对待中职学生,应该以“兴趣引道、操作开路、理论巩固、全面考核”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我通过创设课堂情景,牵引学生到本课的学习中,围绕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教辅手段,进行分析、引导、切入关键点,突破难点,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最终90%的小组能完成实训任务,电路板实现预定功能。但仍有10%的学生由于个人技能,没能完成既定任务。通过合作完成项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成功的喜悦,并能从中了解职业责任,培养职业意识。
在稳压电路连线练习环节中,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电路连接的含义,尤其是串并联、分支、共地的概念没有完全搞清、错误率很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为此我借助多
媒体和仿真电路,从信号流向和分支的角度,帮助同学重新分析电路连接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好、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她们自律性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成为中职教师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这不是一次两次课就能实现的问题,必须经过师生长时间的共同探索、努力,形成新一轮的教学预思。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的阐述,本人的经验和能力尚浅,如有疏忽和遗漏,还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264200 威海供电公司
摘要:变电站直流系统中蓄电池的选择、充放电设备的选择、监控装置设置、系统接线和操作保护设备的选择会影响整个直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直流系统可靠性 直流系统接线 直流系统设备选择 0 概述
多年以来,人们在直流电源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废除了一些落后设备和元器件,改善了直流电源系统接线,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拥有了先进的技术指标,以及长寿命和少维护的原则,可靠性已大大提高。目前,电力系统各变电站广泛采用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高频开关整流器或微机型晶闸管整流器、直流微型断路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等。蓄电池
90年代发展起来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由于具有密封良好、无酸无腐蚀、体积小、结构紧凑的特点在国内220kV及以下变电站已普遍采用。近期500kV变电站也在大范围推广使用。它还具有安装方便、维护工作量小、不污染环境、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是旧站直流系统改造中蓄电池的最好选择。但是它对温度反应灵敏,因而对充电电源要求较严格,不允许严重的过充或欠充。
因此,在实际选型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1 蓄电池组数的选择
按照《直流系统设计规范》规定,蓄电池组的选择原则上从变电站直流负荷供电可靠性方面考虑,220kV—500kV变电站应装设不少于2组蓄电池,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宜装设1组蓄电池,对于重要的110kV变电站也可装设2组。因此,蓄电池组数应从供电负荷的需要和可靠性出发,尽可能的减少供电范围和从工作的重要性考虑配置情况。
1.2蓄电池个数的选择
