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大会址纪念馆(共10篇)
200x年x月2日,我作为xxx街流动党员,第一次参加了东风街流动党员党委举办的第五、第六支部共同进行的党日活动。
我们在越秀区党员管理中心先进行了支部预备党员转正大会、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然后集体步行到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昔日中共三大会址。三大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党代表大会。三大会址是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广州时被炸毁的。那一带的地方经过悉心整理和修复,尽量重现过去会址的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解说员的介绍,我们在中共三大纪念馆里浏览相关的历史资料,有文字、有图片、有文物、还有不同的影音片段。我对历史文物、仿真模型最感兴趣,都仔细地看了一遍,特别是人型蜡像,动作眼神都栩栩如生……看着这些见证中共历史的珍贵资料,解说员的话语缓缓通过耳边,我仿佛感受到中国当时的动荡不安,感受到昔日众多中共党员、民主党员及其他百姓的爱国热情,他们集中在一起为祖国统一,为共同抗敌而费尽心机,他们的努力造就了国共合作……我再次认识到中共三大是成立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历史步伐之一,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见证。
我们身为共产党员,除了学习、了解我国历史、中共党史之外,能亲身体会当年的国情,能感受到祖国昔日的艰辛是很不容易的。活动的那一天,我们参观了会址一带及春园,在纪念馆里再次对中共三大的历史背景与历史意义的学习,使我们深有体会,使我们重温了一次中共历史的部分细节。
每年的7月1日,总会有一些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到此,以各种方式纪念那段封存的历史,尽管记忆中的建筑只剩下一段墙基。
84年前,就在这墙基上的一幢简陋小楼里,中共三大就在这里秘密召开,这是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革命统一战线”就出自这里——在会上,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真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全国420名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掀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今年9月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流动党委组织下,第五、第六支部来到了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封存了80多年的历史的大门正向我们打开,它把我们重新带回那个木棉花怒放的英雄年代。
走在恤孤院路上,没有热闹的商铺,也没有喧闹的公交车,有的只是路旁成荫的绿树和安详的小楼。在三大旧址,透过朴实的露天可透视的玻璃罩,保存完好的墙基现在真切地展现在眼前。现在人们对这个重要的历史遗址的所有记忆就只剩下一段墙基了,但就是这段墙基,续上的却是一段完整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举行的7次代表大会,除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外,一大、五大、七大等会址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而三大会址却由于1938年该建筑毁于日军飞机轰炸,从而增加了保护和修缮的难度。
据介绍,解放后,经多方调查并在中共三大代表徐梅坤老人的帮助下,最终确认了三大旧址的位置在恤孤院路31号;1981年广东省将该遗址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2月14日,三大会址考古发掘全部结束,在现场他们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房屋地基,至此有关部门从考古的角度确定了此地为中共三大旧址所在,这个过程一晃就是35年。
虽没有“原址重建”三大会址,但为了更好地展示当时的诸多历史细节,就在遗址旁,一幢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的现代化陈列馆拔地而起。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这段历史是“三大”纪念馆首要表现的主题,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部分。纪念馆共分三层展览,外墙为红色,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型人物浮雕、前言等。负一层场景辟出一间多功能演示厅等,播放历史文献电视专题片:还有一块 “非常大总统”专区,既有孙中山的画像、孙中山会见李大钊的场景画,也有相关的文字介绍、投影等。展览也系统地介绍了我党“一大”至“四大”的情况。进入一楼展厅,最突出的就是代表们开会的场景。代表们的表情栩栩如生。这些硅胶像按照历史真实复原,代表们围着桌子开会,陈独秀正在激昂地讲话,毛泽东手握毛笔,正在做记录。
踏着阶梯,来到了二楼,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便是仿样一大开会时场景的蜡像,只见蜡像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197月23日起,大会便在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里召开,我了解到,会议曾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发现,13名代表立刻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真是历经千百磨难。我在一大会址还见到了那艘“游船”,风姿不减当年啊,我有点能想象当年开会的惊险,和13名代表的革命精神,也正是这份精神,创造了新中国,造就了新未来,铺垫了新建设,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们再一次深深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人,都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我真正第一次体会到党的伟大,党的一切一切……
虽然作为90后的我们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所带来的巨变,但通过文物资料,我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党从无到有,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时至今日,我才更深一步懂得了什么叫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更是全人类史的伟大。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但是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1月30号我随着学校的团支部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通过这次活动,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 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 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蜡像室里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当时开会的情景: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伟大的一刻在这里定格。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竣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14年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党委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会址所在地的石库门老楼向世人展示出历史的厚重。走进会址大门,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
