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中小学教育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凉山中小学教育(精选8篇)

凉山中小学教育 篇1

[摘要]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生产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凉山州少数民族加大了对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使得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凉山州少数民族边远乡镇中小学的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调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 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一、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我在凉山州少数民族普九教育上到过几乎凉山州少数民族的所有县上,并担任学生实习带队教师,先后带领20余名学生赴凉山州少数民族县上参加教育实习,为期三个多月,共涉及凉山州少数民族17个县26个乡镇部分中小学,故以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端,北依大小凉山,南靠云贵高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全州有中小学学校(点)2940 所,在校学生82.5万人。其中,小学校2712所(含教学点939个),在校学生548333人;初中172所,在校学生194078人;普通高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55921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26726人。小学入学率98.05%,巩固率95.46%;初中入学率72.61%,巩固率94.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7.08%。近年来,该州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信赖和赞誉。

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口分布不均,学校规模与结构不合理。

随着凉山州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大量城区周边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区,导致城区中小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各乡镇下属行政村的中小学生又不断流入乡镇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导致城区、乡镇各中小学学生人数明显增长。学生人数增加了,出现了超大班现象,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却没有跟上,导致这三者严重不同步,致使这些原本规模就不够大的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紧缺,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口的向外流动,导致其余各乡镇下属行政村小学的学生减少。这些学校规模不大,各级政府以前也有不少经费投入,但由于学生和老师人数过少,出现了超小班现象,相对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就存在很大的浪费,老师要教授很多门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教学质量。

2、经费提供不足,教学设施陈旧,教学环境不好。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技资的重点,但是硬件环境的改善和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这种投入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该州很多乡镇的学校都是七八十年代政府投人资金建立的,到目前很多校舍过于陈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办公条件差,距离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差甚远。教职工福利差,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虽然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该州很多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卫星接收系统、大屏幕彩电和DVD等远程教育设备,但是由于教学用房紧张没有相配套的远教设备用房,有些村小甚至为了省电费,大多数时间都将远程教育设备束之高指正如一位骨干教师说的34“寸的大彩电,搁哪里是个麻烦。平时正常教学时,怕学生损坏了设备,设备实施全方面的保护,不让碰,更不让动。暑假、寒假设备放在学校,又要考虑设备的安全。而且电量那么大,学校没那么多钱,所以从不轻易使用,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所以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3、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教师队伍人员过少,结构老龄化。中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无人的情形日益严峻。笔者所调查中小学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将进一半,35岁以上的教师人数占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有多半学校没有青年教师,一些山区小学每所学只有两三位老教师。在这些农村老教师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总是几十年的经验和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的较为缓慢,他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培训,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持排斥态度。如果不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新鲜血液,这种做法很不利于改善师资队伍老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程。农村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中专或高中毕业生,有的代课教师甚至只是小学毕业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本身就很不完善,加之长期生活在乡村,信息、闭塞,经济收入也偏低,因而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得过且过;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根本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多年来只依据自己的经验在任教。可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不足,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在这些中小学中,大多只有数学和语文学科教师,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行政村小学是语文、数学课老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师,有的学校由于缺乏这些专业方面的老师,就不开设这些学科课程,使素质教育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沦为空谈,导致与外界之间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数字化鸿沟越来越明显。与外界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日益提高相比,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却在逐年下降,大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不得不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

4、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管理难度与日俱增,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许多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地处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发达,导致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交通和安全问题难以解决,这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所有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大多也只停留在”制度上墙"的层面,有的农村小学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教研活动更是流于形式。有的小学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用人任人唯亲,激励机制不健全,评价制度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学校,管理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无法提高。

三、解决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在编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工资结构制以及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的基础上,加大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逐步撤并一些规模较小、教学质量低的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此外,上级有关部门应根据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问题,妥善处理人数特少的学校和特别偏远地区的教师编制问题。

2、进一步加大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由于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应给予凉山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予以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增加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此外还可以通过筹资、引资等方式,增加对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资金技入,帮助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改善校园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教学设施,适当配备学校办公设备,改善教职工办公和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加强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鼓励教师自觉参加脱产 学习、函授、电大、自考等进修,二是除了定期举办州、县骨干教师培训班,选派部分教师轮流参加培训,还要自主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三是学校要充分发挥各教学团队的作用,让优秀教师、名师来培训其他教师,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提高其他教师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充分利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发展,推动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广泛吸纳人才,鼓励广大教师长期从事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尽快实现城乡教师人力资源共享,强化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制度管理,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分工明确,奖罚分明,激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而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凉山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需要社会更多的去关注,需要各方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帮助解决问题。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兴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行,王铁军.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 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凉山中小学教育 篇2

一、双语教育———民族教育之标志

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文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接触和交融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这样产生的文化并不是多种文化的简单叠加, 而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因此民族教育就成为了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连接点。

民族教育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是少数民族儿童融入主流社会, 另一方面又要保留和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而要完成这两项任务, 一要学习主体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二是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那么, 能够促使这两个目标实现的手段即是双语教学, 这是由语言、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 还有下列四个特性:第一, 语言是构成民族的一个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 成为群体认同的一个标志, 语言的学习必然与这种语言相联系的文化价值系统紧密相关;第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都要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形成;第三,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第四, 语言是文化的媒介, 一个人在掌握了某种语言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具有了学习与这种语言相联系的文化的基本条件。此外, 每个社会特有的变化过程会迫使民族群体和他们的文化不断地努力适应, 因此现代民族要发展, 就必须是多元开放的民族, 封闭是没有出路的。因此, 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 实现现代化就要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学习世界上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和语言;同时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应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学习, 也就产生了民族教育中的双语或三语问题。

