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共9篇)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1

巢宗祺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智范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陆志平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谷公胜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组成员。

丁 帆 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

杨九俊 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兼教研室主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朱芒芒 江苏省语文教研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委。徐林祥 扬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委。

王栋生 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高中数学

单 墫 著名数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主编,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共十四大代表。

陈永高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副领队,2001年和2002年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领队。

苏维宜 著名数学家,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善良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副主编,国内第一批数学教育博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继延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教育部基础司项目“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数学学科负责人。徐稼红 苏州大学数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蒋 声 扬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几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编写数十部中学数学教学与普及读物。

朱家生 扬州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专业方向:数学教育与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方面发表论文多篇。

高中英语

王守仁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主编。何 锋 江苏省教研室党委副书记、英语教研员,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主编。

张连仲 中央教科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英语课程专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鲁子问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英语课程专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英语课程专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曹亚明 江苏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外语系系主任,教授。张伊娜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江苏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学惠 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王振华 译林出版社基础英语事业部主任,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责任编辑。叶宁庆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特级教师。张 淳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特级教师。

胡 明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苏州市教研员,特级教师。马岳年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无锡市教研员,特级教师。陆 明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副主编。黄祖明 南京五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钱建源 无锡锡山高级中学教科处主任,特级教师。

程 鸣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邢文骏 南京金陵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高中化学

王祖浩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主编。

吴 星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扬州师范大学教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副主编。王云生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特级教师,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副主编。张天若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组成员,特级教师,中学校长。

刘宝剑 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省教研室主任,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副主编。王程杰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马宏佳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省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陈才锜 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省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史定海 浙江省化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国“杰出教师”。杨 捷 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大同中学教师。毛 明 苏州市化学教研员。赵 华 扬州市化学教研员。高中生物

汪 忠 教育部初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组负责人,中外生物教材研究所所长,苏教版初中、高中生物教材主编,《中学生物学》杂志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 伟 中外生物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苏教版初中、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王苏豫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南京金陵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生物学科带头人。李朝晖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博士,中学科普专家。岑 芳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南京市生物教研室教研员。谢桂喜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镇江中学特级教师。

李其柱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副主编,连云港市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郄银东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特级教师,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册主编。吴国荣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册主编。许晓风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册主编。高中通用技术

顾建军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常初芳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评审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程镐初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上海市教研室技术学科特级教师。于慧颖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2

一、进行体验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应用, 运用得不对难免会有些水土不服, 因此只有用别人的经验和结果来指明自己不足, 在拿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推陈出新, 变成适合我们的教学课程和方法。我们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教研质量, 会不定时不定期开展公开课, 这期间教师就像是整节课的导演, 学生就如同被迫表演的小丑, 戏味十足。这种教学的“形式化”学生更多记住的是流程, 而不是内容。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给学生, 扼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个性发展, 使学生感觉倦怠、压抑, 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致, 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活动体验”实际上是一个学生与教师、文本和自我对话的实践活动过程。它引导学生在“做”的动态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并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活动体验”的操作

“活动体验”需要用恰当的手段来使体验生成、发展和巩固。简而言之, 有下面几种方法:

1. 思考探究活动体验

用心思考和亲身探究才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你才能真正体味作者当时写作的情感, 以及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 才能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而这种自己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祝福》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互换身份, 情境模拟祥林嫂去感知那个时代的冷漠和无奈, 比如教师可以扮演主人公祥林嫂,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尽情提问, 也可以不是课文主脉络的东西。例如:牌坊重要还是性命更重要?要你是祥林嫂, 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期间再反过来教师以教师的视角进行提问, 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2. 引申内容活动体验

联想和想象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之一, 因此在学习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巧妙地引申学生对所学知识发散自身联想和想象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样的经典文本时, 除了对其中词句的解读以外, 还可以运用引申方法增加内容,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课文中描写林黛玉的“闲静时如娇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之句可引申出“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的成语。又如描写探春:俊眼修眉, 顾盼神飞, 文采精华, 见之忘俗等成语,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对比, 就这一脉络, 看看谁讲出更多关于描写美女的成语。还可以延伸出成语接龙比赛, “俊眼修眉”-“眉目传情”-“情窦初开”等, 以组抗衡比赛, 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比如在学习《蜀相》之前, 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介绍作者, 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杜甫的写诗情感, 才能真正把握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讲完杜甫, 这时候教师又可以引申出另外与其情感寄托截然不同的李白。两个同时代不同时期的前后辈不同命运, 在对比中又让学生对李白的写诗风格有所了解。既然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还可以引申出“诗魔”“诗狂”等, 让学生从延伸中学到新知识。

3. 欣赏感知活动体验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入驻校园,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由原来的手写换成了课件投影教学, 只是现在还有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强调教师的绝对化, 一味实施教师写、学生记,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法, 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认识和感知那些无声的语言艺术才是授课的本质所在,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带领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这一个片段, 放映给同学们看, 然后让学生通过参照课本进行评价。看演员们是否演出了作者所描绘的、读完课文时学生想象中的大观园以及各个主人公的样子 (这个时段可以让同学们畅所欲言) , 然后再去把《百家讲坛》中关于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的解读视频放给同学们看, 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红楼故事。

三、小结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是一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思考想象、发散思维、互动交流等活动慢慢生成、发展和巩固体验, 并最终获得语文认知和情感的发展的过程, 是一种符合当下教与学的新型模式。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 新课改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都开始学习并实施国外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教学。本文就“活动体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提出几种简单的体验方法。

关键词:活动体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参考文献

[1]程绍兰, 林玲.语文教学的“活动体验”方式[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25) :30-31.

[2]崔余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活动体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 (课堂观察) , 2014 (01) :40-51.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3

一、基本结构的专题式,综合立体的教材呈现

“苏教版”采用了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对教科书进行综合立体的设计,以专题方式呈现,在专题内部采用板块式的组合,将学习方式的指导融入专题结构。专题内部的结构安排是:(1)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2)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3)学习板块:每个专题由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4)积累与应用:侧重对文本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

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也不是第一次尝试,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苏教版”不仅仅是同一个主题组成单元,而是综合立体的组合。它表现在,第一,一个专题下分几个学习板块,几个板块之间有明显的递进关系、拓展关系。第二,设置积累和应用环节,学生在一种主题语境中思考、探讨、活动,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创设条件。这样的编排是创新,有利于学生在一个创设的主题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能更有效地培养人文精神,也便于教师开展综合性和探究性活动。特别是“积累与应用”部分的综合性学习能结合整个专题,的确可以革除以往孤立单篇教学的弊端。同时,预设板块间的层次关系,体现了教材的系统化,它是教材进步的表现。

但“苏教版”各板块间的关系编排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板块只是涉及文本主题,而主题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因此所设置的板块无法深入或拓展主题。如“月是故乡明”单元的三个板块分别是“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恒久的烙印”。教参中说“漂泊的旅人”和“恒久的烙印”是前一板块的拓展,但是无论从板块名称上看,还是组成板块的课文看,都很难找到拓展的痕迹,毕竟“乡愁”、“旅人”和“烙印”之间根本不存在层次关系。教材在此单元所选的都是关于乡情的好文章,对于每一篇的学习都可以深入,而相对独立的几篇文章间,不可能在主题的学习上区分出深浅的层次性问题。总的说来以专题划分单元,每个专题下几个板块循序渐进的设计,本想改变以单篇文章为中心重复教学的情况,但事实上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二、以探究为核心的三种呈现方式,改变了旧有的教和学的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很重视探究学习这种方式。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材也花大量篇幅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设置“问题探讨”的教学方式,“文本研习”和“活动体验”中也有涉及,“积累与应用”中也有很多。“文本研习”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