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我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定要立足企业的本职岗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加入中共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8月6日下午,集团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追溯了红色经典。在这里,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双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里面摆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其中在我们身处的地方便有一件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那便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
历史仿佛就展现在眼前。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面对强大的中国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列强,居然宣布他们要改天换地,获得中国的万里江山„„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他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写下了人间的一个神话,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一句名言: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进行解放斗争,开始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历程,开创了新中国现代化的脚步,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如今,接过他们手中的使命,我们担负起的,不是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在2013年5月22日,我们组一行人组织去参观了红色基地——中共的“一大”会址。重新温故了党的历史,正是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高楼大厦掩映下的兴业路,一小排朴素平整的房屋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党的一大以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八十年间的沧桑巨变。中共“一大”会址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它是一座石库门式楼房,如今已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博物馆。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发现,遂紧急停止开会。在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共产国际代表及陈公博未参加)。会上讨论通过了党的纲领、决议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选举产生了党的一大领导机构。
拿着参观的门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步入了会址的大厅,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面红色的党旗,党旗被灿烂的鲜花拥簇着.四周的墙壁上陈列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经典回忆,从中我们也见证了党的领袖们是如何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点燃了燎原全国的第一簇星星之火,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的。进入二楼是历史文物的陈列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四十余年的历史文物展览,其中第一部分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部分主要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展览的重点部分,详尽展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进入这一部分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5名代表的肖像。而在该展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的一个蜡像室。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就按原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将时间定格在当时那伟大的一刻,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带领我们全国各个民族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经历了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五十三名党员发展为如今的七千多万名,成为领导十三亿中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在中共一大的纲领中,党的奋斗目标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此目标的基础上二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自此,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纵观八十多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遇到过阻碍与曲折,但我们党坚信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穿过上海市中心繁华区域,一片绿树红花的映衬中,辅德里625号灰白色的石库门长廊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2012年7月,中共二大即将迎来90周年纪念。走进这座精致而古老的纪念馆,每束阳光、每个转角仿佛都在诉说着红色往事……
党史上永不磨灭的“七个第一”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记载,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中央局成员、地方组织代表等共12人出席,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中央局作了工作报告。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2009年修缮后,依然保留了当年的建筑风貌。在这座石库门里弄砖木结构的住宅里,记者看到了当年与会代表们的画像,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站在‚历史重现‛的大幅油画前,仿佛身临其境地,感悟那一伟大而神圣的时刻。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嫣表示,中共二大是党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制定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七个‚第一‛决定了其在党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1
