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的就业现状(精选8篇)
对于想从事机电一体化行业的人来说,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那么机电一体化就业方向如何呢?今天就由乔布简历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新技术,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机电一体化同时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复合专业人才。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重工业制造基地的各企业、公司,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业,电气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电气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对于机电一体化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的设计、改造,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途。
以上就是乔布简历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及机电一体化就业方向,希望能够大家能够正确认识此专业,才能在以后的求职中找到理想的工作。
本文来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对策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代表着机械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随着光学、通信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等渗入了机电一体化,进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机电一体化的新分支。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1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及其他技术相融合而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的一个学科。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有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机电一体化现在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成为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使得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出现,从而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使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深入研究。
中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从80年代才开始在企业里应用和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尽管我们国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业给予了积极支持,特别是在涉及基础技术、综合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2.1 数控技术方面
中国从1958年开始发展数控技术,经过近50年的发展,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出口到其它国家的国产数控机床也占到我国产量的10%左右。从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数控机床的精度发展迅速: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但是高精密的数控机床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
2.2 工业机器人方面
我国的机器人研发技术从60年代才开始,目前很多的机器人生产企业都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及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能够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机器人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中国已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自主解决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自主进行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我国市场上运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企业目前主要分布在军工企业、先进制造行业及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其中完全国产的工业机器人在这些行业中占到30%左右。不可否认的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还是被国外的企业牢牢控制!
2.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
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准备,计算机集成制造已经有了较快发展,进一步缩短了和国外的差距。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策
根据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结合我国机电一体化企业的实际状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 要把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
容,鼓励和促进企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同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升级来逐步达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设立等措施,达到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的目标。
3.2 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作用,让大专院校、
研究机构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研究,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产品和相关的领域,为各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3.3 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主力军是企
业,在这方面,技术和综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在税收、金融和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倾斜。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都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而由此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不同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以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地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目前,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建设与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一种应用。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很有必要的。
2.模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可是,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具有互换性标准的产品。但是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产品链来达到这项要求。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都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实现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家电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便能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在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等特性,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扶绥县职业技术学校 胡国宁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专业名称。机电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1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概述
2.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覃家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十分显著,它对世界各国的国名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内外已显示强大的作用。它顺应当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工业革命发生变革和惊人的经济效益,也对机械产品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有:性能提高、功能增强、产品结构简化、可靠性能提高、节约能源和材料等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以促使当今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3.1 机电一体化发展大体的三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贺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
工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量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
(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是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
(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覃家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2国内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6],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2.1 数控技术方面。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成绩。目前,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多套、主轴与进给装置5000多套的生产能力。近十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7]。3.2.2 工业机器人方面。
我国1986年将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现已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并进入实用化阶段,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制造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掌握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门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中国市场上总共拥有近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完全国产的贺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
3.3.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
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准备,CIMS已经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7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8个CIMS培训中心[9]。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CIMS的进一步试点推广应用已经扩展到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正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覃家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4.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4.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贺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4.5 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4.6 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
覃家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结论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社会之需求则提供动力。反过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冲击着传统的技术思想、生产方式和方法即传统的机电产品和产业结构,国名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学科, 强调机与电的有机结合, 它包括技术与产品2个层次上的内容, 通过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和发展[1]。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是包括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 使相应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设计实现、运用和不断发展提升的技术;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是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 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创造出的新一代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建立在现代技术群体发展之上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技术。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发展状况类似, 也经历了长期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机电一体化概念还未出现时, 世界各国的相关科技工作者就已在原有的机械设计基础之上设计和研发出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2]。但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 相关的科技工作者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系统地总结和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并在实践中使其不断发展完善。