阀控式蓄电池取消了端电压和降压装置,它简化了直流系统的接线,避免了端电池的硫化和硅降压设备的麻烦问题,因而提高了可靠性。但是要求蓄电池组的运行必须满足其正常运行时母线电压为标称电压的105%,在线均衡充电电压时母线电压不应超过标称电压的110%,事故放电末期的母线电压为其标称电压的85%。依《直流设计规程》规定,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的直流母线在直流系统额定电压的85%-110%和87.5%-112.5%范围内。阀控式蓄电池组正常浮充电压运行在Uf=2.23-2.27V,约3-6个月均衡充电一次U=2.30-2.40V。这样浮充电压为2.23V,均充电压可以选在2.28~2.33V之间,事故放电末期电压选择在1.8V以上,完全满足了直流母线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波动。根据计算,220V蓄电池组的个数对于单体2V的蓄电池只能选择在103或104个。但是大多数小型变电站的220V直流系统的蓄电池均选用200Ah以下蓄电池,大多选用12V或6V组合体蓄电池,对于12V组合体经常选用18只,这相当于单体2V蓄电池108个,这样正常运行时直流母线电压偏高,降低浮充电压则对蓄电池寿命有影响,由于运行中均衡充电时直流母线电压更高,因而更习惯采用硅降压装置调压,增加了复杂性,降低了可靠性。在直流负荷较小、蓄电池容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事故放电末期电压大于1.83V,选择单体2V 102个蓄电池或17只12V组合体,34只6V组合体的蓄电池。目前一些蓄电池厂可以生产带一假体的组合体电池,即生产10V组合体或4V组合体的蓄电池,若选择14×12V+4×10V或34×6V+1×4V也相当于单体2V的104个蓄电池组。总之应严格控制蓄电池组的个数,实现简化直流系统接线的目的。引自王连挥 《老站直流系统改造问题的探讨》
1.3 蓄电池容量选择
选择蓄电池容量首先要进行直流系统负荷的统计,直流负荷按性质可分为:正常运行负荷、事故负荷、冲击负荷。在以往的变电站中,断路器多采用电磁操作机构、其额定合闸电流较大,所以事故放电末期承受冲击负荷时,确保直流母线电压在允许值范围内,是选择蓄电池容量决定性的因素。近来由于断路器都采用弹簧或液压操动机构,其合闸电流很小,这样蓄电池的容量就主要由全站正常运行负荷和事故负荷决定。按照《直流系统设计规范》要求,有人值班变电站,全站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按1h计算;无人值班变电站,全站交流电源事故停电时间按2h计算。
以一个具有2台120MVA主变压器、4回220kV线路、10回35kV线路、20回10kV线路和6组电容器的220kV变电站为例,当变电站断路器采用弹簧操动机构,允许的最低工作电压为85%额定电压时,选择220V额定电压、104只300AH容量的蓄电池即可满足要求。
1.4 试验放电设备的选择
长年运行在浮充电方式下的蓄电池的事故放电容量究竟是多少,若仅依靠一般的容量检测方法其可信度不高。近来,有些直流设备生产厂家虽然积极鼓吹用蓄电池电压、内阻来衡量容量的做法,尽管我们也相信蓄电池容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反应在电池电压、内阻的变化上,但蓄电池端电压和内阻的的高低绝不是衡量容量的指标。惟一的方法是定期进行核对性充放电对蓄电池活化和对容量进行核对,确保蓄电池始终能运行在90%以上的容量。满足当交流事故停电时,变电站的事故处理时直流负荷的需要。这也是直流电源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DL/T 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规定“试验放电装置宜采用电热器件或有源逆变放电装置。”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也规定了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方法和放电周期。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是保证蓄电池可靠运行的主要设备,特别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对充电装置的要求更高。由于高频开关电源具有稳压稳流、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输出纹波小的优点,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
目前的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优化设计,充电模块采用N+1冗余方式供电,即在N个模块满足电池组的充电电流(0.1C10)加上经常性负荷电流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备用模块。例如:200AH电池组,经常性负荷(Ij)为10A的直流系统,可算出充电机的最大输出电流为:
最大输出电流=0.1C10+Ij=0.1×200+10=30A 如采用容量为10A的充电模块,取N=3,N+1=4,备用模块采用热备份方式,直接参与正常的共作,若充电机任意模块故障,系统只发故障信号并可实施带电更换,而不影响正常的运行方式,可靠性较高。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无疑成为站用直流系统改造方案的首选。
