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读中国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易经解读中国(通用7篇)

易经解读中国 篇1

坦然而论;“科学发展观”全面、聚集、深刻、确切、符合实际国情,但确凡力度,没有雄霸天下之气,所以科学发展观不是政治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融会贯通的总结,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社会主义文化核心思想,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经世致用的社会主义特色。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即不是政治思想也不是社会热潮,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凝聚力。即能符合政治思想又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是政治与社会之间所营造出来的和谐氛围,借天地之灵气注日月之精华与时具进。在与时具进中把握尺度、争取力度、结合实际的创新。与时具进的创新乃永无止境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华文化伟大而复兴之必然。

话说三农;

中国确保十八亿亩可耕田,是否意味着未来农业的转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未来农业已经走向大田农业企业化转形趋势。农业转形后,土地有国家经营企业化管理,这果然很好,可农民就是名副其实的农民工了。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农民工的基本保障?未来中国是否会走向工与商的两级分化,城乡基本生活保障是否一致,出生在农村而没有占到地的九零后,这些人是农业户口没有地也没有非农业待遇,他们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靠是什么?还有九零年以前占到地的人,可现在人已不在世了,这些人的土地经营权又如何处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企业转形时非农业户口的人,都得到了国家安置等一系列的补偿,包括渔民、牧民等。在农业转形时不知是否也会如此?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农民走向了农民工的生活,在国家建设经济崛起中东奔西走,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付出多少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当国家在稳定发展时期,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农民工已被某些人所鄙视,农民工的最终归宿在那,不会流离失所吧?

我相信这些随着社会主义宪法的不断完善,都会得到妥善解决的。至于未来中国是否会走向工与商的两级分化到是点看法。客观的说;若未来中国走向工商两级分化,那就是社会主义理念的性质变了,成为了资本主义。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初衷而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全面发展共奔小康,至安居落业使中华文化伟大而的兴。从近年来的社会动态来说,有些先富起来的人有了心存疑念,开始转移资产。先是移民国外,然后再把资产转移到名下。也有的通过其它渠道洗钱等五花八门,不过这只是及个别人的行为。不过这些有阴阳之身的双面人,总之还是中国人,只是被人之常情的贪念麻痹了人生观念。

易经解读中国 篇2

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谈出了自己对《易经》的理解, 通过对《易理》的解读和延伸, 结合自己人生的阅历, 从历史的发展上, 从世间万物万事的变化中总结出了许多精彩的“思想火花”和许多睿智的认识, 给今人以很大启迪。今天, 我们通过对孔子理论思想的学习解读, 为现代管理方法注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液, 使之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和社会的进步服务。

企业家素养的修炼与企业家文化

说到企业家文化, 离不开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修养。近年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引进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理论, 许多人学来学去觉得非常复杂, 难以做到。其实, 世界上真正高明的东西, 都是浅显而朴实的, 我们不要“重难而轻易”、“重远而轻近”, 忽视了自己身边的真理, 忽视了对祖先优秀文化的传承。

《大学》开篇就开宗明义地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而近道矣。”一个企业家要想具有很高的素质, 首先要明白自己追求的根本所在。

因此,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常说“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就是引导人们以一种善良的心态去做事。人在一生中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包围, 有欲必有所求。所有的追求, 其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快乐。为什么有些人发奋努力, 兢兢业业, 虽然事业有所成就, 却得不到快乐呢?一个企业家如果不懈追求的目的是为了“物欲”、“私欲”, 那他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状况。一个人在口渴的时候第一杯水的效用最强, 第二杯、第三杯的效用就会明显地递减, 一直喝下去甚至会带来痛苦, 这就是“边际效用”。只是为了“物欲”、“私欲”, 最终不会有长久的快乐。只有为团队追求、为社会追求、为众生追求, 将己之欲求融入其中, 才能乐此不疲。所以, 如果说素质是建设企业家文化的基础架构, 那么, 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智模式则是素质修炼的基石。对于企业家素质的修炼, 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在中国历史上对主管历史的官员有个分类, “左记言”“右记行”, 历史就是言与行的总和。人的素质就是“悟与行”, 就是反思与行动。在思维上不断地领悟, 在心智上不断地改善, 这就是素质的修炼。当然, 企业家文化是一个体系, 包括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企业家的思维、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家的决策力、企业家行为等等, 这些构成了企业家文化的“大厦”。而企业家的素质则是构建企业家文化大厦的基础架构, 要想大厦不倒, 企业家必须不断地进行素养修炼。

企业家的反思补过与企业家文化

要想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心智模式就应该学会反思。世间的人有贫有富, 有成功有失败,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一点是贫穷的、失败的往往是那些不愿意反思自己, 不愿意通过认真思考去把握自然之道, 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并把自己和社会放在同一个系统中去思考的人。这些人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系统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事的时候, 要么只考虑自己, 要么消极地依赖于社会。

成功的人就其思维认知而言, 一定是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懂得相互依存关系, 从而充分把握机遇的人。同样是下岗, 结局却会大不相同。有的人把下岗看成人生创业的起点, 有些人却把下岗看成人生创业的终点。虽然嘴上说出来的也许差异不大, 但成功的人往往是去找方法, 根据社会变化而改变自己;不成功的人往往是去找理由, 幻想根据自己的喜恶而让社会改变。

《易经》在卦、爻辞中对结果的判定有几种现象:吉、凶、悔、吝和无咎。孔子在谈到无咎时曾评论:“无咎者, 善补过也。”反思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人要善于反思才能“补过”, 即便是认为没有问题的事, 也要经常反思, 才能“无咎”。在近年流行于世界的现代管理方法当中, “六西格玛管理法”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程序上的反思和察觉。它利用严格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 使差错和失误能够及时得到察觉, 能够不断地得到反思和调整, 把结果保持在最佳状态, 从而达到“无咎”。

