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总汇
《我们的民族小学》作者:吴然
1.主要内容: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2.我国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土家族 蒙古族 藏族 白族 水族 纳西族 土族 阿昌族 怒族 京族 保安族 独龙族 高山族
《金色的草地》作者:苏联作家 普里什文
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爬天都峰》作者:黄亦波 1.主要内容:《爬天都峰》主要写了“我”和一位素不相知的老爷爷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一起爬上了天 都峰的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3.天都峰有什么特点?一是高,二是陡。
《灰雀》作者:李声权 1.主要内容:《灰雀》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动物的品质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告诉我们(做错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3.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小男孩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列宁的爱是给灰雀自由,小男孩的爱是夺去灰雀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小摄影师》 1.主要内容:《小摄影师》通过写(高尔基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特许一个小男孩为他照相的故事),赞扬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2.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3.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一,说明小男孩很认真给高尔基拍照;二,说明高尔基很有耐心地等小男孩
《奇怪的大石头》 1.主要内容:《奇怪的大石头》描写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我懂得了(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2.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3.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有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好品质
4.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我国的油田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我不能失信》
1.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好品质?(诚实守信)2.我知道描写守信用的成语有: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3.宋庆龄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海内外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创办了《儿童时代》杂志。1982年5月,我国成立了宋庆龄基金会。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是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主要人物:祖逖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题目意思是:夜里书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篱落:篱笆。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篱落:篱笆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抓蟋蟀。
表达情感《夜书所见》中,一二句描写自然环境,三四句写生活环境,借助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描写,抒发了自己身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惯。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⑶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⑷茱萸(zhūyú):一浓烈香气的植物。(5)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聚就在这一带。
诗意: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表达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写了在异乡过节思亲的孤独凄凉,接着描写了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怀乡之情。
《风筝》作者:贾平凹 1.主要内容:《风筝》描述了(“我”童年时候的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说明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童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2.课文里的“风筝”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孩子们要寻找飞走了的风筝?
(因为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学了本文,我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的快活→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失望)
3.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快乐 精心 快活大惊失色哭了垂头丧气)4.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兴冲冲
乐呵呵 怒气冲天 伤心 失望„„)
5.山东潍坊(wéi fāng)是著名的风筝之都。
《秋天的雨》作者:陶金鸿 1.主要内容:《秋天的雨》描写了(秋天的到来,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花钟》 1.主要内容:《花钟》主要写了(作者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以及之所以不同的原因)。表现出了(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也告诉(我们要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2.《花钟》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蜜蜂》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1.主要内容:《蜜蜂》写(“我”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从自家花园蜂窝捉了20只做试验,结果有17只准确无误飞回家,但“我”无法解释蜜蜂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也要多做试验,多从实际出发,根据事实得出结论。
《玩出了名堂》作者:朱长超 1.主要内容:《玩出了名堂》写了列文虎克如何在玩的过程中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表现了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2.《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国”指的是微生物的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玩具”指的显微镜,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在玩耍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是微生物。
4.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孔子拜师》
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孔子认为“学无止境。
2.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盘古开天地》。1.主要内容:《盘古开天地》讲述了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赞美了(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2.神话故事还有:天仙配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桥上授书 宝莲灯 吴刚伐桂 八仙过海 夸父逐日 女娲造人 白蛇传
《赵州桥》 1.主要内容:《赵州桥》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14.《赵州桥》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及外观的生动描写,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石拱桥,叫安济桥也叫赵州桥。他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的场面。保存在北京博物院里。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形容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奇:奇妙。欲:想要。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译文:水面波光粼粼,晴天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雨中景致也很奇妙。若比西湖比作西子,淡妆浓抹都只那么合适,美丽多娇。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
1.主要内容:课文围绕“这里风景优美,特产丰富”这句话来写,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
《美丽的小兴安岭》
1.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资料夹
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英国占领。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是香港的区花。
2.祖国迷人的风景:雄伟的长江三峡,秀丽的桂林山水,壮观的秦兵马俑,神奇的敦煌石窟
3.我们祖国有丰富的物产:河北的鸭梨,浙江的龙井茶,新疆的细毛羊,内蒙古的三河马,山西的煤矿,辽宁的铁矿„„
《矛和盾的集合》作者:黄水清 1.主要内容:通过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事,叙述了发明坦克的过程,阐明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作者:苏联作家左琴科 1.主要内容:《科比亚的木匣》通过科比亚埋木匣的事,提出生活中蕴含着哲
理。(启发人们面对变化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
《陶罐和铁罐》作者:黄瑞云 1.主要内容:《陶罐和铁罐》是篇童话故事,是讲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王朝覆灭后,它们被埋在土里多年,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友善、宽容、不卑不亢)。我不喜欢铁罐,因为(它傲慢、蛮横无理)
《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刚要讲究实用。
《掌声》作者:董保纲 1.主要内容:《掌声》通过记叙英子的故事,说明(“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命运)。(告诉我们要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2.读了掌声这课你认识了怎样的一个英子?你对掌声有什么体会?
