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复习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卫生学复习(精选4篇)

卫生学复习 篇1

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无机致癌物大致可分为三类:

(1)肯定致癌物,多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证实有致癌作用者。

(2)可疑致癌物:动物实验有致癌作用,但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虽有一定线索,尚不能充分肯定.

(3)潜在致癌物:仅动物实验致癌,尚无人的流行病学的证据。

3.食品污染:

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会受到有害因素的污染,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引起可能的食源性疾病。

4.食品污染的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污染、寄生虫及虫卵对食品的污染、昆虫的污染

化学性污染:农药污染、工业“三废”污染、添加剂的污染、包装材料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5.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有二个方面:

(1)细菌总数,是食品的一般卫生指标。(2)大肠菌群,是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表示

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6.细菌污染的来源

(1)食品加工的原料污染(2)直接接触食品

(3)在生产车间内外环境不良(4)通过用具与杂物的污染(5)各类食品加工过程

7.防止细菌污染的措施

(1)严格贯彻执行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卫生制度和措施。(2)原料必须彻底清洗与认真挑选,使原辅材料的卫生质量提高,以利于良好的杀菌效果,而装盛容器必须在使用前洗净消毒。

(3)各车间认真掌握按先后顺序加工,缩短工艺流程,使少量微生物在未能大量繁殖前即进入杀菌罐,并设专人进行调动顺次杀菌及防止漏杀。加强对原辅材料及生产设备的细菌,半成品的芽胞数进行检验,要及时发现和防止腐败菌的变败

(4)严格遵守杀菌规程:控制灭菌温度和时间.必须按照规范要求严格防止交叉污染,荤、素两种以上类别的产品应生、热食品应分开,半成品,成品与原料应分开;同一产品要求在同-车间内进行预煮后的半成品不要露天运输,防止外来污染。

(5)食品生产车间的门,窗应设有严密的防蝇装置(例如纱门,纱窗等),使车间内应无蝇无尘;车间进口处设有自动的或脚踏式洗手池,加工禽肉类洗手用的热水洗涤剂或酒精,进口处还应设有鞋子。运输车辆专用的清洗消毒设施,这些设施是防止与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

(6)车间内要有专职清洁工,每班次生产结束后加强对设备清洗,对门.窗,墙裙,地面和下水道进行彻底清洗,防止蚊蝇孳生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7)食品加工车间不要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物以及个人生括用品,也不能在车间内用膳及抽烟等,避免微生物与杂质的污染.

8.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

①水分和湿度:霉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活性。因此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少,(溶质浓度大),P值越小,aw越小,即自由运动的水分子较少,能提供给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有利于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

②温度:大部分霉菌在28℃~30℃都能生长。10℃以下和30℃以上时生长明显减弱,在0℃几乎不生长。但个别的可能耐受低温。一般霉菌产毒的温度,略低于最适宜温度。

③基质: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和少量氮、矿物质,因此极易在含糖的饼干、面包、粮食等类食品上生长。

4通风情况 ○9.黄曲霉产毒的必要条件:

为湿度80%~90%,温度25~30℃,氧气1%。此外天然基质培养基(玉米、大米和花生粉)比人工合成培养基产毒量高。

黄曲霉通过饲料产生危害 10.猪瘟(不感染人)

猪瘟、猪丹毒、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猪的三大传染病,仅猪丹毒可经皮肤接触感染人,其余均不感染人。但使猪抵抗力下降,继发沙门氏菌感染,易引起食物中毒。

处理:

1.肉、内脏有显著病变,宜作工业用或销毁

2.轻微病变,肉、内脏24小时高温处理后出厂,超过24小时高温延长半小时,内脏改工业用或销毁;血液作工业用或销毁;猪皮消毒后可利用;脂肪炼制后可食用。

11.口蹄疫(5号病,是人畜共患病)

口蹄疫是偶蹄兽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牛,羊,猪。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病畜的唾液,粪尿。肉和奶汁中含有口蹄疫病毒.人因常食用生乳或其他未消毒的畜产品,以及接触病畜而感染。

12.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在蹄,口腔。鼻端,乳头等处发生水泡.临床上与口蹄疫相似较难区别.所不同的是口蹄疫病毒经后熟产酸后,病毒死亡,而水泡病病毒在酸性(pH;3)环境中放置3小时对病毒无影响。

此病毒只侵害猪,尤其肥猪容易发病,然而对牛,羊均不易感染.而人被感染的报道也不少.

13.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此病终身携带,不可根治)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牛、猪等家畜.经皮肤粘膜,消化遭和呼吸道传染给家禽和人,对人危害较大,患畜雌性的主要表现为传染性流产,阴道炎,子宫炎;雄畜为睾丸炎或副睾丸炎。

14.结核病

本病的病原体为结核杆菌,以牛,羊和猪等家畜感染为主,特别是牛和羊对人型结核菌易感.牲畜患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消瘦、咳嗽。

15.囊虫病

病原体在牛为无钩绦虫,在猪为有钩绦虫。牛,羊,猪是绦虫的中间宿主,其幼虫在猪和牛的肌肉组织内形成囊尾勘,故本病亦称囊尾蚴病.囊尾蚴多寄生在动物的舌肌,咬肌,臀肌。深腰肌和膈肌内,肉眼可见白色,绿豆大小,半透明的水泡状包囊,包囊一端为乳白色不透明之头节,受感染的猪一般称为“米猪肉”,牛囊虫须经放大才能看到.人吃下未煮熟含囊尾蚴的肉即受感染而得绦虫病并成为涤虫的终末宿主