企业家的兼容并蓄与企业家文化

一个企业家要想建立优秀的企业家文化, 一定要兼容并蓄。在企业中, 人的性格各异, 想法不一, 观点不同, 但“家有千口, 主持一人”, 作为领导者的企业家, 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企业的管理是要力求一致, 但这个一致应该是“游戏规则”的一致、群体价值观的一致, 而绝不应该是“声音”的一致、“思维”的一致。假如在一个企业中只有一个“声音”、一种“思维”, 千人一面、千人一语, 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局面意味着企业创造力的缺失, 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虽然表面上挺好“管理”, 但潜在的危机是很大的。企业家能够兼容并蓄就是能够接纳大家的智慧, 营造活跃轻松的工作环境,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的创造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孔子在“系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因为“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 智者见之谓之智。”所以应该“显诸仁, 藏诸用”, 能够兼容并蓄就能够很好的平衡“阴阳”。事情有正反两面, 正与反就是阴与阳, 调和正反并不是矛盾的统一, 而是阴阳的均衡。我们常说:君子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调和自身阴阳, 兼善天下就是调和群体阴阳。用什么来调和?用“善”。就是说, 企业家应该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确立有益于自己和社会、他人的“善”的价值观, 并且设计引导企业群体也确立相同的价值观。我们说是设计引导, 而不是强迫, 因为人只有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事, 才会具有主动性和奉献精神。

企业家的学习提高与企业家文化

建立优秀的企业家文化缘于企业家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系传”中说:“夫乾, 其静也专,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夫坤, 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 是以广生也。”这是《易经》中的“乾”“坤”两卦的“卦德”。“夫乾, 其静也专, 其动也直, 是以大生焉。”从动静阴阳两面说学习的目的。人只有出于为了人生的事业, 而不是“物欲”的驱动, 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是为了利益而学, 不是为了利益而习, 才能够不浮躁。只有不为功利才能静, 只有静, 才能专。清华大学曾有一个调查, 80%的大中型企业的企业家, 感觉企业壮大以后自己的领导能力相对不足。诚如庄子所言:“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因此,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一个不断学习、不停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

一个人、一个企业成功几年靠机遇, 成功十几年靠权威和手段, 成功几十年靠管理, 成功上百年靠文化。企业家只有明白确立了自己的文化, 才能带领他的团队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把优良的管理、正确的经营传承下去, 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创造最优的绩效。如果一味重视方法和手段, 一味凭借关系和机会, 只能带来短期的辉煌。

《易经》包括了象、数、理三个层面的内涵, 只有认真分析历史发展、社会发展的“现象”, 才能真正明白社会、文化的“哲理”, 也才能真正把握运用好“时数”和“天数”, 这才是企业家根本“道”之所在。如果只重视方法、手段这些“术”, 而忽视、忽略了“道”, 就是本末倒置或者是舍本求末了。优秀企业家文化的内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那就是“以道御术”。

《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篇3

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在对生命本源深刻思考和形象概括之上体现出宇宙万物的自然生长之美。《易经》的美建立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上,天与人是相通的、一致的,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规律也是人类所应当遵循的规律。《易经》六十四卦通过显性的象征性符号,体现了自然与生命的意义。《易经》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不是专门为了说明美和艺术,但却是同美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直接相关的实质所在。就艺术范畴论,“天人合一”的文化潜意识使古代艺术家相信,人类所要表达的情感,于宇宙万物中能找到相应的事物、恰当的形式予以寄托,万物是心的外化,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所以,中国古典美学的先哲认为艺术应当“法天贵真”,艺术创作应当“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比如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即暗含着人终归要物我合一,归入自然之万物,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天人合一”、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

《易经》对阳刚之美和阳刚之象有深刻的阐释:乾为天,为阳,为刚。乾为天,乃纯阳至刚者。《乾·文言传》中说,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纯粹精也。《易经》中虽没有明确指出“阴柔之美”,却也间接地描绘了阴柔之美的各种现象,如“天地变化,草木蕃”“山下有风”“地中生木”“鸣鹤在阴”之类,都颇能给人以阴柔之美的感受。由于阴、阳二者在不断变易、互相融合与转化过程中可以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所以,“阳刚”与“阴柔”结合的“和谐之美”,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和谐”作为美学思想,最早表现为音乐艺术理论中“和”的观念,《乐记》在音乐艺术风格上即体现出了对“阳刚”和“阴柔”艺术风格的兼收与并蓄。同样,书法艺术亦能体现一刚一柔的“和谐”美学思想。线条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纵观古今书法,线条大抵给人三种美感,分别是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和协调之美。完美的书法作品无不包含诸如曲与直、藏与露、方与圆、断与连、迟与速、枯与润、行与留、疾与止、平与侧等刚柔线条的辩证统一。

易经解读:《春秋》言三世 篇4

《春秋》为什么言三世?《春秋》怎么言三世?《春秋》言什么样的三世?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这一段开始,是讲写文章的方法。我以前常告诉新闻界的朋友,写社论就要“杂而不越”,尤其是写大文章的道理,取材的角度,下笔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学问。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名”的意思,在这时可以说是“用字遣辞”,一个名词、一个小掌故、或者讲道理、理论,引证得很准确。“杂”是很广泛,包罗很广,能照顾全面;“不越”是不会过分,没有超过范围,没有不得体、不离谱,等等。

“于稽其类”,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说话要有根据,不要乱讲,在写同类的东西时,似是而非的关键之处,要能辨别,能剖析。