英子开始是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她变得活泼可爱,很坚强。体会: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第一次:是鼓励的掌声,第二次是赞扬的掌声。同学们的掌声鼓励着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鼓励着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一次成功的实验》
1.主要内容:通过讲述一位教育家在三个孩子中做一个瓶中拉铅锤的实验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冷静思考,要懂得团结合作的道理),并教育(我们要处处为别人着想,要学习小女孩那种先人后己)的优良品质。2.懂得实验能成功的原因。
1、女孩是一个出色的指挥者,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
2、同伴们能够团结合作,配合默契。《给予树》
1.主要内容:是圣诞节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她纯朴、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变革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积累表象的过程。表象记忆是探索一切未知的基础, 更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媒介, 因此, 表象记忆的养成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变革存在着重要联系。进而, 思维活动变革是受思考方法制约的, 学习时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 要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首要前提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贯采用“倒叙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即或选取课文中的一段, 或采用整篇课文, 首先。给出学生课文中的一个结果; 其次, 引导学生分别略读、精读课文, 让学生思考“结果”的成因; 最后, 实施教学, 验证学生的思考是否正确。如“但愿人长久”一课, 笔者首先提取课文最后一段: “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 随即提出问题: 苏轼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词? 动机是什么? 是什么给了他灵感? 当学生思考后, 将学生的思考结果记录下来, 并实施教学, 最后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其理论基础在于使学生在课前产生疑问: 我的思路是否正确? 答案是否准确? 并在课后进行解答: ( 1) 是正确的; ( 2) 不正确, 并找出思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二、将知识产生过程与学生思考同步
每当提取一个知识点, 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在学生已掌握正确思考方法的前提下, 其思考的过程即是语文思维形成的过程。
以“秋天”一课为例。
在这一课中, 笔者采用了数个“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 以此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 秋天的太阳为什么“更红更娇”? 为什么“更甜更好”?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诗歌第二段使用了“打滚”“奔跑”“抓一把”和“涂掉”4 个动词, 为什么? 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
3.“稻穗”“蝉”“向日葵”“野菊花”和“牛羊”跟秋风有什么关联? 为什么?
4. 为什么苹果要穿红袄, 葡萄要披紫袍? 是什么让它们感到寒冷?
5. 为什么说“秋风是一把柔韧的梳子”?
如此, 通过这些问题, 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运用记忆表象来想象秋天的场景, 想象秋风的样子, 并通过问题中的关键词来概括秋风的特点, 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其中, “思”并非仅是一种心理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更是有形有质的评价过程。每当学习一课, 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使学生运用语文思维回顾学习过程, 有利于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评价方法也有很多种, 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乐于进行评价, 有兴趣的评价,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自我评价的价值。例如, 在学习小组内进行相互评价, 让每一名学生为小组内的另一名学生提出2~ 4个问题, 相互提问, 相互解答。再如, 引导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 由教师来回答, 问题必须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 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此外, 教师还可采用让学生写自我评价书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评价。在课堂结束前, 让学生将本课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果、建议和意见等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由教师在课后进行审阅并出题, 在第二堂课上公布结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测试。
严格来说, 语文知识仅是一种信息, 它存在于学生的记忆里, 面对问题时懂得运用知识来解决, 但缺乏变通。只有掌握语文思维, 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才能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因此, 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思维, 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当前所面临着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金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做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06) :68.
[2]王继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青少年日记, 2014, (03) :44.
