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风采作文1000字(通用9篇)
今昔的弟子规还都一样,崇拜于弟子规的人还是那么的多啊,因为它的内容极为精简,让人易懂,读起来确实有味道!
穿越时空回到古代
古人们熟读弟子规,要小孩从小养成读弟子规的好习惯,长大后方能做一个诚、谨、善的.人。让孩子熟读弟子规,虽一时不知其含义,熟了便懂其义。证实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于弟子规者,必知如何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诚实守信,善待他人……
古代一小孩不喜欢读书,他父母用尽办法逼孩子读书,可小孩却更厌倦读书。后来父母请先生来教孩子,先生什么也没做,每天只要求他背弟子规,起初他还不想读,不过是囫囵吞枣地读。但背的滚瓜烂熟了,自然而然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知道了怎么做人是最重要的,懂得人生在世间决不是碌碌无为的……
弟子规善于给儿童开启心灵,即在幼时,即当教以诵读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善于分辨好坏,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看今朝
当今社会乃知识社会,凡可以启发人的道理,决会凭空消失,却被人视为财富。知识胜于财富,装满满腹的知识胜于装满满屋的钞票!当然了,这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也有反驳这话者,萝卜青菜个有所爱,是好是坏自己去挑。
“弟子规,圣人训,首教悌……”这声音怎么那么的熟啊,是弟子规啊!原来隔壁家婶婶的孩子也在读弟子规,怪不得我觉得很耳熟。现在小DD小MM都在读了,看来现在很提倡。说起这弟子规来,我原先还不知道是什么呢!由于我小妹的影响,我也读,不错!读起来很有味道,教了很多道理,有收获有收获!
以文斗,不以武斗
妹妹还和我比赛读,看谁读的好。我则与她比个高下咯,米想到我输了,这丫头,说实在我还很庆幸呢!有时老妈叫妹,她没有回应一句,我瞧见了,嘿嘿~~不放过她,我溜出两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妹妹瞪了我一下,二话不说,跑去问老妈什么事了。哈,这丫头。老妈哪知道我们底下还在斗,不过可是以文开斗,决不动手动脚的!淑女动口、不动手,斗得还蛮有趣!
有时妹妹惹我生气了,我真的气死了,那丫头居然搬出一句来:“言语忍,愤自泯”。(意思我也不用说了吧,搬弟子规里的道理来,抛砖引玉嘛!)谁叫她说的有道理啊,我投降了……
后记:
2014-07-24 易孜 阅 13959 转 188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 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因此,我们称之为“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化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 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国学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
现在社会上正兴起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之风,一些志士仁人投身到了弘扬、践行《弟子规》这一伟大的教育事业中来,甚至还有一些人发愿倾其毕生财力长期开办《弟子规》培训班,免费向社会开放。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不明白当代人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更不了解学习《弟子规》的重大现实意义,也就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要极力主张践行《弟子规》。
如你想了解更多《弟子规》,请看《弟子规介绍》
其实,《弟子规》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因为它是依据圣贤孔子的教诲、采用儒家《论语》思想而编写成的做人之生活规范,具体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是教育人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也因此被人誉为“童蒙养正宝典”。
只可惜,这部由清初学士李毓秀所作的育人读物,却随着清末慈禧太后的专权而被废掉,到国民时期的“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遭到抛 弃,到了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大**时期,这一中华独有的稀世瑰宝与孔圣先贤一道,被彻底砸烂,扫地出门了。至今算来已经被断掉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致使我中 华三代人不知传统文化是什么,人民失去了做人的“航标”,只一味地将其当作封建糟粕而“**”掉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顾名思义,这本是规范教育儿童行为的启蒙读物,只因至今我们已经有三代人没有闻到传统文化了,人们又受到所谓“西方文 明”的影响,只知道享乐、竞争,彰显自我,渐渐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已不知何谓善恶、何谓五伦、何谓因果、何谓孝道、何谓廉耻、何谓礼让,导致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社会危机四伏。
凡学过《弟子规》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千余个字的,简直就是一剂神药,只要按照其内容真心去践行、去落实,就会通过转变人生的态度,使人生命运得到彻底改变,甚至可以使许多疾病不医而愈。其实道理很简单,过去这半生我们没有闻到传统文化,不知如何做人,走错了路,因此导致内忧外患,烦恼疾病缠身,人生多灾多难。而《弟子规》恰恰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才附合自然规律。只要相信,照着去做了,从改变自己的恶习开始,从此“断恶从善”,命运便得到转变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如此去做,如此检讨自己,必将会达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这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之所在。