一般来说,35kV~110kV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一般选用1组蓄电池配套1套(N+1个模块)或2套(N+1个模块)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
220kV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一般采用2组蓄电池配套(N+1个模块)或3套(N个模块)的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由于变电站及各级调度部门均采用了计算机监测、监控技术。直流电源系统作为变电站自动装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变电站各自动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技术条件、基本参数、基本功能、安全性能、结构工艺等均应满足DL/T 856—2003《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电力行业标准的要求,行业标准规定监控的主要内容有充电电压、电流稳定运行的自动调整,浮充转均充或均充转浮充的按运行方式自动转换,主要直流断路器的运行状态和事故报警,直流母线电压的正常显示和异常报警,直流系统绝缘状态监测,蓄电池在线检测等。目前在充电电压、电流随温度变化的自动调整,运行中自动转换充电方式,逆变放电,严重接地自动跳闸,蓄电池在线检测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方面仍需努力。直流配电系统
直流系统接线应力求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操作方便,宜采用辐射形供电方式。根据负荷的功能不同馈线回路可分为:控制回路和合闸回路,各回路所用负荷开关均选用专用直流断路器,分断能力应能保证在直流负荷侧故障时相应支路能可靠分断,其容量与本系统上下级开关相匹配,以保证开关动作的选择性。
4.1 直流系统接线
1组蓄电池接线可为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2组蓄电池设两段母线,两段母线之间设联络电器,一般为隔离开关,必要时可装设保护电器。总之直流母线接1组蓄电池和相应的充电设备,同时由母线馈出线路给支路负荷供电,只有在由双重化直流负荷或1组蓄电池配2套充电设备时,其母线才进行分段。
4.3 操作保护电器选择
直流馈线微型断路器集操作与保护功能为一体,安装方便,操作灵活,稳定性高,保护功能完善。一般两段式保护的直流断路器,具有过载长延时的热脱扣功能,又有短路时电磁脱扣瞬动脱扣功能,应该说是理想的选择。当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已经确定后,除了过载长延时热脱扣的保护特性已经形成,同时短路瞬时电磁脱扣特性也已形成,一般是10IN±20%动作,可是断路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决定短路瞬时脱扣的灵敏度,必须进行计算验证,同时要注意上下级直流微型断路器的配合问题。
直流断路器安装处的短路电流及灵敏度计算公式如下
Idk=nU0/n(r0+rl)+Σrj+Σrk
Kl=Idk/Idz
式中,Idk为断路器安装处短路电流,A;U0为蓄电池开路电压,V;rb为蓄电池内阻,Ω;rl为电池间连接条或导体电阻,Ω;Σrj为蓄电池组至断路器安装处连接电缆或导体电阻之和,Ω;Σrk为相关断路器触头电阻之和,Ω;Kl为灵敏系数,应不低于1.25;Idz为断路器瞬时保护(脱扣器)动作电流,A。引自《电力工程直流系统研究》(佚名)。由于参数复杂,各设计院、生产厂家或运行单位均不可能精确计算短路电流,因此灵敏度也无法校验。
由于短路电流的不确定性,本来按照负荷电流选择额定电流并考虑了上下级的级差配合,但是短路瞬动保护不能保证其级差配合,短路电流大,肯定会出现越级现象而扩大事故。建议在智能型直流断路器没有出现之前,采用三段(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短路短延时)的直流断路器,从负荷侧向电源侧逐级加大时限的方法,不必精确的计算短路电流,可以达到尽快的切除故障,又实现级差配合的要求,使直流系统微型断路器不拒、误动和越级跳闸。结论
变电站直流电源可靠性的基本点是选择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每组蓄电池应有独立的供电范围,蓄电池组个数的选择应满足各种运行方式对直流母线电压的要求,蓄电池应考虑放电设备。整流器选择高频开关型或晶闸管型,应有冗余或备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首先要保证充电整流器的需要,完善的监控装置仍需开发研制。直流配电系统应简化接线,辐射供电,保护设备应选择直流断路器,在满足过载保护可靠性的条件下,还能保证短路保护时的快速断开功能,必须具备可靠的级差配合。参考文献