一、加强课堂训练和积累
1.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年级学生对于识记枯燥的语文知识,往往没有兴趣,这样就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会使学生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进行严格的强度知识学习和读说训练外,还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除了必须讲到的知识点外,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给学生拓展一些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相关链接和知识脉络,以期激发学生兴趣,牵引大家注意力。当然,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阅读的课外知识,用活泼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生活趣事。如此设置语文课堂,就可以形成一种和谐、宽松和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不敢说—敢说—喜欢说—会说,这样也利于全班同学的充分参与,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从而为积累语文知识树立信心。
2.重视朗读,体会感情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许多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有时候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情感,培养语文素养。朗读是一种可以调动眼、口、耳、脑等多感官并用的综合学习活动,它有着自身的学习优势,能让学生在郎读中感受语言对情感的表达,学习语言的组织技巧。在学生朗读之前,语文老师最好能有声有色地进行范读来给予大家指引和情感体验,朗读过程中,教师也不要死板苛刻,一种模式到底,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多种朗读模式,诸如同桌互读、小组选读、朗读表演等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多重理解机会,使学生感到有趣、新鲜,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使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3.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语文教材中包含诸多好词、好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借用课文词语和学习课文排比等练习和训练。具体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对某事物进行描写和概述,当然,最活泼的是创设新的情境,用旧词说新话。比如二年级的教材中诸如《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活泼可爱的表达特点和《黄山奇石》生动活泼的描写方式,都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写一写、练一练。总之,就是让学生每学完一课,就收录一些新的词句,如此日积月累必然会提高语文能力。
二、内化课外知识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言文字的积累,也要以能运用自如为标准。学生课内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适时进行组词训练和课外表达能力实践,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
1.每天课堂伊始,抽取几分钟对学生展开句子的训练,让大家用上自己积累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能,这个过程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要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知识来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期达到“共振”的学习效果。
2.新教材的设置不但富有知识性,还载满童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留白,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情境,激发写话的冲动。比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课文的风格和语言说一说教材没有涉及的、自己知道的植物妈妈的其他有趣的办法。诸如此类,都是很好地运用积累的机会。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积累的几点心得和建议。当然,引导小学生积累知识的方式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研究,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奋斗不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唯恐”、“生怕”的细微差别。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蜗牛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样子?
2、看到不会飞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二、合作探究
学习导引 (一)
1、找一找:蜗牛以前是什么样子?
2、自由读第2节。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体会到它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遥遥”、“甩下”、“所有的”等词语体会蜗牛高超的飞行本领)
3、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蜗牛的本领高超。
4、拓展说话:如果你就是这只获胜的蜗牛,你愿意接受采访吗?
(1)谈谈你获胜的心情?
(2)谈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习导引 (二)
1、自由读第3节,画出蜗牛得到奖杯后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和晚上睡在奖杯里的原因。(理解“唯恐”、“生怕”的意思及区别)
3、拓展说话: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样劝说它呢?
4、自由读课文第3、4两节,交流:后来,蜗牛变成什么样子了?
学习导引 (三)
1、说说写写: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我想对它说什么?
2、交流展示
三、拓展延伸
1、出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们千万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雷锋
2、朗读体会
四、收获积累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以后打算怎么做?
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得意洋洋
→
苏轼 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暗霭,有云驾、骖风驭。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苏轼 水龙吟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後,知孤负、秋多少。闻道岭南太守,後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苏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苏轼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 满庭芳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馀韵尚悠扬。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苏轼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 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苏轼 满庭芳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苏轼 水调歌头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敧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 满江红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苏轼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 满江红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苏轼 满江红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苏轼 满江红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苏轼 归朝欢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後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摇新唱,谁谓古今隔。
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雨中花*夜行船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苏轼 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 劝金船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杯行到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曲水池上,小字更书年月。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苏轼 一丛花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苏轼 木兰花令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 木兰花令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苏轼 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苏轼 西江月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後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苏轼 西江月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第一章
实数
1.1平方根(第1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够知道正负数以及0的平方根的规律。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千万不能在走老路,先告诉规律,然后讲例题,在做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在等式 中,已知,你能求a吗?已知,你能 求吗?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问题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
请你举例与上面的式子类同的式子; 你得到什么结论?
(分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参与给予帮助。)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平方根(square root),也称为二次方根。如果,那么 就叫做 的平方根。
【设计说明:所选的题目都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能够较好接受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二:在下列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够,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一个正数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正数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设计说明:通过对具体的数的平方根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问题三: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说明: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我们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要给与鼓励】
(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25;(2)(3)15;(4)。
分析:
1、判断这些数是否都有平方根;
2、根据规律各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 【设计说明:在处理例题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分析,在运算时特别要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对解题方式有提醒按要求】 练习题一:完成书本4页练习。
练习题二:
1、平方得81的数是
,因此81的平方根是。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
3、如果-b是a的平方根,那么 A、;
B、;
C、;
D、。
【设计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其回答只得法,我们教师要给与鼓励和肯定】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P7 1、2
可选用: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1);(2);(3);(4)。
(五)教后反思
1.1平方根(第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千万不能在走老路,先告诉规律,然后讲例题,在做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小明家装修新居,计划用100块地板砖来铺设面积为25平方米的客厅地面,请帮他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为多少时,才正好合适(不浪费)?
