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管理第一部分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顶板管理第一部分

煤矿顶板管理第一部分 篇1

安全会议制度

(一)安全生产分析会制度

为了及时全面地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状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

1、安全生产分析会由矿长或生产矿长主持,副总以上矿领导以及职能科室(检查科、调度室、技术科等)负责人参加。

2、为了便于每天18点矿生产计划会议传达安全分析会精神,分析会时间定为每天17点整。

3、会议主要内容:

①调度室主任把当天井下各地点调度员、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汇报的生产情况以及调度室各专业的分管副主任掌握的井下生产状况进行汇总,在分析会上进行通报,使各专业领导均能对井下生产状况进行了解。

②检查科科长汇总当天发生的工伤、事故,以及各地点安全检查员、职能科室下井人员,生产单位管理人员检查发现的隐患,在分析会上进行通报。

③各分管领导根据汇报的安全、生产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存在的隐患要定出处理意见、处理时间和责任人。

④会议主持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安排布置下一步工作。对需要处理的问题作进一步分工,真正把隐患处理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有反馈。

4、共同讨论分析下一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

5、会议纪律由调度室负责,对无故旷会人员一次罚款100元,对会议迟到人员一次罚款50元。

6、会议记录由调度室人员负责。

(二)安全生产办公会制度

为了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矿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具体规定如下:

1、周安全生产办公会由矿长主持召开,副总以上矿领导及有关科室(安检科、调度室、技术科、机电科、供应科、劳资科、计划科、财务科、办公室、宣传科等)参加。

2、周安全生产办公会每周五下午三点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①各分管领导通报本周安全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

②安检科通报安全事故情况、主要安全隐患及建议措施。

③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文件、会议精神和要求。

④研究制定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案、措施,对有关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⑤安排布置下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4、会议由办公室人员做好记录。

5、对迟到旷会人员一次罚款100元。

(三)重大隐患分析会制度

为了及时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隐患问题,落实安全责任,矿每月召开一次重大安全隐患分析会,具体规定如下:

1、每月召开一次重大安全隐患分析会,会议由矿长主持召开,副总以上领导及各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

2、会议于每月的25-28日召开。

3、会议主要内容:

①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②检查上次会议研究布置的工作的落实情况。

③各分管领导汇报本专业的重大安全隐患情况,并根据《特别规定》等要求,提出整改意见。

④按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研究制定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方案、落实措施、资金、责任人等。

4、办公室负责会议记录。

5、凡迟到旷会的,给予批评,并处100元罚款。

(四)党委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认真做好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就我矿党委安全会议制度规定如下:

一、党委安全办公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党委书记负责召集并主持。

二、参加党委安全办公会议的有矿党委成员,工、团、纪负责人,各主要科室的负责人,另外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决定参加会议的人员。

三、会议应根据我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从安全工作管理思路、方法、安全投入、现场管理,以及协调各方面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诸方面认真分析研究,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

四、对于会议提出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方案,要落实到人负责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

五、党委安全办公会要重点解决领导成员中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有“三违”行为的党员干部做出谈话、戒勉等处理意见。

六、党委办公会由办公室做好记录。

(五)职能科室业务保安会议制度

1、职能科室业务保安会议要定期召开,每月不少于一次。

2、职能科室业务保安会议由矿总工程师主持召开。

3、各职能科室汇报自己业务范围内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近期工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本科室业务的保安措施计划。

4、对各职能科室的业务保安情况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责任人。

5、分管领导对各职能科室汇报的保安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要组织讨论研究,提出补充意见和整改措施。

6、职能科室业务保安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分管领导要及时向上反映、汇报。

7、严肃会议纪律,对无故迟到、旷会的要进行处罚。

8、会议由技术科做好记录。

(六)安全区长例会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安全副区(科、厂)长在贯彻落实安全方针、政策和安全隐患排查、报告、治理方面的作用,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对安全副区长的管理,搞好区队安全管理工作,矿决定设立安全副区长例会制度,规定如下:

1、安全区长例会由安全矿长主持召开,安全矿长有客观原因不能组织召开时,经矿长同意,由安全矿长委托其他领导主持召开。

2、安全区长例会于每月的6~9日召开。

3、各单位的安全副区长参加例会。根据情况可以邀请其他矿领导参加,安全监察科正、副科长参加例会。

4、安全检查科对例会做记录备查,将有关情况向分管矿领导汇报,主要情况由主持人向矿办公会汇报。

5、安全例会的主要内容:

①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方针、政策。

②听取各单位汇报本单位的安全工作情况。如隐患情况、“三违”情况、培训持证情况、新工人情况、本单位的学习和安全活动情况等,(要有书面材料)。

③以前例会布置工作的落实情况。

④有关安全工作的建议情况。

⑤通报矿安全状况,事故分析,原因、教训、措施。

6、不得无故不参加会议,本人不能参加的,由区长代替参加,对旷会和没有书面材料的各罚50元。

(七)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工作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落实安全责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特别规定》和《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实现我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经研究决定:建立每季度一次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工作会议制度。