这是孔子研究《易经》,及研究文王周公著作的心得。

“其衰世这意邪?”孔子的《春秋》言三世,就是太平世、升平世、衰世。衰世就是乱世,就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果按孔子所定三世的标准,大同世界就是太平盛世,但是很难做到。西洋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的太平盛世,恐怕永远是人类挂在那里的一个目标。所以我经常比它为驴子的红萝卜。一个赶驴车的乡下人,因为驴子不肯走,他便在前面吊一个红萝卜,驴子为了吃那个红萝卜,就只好拼命向前走。但是,这个红萝卜目标很难追求得到。

普通历史上的小升平,如果十年二十年没有战争,人民的生活就能获得安定。但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三十年不变乱的,要想安定很难。十二年是一纪,三十年是一世,这是古代的观念。现在把一百年叫一个世纪,这是西文人的观念翻译过来的。

讲到衰世,钱穆先生曾说庄子、老子、《易经》的“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我就讲笑话说:如果三玄之学是衰世之学,那四书五经也可以称为忧患之书了,因为四书五经的.学问都是从忧患中来的。钱先生这么讲也有他的根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衰世之意邪”的道理!

但是大家要注意,伟大的哲学家、宗教家都出在乱世。越是乱世,人才越多。乱世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痛苦,便要用思想来解决问题。太平时候都是文学家,因为生活优裕,就把精神用到悠闲娱乐方面去了。《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就是太平时代的反映。由康熙下半期开始,算是太平了三百多年,那个时候公子少爷,文学家特别多。像袁子才这下班人,都出生在那个时候。所以当时就流行不作无益之事——一天到晚不去跳舞、打麻将、喝酒,如何排遣有涯之生命?人的生命有限啊!如果不做些有意义的事,那个日子怎么打发?活几十年太长啦!实在受不了,人会要发疯的。

这种话大家恐怕很难会听见了。我现在想想,那个日子真的很舒服啊!要放暑假了,担心这两个月的暑假,回到家怎么“玩”?怎么过啊?回到家以后,竹床 一铺,当着风口睡倒,看看唐人的诗词,翻翻书,很快地下午两三点了!妈妈的下午点心还没有出来,已经对妈妈很不舒服了!妈妈把点心拿来,一尝不对胃口,便不吃啦!妈妈再劝,反正不好吃,一副撒娇的样子。妈妈说:好,我再去做别的……现在想想古人所说的“日长如梦闲方觉,事大如天醉已休”,过一天好像过一年一样,这种生活情形,几十年来台湾青年差不多感觉到了。大家生长在温 室里边,我很担心将来大家怎么办?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所以大家飙车、签大家乐,舞厅“蓬拆”到天亮……

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 篇5

1、不能急功冒进,轻理重术,不要把易经看作算卦,看命的书,要认真研究原理,真正把理、象、数研究明白。这里有三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1)六十四卦卦序要会背,八个经卦的寓意要明白。

(2)元、亨、利、贞,吉、凶、悔、吝要清楚。

(3)要了解、知道错卦、综卦、互卦的涵义。

2、要循序渐进,遇到难的,不明白的,要学会请教,同时用心去悟。

(1)要认真学习说卦传、杂卦传、序卦传、系辞传,即孔子的《十翼》。

(2)把每个卦的上下经卦要牢记,比如:第三卦屯卦,水雷屯,坎上震下;第四卦,山水蒙,艮上坎下。

(3)要了解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关系,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卦象分析方法,爻位的作用。

3、不要只看白话解读,要认真研读原文,推荐大家看看:

(1)曾仕强老师的易经讲座。

(2)南怀瑾老师的易经杂说和系辞别讲。

(3)傅佩荣老师的易经讲座。

二、如何学习易经

1、放下算命心态,对易理下功夫,用心研究理、象、数,荀子说“善易者不卜”。

(1)理:解释阴阳变化的规律。

(2)象:理的反映,往往在阴上体现。

(3)数:用数字表示象。

2、多读原文,要查字的本义,一定要通过《说字解文》、《康熙字典》来查。

3、重视基础原理、牢记、领会、灵活运用。

(1)阴阳的本质,五行的意义,先天八卦的作用,后天八卦的形成,河图洛书的作用。

(2)杂卦、序卦、说卦、系辞的意义和解读。

易经解读中国 篇6

履卦跟前面的小畜卦什么关系呢?还是覆卦,你把那个风天小蓄倒过来,就变成天泽履,要慢慢养成习惯,风天小畜,脑袋里要有一个象,风天小畜,倒过去,天从下面变上面去了,风倒过去变成泽,叫做天泽履。

我们也说记这个并不难,你有天地跟火水,是怎么倒都一样,然后倒的时候,山雷两个要换,大哥跟小弟要换,然后大姐跟小妹,风跟泽要换,所以前面说风天小畜,一倒过去变成什么,变成天泽履,就出现了履卦。履卦第十卦。履卦很特别,为什么特别呢?我们看看它的卦辞。【10.1】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白话】

履卦。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

好像是老虎出来了,这老虎是怎么回事?这里面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底下是一个兑卦,兑在西边,这就变成后天八卦了,左青龙右白虎,看到没有,左青龙,右白虎,白虎就是指兑卦,它在西边。对不对,后天八卦。想想看,南朱雀,北玄武这些。

好,也有人说,履卦在这里不应该是指兑卦,应该指上面那个乾卦,因为乾卦本身力量太大,一直动,好像在天上,代表它力量太大,代表像老虎一样,老虎给人类感觉是非常的威猛,我们以前看过云从龙,风从虎,这些。所以我们这边先看到,老虎不咬人,老虎为什么不咬人?踩到老虎尾巴,老虎还不咬人,为什么?因为你很有礼貌,就这么简单。所以,你只要有礼貌的话,礼这个字包括礼仪,礼节礼貌,反正就是礼多人不怪,这里没有问题。我们这边看一下,先说它的序卦。