但通过笔者分析和调查显示,问题如下:首先,很多“问题探讨”里没有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针对选文内容的简答和分析。其次,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进行充分探讨。第一,没有提供探讨所需的资料。如“珍爱生命”单元“积累与应用”第4题:“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查找资料,说说什么是文眼,并结合专题中的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探讨安排在课内,教材却没有提供资料,学校也缺少搜集资料的硬件设施,探讨就无法进行。第二,没有探讨的操作性指导。就如刚才上文中“文眼”的探讨性学习,对文眼的研究资料很多,搜集和整理这些资料需要方法。用文眼来分析散文作品的方法,需要老师教。在教师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教材应该给予尽可能多的资料,便于教师指导,否则探讨题只能是摆设。还有,编者为降低探讨难度所采取的策略有问题。编者考虑到学生能力有限,难以完成问题探讨,欲通过降低探讨难度来解决。但是如果为了降低难度就是不需要资料印证自己的假设,随心所欲地想,恐怕会导致探讨的变味。

除了以探讨为中心的编排外,“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另一个闪光的创新点,是用三种教材呈现代替旧有单一的教和学。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可以培养不同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但是在“苏教版”里,三种教材呈现方式并没有发挥很好的功效。上文已经具体讲到“问题探讨”在实施中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原因是提出的问题不值得探讨。不值得探讨的问题硬拿来探讨,结果肯定是探讨成类似“文本研习”的模样,最终将混淆“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据笔者课例搜集和调查显示,教师完全没有区分“问题探讨”和“文本研习”的意识,全都笼统地对文本进行鉴赏,谈感受、体验。教师混淆两者,很大程度上是教材编者也没有很充分地认识到两者的区别,或者说是没有强调两者区别的结果。如果在编撰过程中明确指出两者在操作过程中有哪些区别,或者再进一步,设计好两种方式不同的操作步骤,就可避免混淆。如果混淆“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的根本原因是概念认识不清,那么“活动体验”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从调查中看到,很多教师都没有实施教材中的一些活动。原因很多,比如一直以来就比较轻视活动教学,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或者学生也害怕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而教材编撰问题也有重要关系。

三、以学生为本,创设弹性机制

教材的很多板块里都有几种可以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方案,很多板块还打星号,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教。

但是从调查看,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做选择,依旧像以往一样,各种方案都教,每一个板块都不遗漏。弹性机制无法落实,板块设计问题是原因之一。看“向青春举杯”方案A,通过学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向伟人马克思看齐,思考对于人生的追求。“活动体验”中有三题,第一个是有关文本内容的理解: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对自己在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有明确的选择吗?你能否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说出他所向往的职业?方案B是《我的五样》,通过活动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在“活动体验”里有三题,前两题是主要内容的理解,分别为:(1)这是一次虚拟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的追寻。试概括作者决定取舍的理由。(2)结合自己选择的体验,阐述下列两句话的含义(两句话省略)。练习题都是文本内容的理解,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师,容易陷入内容讲解的泥淖里。活动要真正具有可选择性,可选择的是到达目的的路径,但必须保证目标的一致性。说打星号的板块可以让教师自由删选,编者本身就是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一方面大力宣扬每个主题下的各个板块之间有联系,“步步深入、拓展”,在另一个方面又说打星号板块可以有选择的删选。

四、多种阅读鉴赏方法明朗化

“苏教版”重视“文本研习”中方法的指导,通过阅读实践,梳理阅读基本知识和方法,使阅读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如“月是故乡明”中介绍了“评点法”,让学生运用“评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如果说这种指导还属于渗透式知识学习的话,那么《慢慢走,欣赏啊》(现代作品阅读)《笔落惊风雨》(古典诗文阅读)两个专题,则是集中地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慢慢走,欣赏啊》通过阅读实践,展示了散文小说鉴赏的一般流程,梳理了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笔落惊风雨》专题,则运用多样的古典诗文素材,展示了诗文阅读的—般流程,梳理了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但从搜集的大量课例来看,大多数教师没有明显的鉴赏方法教学。笔者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教材没有方法的指导。比如评点法,在教材中只有“漂泊的旅人”习题里有概念的介绍,缺少程序性知识。缺少程序性知识可能不会影响评点法的教学,毕竟学生非常熟悉这种方法。但是到底怎样的评点才是精彩的,估计学生所知不多,而这个知识又很重要。在教学参考书中对此有进一步的阐释,评点要求“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即文本对话;进一步与作者对话,对作品意义把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点评时会想到别人怎么看,即与文章的其它读者展开对话;评点时提出不同意见”。教参强调的是评点的实质,即对话,却无法指导教师如何使用评点法。不仅是评点法,还有小说的鉴赏流程和诗歌的鉴赏流程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缺少明确的程序性知识来教学生。

编写教材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从以上的分析得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依旧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研究者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检验,加以不断的完善。只要这样,语文教材的编撰才可能得到累进式的发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篇4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目录七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4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1、童年的朋友(高尔基)

2、一面(阿累)

3、我的老师(魏巍)

4、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余玮)

5、赵普(《宋史》)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7、月迹(贾平凹)

8、三颗枸杞豆(程海)

9、我们家的男子汉(王安忆)

10、柳叶儿(宋学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黄纱巾(薛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

12、巍巍中山陵(刘叙杰)

13、凡尔塞宫(吉祖英)

14、短文两篇

黄鹤楼(阎伯理)

于园(张岱)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二)天坛(秦牧)

古罗马斗鸡场(乔万尼奥里)

昆明花街(李广田)

苏州小巷(陆文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5、松鼠(布丰)

16、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7、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8、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19、三个太阳(黄传会)

20、录音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1“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廖文根)

22、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被屏蔽词语])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人民日报》)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闻一多)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23、[***被屏蔽词语]词二首

沁园春&S226;雪

卜算子·咏梅

24、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乐府诗集》)观刈麦(白居易)破阵子(辛弃疾)

25、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贺敬之)

再别康桥(徐志摩)

26、歌词三首

我的中国心(黄霑)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黄河颂(光未然)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使至塞上(王维)黄鹤楼(崔颢)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申请书、聘请书、请柬、介绍信

附录二 语法简表(词的分类)

附录三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

八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4版)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1、七律·长征([***被屏蔽词语])

2、《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

3、老山界(陆定一)

4、草(王愿坚)

5、《长征》节选(王朝柱)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任先青)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萧乾)

7、最后一课(都德)

8、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9、古诗四首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泊秦淮(杜牧)

10、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把牢底坐穿(何敬平)

花(白深富)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11、背影(朱自清)

12、甜甜的泥土(黄飞)

13、人琴俱亡(刘义庆)

14、我的母亲(邹韬奋)

15、父母的心(川端康成)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

20、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三)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26、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步青)

27、在太空中理家(杰瑞·M·利宁杰)

2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29、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祥)30、(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规则、计划、表扬信、建议书、倡议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米芾、赵孟兆页)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目录

八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3版)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

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

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

5、紫藤萝瀑布(宗璞)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四)杨柳(丰子恺)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6、纪念白求恩([***被屏蔽词语])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10、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13、短文两篇

活板(沈括)

核舟记(魏学洢)

14、叫三声夸克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

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

20、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五)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

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

25、有的人(臧克家)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26、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

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30、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克努特·汉姆生)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

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九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3版)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

4、画山绣水(杨朔)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温泉》(碧野)(节选自《山泉水暖》)

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5、故乡(鲁迅)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

10、创造学思想录(罗曼&S226;罗兰)

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

12、论美(培根)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14、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15、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

17、桃花源记(陶渊明)

18、与朱元思书(吴均)

19、捕蛇者说(柳宗元)

20、岳阳楼记(范仲淹)

21、醉翁亭记(欧阳修)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

23、囚绿记(陆蠡)

25、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

25、一双手(姜孟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艾青)

古代诗词三首 龟虽寿(曹操)

使至塞上(王维)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专题: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简单的会议记录、简单的总结、简单的调查报告、简单的实验报告、说明书)