王连挥 《老站直流系统改造问题的探讨》 《直流电源》2006 佚名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研究》
作者
这两种分布式供电方案各有长处,也各有它的缺点。如果电路板上主要的负载需要3.3 V的工作电压,而且在整个电路板上有多处需要3.3 V,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采用母线电压为3.3 V的分布式供电系统。之所以采用这个方案通常是为了减少电路板上两级电压转换的数量,从而提高输出功率最大的电源的效率。但是,在使用母线电压为3.3 V的分布式供电系统时,它还为每个负载点变换器供给电力。这些负载点变换器产生其他负载所需要的工作电压。另一个问题是,3.3 V输出需要在电路中使用一只控制顺序的FET晶体管。在线路卡上,大多数工作电压需要对接通电源和切断电源的顺序加以控制。 在这种分布式系统中,只能用电路中的顺序控制FET晶体管来进行控制。因为在隔离式转换器中,没有对输出电压的上升速度进行控制。在电路中的顺序控制FET晶体管只是在启动和切断电源时才用得上。在其他时间,这些FET晶体管存在直流损失,会影响效率,增加了元件数量,也提高了成本。由于工作电压一年一年地在下降,在将来,工作电压将下降到2.5 V。在电路板上功率同样大的情况下,电流增大32 %,在配电方面的损失增大74 %左右。电路板上所有其他的工作电压。在电路板上往往有其他输出电压都要由3.3 V的母线电压经过变换得到。往往需要几个负载点输出电压,每个输出电压可以使用高频开关型直流/直流转换器来产生。负载点转换器的高频开关会产生噪音,噪音会进入3.3 V输入线路。由于3.3 V是直接为负载供电的,所以需要很好的滤波器来保护 3.3 V的负载。专用集成电路(ASIC)是用3.3V母线电压供电的,它对噪音十分敏感,如果输入电压没有很好地滤波,有可能会损坏ASIC。ASIC的`价钱很高,当然极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如果电路板上需要很大功率,而且电路板上没有那一种电压的负载是占主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采用12V 分布式供电系统。采用这个方案时,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电流较小,配电的损失降低了。对于这种供电方案,所有的工作电压都是用负载点转换器来产生的。 在偏重于使用负载点转换器的情况下,用12 V的分布式供电系统实现就容易得多。也可以用电路中的顺序控制FET晶体管来控制负载点接通电源和切断电源的顺序,其中有一些可以由负载点本身来控制,这时就不需要控制顺序的FET晶体管,也减少了直流损失。在市场上现在可以买到的输出电压为12 V的模块,一般是功能齐全的砖块型转换器,它提供经过稳压的12 V输出电压。 在砖块型12 V转换器中有反馈,通过一只光耦合器把反馈信号送回到转换器的原边。砖块型12 V转换器的有效值电流很大,次级需要额定电压为40 V至100 V的FET晶体管,额定电压较高的FET晶体管的Rds(on)高于额定电压较低的FET晶体管的Rds(on),因而转换器的效率比较低──如果平均输出电较低的话就可以用额定电压较低的FET晶体管。在给定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具有稳压作用的砖块型转换器往往相当贵,而且体积大,因为在模块内有相当多的元件。使用分布式的12 V母线电压时,也会略微降低负载点转换器的效率,因为输入电压直接影响负载点转换器的开关损生。
如图2所示,在电路板上进行配电,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在3.3 V与12 V之间的中间电压。在使用两级功率转换的情况下,这个中间母线电压不需要严格地进行稳压。新型负载点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很宽,这就是说,产生中间母线电压的隔离式转换器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对于负载点转换器来讲,最优的输入电压介于6 V至8 V之间,这时,功率损失最小。就两级转换的优化而言,这是最好的办法,尤其是对于功率为 150 W的系统。结果我们可以在很小的面积中、用数量很少的元件,设计出一个高效率的隔离式转换器。功能齐全的砖块型转换器使用的元件数量高达五十个还要多,整个设计不必要地变得十分复杂。如果把输出电压稳压电路去掉,可以大量地减少模块中的元件数量。直流母线电压转换器使用隔离式转换器,它工作在占空比
1 主电路 (见图1)
220V交流电通过熔断器RD1及电源开关K1加到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 经降压后输出两组电源。一组电源输出4V、12V、20V及16V电压, 通过J1、J2和J3继电器触点的组合, 给串联稳压电源输入8V、12V、16V、20V、24V、28V、32V、36V不等电压, 经D1~D4整流C1滤波, V1、V2复合管调整后, 输出0~32V连续可调的直流稳压电。另一组双20V交流电经D5~D8整流后, +24V电源给继电器供电, 继电器的吸合通过三极管T2、T4、T5控制;+24V再经集成稳压器7815稳压, 输出+15V的电压给集成块和基准电压供电;-24V经R5和Z1稳压后输出-15V电压给集成块供负电压。