我国有56个民族, 而汉族人口占91%, 再经过千百年的发展, 汉语会成为我国各族人民间的“族际语”, 因此只有在每个少数民族都熟悉本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基础上, 才能达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 才是好的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的发展也告诉我们,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民族的发展。

二、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 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北起大渡河, 南临金沙江。这里是中国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一般简称为凉山州或凉山。辖1市16县。《凉山彝语拼音方案》的出台, 是彝族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开始。自1952年到1958年是彝语文教育之始, 这三年的主要目的是为凉山彝族地区培养一批高级翻译和教育工作者, 以西南民族学院为例, 该院1952年开设彝语文专业, 于1952到1957年间, 先后招收了4个以汉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彝语文专业班。这些班的教学, 以《凉山彝语拼音方案》为文字工具, 开设彝语文课。除公共课外, 专业课的教师和辅导员均由彝族同志担任, 实行强化教学, 上课均用彝语讲授, 课余时间要求学生结交彝族朋友, 开展“彝语日”活动, 并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彝族聚居区农村进行口语实习, 以巩固学习成果, 提高彝语口语水平。1958年随着“大跃进”开始, 彝族双语教育停滞了, 并开始实行汉语直接过渡。而这一停滞则长达18年, 直到1976年2月, 中共凉山州贯彻省委72号文件, 决定推行《彝文规范试行方案》, 实行汉文、彝文并用;积极开展彝文推广普及工作, 用彝文扫盲, 要求在农村小学开展彝文教学试点, 着手建立健全彝文工作机构。在此后四年, 彝文教学开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1984年全省彝文教学工作会议在西昌召开, 并确立了“以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课” (一类模式) 和“各科用汉文教学同时开设彝语文课” (二类模式) 两种教学模式并举的方针并逐步实行。1996年的首届一类模式130高中生参加高考, 升入本科20名, 升入专科18名, 升入中专、中师47名。[1]至此, 凉山州彝汉双语教育走入了一个新阶段。

凉山彝族的双语教育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后,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到2005年, 凉山双语教学两类模式的中小学校达1023所, 在校学生达106002人。其中, 一类模式小学42所, 中学5所, 在校生分别为3584人和799人;二类模式小学948所, 初中61所, 高中7所, 在校生分别为76172人、22142人和3305人。[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到现在已有大量的特岗教师加入, 而且教师文化素质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且随着双语教育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双语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广大群众关心的主要问题, 并且这种关心开始从“硬件”方面的关心转变为“软件”的关注。广大教育者开始用不同的理论来阐释双语教育, 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找寻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三、文化位育下的彝汉双语教育

《中庸》上说:“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有学者对其下注脚说:“位者, 安其所也;育者, 遂其生也。”因此生物学安所遂生的观点, 我们不妨管它叫做“位育”。在西洋演化论之后, 生物界才明了所谓“适应”、“顺应”现象。适应现象有两方面:一是静的方面, 指生物于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二是动的方面, 指生物自身的发育、发展。

“文化位育”是潘光旦先生“社会位育” (Social adaptation) 一词的借鉴。潘先生在主编《华年》杂志期间, 较为明确地阐释了“社会位育”思想。“社会位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位”, 即社会秩序, 该秩序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为“育”, 即社会进步, 该动态过程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3]若以潘先生从“静”、“动”两个维度对“社会位育”的解读为鉴, 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现实, [4]“文化位育”需用两个维度去诠释:一为中华文化的“共性”, 即“静”的“位”, 其是民族认同的根本, 并且关系到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稳定的保持;一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可以解释为“动”的“育”, 其是民族发展的动力。而“文化位育”的实质, 就是处理中华文化的“共”与“个”的和谐问题, 即我们一直强调的“和而不同”。讲位育就不能脱离环境。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以民族的发展, 安所遂生就要置身物质环境中

WENJIAOZILIAO

又要和文化环境保持紧密联系。以文化位育的观点来看待现在的双语教学的问题是可能并且可行的。1933年, 潘光旦先生一篇题为《忘本的教育》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教育早应以农村做中心、所设施, 是应该以85%以上的农民的安所遂生做目的的。但是二三十年来普及教育的成绩, 似乎唯一的目的在教他们脱离农村, 而加入都市生活。……至于怎样和土地及其动植物的环境发生更不可须臾的关系, 使85%的人口更能安其所遂其生, 便在不闻不问之列。”[3]

以潘先生的观点透视双语教育, 主要表现为双语教育与社区文化的断裂, 导致学而难以致用的问题。调查发现, 尽管国家在民族地区依据不同民族特点, 实行与当地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但因民族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与汉族地区学校要求相差不多。由此, 双语教学就脱离了当地社会现实, 对本族语言和汉语教学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益处, 进而还影响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彝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以彝族文化为主要文化主体, 这就要求双语教育在发展和推行的过程中, 注意学教教育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连续性, 避免双语教育与本族文化疏离。双语教育的发展要注意引进本族文化, 以便缓解主流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冲突, 即非同质文化之间的矛盾, 帮助学生适应双向文化, 保持学生与本族文化之间的连绵性。

综上所述, 文化位育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民族固有自然、人文环境, 保持“天地人系统”的链接性;这样既顺应了民族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凉山彝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在两种文化之间, 以求同存异的方式发展自己, 在保证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努力吸收外在的主流文化, 是双语教育在当地能够做到真正的安所遂生, 达到双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诉求。

摘要:双语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稳定和谐。本研究介绍双语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 进而用文化位育的观点来阐释双语教育, 以期双语教育在凉山彝族能够得到更好发展。

关键词:彝族,双语教育,文化位育

参考文献

[1]潘正云.凉山州彝汉双语教学发展综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8) (增刊) .