物畜然后有礼,故授之以履,履者,礼也。

看到没有,履跟礼放在一起,物质方面的需要满足之后,你就会比较有礼貌。叫做衣食足而知荣辱,就可以教你礼仪。也就是孔子说的,富而好礼。

孟子里面有一段话你可以参考。有一个人问孟子的学生,你们儒家讲那一套是没用的,问你礼跟食哪一样比较重要,吃饭跟有礼貌哪一个重要?你说当然是礼貌重要,那好,现在如果你守礼仪,不吃饭就饿死了,你如果不守礼仪,就是没有礼貌就可以找东西吃,就可以活命,在饿死跟活命之间,你还有守礼吗?很难回答,学生没有办法回答,另外一个人第二次又问,好色跟礼仪哪个重要,当然是礼仪重要了,好,守礼仪的话你就娶不到太太,不守礼仪就可以娶到太太,这么严重,那你还要守礼仪吗?一辈子不结婚吗?学生部能回答就跑去问孟子,孟子说着种问题算什么问题呢?他说我爬到高楼上用一个三寸的木头放在高楼塔尖上面说,谁比较高,我不看底部只看最后比谁比较高,当然是三寸的木头高,因为我放到塔尖上面,我现在问你,金子跟棉花哪一个重,我一两金子跟一车棉花,那谁重?当然是一车棉花重,那你不告诉我多少棉花跟多少金子比只问我金子比较重也不跟我讲底部从哪里开始算,只看那个塔尖谁比较高,这算什么讨论问题呢?是不是。所以孟子很厉害的,儒家强调的是什么,你要珍惜你自己的生命,所以孟子就讲很多话,孟子为什么可以继承孔子成为亚圣,并称孔孟之道,有他的道理,他的智慧发展出来后,把儒家思想解释得很圆满。

孟子就跟他说,你去回答他,如果一定要扭住哥哥的手,譬如说这边有一块蛋糕,哥哥想吃,我也想吃,我如果要吃到,要把哥哥的手扭到后面我才能吃到,那你要去扭吗?当然不能扭了,只是多吃一块蛋糕的事情,居然破坏兄弟的感情,有没有遵守礼貌,那当然不能做,你比较的时候你不能拿太大的跟太小的比,对不对,你说这个面包,我不吃就死掉了,但是不是我该吃的,我死了算了。儒家不能接受这个,你比的时候应该说,如果不扭哥哥的手臂,我就吃不到蛋糕,那你为了吃一块蛋糕就扭哥哥的手臂,这太不象话了。

他另外说,跟好色有关,他说如果你翻过东边的墙壁。因为古时候的住家像这种合院式的,都是男生住东边,女生住西边,这当然也配合我们的这些五行这些了,因为震是长子,住东边这些,所以叫西厢记,看到没有,女生住西边,他不会写东厢记,东厢是东宫太子,那没有什么好写的。他说你翻过东边的墙壁,到别人家的西边厢房,这样就可以娶到太太,你也翻吗?太难看了吗。等于是不择手段要娶一个太太,也没有人让你说你决不能娶到太太,你按照礼的方式,照样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结婚,那你要不要翻墙,对不对?所以你问题是你比较的时候你不要拿那个生死那么大的事情,跟守礼貌那么小的事情去比。东西拿来,我快饿死了。拿来就吃,我管你是谁的东西,管你该不该吃。我先活命再说。我活命之后再来赚钱赔你。这是儒家思想。所以哟时候我们说孟子里面你不去了解的话,你光是拿一些表面上说儒家是不是很虚伪,平常讲一些礼貌,到要求生存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了。这是一种不要说人的本能,生命很可贵了,不能随便牺牲。我杀身成仁可以,你叫我说为了坚持一点礼貌我就不吃东西,就死掉了,那儒家并不赞成。所以为什么孔子称赞管仲,这是原因之一。岂“有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个履卦我们刚刚提到老虎,可能是底下兑卦,也可能是上面乾卦,我们看它的彖传,【10.2】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白话】

《彖传》说:履卦,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响应强健,所以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刚强者居中守正,踏上帝位而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

【解读】

履,柔履刚是指什么,柔顺者以礼对待刚强者。你把那个履跟礼配合在一起。礼者,履也。我们现在讲一段许慎的说文解字,履霜,坚冰至。履就是鞋子。履也代表脚,你怎么走路呢?你走路的时候你就要记得礼。礼者,履也。所以怎么样,所以事神致福也。“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履在古代就是去实践一些事情。走路的方式,就是你怎么跟,人生就跟走路一样,事神致福。你怎么样去事奉神明得到幸福。

因为礼这个字本身是宗教含义的。“

”,这边从示,示代表三光,上面代表天,底下三条线代表日月星辰三光。那右边是什么,你如果写繁体字比较清楚。我们这边把丰写出来。礼这个字从示,从豊,豊像什么呢,二玉在器之形。玉代表是祭祀用的,底下这个豆,是桌子,就是我在几桌上供着两盘玉,这叫做二玉在器之形,代表祭祀。所以礼仪这个礼字,在古代是宗教含义,我们也知道你只要旁边是一个示部的话,都是宗教含义的字。所以,礼是什么,履也,你按照一种方式好好去操作,这个履卦代表走路行动这些,目的是为了事神致福。这是礼原来的意思。是宗教的背景,宗教的含义。好,所以这个地方提到,说,柔履,刚也,以礼对待刚强者。以和悦去回应强健,各位都知道叫做天泽履。

天代表强健,底下的泽代表和悦,去回应强健,所以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不咬人,通达。刚强者剧中守正,还是一样,九二跟九五都是阳爻,踏上帝位也没有愧疚,是因为光明坦荡,那么这边讲,履帝位的话,是九五既中且正,没有问题,接着看大象传。【10.3】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白话】

