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精选11篇)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1

湖南省岳阳县友爱中学陈胜标 “诗言志,歌永言。”自人类文明产生,在生产劳动中,就孕育了诗歌这一独特的表达内心真实感受的文学体裁,中国传统诗歌更是以言简意深、音韵和谐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在封建社会,吟诗作对是读书人必学的基本课程,而现在社会,随便找一个五岁的幼儿,也能诵出几首古诗,可见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之深。但让我们难于理解的是,再找一个在校的初中、高中学生,一般也还是只能背出几首诗词,只是数量稍多而已,且还是迫于老师要检测的压力,却难找几个对传统诗词感兴趣的同学,更别提创作传统诗词了。再过一些年,只怕连读诗的学生都不多了,唐诗宋词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将会随现代文明的进步而逐渐走向淹没。

虽然我们的语文教材由低到高年级逐年增加了文言文和传统诗歌的教学内容,但初中文言文和诗歌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感觉比较吃力。所以,怎样搞好传统诗歌的教和学,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诗歌的浓厚兴趣,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友爱中学语文老师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学生诗社为工作主体,借巴陵诗社、诗词楹联学会之力,内建平台,外搭舞台,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工程,着力提高学生诗词文化素养,培养更多热爱中华诗词的传人,逐步探索出一条诗词教学之路。

一、高度重视大力投入

学校领导对“诗词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局李响球局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到我校指导工作,还多次以诗作来勉励全校师生,他的《磨》,“磨诗灵动在多磨,磨格循规日夜磨。磨熟春夏秋冬味,磨趋高雅会心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勤》,“吟诗作对在于勤,平仄民生贵有心。待到文思泉涌处,成章脱口自传神。”给全校师生一勉励。二是组织保证,全员参与。学校成立了以陈校长牵头,语文教研组长赵四兵等成员组成的诗教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具体可行的方案,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三是财力支持,大力投入,今年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投入6000多元创设了诗墙。四是突出其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整合诗词教育资源,将“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学校工作要点,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系统工程,确立“三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传承诗词文化,服务和谐校园建设)、抓住一个核心(人本核心)、搭建一个平台(依托巴陵诗社、诗词楹联学会和学生诗社开展的系列活动)。

二、依托社会塑造品牌

我校“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主体,兼及现代白话诗,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学习、吟诵、创作活动,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其一是讲座吟诵,聚升人气。积极发挥诗词专家学者的作用,学校邀请了市诗词协会汪德辉、赵石磷先生、巴陵诗社周麦秋、彭双生、李石甫等知名学者,采取举办定期诗词讲座、办诗词爱好者培训班、举办诗词吟诵比赛等形式,让诗人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诗人,让诗词文化充满和谐校园。几年来,先后举办了诗词讲座和诗词研讨会20余场,有格律诗词曲联写作知识传授,有古典诗词赏析,有古代山水田园诗词品鉴。这些诗教活动或启智、或怡情,激发了广大师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其二是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活动开展以来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师生诗词创作提供舞台,2008年起我校宣传窗开辟专栏介绍“诗词进校园”活动,报道活动照片,刊登师生作品。县书画名家彭碧如,刘波书写的诗词作品装饰到两个教师办公室和学校接待室,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2009年,在诗教小组办公室创设了教师作品园地“诗词小苑”,教师或发表自己创作的诗词作品,或出上联征下联,每日更新,形式多样,教师踊跃参加,极大地调动了老师参与诗教活动的兴趣与热情。2010年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6000千多元,创设了诗墙,精选历代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让学生熟读成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词教育。

语文课堂更是诗教的主要阵地,利用每日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开展诗词诵读或赏析活动。认真上好诗词课。诗词教学以诵读为主,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领悟意境,领会意义,理解内容,体味艺术。还适当增加一部分优秀诗词作为学生补充阅读篇目。

其三是依托学生,重点扶持学生诗词兴趣小组。学校在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工程中,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正确

处理中华诗词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立足于时代精神、先进思想、真挚感情与艺术魅力的高度统一,推出诗词精品力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一次,由语文组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认真开展诗词吟诵比赛、诗词创作比赛、诗词书写比赛、诗词知识讲座及楹联创作等。学校先后组织了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诗词朗诵活动、弘扬5.12地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精神等主题诗教活动、歌颂青春五四诗词征集活动等,几年来参与这些活动的学校师生达3000余人次。学生诗社先后收到师生大量投稿,精选近百首,编辑了两个作品集:《教师作品集 》,《学生作品集》。在学生中涌起了读诗、学诗、写诗的热潮。

三、辐射交流扩大影响

我校诗教小组成员多次参加巴陵诗社组织的采风活动,参观了南方水泥厂等大型项目工地,参观了常德诗墙,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利用了我们的优势对农村诗联爱好者进行讲座,培训或者交流,诗教活动正发挥着其积极的社会影响。“中华诗词进校园、进课堂”实施几年来,为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诗词进校园活动在学生身上也正发挥着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加强民族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让学生读诗、背诗、赏诗和作诗,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和道德修养。结合我校实际,努力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的友爱中学校园,学诗、写诗、吟诗的氛围浓郁,高雅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风、校风。我们正品尝着诗教所带来的丰收成果,学生学习积极了,文明礼仪程度提高了,都在争做一名“德才兼修,文明静雅”的友爱中学的优秀学子。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2