16.禽流感 17.疯牛病 18.镉对食品污染

1)食品中镉来源:

含镉“三废”污染――食物链富集

食品容器(合金、釉、颜料、镀层成分)2)毒性:

主要蓄积于肾,抑制巯基酶活性,主要损害肾、骨骼和消化器官。肾脏:肾小管损害、重吸收障碍

骨骼:骨钙析出、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度骨痛-痛痛病(骨痛病)有致畸作用 19.砷危害

A、由于砷污染食品或者受神废水污染的饮水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四肢疼痛,童讽丧失而死亡。

B、慢性中毒:表现为植物性神经衰弱症侯群,如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多发性神经炎,肢体血管痉挛而坏疽.台湾省局梯地区田地质性砷而发生吐发冷,疼痛,发白,间隙发作,称"黑脚病".经数月,数年后,可发展为坏死而自行脱落。

20.重金属:比重大于5,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一般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1.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22.农药的概念

农药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它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

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实现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

23.食品毒理学:

是在研究食品污染因素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检测其在食品中的含量水平的需要,控制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安全,而建立的对食品污染因素的一系列常规毒性试验,而且用以制订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食品卫生标准等一系列食品卫生技术规范。

24.安全性评价:

对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或消费者接受,据此以制订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称为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25.安全性:是损害和危险性的反义词,通常被解释为无风险和无损伤性

26.毒理学评价程序

(一)初步工作

(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

(三)第二阶段:蓄积毒性,致突变试验与代谢试验(四)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五)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试验

27.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二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28.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3)有利食品加工操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连续化。(4)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5)满足其它特殊需要。

29.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经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2.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

4.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储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

5.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生产许可证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30.防腐剂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31.食用色素

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32.发色剂

发色剂又称护色剂。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或保护食品的色泽,除了使用色素直接对食品进行着色外,有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发色剂,使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

33.漂白剂 只能够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分为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

34.调味剂: 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还可有调节食品pH值的作用。

酸味剂可分成二类:有机酸和无机酸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

(1)天然甜味剂

(2)人工合成甜味剂:1.糖精2.环己基胺基磺酸钠(甜蜜素)3.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4.乙酰磺胺酸钾5.糖醇类甜味剂6.甜叶菊甙

增味剂:鲜味剂、风味强化剂。是指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物质

35.食用香料:是用于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可分三类:天然香料,天然同一香料和人工香料

36.乳化剂:是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形成稳定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37.增稠剂:是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产品成悬浮状态的物质。

38.食品包装的分类

(一)按包装材料的来源分类:

1、塑料:(1)可溶性包装、(2)收缩包装、(3)吸塑包装、(4)泡塑包装、(5)蒙皮包装、(6)拉伸薄膜包装、(7)镀金属薄膜包装

2、纸与纸板

3、金属

(二)按包装功能分类:

1、方便包装

2、展示包装

3、运输包装

4、专用包装:(1)饮料、(2)鲜肉、(3)鲜果

(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根据卫生学特性可以分成:

1、传统材质

2、长期使用的材质

3、新兴的材质

39.食物产生毒性并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1、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急剧繁殖,以致食品中存有大量活菌(如沙门氏菌属)或产生大量毒素(如伞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

2、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如农药的污染)。

3、食品本身含有毒成分如河豚含有河豚霉素,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

4、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贮藏条件不当而产生了有毒物质(如马铃薯发芽产生龙葵素)。

5、因摄入有毒成分的某些动植物(如食入毒藻的海水鱼、贝;采于有毒蜜源植物酿的蜂蜜),这些动植物起着毒素的转移与富集作用。

6、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而实际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被作为食物误食而引起中毒(如毒蕈等)。

40.食物中毒的特征

食物中毒常呈集体性暴发,其种类很多,病因也程复杂,一般具有下列共同特点:

(一)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二)病人有类似的临床表现;

(三)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确的关系;

(四)病人对健康人无传染性

41.食物中毒系: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4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①发病率高; ②好发季节;夏秋季

③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 ④ 群体暴发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制:

①感染型、②毒素型、③混合型

43.河豚鱼中毒 卵巢或肝脏毒性最强,2~5月份毒性最强

44.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 45.亚硝酸盐中毒机制:

氧化血红蛋白中二价铁为三价铁,从而失去携带氧能力,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46.防止粮食的微生物污染

(一)控制粮食的水分及温度

(二)保持贮粮环境的卫生

(三)提高粮食的纯净度,保持粮食健全

(四)防治病虫害

春化作用:蔬菜打破休眠期而出现发芽、出苔的现象。

果蔬与微生物污染

(一)呼吸作用(二)春化作用(三)蒸散作用(四)水果的后熟

47.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1)防止植物组织残渣混入,保证油纯度(2)控制水分含量(3)低温贮存

(4)避免与阳光、空气接触(5)避免接触金属离子(6)加抗氧化剂(7)避免反复使用

48.油脂的加工方法:压榨法、浸出法、精炼法、水代法

49.食用油污染的来源

1)农业污染:常用的化肥、杀虫剂、杀菌剂等。(2)工业污染:主要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