时间:每季度的最后一月下旬 主持人:矿工会主席

参加人员:矿长、书记、安全矿长、总工程师、各基层区队的区长、车间工会主席等。

内容:

①总结本季度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班组建设情况。

②安排布置下季度班组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③领导强调要求的重点工作。会议由矿工会做记录,监督落实。

(八)采煤专业安全例会制度

为及时处理采煤专业有关问题,对采煤专业进行安全分析、隐患排查,并按“四定”原则组织整改,特制定采煤专业例会制度:

一、召开时间: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召开,正常时间为每月月底前一天,每月第二周周四。

二、参加人员:安全副矿长、采煤队长、书记、工程技术人员、安监科分管采煤专业的副科长、调度室分管采煤专业副主任。

三、主持人:由采煤副矿长主持,若有事由安全副矿长主持。

四、主要内容:

分析安全状况,落实隐患排查,处理情况,对采煤队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班组建设等有关情况进行布置、安排,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落实、奖罚。

五、会议由调度室做记录。

(九)掘进专业安全例会制度

一、掘进专业现场办公会及专业会由分管掘进的副矿长主持。

二、各生产科室分管掘进的管理人员,掘进队的区长,支部书记,技术员都必须参加掘进专业现场办公会和专业会。

三、每月20号至28号召开办公会,对当月生产的掘进工作面要逐头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按照“三定”的原则组织整改,对施工质量较差的巷道要定出处罚办法。

四、每月召开至少一次的掘进专业会议,传达上级以及矿领导的指示精神,总结当月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生产情况,布置下月安全生产任务和措施,表彰和奖励在安全中做出成绩的有功人员,对严重违章违纪和重大事故责任者进行批评处理。

五、各单位领导在专业会议上要分析本单位本月安全生产方面的不足之处和成功经验,提出下月生产的要求,汇报下一步工作计划,由参加会议人员讨论。

六、专业会议要定期讨论和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并逐步推广应用。

七、调度室负责会议记录。

(十)机电运输例会制度

机电运输专业是煤矿安全生产重要环节,为了及时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报告、治理工作,加强对机电运输工作的管理,服务好安全生产,矿制定机电运输例会制度。

1、机电运输例会,原则上定于每月的下旬召开,特殊情况也可另择日期。

2、机电运输例会由机电矿长负责主持召开,机电矿长因故不能主持召开时,由机电副总主持召开。

3、参加机电运输例会的人员有机电科、运输区、皮带队的主要负责人,供应科、安监科、调度室防爆组的相关人员和各单位的机电副区长、机电班长及四个专业组负责人等。视具体情况会议还可邀请区队和矿其他领导参加。

4、机电运输例会的主要内容:

①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②安排布置上级组织开展的有关机电运输方面各种任务及会战活动。③落实上一次机电运输例会布置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④听取各单位机电运输工作的情况汇报。如机电运输设备、施设现场运转情况,隐患发现及整改情况。特殊工程培训、持证情况等。

5、由防爆组负责填写机电运输会议专用记录本,记录人员要将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种决议记录详细,有必要时还要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和存档。与会人员也要建立机电运输专用记录本,把会议内容详细记录下来,以便会后工作中备查。

6、所有与会人员应按时参加专业会议,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者,应向会议组织者请假,并指派人员代替参加,无故不参加罚款100元,迟到早退者罚款50元。

(十一)“一通三防”例会制度

为了全面了解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状况,真正把“一通三防”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一通三防”例会由矿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主持,采掘区队长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通风区、抽放队、钻探队、安监科、技术科、防突科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2、每月必须召开一次“一通三防”例会。

3、会议主要内容:

①通风区区长把当月的矿井通风系统、通风设施、瓦斯管理、安全监测监控、巷道贯通和盲巷管理、井下爆破等情况及存在问题在例会上进行通报,使与会人员均能对井下“一通三防”状况进行了解。

②抽放队队长把当月的瓦斯抽放及各地点瓦斯钻孔施工情况和存在问题在例会上进行通报。

③防突科科长将矿井各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措施、防突装备、预测预报或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情况及存在问题在例会上进行通报。

④会议主持人根据“一通三防”汇报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存在的隐患必须按“四定”的原则进行安排处理。

⑤会议主持人对“一通三防”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补充。并安排布置下一步“一通三防”工作,对需要处理的问题作进一步分工,真正把“一通三防”隐患处理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有反馈。

4、共同讨论分析下一步“一通三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

5、会议纪律由安监科负责,对无故旷会人员一次罚款50元,对会议迟到人员一次罚款20元。

6、会议记录由防突科负责。

(十二)地面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为了加强地面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特就地面单位安全生产会议制度规定如下:

一、由后勤福利矿长主持,参加单位有福利科、生活科、土建队、宏源厂、安监科、保卫科、医院等负责人参加。

二、每月末进行一次现场安全生产例会。

三、各单位每月初上报一份自查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四、安全生产例会检查内容:

贯彻学习上级制定的有关安全方针,法律、法规、指令。传达矿有关会议精神。各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情况及落实情况。

夏防、冬防措施落实情况,矿区环境卫生,预防传染病,职业病情况,土建工程,高空作业安全措施情况,安全基础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使用情况。

五、本着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认真检查严格落实。

煤矿顶板管理第一部分 篇2

煤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因受地质、水文和管理措施等影响, 其存在很多问题难题, 尤其安全问题。在实际煤炭生产过程中, 顶板对整个煤矿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也是煤矿单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因此, 本文就针对顶板管理技术展开论述。

1 煤矿顶板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

a) 工作面两端出现事故。为保证煤矿生产能顺利进行, 要对工作面两端的机头和机尾进行移动, 同时还要拆除旧支柱, 进行新支柱的更换, 在更换过程中, 就有可能出现顶板断裂, 发生松动或冒落情况, 导致安全事故。同时在回采过程中, 由于连接巷道的支撑力比较小, 原来的支架稳定性下降, 很难控制和掌握顶板下沉;b) 煤壁出现冒顶事故。在生产过程中, 随着顶板压力增加, 可能导致巷道两边顶板出现破碎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顶板强度,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就会出现片帮的冒顶安全事故。另外, 还有可能出现裂缝和岩块游离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支护出现问题, 就可能导致整个支架崩倒, 引发事故[2];c) 巷道交叉口和采掘过程中出现事故。在巷道交叉口会采用巷道开帮方法, 但也要对棚进行替换, 如果新抬棚稳定性和强度达不到标准, 周围岩石受到挤压, 就可能出现事故。在进行巷道挖掘过程中, 作业面本身就存在很多游离岩块, 如果支护不稳定或支护架没有发挥应有保护作用, 周围岩块就很容易脱落;d) 顶线附近出现冒顶事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顶线有可能不断下沉, 导致大量岩体或石块脱落。如果游离岩石出现旋转, 再加上支架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就会出现倒塌, 使得柱子出现倒落情况, 就会直接使顶板出现冒落情况, 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顶板安全事故。另外, 在顶板破损带周围也有可能出现事故, 在顶板破碎带周围有很多断层带, 中间含沙量很高, 在多水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软化现象, 降低岩石稳定性和强度, 随着时间增加就可能会使岩体软化破损, 使得整个岩体崩溃, 出现事故。

2 煤矿顶板管理技术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顶板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 因此要根据实际地质环境和条件进行有效布置, 采用合理技术措施, 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2.1 要尽量减少顶板暴露的时间和面积

a) 在采用单体支柱采煤过程中, 要保证挂梁、探班及打柱及时有效, 然后使用小板和笆棍把顶板进行插严和稳定;同时在机组割煤过程中, 要采用追机支架形式, 保证挂梁和支柱的稳定性和强度[3]。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好顶板, 就要采用撞楔手段进行采煤, 具体就是在顶板上下两端便于控制的地方打撞楔, 这样就可有效防止顶煤出现冒落情况, 然后再进行挂梁和装煤, 保证顶板上下两端能相对前进。另外, 在爆破过程中, 要最大限度降低对顶板的破坏, 要减少同时爆破的眼数;同时要科学合理安排回柱放顶、放煤及割煤的工序, 还要控制好错开的距离;b) 在进行液压支架工作面操作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煤层软硬度情况, 选择适当带护帮装置, 避免煤壁出现塌落情况。当采煤机作业经过后, 要保证护帮板能紧紧贴住煤壁, 保证稳固, 同时当采煤机到达以后, 再放回护帮板, 让采煤机在护帮板保护下能安全通过;挑梁在千斤顶影响作用下, 在发挥护帮的前提下, 可对暴露出来的顶板进行支护加固, 发挥伸缩梁作用。具体操作过程中, 如果煤层片帮宽度较宽, 伸缩梁和护帮无法有效保证顶板稳定, 就可先把顶梁降低, 在煤壁上适当加打锚杆, 增强煤壁稳固性和稳定性。还可利用带压移架的方法[4]。如果片帮宽度没有达到实际操作要求时, 就可采用超前移架防范, 在移动顶板完好处支架过程中, 要避免引起冒顶情况, 同时沿煤壁方向固定好平行木梁, 对破碎顶板附近做好支护工作, 然后进行相邻支架移动。

如果在工作面顶板在割煤后出现大面积冒落情况, 要在相邻支架之间架设额外支架, 同时还要平行于煤壁方向。移动支架顶梁过程中可撤回额外增加的支架, 同时相邻支架就可在有效保护前提下进行前移, 最后要保证回撤垂直于煤壁方向支架的支柱。另外, 对于很容易破碎的顶板, 要在顶梁上设置1层金属网, 同时要控制好各个网之间的搭接长度, 每隔一段距离连一扣, 同时要注意把新网片放置在旧网片下, 做好护顶工作。