2 电压、电流调整电路图 (见图2)
+15V电压经R10、Z2稳压电路输出+6.2V稳压电源。
(1) 电压调整:
+6.2V的电压经R6、VR1、电压粗调和电压细调电阻到输出负极;分压电压通过R1加到集成块LM358的3脚, 1脚输出去调整V2、V1开启电压, 通过输出负极的变化来改变输出电压。
(2) 电流调整:
+6.2V的电压经R11、VR2、电流粗调和电流细调电阻到输出正极, 分压电压通过R9加到集成块的5脚, 7脚输出, 通过电流调节使A点电压钳位某位置, 只能小不能大, D12是钳位二极管。
3 继电器控制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采用三个电压比较器电路, 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 电路接成正反馈加速比较器的反转;同相端接0V (输出正极) , 反相端接控制信号。电路设计比较特殊, 只有通过对控制信号的计算来分析电路工作程序。现计算如下:
输出电压Vd是指输出正极对输出负极的电压。
1) 6脚的计算方法及值:
V6=15K÷ (15K+15K) × (15+Vd) -Vd=0.5× (15+Vd) -Vd= (15-Vd) ÷2
(1) 当Vd=0V时:
V6= (15-0) ÷2=7.5V
(2) 令V6=0时:
(15-Vd) ÷2=0 这时Vd=15V
(3) 当Vd=30V时:
V6= (15-30) ÷2= -7.5V
通过计算得到V6在Vd各段的电压值 (见表2) 。
通过上表得到三极管工作情况:
(1) 在0—15V段: T1 ON;T5 OFF
(2) 在15V—30V段:T1 OFF;T5 ON
2) 13脚在各段的计算方法及值:
(1) 当T1导通时 (即0V—15V段)
V13=10÷ (10+20) × (15+Vd) ﹣Vd
=5﹣2÷3Vd
•当Vd=0时:
V13=5V
•令V13=0V时:
5-2÷3Vd=0 15-2Vd=0 Vd=7.5V
•当Vd=15时:
V13=5-2÷3×15=-5V
(2) 当T1不导通时 (即15V—30V段) :Z3两端电压为15V。
V13=10÷ (10+20) × (15+Vd﹣15) ﹢15﹣Vd=15﹣2÷3Vd
(1) 当Vd=15V时:
V13=15﹣2÷3×15=5V
(2) 令V13=0V时:
15-2÷3Vd=0 45-2Vd=0 Vd=22.5V
(3) 当Vd=30V时:
V13=15-20=-5V
通过计算得到V13在Vd各段的电压值 (见表3) 。
通过上表得到三极管工作情况:
(1) 在0—7.5V段: T3 OFF; T4 OFF
(2) 在7.5—15V段: T3 ON; T4 ON
(3) 在15—22.5V段:T3 OFF; T4 OFF
(4) 在22.5—30V段:T3 ON; T4 ON
3) 9脚在各段的计算方法及值:
(1) T1导通、T3不导通 (即0—7.5V段) :
V9=6.25÷ (25+6.25) × (15+Vd) ﹣Vd
=3﹣0.8Vd
•当Vd=0V时:
V9=3V
•令V9=0V时
3-0.8Vd=0 Vd=3.75
•当Vd=7.5V时
V9=3-0.8×7.5=-3V
(2) T1导通、T3导通 (即7.5—15V段)
V9=6.25÷ (6.25﹢10) × (15﹢Vd) ﹣Vd=5.769﹣0.6154Vd
•当Vd=7.5V时
V9=5.769﹣0.6154×7.5=1.15V
•令V9=0V时
Vd=5.769÷0.6154=9.4V
•当Vd=15V时:
V9=-3.4V
(3) T1不导通、T3不导通 (即15—22.5V段) Z3=15V
V9=6.25÷31.25× (15+Vd-15) +15﹣Vd=15-0.8Vd
•当Vd=15V时:
V9=15-0.8×15=3V
•令V9=0V时
Vd=15÷0.8=18.75V
•当Vd=22.5V时:
V9=15﹣0.8×22.5=﹣3V
(4) T1不导通、T3导通 (即22.5—30V段) Z3=15V
V9=6.25÷16.25× (15﹢Vd﹣15) ﹢15﹣Vd=15﹣0.615Vd
•当Vd=22.5V时:
V9=15﹣0.615×15=1.16V
令V9=0V时:
Vd=15÷0.615=24.4V
当Vd=30V时:
V9=15﹣0.615×30=﹣3.45V
通过计算得到V9在Vd各段的电压值 (见表4) 。
通过表4得到三极管工作情况:
(1) 在0—3.75V段:T3 OFF
(2) 在3.75—7.5V段:T3 ON
(3) 在7.5—9.4V段:T3 OFF
(4) 在9.4—15V段:T3 ON
(5) 在15—18.75V段:T3 OFF
(6) 在18.75—22.5V段:T3 ON
(7) 在22.5—24.4V段:T3 OFF