[2]史军.四川凉山州双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措施[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5) .

[3]潘乃谷.潘光旦释“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 2000, (1) .

凉山州教育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凉山;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87-01

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日新月新、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全世界正步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时,“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智能化”……一句又一句的口号,预示着我们这个世界将进入一个充满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世界各国都在思索,都在讨论,寻找一条条各国的发展之路。在这其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当处于重中之重。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跨跃式发展、要有一个质的飞跃,结合实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彝族人口167万,占总人口的42.41%,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语言的民族,历史上的彝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一、教育观念认识缺失

处于凉山彝族地区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领导者均要彻底转变陈旧、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和倡导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观念并不是只是口头上的一句空话,要彻底,从心底转变,落实于行动。当前很多地区的学校、主管单位的领导在会上大讲小说,经常提转变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最终落实在组织、管理、教学上却似乎丝毫未变,还是老一套,这叫什么转变呢?当今的世界是高度发展的世界,结合发展趋势,我们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大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发展观念、现代技术教育观念等诸多新观念。结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二、重男轻女习俗导致学生中性别比例失调

调查发现, 小学阶段,女生辍学率一般比男生略高。之所以如此, 源于少数民族传统的重男轻女的习俗。虽然随着社会发展, 不少地区这一陈旧观念已有很大转变,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这种观念仍然是影响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障碍性问题。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岁及6岁以上未上学人口女性占到了66.17%,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了2/3的比例。对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漠视导致了学生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和尚班”。

其次,经济、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是导致女童教育水平低的原因。这一点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就可以看出,此书指出:“在中国,女孩的教育最容易受到贫困的冲击。除了这些教常见的原因外,女童自身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

三、教师数量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及水平勢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虽经过多年的发展,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虽然很多教师学历均能达标,但政治思想、教育素养、知识能力水平、教学艺术、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很欠缺。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及知识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凉山州由于环境恶劣,条件差,许多内地教师人才不愿去贫穷落后的凉山州教学;而财力不足,要教师垫付学生书本费等,也使本地教师觉得待遇低无法坚持而盼改行;或是因资金问题,许多地区不得不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务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召开扶贫开发攻坚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上抓突破,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目前,凉山州缺中小学教师近6000名,学前教育老师缺1.8万名。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要从根本上有一个大的改观,教育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意义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笔者仅以此文抛砖引玉, 丰富对此问题的研究, 为凉山州彝族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相应资源。

参考文献:

[1]罗嘉福.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采取有力措施 大力推进我省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省委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发言[Z].

[2]马英林、罗凉昭: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潘正云、马林英:“凉山彝族女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贵州民族研究(季刊),2000年,第4期(总第84期)。

[4]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4月,总第176期。

作者简介:胡伍强(1977-),甘洛县新市坝镇尔觉小学校。

秋季四川凉山州中小学开学时间表 篇4

根据当前全州疫情防控形势,结合我州各县市已较长时间保持低风险地区的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规定的教学时间,现将-度中小学开学和放假时间安排如下,请遵照执行。如疫情防控形势发生变化,我局将另行发文,适时调整中小学开学和放假时间。

一、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安排

(一)一至八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39周,其中,上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传统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等);九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36周,其中,上课时间30周,复习考试时间4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2020-20上学期(秋季)于208月30日—31日办理入学手续,开展入学教育,9月1日开学,1月29日结束,1月30日正式放寒假,教学时间20周;下学期(春季)于202月23日办理入学手续,2月24日正式行课,7月11日结束,7月12日放暑假,教学时间19周(其中,九年级中考结束后放暑假,教学时间16周)。公办幼儿园(村级幼教点)参照执行。

二、普通高中学校教学安排

(一)高一、高二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40周(上课时间38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社会实践教育1周;高三年级全学年教学时间35周(上课时间23周,复习考试时间12周),社会实践教育1周。

(二)2020-20度上学期(秋季)于2020年8月30日—31日办理入学手续,开展入学教育,9月1日正式行课,年1月29日结束,1月30日放寒假,教学时间20周。下学期(春季)于2021年2月23日办理入学手续,2月24日正式行课,7月18日结束,7月19日放暑假,教学时间20周(其中,高三年级高考结束后放暑假,教学时间15周)。社会实践1周可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假期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三、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

暑期校园防控要求。切实强化阵地意识,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管控学校校门,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人员进入校门一律查验身份和检测体温,留校师生发现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隔离观察并立即上报,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校园划区划片管理,学生宿舍实行封闭管理,定期开展学校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等工作。暑假期间严格实行领导带班,职工轮流值班,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离校师生防控要求。假期采取“人盯人”措施,各学校全面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和假期所在地区疫情信息。利用班级微信或QQ主动联系每一位学生,随时沟通情况。假期中师生要切实加强自身防护,不得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个人防护。

开学要求。继续按照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四川省中小学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第二版)》的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开学返校时,按照分类有序的原则,通过分类分批、错时错峰等方式,安全有序组织学生返校。

(二)合理确定暑假时间。各地各校对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认真研判、统筹考虑,并在充分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年级学生需要,特别是针对春季学期难以完成教学计划或者虽然基本完成教学计划但教学质量不够扎实的地方,是否占用暑假时间开展课程教学、复习辅导、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地质灾害主题教育等做出合理安排;特别是7个未摘帽县,可根据当地实际,在确保安全条件下开展集中帮扶,统筹生均公用经费聘请补充教师、用好支教教师和顶岗实习老师,足额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坚决防止反复失辍学。

(三)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期末考试时间原则上在正式放假前一周内安排。各中小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地方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加深课程难度,不得提前结束课程。

(四)科学指导假期生活,加强各项宣传教育。各中小学校要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好假期生活。假期作业要以阅读、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科普活动等形式为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五)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监管。认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工作,坚决防止培训机构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提前收费、超标超前培训等违规行为。

开学必备物品生活用品篇

1。喝水的杯子(是能盖干的不锈钢杯)

2。牙刷和牙膏(牙膏建议带家庭装的那种)

3。毛巾(多带两条,我有同学每次洗澡都重买一个毛巾,然后就丢了,再洗再重买,浪费钱!)