(3)食用油加工过程中,浸出法制油的溶剂;加工机械上的润滑剂;炼制过程的工业助剂等,都可造成油类污染。

(4)贮运中的污染:尤其为了便于贮藏运输要加入—些添加剂,使用不当可发生直接污染.贮运中包装容器未经净化处理,运输工具,贮运场地均可造成交又污染。

(5)霉变污染,油类原料受到温度、湿度。氧化等影响而致毒。产生毒素造成生物性污染

50.油脂污染及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黄曲霉毒素、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棉酚、芥子苷、芥酸、高温加热油的毒性

51.肉品质量分级

良质肉:健康牲畜肉,食用不受限制;

条件可食肉:须经高温、冷冻或其他有效方法处理,达到卫生要求,人食无害的肉;

废弃肉:烈性传染病炭疽、鼻疽的肉;严重感染囊尾蚴的肉、死因不明的死畜肉、严重腐败变质的肉,不得食用。

52.饮料酒的种类:蒸馏酒、酿造酒、配制酒 53.地下水特点:

(1)因为远离地表,故混浊度,杂质,悬浮物的含量均较地面水低。

(2)地下水受家庭,工业废水,废物污染的机会少,一般细菌含量较低。(3)地下水的硬度较高,因为地下水带有土壤中的有机物时所产生的CO2可将CaCO3,MgCO3及FeCO3溶解。产生的钙、镁等就成为硬度的因素。

(4)地下水由于有地层的保温作用,因此其温度较稳定,不受四季温度的变化而变动。

(5)地下水含铁质.硫化氢,锰等矿物质较高,使用前若不加处理去除,很容易受空气氧化而发生不良影响。(水色,水味发生变化)54.水的消毒: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 55.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合格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56.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

为了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或发展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有效的预防、减轻或消除各种危害的“关键控制点”,进而在此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并同时监测控制效果,随时对控制方法进行校正和补充。

57.实施GMP的意义

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出厂、促进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推动食品加工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食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水平、弘扬先进,带动落后,优胜劣汰,促进食品企业的公平竞争。

58.实施HACCP的意义

1、能有效的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国民健康。

2、提高我国出口食品的质量水平,满足国际食品贸易中一贯重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促进我国食品出口创汇。

3、更新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篇2

1、卫生事业性质:我国卫生事业市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公益性、福利

性、生产性、人道性、技术性、经营性。

2、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

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

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3、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优化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提

升卫生系统功能。

4、20世纪50年代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结合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

众运动相结合”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

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5、我国卫生事业现状:

6、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

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正确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

我估计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7、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内容: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卫生组织体系、卫生政策、卫生行政管

理、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8、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方法:

(1)编制卫生发展计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方法。

(2)卫生政策分析的方法

(3)卫生事业管理中的调查研究方法

(4)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实验研究方法

(5)卫生系统、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方法

(6)卫生项目管理的方法

(7)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的方法

(8)国外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9、卫生管理职业化:

第四章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

卫生组织体系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卫生服务组织、第三方组织按城乡分:(1)在城市,卫生组织体系指的是城市卫生服务网络(2)在农村,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2、卫生部职能: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制定卫生机构、卫生人力、卫生服务的标准;依法管理和监督卫生事务

3、其他健康相关的行政组织:中医药管理组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组织 爱国卫生运动组织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组织 劳动和社会保障组织

4、卫生服务组织类型: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结构

5、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特点:(1)卫生服务层级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卫生机构两个层级(2)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被称之为“六位一体即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督导

我国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县及县以下卫生组织机构构成,形成“三级卫生保健网,即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幼健院等单位是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组卫生室(所)为基础的三级结构,服务面覆盖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2)县级卫生机构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及业务职责;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

6、我国卫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体系布局不合理导致服务可及性较差;2组织体系中的条块分割导致管理困难;3市场机制对多元组织机构的影响;4政府职能的缺位与不统一导致组织功能的不确定性--

7、组织变革遵循的原则:1明确政府职能,落实政府责任;2建立四项基本卫生制度,增加卫

生服务的可及性;3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利用卫生资源;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卫生领域

8、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职能: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改善公共卫生;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等

第五章健康保健制度

1、健康保障制度:是指将预防保健、疾病诊治、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作为保障服务的内容,形成了健康保障制度

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分类: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农村医疗保障

3、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1、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特点:保险基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由政府进行计划性配置,费用增长相对缓慢,覆盖面广,有较好的普通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障全体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主要为国家所有。为大多数公民提供免费的综合的医疗服务。代表国家:英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2社会保障模式(1)特点: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保险基金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共同负担,强调个人责任;参保者享受健康保险的权利与缴费义务相联系,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健康保险一般由中介组织实施,实行”现收现付”,政府对其是宏观监督和社会管理,注重政府的作用,强调全面的覆盖和平等的享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收入的横向转移,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同时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体现效率原则;筹资渠道法制化、多元化;基金有稳定来源,政府负担相对较轻 代表国家: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韩国、荷兰、哥斯达黎加、台湾

3、商业保险模式:(1)特点:完全的市场化,不同险种由市场不同需求产生,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是一种默契关系,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民自愿投保,共同负担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负担较轻。经营保险者主要以营利为目的,适应层次的不同需求,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促进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营利性的医院在医疗院系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医院基本实行管与办的分离。代表国家:美国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⑴特点:具有强制,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工作的人都必须依法参加保健储蓄,只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储蓄医疗保险,强调个人责任,个人通过纵向积累解决患病就医时所需费用,账户存款不足以支付费用时自费补差或以为来储蓄偿还,对于费用的约束性较强,较好的解决了医疗费用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政府负担较轻。代表国家:新加坡