2.2 煤矿单位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

在开采煤矿过程中, 要有效减少开采压力, 避免出现一些残留情况, 从根本上实现无煤柱开采, 制定科学合理开采顺序, 防止顶板出现破碎情况。在开采过程中, 不能推采开切眼的煤柱。在工作面布置过程中, 要采用俯斜方向, 不能采用仰斜开采方式, 控制好上下平巷和工作面的交角, 要大于60°[5]。另外尽量沿破碎顶板进行挖掘, 不能挑顶挖掘。

对于因为节理裂隙导致的顶板破碎情况, 要顺着主节理方向进行挖掘, 避免出现裂隙扩大或台阶下沉情况。同时, 在选择支护形式过程中, 要保证稳定可靠合理, 比如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的顶梁及错梁直线柱等。在采用木梁时, 还要控制好各个柱子之间距离;为了增加支架稳定性和强度, 在工作面端头可使用网状顶梁[6]。另外, 还要采用化学加固技术, 同时也可有效控制冒落空间和顶板破碎情况, 控制好放顶步距。在采用液压支架过程中, 要控制好采高、挑顶和卧底。

2.3 特殊情况下的顶板技术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工作面如果多为过断层或褶曲地质构造带时, 就很容易出现破碎情况, 倾角和煤层出现不同变化, 压力就会出现不同变化, 很容易出现冒顶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a) 在正式开采前, 要弄清工作面和断层走向的夹角角度, 如果夹角过小, 断层破碎带暴露范围不断扩大, 增加维护难度, 因此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工作面方向进行适当调整,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降低对断层面影响;b) 如果断层周围煤层变得比较薄, 运输机不能铺设, 采煤比较困难时, 要根据顶底的稳定情况、强度等进行挑顶, 保证底板平缓。同时对断层周围要提前进行处理, 进行必要支护, 要尽量少装药和打浅眼, 还要加高支架, 打木垛, 提高支架质量, 支撑好断层;c) 在进行褶曲工作面开采过程中, 要先进行挑顶和卧底工作, 控制好地板起伏变化, 如果褶曲位置煤层比较厚, 在通常情况下, 要保留顶煤, 然后沿底进行支架架设, 防止出现顶煤压碎冒落情况;d) 如果遇到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 可采用平推办法, 同时要在边缘合适位置打上木垛, 控制好柱子之间距离, 不能超过0.5 m, 保证梁上方不能出现漏矸情况[7], 在开采过程中, 采高保持正常, 加大一排控顶距离, 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开采和运料。

3 结语

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 经常出现顶板安全事故, 影响正常煤矿生产。因此, 煤矿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地质勘察分析工作, 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和工艺, 制定合理开采方案, 做好煤矿顶板管理。同时, 还要明确相关负责人职责范围, 在出现意外的顶板事故时, 保证能及时有效安全处理, 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证煤矿开采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奇.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全国煤矿顶板管理与技术交流会议报告[J].煤矿支护, 2013 (4) :1.

[2]党永虎.探究煤矿顶板管理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5) :78.

[3]吴益山.小型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3) :171-172.

[4]孙远平.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 2006.

[5]蔡勇.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6) :95.

[6]郭涛, 张红岩.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9) :376.

浅析煤矿顶板管理方法措施 篇3

关键词:煤矿;顶板;管理;研究;完善

0 引言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必将形成安全事故。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1 煤矿顶板管理的意义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他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另外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越来越高,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还有,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采场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

2 煤矿顶板管理方法措施

2.1 完善制度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強化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2 动态监测和预防

加强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做好地质预测预报以及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规律,切实为做好煤矿顶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资料。在回采工作面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初次来压或者周期来压造成的冒顶事故,通常事故多发区为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等,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局部漏冒严重的还会造成大片支架的平衡不能稳固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稳定,造成垮塌,甚至会影响到工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这就凸显了顶板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对顶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消除顶板事故隐患,加强支护措施,真正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3 工程技术管理

有些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经过查证之后发现是由于工作面的质量或者现场的管理问题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认识到顶板事故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在顶板管理工作中,采掘工程是基础,如何进行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就需要从现场管理紧抓,首先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需要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行指导和解决,尤其是在地质构造等大问题上要及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补充教育,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员要对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一个良好严格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避免出现隐患后没有察觉而造成的事故,在验收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保障工程质量的合格。

2.4 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在事故多发的地点,例如局部冒顶等问题,这种问题要首先找到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方法,例如冒顶问题的实质就是顶区内的有效支护没有充分的改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了解容易发生冒顶的位置进行重点控制,其中主要是地质构造有所破坏的周围;第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第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找到产生的原因和多发地点之后就能够减少工作量,更有效率的维护顶板管理的安全。

2.5 加强现场检查监督

在现场的检查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相关管理条例,一旦出现有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都要严格处理,避免打人情牌,对于一些事故预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员必须给予奖励以示鼓励,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2.6 参与人员素质提高

在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基本的单位组成就是小队,如何有效的控制事故发生就需要对这些队伍进行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在安全生产中需要及时解决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对于班组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基础,安全生产的根本就是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各个班组要及时进行培训和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真正的保障顶板管理工作和井下工作的安全。

2.7 创新实践

我国很多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巷道支护方式上,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顶板管理工作中,由于顶板管理与工作安全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顶板管理工作,从多方面综合控制,完善创新管理方法,真正的实现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11):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46-147.