4。肥皂(洗衣服的,不太会洗的带洗衣液,洗衣液冲不净没有痕迹,洗衣粉冲不净会有白痕)以及皂盒(建议用带盖子的)

5。洗发水(护发素)

6。沐浴液或者洗脸用的香皂

7。蚊香(这个是违规用电器,绝大部分寝室不让用,如果不敢违规的话,建议以花露水或者蚊帐代替)

8。毯子或者空调被(看看录取通知书里面,一般都是学校给发,当然了,是要钱的,所以一般都无需自带被子,但是为了保证躺在床上不会感到硬,再带个被垫到被单底下还是比较不错的,另外,南方的学校,当然也包括省内的锦州、阜新什么的天气都比较热,出汗严重的胖胖建议带个凉席代替被单,要不睡觉得难受死)

9。手纸或面巾纸(不要报到当天去逛学校超市,人很多,而且价格贵。该带的都自己带好了)

10。蚊帐(看看录取通知书里面,基本上学校会给发,如果发的话他会写,那就不用带了)

11。湿巾(盒装的和一包包的,盒装的放寝室里,一包包的可以随身带,军训的时候务必随身揣着,尤其胖人,要不擦汗不方便)

12。应急台灯是能充电的(个别人考前突击时候会用,但是建议同学为了确保室友的休息质量,不要经常在熄灯后开台灯,哪怕是找东西,这是一种礼貌,有的朋友睡觉怕光,熄灯后总开台灯干这个找那个的可能打扰到别人休息)

12筷子、勺子

13。拖鞋(很重要,熄灯上床之后想下地喝水上厕所总不能再把旅游鞋穿上)

14。出门穿的鞋子(脚下一双也可以,但建议两双,以防下雨浇湿了可以换)

15。夹衣架(八脚架,这个带几个就行,然后到超市去买,寝室一定要多弄点这个东西,另外不要计较是谁买的,随便用,大家一起用,寝室要像一家人一样)

16。粘钩(下雨天晾衣服或者在床铺上挂点零碎的小东西)

17。吹风机(这个是违规用电器,雨季特别有用,大家都不喜欢穿湿湿的鞋吧,但是一旦被抓到寝室有吹风机恐怕要受点处分,建议使用时锁门,用后藏起来,而且不要使用大功率的,寝室的电源是限电的,功率超限会鼓坏电路,那就要受罚了)

18。洗面奶等护肤用品(男生无所谓)

19。洗洁精(如果你带的泡面不是碗状的话)

20。钱包(个别男生没有钱包,把一大堆钱塞在裤兜里,那你可得保证你的裤兜深度足够,可别还没花呢就丢一大堆钱)

21。盆子(查看录取通知书,看看发不发,往届都是给发的,就不用带了,基本是能摞在一起的,节省占地空间,别让寝室太拥挤);

22。暖壶2个(查看录取通知书,这个往届也是会发的,记住了,暖壶比较容易被偷,打完水要迅速拿回来,不要留在热水处,也不要放在寝室门外,如果丢了,学校超市有售)

23。洗鞋刷、钢丝球(经常刷刷鞋,如果实在懒的话,三区六号楼寝室有洗衣店,刷鞋每次两块,内外都刷,但是要等两天才能取)

24。小镜子(寝室一般有大镜子,如果觉得不方便,就带个小镜子)

25剪刀、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别小看这些,很多人借)

26。伞、要到那买自行车或者托运自行车去的同学还要准备雨披(这个别等着到学校超市买,超市一把伞三十多,还是普通伞,而且不卖雨衣)

28护手霜、手套、围巾、热水袋(可以到秋冬季再带)

29。浴球、浴帽或者搓澡巾

30。擦席子的布(不想被席虫咬的话,勤擦席子,所有学校都不是装空调的,睡被单比较热,要带席子)

31。睡衣(睡觉的半袖衣不要白天穿什么睡觉还穿什么直接一躺,因为如果你睡觉爱翻身的话容易弄出折纹)

32。袜子、内衣裤和换洗衣物(有的同学换洗衣物带的不够,又不勤洗,结果没有换的了,每次洗澡前去买个袜子买个内衣裤,很浪费,学校超市的标价是很高的,不要轻易在那里买衣裤)

33。(女)镜子梳子以及头绳

34。夹蚊帐的夹子(一般学校发蚊帐的话,直接系在蚊帐杆上就好,就不用了)

35。水果刀(不爱吃水果就不必看)

36。花露水(大学宿舍的蚊子是很可怕的)

37。锁及对应的钥匙(不要在开学的时候接待席那里买锁,那些锁都是学生自己做的,全是一样的,有一次我钥匙丢了,管我下铺借他的柜钥匙,一拧就开了)

39。编丝绳、塑料绳(很重要!!大一来的时候那个寝室比较破,基本上没有晾衣服的地方,你得拿编丝绳在两个上铺之间自己动手拉绳

)

40垃圾袋(开学整理床铺有一些垃圾,有一些袋子可以装它,然后一起扔掉,省着麻烦)

41。电脑(随便你带不带,估计有很多人会忍不住带吧,但建议开学后,把宿舍都理干净,十一回来再带,另外,大一男生你们寝室比较破,没有桌子,根本没有地方放电脑,网线还得自己拉,网卡又比较贵,不合算,而且那电脑拿来你们竟玩游戏,耽误学习!学习图书馆一楼有网吧,一小时才9毛钱,上网很方便,所以大一不建议带电脑!)

