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精选7篇)

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篇1

我是一名物理专业的师范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将来将成为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师,这两个星期阅读了一些关于初中物理的书籍,对于初中物理新课标也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教学相长,促进物理教学健康进行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材料、“综合探究”;近几年,不少中学开展了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教育教学类刊物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很多年轻教师,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加强物理雪基本理论的学习,加强物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加强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课堂上放映过的范小虎老师关于“加速度”而做的一个课件,课件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现场演示,生动活泼地展现了加速度的意义,同学们在好奇与快乐中理解了加速度的内涵。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物理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篇2

一、用改革的眼光看懂新课标

使用过传统教材的教师, 乍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不是很适应, 施教感觉棘手。其实, 这是受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对新的教育目标没有真正领悟造成的。作为教师, 应对新旧两种教育模式有清醒的认识和对比。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课堂上教师成了主体, 学生只能耐心听课, 学习总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灵感、智慧、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得不到良好的启迪, 严重约束了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就是要改变这种古板的教育状况。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实践为主线, 以学生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 而是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 而是如何进行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教育模式而编写的, 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标准。内容看似简单, 实际上是给我们留下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整个内容的编写都是以实验探究为基调。有些章节似乎次序颠倒, 但都是按照由生活到物理, 再由物理到社会的顺序编写的。这正为我们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准了方向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也遵循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

二、备课把准目标,教课不拘一格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校条件、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资源等因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1. 把准目标,整合内容,提高效率

新课标有些节次内容显得过少。若教学中严格按节次、内容照本宣科,将会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内容空虚。这就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挖掘教学资源,把准章节总目标,不局限于节次顺序,将内容自主整合,适当拓展,充实每个课时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如《生活中的透镜》一节,教材有意将这节内容图文并茂地编排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知识次序颠倒,而是为了充分引入学生的情感。用照相机等奇妙成像的现象,诱发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更好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准备。鉴于这种情况,我对整章内容重新整合,将二三节合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新添一节《用光路图解释成像现象》。将生活中透镜的相关内容只在实验探究前用较短的时间向学生演示,目的在于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重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针对成像的三种情况,趁机提出“适合制作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弄清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成像光路是分析成像原理的重要手段,是光线会聚成像的成因。用作光路图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生活中透镜的成像现象,有助于学生认识现象的本质,通过作不同物距下的光路图,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照相、放影时对像进行大小变化的技术。通过这一调整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2. 考虑个体差异,以求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适当提升难度,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求得整体协调发展是很必要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方法须科学合理。“疑问”能产生认识冲突,引发思维碰撞,恰当地提问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导学生探究,能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电阻的串并联》教材只设计了浅显的定性实验,学生只能知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小”。这对于对电学感兴趣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不足,于是我在课后练习4题中加设两问:“你能求出5欧、10欧两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吗?”“你还能推出任意两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后总电阻的表达式吗?”然后在学生做课堂练习时,对早已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进行探究指导,让学生交流探究结果。这样既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又满足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对新课标的再认识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学 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4-02

一、师生互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师生交往互动的关系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音乐中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音乐源于生活,它不能高高在上,成为“高雅”人士的专利,因此,音乐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音乐教学要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观念,就应充分认识到学校音乐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音乐作为个人终身的生活需要,成为有较高素质的音乐爱好者。同时还应该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多扮演“设计师”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教师应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那么绝大部分学生应该是你的“好伙伴”,是音乐课的爱好者,他们就会从自己有兴趣的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把学习看成是愉快而有意义的事。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例如:在《剪羊毛》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教师提供有关信息,各组分别查找和搜集有关草原生活的图片、文字材料及歌曲。学生们自主参与的热情得到发挥。然后,上课时再由各组同学汇报所查找和搜集的结果,反馈给教师。从心理角度讲,学生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而教师则提供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课结束的拓展延伸内容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本课已了解的知识和歌曲外,你还渴望了解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草原的风俗习惯、服饰、人物、牧群……他们渴望知道的更多,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

二、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实现教学方法的共同提高

首先,新课程音乐课的教育教学已经不再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还要贴近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教师间相互交流与合作,需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能不能讲?给不给学生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和合作。一名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师群体的相互借鉴合作以及个人的专业理论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间相互进行交流、学习、探讨、研究,才能真正达到实现教师自身专业的提高。

其次,新课程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过去教学大纲那样具体、系统,但它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创造性、发展性的要求。特别是创造性和发展性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新教材更需要教师的合作交流,因为新教材注重的不是教参,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而这种实际需要的获得要多学科的交流、长时间的了解、近距离的观察,在这中间,合作交流的意义尤为重要。