《象传》说:天在上,泽在下,这就是履卦。君子由此领悟要分辨上下秩序,安定百姓的心意。

这边讲上下呢,各位都知道,天在上面,泽在底下,泽不但在底下,泽并且是最底下,你想想看,地上有什么,地上有,但水在流动,它不是静止的,第二个地上有地,土地,那什么叫泽,沼泽比土地还低,土地有一个坑,有一个洞,它才叫沼泽,所以天在最高的位置,泽在最低的位置,上下分得很清楚,这叫做什么,分辨上下,每一个人都有知道长幼尊卑,只有这样才能讲礼仪,那么老百姓心意可以安定。

我们看它的内容,第一个,【10.4】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初九。按平常的践履方式前往,没有灾难”。因为初九本身是有动性的。阳爻在刚位。《象传》说:按平时的践履方式前往,是因为只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只有独行愿呢?因为它上面跟九四不应,它不是为了任何利益,它基本上刚刚进入履卦,它本身又在底下,只有老老实实按照我的方式来做,没有问题。

接着看九二。

【10.5】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白话】

九二。所走的路平坦宽阔,幽隐的人正固吉祥。

《象传》说:幽隐的人正固吉祥,是因为他守中使自己不乱。

什么叫幽人,因为底下是一个泽,古代人隐居很多人在沼泽里面,我们现在沼泽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少了,古代沼泽很多,“水乡泽国”,很多类似的地方,那常常在沼泽里面隐居。所以这边讲幽人,因为九二正好在底下,那个下卦的中间,就在沼泽的中间,所走的路平坦宽阔,提到幽人的时候呢,九二,六三,九四变成一个互离,离卦代表光明,但是为什么讲幽人呢?

因为底下兑卦是代表有缺陷,眼睛有缺陷叫做幽人,幽人也代表幽暗看不清楚。后面就会出现很多看不清楚的事情,所以幽人就有两个理解,一个是说我在沼泽里面,我觉得这个理解比较合理,因为我正好在第二位置,兑卦有三爻,九二在中间,兑卦代表泽,九二在沼泽中间,这个叫幽人,因为你眼睛有问题的话,到六三你再来说,好我们看看主爻六三。主爻凶的很少见。【10.6】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白话】

六三。眼有疾还能看,脚跛了还能走。踩在老虎尾巴上,老虎咬人,凶祸。勇武之人要做大王。

《象传》说:眼有疾还能看,但没办法看清楚。脚跛了还能走,但没办法走远路。老虎咬人的凶祸,是因为位置不适当。勇武之人要做大王,是因为心意刚强。

眼有疾还能看,脚跛了还能走。为什么提到这些东西呢?第一个,六三在下卦兑里面,兑就是毁折,说过了,兑卦虽然是口,也代表有开口,有一些缺陷,有一些毁折,互卦是离,九二,六三,九四是互离,代表眼睛毁折,眼睛有疾,又在互卦巽里面,巽为股,股就是大腿的部分,同时它本身也是在兑卦里面,所以它两个互卦都被它用上了,用上了之后都有毁折,一个是眼睛有问题,一个是腿有问题,还能走。

一冒险前进就有凶祸,为什么?因为上面是一个乾卦,所以我觉得得把老虎当做上面乾卦反而比较合理了,因为六三等于是上面一只老虎,老虎头当然在外面,因为它由下往上走,一般讲认为脚在底下,尾巴在底下是比较合理的思维,头在上面,所以六三踩在老虎尾巴上,为什么?它紧邻着九四,九四跟上九是一只老虎的话,九四就是老虎尾巴,它在老虎的后面部分,那六三就正好踩在上去,它是主爻,这下就危险了,老虎要咬它,那么兑为口,等于落入虎口,六三自己本身是在兑卦的口的部分,对不对,你又踩到上面的老虎尾巴上,一咬就咬到你了,你自己正好是落入虎口了,所以这是很生动的。那么六三得到五个阳爻呼应,表现有如勇武之人,又与上九正应,所以它想为于大君。它想要说我要当老大,但是它没有想到说上面三个阳爻和在一起是一个乾卦,对你来说非常不利的,但是它还认为自己很厉害,为什么厉害呢?我是唯一阴爻,我一个就可以笼罩全局,以少胜多,那么九四也是履虎尾,我们一起念。【10.7】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白话】

九四。踩在老虎尾巴上,戒惧恐惧,最后吉祥。

《象传》说:戒惧恐惧而最后吉祥,是因为心意是要往前走。

九四也踩老虎尾巴,这正好又再进一步说明什么,上面乾卦是老虎,是比较合理的,六三踩到老虎尾巴,被咬了,九四也踩老虎尾巴,为什么?因为九四,九五跟上六是一只老虎,九四是在老虎尾巴位置,这叫做双重象征,它本身是老虎尾巴的位置,那它这个卦叫什么,叫履卦,我自己是老虎尾巴的位置,我又踩上去,因为履就是踩,踩上去,所以九四也踩老虎尾巴,但是没事,为什么?戒惧恐惧,就没事,哎呀,抱歉,踩到自己的尾巴,不小心了,就没事,组后吉祥。九四为什么吉祥,它能够阴阳相柔和一下,阳爻在柔位,九四调合一下,所以没有问题,好再看九五。【解读】

 九四“履虎尾”而未被咬,是因为已脱离兑卦,中间有了分界。不过,恐惧发抖(愬愬)还是难免。

 九四下有六三来顺承,本身又刚健能行。在履卦中,它的心意可以实现,所以“终吉”。【10.8】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白话】