附录二 名家书法欣赏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词语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目录九年级下册(2004年12月第2版)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

1、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2、江村小景(田汉)

3、《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4、一厘米(毕淑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七)莎剧独白两则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门》

古诗二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5、藤野先生(鲁迅)

6、生命与和平相爱(铁凝)

7、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8、享受生活(海伦·凯勒)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八)《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

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9、送行(比尔博姆)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丰子恺)

11、台阶(李森祥)

12、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九)《往事》之七(冰心)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13、曹刿论战(《左传》)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5、《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17、出师表(诸葛亮)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

名著推荐与阅读 《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19、雪(鲁迅)

20、《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王蒙)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黄蓓佳)

简洁精纯的《雪》(斯妤)

《雪》的独特之处(李允经)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十)《延安纺车抒怀》(吴伯箫)

专题

我心中的语文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总目录 篇5

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繁星》

三《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四《安恩与奶牛》

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六《往事依依》

七《幼时记趣》

八《十三岁的际遇》

九《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十《社戏》

十一《端午日》

十二《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 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十四《春》 十五《三峡》

十六《济南的冬天》 十七《夏》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文笔精华

(一)(充满活力的春天、夏夜、晚秋的原野、草原这 冬)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诵读欣赏《论语八则》 写作: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语文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七颗钻石》

二十四《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想像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一《童年的朋友》

二《一面》

三《我的老师》

四《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五《赵普》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周总理,你在哪里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做一回记者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月迹》

八《三颗枸杞豆》

九《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柳叶儿》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黄纱巾 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劝告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巍巍中山陵》 十三《凡尔塞宫》

十四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二)(天坛、古罗马斗技场、昆明花街、苏州小巷)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话须形象动人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十五《松鼠》

十六《松树金龟子》 十七《国宝—大熊猫》 十八《黔之驴》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十九《三个太阳》 二十《录音新闻》

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写作:写消息、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 专题:《荷》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诗二首(《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二十四《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二十五《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

二十六《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写作: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一《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 三《老山界》

四《草》

五《<长征>节选》(剧本)

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六《枣核》

七《最后一课》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九《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十《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长城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十一《背影》

十二《甜甜的泥土》

十三《人琴俱亡》

十四《我的母亲》 十五《父母的心》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已亥杂诗)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十六《小石潭记》

十七《记承天寺夜游》

十八《阿里山纪行》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二十一《苏州园林》

二十二《都市精灵》

二十三《幽径悲剧》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三)(大地上的事情)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二十八《奇妙的克隆》

二十九《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三十《师生自荐课文》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写作: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师生自行设计 专题:汉字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第一单元(借物抒怀)

一《海燕》

二《白杨礼赞》

三《石榴》

四《马说》

五《紫藤萝瀑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四)(杨柳)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鸟

第二单元(道德修养)

六《纪念白求恩》

七《敬业与乐业》

八《多一些宽容》

九《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十《陋室铭》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事理说明)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十三 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十四《叫三声夸克》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诵读欣赏《山市》 写作: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小说之林)

十六《孔乙己》

十七《范进中举》

十八《口技》

十九《变色龙》 二十《窗》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五)(一双明亮的眼睛)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二十一《错过》

二十二《散步》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十五《有的人》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专题:叶

第六单元(精彩演讲)

二十六《悼念玛丽·居里》

二十七《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二十八《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二十九《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三十《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诵读欣赏:古诗两首(《夜雨寄北》《论诗》)写作:写简单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

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1.鼎湖山听泉(谢大光)2.林中小溪(普里什文)3.飞红滴翠记黄山(柯蓝)4.画山绣水(杨朔)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温泉》(碧野)(节选自《山泉水暖》)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5、故乡(鲁迅)

6、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7、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

8、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关雎》《蒹葭》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成功(季羡林)

10.创造学思想录(罗吉尔·冯·奥赫)1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12.论美(弗兰西斯·培根)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晓雪

附:白鹭——郭沫若 14.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茅盾

附:百合花——茹志鹃 15.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

附: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余光中)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陈涉世家(司马迁)17.桃花源记(陶渊明)18.与朱元思书(吴均)19.捕蛇者说(柳宗元)20.岳阳楼记(范仲淹)21.醉翁亭记(欧阳修)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

22.绿(朱自清)23.囚绿记(陆蠡)

24.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宋淑运)25.一双手(姜孟之)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艾青)古代诗词二首

龟虽寿(曹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专题“广告多棱镜”

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七:比较与辨微)

1.威尼斯商人(节选)2.江村小景

3.《陈毅市长》选场 4.一厘米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七)(莎剧独白两则)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 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八)(老人与海)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

9.送行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11.台阶

12.呼兰河传(节选)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九)(往事之七)

第四单元(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

13.曹刿论战

14.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愚公移山 17.出师表

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观沧海、江城子 密州出猎、山坡羊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19.雪

20.《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雪》的独特之处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

(十)(延安纺车抒怀)专题:我心中的语文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6

浦口区新世纪小学 吴开萍

一、教学目标

《“番茄太阳”》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是小学中年级段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新课程标准》中这一年段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的要求是“教会学生认识并会写课文中的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略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会使用工具理解字词意思;能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句段丰富词语的内化等等”

就这篇教材而言,教学目标应定为: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会本科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写,绿线格内的4个字只认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默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

4、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感受一家人的乐观善良和我心绪的变化。

二、教材说明

《“番茄太阳”》一课以“我”的见闻为主,以拐杖走路心情无比灰暗时遇见在菜场卖菜的一家三口,女儿明明虽然是个盲童却有颗无比美好的童心,一家人的乐观善良感染了我,让我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好,表达出明明一家对不幸生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及“我”受到他们美好心灵的感染,对小女孩明明发自内心的喜爱!

全文一共十七个自然段,其中1-4自然段介绍了“我”心情灰暗时遇到明明一家心里觉得温暖,情绪开始变化;5-14自然段写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我许多快乐;15-17自然段写明明像“番茄太阳”般一直温暖着我,课文插图上一家三口站在菜摊前与前来买菜的“我”交谈着,脸上都是灿烂温暖的笑容,特别是小女孩明明的笑,格外天真美好,惹人喜爱!

课文文字流利清新,隽永深情,字里行间流淌着一家三口之间和他们与“我”之间的脉脉温情,几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语言对话描写耐人寻味,心里活动描写优美细致,非常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品味,培养语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番茄太阳”》的美好寓意,感受明明美好可贵的童心。

《新课标》强调应让学生充分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能力,只有一遍遍品读文字,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深处,感作者之所感,成为作者的知音,丰富积淀,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难点: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

本篇文章清晰隽永没有晦涩之处,学生较能理解,但题目是“番茄太阳”,文章中又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正是“番茄太阳”代表着明明可贵美好的童心,代表着明明的父母乐观善良的品质,这一点学生较难理解,故是教师中的难点。

四、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应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感悟小女孩明明的纯真、美好、漂亮、聪明、淳朴等品质。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留下语言,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整篇课文,要紧紧抓住“我”与明明的交往和“我”的感情变化这两条线开展教学活动,“我”与明明的交往是明线,“我”的感情变化是暗线,它们共同交织使文章脉络分明,一气呵成。

在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朗读体会夫妻俩的动作和语言,感受父亲的慈爱和母亲的乐观坚强,理解“特别爱笑”“耐心”“咯咯地笑”等词语所表达的效果,体会“我”原来心情灰暗无比看到他们一家后觉得温暖的心情变化,应指导学生读好父亲的话,感悟他的慈爱坚强。