[3]郑伟.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8):269-270.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篇4

1.1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抓好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使采掘顶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根据煤炭行业顶板管理的有关法规、规定,结合矿区顶板管理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定。

2.组织领导

2.1抓好顶板管理,严防顶板事故的发生,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矿每年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矿每季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总结交流顶板管理的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有关顶板管理的技术问题。

2.2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顶板管理岗位责任制。

1、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负责配备生产和采掘区队的干部,落实岗位责任制,审查顶板管理计划,每年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业会议,对重大顶板事故组织追查和处理。

2、分管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成立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和收尾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初采和收尾期间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组织每月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

3、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配备生产技术和采掘区队的技术人员,分管副总工程师直接负责顶板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编制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负责主持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会审,领导矿压

监测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检查顶板管理计划和有关规定的执行贯彻落实情况,做出改善顶板管理的决定。

4、业务科室要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业务保安。地质测量部门要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工作,摸清构造变化,及时进行地质预报,防止地质构造变化引起顶板事故。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顶板管理的日常技术管理工作,认真审核《作业规程》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设计部门要把顶板管理作为重要的科研课题。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安监站负责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工作面有无规程措施和是否落实兑现,安监或生产技术部门及时组织顶板事故的追查和处理。

3.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

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施工依据,具有法规性质,是指导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的依据,是贯彻落实顶板管理工作的具体保证。

1、每一采掘工作面都必须依据公司制定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编制作业规程,要求作业规程、补充措施要具有针对性、严密性。现场条件变化时,要及时修改、补充有关技术安全措施。

2、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要严格遵照公司及矿《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管理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3、对已批准即将实施的作业规程和措施,区队领导要负责组织全队干部职工学习、考试。对缺勤和考试不合格人员要进行补课、补考。中途调进人员首先要进行规程和补充措施的学习和考核,做到人人掌握,未经贯彻和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从事井下工作。采掘作业规程每月必须重复学习、贯彻一次。

4、作业规程和补充措施的贯彻考核情况(贯彻时间、人员、组织负责人、考试结果)必须有详细记录,以备检查。

5、严禁无规程作业和沿用套用老规程。

6、工作面遇地质条件变化、过断层或顶板悬顶面积过大等特殊情况要补充加强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7、区队长必须严格按规程和补充措施组织指挥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监督检查。

4.特殊顶板管理

4.1 加强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加强采煤工作面两口(即上、下出口)、两线(煤壁线、切顶线)等部位的顶板管理,加强矿压观测及冒顶、片帮事故的分析和防治工作。

4.2对破碎顶板,要加强煤帮管理和顶板的维护,采取及时支护、加密支护、减少空顶时间,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5.初采

1、加强初采工作,在初采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2、回采工作面初采要成立以分管副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采掘副总任副组长的初采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矿生产、调度、安监和区队干部组成。

3、每个初采工作面,都要与作业规程同时编制有针对性的初采措施,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将规程、措施内容传达到工作面作业的每一位职工和初放领导小组。

4、初采前,初采领导小组组长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会审,在确认现场条件符合采煤要求时方可按措施要求进行初采。初采期间要求初采小组成员现场把关,并有初采记录。

5、初采期间,初采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在现场跟班指挥,具体落实措施,检查工程质量,对不执行规程、措施、保证不了工

程质量的都要停产处理。

6、初采期间与正常生产过程中都要加强支护质量,按规程要求及时支护,空顶距离不准超过6米,防止发生顶板事故。

7、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支护,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6.工作面支护及两口维护

6.1 加强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加强采煤工作面两口(即上、下出口)、两线(煤壁线、切顶线)等部位的顶板管理,加强矿压观测及冒顶、片帮事故的分析和防治工作。

6.2 对破碎顶板,要加强煤帮管理和空顶区的维护,采取及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6.3 采煤工作面锚杆锚固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及时检查锚杆锚固力状况,凡锚固力达不到要求的要在附近300mm范围内补打合格锚杆,确保锚固力符合规定要求。

6.4 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管理规定:

1、上下出口往外二十米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米,超前支护必须用锚索、锚网或“一梁不少于三柱”的π梁加强支护,其数量、规格以及顶梁距上下帮的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两道超前排数、超前距离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超前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低于50KN。