42。(女)化妆品

43。(男)刮胡刀

44。牛皮筋(可用来扎未吃完的零食等)或者夹子也行

48。女生必备的东西(多带点!还要有垫的布,如果你不想每个月都洗床单的话)

49。日记本和记事本(记下开学新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了,你可以拿手机随时写在空间日志里,这个比较方便而且比较流行)

凉山中小学教育 篇5

【发布文号】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号 【发布日期】2007-08-20 【生效日期】2007-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007修正)

(1987年4月16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87年7月2日四川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2007年1月13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修订通过,2007年5月31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2007年8月20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公布 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是在四川省管辖区域内凉山地区彝族人民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境内还居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壮族等民族。

自治州的辖区为: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全阳县、雷波县、美姑县、甘洛县、战西县、喜德县、冕宁县、盐源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

自治州的州府设在西昌。

自治州的区域界线如需变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条第三条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以下简称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下设区、县的市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第四条第四条 自治州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五条第五条 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

自治机关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凉山,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教育公民履行应尽的义务。

自治机关坚持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六条第六条 自治机关维护自治州内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各民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州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自治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时,对不适合自治州实际情况的具体规定,可以依法制定变通规定。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州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七条第七条 自治机关对自治州内各民族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加强科学文化、法制纪律教育,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各民族公民的整体素质。

第八条第八条 自治机关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自治机关保障自治州内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九条第九条 自治机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机关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十条第十条 自治机关尊重和保障木里藏族自治县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本地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机关帮助木里藏族自治县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并帮助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自治州的自治机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自治机关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州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照法律的规定选举产生。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或者主持。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彝族的代表外,居住在自治州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比例,依照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确定。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依照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或者修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彝族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按照各民族结构合理配备。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个专门委员会;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工作机构。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自治州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自治州人民政府对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由州长、副州长和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局长组成。自治州的州长由彝族公民担任。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彝族和其他民族的人员,并使之与人口比例相适应。

自治州州长、副州长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罢免;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局长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副州长的个别任免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届任期与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

自治州人民政府实行州长负责制。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根据上级国家机关规定的机构设置原则和编制控制指标,结合自治州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和调整自治州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与编制名额,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

除木里藏族自治县外,自治州内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章、牌匾、社会公益广告、重要宣传品、客运公交站(牌)、旅游标志、旅游景点、商店和餐饮娱乐场所的招牌应当使用彝、汉两种文字。民族乡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两种文字。

第三章 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中,应当有彝族公民;工作人员中,应当合理配备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

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罢免;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和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选出或者罢免自治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第四章 自治州的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自治机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家规划指导下,根据自治州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自治州的经济建设事业。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自治机关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规定和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治机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自治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和保护辖区内的土地、矿藏、水资源、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或者破坏。

自治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自治机关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对辖区内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自治机关实行市场化配置资源制度,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鼓励各类经济组织、个人来自治州投资开发资源。

自治州坚持在资源开发地注册开发公司的原则,凡在自治州内投资开发资源的各类经济组织、个人应当在自治州内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并在自治州内缴纳税费。

跨自治州辖区实施的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自治州应当享受与该项目输出资源比例相一致的地方税收入分成。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自治州内开发资源或进行建设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开发地或建设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和其他公害。

自治州为国家建设输出自然资源,应当享受国家和上级国家机关以及资源输入地给予的利益补偿。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自治机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因地制宜地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

自治机关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鼓励和引导农民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林地、草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自治机关加大对农业支柱产业和名优农产品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自治机关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规范土地资本流转行为。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未经依法审批不得将规划的非建设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自治机关维护土地被征用者的合法权益。

自治机关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除上缴国家部分外全额留存自治州,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和保护。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自治机关实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和管理、普遍护林、大力造林、管造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和其他林业工程建设,培育新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

自治机关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发展林业。宜林荒山、荒坡、荒滩可以承包给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种植林木,享有自主经营权和采伐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合理流转,可以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者条件,长期不变。

自治机关大力推行使用气、电、煤等燃料,减少使用薪材燃料,并在资全和技术上争取上级国家机关的扶持。

自治机关对征用、占用林地实行占补平衡和依法审批制度。对退耕还林还草、种植生态林(草)的,享受国家的补助政策和扶持。

自治州应当优先获得国家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人工生态林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的补偿照顾。在自治州辖区内收取的育林基金全部专项用于自治州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自治机关加强对辖区内森林资源和珍稀动植物的管理和保护,严禁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和乱捕滥猎,严防森林火灾,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自治机关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其他养殖业,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合理利用草原发展畜牧业。

自治机关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畜产品及饲料加工、贮运、销售等服务体系。增加畜牧业的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自治机关加强对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以草定牧、划区轮牧、季节休牧。对退化严重的草原进行封育、治理。鼓励和推广种草养畜、舍饲圈养。

自治州内的草原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谁承包,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长期不变。