一.借“诗词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朗读, 背诵兴趣。

学生读诗, 诵诗, 吟诗在学校举办全校性“心向党·快乐长”为主题的经典诗词诵读、吟唱比赛活动的准备和进行中氛围越来越浓。在学生中评选班级、年级、学校“背诵古诗词”之星活动。班级完成《中学阶段古诗词推荐篇目》考核测评每学期进行一次, 并登记建档, 作为评优的依据。借助学校读书室, 创建班级读书角, 在学校文学社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氛围中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文心雕龙》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在足够的诗歌阅读积累和阅读赏析的基础上, 诗歌写作也就有了尝试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事物, 并鼓励学生用诗歌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更深刻地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另外,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诗歌评论, 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解读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水平。

2.写作兴趣。

鼓励动员学生加入校园文学社, 让学生借助文学社展示自我。在所教班级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对学生的创作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出, 利用作文课时间师生共同赏评。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和别的同学的作品打分, 同时写出自己的赏析结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多写创作缘由和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想, 对别人的作品多写自己看到的优点, 问为什么很少写别人的缺点, 学生的回答是:我看不出好来, 但也说不出不好的原因。这就够了, 每个学生听到的是自己作品的优点, 即便平时写作文就头痛的学生也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冲动, 一两周就交了几篇自由诗, 让我改改。还有几位同学的作品被登在我校校园文学报《襄墨韵》上, 有的学生作品被张贴在校园诗墙, 借助校园文学社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了, 写作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二.借“诗词进校园”活动, 坚持遵循语文教学的“三大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不同特点, 采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寓教于乐,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诵读活动, 培养其持久的兴趣。

2.重全面, 突重点原则:“中华诗词进校园”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坚持全员性的原则下, 教师要鼓励一些学生脱颖而出, 成为诵读古诗词的“尖子生”, 鼓励学生学习写一些诗歌作品, 培养一些“小诗人”。

3.实践性原则:古诗词重在诵读, 重在实践, 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背诵为主”。教师因此要大胆放手, 指导、引导学生多诵读, 既鼓励学生在课堂、课外多诵读, 更鼓励在家庭多诵读, 在实践中积累, 在实践中收获。

诗词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篇3

汇报材料

近一年来,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广泛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制定相关方案、计划,扎实做好诗教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师生读诗、诵诗活动,以诗教人、以诗育德,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现将我们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建立、完善组织

根据工作计划,2010年2月份开学之初,我校就成立了以郭怀华校长任组长的 “诗词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各班也成立相应的“诗词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相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担任,由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本班的诗词诵读工作。

二、宣传发动

从3月份开始,我们利用广播、周会、晨会、学校橱窗、班级墙报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利用多种机会和渠道营造浓厚的诗词进校园的活动氛围,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的热情。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行动中、学习中重视这项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实施教诗、读诗、诵诗活动。

三、全面实施

从2010年4月至今,我们按照方案、计划要求。认真实施“诗词进校园”活动,本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广播、晨会、学校橱窗等可用媒体广播和刊出《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和一些不要背诵,但能熟读体会的古诗词。

2、由各班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会同班级中学习骨干,利用班级墙报定期刊出一些必背古诗或经典古诗词,必背古诗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熟练背诵,其他古诗能做到熟读即可,不必要求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思。

3、在学生中间形成互查互背互问,共同提高的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

4、各班级、年级段、学校适时组织一些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扎实做好并不断推进活动的实施,学校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到诗词朗诵的活动中去。同时,积极组织了一些列活动,如四月份。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的古诗词素养和诗教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和运用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以诗教人、以诗育人的活动目的。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2017 篇4

实施方案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引导中小学学生加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地区《关于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做好“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搭建起由中小学生、教师、诗词教育工作者和诗人、诗词家、诗词爱好者、诗词创作者、研究者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邀请诗人、诗词家、诗词爱好者、诗词创作者、研究者走进学校,直接为教育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诗词创作,激发师生热爱诗词的热情,促进中小学诗词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内容

1.加强诗词社团建设。各县(市)教育局在XXX诗词学会或分会的配合下,广泛组建校诗词分会、诗词小组和诗社。各级各类学校以原有校园文学社为基础,组建校园诗社和师生诗词兴趣小组,努力打造遍及全区教育系统的诗词组织网络。

2.加强诗词教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和教科研单位要加强诗词教学研究,结合本县(市)、本学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加强现行语文教材中中华诗词的教学和研究,精心讲授,落实好教材规定的诗词教学任务。学校把诗词教学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开发课程,整体部署,强化落实,定期检查,科学评价。注重诗教的融合和渗透,善于把诗教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授课相结合,与政治、历史和公民素养教育相结合,与书法、音乐等课程的艺术熏陶相结合。

3.加强诗词师资培训。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加强对中华诗词的学习,提高自身古典诗词的修养。学校要重视教师中华诗词教学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XXX诗词学会或分会专家讲授诗词基础知识,传授诗词教学经验,交流诗词创作心得体会。地区教育局和地区诗词学会每年适时组织专家到学校辅导诗词教学,力争地区诗词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诗词活动,建立诗教园地。开展“名师帮教、结对子”活动,聘请诗词学会专家家当学校诗词教育顾问或诗词指导教师,经常邀请诗词专家对本校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和指导。创办校园诗刊、诗报、诗墙和诗栏,定期刊载师生诗词作品。学校每学期要举办赛诗会、诗歌朗诵、诗词表演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对中华诗词产生浓厚兴趣,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5.打造诗词教育活动品牌。以“XX明月中秋韵”中华诗词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为抓手,每年的中秋节在全地区举办“XX明月中

秋韵”中华诗词经典诵读大赛,地直各学校由地区教育局统一安排,各县(市)学校由县(市)教育局自行安排,报地区教育局备案,力争将其打造成地区诗词教育活动的品牌项目。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各学校要加强领导,由有诗词特长的校领导或教师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成立校园诗词组织。主动邀请诗词学会专家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开展诗词理论讲座、习作点评活动。