领,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党的二大提出的革命纲领,既坚持和包含了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又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现阶段的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杨嫣介绍,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喊响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嘹亮口号。
老、中、青三代人的“朝圣”
尽管夏日炎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七一‛还是迎来了大批参观者。有公安干警、企业职工、中小学生,还有许多白发苍苍的离退休干部。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朱永宝带着爱人一起来参观。‚我是一名有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每年‘七一’我们都会去党的纪念地,缅怀我们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去年我们去了嘉兴南湖,今年来这里看看。‛
杨嫣说,党龄超过三四十年的老同志来得特别多,好像这里有他们最深的追忆。他们一边聆听讲解,一边还会讲述当年自身的革命经历。
中共二大会址年轻的讲解员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些定格在展板上的革命先辈并未远去,他们的家人、战友、秘书,用各种追忆延续着曾经的光荣岁月与英雄事迹。他们的故事很真切,常常让讲解员们动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复兴,真的来之不易。‛
当青少年来到纪念馆时,气氛总会变得特别活泼热烈。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上海市静安区一所小学孩子们的入队仪式就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绿色的‚苗苗团‛齐刷刷地换上了‚红领巾‛,在象征工农复兴的主题雕塑前完成身份的转换。‚作为旁观者,也油然而生一种内心深层次的感动。‛杨嫣说。
党史教育焕发时代活力
25岁的张慧敏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作为党员的她7月1日特意来到二大会址参观,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这代年轻人也许面对了很大的社会竞争压力,难免会抱怨。来这里,我感受到一种庄严、厚重和感动。这里不但保存着我们党的历史,更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年轻党员不断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而艰苦奋斗!‛
‚我曾经碰到过尴尬的局面,和大学同学聚会时,一次次被质疑:当今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体现在哪里?‛杨嫣说,‚现代人的价值观趋于多元,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信仰共产主义。但作为共产党员,要理直气壮地去宣传。‛
杨嫣认为,党史纪念馆不是‚遗址‛,不是时空停滞的那一段,而应该是鲜活的、流动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努力搜集、考证当年与会代表们的个人故事,让他们的人物形象立体起来。
不断完善每一个党史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必须‚高大全‛,他们也有平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的信仰历程、人生抉择和情感故事,通过适当宣传,会给当下年轻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杨嫣说。
“黎平会议”之前在我心目中的亮度显然远逊于“遵义会议”,正是有了这次重走长征路的经历,我才知道了、了解了、读懂了“黎平会议”的精髓。
原来:
一、“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二、“黎平会议”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
三、“黎平会议”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壮哉!
当我读懂了这次会议,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伟大、光荣、正确”6个大字……
看后人如何评说?
“敢闯新路”
“敢于突破”
“敢于胜利”
气势恢弘如斯,我不虚此行,我抛弃了自己的肤浅,彻底忘记了来前“没意义、走走过场”的愚见。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在这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大地世代繁荣的热切期望。
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4月18日,离退休干部局组织民航局机关的老同志到怀柔雁栖湖踏青春游并参观APEC会址。民航局老领导闫志祥、李钊、鲍培德、管德、张文德、梁宁生等共200余名老同志及家属参加活动。
老同志们跟随导游来到雁栖湖核心岛中央,参观寓意为“鸿雁展翼,汉唐飞扬”的国际会议中心,进入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召开地集贤厅,听讲解员详细介绍雁栖湖景色及去年秋季召开的APEC会议情况。大家纷纷被中式民族文化传承、精巧别致、恢弘大气的建筑陈设和优美宜人的湖光山色深深吸引。
曾经执行过1993年APEC会议专机任务的老领导感慨万千地回忆到:中国20多年前加入APEC,迈出深入参与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一步。2001年的上海和2014年的北京承办APEC会议,民航作为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每一次都经受住了历史考验。在民航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以及全系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以优异的成绩,履行了APEC航空运输保障“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承诺,达到了“安全顺畅、万无一失”的目标,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中国主办APEC会议,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次APEC会议,无论是从议题还是从会议通过的共同宣言来看,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反腐宣言、强化互联互通,都深深打上了“中国烙印”,体现了中国的影响力。老同志们为此感到骄傲,也为作为亲身参与APEC会议保障的民航人而感到无比自豪,更对今天民航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十一放假期间,妈妈带我参观了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和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纪念馆里详细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过程,展馆里有好多英雄的雕塑,抗日
我们要铭记历史,怀念先烈,珍惜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
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们的科学家还要制造出更加先进的武器,为战争时牺牲的革命战士们报仇。
-----------
【参观三大会址纪念馆】推荐阅读:
参观一大会址有感06-12
参观一大会址简讯07-18
参观上海一大会址心得12-28
古田会议会址参观方案06-13
参观一大会址感想及心得07-13
参观纪念馆活动总结07-17
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10-14
东北烈士纪念馆参观10-31
参观王选纪念馆有感01-05
参观烈士纪念馆策划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