(8) 在24.4—30V段:T3 ON
[摘要]电力通信在企业的管理以及生产中占据基础地位,电力通信的“心脏”正是电力通信直流电源。随着电力通信的不断发展,与之有关的直流电源面临的挑战也开始逐渐升高。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今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构成,之后对如何进行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设备维护进行了重点讲解,以期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份借鉴。
[关键词]电力通信;直流电源;设备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70-01
电力通信直流电源在整个电力通信系统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只要通信直流电源出现故障,就会发生供电中断以及信息传输失败的现象。近些年来,电力通信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对于与之有关的直流电源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因此,了解直流电源的构成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设备维护,对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构成
就当前来讲,-48V的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是较为常用的电力通信直流电源,其构成如图1,从上到下依次为交流模块(包括避雷器、切换装置、整流输入分配以及交流分路输出等)、高频开关整流器模块、直流分配模块(包括直流配电以及直流分路输出)、蓄电池组模块以及监控模块。具体内容如(图1):
1 交流模块
如图所示,交流模块通常由市电1、市电2、避雷器、切换装置、整流输入分配以及交流分路输出六部分组成。2路380V三相四线式交流输入常被作为交流模块的市电输入;常用的防雷设备主要有OBO防雷模块以及普通氧化锌避雷器,其通流量通常为15-20KA,其残压稳定在1.5KV左右;电气互锁抑或机械互锁是最为常见的交流切换装,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必须确保交流电源处于—开一断的状态;整流输入分配以及交流分路输出共同构成了交流输入,后者可以为机房其他的交流用电设备进行电源灯供给,如计算机、UPS等。
2 高频开关整流器模块
首先它具有效率高、功率因素高、噪声低、体积小、模块化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其次在模块的配置通常采用N+1冗余形式;再次,其交流输入一般为单相220V,功率因素通常可达0.99以上;最后,整流器有内、外控两种形式,前者设有独立监控单元,起到监测、显示以及设置参数的作用;后者无独立监控单元。
3 直流分配模块
它主要决定各设备最终的分配容量。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加装欠压保护继电器,确保蓄电池组的放电量在安全范围内。就当前来讲,在分路输出中最常用的开关是直流空气开关,这种开关具有较好的灭火功能。
4 蓄电池组模块
蓄电池组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导致整个通信电路中断。现如今常用的蓄电池组多是VRLA(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简称),首先具有结构紧密,无酸气泄漏以及无需电解液维护等特点;其次在安装方式上也可以采用单层、立式、多层以及卧式多种组合形式;再次温度对其容量以及寿命的影响较大;最后它比较适用于浮充工作制。
5 监控模块
它类似于通信直流电源的智能控制中心,主要起到监测、控制以及告警等功能。监测作用主要表现在监测负载电流,交流输入电流、电压,蓄电池组充放电压以及电流等;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调控整流器的开关机、蓄电池组的浮充等;告警作用主要表现在当超过预定值时,进行声光告警等。
三、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设备维护
1 及时检查避雷器的状态
避雷器主要起到避雷的作用,电力通信直流电源中的避雷器很容易因雷雨天气受损,因此应该及时检查避雷器的状态,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如OBO防雷模块显示窗由绿变红就意味着应该对其进行更新了,又如所选用的避雷器是普通氧化锌避雷器时,即使没有雷雨天气,也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更新,从而起到避雷的效果。