2.遵循规律。各学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开好学校诗词课,保证每天中华经典诵读的时间。要以语文课程和诗词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诗词诵读和鉴赏能力为基本目标,适度融入诗词创作教育。

3.培养骨干。各学校要加强对本校语文教师、诗词爱好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活动的骨干力量。对有诗词特长的学生,要多给他们提供学习、培训、表演的便利条件,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秉持公益。“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要坚持公益性原则,要传递正能量,静心育人。活动严禁向学校、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严禁推销相关资料。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5

实 施 方 案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彰显我校的人文教育特色;为了进一步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推行新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业余学习与生活。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 长:郭圣畑 副组长:肖盛锋 陈冬仁

成 员:廖传平、郭德生、邹艳、张浩豪、蒋艳云、曾祥珠、张乐华、古志征、黄建红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为配合上级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我校重点开展 “七个一”活动。

1.各班主任利用晨读时间安排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营造良好诵读氛围,教务处及值周教师加强该方面检查。

责任部门:教务处

2.成立诗词兴趣小组。选聘文学素养过硬的1-2名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学生不少于30人,组织定期开展诗词楹联创作及交流活动,做好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整理作品不少于30件。

责任部门:教务处

责任人:张浩豪、张乐华、刘丽兰、王玉琴

3.三到六年级学生自编一期诗词楹联知识的手抄小报。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选,评出优秀小主编20人,作品在学校网站发表。

责任部门:语文教研组

责任人:徐秀名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

4.举办一次谷雨诗词朗诵比赛,三至六年级各班择优选送2名学生参加校级比赛。责任部门:少工委 责任人:黄建红、郭会晨

5.积极开展一次国学经典《三字经》操比赛,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教学新操,教务处统一组织比赛,评选优秀班级。

责任部门:教务处 责任人:张浩豪、蒋艳云

6.开展一次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打造“经典文化校园”。责任部门:教务处 责任人:张浩豪、蒋艳云

7.利用《正人红小报》平台办一期诗词专刊,宣传相关活动,刊登师生作品、名家诗词。

责任部门:办公室

责任人:张乐华、古志征、郭承楹、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处室要相互配合、协调活动的开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通过宣传标语、校园网、媒体等进行大力宣传,各班级要通过黑板报、班会课等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3、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各校要在学校各科室的组织统领下,积极配合,开展相关的活动,以取得丰硕的活动成果。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6

土家文化的传承和运用是一项重大长久的项目。学校一直承载着教书育人, 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将土家文化纳入课堂教学, 将民族文化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许多民族地方学校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实践证明, 土家文化的传承和运用, 除了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之外,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 尤其在中小学教育这个知识文化积累的最初环节, 应纳入一定土家文化的教学内容, 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民族文化教育体系, 让学校担负起传承和推广土家文化的重任, 发挥教育在土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推动土家文化的发展。

1 让土家织锦走进校园, 有助于挖掘土家织锦的教育价值

1.1 土家织锦进校园, 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土家织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精髓, 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 我们所了解和接触到的土家织锦,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 更是一个古老民族优秀文化和思想灵魂的象征。土家织锦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不仅能培养审美情趣, 作为美育教材, 还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

1.2 土家织锦进校园,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于土家织锦,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西兰是一位织女的名字, 卡普是她织的花布。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 她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 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为了绣出白果花, 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这事被她又丑又坏的嫂嫂发现了, 哥哥听信嫂嫂谗言, 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 西兰摔死了, 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有关于土家织锦的民间传说还有许多, 历经时光的沉淀, 土家织锦所蕴含的美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思想精髓已经融入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土家文化中, 许多风俗礼仪融入了精神文明、传统美德、伦理道德, 是活生生的好教材。许多民间传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土家人追求真善美、崇尚坚贞、弘扬正直的品格。其正直向上、积极进取、和谐共存的生活观念慢慢成为土家族人追求的目标。勤劳质朴的土家族人创造了绚丽实用的土家织锦, 传承好土家织锦, 对于挖掘土家织锦的教育价值具有重大的意义。

2 让土家织锦走进校园,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2.1 土家织锦进校园,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将土家织锦列入学校教学内容, 有助推动土家织锦的研究和学习, 有助于增强学生从小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龙山二小是龙山最早将土家织锦引进校园的学校。2002年, 为了让土家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龙山二小大胆将土家织锦引入美术课堂。这一做法受到国家“蒲公英计划”的关注, 土家织锦进课堂的课题研究一直持续至今, 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龙山二小美术老师, 土家织锦进校园课题的重要参与者李开奇老师谈到:“土家织锦进校园, 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和创新。通过将土家织锦引进课堂教学, 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土家织锦和土家文化。课堂教育采取的“描摹—仿制—创绘—制作”的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创造的土家织锦图画作品得到了肯定, 获得了鼓励, 提高了自信心。发现学生比以前更加开朗和自信了,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众所周知, 土家族聚居地相对比较偏僻, 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长期相对闭塞的环境形成了学生相对内向的性格特征, 另外, 对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认识的不足和偏差, 形成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不是很认同, 缺乏自信心。让土家织锦走进校园, 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升民族认同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土家织锦进校园,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技能知识。“西兰卡普”那“诗意的幻景, 造型的变换, 抽象世界的节奏韵律, 色彩配置的明快流畅, 便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审美的愉悦和自由。”正是其特有的构形特色, 使得“西兰卡普”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效果, 并适合运用于教学。学生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相对于陌生的外来文化, 土家本土文化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的习惯, 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 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 有目的去留心、体验、记忆、想象, 从留心观察中不由自主地上升为体验, 从体验、感受中享受愉悦, 从愉悦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知识, 将土家织锦作为一门本土课程, 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寓于教学和学习之中。