教学第二段时,应让学生朗读体会第一个“番茄太阳”的含义,第6自然段详细写了明明的外貌,多漂亮可爱的孩子却是个盲童,而她却爱笑这更让人心疼,这一自然段老师可以通过范读,再出示课文插图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明明身上这种残缺带给人的震撼与心疼,对学生理解课文提供帮助,第7.9.10节是“我”与明明的对话,这是个聪明好奇心重的孩子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可以同座位,师生间分角色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爸爸挑了番茄给明明,告诉她就是这样的,第12自然段应指导学生品悟爸爸的智慧与慈爱。13自然段是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番茄太阳”,这里应让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结合上文体会这个“番茄太阳”就是指爸爸把番茄比作太阳,给明明直观的感受,而明明银铃样清脆的笑声更显出她那样单纯美好的童心。

教学第三段时应结合课后习题4让学生充分默读,说出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有所悟,教者应安排时间给学生品读讨论第二个“番茄太阳”和第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个“番茄太阳”就是指明明的笑脸,第三个“番茄太阳”既是明明天真的笑脸也是她那颗无比纯真美好的心灵。引导感悟当明明说出要把腿给“我”时“我”“为什么泪哗哗地一下子流下来”时的心情,应充分让学生品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明明美好心灵和“我”所受到的感动。

课后有四道习题,其中第一题应贯穿教学的始终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基础。第二题是写字训练,教师应重点指导生字的间架结构,可以以“蔬”“戚”两字为重点具体指导运笔及汉字结构。第三题读一读再抄写应先让学生读读,到课文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意思再抄写。第四题是综合练习题,应在课堂教学中训练,让学生多说教师加以小结,让学生写在书上。探究性学生中可以引导学生到文中去发现笑的语句,文中明明有好多次笑,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番茄太阳”的初步含义,感受明明一家笑的背景是“不幸中顽强的微笑”,更加深刻感悟“番茄太阳”的内涵,这样的家庭仍然有开心清脆的笑容,没有忧愁没有灰暗这无疑给“我”莫大的鼓励。这样的“笑”是对生命的微笑,是勇敢乐观的笑,是多么美丽的笑!

课后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或几题):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表演;

2、想象“我”在明明一家搬走后的心理变化,写下来。

3、给我写一封简短的信,用上一些表达乐观自信的名人名言。

五、其他

本单元教材皆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等等都是弘扬爱的文章,亲人之爱,无私之爱、朋友之爱都揭示人与人之间无比美好的真情。在教学本篇课文时可以联系前后课文引导学生品味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建议本课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充分让学生读品课文,过生字关,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应放足时间让学生到文中走几个来回,充分感受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的叙事顺序与表达方法。还可以推荐《新人文读本》上有关单元的文章让学生自读品味。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7

一、苏教版《实验化学》的编写思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苏教版高中化学的《实验化学》的教材内容分为“化学实验基础”和“化学实验探究”两个方面.纵观苏教版的《实验化学》教材,它将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有机结合,按照化学实验学习要求的梯度变化、化学实验方法的渗透和化学实验思维的培养这三个方面来安排教学内容.

1. 基础实验课题和拓展实验课题嵌套设计

新教材在课题的设计上,采用的是以基础实验课题中嵌套拓展课题的形式.通过精选的基础实验的教学来促使学生进行相近的实验探究性学习,以达到知识和方法迁移的目的.

2. 通过化学实验方法的渗透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不同的化学实验研究方法的渗透.例如在“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题里,通过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使学生掌握观察法、对比和类比法、归纳法等在科学实验中的运用.而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专题中,通过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检验,让学生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学生通过基础实验的演练,能系统的学习各种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举一反三来顺利完成拓展课题中的实验.

3. 通过实验内容的设计,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苏教版的《实验化学》教材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前提下,加大了实验设计的比例,并突出了思维训练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新教材分别从实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个方面巧设问题.例如,装置原理的思维训练主要从仪器选用、配套组合和连接顺序入手,而操作原理的思维训练则着眼于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这些设计都有利于学生扩大思维的深度、广度,逐步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层次.

二、苏教版《实验化学》的内容体系

1. 教材的宏观内容体系

苏教版的《实验化学》共分为七个专题,专题内容是按照科学家开发和研究物质世界的逻辑顺序来编排的.具体是从物质的获得方法和手段、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反应及反应规律研究、物质的合成这些方面来设置内容的.专题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不同课题,每个课题乂附有一两个拓展课题,在每个课题结尾有“整理与归纳”和“专题作业”栏目,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提高.

2. 教材的微观内容体系

教材的微观内容体系是指教材的纵向内容体系,其主要体现在课题内容的设计上.苏教版的《实验化学》的每一课题都由“知识预备”、“课题方案设计”“记录与结论”“拓展课题”四部分组成.

“知识预备”主要是以概念、原理的形式将所学课题涉及的知识点呈现出来,这些概念和原理都和课题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密切相关.“课题方案设计”主要是以流程图、文字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如在牙膏主要成分的检验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比较熟悉这一课题方案,因此操作细节以文字叙述为主.“记录与结论”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 苏教版《实验化学》的教材特色分析

(1)教材中的实验选题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新教材中,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在实验的选取上也更加的生活化.如“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这些课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避免了一些性质鉴定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2)教材中实验设计关注绿色化.新教材中所选取的实验仪器和药品,都充分考虑了实验的需求,本着经济、环保的原则而选用的.如实验药品和试剂的选择主要以经济、无毒为主,实验原理中包含的化学知识也仅限于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

(3)教材突出实验的教学功能.新教材十分重视提供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知识.在专题的设置上,新教材所选取研究课题大多是对实际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的,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定量分析”“物质的制备与合成”专题中,都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操作实验操作程序,如,溶解、过滤、鉴别、检验、滴定和称量等,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演练这些程序来深入领会各项实验操作的要领.

(4)新教材还注重实验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在某课题中习得了实验研究方法后很快就能将方法运用到别的情境中,如通过“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和提纯”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将其运用到“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实验中去,通过多次实验,达到提高自身科学研究素养的目的.

当然,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所选的实验化学反应不明显,有些实验素材没有与时俱进等.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实际,充分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

摘要:对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设置等问题进行深入解析,都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更好地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文章从教材的编写思路、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8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问题探讨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问题探讨”的内涵

(一)问题探讨的内涵

“问题”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有四种解释,与问题探讨相关的有三点: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法。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迈克尔·富兰语)。通过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考,引导教师的教学目标策略方向,它本身亦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研读范文的路径,为课文阅读完毕后重新审视课文提供了风向标。通过探讨,解决了问题,师生完成了课文再梳理与疑难点的解释与理解,也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途径,这些问题自然是关键点或重要之点,需要学生解答,矛盾、疑难之处则需师生共同合作探讨。

探讨既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它反映了学生看待问题时的个性心理特质,掺杂了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事物,评价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关系到个体的记忆内容、思维品质。作为实践过程,它既具有合作性质,也具有个体独立操作实践性质,前提是个体的思维成果付诸实践,外化为一种行为结果,由概念→判断→推理→决策,最终要由决策结果与方案的生成,然后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被他者所接收。因而是一种隐蔽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活动。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问题探讨的内涵

问题探讨以语言或文字为载体,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咿呀学语时最简单的探索讨论,但在我国语文教材上作为一个栏目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叶圣陶和夏丏尊编著、1935年“开明”出版的《国文百八课》的四项之一“习问”(其余三项乃“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

丁帆和杨九俊主编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问题探讨”与“文本研习”“活动体验”三个栏目并列,追加在文本后面,成了除“积累与应用”之外新的教学呈现方式之一。从学生“学什么”来说,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指向问题行为,并最终催生问题策略,引导问题解决。从教师“教什么”来说,启疑才能解惑,指导学生探讨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重要“开而弗达”。同样,教师需要有疑问才能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学生需要探讨才能形成对策。学生与教师,问题与探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生是问题探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问题是关键,探讨是手段,解决是最终目的,只有达到中国传统的阴阳相调才能和谐共生。