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每个人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一、《弟子规》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曾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指导思想编纂而成。内容包括为人子弟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特别讲求生活和做人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人们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作风很好的读物。
用钱文忠的话说,《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二、今天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1.社会发展的急切需要
李耀君教授认为(李耀君,和谐中国网总编辑,《弟子规》现代修订者,北师大兼职教授,担任多家机构顾问等),当前诸多社会问题,如:买官卖官、贪污腐败、数起校园血案、连续跳楼事件、问题奶粉、问题疫苗、赵作海冤案„„等等,其根源均在于人们的伦理道德出了严重问题,导致了人们“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严重、漠视公平正义、思想道德沦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全民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
钱文忠曾经对媒体说,《弟子规》是一种文明,《弟子规》所讲述的内容,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文明。这些年来,我们的文明没有增加,甚至有倒退的趋势。比如有些孩子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挣大钱,但如何挣钱,挣钱是为了什么?却说不出来。这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心态是非常危险的,也是今天我们的社会不够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和谐社会的建设讲,《弟子规》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教材。对于企业而言,把《弟子规》中讲的内容做好了,企业管理水平自然会提高。对于个人而言,《弟子规》是对自己内外修炼的最好的范本。”现在社会就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则,是非常危险的。就像钱文忠教授讲得,《弟子规》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戒律。
2.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今教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教育;重实用功利,轻思想精神;当前道德教育空泛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有人比较了《弟子规》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几乎有一半的条例能在《弟子规》中找到,相比之下,《弟子规》更容易背诵记忆,更具有可操作性。试问有多少学生能熟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规划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之中,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德育为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弟子规》为落实德育提供很好地容易操作的载体。
3.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80后即将接过国家发展的担子。钱文忠教授提醒大家,中国有一亿四千万的独生子女,教育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这批独生子女聪明无比,非常优秀,但是他们远离中国传统。“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家族制,而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六个大人宠着。家长制在崩塌,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当一部分面临‘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问题。”
“社会的现状,网络时代,人们的关系冷漠,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延伸出来的问题很多:商业化、信仰危机„„这些都会给当今社会教育提出深刻的思考,怎样学会做人做事,《弟子规》是行为规范的全面体现,浅显中却蕴含着大智慧。”如何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宠爱、独占的孩子,在今天懂得感恩、分享、回报,从小享受很多自由的孩子,懂得约束、懂得退让,钱文忠认为要靠家庭教育,靠父母的努力,“如果我们要寻找一本教材的话,找不到比《弟子规》更合适的教材。”
成功案例的启迪:
《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坏学生成了老师》自修自得,在于“悟道”,在于强调人生基本面的
22岁的兰州青年胡斌来到高碑店市,再次坐在讲台上,面对市委书记等上千名观众,做传统文化的讲师。他上一堂课讲授于上个月25日,是在省会河北会堂举办的首届公民德行论坛上,有2400多人听了他的讲座,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关注他的人数达数以几十万计。
一年之前,他还是一个绝望的社会青年。曾因品行顽劣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辍学后离家游荡北京,挥霍家里的积蓄,天天KTV、不分昼夜上网打游戏、在马路上疯狂飙车„„,几年的疯狂享受带来了惨痛的恶果,不到20岁视力严重下降、记忆力几乎丧失、甚至有时站立不住„„,医生给他检查,叹息:你这个小伙子怎么连60岁老头的身体都不如?