3 让土家织锦走进校园, 是传承和推广土家文化的需要

3.1 土家织锦进校园, 是传承土家文化的重要方式

西兰卡普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民族文化,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早在巴人时期, 就有“禹会诸侯于会稽, 执玉帛者万国, 巴蜀往焉”的壮观景象。宋朱辅的《溪蛮丛笑》一书对土家织锦有过这样的描述:“绩五色线为之, 纹彩斑烂可观。”到了清代, 土家纺织工艺已相当发达, 出现了“女勤于织, 户多机声”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现在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传统的土家织锦技艺传承方式仍旧单一, 并且传承的范围有越来越窄的趋势。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英提到, 现在会土家织锦这一传统技艺的一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年轻的女孩子基本都不会土家织锦, 她们大多外出打工, 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技艺土家织锦知之甚少。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力军, 土家女孩却大多外出打工, 可以想象, 长此以往, 如此绚丽多彩的土家织锦将面临消解的危险。因此, 将土家织锦请进课堂, 创作相关的校本课程, 把土家织锦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是传承土家织锦的重要的也是必然的方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土家文化的传承同样要根植于课堂教学, 让祖国的花朵去认识去了解去传承。

3.2 土家织锦进校园, 是推广土家文化的迫切需要

民族地区其乡土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民间民族工艺, 其技艺就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科技教育资源, 而它抽象的构图和绚丽色彩又可成为现代艺术教育资源, 同时工艺中所承载的故事传说又是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教育资源是与当地学生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 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资源引入现代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 创作相关的校本课程, 将土家织锦运用于教学, 开发和研究相关的课题, 推广土家文化将收效可观。龙山二小的李开奇老师指出, 土家传统文化的开发和推广, 如果仅仅依靠专业人士、相关传承人和学者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将土家文化根植于和土家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校园文化, 将土家文化请进课堂, 才能从根本是促进土家文化的推广和开发。

古老的土家族孕育着勤劳质朴的“毕兹卡”, 聪明勤奋的土家族人创造的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智慧的结晶, 凝聚着土家人民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 土家文化的传承受到严峻挑战, 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如何将如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下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诉诸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寄希望于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亦或者是发动广大土家族人传承和推广土家文化?似乎这些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家传统文化消解这一困境。将土家织锦请进课堂, 从学生抓起, 从小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增强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这种方式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经过一些尝试, 土家文化进校园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去过的龙山县第二小学将土家织锦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并和相关学者合作进行课题的研究, 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将土家织锦请进课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为土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家文化是土家民族的灵魂, 只有被我们内化为自觉, 才能长久地得到传承和发扬。我们相信, 通过将土家文化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土家传统文化将蓬勃发展, 传承下去并积极地推广开来, 美丽质朴的西兰卡普将常留人间。

摘要: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 有其特有的优点。然而随着现在文明的冲击, 土家织锦的传承和推广陷入了困境。将土家织锦请进课堂是一种传承和推广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土家织锦进校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家织锦,校园,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辛艺华.土家族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4.

[2]周丽娅, 古怡.土家族织锦艺术意蕴探微[J].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32期.

[3]哈经雄, 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68.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7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16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的会议地点设在济宁孔子国际学校。这里就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梦中的伊人,她美丽着,微笑着,深思着„„回到源头,走进古典,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在大语文的时空里,我们将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语文会让我们快乐,语文会让我们聪明,语文会让我们美丽,语文会让我们高尚。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8

为了让学生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直观真切的了解,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月11日,我校组织小学部的同学们前往大庆,参观了大庆博物馆、大庆城市规划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这次参观让同学们了解了大庆的发展,以及铁人的英雄事迹,同学们对老一代石油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了新的认识。

大庆市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东北第四纪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化石、标本和文物,填补了我国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专业性收藏猛犸象化石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走进博物馆,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型猛犸象的雕像,随后学生们按照秩序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进入第一展厅的同学们们,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而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展区的自然历史类陈列馆,又向同学们们呈现了大庆自然生态的演变过程,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第二展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区更加具有震撼感,学生们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还有人用日记本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当达到第三展厅——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时,同学们对大庆地区人类的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大庆城市规划馆位于大庆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馆分三层,包括序厅,印象大庆,历史足迹,辉煌之城,规划总览,县区规划,未来之旅七个展厅,每个展厅内容不一样的,同学们最喜欢的就是大沙盘和城市自驾游体验了,自驾游能让学生们在模拟汽车中看见美丽的大庆。大庆规划馆的沙盘,将整个大庆尽收眼底,讲解员阿姨告诉同学们这个规划馆充分体现了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也展现了大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巨变。

下午一点三十分,同学们来到了全国首家工人纪念馆-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六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六十年代初,铁人从甘肃玉门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支援祖国石油建设,许下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肝胆誓言。为了防止井喷,王进喜在没有搅拌设备的情况下,第一个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一直坚持了两个多小时。他就是用这种铁一样的身体和意志,让中国把贫油的帽子丢进了太平洋;他带领一群铁一样的队伍建成了年产5000万吨的大油田,他书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铁人爷爷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他没有享受到优越的物质生活,很不容易。但是,他活得非常幸福,活得非常充实。因为他有理想、有抱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被铁人王进喜爷爷生前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那种不顾伤痛,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的奉献精神所震撼;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所鼓舞。大量翔实的史料和展品都承载着铁人精神的历史时刻,记录着铁人精神的时代瞬间,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心灵受到了洗礼,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踏着铁人的足迹,继承发扬铁人精神,努力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参观之后老师们要求各班级同学写了观后感,同学们对这次参馆铁人纪念馆感想颇深,一句句真情实感的表达让这次活动进一步得到升华。“铁人精神”令人震撼!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永远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组织学生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想通过本次活动要学生知道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这样一个世界观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人生的坐标应该怎样确立?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一个没有众多无私奉献公民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植入青少年的内心,以铁人精神育人的理念,并始终牢记这个优良传统,让“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笔耕中学传承和发扬,全面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电子书包进课堂利弊初探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数字化教学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命题, “电子书包”的出现,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猛烈的挑战。任何一项高科技、新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价值, 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电子书包”也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势必会对我国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 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客观地去认识电子书包这一新生事物的优势与弊端。

