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质量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教学质量(共8篇)

实践教学质量 篇1

———@小学加强教学管理经验材料 一直以来,@小学坚持“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树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硬指标”的思想,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营造育人氛围,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稳步、健康发展。现将我校加强教学管理的经验跟大家交流如下。

一、狠抓队伍建设,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培养一支素质优良、水平一流、能力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不懈的追求,也是学校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势所在。我们积极创设比、学、赶、帮,人人争先、团结协作的氛围,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在协作中成长。

1、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校注重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创建学习型队伍,打造学习型学校。从考评方案、奖励政策、评职晋级、常规检查、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制定措施、政策来鼓励教师学习,使全校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首先,注重校本培训。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其次,重视经验交流。我们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参加培训的教师以汇报、讲座、公开课等不同形式对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使更多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3、提升教师基本技能。积极开展多项基本功比武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开展教后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评选活动,并给予优秀者适当奖励。除了在校内开展竞赛活动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有关竞赛活动,教师通过参加活动,既获得了成就感,也为职评晋升等积累了硬件资料,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学校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有制度可依。同时还建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并制订了各种制度实施的细则,成立了相应的监督机构,每项都有专人负责并抓落实,保证各种制度的正常运转,教研组、教导处每周抽查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学校每月由校长牵头,全面检查各种制度落实情况,并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通报、小结各种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每种制度的执行都有人抓、有人管,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岗位责任制

一年来,我校建立了校长、教导主任、总务工作、班主任、教师等岗位责任制。为了促进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我身先士卒,从自身做起,亲自制定自己的岗位责任制和具体要求,把工作置于教师监督之下。在执行岗位责任制过程中,排除一切干扰,坚决执行,而且一视同仁,不管是领导还是教职工,奖罚分明,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符。

3、严格课堂教学督查管理

为了使制定出来的制度能落实到位,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执行措施。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行政值班人员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这样避免了教师工作的随意性,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4、实施教学过程学生民主管理

学校安排各班级的学习委员负责记载每一位教师教学工作情况,以及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星期五上交到学校,更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

5、全面检查教学常规工作

学校每月定期检查两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对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公示,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严格按照管理措施和评价考核方案实行处罚。我每月亲自不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抽查,对做的好的教师和存在问题的教师均以文字形式与教师交流评定,对整改不力教师实行约谈,限期改进,确保常规教学工作推进扎实有效。

6、重视学生考试工作

学校除统一组织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外,还注重不定期抽考。抽考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抽考时同年级两班或三班相互交叉,间隔编排,校领导直接到班级进行监考,考试结束马上进行流水式阅卷(同年及教师不参与),由我亲自计算出综合指数。考试后,及时召开了抽考质量分析会,制出抽考成绩统计表。从抽考相关数据的不同角度,对抽考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优点,找出差距,正视不足。并实行奖罚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比教学活动常态化

“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展以来,校领导率先参加,主动代课,经常深入课堂,研究教学,主动讲示范课。同时坚持每天听课、评课,并积极指导,参与教学案编写。在我们的示范影响下,全体教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学校将“课内比教学”活动与备课组建设有机结合,让教师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将“课内比教学”活动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让比教学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将“课内比教学”活动与“创名师”相结合,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以评审组为单位,相继开展“写课”、“说课”、“评课”、“讲课”等四项教学比武活动,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过程评价,评选出教学大比武优秀教师。纳入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

2、结队帮扶同提高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步入角色,让老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加快教师们的成长步伐,实现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教学时间短、教学能力弱的教师结对子。每周互听一节课,交流一次体会。在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见几位教师坐在一起或讨论怎样上课、或互学课件制作、或坐在电脑前查找资料。他们中间有的满头白发,有的年富力强,有的略显稚嫩,但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透出一股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上进精神。这就是学校开展的结队帮扶活动。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研课、上课,青年教师交给中老年教师操作电脑,制作课件,运用优课资源。结队帮扶小组经常到一起探讨,共同商讨每节课该如何上,各环节都一丝不苟。同时学校还建立结队帮扶“捆绑”大练兵制度。开学初,学校上报帮扶名单,大比武中,结队帮扶的教师同时参加“赛课”,这组的两个人的平均分就代表结队帮扶的成绩。表彰时,同时奖励的是帮扶小组。此举促进了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王久群老师说,我在刘平老师的帮助下,很快适应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了。

四、以书法教育为载体,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为创建书法特色的品牌学校,在学校橱窗内张贴了许多书法知识及作品,专门配备了写字展览室,把书法课纳入常态授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