自治州内征收的草原植被恢复费全额留存自治州用于恢复草原植被。

自治机关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性免疫和监测。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自治机关依法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在国家和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下,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治州辖区内应当合理开发地表水,严格控制开发地下水,鼓励污水处理再利用。

在自治州辖区内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并兼顾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用水需要。

自治机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防治水害。

自治机关保护天然水域和野生水生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水产业。对渔业资源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和春季禁渔制度。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自治机关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保护其合法权益。

自治机关市场化配置水能资源开发权,取得水能资源开发权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工程所在地交纳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的水资源费除上缴国家部分外全额留州,专项用于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自治机关加强对国家在自治州辖区内开发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的协调服务。在自治州辖区内开发建设水电项目,工程单位应当向自治州人民政府提供已经审查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渔业资源补偿方案和文物抢救保护方案,以便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国家在自治州辖区内金沙江段、雅砻江段、大渡河段开发建设的水电站征收的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在安排使用时,应当重点照顾资源所在地的利益,加大对资源所在地的补偿和投入。

在自治州辖区内开发建设水电站的业主,应当大力支持、带动和促进工程所在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与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构建合作双赢的生产经营环境。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自治机关依法保护、统一规划、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风险勘查或有偿开发矿产资源。

在自治州内形成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使用费以及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除应当上缴国家部分外,其余留存自治州专项用于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勘查和开发。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自治机关对辖区内的旅游资源坚持统一规划、依法保护、依法开发、依法管理、有偿开发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自治机关制定和完善旅游产业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壮大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牌效应,建设特色旅游胜地。

自治机关鼓励各类经济组织、个人投资开发旅游资源,依法保护旅游开发者和旅游开发区所在地居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自治机关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有自治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自治机关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自治机关自主管理隶属于自治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级国家机关改变自治州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或自治州辖区内上级国家机关所属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时,应当征得自治机关的同意。

自治州辖区内隶属于上级国家机关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尊重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遵守自治州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接受自治机关的监督。

自治州辖区内的非隶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工商税务关系按属地原则管理。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自治机关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在上级国家机关的扶持下,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加快辖区内公路和水路运输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强公路和水路运输设施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提升路网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

在自治州征收的公路规费应当专项用于自治州的公路养护和建设。

自治机关重视和发展邮政、通讯事业,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自治州的财力、物力和其他条件,自主安排基本建设项目。

上级国家机关安排在自治州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州享受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自治机关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完善城镇化发展措施,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加快自治州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自治机关重视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科学规划民居建设,使城镇、民居的规划和建设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自治州的商业、供销、医药企业,根据国家民族贸易政策和实际需要,享受国家投资、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

自治机关在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下,鼓励、支持和发展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资金、技术、税收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扶持和照顾,以满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殊需要。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自治机关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扩大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鼓励发展自治州优势产品出口。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自治机关加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治机关根据需要,可以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

自治州为国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享受国家的补偿。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自治机关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劳动保护,保障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自治机关加强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采取灵活措施,从资金、信贷、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开发。

自治机关积极争取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和扶持,加强贫困地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和农田、草原、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自治机关组织和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扶贫济困,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自治州的财政是地方人民政府的一级财政,是四川省财政的组成部分。

自治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管理自治州的财政,自主安排使用属于自治州的地方财政收入。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自治州执行国家和省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根据自治州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以对所辖县、市的财政体制进行调整,并报四川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自治州财政依照国家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享受国家和省对自治州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和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国家和省确定的其他方式的照顾,除执行中央在全国统一的分税制外,增值税(地方部分)、一般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等税种的税收以及其他收入全额返还自治州。

自治州享受中央每年增值税增量的返还照顾,对中央每年增值税增量的直接返还部分,享受省全额返还的照顾。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自治州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机动资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应当高于一般地区。

自治州财政收入不能保障正常收支平衡,收入不敷支出时,报请上级国家机关给予补助。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自治州执行国家调整工资、津贴等政策增加的财政支出,享受省财政给予补助的照顾。

自治州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艰苦地区津贴和其他各项补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实行自治州津贴和补贴。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上级国家机关给自治州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税收返还资金、转移支付资金、临时性的民族补助专款等,任何部门不得扣减、截留、挪用,不得用以顶替自治州正常的预算收入。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外,对属于自治州财政收入的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报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可以实行减税或者免税。

自治州因执行国家和省减免税政策造成的财政减收,享受上级财政计算转移支付时给予相应补助的照顾。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自治州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民族机动金,主要用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等事业。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自治机关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事业的经费增长的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对贫困地区增加投入的比例应当高于非贫困地区。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自治机关根据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设立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组织;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自治州设立分支机构。

自治州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各项金融业务,加大对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自治州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企业经营、资源开发、发展多种经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

自治机关支持保险事业的发展,维护投保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自治机关加强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安排、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自治州财政预算的部分调整或者变更和自治州财政预算超收部分的使用,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报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并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自治州的社会事业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自治机关自主管理自治州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

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八条 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自治州的教育发展规划,决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自治州设置的各级各类学校实行以县、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治州享受上级国家机关对自治州教育经费的扶持。

第五十九条第五十九条 自治州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发展高等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教育救助体系和远程教育体系。

自治州内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自治机关重视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和捐资助学,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加强民办教育的管理。

自治机关重视和加强残疾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

第六十条第六十条 自治机关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设立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小学、民族中学和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在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设立民族部、民族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小学、中学推行寄宿制教育。

自治机关重视和加强农村的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对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费等特殊措施,提高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办学经费和助学金由当地财政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报请上级财政给予补助。