2、工作面两端头应采用锚索、锚网或“一梁不少于三柱”的π梁架设出口抬棚,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抬棚数量、规格、棚间距、抬棚距工作面煤帮的距离、操作方法、单体支护密度和质量要求,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低于90KN。

3、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切顶线要与工作面切顶线齐,不得滞后。工作面上下出口切顶线滞后工作面切顶线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有条件的工作面要采用端头液压支架。7.工作面收尾

7.1 工作面收尾前,生产技术部必须在工作面上、下顺槽标出设计停采线位置,并通知采煤队技术员,采煤队依设计停采线将工作面调直,经矿验收合格后方能收尾。严禁将工作面采过停采线或采不到停采线,任意增减煤柱尺寸。

7.2 采煤工作面收尾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包括加强支护、顶板管理、质量要求等。综采工作面的安装和拆除,还必须编制安装和回撤作业规程。

8.掘进顶板管理

8.1 为利于采煤与掘进的衔接配合,切眼施工措施的批准权限为矿总工程师。

8.2 切眼高度和宽度按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要求确定,施工时严禁切眼超高、超宽,并严格控制切眼层位和坡度,切眼底板在工作面推进方向要保持水平。

8.3巷道过破碎带、过断层等构造带时必须有加强支护措施。支护型式由矿总工程师决定。采用套棚加强支护的,必须采取锚网、架棚联合支护的方式,确保支护有效,棚与棚之间必须全部联锁,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8.4掘进巷道改变支护工艺时,要编制专项措施或修改作业规程,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会审。

8.5 掘进工作面开门或贯通前,要对开门或贯通位置周围的巷道(包括交叉点)进行加固,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或相应的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否则不得开工或贯通。

8.6 主要巷道及威胁安全的巷道贯通前,应由矿组织生产、通风、地质、安全等有关业务部门召开现场会,制定防止顶板、水、火、瓦斯等灾害的专项措施,由矿安监科监督落实。

8.7 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爆破或切割后到永久支护完成前,掘进迎头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8.8 永久支护到迎头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正规循环作业。

8.9 岩巷锚喷支护,严格按光面爆破要求执行,支护工序原则上应先初喷30~50mm、后挂护顶网、打护顶锚杆,初喷必须紧跟迎头。

8.10 凡提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护材料,追究供应部门责任。施工单位有权力和义务拒绝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任何支护材料。使用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支护材料,同时追究供应部门和使用单位的责任。

8.11 新型支护材料、仪器、机具未经公司生产技术部批准,一律不得下井使用。违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在公司范围内通报。

9.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

9.1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采掘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矿要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办法。

9.2 为了强化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与管理工作,生产技术部要配置专职人员与监测设备,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与考核,负责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要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和重点区域进行分析与预报,提出处理建

议。现场顶板监测人员由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监测人员要进行培训,责任到人,进行考核。

9.3 强化采掘工作面顶板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面要重点加强初采期间、过断层等地质构造带、工作面收尾等生产环节的顶板管理;加强对破碎顶板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建立锚杆锚固力保证体系;掘进工作面重点加强煤巷锚网(索)监测和迎头临时支护管理。

9.4 加强监测仪器、仪表的采购、使用、维修与管理,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顶 板 管 理 制 度

神木县大砭窑气化煤有限公司

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篇5

题目: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名:嘻嘻嘻

强化煤矿顶板管理的有效措施

煤矿顶板坍塌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地下工作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煤矿顶板冒顶、漏水、坍塌等现象的发生,都是煤矿顶板管理问题欠缺所导致的,因此,加强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能够为煤矿企业的正常作业起到良好的保障性作用。

一、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

1、地质环境的影响

地质环境对煤矿顶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国国土资源比较丰富,也就知道了地质环境的复杂,因而煤矿周围地质也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地质过于柔软,在开采过程中就容易导致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如果地质相对坚硬,就会影响煤矿开采的工程进度。如果煤矿所处地区的地质结构较为活跃,加上井下顶板加固措施欠缺,就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2、不稳定岩块的危害

所谓不稳定岩块,就是指煤层顶板的离层三角块,同生结核或砂岩包裹体等结构。这种不稳定的地质结构与周围岩层的结合度较差,而且对煤层顶板的原生结构破坏性较大。当煤矿顶板受到外力影响后,就容易造成不稳定岩块的垮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3、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性

作业的规范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对于我国煤矿企业来说,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往往不重视对工作人员相关技术的培训和技能的考核,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个人技术能力不过关,在煤矿采煤作业过程中就会造成技术方面的疏漏,最终导致了煤矿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4、企业监督力度的欠缺

井下作业是一件较为危险的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对每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保证矿井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也要对每位员工负责。但是,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对煤矿施工的监督力度,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顶板管理的改善措施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煤矿顶板的管理工作,在创造更高经济利润的同时,加强安全工作的开展,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提出的几点相关改善措施:

1、加强作业技术管理,加强顶板施工技术

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场开采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出现一定问题而造成,因此,应该把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煤矿企业应该成立技术管理监督小组,对井下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发现工程技术问题及时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此外,部分煤矿顶板事故也是由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如区域地壳活动以及雨季雨水渗漏等问题,使得顶板出现坍塌现象的发生。针对于这类事故现象,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煤矿顶板的施工技术,对煤矿顶板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煤矿作业属于较为危险的工作,因此,必须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技术进行严格规范,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必须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工作指导和工作技能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防止不规范作业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煤矿企业要加强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业流程、企业安全措施的落实工作,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将相关制度牢牢记下,了解违纪行为的严重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安全施工,规范施工,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

3、加强采煤工作面的规划工作 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规划,对于煤矿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采煤面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煤矿内部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煤矿采煤作业开展之前,首先要弄清煤矿周围的具体地质状况,松软地质会造成煤矿坍塌事故的发生,而靠近地下水源同样会酿成危险事故,因此,采煤面的规划和确定要尽量周全,切忌盲目开采。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煤矿采煤机械设备也日渐繁多,针对不同煤质、不同地质的采煤设备也逐渐增多,保证了煤矿采煤工作的快速开展。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矿采煤作业时,应该根据煤矿实际地质合理选择采煤方法,采用较为合适的采煤设备,从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煤矿顶板安全质量检查工作

煤矿顶板的质量检查工作,是确保顶板安全、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成立专业的煤矿安全检查小组,由技术专业人员组成,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对于顶板质量较为薄弱的地段,要制定较为妥帖的维修计划,增加支护设备,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顶板的开裂和渗水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浇灌等方式,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

煤矿顶板管理定期分析会议制度 篇6

为认真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顶板管理状况,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月月初定期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题分析会。

二、会议主要内容:分析研究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状况;分析研究矿压预测预报资料及采掘工作面周期压力规律,有针对性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改进支护形式,防止顶板事故发生;商讨需提交矿协调会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会议组织:

1、会议由总工程师主持。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通风助理、调度室、生产科、地测科、安全科、质标办、机电科、通风科、库管科、监控室、采掘队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吸收相关班组长参加。

2、采、掘、开各队进行本月顶板情况汇报;生产技术科科长进行下月顶板情况预测,并提出支护措施;地测防治水科科长进行下月水文地质情况预测;生产副经理补充说明下月顶板管理要点;总工程师总结补充发言。

四、参加会议人员要提前准备好发言材料,确保会议质量。

五、建立会议考勤制度。凡参加会议人员,必须按照会议通知时间,准时到会,不得迟到、随意换人或无故缺席。确实不能参加会议,提前向会议主持人请假。

六、会议期间,与会者要做好记录,会议安排事宜要认真组织落实。

浅析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 篇7

通常, 煤矿采掘企业顶板事故具有如下特点:事故频发, 零敲碎打以及影响企业采掘工作的安全生产等特点。由于顶板事故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生产, 损害了企业和工人利益, 因此对于频发的顶板事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对已发生的顶板事故的分析和探查可以发现顶板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

1.1 煤壁周围引起的冒顶事故

煤壁周围的冒顶事故跟煤层的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从煤层的地质条件来说, 有些地方的煤层分布伴有很多的原生裂缝, 并且在开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部分构造和采动裂缝。这些裂缝相互交错, 同时给煤层的直接顶带来不同的应力作用, 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游离岩块。这些游离的岩块是冒顶事故中的直接隐患。在井下进行支护和放炮的过程中, 原本的游离岩块和一些不牢固的岩层容易掉落和倒塌, 或者由于支护支架的不牢固而发生倒塌, 从而使得煤层顶部承受压力过大而使顶板折断坍塌造成事故。同时煤层顶部本身的支撑强度不够也是造成冒顶事故的重要原因。

1.2 工作面两端机尾、机头处的冒顶事故

机尾、机头处的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在采掘过程中, 采掘机需要根据实际的煤炭采掘进度进行移动。而采掘机在移动过程中需要拆除原有的支护支架, 并安装新的支架。在拆除和安装的过程中, 支护支架的连接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松动。一般情况下, 与回采工作面相接的巷道支架支撑力相对较小, 因此对于煤层直接顶的松动、破裂甚至是掉落具有较小的承受力。当煤层直接顶的破裂甚至掉落超过了支架的支撑力时, 就会发生冒顶事故。因此在采掘机来回移动时, 一定要结合回采工作面的采掘进度, 合理有效地移除棚腿, 以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1.3 放顶线周围的冒顶事故

顶线周围的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井下的煤层挖掘作业不断向前推进, 前期支撑的顶板支撑压力越来越大, 顶板的下沉问题也会愈来愈明显。特别是随着挖掘作业的不断深入, 形成的较大块的游离岩石会随着回柱逐渐进行转动。而这些较大的游离岩石会对那些原本稳定性比较差的支架造成较大的影响。当回拆最后一根柱子时, 特别容易造成冒落事故的发生, 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4 巷道掘进工作面的冒顶事故