1、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生书法素养。学校规定每周三、周五中午为集中练字时间,由语文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作品每周一交一评,营造了浓郁的练字氛围。每周五上午第二节课为全校集中的书法课,由校内有书法功底的教师辅导学生,保证书法课的教学质量。抓普及、促特长,使学生真正能提高书法素养,学以致用,学有所精。第二课堂书法教学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

2、搭建艺术舞台,展现学生才华。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各科作业展览比赛,评选书法小明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锻炼少年儿童的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重视写字教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学习,生活习惯。促进了我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低分率明显下降,及格率和优秀率稳步上升。

实践教学质量 篇2

1.1教学质量监测目的。通过第三方监测对部分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分析, 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情况;进一步总结和反思体育学科教学状况, 全面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建议,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规范, 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教学质量监测成绩评定标志。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的相关技能项目考核要求制定各年级的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

1.2.1学生运动技能测试以优秀、合格、待合格 (即A、P、E) 三个等第评价, 并以此统计班级的优秀率、合格率。

1.2.2学生身体素质测试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系统。

1.2.3学生身体素质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80%以上均为认可, 不到80%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运动技能项目抽测结果达到原上报各率75%以上均为认可, 不到75%则按实际测试结果计算。

2.教学质量监测前的状况

2.1学校体育器材匮乏, 体育室只有少数篮球、足球、排球等, 其他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上课所需, 平时体育课都是几个球大家一起学, 教学的密度、强度、质量得不到保证, 使器材类的学习项目大打“折扣”, 如篮球课的运球, 只有几个篮球, 无法满足学生所需, 学生相互轮换运球, 一节课下来掌握动作效率很低, 上课班级多, 体育硬件设施匮乏, 要让学生达到最佳锻炼效果较困难。

2.2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 , 以“文化第一”替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对待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就不要”, 体育课大大“缩水”, 经常被语、数等学科挤占, 况且专任教师不多, 很多班级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即便是上课, 也只是“走过场”, 敷衍了事。学校体育课出于安全考虑, 不是“放羊”就是做“游戏”, 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形同虚设。

2.3对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监管不够 , 造成体育教师懒惰, 认为没有监测, 教不教没有多大关系, 上课无所谓, 体育课上也是教几下动作, 没有针对性, 技能学习没有层次, 没有技能考核标准要求。没有第三方监测, 一些体育教师说了算, 成绩造假现象严重。年复一年, 体育课变得有形无实。

3.教学质量监测后的状况

3.1学校层面上 ,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 监测结果会影响学校声誉, 学校着手出台了一套监测方案,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器材配备必须满足教学所需, 而且必须满足学生上课学习器材, 做到课中人手一球等。教导处平时开展体育课突击检查、备课检查、学习质量检查等,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光靠体育课不能满足学生体质和技能要求, 学校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 实施晨跑方案,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 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方案实施以来, 学生的体制、技能、学习的动机明显增强, 学校体育场上, 出现了亮丽的体育活动风景, 篮球场上, 有投篮、运球, 排球场上有学生自己垫球的, 两人互垫的, 围成圈与老师一起玩游戏的, 低段有组织玩沙包, 跳绳, 等等。体育老师细心认真教导学生各项技能, 使师生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3.2体育教师层面上, 思想上和态度上发生很大转变, 认真备好课, 上好课, 深刻钻研和理解教材, 对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比较准确, 改变以前想把课上得轻松一点, 对学生的练习不敢提出严格的要求的想法。监测实施后, 学生的积极性高了, 教风严肃认真, 学风自然很好, 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体育老师相互沟通协调使用上课器材, 肯定了方案实施后带来的效应。教师有所思, 有所准备, 跟以前体育课的盲目性、无所准备形成了鲜明对比, 平时体育老师互相讨论动作规范正确性, 交流经验心得, 增强团队凝聚力。

3.3学生学习层面, 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技能进行了展示, 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特别是低段学生在队列队形测试中, 做到快速反应、动作整齐、精神饱满, 在身体素质测试中积极进取、不甘落后。高段个别学生完成的技能甚至比老师还要优美, 以前一些学生不敢想、不敢做的技能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完成很出色。

4.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测的展望

“有压力, 才有动力”。体育教师责任重大, 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 应无条件奉献, 通过质量监测, 今后还要把握以下几点:

4.1立足课堂,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是教之根本, 有高水平的教师, 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应抓好课堂教学, 老师作为主导者, 要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挖掘、对学情的把握, 灵活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课课练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 教学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为核心, 通过创设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游戏中渗透关键要领、技能和方法, 在活动中加强对动作技能的体验和学习, 同时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培养。

4.2注重内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没有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想教、不会教、教不好的教师。

从方法和能力层面看, 不同教师教同一项动作, 有的教得趣味盎然, 环环相扣, 学生学得乐此不疲;有的教师教得生硬呆板, 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的职责是教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不断进步。因此, 如何讲解、示范, 如何指导学生思考、体验, 如何提问、设疑, 如何设计高效的组织方法等, 都考验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4.3因生施教, 区别对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 另一部分只有通过后天不断努力引导影响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 以及学生的锻炼效果等方面考虑,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最近发展区的转化, 反复递进上升, 按各自水平和接受能力, 调动或维持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热情。对于一些不敢做的技术时, 给予安全保证, 消除恐惧感, 增强自信心, 这样就能强化教学效果。

4.4开展特色, 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质量。组织校园体育活动,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让学生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体育活动, 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 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 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 体育教学质量监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调的教学方式, 各级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高度重视, 班主任学号姓名ABC积极支持, 体育老师付出是学生体质健康成长的结果。体育课01小红001上, 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科学组织学生课外活动, 加大课间全体学生的活动强度和密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提高学02小明001生的综合素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03小李101习习惯。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学生体质与技能问题的有效解决上, 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本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激励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 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 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测,运动技能,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学生体质依旧堪忧, 中央决策亟待落实[J].中国学校体育, 2012.4.

[2]惠志东.立足基础, 走出“考什么就练什么”的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 2012.6.

实践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引 言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相应时期内高职教育质量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引导下,通过规定的目标、原则、程序、方法,对教学工作给予科学的管理、指导、规划、协调、控制的过程。针对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而言,只有高校强化质量意识,特别是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过程监控,让用人企业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当中,逐渐形成以学校为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做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明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1、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已经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针对当前快速的增长形势,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成为了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以往按照考试成绩、升学率等因素来取决、判断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实现大众化教育的需求,一定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才可以实现高校的具体要求。

2、高职教育市场面对逐渐加大的竞争压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属于人才的竞争,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越来越严重,使得国内高校出现了僧多米少的情况,高校相互间也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进行。当前,已经有一些高校由于找不到足够的学生而被迫停止招生。所以,普通高校都在不断进行改革,各出新招,寻找新的突破口。当前的民办高校也呈现出异军突起的局面,持续推出办学产业化,也想同公办院校比试一下。想要在如此众多的高校里获得优质的生源,就一定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3、学校管理的现实需求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方面持续扩大,已经使得高职教育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资金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较低等。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获取较高的教学效益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处理的问题。想要处理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融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4、提升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

学生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确保学生质量就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评价来权衡教学质量的高低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最常使用的方法,可是实际来讲,只通过评价通常是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而且只通过少数领导和教师的努力来提升教学质量也不够现实。想要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方式,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导向,为全体员工提供一个活动平台,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面实施、顾客至上、全程管理的方式进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

1、创建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

当前教育的三大特征是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主、教育国际化。顾客至上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所提倡的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一切都要将顾客视为中心,为顾客提供服务为理念。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何为顾客?详细来讲,顾客代表了两个身份:首先,指的是学生,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产品,也是学校的顾客,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要实现学生至上的原则,就要先在实践当中进行调查,到学生中区,真正了解学生所需,而且要竭尽所能给学生提供较高水准的教学课程、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学宗旨。其次,指的是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学校最终产品的合格率,要通过用人单位以及社会来评判。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同高校的品牌及名誉相结合。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对毕业生采取追踪的方式,而且要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法、专业的设定等不同方面的意见,只有持续发现问题,持续改善教学模式才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服务水准。

2、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管理

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的领导起到了领航作用,要在全校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就要先让领导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而且依照部门建立的相关工作。并且,在整个院校推广关于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透过提升全院教职工的总体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来保障全面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其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一定要加强管理过程中的全员参与,积極建立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分配各自岗位的工作范围以及职责,让他们了解自身肩负这学校发展的重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发的提升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质量以及科研质量。并且,所有人员在参与的过程里一定要加强教学团队精神,在工作里不断强调内部教职工同教职工、部门同部门、教职工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从而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3、以市场需求为方向,掌握全程教学质量

将学生的入校、受教育、毕业作为线索,在教学的过程里开启全程跟踪并进一步调查的方式,找到最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先要了解市场的人才结构需求。这要在市场当中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市场需求来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提升整体教育过程的教学质量。通过老师的传授以及学生的吸收,以及检查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改进,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最后,将社会的反馈意见收集起来,创建毕业生的信息反馈系统。毕业生是高校的输出商品,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对于高校而言十分关键,只有确保了教育过程的质量,才可以确保高质量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时间并不太长,可是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全面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评估,并且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是让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工作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只有将具体的管理模式进行实施,才能够让我国走向世界,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端技能的人才,创建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崔晓琳.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20).