九五。刚决履行,正固有危险。

《象传》说:刚决履行而正固有危险,是因为位置居正而当令。

夬这个字,各位慢慢要熟悉,因为已经有一个夬卦,夬就是刚决的意思,刚决履行,正固有危险。那么因为它位置居正而当令,在履卦里面以柔为主,因为它是礼仪,礼节礼貌,以柔为主,九五太过刚强,所以它这边就怎么样呢?正固有危险,你一刚强就有危险了。因为你讲礼仪的时候不管你位置多高,你也要态度柔和,你不能说你当了领导之后我的态度就刚强,那你就违背了礼的原则。好,最后结局怎么结束呢?出现了第三个元吉。我们一起看。【解读】

 九五居上卦中位,上下二爻皆阳,连对应的九二亦阳,等于手握大权,行动刚决,如此坚持下去会有危险。“夬”亦为卦名(第四十三卦,上为阴)。 九五为君位,又处乾卦(阳刚而进取)中爻,可谓“位正当”。程颐说:“居至尊之位,据能专之势,而自任刚决,不复畏慎,虽使得正,亦危道也。” 【10.9】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白话】

上九。审视走过的路,考察吉凶福祸,如此返回最为吉祥。

《象传》说:最为吉祥的居于上位,这是大有喜庆的事。

在上的位置出现元吉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上九,一个是上六,上九出现元吉的就是在履卦,一定要记得,履卦上九出现元吉。因为在上的位置,平常都不好,那另外在上出现元吉的是井卦。是上六元吉井卦为什么好,水风井,你背就背水风井,你一画就画出来了,这就是元吉,为什么元吉呢?因为一口水井造好之后,就要怎么样呢,让大家享用。叫做有福同享,所以元吉。道理其实很简单,上六,井开口了,井开口的话,你不要加盖,大家都可以享用。这就是皆大欢喜。

那为什么履卦也是元吉呢?上九,因为你一路走来,都是按照礼仪的方式来行为,走到结束终点当然是元吉,你一辈子都很有礼貌,然后是每一个人都欢迎你,所以你看它说考察吉凶祸福,如此返回最为吉祥,你走到这边是礼,你再回头一看,一路走来都是合乎礼仪,那最后一步结果就是元吉,为什么说你大有喜庆呢?

因为上九跟六三正应,所以变成元吉。【解读】

 履卦到了上九,完成任务。可以回顾过去践履的,并考核其吉凶(祥)。既然由此体验,返回时不再行差踏错,结果“元吉”。

 上九居上卦乾的最高位,又有六三与之正应,所以说是“大有庆也”。

《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 1 篇7

申荷永 高 岚(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 510631)

摘要: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当代心理学史家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对此,作者以《易经》为基础,通过易经中所使用的‚心‛字,易传中所发挥的‚心‛的意义,和《易经》卦象中所表达的心理的象征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以及这种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于当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易经,心理分析,中国文化心理学。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既然当代西方心理学史家也把中国看作是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思想和独特的心理学体系,那么这种中国文化的心理学意义,也自然会透过《易经》来传达其消息。在本文中,我们以《易经》为基础,分‚易经中的心字‛,‚易传中的心意‛和‚易象中的心理‛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易经》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同时,我们也将比较与分析《易经》对西方心理学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易经》与分析心理学所建立的关系。

1易经与心之意义

我们将西方的Psychology翻译成了‚心理学‛,其中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使用了‚心‛字。尽管西方心理不的研究对曾以有‚灵魂‛(soul)、‚意识‛(consciousness)、或‚行为‛(behavior)或‚认知‛(cognition)的不同强调与变化,但是一个汉语的‚心‛字,却囊括了迄今为止所有心理学家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易经?系辞上》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描述,基中涉及到了‚心‛,反映着《易经》之心理学的深刻意蕴。《易经?系辞下》中还有易之‚能说诸心,能研诸虑‛的总结,《周易折中》释其本义为:‚‘说诸心’者,心与理会,乾之事也。‘研诸虑’者,理因虑审,坤之事也。‛(李光地纂(刘大钧整理)、周易折中、成都:巴蜀书社,1998、955,247,8,3)更是明确地表现出了《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理想。正所谓‚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卦与象是《易经》的精髓;‚意‛与‚情‛都由心构成,属于心理学的最基本范畴(文中所引用《易经》原文,均出自《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我们曾经在‚心与心理学‛和‚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等文中,探讨了汉字‚心‛的心理学意义。它可以在心身、心理和心灵三种不同的层次上,不同的心理学的意义;但以‚心‛为整体,却又包容着一种整体性的心理学思想体系。比如,在汉字或汉语中,思维、情感和意志,都是以心为主体,同时也都包含着‚心‛的整合性意义。这也正如‚思‛字的象征,既包容了心与脑,也包容了意识和潜意识。对此,《礼记?大学疏》中有精辟的论断,称之为‚总包万虑谓之心‛(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1673)。

西方心理学的早期发展,所侧重的是一种生理心理学,如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的代表作,便是《生理心理学大纲》(1875)。其后来的发展是以意识和行为为研究的主题,尽管仍然把人的生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生要基础。但是,再后来的发展,如弗洛伊德之后的荣格分析心理学,以人本主义第三势力心理学之后的第四势力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超个人心理学)等,却明确地要以人的心灵或灵性作为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主题。而作为这后来的发展,作为自称为后现代的西方心理学家,他们却是要在中国文化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营养与支持。即使是作为认知心理学代表的学者如加德纳(H、Gardner),以及以其情感智力理论而闻名的学者高尔曼(D、Goleman)等,也都直言不讳中国文化心理学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是‚心‛的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们以‚心与心理学‛为主题来思考中国文化心理学意义的时候,曾经被《周易?系辞上》的‚圣人以此洗心‛深深地打动。我们曾经以‚Psychology of Heart‛为论文的韪,参加瑞士爱诺思基金会(Eranos Foundation)关于《易经》的国际圆桌研讨会。透过一个‚心‛字,我们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考察与分析《易经》与心理学。