自治州内以招收彝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可以同时采用汉语和彝语进行两类模式的双语教学,并积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自治机关组织编译、出版彝族语言文字的各科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

自治州内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招生时,对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实行双语教学的考生,应将彝语文考分计入总分录取。

自治州内的考生报考大中专院校,根据上级国家机关的有关规定,享受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的照顾。

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一条 自治机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采取有效措施在政治、经济、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

自治机关采取特殊优惠政策鼓励自治州内外的教师到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二条 自治机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加快技术引进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科学技术服务体系和科学技术普及体系。

自治机关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对科学研究、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三条 自治州继承和弘扬彝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事业,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事业的扶持。

自治机关鼓励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自治机关加强对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传承、管理,组织发掘、搜集、研究、整理民族历史文化资料,出版民族历史文化书籍,建立健全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加强对民族理论、民族经济和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人口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地方志编撰和档案管理。

自治州每四年举办一次“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繁荣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丰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六十四条第六十四条 自治机关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

自治机关加强对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发展妇幼卫生和老年保健事业;加大对民族医学事业的投入,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学;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自治机关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自治机关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依法办医、行医。

自治机关采取特殊优惠政策鼓励自治州内外的医务人员到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第六十五条第六十五条 自治州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提倡晚婚晚育,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使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六十六条第六十六条 自治机关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保护、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体质。

自治州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州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加强竞技体育队伍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第六十七条第六十七条 自治机关重视发展残疾人保障事业,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自治机关动员和鼓励社会组织、个人兴办残疾人保障事业。

第六十八条第六十八条 自治机关弘扬敬老、养老的美德,重视发展老年事业,不断健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自治机关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自治州建设中的作用。

自治机关重视未成年人保护,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九条 自治机关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采取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等方式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

第七十条第七十条 自治机关重视国防教育,履行国防职责,加强自治州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一条 自治机关积极开展同其他地方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协作。

自治机关依照国家规定,可以和国外进行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交流。

第六章 自治州内的民族关系

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二条 自治机关保障自治州内各民族公民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团结各民族公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自治州。

第七十三条第七十三条 自治机关加强民族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各民族公民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四条 自治机关帮助聚居在自治州内的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

自治机关帮助自治州内其他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照顾散居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第七十五条第七十五条 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自治州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两种以上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七十六条第七十六条 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自治州内各民族的特殊问题时,应当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七十七条第七十七条 自治机关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第七十八条第七十八条 自治机关尊重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鼓励开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节庆活动。

每年公历十月一日是自治州成立纪念日,休假一天。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休假三天。

每年公历十一月二十日是“彝族年”,休假三天。

第七章 自治州的人才培养与管理

第七十九条第七十九条 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自治州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自治机关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级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自治州各项建设中的作用。

自治机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参加自治州建设;采取特殊措施,留住自治州内的各类优秀人才。

第八十条第八十条 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干部政策和民族政策,结合自治州的实际情况选拔和配备干部。重视选拔和配备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并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一条 自治机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聘用办法,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

自治州在录用或者聘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应当合理确定少数民族人员的比例和名额,可以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可以确定州内招录或者聘用人员所占比例和条件。自治州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上级机关设在自治州辖区内的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录用或者聘用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或者聘用当地人员,特别是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二条 自治机关根据国家规定的原则,结合自治州的实际情况,确定自治州工作人员的地方性福利、离退休待遇和医疗、住房等的补充政策。

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三条第八十三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自治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凉山作文450字 篇6

周日,我和婆婆就开始从衣柜里翻衣物。衣服全部堆在床上后,开始翻了!“这件不行太大了,这件太小了”的话不时脱口而出。终于找出一件衣服和两条裤子。“这些衣服都是我喜欢的。哎,不过衣服还可以再买,可是灾区的小朋友等着过冬的衣服啊!”我自言自语。

周一早晨,老师将我们的衣服全放到角落,并做了登记。到我登记时,我心里一阵激动,这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第一次捐衣物。到了中午,电子科大的大哥哥来到学校收衣服,全班男生出动将衣服搬到操场。操场上堆满了衣服,我好感动。我看到那些善良的哥哥们握着校长的手一直说着感谢的话。把衣服装上车后,我们还拍照留念。

到了晚上,我给爸爸妈妈讲了我们捐款的全部过程,他们也露出了笑容,说我们做得好,以后应该多搞点这样的活动,以强大我们的爱心。

之后,我们班发生了许多相互帮助的好人好事,比如有个同学遇到伤心的事,大家都去安慰他,让他快乐起来。

凉山中小学教育 篇7

关键词:彝族,家支,习惯法

一、彝族与家支

彝族是祖国大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分布在今滇川黔桂一带及境外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地。彝族支系繁多, 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 正式定名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有6种方言;彝族的节日很多, 除火把节、彝族年等重大节日外, 各地有不同的节日。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 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里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缔结起来的社会组织, 是凉山彝族社会独有的一种民间社会组织。它是以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父子连名制作为核心贯穿发展起来的一个稳定的血缘体。它严格以父子连名制的形式环环相扣的向前发展。它的形成如同原始部落氏族, 由一个大的氏族繁衍成若干个环节, 各个环节又分出若干小支, 直至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为止, 从而构成庞大的倒立树形血缘体。家支, 彝语称“次伟”, 意为亲属。它与汉族的宗族有些相似。