[2]朱桂香.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保证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篇4

一、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教学的基本任务,一是把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二是通过实践,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1、实验、实训准备

(1)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按照学期试验、实训周数,制定实践教学进度。

(2)精心编写实验、实训教案。教案应包括:实验实训步骤、要点、安全措施、材料、工卡、量具、指导方法、文明生产等方面内容。

(3)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状态良好,工具及材料齐全,安全措施到位,场地整洁。实验、实训课题与进程计划和教案相符、2、实验、实训过程组织

(1)合理分组,实际操作前讲清内容、原理、步骤要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学生操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究指导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指导学生操作中,要特别强调按操作规程操作,时刻注意潜在的安全隐患,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3、实验、实训报告

(1)每次实验和课题实训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或实训报告。实验或实训报告的格式、内容等要明确。

(2)认真批阅学生的实验或实训报告,批改率100%;认真对学生的实训作品进行检测和评定成绩,检测率100%;及时、准确、规范地记载学生实验、实训成绩。

4、实际操作考核

(1)考核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技术等级标准。

(2)实际操作考核要真实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有考卷、图纸和评分标准。

(3)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

二、实习(校外)

1、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一般为顶岗实习而建立,各系应根据专业实习要求,建立能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要有专门的教授负责管理并协调有关实习事项。

2、实习指导书

到校外顶岗实习前,应对学生下达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书应包括实习时间、目的和要求、主要实习内容、考核鉴定方法,以及学校和企业的相关制度、规定等。

3、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提高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熟知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4、实习考核

实习考核一般应根据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鉴定学生撰写的

实践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 郑州大学 质量标准 质量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14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规范则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条件。

郑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一直关注并思考着如何构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规范,并且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以郑州大学工作实践为案例,探索如何在高校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规范,供兄弟院校借鉴参考。

制定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规范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已经制定出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要求,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定位是三合一的,就是要把专业设置的要求,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集成到一个标准体系中。专业设置的要求是作为专业准入的门槛,要有较为刚性的规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要求要用来指导高校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把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要求和实施的结果有机地统一起来。质量评价的标准,要明确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目标导向,重点放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上。郑州大学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制定56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郑州大学的标准定位是“二合一”,即专业建设与专业评价要求“二合一”。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专业认证、专业评估相衔接,对提升专业建设、办学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郑州大学先后修订和完善了《郑州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郑州大学新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郑州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细则》、《郑州大学本科专业(类)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郑州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专业建设、新专业设置、专业认证、专业评估等方面对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严格执行专业质量标准,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结合郑州大学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求体现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与上一版人才培养方案相比较,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有四个特点:一是专业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内涵相对应,把卓越计划、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工作的相关要求融入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是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在课程群中增设2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与实践选修课;三是公共基础平台课的授课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由开课院(系)和专业所在院(系)协商确定;四是由专业负责人、实习基地高级管理人员、工程实践中心负责人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员为行业企业人员),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修订课程建设质量实施意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十二五”期间,郑州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修订和完善《郑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发展指明方向。在课程建设方面,出台了《郑州大学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郑州大学moocs课程选课管理办法》、《郑州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优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

郑州大学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优化为契机,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合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重组课程,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郑州大学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课程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二是以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相对稳定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保持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缺失,精选课程内容;三是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各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授课内容按照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由开课院(系)和专业所在院(系)协商确定;五是以修订教学大纲为抓手,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郑州大学的课程分为平台、模块、课程群三大类。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模块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程构成。课程群主要由学科选修课(含学科前沿课)、跨学科选修课等组成。

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维护教学秩序

郑州大学以制度强化管理,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通过制度来统一思想和行动。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科学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过程,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端正教风和学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制定了《郑州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规定对教师教学日历编写、教材选用、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命题、考试、批改试卷、成绩分析等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与考试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让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郑州大学以“自主、创新、发展”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文、理、工、医多学科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 “加强基础、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的工作思路,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促进实验室开放,强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将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郑州大学修订《郑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细则》等28个管理文件,从宏观管理到实施细则全过程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规范,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完善实践教学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建立一支由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制订《郑州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办法及实施细则,保证了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