巷道掘进工作面发生的冒顶事故是由于随巷道掘进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 巷道顶部岩石的不断破裂以及游离岩石的集聚就会造成岩体的连接处岩体松动。并且在开采过程中, 顶部的岩层与底部岩体失去支撑, 如果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撑防护措施, 就非常容易发生顶部岩块的坍塌事故。同时如果正在掘进的工作面没有做好顶部的预支护稳固措施, 那么在掘进开采的时候也非常容易造成垮塌冒顶事故。

1.5 巷道连接处的冒顶事故

巷道连接处的冒顶事故主要是由于新老巷道的交替造成的。通常情况下, 为了方便两条或多条巷道交叉点的开采作业, 常常会对老巷道进行开帮作业。所谓的对老巷道开帮作业就是将老巷道的旧棚子用抬棚或者大棚子取代。在取代过程中, 一些不相关联的岩体会在棚顶的连接处发生冒落。同时在新棚顶的搭建过程中, 可能会由于新棚顶的支撑强度不够而诱发冒顶事故。

1.6 顶板破碎周围的冒顶事故

顶板破碎周围的冒顶事故主要是由地质的原因引起的。由于地质原因, 部分煤矿存在断层带。随着开采进行, 一些断层带露出来, 并且断层带周围常常分布着断泥层。断泥层会随着涌水而不断变得软化, 甚至会发生坍塌。一般情况下, 为了稳固周围岩层, 会采用泥质来填充。同时, 井下的开采爆破也会对周围的岩体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 而岩体结构的破裂则会对顶板造成较大的压力, 如果超出顶板的承受力则会产生冒顶的风险。

2 加强顶板管理的措施

顶板事故的频发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 而且从长期来看还会影响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所以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 减少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2.1 加强对顶板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顶板的管理,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对于顶板重要性的认识, 并始终秉持“安全生产, 预防为主”的理念;其次加强煤矿工作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 使全体作业人员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动上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而且要落实顶板管理责任制, 切实做到上到管理人员, 下到作业人员人人实时对顶板的管理;同时成立专门监督小组, 实现对顶板实时、实地的监督、检查以及维护保养, 以杜绝可能发生的隐患。

2.2 提高对顶板工作的技术管理

1) 在对顶板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首先加强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管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 对于井下挖掘工作面顶板要切实按照国家对于煤矿采集工作面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落实好“两个质量, 三个环节”的管理要求。并且依照相关规定, 做好工作面顶板支护, 同时做到定期进行顶板安全性, 稳定性的监测和维护, 确保顶板的牢固可靠。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特殊支护, 也要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支护。

2) 应该加强对于局部厚煤层顶板的管理。在井下开采作业中, 对于局部的厚煤层支护和顶板管理要尤为注意。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 煤层的矿压也会随之加强。而煤岩层之间可能存在的离层也会发生下降。煤层的矿压以及煤岩层的稳定性下降会给顶板带来巨大的压力, 可能会造成冒顶的危险。因此对于厚煤层区进行回采支护时, 会采用强支撑力的支撑措施, 以减少和防范冒落的产生。对于此种情况, 通常会采用局部填充法加大构造带两边的实际支撑强度, 实现对顶层的管理。

3) 加强对采掘工作面棚顶的顶板管理。目前, 随着我国对采掘工作面棚顶顶板管理研究的深入, 对棚顶顶板的管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是根据煤层顶板高度以及断面距离来选择相应的支护措施。当冒落高度和端面的距离在安全允许值范围内的情况下, 可以采取钻插钢钉来加固棚顶;如果超出了安全允许的范围, 则必须对挖掘机工作面顶棚进行支护, 以预防冒落。

2.3 加强对顶板的科学管理

对于顶板的管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应该做好实时的矿压监测, 顶板的动态记录以及地质预报等工作, 并且做好数据记录。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比对, 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对于不同区域的顶板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既要避免支护强度过大而造成浪费, 也要避免支护疲软或者过期而发生危险, 提高支护的效率, 降低成本;其次对于一些重点区域要重点对待, 例如一些潜在的事故多发地:交叉口和大跨度的巷道等等。

3 结语

总之, 煤矿开采业是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避免事故, 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并且顶板事故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要在开采过程中切实落实好顶板管理责任, 遵循相应的客观地质规律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随着社会的生产与发展, 社会对于传统资源煤炭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多。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刺激了更多煤炭挖掘企业的发展。在煤炭挖掘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其中, 由于矿井采掘工作面顶板直接关系着煤炭采掘的生产安全性, 所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实现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的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煤炭挖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学旗.对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4, 2 (1) :12-13.

[2]杨长红.刍议煤矿顶板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 (36) :32-33.

上一篇:县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制度下一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措施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