1电子书包的优势

理想的电子书包应该具有轻便、人性化、环保和可拓展等特点。它除了需要具备容量大、运行速度快、可手写、阅读不伤眼睛和电池续航时间长等特征外, 还需具有方便快速的联网、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等特点。因此, 相对于传统的书包, 电子书包具有如下优势:

(1) 轻便环保, 易于携带。电子书包的重量可以控制在800克左右, 极大地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 非常便于携带。另外, 使用电子书包后, 可以极大地降低纸张的使用, 有效减少树木的砍伐和环境的污染。

(2) 内容丰富, 灵活生动。电子书包中的电子书不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 除阅读、批注、加着重等功能外, 还可以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表现形式比传统书籍更加丰富。电子书包是若干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 包含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 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海量练习, 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的学习工具。1c的存储空间可以保存大约2万多本电子书, 这极大地方便了书籍的保存和阅读, 也节约了我们有限的生活空间。电子书还可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保存, 外出时可以十分方便地携带大量的书, 甚至是一座图书馆。

(3) 丰富教学的模式和内容。电子书包的最大意义, 不是取代传统教学工具, 而是改变既有的教学和学习生态。过去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 但透过电脑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历程, 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 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羞或面子问题, 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 长期积累下来会造成学习进度落差, 如改用电子书包, 教师则可以透过电子书包进行私下交谈, 了解学习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学生把当日课堂教学过程下载到电子书包, 回家反复练习, 隔天上课时就能赶上教学进度。

(4) 没有“物流”, 最适合电子商务, 永远不会出现印数不够的问题。传统书籍从生产到消费的流程是“作者一出版者一发行者一读者”, 电子书可极大地简化这个过程, 成为“作者一读者”的“直销”模式。作者的作品完成后, 经过简单的操作变成电子书, 然后轻点鼠标, 电子书就可在瞬间呈现在读者眼前。

(5) 出版成本低。电子书的“出版”、“发行”在时间、物质的消耗上降到了最低点, 并且书的更正、发行修订版都很容易。

(6) 可以直接查词典。可以进行关键词查找。传统书籍内容的查询是十分耗时、叫人头疼的事情, 电子书以数字形式存储, 检索起来十分方便快捷, 加速了知识的利用、加工和再生产。

(7) 在没有灯光或光线很暗的环境, 也能进行阅读。那么, 如此优越的高科技现代产品, 为什么人们对它的推广试行争议纷纷呢?难道家长和老师们的思想观念真的很落后吗?不, 绝对不是。大家的争议是有道理的!虽然不少经济发达的地方早就搞试点, 可是, 到目前为止, 官方未能得出一套系统全面模式。那么电子书包的推广利弊究竟如何?从我15年的一线教学经验, 总的感觉,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看, 要全面推广电子书包进课堂, 还有诸多问题和弊端。大致罗列如下:

1电子书包的功能还无法得到保证。

(1) 电子书包的开发商是企业性质的, 他的首要任务是以赢利为目的, 全国不只有一家这种开发商。肯定要引进竞争机制, 那么开发商用什么手段来竞争呢, 在当前体制不健全的状况下, 最终的受害者只有孩子。

(2) 无论如何, 电子书包要通过互联网, 谁能保证这个书包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如何在使用电子书包时, 有效控制孩子的网络行为, 成为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大家担心, 电子书包必将成为学生的“玩具”是很有道理的。

(3) 目前电子书格式之乱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读者面临着文件格式不兼容和不连贯的困扰, 格式标准涉及到商业利益, 电子格式不统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那么又让学生怎么能舒畅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书或课件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为了便捷, 电子书包的屏幕尺寸较小, 很难实现双页显示, 特别是一些理科的题目, 包括制图、表格和大量的论证, 这些特殊功能电子书包还是不好实现的。

2电子书包的使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电脑电视已经很普及了, 人人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可以肯定地说, 电子书包必将会对学生的心智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弊端主要体现在:

(1) 产生依赖性。由于电子书包对文字处理的便捷性,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大量的操作会变成复制与粘贴, 许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会逐渐被忽略, 大量的数字运算会被计时器代替, 以至于出现离开了电子书包就不知道如何学习的情况。 (2) 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汉字是象形文字, 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书写汉字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可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如果长期使用电子书包, 必将会使学生对一些常用的字都不会写或写不好, 这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 (3) 会降低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的过程中, 习惯于使用各种通讯软件进行在线交流, 而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交往能力就有可能会降低, 特别是体现在口头表达和形体语言上。 (4) 对学生的视力和身体有一定影响, 如电子辐射和屏幕的明暗等因素; (5) 会消磨学生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意志。如果孩子从小就使用电子书包, 就会误认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很简单就可以得到, 这样很容易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3全面推广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