确立考试环节质量规范,做到制度保障、环节落实

考试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校风、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郑州大学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课程考试考核工作模式,在统一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学校和院(系)都成立了考试工作领导小组,从命题、试卷保密和管理、考场安排和监考到成绩评定,各个环节严格执行《郑州大学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标准化考场,安排专人在考试指挥中心对考试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实行部分院(系)之间教师交叉监考;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对整个考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及时了解学生的考试状况,发现学生违纪作弊的,要求相关院(系)必须当天上报,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做出处理,给予相应纪律处分。通过上述措施,考试工作正在实现三个转变:由重视考核结果向关注过程考核转变,由成绩评估向效果评估转变,由理论知识考核向应用及创新能力考核转变。

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郑州大学根据学生规模庞大的现实情况,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将管理重心下移,构建了“四查四评四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以及校、院(系)两级闭环式监控体系,以三条主线开展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目前,已建成由教学质量管理、质量监控、质量保障、质量信息反馈四大系统构成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抓好教学常规 提高教学质量 篇6

提高教学质量

-------新寨学区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研讨会材料

新寨小学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进行的毕业班教学质量研讨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给学生知识,提到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尤其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更是关乎大局,是向社会展示的窗口。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班级管理,仍需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现结合我班实际,谈点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52人,男27人,女25人,最大年龄15岁,最小年龄11岁,其中校外寄宿生36人。整体而言,全班学生积极上进,富有朝气与活力,具有强烈的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和谐大家庭。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性、年龄等的不同,个别同学因为不会而不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明明知道但不积极发言,课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如:吴博、刘志强、羊岩、任学刚;书写潦草,不工整,不规范,如:蒲雪峰、张雪梅、祁巧平、张尹东;个性强,不听从教师教导,如朱孝强。

二、影响班级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家庭教育不到位,不能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90%的学生来自农村,从小生活环境贫困。个别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了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其次,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不能给予辅导,高质量完成家庭作业,只能给孩子充足的时间,面对辅导作业和家庭教育而无能为力。

2、转入学生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近几年,从外校、外乡转入本班的学生人数较多,达到全班学生人数的50%。由于环境、科任教师的改变,学生之间不熟悉,教学方式不适应,课后辅导不及时,等到一段时间后,已步入到了后进生的行列。

3、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效率不高。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科任教师不能做到全面关注,全员参与,导致课堂上部分同学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教师提问时只关注了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和优等生,久而久之,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优等生和中等生知道不提问自己,也显得散散慢慢,不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较为压抑。最后是后进生没有消除,反而中等生沦为后进生,优等生的优势也不明显。

寄宿学生多,管理不到位。面对庞大的寄宿学生群体,科任教师也头疼不已。寄宿生中,由父母监护管理的少之又少,大多数有爷爷奶奶照顾,放学或学生放任自流,不听从管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可想而知。

三、教育策略

问题是客观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推卸责任,成为不提高教学质量的借口,更应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管理中,首先,严字当头,从点滴抓起,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向管理要质量,使学生有一份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带动不爱学、调皮捣蛋的学生努力学习。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探索、总结。

(二)、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灌现象,甚至拖堂,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摸不着头绪,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近三年来,我校落实上级精神,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已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板块:导读与预习、交流与展示、巩固与检测、拓展与提升。校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年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低年级:活动教学或情景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目标:10+30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做法是:

1、精讲多练

精讲多炼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重要的要求,只有精讲多练,才能重点深入,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从而把书本上知识转化为自己内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精讲多练要注意以下问题:(1)、备课要充分

精讲多练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对本节课的内容自己要深刻的掌握,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所需要的策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原有的基础有比较准确的估计,即备课要充分。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充分利用每节课的40分钟,使学生当堂消化、当堂巩固,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就必须认真备课,向40分钟要质量。

教师的备课不能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备学生的备课,不能称为真正的备课。教师备课就必须清楚学生的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备课要设身处地为后进生和优生都想一想,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既照顾优生,也不忘后进生。(2)、语言要简练,准确,抓住重点

讲课时语言要简练,准确,讲解的时间要越少越好,以便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功能,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参与的过程,老师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学生的难点,从而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也就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者。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后,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