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第六章卫生政策分析

1)卫生政策的定义: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

会组织的目标、行为指南、策略于措施的总和。

2)卫生政策的特征:政治性、复杂性、阶段性、系统性

第七章卫生服务规划工作

1、卫生服务规划的原则:①协调发展的理念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系统的理念④目标和过程的理念(加上适当的解释)。

2、卫生服务规划的步骤:①背景分析:目的是综合性概括过去个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提供背景资料。②拟定目标③修正目标④制定战略⑤实施战略⑥监测评估。

3、卫生服务规划评价方面:适合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4、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

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划的的卫生结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注:卫生区域规划周期为5年,最终目标:是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健康需求,同时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5、区域卫生规划特征:1针对特定区域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3涉及社会各个部门4从

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第九章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1、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服务过程导向的管理模式、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供求互动的管理

模式、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2、卫生服务质量标准面临的挑战:1个体化的卫生服务行为难以标准化2多样性的卫生服务步

骤和途径难以标准化3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思想观念和标准还很缺乏4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难以满足要求5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等软件难以满足要求6卫生服务供求双方的沟通渠道商不通畅

第十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我国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中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人数规模,卫生人员占全国职工人数的5.0%;中国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放慢,城市人生人员比重增加10%,农村减少10%,学历层次有较大提高。

第十二章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1、绩效评价的方面:评价主题、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三个方面。

2、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具体指标:减寿人年数PYLL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健康期望寿命

ALE 伤残调整寿命年 DALY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 健康的不公平性HI3、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内容: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指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

知和适当的反应。不是指个人期望的反应,而是公众普遍合理期望的反应。

4、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第一部分(对个人的尊重):尊严、保密性、自主性,第二部分(以

病人为核心):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选择性。

5、卫生系统反应性评价的意义:①了解公众的合理期望是卫生系统管理的核心②反应性涉及基

本人权是基础,反映行动目标的核心就是保护和提高基本人权③卫生系统少量的投入就可以改善反应性的部分指标④反应性的改善比健康改善要快得多。

6、筹资公平性: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卫生投入,个人或家庭对卫生的投入应当按照其收入水平

和支付能力而言,而不是根据其所得的服务成本来确定。

第十四章初级卫生保健管理1、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含义:它指的健康是从家庭、学校和工厂开始的,人们必

须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持健康;人们将运用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通过更好的途径进入成年和老年并安然告别人世;在居民在公平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所有的个人和家庭在能接受和提供的范围内通过充分参与,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障服务;人们将懂得自己有理了拜托可以避免的疾病桎梏,来创造自己及其家庭的生活,并且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

2、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含义:1.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它使卫生保健服务最

大限度地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所。2初级卫生保健的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科学依据的、其费用个人和政府支付得起的方法与技术。3初级卫生保健的承担者除了卫生部门外,还包括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并且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4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控制和消灭一切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5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促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

3、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社区与群众参与原则、部门协调原则、成本效果

和效率原则

4、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内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病伤、康复服务

第十五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使社区服务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普遍的服务,有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为一体。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1基层医疗保健、2人格化照顾、3综合性照顾、4持续性服务、5协

调性服务、6可及性服务、7以家庭为服务单位、8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9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10预防为主、11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3、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1有利于优化配置卫生资源2有利于卫生事业适应社会需求3有利于

坚持“预防为主”的积极战略4有利于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5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6有利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7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8有利于医学模式转变

4、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1)健康教育2)社区医疗3)社区预防4)社区康复5)社区保健6)

社区计划生育服务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

3-5万;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00平方米;科室设置 设有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专门场所;辖区每万人至少配2名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1-1.5万人设置,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第十六章医政管理

1、医政管理: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

疗服务及其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2、医政管理的性质: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政务管理,由此决定了医政管理工作具有法律强制

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和时效性等基本属性

3、医疗机构的分类:12类P3144、医疗卫生技术准入评估的几个方面:对医疗卫生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伦

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5、医院感染分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

系统、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口腔、其他部位

6、医疗急救概念: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构成:指挥调度系统、通讯联络系统、运输救护系统、自救互救系统、医疗抢救系统和情报信息系统

7、我国采购血机构:分类:血站,单采血浆站,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血站职业许

可证》有效期3年,《单采血浆许可证》2年

8、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生损害的事故。

9、医疗事故的特性:

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发生在医疗搞活动中争议的事

3、违法行为是过失

4、造成患者人身伤害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五者缺一不可。

10、医疗事故分级:一级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甲、乙两等);二级指造成患者重度

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甲乙丙丁四等);三级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甲乙丙丁戊五等);四级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P335图

第十七章疾病控制管理

1、传染病分类: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人管然性高

致病性禽流感、非典、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梅毒、疟疾、伤寒和副伤寒。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

2、慢性病:指长期的、不能自愈和几乎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

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代谢性异常、精神异常与精神病、慢性职业病、遗传性疾病、其他疾病等。

3、慢性病引起的危险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改变和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4、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

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后者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6、地方病流行特点:1病情重、范围广 2危害大 3病因单一,疾病流行地方性明显 4病

区偏远,病种多,防治难度大 5季节性,易反复

第十九章 药械监督与管理

1、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在药品生

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2、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 for Drugs)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针对药品在流