2001年通过了教育部电教办的认证, “北京伯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书包被纳入了“校校通”工程, 但是9年过去了, 这家做IT的“北京伯通科技有限公司”居然连网站都没有了, 问题很明显, 此项工作以失败而告终。据了解, 现在的“校校通”工程有着众多厂商开发的众多方案, 更像是围绕着互联网建设的一系列网站, 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 只不过是一个注册号码和密码的身份验证, 而不是一个手持的终端, 那么“校校通”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包了。十年来, 不少企业前赴后继, 推出了看似各不相同的产品,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之间互不通用, 都在强调自己的产品如何如何好, 却从来没有看到, 有那一种产品能真正代替传统的书包。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1) 因为至今没有发现一款电子书包, 能给基层老师教学的全过程提供价格便宜、功能齐全而完整的解决办法; (2) 电子书包这种模式无法完全替代师生教学互动的全过程, 失去了感情基础, 面对的似乎就是“机器”, 更主要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电子书教材; (3) 电子化教材涉及版权和出版权的利益, 这个问题只有得到出版社的支持后才能解决, 目前好像还没有统一的电子课本, 相关的政策制度也没有健全和规范; (4) 电子书包直接挑战的对手, 如初步利润、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指标、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学生的升学风险、家长对孩子网络行为的控制、购买和使用电子书包的成本、电子书包的信息问题等等, 这些都不是几个电子书包的厂商仅凭自己的技术就能解决的。

总而言之, 目前电子书包除自身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外, 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我国现行的体制问题、教育观念问题、师资质量问题、全民素质问题、地区差异问题等等都与这种模式有着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现在让电子书包进课堂的时机还不成熟。教育界可以摸索探讨, 但不能操之过急。政府应完善各种体制, 理顺各种关系, 把握发展方向。开发商应把功夫下在电子书包的功能完善和提高上。要想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 必须依靠内容, 有高质量有效的电子教材, 才有可能逐步推广开来。不管怎么发展, 电子书包只能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绝不能把它当做传统模式的敌人。我深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进步, 电子书包一定会逐渐赢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可。未来电子书包的地位, 就像小朋友人手一支的铅笔, 将是一种必须的学习工具。电子书包走进课堂, 或许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但更主要的是促进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但不会摧毁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文化, 我们应为之而努力奋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高潮期。如何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电子书包”的应用, 将是很好的切入点和动力源,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实现“教育无处不在, 学习随时随地”。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数字化教学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命题, “电子书包”的出现,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挑战。任何一项高科技、新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也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电子书包”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 从当前我国的现状看, 要全面推广电子书包进课堂, 时机还不太成熟, 弊大于利, 教育管理部门需做更加深入的实践和科学论证。

关键词: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利弊,教师,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志丽瞭瞭瞭《电子书包将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

京剧进课堂之我见 篇10

近日,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争论沸沸扬扬,除了对应该进课堂的民族戏曲是否仅仅京剧外,也对在选定剧目中包括了太多的“样板戏”提出了异议,甚至有戏曲界的代表在“两会”上向教育部的负责同志提出了质疑。

我认为这样生动活泼的争论是大好事,可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美育教育。

首先,应该肯定将京剧引进学校的提议者是出自一片好心,他们见今日社会上低俗的“西风”、“流风”泛滥,担忧今后我国的青少年们会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忘记,因此方才提出将京剧作为学校音乐教材的。可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宽广的国家,全国仅地方戏曲就有数百种,比京剧历史更悠久、艺术更精致、群众基础更深厚的剧种尚多,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部门为何仅仅垂青于京剧,难道其他剧种就不能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另外,京剧以及众多的民族戏曲尽管都悠扬动听,但它们都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丰富多彩的戏剧,人民欣赏戏曲除了听其优美的唱腔之外,还要观看其生动的表演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俱佳,若真心要提倡民族戏曲,不如在校中开设比较全面的戏曲课,而不必将其仅仅附属于音乐课程之内。

其实,一个艺术品种在群众中的广泛流传往往不仅在于政府或学校的提倡推荐,例如,国家的文化教育领导部门从来没有正式提倡过流行音乐,可是为什么它竟能以“铺天盖地”之势于改革开放之初就传遍了神州大地,甚至有专业音乐、戏曲工作者竟一度弄起了“摇滚京剧”,有的戏曲演员也试搞“戏歌”呢?今天看来,上述的尝试都未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承认,只好偃旗息鼓回归传统了。

至于“样板戏”,不过是我国戏曲改革或是革命题材音乐、戏剧创作的一部分成果,被江青等“窃取钦定”并加以利用而已,它们的艺术成就有高有低,老一辈文艺家如巴金曾写过即使“文革”已经结束,一听“样板戏”还是心惊肉跳之类的话,其实,许多和巴金在“文革”有过同样遭遇的人们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这板子只能打到“四人帮”及其在文艺界的帮凶们身上,“样板戏”本身及其当年的创作和表演者们除了其中沦为“四人帮”帮凶的少数人外,是无法为这样的后果负责的。而且,当初最早参加这些现代题材京剧的创作、表演人员当中,也有人在后来的“文革”风云中还曾惨遭“四人帮”的迫害,例如阿甲和赵燕侠等等。实际上,在“文革”后的今天,人民已经对这些作品做出了选择,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由于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革命的历史和塑造了人物形象,艺术上也比较精致、完整,就能够留存至今并能以全剧或选场的形式经常演出。而当初也曾经被“四人帮”大吹大擂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却已经悄然无声,尽管它比据以改编的歌剧原著更“革命”。另一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京剧《海港》也不见了踪影……今天,我们如果将这些作品中的一些精粹和传统戏曲中的精粹同等看待,将它们作为“教材”让青少年们传唱并无过错,关键是要比例适当。更重要的是,从传承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应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更加努力提倡和传播戏曲艺术,形成人民中广泛、深厚的“戏曲生活”,例如,更有力地支持、资助戏曲剧团创作新剧目和改革传统剧目,对他们深入群众的演出给予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在电视、广播中要有更多、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泛全面的戏曲节目和戏曲知识的栏目,这样的支持、帮助要远比仅仅在学校中安排课程有效得多,当孩子们从社会、家庭以至各种传媒中都能够接受到优秀戏曲节目的影响,而不仅仅只听到或看到什么“超女”、“快男”等等流行的歌舞时,他们的欣赏趣味也就会与现在不同了。多年以前,我曾为《天津日报》写过一篇名为《近朱者赤》的短文,是说如何让儿童多多接触高雅音乐以抵制低俗的流行音乐,其实,这道理和规律同样也适用与对待戏曲等民族传统艺术与流行音乐的关系。当然,也要求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花更大的力气,让更精美的音乐、戏曲来滋润我们少年儿童们饥渴的心灵!