情景二:求4个直角边长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合成的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说明:将生活实际与数学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主动发现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正的平方根,为解决问题提供方便】 教师讲解:正数有个平方根,其中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的算术平方根.例如,4的平方根是,2叫做4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 ;
2的平方根是,叫做2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例题讲解: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25;(2)0.0081;(3)6;(4)0。【设计说明:在书写时仍采用结合文字语言叙述是写法,以利于学生加深对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关系的理解。此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考查了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情况,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尤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思考的话也许讲解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了】
(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
完成下列习题,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
(1)
(2)
(3)=
(4)
=
,(5)
,(6)=
。从这些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一般形式:
【设计说明:在讨论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只要他们能发现一点规律或自己的看法,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你能说出一些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吗?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让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不要把归纳概括出一般形式作为本节课思维拓展的主要目标。】
(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P8习题3、4 补充思考题:
1、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平方根是±4,求a和b的值
2、若,求a、b的值
(六)课后反思:
1.2
立方根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在一定的情境只,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使学生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学习中要注意感悟“类比”在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些数的立方根 能用立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符号表示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创设情境,感悟新知
情境一体积为1的正方体,棱长为多少?体积增加1,棱长为多少? 情境二做一个正方体纸盒,使它的容积为64cm,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多少?如果要使正方体纸盒容积为25cm,它的棱长是多少? 引入课题1、2立方根
从实际问题的计算,感受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开平方运算,自己给立方根下定义,给出立方根的符号表示和什么叫开立方运算
探索活动
问题一根据立方根的定义,你能举出某个数的立方根吗?你能用符号表示吗? 例题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64
(2)-
(3)9
(4)0 问题一 根据计算结果,与平方根作比较有什么不同?与同学交流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数a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任意数a的立方根有1个 C-3是27的负的立方根 D(-1)的立方根是-1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64的立方根是 4 B(-1)的立方根是1 C 的立方根是2
D如果 =a,则a=0 3、求下列各式中的X
x +729=0
(x-3)=64 思维拓展,运用新知
1、讨论()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等于多少? 等于多少? 2、练习P10~11
四、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立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异同? 利用立方根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五、布置作业: 填空题
(1)(-1)的立方根是,-0.0027的立方根是
(2)已知x =64,则 =
(3)=,=
(4)
a为何值时,则, a , , 中,必是非负数的有
选择题
(1)-6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确的是()A
B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比例系数为-1/2
B 图像不在一、三象限 C 图像必经过(-2,1)点
D y随x增大而增大
二、新课教学
1、引出概念
确定两个变量是否构成一次函数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就是利用图象去获得经验公式,这种方法步骤是:
(1)通过实验,测得获得数量足够多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值。
(2)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以各对应值为坐标描点,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
(3)观察图像特征,判定函数的类型。
2、例题分析: 例
1、生物学家测得7条成熟雄性鲸的全长y和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的数据如下表(单位:m)
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m)1.78 1.91 2.06 2.32 2.59 2.82 2.95 全长y(m)10.00 10.25 10.72 11.52 12.50 13.16 13.90 能否利用一次函数刻画这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如果能,请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表中x的值为横坐标,y的值为纵坐标的7个点。
过7个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所求的函数可以看成一次函数,即可用一次函数来刻画这两个量x和y的关系。
设这个一次函数为y=kx+b,把点(1.91,10.25),(2.59,12.50)的坐标分别代入 y=kx+b得
解得:k≈3.31
b≈3.93 所以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3.31x+3.93 相应练习:通过实验获得u,v两个变量的各对应值如下表 u 0 0.5 1 1.5 2 2.5 3 4 v 50 100 155 207 260 290 365 470
判断变量u,v 是否近似地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式,如果是,求v关于u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出当u=2.2时,函数v的值。
3、小结与练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从现实情境中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判定是否为一次函数模型的关键是因变量是不是随自变量均匀变化的或者看函数图象是否为直线型(干线,射线,线段,成直线形状的孤立的点)课本P49练习
4、作业 课本P54习题第2,3题
5、课后反思:
2.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景中,会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会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重点: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难点:分析变量间的关系抽象出函数模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地由下表给出: 年份 1900 1904 1908 高度(米)3.33 3.53 3.73 问题:观察表格中第二行数据,可以为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与时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结果,师生共议。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每一届比上一届的记录提高了0.2米,即成绩是随年份均匀地变化,由此可建立一次函数的模型。
教师提示:用T表示从1900年起增加的年份,则在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主记录Y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写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做完后,与同伴交流结果,教师点评。
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二.做一做,学会预测
学生活动:1,试用上述所求的公式预测1912年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记录。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做完后与同伴讨论交流结果,教师作出评价。
教师提供1912年奥运会撑杆跳高主记录约为3.93米。这说明所建立的函数模型在已知数据邻近作预测是与实际事实比较吻合的。
试用所求公式预测1988年的奥运会撑杆跳高记录,求得结果为7.73米,但当年的记录只有6.06米,经比较远低于所求的结果,这表明用所建立的函数模型,远离已知数据作预测是不可靠的。
2.展开讨论,为什么用公式预测1988的奥运会的撑杆跳高会不可靠?(让同学们展开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此乃开放性问题,教师应作出鼓励性评价。)三.随堂练习P51练习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用此模型进行预测,但预测要求在已知数据邻近预测结果才与事实更好吻合。五.作业
P54习题
六、课后反思
2.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3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
1、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
2、了解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
3、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象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构造数学模型(包括函数解析式和图象)与实际问题情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不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一次函数来刻画。比方说行程问题,如果速度是常量,则路程与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二.合作学习,思考探究 活动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涉及几个一次函数关系?