生命的转机来源于一本小书。与爸爸分居多年的妈妈幸运地接触到传统文化,开始学习《弟子规》,改变了心性和人生。她将已经走入穷途末路、身无分文的胡斌召回,给儿子提出了一个条件:你只要看完一套《弟子规》的讲座,我就给你钱。
无奈,胡斌耐着性子开始看一套北京企业家胡晓林讲授的学习《弟子规》后身心和企业转变的光盘。没想到,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动地方,将这套讲座看完,不住地痛哭。源自孔子的古老的圣贤教育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他终于知道,人生在世,最基本的品德是孝道。他深深地忏悔,错了,自己全都错了„„
在妈妈安排下,他去一家养老院当义工,同时学习《弟子规》。很快,老人们都把他当成亲孙子看待,给他留好吃的零食,甚至要把孙女介绍给他,他感受着做一个好人给他带来的幸福与感动。
半年后,他加入了陈大惠带领的传统文化教育志愿者团队,在各地的公民德行教育论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到之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胡老师”。在石家庄,论坛刚结束,他就被请到两所中学演讲,一位校长说,小胡老师的经历太有代表性了,现在有许多问题学生,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办法,他的亲身体会非常有说服力,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份古老的药方,那就是传统文化,那就是《弟子规》教育。
放眼世界,深知学习《弟子规》的紧急性。
【视野】松下政经塾每年只收8~10位学生、全部私塾的塾生也不到30人。迄今为止,松下政经塾累计的毕业校友不过300人,却已产生了2位部长、3位市长、30位国会议员等70个本土政治家,其中包括曾担任小泉内阁金融大臣的伊藤达也、外务副大臣的逢泽一郎等。而同一个时期,美国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总共毕业了1万7000人,却只当选了17位国会议员。
【理念】松下认为培养大格局的政治家,重点绝非知识的追求累积,而是参与、体悟、自修自得,在于“悟道”,在于强调人生基本面的出发及回归,类似孔子阐述的儒家士大夫,必须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精通、五育并重的知识分子。松下的人道精神,与终身学习的态度,是他的两个核心精神,也是他希望政经塾的未来政界精英能自我修炼达成的境界。
【方法】由于政经塾重视的是通达的社会人,因此很重视实务、基层的操练。塾生每天早上先要打扫庭园,然后跑步,还要学习书道、剑道、茶道及《论语》、《孟子》等中国传统典籍等,并修习坐禅。完成一次在24小时内走完三浦半岛整整一圈约100公里的极限挑战。除了这些基本修养外,政经塾其余时间的专业研究领域都是塾生自修自得直到“悟道”。一句话,日本正经塾的成功首先离不开的是做人道理的修为与务实的基本操练,其实就是类似于用《弟子规》规范他们的行为,操练他们的行为。要成就人才,首先要规范行为。
1988年,70多位诺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出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学习孔子的智慧。《弟子规》恰恰就是孔子思想的延续,教育我们做人的基本规范。
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在此看来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至关重要,而人际关系就是古人常说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人类固有的相互关系。《弟子规》就是一部教导我们五伦大道规范的书,是教我们如何从根本上着手,处理好人际关系,以达到《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辩证地认识《弟子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一旦一个民族缺乏规矩,胡乱为之,对于民族的伤害对于文化的伤害,其恶劣影响恐怕需要长久的修复才能够恢复一二。
在学习弘扬《弟子规》过程中,我们碰到许多人对《弟子规》的认识上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人“因噎废食”,片面地认为《弟子规》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中有些过时的理念和礼仪,因此就彻底不学或不给孩子教《弟子规》;如97岁老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中央顾问张克明先生)劝当今青少年勿学《弟子规》,张老先生说,那是按神权、君权时代的需要编写的,113件事儿,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青年人的需要。张老先生举例说,《弟子规》“孝则”中说:“亲有疾,药先尝。”可是,这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连小学生都会对此批注说:“这真是怪事!药咋尝?请遵医嘱!”