二、问题探讨的设计思路

(一)问题探讨的编排布局

如表格所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六个专题专门设置有“问题探讨”栏目,可见编者对此种学习方式的看重。问题探讨一般由三个问题构成,多则四个,以板块为单位设置题目,如必修三“文明的对话”,该专题设置有两个板块,“审视传统”和“认识和沟通”。“审视传统”设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文章一篇,该板块的问题探讨栏目围绕这一篇文章展开,“认识和沟通”设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两篇,该板块问题探讨围绕这两篇文章展开,其中的问题有针对单篇的,也有将两篇对比结合探究的。

(二)问题探讨的主要特征

(1)目的性

语文教材的问题探讨之所以放在课文的后面,而不是像生物或其他课程一样放在导入前面,是因为它们的目的不一样,语文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之后带着问题回到课文,重新审视课文。这三个问题一般都指向课文主旨的表达,是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目的性很强。

(2)明确性

问题探讨中问题意识明确,所设置的几个关键问题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难度或平行或逐层推进,步步启迪,一环接一环将学生带到思想境界的最高层,可谓“春风化雨”,编者的问题设置不模棱两可,而是十分清楚,用词用语如“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论述彼此的差异?”“怎样总结出形成差异的原因的?”,问题指向明确。

(3)启发性

问题探讨注重学生探讨该问题,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对待学生要“道而弗议”“强而弗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特点,问题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符合不同层级学生的智力需求,并且由提示阶段过渡到问题阶段,如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认识和沟通”板块,问题四,在提出“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将道理阐述清楚的”之前仔细说明了什么是比较,比较的作用,这样可给一头雾水的同学在思维上提供一个跳板或缓冲带,问题问得颇具启发性或者说艺术性。

(4)量力性

问题探讨的题目内容中规中矩,无超出学生智力的超难问题,总体上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题目探讨方式有个人独立思考的,也有讨论的,甚而小组交流的,点线面结合具有丰富性特征。如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人生选择”板块,问题一,先翻译一段,“根据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选择,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易操作。问题二和问题三涉及到“两者的人生选择为何不同”与“人物内心复杂心情”就偏难,但适合高智商、高情商的学生。各个层次的孩子都有游刃有余的问题环节。

(5)实践性

问题探讨既可以是隐蔽的个人内心活动,也可以以外在性的讨论形式展开,集众多智慧火花于一处。编者多次使用“讨论”“小组交流”等词汇,意在强调本活动的操作实践性。有的问题“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将问题与个人过往活动经历相结合,不再是机械学习或接受性学习,而是自主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6)联系性

问题探讨紧扣文本,如“从文中”“类似的词”“这三篇文章”“结合本专题文章”等,问题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围绕课文、问之有据、问之有度。

三、问题探讨的使用价值

(一)激发动机,迁移发散

该栏目贴近学生实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个体有主动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这种动机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提供了推动力。若没有问题设置,学生脑中形成不了相关的问题意识,没有克服障碍的动机,便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趋向。问题分为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多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温故知新,耳目一新

依托问题探讨,提供温故机会,有助于学生重审课文,在学习上进行旧的总结与新的生成。既能温习旧有的知识,又能在新的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特征,独到见解,触摸思想的火花。

(三)自主学习,生态课堂

问题探讨对于具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来说,无疑于一把预习的金钥匙,靠它打开思路,支持学习系统。同时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改变角色扮演,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问题的引导者,组织课堂展开有效讨论,改变课堂的生态格局,塑造一个积极开放、合作探究的生态课堂。

四、问题探讨的实施情况

本研究采取从互联网收集资料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2节苏教版高中必修语文课程的教学实录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收束时长,学生是否参与,教师是否使用问题探讨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收束时长最长为5分12秒,最短为3秒,由于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许多课堂缺失收束部分的精彩呈现,没有重视最后的问题探讨,美国卡罗尔的时间管理概念认为:“时间是影响学校教学成败的中心变量。”[1]收束部分与问题结合的时间有待规范。

在这12节课中,涉及到问题探讨这一栏目的仅有两节,而学生参与该栏目的只有一节,归咎其原因:

1.教师不重视

对于编者的设计意图,教师自身没有明确,在没有仔细考虑该栏目的价值,重视该栏目的意义的情况下,忽略了问题探讨。第二,教师已经找到了好的替代方案,在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提到问题探讨的有关内容,并且在课堂中已经解决了,并非要放在教学最后为宜。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讲解时间过长,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为探讨,主体地位或讲解过于简单,未能深入透辟地解决问题。

2.学生不参与

学生本身的积极性不够,没有加入到课堂探讨或小组交流中来,即使课堂热热闹闹的,但讨论的根本就不是相关问题,而是闲话碎语,编者的意图仍未达成。

即使该栏目实施,实践效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教师的提问艺术性不够,未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

虽然问题探讨设计有现成的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教师不能全盘照搬,一字不漏地照着读,否则未能超出学生的学习预见,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思考,深化学习。

4.在进行分组协作讨论时,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经验不足。

教师在设计该步骤时在带领学生讨论探究时的技能有待提高。

5.未能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一言堂,未能设置一个更为宽松和全面的评价机制。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孩子在不同领域有各自擅长之处,教师不能盖棺定论,而要激发他们的特长,有的孩子发散思维好,就让他们回答想象力丰富的问题,有的学生聚合思维好,就让他们回答逻辑缜密的总结性问题。

五、问题探讨的优化发展

1.制定目标,积极参与

针对教师不重视问题探讨栏目的情况,要制定目标,从根本上利用好该栏目,不负编者的编写意图,让师生积极参与,积极利用。

2.认真备课,艺术提问

布鲁姆感知有六个水平,分别是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意,教师要在前五个感知水平的基础上,达到艺术提问,有创意地利用好问题探讨,在提问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波澜、有起伏,营造好问题氛围,认真备课,才会有出彩的教学机制。

3.支持动机,自我评价

“由于各个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论依据和教学价值追求,有着不同的操作程序和策略方法,因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不一样,每种教学模式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2]奥苏泊尔将学习按两个维度分为接收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考虑到现行评价标准与机制的不完善,以老师的评价为主,成了一言堂,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问题探讨的评价中来,自我评价和其他同学评价相结合,支持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发现学习和自我学习,让他们在问题探讨的自我评价中形成有意义学习。

4.合理分配,安排得宜

在问题探讨环节,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分配比例合理,知识能力问题与情感态度问题分配比例合理,师生共同活动与学生独立活动分配比例合理,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分配比例合理,重点与非重点所占时间分配合理。

5.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教师在使用教科书问题探讨栏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实例性材料、对比性材料、佐证性材料、拓展性材料等。遇到基础较差,接受有困难的情况,也可做一些删减和变通。这当然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特别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3]的基础上。

结语:苏教版必修高中语文问题探讨栏目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总之,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创新开放,去粗取精,利用教学机智适时做一些变通,艺术提问,引导学生利用好问题探讨,不负编者意图。

注释:

[1]Carroll J.B. A Model of School Learn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63,P723-733.