随着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机电一体化也得到了新的全面发展。由于具备了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行业中引发了深层的技术改革, 而这种改革又反过来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全新的方向发展。现在, 随着技术进步、时代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人类带来了更为高效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的, 为此, 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 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虽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可以说是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可以使相应的产品形成功能丰富、效率较高、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设备体系, 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发展需要的同时建立资源节约的机械设备运用模式。
目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2.1 微型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逐渐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表现为机电一体化设备向微型设备和微型区域发展的趋势, 满足了人们对高新技术的微型化要求[4]。
微型设备具有体积较小、功耗较少、携带方便、运用灵活等优势, 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发展为医疗、信息、军事、生物等学科领域带来了更为便捷而有效的技术支持。
2.2 网络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市场和全球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应地, 机电技术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也就成为了一种趋势。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和通讯模式, 网络技术中的远程控制和监控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产品[5]。今后, 随着局域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 家电设备也将实现网络化的发展, 从而形成综合且更为高效的机械设备发展和创新模式,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3 系统化趋势
系统化发展的特点是采用开放化和模式化的系统体系结构, 形成设备的系统发展, 通过多种模式的组合和剪裁建立起机械设备的整体发展和设计系统, 并且能够在系统整体发展和设计的基础之上实现子系统的系统管理和综合控制。
系统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推动更为有效而便捷的通信技术发展模式的形成, 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个性化的设备管理、使用方式, 为在人性化的设备管理原则之上设计生产出以使用个体需求为主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提供有利条件。
2.4 智能化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实际是要实现机械设备行为的智能发展和智能控制。智能化的发展综合了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多种学科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它是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智能模拟, 使得相应的设备具有逻辑思维、判断和综合决策的能力。智能化的产品具备了部分逻辑推理能力, 从而更好地实现了人们对机械设备运作的管理和控制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集成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 机械设备形成了智能化程度持续提高的发展模式。机械设备运行中便利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的提高关键在于控制器技术的引进和使用[6], 全数字型现场总线技术在现场仪表控制过程中的应用也使现场控制技术和现场控制设备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
2.5 节能化趋势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渐尖锐, 所以环保化、节能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代化设备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业发展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过程中, 环境和资源的大量消耗致使这一切难以为继。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成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中的不可或缺部分以后,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也应建立起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发展机制。设计和生产环保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节能化发展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同时还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上, 从而形成了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机与电技术的有机结合, 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从而更加使我们了解到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改进和提高体系。同时, 本文还指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微型化、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和节能化发展趋势, 从而使我们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型的技术学科, 其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现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高鹏.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5) :61
[2]王咏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7 (7) :222~223
[3]王洪芬.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9) :61~62
[4]姚邦松, 江长尧.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 (4) :53~55
[5]张鑫.基于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7) :7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现状 产品 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有必要的。
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但是,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 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且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致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运华.机电控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状;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1)起步慢,与发達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国际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为第一个阶段,为机电一体化的起步阶段,人们开始将电子技术小范围的在机械工程领域进行应用,发现机电一体化带来的便利,机电一体化取得了初步成果,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为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其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机电一体化带来了很大的可能性,到了八十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普遍被各国所接受,其产品也被广泛的应用,例如细微加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得到实现,其产品的生产更加的迅速且细致,为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了机会,而我国也正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关注起这个领域的发展,尽管很快认识到了机电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并迅速成立的研究小组,但是相比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起步仍然较晚,在很多技术上十分的不成熟,且机电一体化在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应用不广泛,与其他国家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问题。
(2)机电一体化成本较高
由于技术发展不完全,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故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带来的生产成本十分巨大,其产品取代技术含量较低,对于水电的能耗十分的高,材料的消费也很高,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扰民,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的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仍然存在着分工不合理且消耗成本高的现象,机电一体化工业尤为明显,另外,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不太理想,众所周知,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可是中国唯有成本低这一目标达不到,企业缺乏生产成本的节制,并且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死守就业,在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必然无法占据有利地位,又由于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时间较短,技术不成熟,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每年还需要从国外大量的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都给了我国机电一体化行业巨大的压力。
二、未来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1)加强结合,实现网络一体化
纵观现阶段的各行各业,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机会,而现如今的企业很多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新的突破,这对于机电一体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灵感,机电一体化尽管将电子技术融入了机械工程领域,但是由于技术不全面而导致的产品不成熟或者竞争力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的企业和单位应当不断思考如何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融入机电一体化的实践中,综合利用远程控制终端,将机电一体化带上一个新的楼梯,使得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不断的进入家庭,利用家庭网络来将各种家用电器链接成一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中就可以享受机电一体化产品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2)提高技术,降低能耗
当前中国的企业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生产成本较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耗,这为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无法实现有效的盈利,这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发展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机电一体化在能耗方面的特点尤为显著,作为机电一体化的企业应当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对企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各个车间厂区积极的组织能耗降低的竞赛,对于有效的降低能耗的厂区进行有效的奖励,同时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技术的学习和探讨,使得优良的技术不仅仅在个别的厂区实施,而是在整个工厂得到普及,使得技术变为企业的利润,让企业能够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3)响应社会,倡导环保
工业化的不段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生活日渐舒适,但是另一方面资源不断的减少且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现阶段全社会都在呼吁保护环境,作为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的机电一体化行业来说,倡导环保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日常的生产中,企业应当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技术创新,力求建立一套自己的节能减排机制,同时在产品的设计上也要不断将绿色概念应用到其中,无论是在生产制造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应当遵循绿色的观念,符合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标准,在产品的材料使用上也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开发,同时绿色的的机电一体化,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上获得有利的地位。
(4)改革创新,加强智能
机电一体化在很多的方面还存在着创新的余地,例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在也成为21世纪的一个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机电一体化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床的操作,数控方面人工智能的优势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仿生物系统化也不断的得到了应用,将数控操作和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人的生理机能去带给机电一体化新的灵感,让机电一体化的操作更加便利,应用更加广泛。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是历史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定会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公司和企业若想在此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自身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的探索新的技术,力求将机电技术与网络技术,生物智能等相结合,用技术革新代替能耗盈利,让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取胜。
参考文献
[1]李晓培.浅谈机电一体化特点及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2]范基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9)
[3]李荣昌.机电一体化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3(08)
[4]童友彬.机电设备在采矿过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3(14)
[5]黄卫方,龚栋成.如何加强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J].科技风,2013(09)
[6]黄鸿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3(07)
[7]姚全.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