二是还有部分人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的事。和谐中国网总编、《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先生认为,人人都是为人子女,人人都是为人弟子,因此,人人都有必要学习践行《弟子规》。鉴于《弟子规》的名称容易让一些人误认为是小孩子的事,李耀君教授给其增加了一个副题或别名——《人之规》,以便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人一定要真诚才不会烦恼,不管是谦虚自己还是赞赏别人,都要发自内心。虚情假意的奉承和谦恭,非但不能使别人欣喜、满足,自己也会因为背叛了本意而心生不快。说自己不想说的话、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了满足别人而难为自己,心里就会有不满、生怨恨,又怎么能感到快乐呢?所以,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真心做事,真诚做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真实,是一种修养。人,无信不立。儒家把“信”作为做人、治国的根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人要讲诚信,何况为政者既是社会人,也是具有公职身份的特定人员,肩负治国理政、造福百姓的重任,因而在道德上的要求要比常人更高,更应以诚为本,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能言行不
一、欺上瞒下,更不能搞哗众取宠的政绩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要多做让组织放心、让领导信任、让群众认可的民生工程,这既是真实做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官德高尚的充分体现。
真实,是一种信誉。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也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所在。为政者要满怀真诚,立足实际,敢于承诺,全力兑现。每个党员在对着党旗宣誓的那一刻,那就是一言九鼎的承诺,对组织的承诺,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每个领导干部在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施政纲要和发展蓝图时,这也是一种承诺,并且这样的承诺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承诺的兑现与否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威信、领导干部的口碑;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凝聚力。当然,不能怕兑现承诺,而不做承诺,更不能怕因言获罪而缄默不语,只要你坚持做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为政者,敢想敢干,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拼搏进取,满怀忧党之心,常思百姓之忧,恪尽兴党职责,以真诚面对每一份工作,以真心对待每一个百姓,以真实的自我去实现对组织、对人民的承诺。
真实,是一种境界。真善美,是人生的高境界,善与美是以真为前提,也即真是实现善与美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必须深刻理解和认识“真”的意义,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实事求是归根到底还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做人要真实,真实是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综合体现。发扬“真实”精神,就应轻装简从的深入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这样的干部人民群众最欢迎。发扬“真实”精神,就不能脱离实践、凭空决策,更不能当“甩手掌柜”,层层批转、坐而论道,整天沉浸在文山会海之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样的领导干部人民是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苦不但属火味,亦与心相关。而我们稍作深入,就会发现与苦联系最密切的痛它也与心相关,苦生于心,乐亦生于心。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痛苦与心相关,而在五志中,喜乐亦与心相关。痛苦属心,痛苦生于心,喜乐亦属心,喜乐亦生于心。痛苦、喜乐与心的这个特殊关系,便将宇宙人生的一个大问题引发出来。
痛苦本为生理现象,但由于生理与心理的相互影响之深、之大,我们很难将它们分割开来,因此,对于痛苦和喜乐我们完全应该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人类的问题千千万,但是,这些千差万别的问题能不能归结到一个点上,或者说一个问题上来呢?人生最根本的问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从最究竟的意义去思考,这是完全可以的,这个点、这个问题就是痛苦与喜乐,简称苦乐。我们可以从纵向来看,也可以从横向来看,看看人类付之的所有努力是不是都是为了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科学的也好,艺术的也好,宗教的也好,是不是都是在这个上面用功,是不是都是为了减少一些痛苦,增加一些喜乐。人类的所有行为,所有努力是不是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这样一个宗旨?至少在动机上,在主观愿望上没有一个例外。因此,只要我们从苦乐的问题上去作意、去思考,那就把人类的复杂问题、人生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真实化了。将人生的问题简单化、真实化以后,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便有了一个直截了当的思考和判断。
毫无疑问,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使人少苦多乐,甚至离苦得乐,是人类一切行为和努力的动机和宗旨,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而我们从本质上对所有的这些行为和努力作一个划分,则不外两类,一类行为和努力是在形而上的这个层面用功,一类行为和努力是在形而下的这个层面用功。物质手段在解决人生根本问题上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而更具体地说,形而下的这个层面就是物质的层面,形而上的这个层面就是精神的层面,就是心的层面。上述这个划分建立以后,很多问题就十分清楚了,整个现代科学它是在哪个层面用功呢?她在形而下这个层面,在物质这个层面。她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在这个点上,企图用改造物质的方法来作用人类,用这个物质手段来使人类离苦得乐。物质手段能不能使人离苦得乐呢?当然可以。肚子饿了,给你吃的,身子冷了,给你穿的,饥寒交迫的苦一下子得到了解决。但是,温饱的问题解决以后,物质手段还能在多少程度上使人离苦得乐呢?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会有感受,感受过了你就应该有思考。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有没有烦恼,有没有痛苦,是不是他们已经完全地解决了人生的根本问题?他们已经拥有了太多的物质,已经占有了太多的形而下这个层面,是不是他们就已经完完全全地离苦得乐了?如果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他们的人生仍然充满了烦恼和痛苦,那用物质手段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能力就会让人产生怀疑。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三)班
徐太东 201140613096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前言:《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李毓秀;《弟子规》;大学生人格养成