3、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

课堂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常规是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要向40分钟要质量,常规不好是不行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老师讲得再好也是白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与科任教师加强交流,齐抓共管。班级管理中的琐事非常多,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同班级的科任教师,应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否则,班主任刚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会在科任教师的松散管理下夭折;其次,对于后进生和特殊学生,可协商,共谋教育大计;第三,协调布置适量、合理的家庭作业。

(四)、深入分析班情,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升。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单亲、留守、寄宿),学习能力水平(优中差),特殊情况(年龄特点、身体缺陷)等情况进行分类,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以温暖,给心灵以震撼,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其次,也不能忽视中等生的加强教育,使他们树立竞争意识,确立更高的目标,进入到优等生的行列。

(五)、拟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作为毕业班,在复习上更要如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统筹使用各种资源,采用恰当合理的复习方法,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但一个不好的习惯瞬间即成,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受益匪浅的。学习上,培养他们积极的竞争意识,做题上严格审题,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生活上,与同学和睦相处,尊老爱幼,树立远大目标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静下心来走进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积极学习新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运用新方法,新策略,新评价,新手段进行教育,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光辉的一笔。

实践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实施,教学质量,体系,监控工程

0 引言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子孙后代的发展问题, 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各种提升本国教育质量的办法和途径, 我国的教育部也在重视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 采取多种举措来推行素质教育, 以期提升全社会的教学质量。目前, 我国的各个高等院校在管理的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自身较为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因此在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中, 应该重视提升“后评估”时期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 这也是未来我国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背景及意义

现阶段, 我国的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 就必须要建立一种长效的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以更好的实现对高校自身教学质量的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学校办学特色, 不同的学校团队优势以及教学结构, 在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落实过程中制度和机制也有所差异, 但是其目的都是要实现对高校教学质量更加持续的提高和监管。所以, 在以后的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建立和执行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要努力的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 制定有针对性的反馈、评价以及激励体系, 这样才能最大的限度的完善现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因此, 教学质量监控工程, 就是这样一种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现有的教学质量的管理, 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质量管理职能整合后的工程体系,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环境的规范化系统化等作用。

2 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构建与实施

2.1 组织体系

即要想实现各个学院的有效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落实, 就必须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工程的组织工作, 不仅要形成固定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 还要组织好专门的负责人员和部门, 形成多个层级的同时监控, 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作用。一般来说, 在管理体系的组织过程中, 要实现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 所以在负责人的选择过程中, 也应该从这三个教学层级中进行选拔, 使每一个级别的负责人都能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 并且根据所负责的决策重要程度的不同, 对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具体管理内容进行分工。目前, 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人员组织方面, 主要是以院级领导来做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主要负责人, 其次是高校的教务处负责人, 最后的系主任和教学主任进行改革科室的直接管理。所以, 在人员的组织方面不仅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层级的教学单位的任务和职权, 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负责部门的不同来具体划分, 人员组织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第一环节, 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的决定性阶段, 所以人员的组织要能够保证相应职权的充分发挥。

2.2 制度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程实施的又一个重要的依据, 即只有充分吸收了国外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院系组织形式, 制定一个能够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工程优势的管理制度, 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校的现有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完善, 才能对各种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督导行为以及教学检查甚至是评估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和规划。因此, 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相关的制度体系的形成。实施必须以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为依据。学院评估后在原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和其他兄弟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 并结合本校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逐步完善, 重新修订、制订了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程与专业评估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相对规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并产生了与此相应的教学性文件, 这些文件涵盖教、学、管等方面, 具有较强的约束性, 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信息收集与反馈体系

2.3.1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学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管理情况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授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 具有督教、督学、督管, 指导教学的职能, 只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些管理和督导人员才能在实际的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现有的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以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因此, 在教学督导的人员选择的过程中, 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的分析各个学科和教研室的特点, 对教学督导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进行筛选。一般来说, 在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程中, 教学督导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听课, 即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 要有计划的对现有的高校教学课程进行听课, 不仅要通过听课来实现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验收, 还要通过听课来及时的发现教学组织和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在听课的过程中, 还要重点对青年教师的课程进行听取, 因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 教学热情和教学积极性比较高, 所以需要得到一些经验性的指导, 以更快的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 查阅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作业、实验报告等教学资料, 这些基本的教学资料不仅反映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情况, 还对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总结的意义,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及教案, 都是必要的课前准备,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编写, 教师可以形成较为完成的课堂设计, 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材料的编写, 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总结教学经验, 对教学的成果有着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也有助于教师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 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资料的查阅过程中, 也应该重视对这些教学资料的质量上的检查, 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产生; (3) 抽查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的一个教学成果展示的特殊形式, 也是凝结了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有关教学督导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问题的质量管理, 使其能够充分的真实的展示高校教学质量, 更好的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监督相关导师的指导活动; (4) 开展教学调研工作, 指的是教学督导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情况, 对相关的各项教学工作进行调研, 以根据教学规律更好的指导和改善现有的教学工作, 不断的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 (5) 协助教务处开展期中教学检查等其它教学工作, 指的是在教学督导的日常工作过程中, 还必须要参与到相关的各种教学检查中, 比如考勤检查和纪律检查, 因为这些检查活动都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也应该接受教学督导的监管; (6) 收集和反馈教学方面的存在问题及信息, 即教学督导还应该根据自身的观察以及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和教学体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献言献策, 以更好的完善教学质量。