2.各个函数关系中,包含哪些常量,哪些变量?
3.小聪和小慧出发的时刻是否相同?出发的地点呢?
4.如果这两个一次函数都用t表示自变量,那么t=0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果分别用s1, s2表示小聪与小慧的行驶的路程,那么当t=0时,s1, s2分别是多少? 小组讨论后汇总,一起制定解题的政策和方法,老师做启发:
1.如果能求出经过多少时间小聪能追上小慧,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2.对于求小聪追及小慧的时间,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用方程s1 =s2,或图象法,这里学生不一定想到图象,给予提示)3.不管是采用方程(s1 =s2),还是利用图象(图象交点的横坐标表示追及所经过时间,交点的纵坐标表示追及时两人行驶的路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解题过程。(见书本)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一次招聘会上,A,B两公司都在招聘销售人员。A公司给出的工资待遇是:每月1000元基本工资,另加销售额的2﹪作为奖金;B公司给出的工资待遇是:每月600元基本工资,另加销售额的4%作为奖金。如果你去应聘,那么你将怎样选择? 小组讨论,然后请同学黑板上板书。
2.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近似解):(1)
(2)
3.某商场要印制商品宣传材料,甲印刷厂的收费标准是:每份材料收1元印刷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的收费标准是:每份材料收2.5元印制费,不收制版费。(1)分别写出两厂的收费y(元)与印制数量x(份)之间的关系式;(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3)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印制800份宣传材料时,选择哪一家印刷厂比较合算?商场计划花费3000元用于印刷宣传材料,找哪一家印刷厂能印刷宣传材料多一些? 四.课堂练习P54练习。五.知识整理
1.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与两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2.会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包括近似解)。六.作业 P54习题2.3
七、课后反思:
一次函数复习课(2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领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函数关系.
2.进一步明确函数表示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3.进一步领会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应用以及它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4.进一步感知本章课本体现和渗透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索、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章的基础知识,例如:
(1)本章学习了常量、变量、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请你根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梳理本章基础知识,然后与同学交流.
展示学生成果,结合学生梳理的知识结构图,也可按下面框图制作的课件,逐步展示本章结构,用问题串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要点.例如: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函数?
(3)我们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4)什么样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它与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系?
在回顾图象与性质时,无非是探讨一次函数关系式中的k与b对函数图象的升降趋势及图象位置的影响,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形”与“数”的两个方面去认识.例如,如果从“形”上看具有上升的特征,那么从“数”上看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究其原因是因为“k>0”.在“k>0”的条件下,“形”与“数”的特征得到了统一,构成了一次函数的一个特有的性质.
复习课教学也应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注意结论.
2.例题教学
课本没有配置例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复习巩固”中的部分基础习题为例题,更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些体现基本要求的问题,穿插在基础知识回顾的过程中,使本节复习课上的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本课时可以选编一些例题和习题,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本章对基本技能的要求.可以选择诸如“复习题”中的第7题、第9题、第12题、第14题等体现本章基本技能要求的习题,还可以补充1-2个实际应用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书写表达能力。
一次函数单元测试(3课时)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一)填空题:
1.已知如图①,直线y=kx+b过点(0,2)、(3,-1),当y≥-1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
2.如图②,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5,0)当x>-5时,y的取值范围是____。
3.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③所示,下列说法:
①甲比乙先出发
②乙比甲跑的路程多
③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
④甲先到达终点
其中,错误说法的序号是_____。
4.如图④所示,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弹簧的长y(cm)与挂物体质量x(kg)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设甲弹簧每挂1kg物体长的长度为k甲(cm),乙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乙(cm),则k甲与k乙的大小关系是k甲____ k乙。
5.购某种三年期国债x元,到期后可得本息和y元,已知y=kx,则这种国债的年利率为_____。
6.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购买行李票,行李费用y(元)是行李重量x(kg)的一次函数,其图像如图⑤所示,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
(二)选择题
7.图⑥中,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像判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量为()
A.小于4件
B.大于4件
C.等于4件
D.大于或等于4件
8.三峡工程在6月1日至6月10日下闸蓄水期间,水库水位由106m升至135m,高峡平湖初现人间,假设水库水位匀速上升,那么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10天水位h(m)随时间t/天变化的是()
9.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煤气费;限定每户每月用煤如果不超过60m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1.2元/m3收费,每平每月煤气费y(元)与用煤气量x(m3)的函数图像示意图是()
10.无论m为何实数,直线y=3x-2m与直线y=-x+6的交点不可能在()
A.第三象限