正文:人力资源学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差距将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差距将更多体现在品性方面。而良好品性的塑成则有赖于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伦理道德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所以说,人格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一味强调学生的知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与道德伦理认知与实践,结果在品性教育方面出现了大学生补小学生、幼儿园的课的现象。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著名的童蒙读物《弟子规》即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材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让学生熟诵《弟子规》,参与学习讲解《弟子规》,写作《弟子规》学习心得。很多学生写道:在没读《弟子规》之前,很多事是无法明白与理解的,很多细节是没有注意到的,很多礼仪更是不懂得。读了《弟子规》之后豁然开朗,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了,懂得如何做到孝、尊长、勤学,明白了什么是穿着礼仪,行为举止礼仪了。从实践效果看,《弟子规》理性而又浅显生动的论述,使其提倡的道德规范准则具体可行,有较强的操作性,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关于如何才能称为孝,孔子亦有论述。孔子弟子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这里,孔子指出,孝敬父母的关键不是仅仅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从精神上敬重、爱戴父母。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应体现在以下具体的行为中: 首先,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责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很多人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笔者却以为《弟子规》在此并不是要求做子女的做事一味顺从父母,不讲对错,不做争辩,成为一个听话听使唤的乖孩子,而是要求做子女的通过应、行、听、承来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人格尊重。在其看来,无论父母对错,要求有无问题,作为子女首先在态度上、人格上要敬重长辈,而不是无礼的不尊重的抗争与辩驳。其次,对亲人的过错要和颜悦色地劝谏,要真诚恻达,直到对方接纳为止。《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如对父母的过错不加劝谏,则是陷父母于不义的做法。为人子女要真诚和悦地劝谏父母,使父母感觉到你对他的人格尊严是充分肯定的,你只是针对他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劝谏。即使这样父母不能接受也不能大发雷霆,相反更要真诚用心,以诚心感动亲人。再次,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弟子规》使孝亲上升为主体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很有意义的。在其看来,孝亲不仅是主体的行为表现,更是由这些行为透显的人格精神,一个人只要培养起这种敬爱亲长的高尚人格,则其无时不再关心着父母的生活起居,心理感受,而孝亲的行为亦无处不在。
最后,孝敬父母,还应兄弟友爱。《弟子规》提出了兄弟相处之道在于重义轻财,为人兄长要有长者风范,要友爱弟弟,而为人弟则更要懂得尊敬兄长,只有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以情谊为重,看轻钱财,才能真正相处和睦,而兄弟和睦相处也是对父母孝顺的非常重要的表现。《弟子规》中具体列述了对待长者应有的各种礼仪,包括在长者面前的坐走言谈行止等要求。行为是人内心精神的体现,《弟子规》通过这些具体行为的规定告诉我们,作为晚辈,作为幼者要有对长者的恭敬忠诚之心,要将这种恭敬忠诚之心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日常行为中。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他们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更不会从事任何具体生活劳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由此,崇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当代大学生,则成为精神失落,信仰倒塌的一代人。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多元、分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我,追求时尚,宁勿说是没有自我的随波逐流。当代大学生很少有人思考“人活着为了什么”?更不明白“人生信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人?更不要谈做人的标准问题!现时代是个诚信缺失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中也流行这样的看法,即“老实人吃亏,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说假话者当道”。这种观念的流行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严重倾斜,大学生失信问题普遍存在。如大学生助学贷款,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的超过50%,有些省份竟超60%多。很多学生在毕业离校后,即更名换姓,逃避还贷。很多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学生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如果将大学生如此严重的失信态度与虚伪禀性带到未来社会,这将是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充满着尔虞我诈的社会,这种社会将是非常黑暗与可怕的。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此严重与社会上流行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的普遍风气有关,与家庭诚信教育的严重缺失有关,更表明德育教育的滞后与失职。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生存发展技能的场所,更是完善人性,提升人格的精神教场。然而在大学期间,学校的德育基本上是大而空的政治教育,没有关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结果不仅没有形成学生的基本品德,更没有强力倡导诚信教育,使德育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其人格发展,从而塑造他们健全而又理性的精神。《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
《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说:爸爸妈妈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爸爸妈妈叫我们去做事的时候,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爸爸妈妈教育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要认真听、要记住,要做到。要是我们做错了事情,被爸爸妈妈责备教训的时侯,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不能反抗,不能让爸爸妈妈伤心。
很多小朋友会背诵《弟子规》,可是难以做到弟子规的要求。小朋友们在家里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我也会这样的,爸爸妈妈叫我也没听到,有时侯听到了也不答应,有时侯答应了也没有马上关掉电视,关掉电脑。变成了“电视呼,应勿缓,电脑命,行勿懒”了。
科学家说,小朋友要是经常看电视、玩电脑会影响视力发育的。有一次,一位哥哥告诉我,因为他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眼睛都看不清东西了,近视了,带着眼镜多难受啊!多痛苦啊!