2.3.2 实行听课制度

高等院校的各个学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听课制度, 对每学期听课次数提出明确要求, 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听课监管活动。

(1) 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院实行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每学期学院领导、教务处处长、各系系主任、听课不少于8次, 其他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少于6次。同时,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安排全院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通过听课, 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2) 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每学期教务处组织教学督导随机听全院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讲课, 并指出他们在备课、授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3) 系党政领导听课制度。学院要求各系党政领导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随机深入课堂听课, 了解本系教师的教学状态。

2.3.3 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

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 所以教师在整个的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中, 应该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 所以如果学生对于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有任何的意见和建议, 都应该及时的反馈给有关工作人员, 有关部门也应该开放渠道积极的听取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的改进自身工作。学生信息员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 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协助教务处开展教学调查研究等工作。学生信息员获取了第一手准确资料, 为规范教学及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2.3.4 推行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推行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段式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全面监控教学运行情况, 因为这三个阶段是教学过程的非常重要的三个阶段, 而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教学检查的过程中, 所以侧重的方面也是有所差异的。 (1) 开学初教学情况检查。主要检查开学初师生上课情况、课表运行、教学条件的准备及教学秩序等, 在这个阶段, 由于学期刚刚开始, 学生还没有进入一定的学习状态, 所以必须要对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抓, 以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 期中教学检查。既有重点又较全面地检查教学工作进展情况, 集中检查常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期内主要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在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有重点的教学检查, 以不断的改进现有不足, 提升教学质量。 (3) 期末教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期末考试安排、试题质量、试卷评阅、考风考纪等, 在这个阶段进行教学检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对期末的教学验收的管理, 尤其是对于期末考试的相关活动的组织。

2.3.5 实行教学纪律通报制度

(1) 系党政领导值周制度。各系党政领导每人每周深入本系随机抽查课堂教学1-2次。 (2) 教务管理人员值周制度。教务管理人员每周随机深入系抽查课堂教学情况不少于10次, 其中到每个系抽查不少于1次, 抽查公选课不少于3次。教务处将每周各系党政领导和教务处管理人员的抽查结果汇总后, 及时上报院领导, 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 (3) 师生双向考勤制度。师生课堂上做好相互考勤, 各系对每周内课堂考勤情况在全系范围内通报, 并将课堂考勤作为教师期末审核计算工作量和学生学年度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2.4 评价体系

2.4.1 开展网上评教制度

随着现代网络管理制度在高等院校中的普及, 学院应该坚持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学生网上评教活动, 以更好的实现对评教成果的展示。院领导和教务处可查看全院教师的评教结果, 各系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可查看本系教师评教结果, 教师可查看本人评教结果。同时, 学生的评教结果在教师的职称评定、部分教学奖的评选、讲课竞赛等评优方面计入相应分值, 调动了教师认真从事教学和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4.2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考试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之一, 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也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 因此在任何的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管理活动中都不能忽视。因此, 有关教学质量监管部门应该在考试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 立足于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 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应用能力考核转变, 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评价转变。突出技能与能力培养, 重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类, 考试方法可采取闭卷、开卷、读书报告、课程论文 (设计) 、课程学习总结等形式, 综合评定考试成绩。

2.5 激励体系

所谓激励体系, 指的是在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 应该对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双方的激励, 以更好的提升其教学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 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 采用一定的量化的指标对教师的各项教学成绩进行汇总, 也可以开展由学生参与的各类评优活动, 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每年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对获奖或评优的教师除给予奖励外, 在职称评定中记入相应分值, 并发给相应的津贴。评优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师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 激励教师认真搞好教学和深入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学生的激励, 则是由教师完成的, 即在各种考试后, 对考核成绩较好的学生以及成绩提高较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善学习气氛。