B.第四象限
C.第一象限
D.第二象限
11.如图⑦,是甲、乙两家商店销售同一种产品的销售价y(元)与销售量x(件)之间的函数图像,下列说法:①售2件时甲、乙两家售价一样;②买1件时买乙家的合算;③买3件时买甲家的合算;④买乙家的1件售价约为3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2.从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不超过3min收费2.4元,以后每增加1分钟加收1元(不足min按1min计算),若通话时间不超过5min,则表示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三)解答题
13.某报纸报道了“养老保险执行新标准”的消息,西河中学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根据消息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出该市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y(元)随个人月工资x(元)变化的图像(如图⑧),请你根据图像解答回答:
(1)胡总工程师五月份工资是30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元;
(2)小方五月份工资为500元,这月他个人应缴养老保险____元;
(3)张师傅五月份个人缴养老保险56元,求他的五月份工资
14.4³100m接力赛是学校运动会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图⑨中的实践和虚线分别是初三(1)班、初三(2)班代表队在比赛时运动员所跑的路程y(m)与所用时间x(s)的函数图像假设每个运动员跑步速度不变,交接棒时间忽略不计
(1)初三(2)班跑得最快的是第_____接力棒的运动员;
(2)发令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班运动员第一次并列;
15.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矛盾,某电力公司特制定了新的用电收费标准,每月用电量x(kWh)与应付电费y(元)的关系,如图⑩所示
(1)根据图像,请分别求出当0≤x≤50和x>50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请回答:当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____;当每月用电量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____。
16.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所行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像如图⑾所示,试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慢车比快车早出发____h,快车追上慢车行驶了____km,快车比慢车早_____h到达B地;
(2)快车追上慢车需几个小时?
(3)求慢车、快车的速度;
(4)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17.某药品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试验药效时发现,如果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服药后2h血液中含药量最高,达16μg/mL,接着逐步衰减,10h血液中含药量3μg/mL,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μg)随时间x(h)的变化如图⑿所示,当成人按规定剂量服药后
(1)分别求出x≤2和x≥2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4μg以上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时间是多长?
18.如图⒀,l1,l2分别表示一种白炽灯和一种节能灯的费用y(费用=灯的售价+电费,单位:元)与照明时间x(h)的函数图像,假设两种灯的使用寿命都是2000h,照明效果一样。
(1)根据图像分别求出l1,l2的函数关系式;
(2)当照明时间为多少时,两种灯的费用相等?
(3)小亮房间计划照明2500h,他买了一个白帜灯和一个节能灯,请你设计最省钱的用灯方法(直接给出答案,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19.已知雅关服装厂有A种布料70m,B种布料52m,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0.6m,B种布料0.9m,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用A种布料1.1m,B种布料0.4m,可获利润50元,若生产N型号的时装x套,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的总利润为y元。
(1)求y(元)与x(套)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雅关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时装时,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总利润最大?最大总利润是多少?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旋转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它的基本性质.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3.培养学生创造图案的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从而体会到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2.认识旋转对称图形,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重视对学生自行设计旋转对称图形的能力的培养,并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重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难点】:旋转变换的基本性质的探索,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程序 教师活动 创设 问题 情景 课件演示,旋转而动产生的奇妙画面。你能自己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吗?
探 究 新 知 1.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2.概念:旋转、旋转中心
探
究
新
知 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在薄纸上画出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然后用一枚图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转动一个角度45,薄纸上的三角形就旋转到了新的位置,标上A′、O′、B′,我们可以认为△AOB旋转45 后到了上△A′O′B′。在这样的旋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做一做后,讨论回答:
图中,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 ∠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______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____。探 究 新 知 如图,如果旋转中心在△ABC的外面点O处,转动60,将整个△ABC旋转到△A′B′C′的位置。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顶点、边与角是如何对应的呢? 探
究
新
知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ACE的位置。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了多少度?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AB绕着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线段与原线段的位置有何关系?如果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呢?