小朋友们,我希望大家以后多到户外运动,多亲近大自然。比如去登山、去郊游,让阳光、山水、绿树和鲜花来替代电脑游戏和动画片。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才会健康快乐成长。
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丽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表现,不会感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神圣情感的亵渎。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意思是说: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享受凉爽,早晨起床后,一定要看望父母亲,向父母请安,傍晚回来了也要向父母亲问安。《弟子规》还讲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教导我们时,应恭敬而听不可随意去做。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我们都说要感恩父母,但我们用什么去感恩呢,只能用孝。孝,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的传承下去,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字去掉了下面匕首的匕,换成了子女的子,他在告诉我们,只有子女为老人的生活撑起一片天空,老人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护着、宠着、溺爱着,有些孩子便逐渐忘了“孝”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父母叫他帮忙买个东西,总是找借口推辞。“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几句,做错了事教育几句,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嘴、狡辩。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照料又有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对父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动情的讲了《最无私的母爱》这个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 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听完故事,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都为之动容了,因为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能拥有优越的生活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
作为小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做到“感恩”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谢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让我们学会感恩,享受感恩,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温馨。
《弟子规》作为经典读物,其内蕴丰富流传广泛,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为人处事、品行恭俭仁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下面是我学习《弟子规》的一些心得。
我读了《弟子规》,使我感悟到“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要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先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百善孝为先,这里是要我们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要尊重孝顺他们,从而培养我们仁义、懂礼、守信的良好品德。在工作生活中,这些品德是极其可贵和重要的,它影响了我们的一言一行。
其次是“出则弟”,它教会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就会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兄弟如手足,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在弟子规中提到的“谨”和“仁”,意思是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都要谨慎,对人要仁慈、亲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比如我们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对亲人朋友要仁慈大方,不要自私,不计较小事。在工作中多做一点少说一点,能帮助到别人,这些其实都是能让我们变得快乐的事情。
从五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读《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人道理的书,从《弟子规》中,我先是学到孝顺。
同学们,十三年来,父母付出了多少,让我们拥有无私的母爱,伟大的父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生活用品,让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而我们呢?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父母给我们的一切,还一次次的辜负他们的好意,有时父母叫我们做事,我们总觉得父母太烦太懒了,自己又不做,每次都叫我们做。就拿我来说吧!以前妈妈经常叫我干这样,干那样,我总觉得她太懒了,每次都叫我干。自从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出则悌”后,我懂得了父母叫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风呢?从这以后,父母叫我的,我都会及时答应,不会拖延,父母要求我做的事,我都会认真去做,再也不会偷懒,不会埋怨。身为子女的我们,应该要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坚定信念,薪火相传,接好“接力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广大青年干部要接好接力棒,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张富清一辈子深藏功名、不改初心,黄文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杜富国用自己的身体保护战友……中华英雄儿女胸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到了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青年干部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要继承发扬爱国精神,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切实将英烈精神融入血脉,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经济发展等伟大事业,展现青春风采、青年担当。
聚沙成塔,敢为人先,展现“新气象”。“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青年犹如初升之日,当朝气蓬勃,斗志激昂,敢为人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成为一线主力军。这次大考中,他们握住了时代递出的接力棒,描绘了“大写的青春”;青年科学家臧金良,刻苦钻研,全面投入,历经无数次实验,全力将“微系统”核心技术揣在“自己兜里”……这些无不展示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新气象。广大青年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尺寸之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跑出“舒适圈”,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坚持自我革命、自我提升,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在关键时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为全局事业贡献青春力量、青春作为。
《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虽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皇帝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经常采纳下属的正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因为“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众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
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爸爸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答应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高兴,不由自主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爸爸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勉强“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面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嚼得欢。因为这样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况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把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水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异果、橙子、甘蔗的呢。
【弟子规的风采作文1000字】推荐阅读:
少年风采作文400字10-17
青奥风采为题目的650字作文07-19
运动会上的风采800字作文09-23
朱老师的风采作文10-01
风采的作文六年级10-06
真我风采小学作文06-03
打工风采录的作文07-14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鉴赏:小李风采更胜一筹10-26
军人的风采10-22
风采展示大赛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