[2]薛晓阳,蔡澄,马兰芳主编:《教育原理与策略》,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4页。

[3]顾黄初主编:《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

苏教版高中教材培训专家库 篇9

第一单元

1、课文有四篇:《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的叶子》。

(1)《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读后感觉

我看到这篇文章想到了教学此课的一种理论,这也是我的个人看法,从这些想法中,我觉得教学此类文章也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一是这篇文章应该“唱”。因为诗歌是可以唱的。唱的作用在哪里?唱的价值是重复之美。我们好多老师喜欢唱歌或者喜欢哼着小曲,所唱所哼的曲子往往就那么一首或者几首,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重复给予人的一种轻松享受。所以教学这篇文章,要唱,要哼,要大声与小声的唱与哼。达到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就会感受到诗歌的吟唱美。

二是这篇文章应该大声“读”、快速的大声“读”。只有大声读、快速的大声读的训练,才能更好的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中去去。这就是读的价值是熟练之美。

三是这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想”。诗是可想的。诗歌是什么?诗歌就是“创造”,短短的语言,表达出了人的一种智慧。这就是想的价值是智慧之美。

我对课后习题的认识:本课有四道题:一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苏教版讲读课文的第一题均以读为要求,这说明学习语文是永远离不开读的);二是用钢笔描红(此题既是识写字字教学也是学会写钢笔字的习惯教学的延伸,当然对于本课来说,最重要的是随课文识字);三是读一读,再抄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很有创造性。怎么教?我认为应该了解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这么编?我认为有四种:一是读一读,再抄写是积累词语教育(我想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熟知的,也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二是读一读,再抄写是复述课文、背诵课文的教学,也就是说可以利用这些词语进行复述课文训练,进行背诵课文训练(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复述、背诵,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把思考带入背诵、复述之中);三是读一读,再抄写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习作(小练笔的训练),小习作用几个词来训练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解决学生不喜欢习作的金钥匙,是训练学生想像作文的好方法,是让学生学用词语的好方法);四训练学生学写钢笔字。

(2)《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是一篇非常简单的学法训练课,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课,这是一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的训练课,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的课。也就是说,这篇课文非常有价值,既是方法课,也是习惯教育课,也是单元练习中“读读背背”词语积累训练的教学法课,也是引导学生用词语写文章的课。

这篇文章将抽象的词语寓于非常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学生会感觉到文章最后一段的价值。文章的最后一句是:“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3)《古诗两首》:

一首是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学此诗并难,其中的一个“坐”字学生难以理解,今年六年级升学调试,一老师在复习时告诉我,这个字学生就是难以理解,当然这是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太久远了。当然这个板子不能打在三年级老师身上,因为还有好多学生是理解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字的理解,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方法也不是复杂。)第二首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悉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中的题目中“泊”字也是难点,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教学,苏教版有种创造,那就是文包诗,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创造这种文,虽然三年级刚刚开始写作文,但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是以后在复习古诗,检测学生背诵、理解的如何可以采用的。另外,苏教版教材的古诗的安排上往往是诗画同在,诗源自于大自然,是对某场景的浓缩,当然这也对诗的理解教学。这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诗的创作启蒙训练。当然三年级刚刚开始,这一内容暂时不是我们的教学任务。此任务主要是积累,进行着语感的训练。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这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从去年实验区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并且很会用这篇文章的哲理来做事,不要看只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哲理性的感觉特别好。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是终身教育美文(需要人用终生的思维来读——小学生读有小学生的味,老师自身阅读也有自身的味,不同的人生体验一定在阅读此文中有着不同的感受),是一篇指导学生做人的好文章,学会合作的好文章,理解群体打造美的好文章。另外,这篇文章人文性、文学性特别强。

教学注意点:不要用成人的理解来肢解课文,而要通过反复的诵读、美读中积累,在重复中品尝,并且教学此课,要将其变成起点性课文,即让学生学会能够主动性的忆起这篇文章。这要求我们老师有意识的将此文转化成习惯指导文,我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2、习作一

这是第一次习作,这是引导学生正式习作的指导文。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学生害怕作文,与老师的第一次引导是相关的。大家都十分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第一习作教学中,三年级语文老师一定要花大力气把这篇文章教给全体学生,而不是大多数学生。这一点非常关键。

另外,现在的习作已经从上千年的命题作文,十多年的给材料作文全面转向了话题作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册习作,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展现出了编者的创造力,我们从每个字眼中,大家都能够感受到习作是简单的,不难,习作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复杂。

怎么把这种不难教出来?我想这也是语文老师创造性工作的表现。习作1教材体现出的编辑意图是明显的。

一是前面的引文要艺术性的教。老师要用好自己的语言魅力与学生进行着沟通,要创造情境与学生进行沟通。“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这段话应该让小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有顿悟之效,有成就之举。

二是两篇范文的教学不是课文教学,仍然用简单的思维来教,让学生读那么两三篇,思考一下是不是不难,特别是引导他们与自己过去的所做、所想、所见、所听是否有共鸣。所以,我认为这两篇范文有两种作用:一是与孩子心灵产生共鸣;二是苏教版的又一创造,即过去的范文用的是电脑中的正楷字,现在改为上一届学生写的钢笔字,这会给学生写好文章中字的目标感。

三是降低习作门槛。这从两篇范文后的导语中可以看出“这就是作文!读了这两篇作文有什么感觉?(一个感叹号,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产生共鸣)你一定会说:„这样的作文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这是自信与超越)”,美国道尔顿学校的学生一入学就开妈背诵一首自信歌——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不错,/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被打败,你就不会失败。/如果你希望胜利,却又胜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会胜利。/生活的战斗并不一定/由强壮或速度快的人获胜;/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自信必然胜利的人。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自信与超越还给学生呢?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个地方时,一定要让学生牢牢的记住这句话,在以后历次写作中用好这句话,即把这句话用在所有的写作中,只有自信与超越的参与,学生才能形成写作素养。

四是引导学生大胆的try。英语中的try就是大胆的试。在美国有专门的try训练协会。在苏教版的第一次习作训练中就把“试一试”,引进来了。有了这个试,我们应该理解“试”的价值,试可能成果,可能失败,文章可能好,可能不好,不就是试吗?我们要试的心理引导学生试,这同样属于降低门槛。所以在引导学生试上,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写什么?即试什么(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即什么都可“试”。这段话,我建议语文老师最好用童年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受试的存在。

五是“不过,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写到作文簿上。”这句话,我们要理解先打草稿。什么时候打草稿,在老师引导学生必须马上动笔时立即打草稿。这是关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第一次习作训练,不要把上面的内容教成一课时,而是快速的完成,激发学生产生立即必须打草稿时就完成。打草稿是最重要的习作阶段,是必须动手的训练阶段,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打起草稿,我想这里面还有着许多学问呢!

第一次写作非常有价值,这个头一定要开好。

第二单元

1、课文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一是《北大荒的秋天》(本课把言人之语用于说物、说景,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教学,这就是人与景物的关系教学,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的教学。这是一篇感慨、灵感性文章,要对学生进行着读想学用的训练。还重在悟。悟就是理解,就是反复阅读会的大脑的那番思考。);二是《西湖》(这类风景名胜类文章怎么教?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景因人页美,要从中教出人来,让学生跟着人的感受到品到其美。二是风景名胜的文章应该因为熟悉与不熟悉两种情况来教,有的去过、看过,有的没有去过,没有看过。我认为要分类教,要有着不同的目标。去过的是一种重新欣赏的教学,是一种自我检讨的教学,即我怎么看过写不出这样的文章。没有去过的是一种积累欣赏的教学,而这种教其实非常难。因为最难的地方是非常难以理解。比如杨振宁的故事,他是九十年代末期回国看到庐山后,在真正理解李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课习题四设计的非常好,即用说话取代造句,意义更宽泛,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三是《拉萨的天空》(这一课怎么教?这一篇文章太美了!学生读完一遍就会感觉到的。我认为这一课最好放在室外来教,师生共同来到校园,或者校外,坐在田野间看着身边的天,想到拉萨的天,我想这种对比之下,学生才能收获着更多。这篇课文在室内教,等于是把最有价值的资源给浪费了。本课第四个练习题设计的非常好,即让学生学会用抄来积累,好句子怎么才能变成自己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习作训练不可少的。)

2、习作二

题目为《我的自画像》,(1)让学生懂得行动

这次作文指导,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习作激情。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第二次习作训练也充分体现其中。

(2)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还有图。让图走进习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过去的习作训练,往往不倡导这一点。所以在这次作文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有图。(3)重视交流与合作