2 定期对整流器主机进行清洁
对整流器的主机进行定期的清洁,有助于通信直流电源工作的正常运行。定期的除尘以及防尘是整流器主机的工作重点,在潮湿的环境中,飞尘的存在很容易使主机的工作变得紊乱,对各器件的散热效果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每个季度都必须对整流器的主机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此同时对各插接件以及连接件进行及时的检查,确保主机结构的完整。
3 不得随意更改与电源有关的数据资料
首先,在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对电源的参数进行更改;其次,不得在电源满负载的状态下长久运行;最后,不得随意增加额外的、大功率的电器设备。这主要是因为直流电源在运行的过程中几乎是不间断的,对电源进行任何形式的更改都可能影响整流器模块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能会使整个的电源系统受损。
4 重视蓄电池组的维护工作
在进行蓄电池组的维护工作之前,首先纠正维护人员对蓄电池组维护工作的错误认识,让其认识到定期维护蓄电池组的重要性。其次对蓄电池组进行定期的维护:(1)对浮充电压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电压值与蓄电池组的规定相吻合。浮充电压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容易加快水的消耗,也容易使电池正板栅的腐蚀速度加快,进而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过低则容易使蓄电池组出现电量不足的现象。因此,每月都应该对浮充电压进行记录,若不合格,应及时同厂家进行联系,进行更换。(2)在对蓄电池组进行维护时避免对其进行定期的高压均衡充电,这主要是由蓄电池极低的自放电特性决定的。(3)在对蓄电池组进行维护时,注重温度的调节,最好将其安装在温度为20~25℃的空调房间内,在安装的方式上也要以利于散热为前提。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对于蓄电池的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假设蓄电池的寿命为十年,当将其置于30℃的环境中进行运行时,不进行温度补偿只能使用五年,即使进行温度补偿也只能使用八年。因此,应该严格控制蓄电池组所处环境的温度。(4)在对蓄电池的容量进行放电检修抑或容量试验时,应将放电量控制在电容的30%~50%之内。(5)及时更换寿命期已过的蓄电池组,对因内部受损且不能进行维修的蓄电池组也应该及时的更换。(6)除可以借助放电的方式对电池内阻进行维护外,还可用电导仪对蓄电池组的内阻进行维护。
5 根据不同的故障进行不同方式的维修。
当电源发生故障时,先要明确故障的源头。一般情况下,整流器模块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只要有一元件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电源系统,此时只需对发生问题的元件进行更换即可。但有一种情况不能只更换某个元件,更不能进行直接的更换,即当整流器模块的保险管发生烧断故障时,及时的更换只会使故障范围扩大,有害无益。此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对整个的整流器进行更换,以此确保电源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应该确保电源总输入容量小于等于直流配电分路的输出容量,避免越级跳闸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维护中,只有细致、规范以及周到的工作才能确保电源的正常运行,只有按照维护的要点对其进行维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维护水平,才能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电力通信直流电源及其维护[J]神州,2011(11)
[2]林福兴,浅谈电力通信直流电源及其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2(10)
【《直流稳压电源》教案】推荐阅读:
第11章直流电源总结10-20
申报要素-稳压电源07-06
直流系统技术总结报告11-09
直流系统安装施工方案11-13
直流电机日常维护标准07-15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及处理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