2.6 专项评估体系

开展院 (系) 教学工作评估、实验室评估、教研室工作评估、重点课程评估、专业评估、教材评估等, 通过评估, 取得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在专业建设与评估方面, 根据学院学科与专业建设布局, 有计划的组织申报新专业, 以4年为一个评估周期, 有计划地对全院每个本科专业进行一次评估, 重点对新办专业进行评估检查。在课程建设与评估方面, 定期开展重点建设课程中期检查与评估, 开展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的检查与评估。

2.7 调控体系

2.7.1 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普遍性问题, 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7.2 召开教学工作例会

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 汇报、总结上月教学工作, 安排下月主要工作, 分析教学工作发展态势, 讨论教学思路及改革, 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7.3 召开教学督导会议

每学期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或教务处处长主持召开一次教学督导会议, 了解教学督导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掌握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及对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2.7.4 召开教学秘书工作例会

每月召开一次教学秘书工作例会, 总结并公布上月各教学秘书所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 并安排下月主要工作。对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需教务处解决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协助、并督促其完成。

综上所述,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要想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提升, 就必须要对其教学质量监控工程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完善, 实施对教学的动态、适时、有效监控, 实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构建, 有利地促进教学工作。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我们的监控体系在评估体系、激励体系等环节上还很薄弱, 只有建立了相对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汪云香.工科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08, (10) :95-96.

[2]蒋必彪, 龚方红, 徐薇薇.试论高校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6 (03) :32-34.

[3]唐小俐.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0 (03) :82-84.

实践教学质量 篇8

一、教学质量评价要求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可以考察一段时间所完成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学目标以及计划、组织、管理等工作,从而促使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端正态度、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促进教学质量控制环节的改善。

第一,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克服主观性、随意性,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教学质量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应及时公布,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第三,教学质量评价应当坚持全面评价、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的原则。全面评价不仅要对教学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还要对教材、教学组织、授课教师个人等进行评价,以使评价工作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第四,教学质量评价要采用管理者评价、教学督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同的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考虑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

第五,教学质量评价要注重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是系统连续进行的,评价不能只凭听一两节课的印象便做出结论,而应当系统地听课,至少要听完一个课题的课,才能获得比较完整的评价材料。

二、完善教学质量的控制环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必须完善以下教学质量的控制环节。

1.教学检查环节

教学检查重在规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增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责任感,减少教学及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以检查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学校通过开展学期初、期中、期末等阶段的常规性教学检查和经常性的教学巡查等,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听评课环节

听评课是反映教育教学的窗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听评课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使教师的科研活动有一条通畅无阻的自由对话渠道,能够使教师在共同讨论、交流中充分达到互助、互激、互补、互促的目的,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评课环节是在听课结束后,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它具有教学诊断、沟通意见、融洽感情、评价考核的功能。评课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或教研室负责人主评,再由听课者评议。评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3.教研环节

教学工作应积极贯彻以教研促教改的思想,将教研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研可提升教师素养,促进知识更新的速度,规范、创新教学工作。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植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了教研工作的计划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总体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要及时与职业领域沟通,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加强与高职教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协作,开展专题研究,注意高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使用,必然能够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服务。

4.教师评学环节

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当充分掌握。教师评学有利于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并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还可作为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考核与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评学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教师评学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形式。

5.教学督导环节

教学督导室是教学咨询和监督机构,不同于教学行政职能机构,它对院校的各种教学工作和活动行使检查、监督、指导、评价等职能。教学督导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通过听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评价、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了解检查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检查教师授课情况,了解教师授课质量以及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并进行汇总评价分析;审议有关教学检查和开展教学评价的有关文件;参与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估及教学检查工作,对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受院校委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反馈给决策部门,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

6.系部检查环节

系部是办学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系部教学工作决定了院校总体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务处要不定期集中组织专家实地检查教学工作,以便及时掌握系部教学情况,推动系部教学工作质量监控的日常化。

7.业务培训环节

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指导,有助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必须参加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训练为主的培训;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新任教师必须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的新任教师要参加相关实践教学的培训和相关专业实操技能训练。对于实验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传授知识技能比较困难,可选送到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师范学院或综合性大学进修,通过进修或自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对专业教师进行行业再培训,让他们掌握本行业的信息,了解行业的发展与需求,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使高职教育始终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

上一篇:公司发展小品剧本下一篇:信用评价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