人为什么要写作?美国专家认为,写作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素质,是21世纪学生生存中必不可少的。写作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共享点子。交流与合作其实就是共享点子的训练。如何让学生进行着交流,这同样显现出我们苏教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讲述这一内容,同样可以讲述讨论的价值](4)这也是一次幽默习作训练

让幽默走进教材,让幽默走进习作,我觉得是我们母语教育的一大责任。西方人说我们不懂得幽默。其实并非如此。大家清楚,学生这样写自己,是很好玩的,学生读自己的,其他同样也会笑声不断的,我们在引导评说声,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懂得幽默,懂得习作让幽默变成现实。

(5)轻松习作。

习作不累,我们从自画像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简单的很。如此学生才能第二次习作中收获到成功。

第三单元

1、课文

本单元有《蒲公英》、《三袋麦子》、《哪né吒闹海》三篇文章。

《蒲公英》的教学,是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学。所以这篇文章的价值取向问题非常重要。当然这也是一篇学会生存的文章。教学这篇文章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让学生读中体会到文章的寓意。两类种子,两类命运。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很好,值得细细品读。我认为第四题出的不好。

《三袋麦子》这是一篇锻炼学生思考的好文章,这是一篇没有答案的文章。课后第四题教学也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老师一定不要误导。三个动物照样生存着,三袋麦子,三种结果,三种发展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那种自然之美。这一课教学是比较简单的,在学生反复读讲故事中,特别是有感情的讲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不同。当学生读熟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分析说出来,与学生讨论。也就是说,三个做法都好,好的哪里?引发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这篇文章给予我们老师的启示是,土地老爷真好,没有批评,最大的区别就是鼓励语言不一样。对于不同的人要用上不同的评价语言,学会说好话,学会鼓励,也是人生存于社会具备的素养。

《哪né吒闹海》这是一篇根据《封神演义》的有关内容改编的。这则故事也是非常简单的,也是非常好懂的,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讲,应该说理解起来是没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把故事变成口中之语,变成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当然在教学之中我们不能忘记另外一种写作引导方式,即把古文改写成现代文。虽然,我们没有这种任务,但让学生学学原文,我想学生的兴趣还是非常浓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古人之语与现在人说话的差异,从中学生也能感觉到古文其实是非常好玩的。所以,在学生熟读、讲的非常好的情况下,建议老师把封神演义中的原文拿来,让学生对照阅读,这种教学是可行的,是一种渗透式教学,是丰富学生语言感受力的教学。此教学方式会引发学生从小认识古文学习并不难,其实很简单。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2、习作三

这是一次动手做后的想象之文。

(1)观察是重要的

诺贝尔奖奖得者巴甫洛夫在其研究院的前面石碑上写上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任何一位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养。其实观察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没有观察其实人就很难生存。因为观察与判断、解决问题往往是相联的。就是一位不识字在老农民也需要观察,来到田野中,不去观察,虫子一定会毁掉庄稼;不去观察庄稼会因为缺少肥料而减产或者一无所获。工厂里的工人更离不开观察。讲的这里,就是说在这次习作中,我们训练重点应该放在观察上,要让初步明白观察的价值,观察的方法。并且告诉学生,没有单一的观察,要观察与思考同行,要观察与发现问题并举,要观察与解决问题相联,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才能体会到观察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好图,把图看完整了,要看出图上还缺少什么?要看出自己在图中的位置。这想这就是话题作文训练的重要开端。因为这里,学生一定就有话可说了。(2)真做起来。

作需要学生真做。在过去的听课中,好多老师在做上下功夫太少,有的流于形式。所以我提倡要引导学生真做。因为只有真做,学生才能有真情实感,学生才能走进那场景之中。真做才有真感情。这一点,我相信是正确的。所以,在引导学生做时,我们老师最好也有做起来,在课堂上与学生做起来。

(3)这是一次玩作文

作文是好玩的。把玩作文的理念教给学生,学生才能收获到作文的简单与快乐。学生做起来了,学生真做了,这一过程他们肯定愿意记录下来,肯定想把自己的做,自己的思维加到这幅画中。

(4)这是一次合作美、展现自我的初步小习作训练

原画是美的,但因为有了个性化孩子的自由参与,这幅才变得更美。把更美的东西,也是学生自主参与的东西用自己的手记录下来,他们是愿意的。另外,学生写完后,要引导学生别忘记原图,没有原图,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创造。也就是说,此次习作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许多事物其实需要继续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分完美的东西。关键我们要学会一种传承。写作其实就是一种传承。

第四单元

1、课文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八次》这是一篇学生特别喜欢的文章。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感觉到这是一篇关于“灵感”训练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励志之文,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灵感。所以在这篇文章教学上,让学生品读之后,铭记这则故事后,熟读文章后,进行着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样更有利于抓住灵感。抓住灵感,解读灵感,运用灵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第三自然段就是灵感训练段落。《卧薪尝胆》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中国计谋的好文章,是一篇由弱变强的励志之文。这篇文章也许有人认为价值取向有问题,原因是文章第四自然段有着“报仇雪恨”的字眼。的确这一点有着价值取向的问题。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类发展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这是事实,这也是只要有人存在往往离不开的问题,所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而是把人的原生态体现出来。因为这个典故的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当然这篇文章由弱转强的过程,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这种努力,这种长时间的努力,可持续性的努力却是非常有感召力的,我们在教学中是不能把这一点忘记的。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励志,让学生明白努力,这其实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表现。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世界上有许多第一,每一个第一其实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说语文教学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我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把这一意识体现出来,学生学习欲望会更强。这是一篇创造力培养之文。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同样属于灵感解读的文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可以读到灵感,读到顿悟,我想这是我们教学的关键。

2、习作四

习作4是一篇引导学生写秋天的景色一次习作训练。

写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天气到深秋。北方应该是已经寒冷。大自然与学生是近的。通过这次习作训练,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成语“熟视无睹”。如何教学?

(1)先走出校园

请不要带着写作任务走出校园,而是师生共同走进,快乐地玩,轻松的玩,有意义的玩。当然在无意之中,老师也要注意有意的引导。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习作。

(2)讨论范文

在写作引导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动笔之前,请读一读冯长柱同学写的作文。”、“长满了野草的山坡是再平常不过的吧,可在冯长柱的笔下竟是那么美。讨论一下,冯长柱是怎样写山坡上的景色的。”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的讨论?我想这一问题是关键。现在的讨论形式主义非常严重。所以在这一习作教学之前,我认为老师们应该研究如何组织自己班的学生进行着讨论。并确定讨论时间,讨论环境,讨论结果、讨论的交流等问题都要很好的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讨论才能真正进行下去。这次习作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3)习作交流——交流秋天

让全体学生都来读读自己的秋天感受。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任何一个学生写完文章后,都有着展示的心理。他们写完后,不只是为老师看,而是想与大家分享。而这一点,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虽然也重视了,但往往只是个人的,许多学生读了十几年的书,写了十多年的作文,从来没有把文章与大家交流。所以,我认为这一点应该改革,应该全班学生交流起来。有人会说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学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我觉得这一时间我们要解决好,关键是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化。比如,老师读、学生读、晨读课中,回家读给小朋友听,父母听,也可以张贴……

第五单元

1、课文

《“东方之珠”》,课文标题有个引号,这是学生可能要关注;本文采取总分总的方式来写。学生读起来很清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另外,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可以感受到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把文章写的更美。比如这篇文章沙滩的“迷人”、公园的“举世闻名”、街市的“繁华”,这三者构成了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学生是能够整体感受到的。当然这也是让学生知道香港的一篇文章,一篇小小的非常有意思的说明文。