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为保证药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药品经营管理的质量保证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3、基本药物:可译为精华的药物。有两层含义:一是已上市药物中最为精华的;二是最基

本的,是满足人群重点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而且其价格是社会公众能够负担的。通过基本药物可以使社会的资源得到最优化使用。

4、基本药物遴选原则: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要并重。

5、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成分不符的;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其他药品

冒充此种药品有以下情况之一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证或功能主治超过范围的6、劣药:1未标明有效期或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

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和敷料的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7、药品广告管理的原则:

8、医疗器材分类:第一类 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材第二类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材第三类 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章 中医药管理

1、中西医结合内涵

第二十二章 卫生改革与发展

1、卫生改革:是一个促进国家卫生政策、规划和实践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将通

过改变卫生的重点、法律、规则、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筹资安排而实现。卫生部门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2、卫生改革动力:1人们对卫生保健的期望值提高、需求增加 2卫生保健费用增长 3支付

能力有限 4对传统体制的怀疑论 5卫生服务体系的官僚化 6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7对行医行为的新认识

3、卫生改革的步骤:确定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政策开发

4、做出政治抉择

5、实施改革

2014职业卫生培训复习题 篇3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A)是国家的的根本大法。A、宪法 B、刑法 C、民法 2.基本法律是由(A)制定的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全国总工会 3.国务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B)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4.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A)。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政府规章 5.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C)。A、“三个代表”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 C、宪法 6.法是(A)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A、国家 B、社会 C、人民

7.在我国,行政立法权是指制定(C)的权力。

A、行政法规和部分规章 B、部分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规和规章 8.依法治国的依据是(B)

A、党的政策 B、宪法和法律 C、政府的命令 9.下列行政制裁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C)A、罚款 B、拘留 C、开除 10.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C)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11.《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为了(A)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A、预防、控制和消除 B、预防、控制和减轻 C、预防和控制 12.《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A)。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13.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A)

A.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B.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C.国际劳工组织标准 14.从职业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的生产布局合理,应当符合(B)的原则。A.效益 B.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 C保护劳动者健康

15.《劳动法》第59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C)、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交通运输 B、机械加工 C、矿山井下

16.未成年工是指年满(C)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A、14 B、15 C、16 17.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利(A)。A、拒绝执行 B、批评指正 C、向上级反映

18.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做出了“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B),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A、命令 B、行为 C、要求

19.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若是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定,或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A)。

A、法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列》适用范围是作业场所所使用(C)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A、化学物品 B、放射物品 C、有毒物品

2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规定: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C)。

A、负经济责任

B、负法律责任

C、承担责任

22、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B)。A、负领导责任

B、全面负责

C、承担法律责任

2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A)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

C、劳动保障行政

24、任何单位和个人均(C)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A、可以

B、应该

C、有权

25、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B)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A、兼职

B、专职

C、兼职或专职

26、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A)人员。A、管理

B、统计

C、监督

27、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职业卫生(A)。A、培训

B、指导

C、检查

28、用人单位应当对(C)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A、企业管理人员

B、合同制人员

C、劳动者

29、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C)后方可上岗作业。

A、批准同意

B、操作熟练

C、培训合格

30、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B)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A、立即

B、重新

C、加强

31、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C)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A、劳动保障

B、卫生行政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2、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的规定,向(A)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

C、工商行政

3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B),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A、宣传栏

B、公告栏

C、警示栏

34、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A)、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A、警示线

B、安全线

C、警戒线

35、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B)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A、危险物品

B、高毒物品

C、化学毒物

36、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C)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A、自身购买

B、发放购物券

C、发放钱物

37、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C),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A、质量

B、完好无损

C、有效

38、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A),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A、报警装置

B、专人值班

C、巡视人员

39、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C)或者停止使用。A、随意更换

B、改变性能

C、擅自拆除

4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B)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A、领导负责

B、专人负责

C、专业部门管理

4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A)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相应资质

B、评价能力

C、技术力量

42、用人单位在日常的职业病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B)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A、改变

B、停止

C、暂缓

43、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B)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A、场所出入处

B、规定的部位

C、醒目的地方

44、任何单位和个人(C)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A、经批准可

B、在确保无危害时可

C、不得

45、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用人单位对其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B)。A、必须整治

B、承担责任

C、予以赔偿

4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A)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劳动合同

B、规章制度

C、操作规程

47、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A)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A、协商

B、签订

C、立即

48、用人单位违反本条规定的,劳动者有权(A)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A、拒绝

B、选择是否

C、不参加

49、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B)如实告知劳动者。

A、口头

B、书面

C、公开 50、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C)承担。

A、劳动者个人

B、财政经费

C、用人单位

5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劳动者(A),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B、办理工伤保险

C、办理医疗保险

52、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B)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A、有偿

B、无偿

C、尽快

5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C)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具有安全隐患

B、重体力劳动

C、职业病危害

54、用人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并(C)。

A、购置医疗保险

B、给予经济补偿

C、承担所需费用

55、用人单位不得(B)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A、擅自清理

B、故意破坏

C、伪造

56、用人单位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所在地(A)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卫生行政

C、劳动保障

57、工作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B)。

A、使用证

B、安全许可证

C、采购许可证

58、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C),不得拒绝、阻挠。

A、提供条件

B、给予支持

C、予以配合

5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A)档案。A、劳动者健康监护 B、工资 C、人事

60、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有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B)。A、消防设施 B、泄险区 C、隔离区