2易经中的心字内涵

通行本《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卦辞和爻辞组成,易传的部分则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等‚十翼‛。在《周易》的卦爻辞中,有6个卦直接使用了心字8次,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古代对心之义和心之理的最初规范,以及其所赋予的原型性的义理和内涵。

这6个卦分别为:坎卦(维心亨),明夷卦(获明夷之心),益卦(有孚惠心;立心勿恒),井卦(为我心恻),艮卦(其心不快;厉薰心),旅卦(我心不快)。属于心部的汉字在上下经的64卦中反复出现,其中如:悔、惕、性、恒、愁、惠、忧、思、憧憧等等。为此,我们以‚坎卦‛为例,进行如下的分析。

坎卦卦辞的原文是:‚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程颐在其《程氏易传》中解释坎卦之卦象时说:‚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诚一,固能亨通。‛这是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维心亨‛也正是表达了其朴素至诚的道理。程颐还说,‚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不可亨也?‛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经卦中出现的心字及其表述方式,如‚维心亨‛、‚为我心恻‛、‚有孚惠心‛等,与尚书和诗经中所使用的心字具有相似性,保留了汉语心字的原始面 及其基本蕴涵,并且保留了甲骨文及金文中心字与心词的古朴性。对此我们可以略作比较如下,如早期甲骨所载:‚庚戌卜,口贞,王心若‛;‚午卜,贞,王心亡鼓‛;(参见张立文(主编)、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5)《诗经?国风?邺?柏舟》之‚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转;我心匪席,不可以卷。‛(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296)以及《尚书?商书》中还有‚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的描述,实为汉语‚心药‛的基本原型;而《易经?说卦传》中有:‚坎为水,……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实为‚心病‛的基本原型表现。

《易经》坎卦中的‚心‛义及其原型性的内涵,为后世发展的心学奠立了基础。李舜臣曾经评注说,‚作《易》者,因坎离之中,而寓诚明之用,古圣人之心学也。‛章潢说,‚六十四卦,独于坎卦指出心峄示人,可见心在身中,真如一阳陷于二阴之内,所谓道心惟微者此也。‛《易传》中所发挥的‚天地之心‛,如复卦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卦?彖辞》);所主张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如咸卦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彖辞》);所提倡的‚君子立心以恒‛,如系辞之‚君子安其身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便是心学的最初形态。实际上,《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并不拘泥于‚心‛字本身;正所谓‚言生于象,固可寻言以观象。‛并且古有‚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的主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易经》之卦象的分析,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3易经卦象之启示

在《易经》的卦爻辞中,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道理;易传中的评论与解释,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易经》中的卦象,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与分析。孔颖达在其《周易注疏》中说,‚伏羲初画八卦,万物之象,皆在其中。‛(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82,2)这正如《易经?系辞》中所揭示的:‚圣人设卦观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

因而,凡是《易经》之64卦,384爻,拟诸形容之间,处处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首先,易中有象,在《周易》之象辞中集中反映着这种象征性的启示,诸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坤中包含着一种‚君子之道‛,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其次,即使是一个单一的卦象,其中六爻的变化,也可象征人生的心理发展。比如,孔子曾经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形容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从中也不难看出乾坤之六爻变化的痕迹。如‚四十而不惑‛与乾卦第3爻之‚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或坤卦第3爻之‚含章可贞‛。或者说,从乾坤之六爻的变化中,可以来分析真正君子之道或君子之心路历程的演变与发展。再者,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之中,更有着重阐述心理规律的卦象。比如,象坎卦、艮卦、比卦、家人卦等等。在此,我们以咸卦为例,来进行易象的心理分析,以及我们对《易经》中心理象征性的理解。

咸卦由兑与艮组成,《易经?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释其卦象,咸卦以艮兑相配,所表达的是山泽气息相通,万物皆互相感应之道理;但象中亦有情,艮为少男,兑为少女,男女相感之至情,已见于此。启观咸卦六爻,初阴四阳,二阴五阳,三阳六阴,皆阳感而阴应,阴感而阳应之象征。称其为感,所表现的正是交互相感之义。

因而,我们知道,这咸卦是象征‚感应‛的,揭示了感应之道。我们曾经将‚感应‛译为英文的‚touching by heart and response from heart‛,因为汉字的感与应,皆有‚心‛为主体。这可与西方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原理相互比较,两者所揭示的是不同的心理层面,所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学理想。感应是超于单纯的刺激反应的,其以心的象征性为主体,强调了这种心理过程的体验与感受性,以及情感的作用。而刺激反应则不然,所侧重的是对心理过程机制的描述。更为可贵的是,《易经》中咸卦的心理学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一种‚普通心理学‛的描述,它是将意识的心理学与无意识的心理学结合了起来。咸卦上兑下艮,乾在坤中,包含了‚天地所感‛的境界。因而,在‚咸卦‛之意象中,包含着‚无心之感‛的本质内涵,揭示了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途径。这正如《易经?系辞》中的介绍:‚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朱熹评注说:‚无思、无为,言其无心也。寂然者,感之体。感通者,寂之用。人心之妙,其动静亦如此。‛(朱熹(注)、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45)无心之感,是《易经》中天地之心的呈现,是中国心学的精深境界。

咸卦感应之心理学的意义与象征性,却也并非局限于咸卦本身。从咸卦九四爻以下,复有困三解上,噬嗑之初上,否五鼎四,豫二复初,损三益上等,其义皆统于咸四。因为咸卦之第四爻,正为‚心‛之象征。对此,《易经?系辞》中有深刻的论述,将咸卦第四爻之意义发得淋漓尽致。如将其形容为‚同归殊涂‛,‚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穷神知化‛;并且主张‚君子易其心而后语‛,戒‚立心勿恒‛。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表现出《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思想的线索。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93、32)而《易经》则正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我们更希望当代的心理学家们,能够从《易经》中获得启迪。对此,我们可以用‚易经与心理分析‛,以及‚爱诺思与易经‛,来介绍《易经》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所已经产生的影响。易经与分析心理学