浅析京剧进课堂

教育部确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音乐课程中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京剧进课堂的主导思想:

增加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非在中小学另外增加一门课程,也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也不进行考试,更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任何负担。所以,在音乐课中开展京剧演唱活动只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为此,我认为坚决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京剧进课堂的师资:

京剧不仅仅是音乐,而且还是丰富多彩的戏剧,人们欣赏戏曲除了听其优美的唱腔之外,还要观看其生动的表演艺术。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俱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

1、要进行教师培训。教师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分级进行。首先,选派优秀的音乐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其次,所有试点学校的音乐教师参加市级培训,提高教师对京剧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京剧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京剧演唱技能。同时,各区县还要组织开展相关的区级培训,主要结合京剧唱段的教学实际,指导教师深入了解京剧艺术的传承方式,有目的、有依据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有关教研部门还应探索班级授课形式下的京剧教学模式,研究开发有关戏曲教育的校本课程。

2、让戏曲院校学京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不仅可以解决京剧进校园师资力量短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这是解决戏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起点。

3、从传承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的角度来看,国家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应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更加努力提倡和传播戏曲艺术,形成人民中广泛、深厚的“戏曲生活”,例如,更有力地支持、资助戏曲剧团创作新剧目和改革传统剧目,对他们深入群众的演出给予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在电视、广播中要有更多、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泛全面的戏曲节目和戏曲知识的栏目,这样的支持、帮助要远比仅仅在学校中安排课程有效得多,当孩子们从社会、家庭以至各种传媒中都能够接受到优秀戏曲节目的影响,而不仅仅只听到或看到什么“超女”、“快男”等等流行的歌舞时,他们的欣赏趣味也就会与现在不同了。当然,也要求各文化、宣传领导部门花更大的力气,让更精美的音乐、戏曲来滋润我们少年儿童们饥渴的心灵!

三、京剧进课堂的教学重点:

1、激发孩子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在推广京剧课的时候,很多家长担心,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既不懂也不感兴趣,而且现在的孩子为了应付小升初、中考、高考,已是精疲力竭,再增加课程,肯定吃不消。我觉得兴趣是关键,作为艺术,他不应该是强迫的教育,虽然京剧在一定程度上很美,但是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不同的,这样才构成了我们今天这样丰富多采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讲“京剧很美”,那样只能显示出“假”。强迫不可能出现“美”。同样的,学习京剧更要通过兴趣,如果某位学生通过了解京剧,对其很感兴趣,那么这个时候的教育才会显示出他的需求。对于被动的学习,这一部分人只会将他作为应付而过的项目,心中无剧,讲再多有什么用?艺术是从兴趣培养起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rap,有人喜欢古典……如果艺术也加以强制,全国统一格调,那是怎样呢?

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非常有必要。但是让他们坐在那里看一节课的戏,他们肯定做不到,因为节奏太慢了,唱腔也听不懂,更不知道故事情节。于是老师们应从讲历史故事入手,先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再简单介绍京剧各角,最后才欣赏或学习京剧。

2、提高京剧音乐审美能力

我认为“京剧进课堂”不是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让更多的人从小接触、了解传统文化艺术。重点不是看孩子们会唱几个曲目,而要看他们在这个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知识,思想上有无提升。说到底,“京剧进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欣赏、比较。

据调查,采访中大多数家长赞成“京剧进课堂”,他们认为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效传承,而基础教育无疑担负着重任。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能够哼唱和赏析京剧也颇感欣慰。但有一位学生的家长说,现在有的学校为了打造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努力在某个艺术或体育项目上创造成绩,艺术教学变成了学校的“名片”,繁忙的排练日程挤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孩子似乎成了表演的工具。当然,这样的“京剧进课堂”就变味了。

3、面向全体但要注重个性发展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唱好京剧的。首先我们从小学生现在的课程负担来看,在课程中加入京剧,对于本已经有7-8科的小学生来讲已经是十分的辛苦了,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下,课程对应着考试。没错,作为艺术,关键点在于自身的条件,京剧并不像通俗唱法,它对于人的要求是有一定门槛的,先暂且不提京剧,对于通俗唱法也会有很多的人都没有办法唱好,何况京剧呢?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要求孩子们人人会唱,但个别有天赋的孩子可重点培养,为我国培养一些艺术人才。

诗词进校园、进课堂之初探 篇11

初 赛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食品为碱性食品的是_________。

A、谷物 B、蛋类 C、蔬菜水果 D、肉类

2、如果吃了变质的鱼、虾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________ 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的办法解毒。

A、盐水 B、食醋 C、白酒 D、蒜汁 3.植被呈现绿色主要取决于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类胡萝卜素 D、叶黄素 4.下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果蔬是