6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及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了解情况,调查取证;有权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有权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有权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有权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A)。

A、事故现场

B、继续漫延

C、隐患

62、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C)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A、1 B、2 C、3 63、用人单位的(B)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A、分管

B、主要

C、技术

64、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体防护采取有效的指导、督促措施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A)的罚款。

A、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下

65、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A),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66、用人单位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B)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A、施救

B、报告

C、控制

67、用人单位隐瞒、伪造、篡改、毁损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或者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资料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A)。

A、关闭

B、停业整顿

C、进行整改

68、用人单位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责令(C),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A、停产关闭

B、停业整顿

C、限期改正

69、用人单位安排未经(A)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A、职业健康检查

B、签订劳动合同

C、培训

70、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责任。

A、领导

B、刑事

C、行政

71、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A)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A、省级 B、市级 C、县级

72、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B)结果。A职工健康体检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C职工职业病检查 73、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B)部门申报。

A、卫生行政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C、工商行政

74、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以外的其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其所在地(B)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A、市级

B、县级

C、乡(镇)级

75、用人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A)之日起30日内,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A、竣工验收

B、开工建设

C、图纸设计

76、用人单位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B)日内,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A、10

B、15

C、30 77、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C)之日起15日内,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A、开工建设

B、竣工验收

C、发生变化

78、用人单位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B)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

A、危害因素

B、原申报内容

C、设计方案

7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C),并对职业病危害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A、全面掌握

B、经常检查

C、进行抽查

80、《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A)部门举报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行政监察

C、检察 81、《职业病防治法》于(B)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1月1日;B、2002年5月1日;C、2002年5月12日。82、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83、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A)

A、单位负责人 B、劳动者 C、医疗机构 D、国家 84、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A)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85、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B)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 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86、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C),方可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A、生产许可证;B安全生产许可证;C、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87.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A)。

A要求纠正 B给予行政处罚 C责令停产 88、矽肺是由于吸入(C)粉尘引起的。

A、煤尘;B、石棉尘;C游离二氧化硅。

89、我国《职业病目录》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了(C)种法定尘肺。A、11; B、25; C、13 90、露天矿与井卞采矿生产过程中,防尘的主要措施是(B)。A、干式凿岩;B、湿式凿岩。91、(B)一般属于计划外应急性调查。

A、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B、事故调查 C、专题调查 D、职业病危害评价

92、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C)。

A 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93、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B)治理”。

A 彻底 B综合 C分期 94、《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C)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预防、遏制 B预防、减少 C预防、控制 95、《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B)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96、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A)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

97、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98、《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C)。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99、国务院颁布施行的职业病防治基本法规主要有(C)《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

A《劳动保护条例》 B《工业防毒条例》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00、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A)的各种危害。

A职业病 B伤亡事故 C不利健康 101、.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C)种。

A99 B105 C132 102、生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较少见的是(B)。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103、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B)A、1-5毫米 B、1-5微米 C、1-5纳米 D、1-5厘米 104、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D)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105、(C)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 10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B)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10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A用人单位 B单位职工 C劳动者

108、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A)保管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专业机构 D、企业主管部门 109、(B)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 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11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A),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B管理制度 C应急预案

11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C)标准。

A劳动保护 B安全生产 C职业卫生 112、生产性噪声不包括(D)。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噪声 C、电磁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113、《职业病目录》规定,职业病有(B)类。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114、个人防护在预防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综合措施中,属于三级预防中的(B)。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11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的原则。

A不分开 B分开 C适当分开

11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A)等卫生设施。

A孕妇休息室 B职工休息室 C吸烟室

117、在个体采样时,能够确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职工时,岗位人数不足(A)人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A、3 B、4 C、5 118、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MAC<或者PC-TWA小于(A)mg/m3,被IRCA认定的人类致癌物,根据近十年职业病统计年报,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各前10名的毒物,并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有毒物质,称为高毒物质。

A、1 B、5 C、10 119、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C)管理。

A规划 B计划 C特殊

120、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B应急管理人员 C工会督察员

121、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B)结果。

A职工健康体检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C职工职业病检查 12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A)。

A泄险区 B救护车 C医务室

123、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C)。

A防毒面具 B防尘口罩 C个人剂量计

124、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C)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A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卫生部门 C专人

125、.用人单位应(A)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A定期 B不定期 C每月

126、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B)和中文警示说明。

A安全标识 B警示标识 C英文

127、.任何(B)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A私营企业 B单位 C集体所有制企业

128、任何单位和个人(A)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A不得 B可以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129、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C)承担责任。

A经济损失 B人身伤害 C职业病危害后果

13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A)档案。

A健康监护 B工伤保险 C培训教育 13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A)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在岗期间 132、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C)项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A、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C、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13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34、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B)承担。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13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B)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 B、其所禁忌 C、危险

136、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C)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A、当地政府 B、医疗卫生机构 C、用人单位

137、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责任。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138、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B)。

A、行政复议 B、再鉴定 C、行政诉讼

139、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B)承担。

A、医疗卫生机构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14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A)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不得 B、可以 C、经领导批准可以

141、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C)待遇。

A、疑似职业病 B、医疗 C、职业病

142、煤矿开采作业中,作业人员接触煤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容许浓度是(C)mg/m3 A、8; B、6; C、4。