《小露珠》,这是一篇科普美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把科普的东西还给学生;这是一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到的的大自然的哲理文,所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是非常的重要;这是一篇有小小露珠想像到的文章,小小露珠就能入文,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完全都能入文,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启迪性非常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之后,感受到自己应该关注自身的所有事物,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之中,引导学生感悟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花大力气实践的。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会赞扬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赞扬的品质。学会赞扬是人生存于社会的一大修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写的非常美,是本文的重点,需要花大力气品读的。《石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优美句子的品读上。用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创造出优美的句子,也是我们语文课堂不可忽视。好多学生的语言干巴巴。我想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书中的优美句子没有形成学生的优美是相关的,所以教学这类课文时,应该把这一任务纳入到阅读教学之中。

2、习作五

(1)要有大习作观

大习作观需要学生有着丰富的积累。这次习作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这种积累式习作是全体学生喜欢习作的关键。大作家凡尔纳的故事,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的小说?原因并不复杂,与他做这种卡片是相关的,凡尔纳有一则记者采访的故事。我想苏教版教材安排这一次习作,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引领学生学会收集。

(2)查资料与习作时间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没有字数、时间的规定,我想这种宽松就是降低门槛的习作教育。写作有时间的规定,其实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许多研究的。习作习作,时间应该放松。查资料课堂中能够进行,但多数还需要课外、需要走进图书馆,甚至与大人进行着广泛的交流。所以,给学生宽松的时间,让学生有着寻找的任务,认真完成,这是我们过去习作教学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一内容作为重点研究,找到实践方案,让学生真正的写起来。

(3)重视个性化。

引导文强调设计要与众不同。这是鼓励学生创新。建议搞“动物名片大赛”这是一种竞争的引入,其实这也是寻找各自成功的做法,当然缺点的东西也不能忽略。

第六单元

1、课文

《石头书》这是一篇学问之文,引导学生与“问”交友的好文章;这是一篇生活化非常强的文章;这是一篇学会深入思考问题的文章,从浅到深,从表面到深入,这需要努力,需要奋斗;这是一篇研究之文。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学生才能悟出更多。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学生“悟”到什么?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预测,但我们必须为悟而教,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的东西就是“为理解而教”,其实这与我们“为悟而教”是相联系的。

《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童话。读中悟,读中做。这一课要求学生表演,切记不要让全体学生表演,要让喜欢表演的学生来表演。

《航天飞机》这篇文章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智慧老人”。我认为这一课一定要将智慧老人的智慧完全发挥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智慧之感。所以这一课的教学,我强调用好智慧一词。即用我本人对智慧的解读,引领学生读好此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智慧的价值。

2、习作六

(1)让身边的事物走进习作

身边的事物太多了。天天与文具交友,学生爱吗?学生爱多深?熟视无睹的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习作中常见的,所以这类习作训练,让学生与生活为友,与生活中学生的一切视野的东西为友,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理解,扩大学生习作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习作只要想写一定有东西可写。

(2)自己喜欢的就要写好

自己的喜欢的就不愿意写,不喜欢的东西怎么可能写好?所以在引导学生学写这类文章时,我认为一定要把“喜欢”一词引导学生认识论透彻。这一点也是过去好多老师没有用心研究的。我从好多习作课堂中看到老师们对喜欢的解读缺少研究。什么是喜欢?这一点,我们应该带领学生研究。

(3)学会评价

此次习作训练的最后一句引导语是这样的“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我想这是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评价的能力。好多学生真的不会评价,对评价的语言是支离破碎、语言也太简短。这从高年级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现象。苏教版习作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重视这一问题,我想对于广大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种信号。虽然以后的习作中不是每次都有这种要求,其实引导学生学会用此来写作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习作。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关于认知的六大目标,其中评价是最高目标。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早用评价,将会使学生快速的爱上写作。

第七单元

1、课文(我认为这一单元可以确定“成功的路是怎么走的?”也就是说可以把其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学习这三篇文章)

《军神》这是刘伯承元帅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题目的一个“神”字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想法,特别是这个时代。所以这个字可以引领学生展开讨论,让这个“神”字具体化,让这个“神”字内化成学生心中的成功偶像。刘伯承元帅是一个成功者,应该这么说。军人的成功在哪里?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看出。

《掌声》,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童年的故事是许多精彩,虽然小事一桩,却给人永恒的回忆,这是为什么?我想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他们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这一课的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路上,怎么走?另外,要把研究性阅读,尽可能早的引入到小学。这还是一篇学会共存的文章。认识到这一切,我们就可以以综合的思维来设计了。

《金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以寻找成功者的足迹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哲理很强,是需要学生终身来读的。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哲理的存在。另外,这篇文章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灵感。

2、习作七

(1)让玩具说话

我曾经为四年级的学生大声读了一本美国作家写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这部书。这部书是蟋蟀、老鼠、猫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的语言非常美耐人寻味。也就是说世界许多名著就是建立在让动物、植物、建筑物等说话的基础上的。所以这次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玩的训练。所以在引导学生写这类文章时,我建议老师提前为学生读一读像《时代广场蟋蟀》这类书,这对于提高学生写这类文章的能力是非常强的。(2)范文的“题目”值得研究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应该告诉学生。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的学生应该说学了好多课文了,也读过许多书。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把学过的文章的题目拿来品一品,与学生共同研究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好的题目。因为好的题目找到了,其实就是找到了写作的灵感,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既而就会有文可写。所以这一单元我们最好要引导学生认识一些课题,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3)范文的“有意思”寻找

本次习作指导学生寻找到有意思比如“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四个字,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学会积累有意思。如果学生在阅读中不知道什么是有意思,这样的阅读往往被称为无效的。当然因为书的问题,并非学生都能够找到,但一般的文章,或者说当然报刊杂志中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找到的。对学生进行“有意思”的训练,是我们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4)想象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能力。人只有进行思考想象阶段,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平静下来,人才能真正的有着创造。所以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诺贝尔文学奖中,颁奖往往只有两类:一是写实,一是写虚。想象力的训练,就是一种写虚的训练。在这里,我们也要分清楚写虚与写假的区别,写实与实假的不同。

(5)这篇文章也是要求在实践中写作

“请把你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

第八单元

1、课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文包诗。这是苏教版的创造。这类文章非常好教,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另外,这也是一种由诗变文的写作训练。也就是说当学生这类文章学多了,诗背的多了,学生的年龄大了一点,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惴摸,写这类文章。这类文章好写。但长期的作文训练,没有多少老师引导学生这么写。

《孙中山破陋习》。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认识孙中山以外,最重要的引导一部分人能去阅读孙中山方面的书,也就是说对新华书店或者图书馆中关于孙中山方面的书籍千万不要随意放过。另外,这篇文章有一句话“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结合着尽可能多的事例来理解。这句话说明中国历史上不光彩的东西。这句话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

2、习作八(1)写研究报告

小学生能够研究吗?过去的习作教学,我们是没有这一内容的。为什么中国学生怕写作?就是因为研究进行写作太少。过去的习作训练主要集中在创作上。这一点太难了。研究报告好写,特别小学生的研究报告。只要他们去阅读,只要他们能够搜集资料,只要他们愿意动脑子,只要他们的思考是有序的,只要他们有着兴趣,研究报告都能写出来。

(2)这是三年级上的最后一次训练

我们写这篇文章应该全面思考一下本学期的八次习作安排。从这种安排上,我们能够发现到什么?另外,我们也应该与过去使用的过的语文教材,或者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看看,这八篇文章与其他的安排有什么不同?

(3)本次研究报告集中的诗句上

这是与三学期学生的积累是相关的。另外,学生手中的诗是很多的,关于诗的解释方面的书也是非常多的。这种研究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去“抄”。用写作来积累人生是非常好的方法。学生怎么去“抄”我们要巧妙的引导。所以这种类型的研究报告,可以让学生在学生阶段,学会全面的积累,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未来更广泛的研究。从这次训练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习作的训练仍然是起点的训练,不是终点。

上一篇: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下一篇:餐饮加盟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