小结 提高 说说“旋转”的概念,旋转的等量关系。说说描述“旋转”的过程要注意哪几方面? 课后反思
图案设计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及它们的组合进行的图案设计。【教学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图案、图标的剪贴、临摹以及。多种常见的图案及其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逐个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图案,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种图案标志的对象。明确在欣赏了图案后,简单地复习近平移、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3)、(4)、(5)、(6)都可以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3)、(5)也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而图(2)可以通过平移形成。
2、课本例1
欣赏课本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成过程。
评注:图案是密铺图案的代表,旨在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同时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是图案制作的基本手段。例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图案”,然后再运用平移、旋转关系加以说明,注意旋转中心可以为图形上某一特征的点。
评注:可以取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基本图案,然后通过变换得到。而且变化方式也可以是:左下角的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左上图和右下图。
(二)课内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由每组指定一个同学展示该组搜集得到的图案,并在全班交流。(2)利用下面提供的基本图形,用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方法进行图案设计,并简要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那些图案用到了平移或旋转?分析其中的一个,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课时小结:
本课时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是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设计出一些简单的图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图案的设计又增加了哪些新的认识?(可以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多种方法来设计,而且设计的图案要能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再就是图案的设计一定要新颖,独特,这样才能使人过目不忘,达到标志的效果。)
延伸拓展:进一步搜集身边的各种标志性图案,尝试着重新设计它,并结合实际背景分析它的设计意图。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个教案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准备】:直尺、【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5、小结:
(1)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7、课后反思:
全等三角形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准备】(引导性材料)
让学生在举出(拿出、剪出图形)实际例子,感悟和感知全等图形。【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教学过程】
1、全等形:
下面描述“全等形”的三种不同说法,哪种是恰当的?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②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
3、三角形的全等变换 指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两个全等三角形作全等变换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相等,如果△ABC≌△DEF,那么AB= ,BC= ,AC= , ∠A=
,∠B=,∠C=
.【知识运用与测试】
1、能够
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边,叫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相等。
3、若△AOC≌△BOD,对应边
,对应角
若△ABC≌△CDA,对应边
,对应角
4、若△ABC≌△DAE的对应边,对应角
5、如图,已知△OCA≌△OBD,C和,A和
是对应顶点,写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6、如图,已知△ABC≌△DAE,∠C=∠E,BC=AE, 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其他对应边为
和
,和
;其他对应角为
和,和。
7、如图,已知△DAB≌△CBA, 对应边:
对应角:
8、如图,已知△AEC≌△ADB,△BEC≌△CDB,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
叫;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5)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6)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准备】:直尺、【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分析:(设问程序)“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如图2,AE=CF,AD∥BC,AD=CB,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
课后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二)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5)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
(6)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教学准备】:直尺、【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探索.【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课后反思:
角边角定理推论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说出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角边角及其推论。
2.会应用角边角和角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此外,在帮助学生熟悉角边角的应用中,进一步渗透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引导性材料】
每个学生用硬纸板任意剪一个三角形,如图把三角形纸板撕成两部分。尝试利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再剪一个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
问题1:从上面的实践中容易发现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观察、比较第Ⅰ、Ⅱ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问题2:观察第二次剪出来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第Ⅱ部分,有哪些边和角是重合的? 问题3:从利用第Ⅱ部分可以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从上面的动手实践中,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把这个事实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个条件──角边角。角边角可以简写成“ASA”。
问题4:从利用第Ⅰ部分不能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事实中,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5:把一个三角分成如图中的两部分,尝试用其中的一部分能否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问题6:利用中的两部分,都不能剪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从问题
4、问题6的探究中,不难发现,两个三角形中,只有一个元素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只有两个元素对应相等也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问题4、5、6似乎与“角边角”的教学无关,但设计这几个问题有助于让学生主动发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练一练:1.(由课本第36页练习第2题改编)填空完成下列分析和证明: 已知:如图中,∠1=∠2,∠C=∠D。求证:AC=AD 分析:要证AC=AD,只要证△____≌△____。由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推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____=∠_____。由已知∠1=∠2,∠C=∠D,可知180°-(____)=180°-(____),即∠____=∠_____,于是可以根据“_____”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学生完成证明)
由于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第三对角也相等,由此可得“角边角”的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2.(由课本练习第1题改编)已知:如图中,∠1=∠2,∠3=∠4。求证:AC=AD 证明:(1)∵∠3=∠4(已知)
∴180°-∠____=180°-∠____,即∠____=∠_____。
一.小学语文教学难点
从整个义务教育体系来看, 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初始阶段, 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步入学儿童。小学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启蒙期”, 注重小学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 小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任重道远”依旧是小学课程教学的难点。一方面, 小学生之前未正规地接触语文课程, 对教材知识无法自主地学习与理解, 很多小学生迟迟未能“入门”, 进而影响了其后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不当, 编制的教学方法与学习需求不一致, 也会限制小学生个人潜能的全面发挥。
二.课堂知识讲解的重要性
“语文”本质上是由诸多汉字语言组织起来的学科, 学习语文必须要弄清每一个字、词、句的实际含义,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书本教材所讲述的内容。课堂知识讲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利用知识讲解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力, 使其深度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 语文知识讲解有着多方面的教学意义, 主要表现:
1、理解知识。“知识讲解”是语文授课的主要方式, 根据教材大纲编制课程讲解方案,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带领孩子们体会文化知识学习的乐趣。例如, 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感到十分模式, 我在讲授《汉字笔画名称表》时, 每天定量向学生讲授汉字组合、笔画名称、拼音书写等内容, 经过讲解后学生的理解程度得到加深, 明白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为其它教材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扩散思维。思维是保证知识学习质量的根本, 只有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 才能客观地理解语文知识。小学生刚刚步入正规教育, 更应该尽早建立思维模式,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 为今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基础。语文课堂知识讲解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例如, 人教版《菜园里》一课中, 向学生讲解了菜园里的各种蔬菜, 使其体会到了自然生活的乐趣。
三.小学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技巧性应用
鉴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依旧课堂知识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现代语文教学必须积极推广知识讲解方案, 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对于教师来说, 课堂讲解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每一堂课的授课内容, 合理地编制讲解方案,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我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了多种讲解技巧。
1、注重需求。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学服务,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根据这种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 来制订相应的不同的对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 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
2、把握基础。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当中, 我们的教训就是, 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 认为应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强调,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培养, 加快语文课堂知识讲解流程的优化改进, 帮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3、形象讲解。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 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 “鸟”和“乌”, “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 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 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 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4、引导阅读。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墨梅》后, 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 等十余首古诗, 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 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 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 《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 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结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淡化;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知识的界定
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界定,语文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论者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把语文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还有的论者根据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知识形态,将语文知识分为显性的语文知识和隐性的语文知识。关于语文知识类型和性质的讨论很热烈,但各家的语文知识所指有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到底要不要开展、怎样开展语文知识教学依旧是“雾里看花”。
二、小学语文知识的“淡化”
新课程改革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这是不是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知识放逐呢?笔者认为,放逐语文知识的做法有失偏颇,新课程标准的提法是为了纠正语文“知识”独霸的做法,力图把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语文课程就成了一个空壳,母语‘学得教育就失去了凭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小学语文知识失去“霸权”地位,将纯粹的小学语文知识传授转到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来,故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淡化”语文知识的讲授,应在学生个体参与体验下,语文知识应该与课文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
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根据认知主体分类语文知识来看,知识可分为公共知识、个人知识两类。公共知识是复合主体共有的知识,它可以通过学习、模仿、记忆而获得。而个体知识则是个人在对公共知识有了一定的分析、消化和了解的基础上,由个人所拥有的并已经内化到个体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按照这一分类方式,语文知识的“淡化”,淡化的应该是公共知识,陈述性知识中大量的内容都是属于公共知识的范畴,而个人知识是能力、素养的一部分,有些可能已经转换成能力了,有些可能还在存储阶段还未转换成学生的能力,这应该是小学语文知识教学中的重点。
三、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开展
笔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把这种静态的陈述性小学语文知识再分为三类。一是记忆性知识。这类知识的掌握主要依赖机械记忆,即单纯的记忆。在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中,记忆性知识主要是指常用汉字(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来减少2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汉字常用的偏旁和部首、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汉语拼音字母表》与一些文学常识。二是理解性知识。这类知识的掌握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小学阶段主要指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排比等)、文章文体(说明文、记叙文、散文等)等。三是感悟性知识。这类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受和体悟,记忆和逻辑思维所起的作用又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感悟性知识具有较强的主观感受性,这类知识多是在某些条件下通过个体主观体验而获得。
对于记忆性的语文知识,我们应该主要采用讲授法,基本不需要让学生去探究。为了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记忆,“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供先行组织者”“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帮助提高学生记忆时间与效果的有效方式。例如,句子成分分析,许多老师都认为考试不考也就不需要教了,可笔者发现,若是学生不清楚一些基本的句子成分,就很难理解语病句子的病结所在。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句子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迅速找到句子症结,准确修改病句,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写作文遣词造句时出现语病。
对于理解性的语文知识,教师重点应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构起认知的桥梁。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从新信息获得意义不是只获得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而是将新旧知识整合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而这种整合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然后通过“先行组织者”“事件的概况结构”及例子等,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
对于感悟性的语文知识,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做到换位思考。语文知识教学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和规律,教师依靠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语文知识可以直接转变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文知识只是基础,只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仅是个开始。
参考文献:
[1]方相成.语文知识体系的除旧纳新[J].教育评论,2005(2):52-56.
【小学语文知识总汇】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总汇09-25
小学生语文知识重点06-04
小学语文关联词知识07-11
小学趣味语文知识竞赛方案07-23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类复习06-16
小学语文五年级知识点07-02
小学语文四年级知识点09-2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06-13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10-27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