143、煤矿开采作业中,作业人员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50%粉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容许浓度是(B)mg/m3 A、8; B、1; C、4。

144、下列哪些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中的物理因素(c)

A、粉尘 B、铅 C、噪声 D、苯

14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1.化学因素2.(a)3.生物因素

A、物理因素B、粉尘污染 C、劳动强度过大D、眼睛疲劳

146、给接触粉尘的作业人员配发防尘口罩属于职业危害控制的(b)

A.工程措施 B、个人防护措施 C、技术措施 D、政治措施

147、职业健康监护,包括(C)的职业性健康体检以及暴露于特殊职业危害工人的检查。

A、就业前 B、在岗期间 C、就业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D、一般性 14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A)。

A、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B、治疗、康复 C、康复、定期检查 149、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C)。

A、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B、解除劳动合同 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50、用人单位对从事(C)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接触职业危害作业

151、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A),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如实、无偿提供 B收取费用 C如实提供

152、怀疑自己患了职业病,应该到(B)的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A、用人单位所在地 B、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 C、本人居住地 153、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C)申请鉴定。

A、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B、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C、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54、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B)。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 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己去医院治疗 155、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B)。

A、医疗保险待遇 B、工伤保险待遇 C、商业保险待遇

156、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如果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A)承担。

A、用人单位 B、工伤保险基金 C、本人

157、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A)。

A、不变 B、终止 C、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

158、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C)。

A、终止职业病病人的待遇 B、由职业病病人与企业协商解决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159、非法用工单位对其患职业病的职工,(C)。

A、不承担赔偿责任 B、适当承担赔偿责任 C、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60、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A)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 B、60 C、90 161、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业病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B)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6个月 B、1年 C、2年

162、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D、间断

16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164、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C)。

A、高温作业 B、机加工作业 C、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65、用人单位不得安排(C)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婚女工 B、女职工 C、未成年工 166、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B)。

A、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167、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D、原地

168、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A)

A、防毒面具 B、眼镜 C、手套 D、口罩 169、患有(A)疾病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A活动性肺结核 B慢性胆囊炎 C心脏 170、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171、目前我国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是(C)。

A、铅中毒 B、噪声聋 C、尘肺病

172、目前我国急性中毒发生最多的是(B)中毒。

A、铅 B、硫化氢 C、苯 173、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B)。

A 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 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174、患有以下4项之一者禁止从事接触苯的作业:①上岗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②各种血液病;③严重全身性血液病;④(A)。

A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B鼻窦炎 C风湿性关节炎 175、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A)。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17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177、进入缺氧密闭空间作业必须使用(B)。

A防尘口罩 B空气呼吸器 C防毒面具

178、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C)。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179、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C)系统。

A呼吸 B消化 C神经

180、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C)。

A、口、鼻、耳 B、食物、空气、水 C、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81、(C)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

182、李某在某厂工作,最近觉得乏力、腹部隐痛,想知道是不是工作岗位上接触了铅而导致慢性铅中毒,他可以在(C)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A.工厂所在地 B.李某居住地

C.工厂所在地或李某居住地 D.任意地点

183、在职业卫生行业中,经常所说的“三苯”是指(C)

A 苯、苯酚、甲苯 B甲苯、苯胺、苯酚

C 苯、甲苯、二甲苯 D苯酚、苯胺、苯并芘 184、在职业病目录中,(C)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A、森林脑炎、高原病、手臂振动病 B、中暑、黑变病、手臂振动病 C、中暑、高原病、手臂振动病

185、噪声聋是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B)。A、75dB(A)B、85dB(A)C、88dB(A)186、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当作业地点气温(B)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 B、≥37℃ C、≥40℃

187、手臂振动病是(A)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 B、短期 C、连续 188、(C)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

A、白内障 B、红眼病 C、电光性眼炎

189、化学性皮肤灼伤主要由于(A)等化学物质引起。

A、强酸、强碱、氢氟酸和磷 B、强酸 C强碱

190、接触性皮炎是职业性皮肤病的一种,根据发病机理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和变应性皮炎。变应性皮炎是由(C)物引起。

A、腐蚀 B、刺激 C、致敏

191、按照声源的特点将生产性噪声划分为(A)、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A、空气动力噪声 B、环境噪声 C、建筑噪声 192、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是(A)A、WHO B、ISO C、ILO 193、外照射标准中,眼晶体的年剂量当量应不超过(B)mSv。A、100 B、150 C、200 194、医学检查拍摄胸片产生的射线是(C)。A、α射线 B、γ射线 C、X射线

195、对于X射线一般采取(B)做防护材料,比较行之有效。A、铝箔 B、铅板 C、木板

196、化学毒物的日常检测中每个点至少采集(A)个样品 A、2 B、4 C、1 197、化学毒物表示毒性的参数以半数致死剂量最为常用,表示为(B)。A、LD100 B、LD50 C、LD0 198、高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作业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者大于(C)℃的作业。

A、35 B、30 C、25 199、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组织的电离。故称之为(A)。

A、非电离辐射 B、电离辐射 C、红外辐射 200、以下几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是(C)。

A、β射线 B、X射线 C、γ射线

二、判断题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4、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5、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6、用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就是职业卫生档案。(×)

8、露天矿钻孔作业主要采取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的办法除尘。(√)

9、井下防尘的主要措施是以湿式作业,并加强通风。(√)

10、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声级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 dBA。(√)