在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心理分析和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便早已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卫礼贤(理查德??维尔海姆)在劳乃宣的帮助下,把《周易》翻译成德文的时候,已经通过他们的翻译,传递了其中古老的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信息。这正如卫礼贤的儿子海尔特??维尔海姆在该译本的英文版第三版(1967)序言中所说,‚易经中所阐述的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人类心理现象。‛(Wilhelm R,Bayness、The I Ching、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xvi-xvii)在这第三版的英译《易经》中,同样带有荣格为其德文本所撰写的‚前言‛,更是增加了《易经》对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荣格曾经这样说:‚《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心灵;几千年中国伟大智者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这是荣格对《易经》的理解,以及其对于《易经》之情感的表达。荣格说,‚任何一个象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方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

通过《易经》的帮助和启发,荣格提出了他的‚共时性原则‛(synchronicity),并将这种‚共时性原则‛,作为其分析心理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基石。荣格说,我自己在对无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西方的因果性原则在解释一些无心理活动和过程时,是不充分的;这也促使我寻求另外一种解释的原则。在英国学者保罗??戴维斯的名作《上帝与新物理学》一书的第六章:‚精神与灵魂‛中,作者将荣格的一段话作为该章的‚导引‛:‚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卡尔??荣格‛。(保罗??戴维斯、上帝与新物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6)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共时性‛原则是荣格为之而奋斗的一种理想。荣格曾经说过,‚建立在共时性原则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在《易经》中表现的最为充分,是中国思维方式的最集中的体现。而对于我们西方人来说,这种思维方式,从赫拉克利特之后,便在哲学史上消失,只是在莱布尼兹那里出现过一些低微的回声‛。(Jung C G,Wilhelm R、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New York: Causeway Books,1975、141,144)在这种意义上,荣格说,《易经》正好适合于分析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从荣格以来,几乎所有的分析心理学家,都对《易经》情有独钟。《易经》与心理分析和分析心理学,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众多的分析心理学家,都从《易经》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并且将这种深刻的启发,发挥为其心理分析的实践。对此,我们可以用‚爱诺思与易经‛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易经》对西方心理学所产生的影响。

5爱诺思与《易经》

‚爱诺思‛这个名字在西方具有东方的象征性意义,因为从其孕育和产生之日起,好象与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结下了不解的渊缘。爱诺思的创始人奥尔加??弗罗—卡普泰因夫人(Olga Froebe-Kapteyn),最初正是由于对《易经》的兴趣,邀请一些著名的汉学家或《易经》学者聚会,如理查德?? 维尔海姆(Richard Wilhelm)、鲁道夫?? 奥图(Rudolf Otto)和卡尔??荣格等,为爱诺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年都要举行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早已成为国际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

正式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开始于1933年,卡普泰因曾邀请荣格在1934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专门介绍《易经》的心理学意义。从1933年至50年代初,荣格几乎每年都要出席‚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并且每次都是该系列圆桌研讨会的核心人物。因此,在瑞士苏黎士荣格研究院建立之前,爱诺思也就成了分析心理学的大本营。同时,《易经》与心理分析,《易经》的心理学意义,以及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一直是爱诺思东西方文化圆桌研讨会的主旋律。

卡普泰因夫人的继承者,担任爱诺思基金会主席近40年的利策玛(R、Ritsema)博士,同时花了40余年的心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周易》——‚爱诺思易经版本‛,一种独特的易经心理分析。

利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着目前西方深度潜意识心理学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深刻道理。他说,‚《易经》中包含着荣格所描述的原型力量。这种力量代表了生命的变化以及其意义的体验,其规律或道。‛(Ritsema R、I Ching The Classic Chinese Oracle of Change、London: Element Books LTd,1994、8-15)利策玛曾经这样来介绍他们所翻译和注解的《易经》:‚我们这部书是把富有灵性的《易经》,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工具。‛利策玛认为,‚《易经》填补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缺口。‛(同上)。他们的翻译与工作,是要把《易经》中的心理学根源,复兴为一种活生生的心理学实践;表现与发挥《易经》中的心理学意义,也正是爱诺思《易经》版本的最大特色。

利策玛与斯提芬??卡赫(Stiphen Karcher),1989年以《爱诺思年鉴》的形式,发表了爱诺思《易经》第一版,并且为其取名为:《周易:包罗万象的启迪》。接下来几年的爱诺思圆桌研讨会,基本上都是集中于对该《易经》版本的研讨,国际间著名的分析心理学家以及易经学者,频频聚会于爱诺思,共同研究爱诺思的《易经》版本,共同探讨《易经》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通过这些研讨,通过一种集体性的工作,也大大地改进与完善了爱诺思《易经》版本的内容与形式。1994年,英国基础出版公司又重新出版了爱诺思的《易经》,将其定名为《周易:中国的经典,变化的启示》。

我们曾经几度访问爱诺思,并且在爱诺思圆桌研讨会上做关于《易经》和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报告,同时也深为众多分析心理学家对《易经》的执着与热情所感动。在1998年‚第一届分析心理学家所提交的大会论文,都是关于《易经》与心理学或心理分析的。(高岚,李群、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究,1999,(2):34-36)我们希望,通过‚《周易》与心理学‛,或者是‚《易经》与心理分析‛的主题,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能够通过中国文化心理学,来促进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东——西方整合性心理学的发展。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研组口算计划下一篇:蘑菇的启示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