A:核桃 B:牛奶 C:平菇 D:牛肉 5.脂类一般不溶于

A:水 B:乙醚 C:氯仿 D:苯

6、鸡蛋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_______。

A、患有高血脂 B、消化不良 C、加重肾脏负担,出现蛋白尿 D、引起肥胖症

7、下列关于与羊肝不宜共食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羊肝与辣椒共食,破坏辣椒中的维生素C B、羊肝与枸杞共食,引起中毒

C、羊肝与含维生素C的食品共食,破坏维生素C D、羊肝与红豆共食,引起中毒

8、辨别真假碘盐时,可将盐撒在淀粉溶液或切开的马铃薯切面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如显出绿色,是真碘盐 B、如显出红色,是真碘盐 C、如显出蓝色,是真碘盐 D、如显出黄色,是真碘盐

9、在口腔内能初步化学消化营养素是()。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 D.脂肪

10、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在某些洋快餐中有一种致癌物质存在于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的棕色脆皮等煎炸食品中,它是:______ A、苏丹红 B、二氧化硫 C、苯并芘 D、丙烯酰

11、下列哪种疾病是由于缺乏钙引起的:_______ A、过敏症状 B、佝偻病 C、神经炎 D、自闭症

12、下列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是()。

A.淀粉 B.果胶 C.糖元 D.甘油三酯

13、巴氏消毒法的温度范围为()

A、75 ~95 B、63~85 C、60~90 D、65~95

14、酸菜中还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类一种食物以减少亚硝酸盐的危害()

A、新鲜蔬菜 B、绿色食品 C、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 D、ABD三种食品

15、纤维素是多糖,则半纤维素属于()A、单糖 B、双糖 C、多糖 D、不确定

16、下列哪种糖不属于双糖()。

A.蔗糖 B.麦芽糖 C.乳糖 D.果糖

17、学龄前儿童饮食习惯上的主要营养问题是()。

A.暴饮暴食 B.饮食不定时 C.零食过多 D.偏食、饮食无规律

18、菠菜在烹饪前常用沸水泡一下,其目的是去除其中的()。

A、酒石酸 B、植酸 C、草酸 D、苦味酸

19、孕妇出现巨红细胞贫血,主要是缺乏()。

A.铁 B.蛋白质 C.维生素B12 D.叶酸 20、膳食平衡理论的核心是()。

A.酸碱平衡 B.钙磷平衡 C.杂与精平衡 D.铁镁平衡

21、实际体重在理想体重10%之内()。

A.正常范围 B.超重或瘦弱 C.肥胖或瘦弱 D.肥胖

22、下列食物中,碱性食品是()。

A、大米 B、食醋 C、鸡蛋 D、猪肉

23、常食用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可有效预防()。

A.克丁病 B.坏血病 C.佝偻病 D.脚气病

24、被称为“抗脚气病因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5、食品添加剂其使用应遵循的原则有()。

A、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B、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C、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D、以上都是

26、“三无”食品是指()

A、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食品

B、无厂名厂址、无配料表、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C、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批号、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D.无生产厂家名称、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地址

27、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

A.钠 B.钙 C.铜 D.维生素A

28、治疗营养性肥胖的首选疗法是()。

A.控制饮食 B.手术疗法 C.运动疗法 D.药物疗法

29、下列哪种物质是国家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A.吊白块 B.硫磺 C.过氧化苯甲酰 D.双氧水 30、牛肉在冰箱内的存放期限是()。

A、冷藏2-3天,冷冻3个月 B、冷藏1-2天,冷冻6个月

C、冷藏1-2天,冷冻3个月 D、冷藏5-7天,冷冻1年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经营者销售的食品质量不合格,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其应承担得责任包括: _________ 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以上全部责任

2、以下哪些是消费者在进行食品卫生投诉时的正确做法()。A、保存好所购买的食品、剩余食物、包装容器以及购物小票

B、反映的问题尽量清楚准确,如被投诉单位的名称、地点、可疑卫生问题等

C、与被投诉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交涉,强行要求退货或者索赔 D、说清楚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是()。A、促进肠道蠕动 B、降低血胆固醇 C、改善糖代谢 D、减少摄入热量

4、保健食品的命名()

A、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规定 B、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 C、通用名不得使用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 D、应标明有主要原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

5、下列关于非法添加剂说法正确的有()

A 吊白块,不法分子用于腐竹、粉丝、面粉、竹笋等食品起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作用。

B 苏丹红,不法分子添加在辣椒粉等食品内,起着色作用。

C 硼酸与硼砂,不法分子添加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起增筋作用。

D 工业用甲醛,不法分子用于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的作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糖尿病病人吃碳水化合物越少越好。()

2、任何食品,不论什么环境下,不加防腐剂的食品是最好的食品。

()

3、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由品牌名、通用名、属性名几个部分组成。

()

4、紫菜中富含EPA和DHA,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机体免疫力,促进孩子大脑及视网膜的发育,增强记忆力。()

5、口蹄疫爆发流行,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口蹄疫病毒可通过低温冷冻消灭。()

6、含鞣酸的水果不宜与海味同食。()

7、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

8、母体妊娠期间严重缺碘,对胎儿的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内分泌系()

9、餐饮服务提供者取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不得转让、涂改借

倒卖、出租。()

10、下列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纯牛奶。()

11、味精的化学名是鸟苷酸二钠。()

12、饲料生产中禁止添加的有一般饲料添加剂。()

13、膳食平衡理论的核心是酸碱平衡。()

14、新鲜水果中含量最高的是纤维素()

15、猪脑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16、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17、脂肪在体内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大肠。()

18、苏丹红具有防腐功能。()

19、绿色食品是经过专门机构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

20、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秋季,主要由于气温较高、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引起的。)

上一篇:桥梁实习的总结下一篇:工作单位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