11、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行业管理。(×)

12、易引起电光性眼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紫外线。(√)

13、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气体。(×)

14、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劳动环境危害因素。(×)

15、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分贝。(√)

16、通常所称的职业病即为法定职业病。(×)

17、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

18、放射病是由非电离辐射引起的。(×)

19、高温高湿作业指作业场所WBGT指数25℃以上。(√)20、二氧化碳中毒常为急性中毒。(√)

21、职业卫生的监管范围:存在职业病因素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包括行政单位和部队。(×)

22、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23、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素。(×)

24、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25、对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争议的,不实行鉴定。(×)

26、在职业性健康检查中体检单位认为对部分劳动者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不理会。(×)

27、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平时健康检查。(×)

28、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29、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3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经领导同意,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终止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3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33、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只需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34、职业健康检查和相关医学观察的费用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

35、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36、油漆生产、使用和皮鞋生产中使用的胶水均可能存在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37、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38、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在竣工验收阶段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预评价报告书。(×)

39、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4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经领导同意,用人单位可以解除或终止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2、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患者的抢救治疗、指挥机构设在此区内。(×)

43、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就是对听觉系统的暂时性或长期病理损伤。(×)

44、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45、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苯、甲苯、二甲苯”。(√)

46、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算作请假。(×)

47、用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48、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就是职业卫生档案。(×)

49、劳动者申请诊断的职业病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50、世界劳工组织的简称是ILO。(√)

51、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相同,都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

52、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53、用人单位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由工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负责。(×)

54、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可由用人单位承担,也可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55、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

56、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57、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8、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59、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60、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60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61、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3、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65、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66、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67、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可选择性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68、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69、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行政责任责任。(×)

70、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及其所属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向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7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尘、毒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7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行业标准。(√)

7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单独设计,单独施工,确保能有效地建成。(×)7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因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应当按照规定在30日内进行申报变更。(√)75、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76、《劳动法》第65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7、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78、用人单位应不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79、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80、任何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81、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82、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83、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培训教育档案。(×)8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8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8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87、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88、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危险的作业。(×)

89、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90、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9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92、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93、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9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95.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96.劳动者因未按规定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而被诊断患上职业病,用人单位如果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本人承担。(×)

97、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98、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99、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100、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后,不可再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卫生学复习 篇4

【复习笔记】2018年公卫助理医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点:无机盐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1、无机盐的分类

(1)常量元素

(2)微量元素

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

(2)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3)维持体液的渗透压

(4)多种酶的激活剂

(5)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3、钙

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体内的含量也居各种无机盐之首。

(1)钙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①构成骨骼和牙齿

②维持心脏和肌肉的正常活动

③促进酶的活性

(2)缺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婴幼儿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如出现“X”形腿、“O”形腿、“鸡胸”或“方颅”等症状。妇女及老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以腰背酸痛、脚后跟痛为主要症状,还容易出现骨折。

(3)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①食物中的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等能促进钙盐的溶解,有利于钙的吸收

②肠内的酸度影响钙的吸收。乳酸、氨基酸等均能促进钙盐的溶解,有利于钙的吸收

③胆汁可提高脂酸钙的可溶性,促进钙的吸收

④脂肪供给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使钙的吸收率降低

⑤年龄和肠道状况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⑥含有草酸的蔬菜和含有植酸的谷类能与钙分别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和植酸钙,影响钙的吸收。

(4)钙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①钙的食物来源:

②钙的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中成年男女钙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左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求量更高。我国成年人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g

4、铁

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成年人体内含铁约为4-5g,其中约有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1)铁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铁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铁还是细胞色素酶等酶的主要成分,参与维持人体酶的活性和免疫机能等,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2)铁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人体缺铁,会引起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的紊乱,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铁缺乏症。

(3)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①食物中铁的存在形式是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与红色肌肉、动物血液、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可直接被人体消化吸收;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消化吸收率比较低。

②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等会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③增加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提高非血红素铁消化吸收的有效方法。膳食中铁与维生素C的比例达到1:5或1:10时,非血红素铁的消化吸收率可以提高3-6倍。

④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混合食用,可提高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

⑤植物性食物在烹调加工时先用水焯,除去部分草酸、植酸、磷酸,对增加非血红素铁的消化吸收有利。

⑥茶水中鞣酸的含量较高,对非血红素铁的消化吸收不利,所以不宜饮浓茶。

(4)铁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①铁的食物来源: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一般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和吸收率均较高。因此,膳食中铁的理想食物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禽畜肉类、鱼类。常见食物中铁的含量

铁的摄入量: 铁一旦被吸收后可在体内反复利用。因此,人体对铁的需要量不多,成年男性每天需摄入15mg,女性每天需摄入20mg,因为女性每月有生理周期的消耗,所以需要量比男性高。

5、碘

碘在人体内含量极少,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健康的成人体内含碘20-50mg

(1)碘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碘在人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因此,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素来表现的。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的调节代谢及生长发育。通过促进生物氧化,调节能量的转;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2)碘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碘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能量代谢、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成年人长期缺碘会出现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孕妇缺碘会使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甚至痴呆,俗称“呆小病”,医学上称克汀病。

(3)碘的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1)碘的食物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碘,一般都从饮水、食物和食盐中获取。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 含碘量较高的海产品食物(详见P39)

(2)碘的推荐摄入量

上一篇:浅析工商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脑筋急转弯游戏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