例如: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超出课本以外的问题,甚至是一些我们感觉到非常奇怪的,你要不要回答?如何回答?回答不上又怎么办?还有一些顽皮的学生在课堂中突然给你制造一个恶作剧、发一声怪叫,你又如何处理?男学生给女学生书包、文具盒中放虫子或其它足以让女学生发出叫声的事件等等。……以上这些课堂中发生的事情需要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研究出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也是教师相互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

1.音乐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式的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有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时,才能形成理解、欣赏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首先应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优秀作品,其次,应教会学生欣赏的正确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辨别真、善、美。再次,要了解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的状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指导课外欣赏活动。

2.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正像著名钢琴艺术家帕德莱斯基说过:“音乐是唯一真正生存的艺术,它的振动、律动,也就是生命的要素,任何有生命的地方,必然也有音乐。”音乐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参与生活。要将学生带进广阔时空,不只是课堂;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不只是课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成绩。教育生活化,必然充满活力,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生活必然充满成功和快乐。

总之,通过自己长期的教学体会和实践积累,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个性的自我完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都是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钻研、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努力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圆满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学习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4

“跨学科实践”侧重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联系,在前面一版的课标中有要求,在新课标中,地位更加突出。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操作等,新课标要求把这些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物理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要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篇5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要求。

韩教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进行了深入浅出、为一线道法老师,尤其是兼职老师打开视野,明白承担道法课的课程意义与育人任务,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韩教授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让大家了解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解读新课标的背景与追求部分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明确指出我们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了解了课标的追求,指明教学方向,让我们每一位道法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少年强则国强,国强才有民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做好育人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次讲座,从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解读了2022版课标与版的变化与突破,给老师们教学中实际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答疑解惑。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指南,我们要精准细致研读,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正确实施教、学、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篇6

1. 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尤其是在购置物理实验仪器设备上。尽管大多数学校在实验仪器方面都进行了不小的改善,但仅仅只注重硬件设施而轻视实验设备的购置,使得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不齐全、实验器材数量有限,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现象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 重理论而轻实验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大多数教师仅仅只注重孤立的教材知识的讲解,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实验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内容,而不注重实验课程的开设。这极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3. 实验教学方法滞后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了解不充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案时花费的时间较少,导致实验教学方法滞后,实验教学模式过于僵化,没有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来,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1.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验性并重的学科,其问题大多是抽象难懂的。而实验教学能够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实验中,教师可首先将学生两两分组,然后进行这样的实验:A同学手拿一只彩色画笔,B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A同学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此时,B同学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较一下A、B两位同学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要求说明相邻两点的距离与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2.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较为难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方面地对教材进行讲授,而不注重实践,那么即便教师将物理知识讲得再通透,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采取实验教学极为必要。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将物理中抽象的知识结合实验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3.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原则,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认真设计实验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7):84.

[2]迟元宏.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

我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认识 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盲目的、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呆板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在随之发生不断的变化。要想实现发挥出高水平的教学下效果,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辅工具以及实施灵活的教学措施,营造一个创新性的、科学合理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授课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结了以下几种创新性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直接获取新知识。探究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要掌握探究式的學习方法解决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探索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够收获知识和技能,也能够体验到物理科学方法,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例如在讲授“布朗运动”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对布朗运动的实验进行猜想预测是学生对“布朗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获取彼此对“布朗运动”的规则新认识;然后通过理论与实验对“布朗运动”规则进行实验验证,观察实验结果与预测的不同,从而对“布朗运动”规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终获取“布朗运动”的正确认知,最后经此布朗运动的规则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加深对布朗运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将物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实践意识有良好的启发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将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人文科学等联系在一起,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把他们应用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去,使学生能够将物理情境和物理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探索和总结,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小的实验,给学生一些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直接的观察实验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官上的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接乒乓球,让乒乓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学生能够将乒乓球接住的话,就作为奖励送给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种体验方式,激发出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因此变的不在沉闷,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得这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的死板,教学形式比较的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形式,使得物理教学的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的沉闷,学习气氛比较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不到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形式多样的教学理念。开放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为应对这一要求而提出的。教师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努力的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开放互动式教学环境,提倡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讲述加速度的概念时,老师把加速度的概念引入后,然后请学生进行讨论,是学生在讨论中对加速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的生活中加速度存在的实例。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和学生一起讨论加速度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形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不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直接传授,而是在互动中获取知识,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

结语

积极探索高效的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应对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学更高要求的方式。现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要想真正的适应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需要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从而使物理课堂能够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素平.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研究[J].技术物理教学.2012,1(20):69-70.

上一篇:描写劳动的好句好段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