二、家支的特征

㈠同一家支同一谱系

谱系是以祖先之名为家支的名称, 每个家支都是同一祖先繁衍发展而来, 不论发展到多少代都只有一个祖先。民主改革以前的凉山彝族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成员分为五个等级, 即土司, 诺伙, 曲伙, 阿甲, 呷西。土司和诺伙属于统治阶级, 曲伙属于自由成员, 而阿甲和呷西则属于“娃子”。“娃子”是整个社会最底层的人士, 是纯粹的奴隶, 几乎没有自由可谈。所以, 记诵家谱系是彝族男人人生的第一大课, 而且是必上的。家谱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靠口传或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的耳濡目染。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残存至今的家谱, 其教育及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如今有些家支把家支谱系编辑成书出版。

㈡同一家支使用相似的宗教习俗

彝族人相信万物有灵, 即山有山神, 水有水神等。因此, 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观念及行为在彝族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彝族老人死后, 儿孙都必须做超度祖灵的仪式, 这是儿孙的义务, 彝族有谚语“父欠子债是娶亲架桥, 子欠父债为超度祖灵”。超度祖灵之意在于要给亡灵念《指路经》, 让亡灵回归祖源地。在凉山, 同一个家支同用一个祖箐洞, 即安放祖灵牌的岩洞。祖箐洞的选择与本家支的分支和迁徙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 一般外人不能接近。此外, 同一个家支或分家支使用同一片墓地, 同一家支日常祭祀活动在形式和内容都大体相似。因此, 同一家支在宗教习俗的习用上, 可能在习俗的形式上稍有差异, 但在内容上是大体一致的。

㈢同一家支使用同一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是指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 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 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家支习惯法是指为了维护和调节家支利益而制定遵守的不成文的规定。家支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习惯法就是家支的“组织纪律”。所以, 每一个家支都有一套相对独立及完整的习惯法。在彝族社会, 通过家支和社会舆论自发性地监督习惯法的执行, 维系彝族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对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理性认识

在凉山彝族社会, 家支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世代传承并沿用至今,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文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过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它对彝族社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㈠积极的影响

首先, 家支有互助共进的功能。这是家支文化的核心, 是随家支诞生并沿用至今的文化。可以说它是家支文化得以传承并得以沿用的内核动力。彝语称其为“尔普”, 它主要体现在家支成员婚丧嫁娶的行为中。当家支内部的家支成员和家庭遇到天灾人祸或困难时, 其余的家支成员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共同来帮助其渡过难关。正因为如此, 无论是在旧社会还是现在, 在凉山彝族地区, 很少出现到处乞讨的彝人乞丐。这是值得肯定和倡导传承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 家支的教育功能。家支利用传统家支的权威性、尊重并服从家支和畏惧家支的文化心理教育家支成员, 倡导好人好事, 阻止伤天害理之行为。从而形成了以礼为先、以德服人、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质, 鄙视偷盗、吸毒贩毒、奸淫妇女等为内容的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教育来提升家支成员的道德价值观。它是一种社会再教育, 更是社会自治的重大举措。最后, 约束功能。家支成员之家通过家支习惯法来约束人们之间的乱伦行为, 及时解决和处理家支成员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对凉山彝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㈡消极的影响

当然, 彝族家支文化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注重狭隘的家支团体的利益、有的家支以人多势众来以强欺弱, 以大欺小、家支等级婚姻观, 姑舅表优婚、利用家支势力影响司法审判基层民主选举等, 这些消极的行为和观念意识是必须消除的。

综上所述, 凉山彝族家支真实的存在于凉山彝族社会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社会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凉山彝族家支是一种落后的, 不进步的观念意识及行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家支文化传承至今, 关键在于它在凉山彝族社会中的功能作用。民主改革以前, 它是一种保障生存的制度。在当时如果一个人没有家支就如同商品。民主改革以后,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它的功能和人们对家支的观念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它的主要精神是没变的。笔者认为, 家支, 无论作为一种彝族传统文化, 还是社会自治的民间组织。当代政府应当按照“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的原则,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引导, 不能人为地去消除它。

参考文献

[1]、张学立《彝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凉山中小学教育 篇8

火把跃动,唤醒了这个全球唯一可以玩火的城市,点燃了盛夏的激情,整个城市流淌着火一般的热情,涌动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斗牛比赛上,两头公牛怒目而视,相向冲来,一声怒吼中,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发出摧天坼地般的巨响。

2011年7月,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凉风习习,风景满园。主题为“清凉夏日、火舞月城”的“2011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在这里隆重举行。

火把节,彝语称为“都则”,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作为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彝族人视火把为神灵的化身、人财兴旺的源泉和纯洁幸福的象征。千百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彝族人民,在这片流金溢彩的土地上,创造了火的历史、火的文化,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将举行为期一周的火把节。如今,凉山彝族火把节已经蜚声海内外,古老、神奇而又狂热多情的火把节,成为集中展示凉山彝族文明史和西昌人文风情的盛大节日。

火把照亮西昌城清凉夏日、火舞月城

“荞子黄了,心儿醉了,阿妈的女儿长大了……米酒香了,火把燃了,大山的雄鹰展翅了……”2011年7月火把节,笔者终于有机会走进西昌,与数十万西昌儿女一起,参与到这辉煌灿烂的“东方狂欢节”中来。

到了西昌才知道,火把节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玩火的节日”,今年西昌主题为“清凉夏日、火舞月城”的火把节将持续一周,除了熟知的点燃火把照天祈年、盛大的歌舞活动外,火把节期间还要进行传统的摔跤、斗牛、射箭、选美等活动——实际上,火把节就是西昌独特民族风情的迸发与集中展示。

由于火把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当地人很早便开始准备:早在火把节前半个月,人们就从野外折来干蒿,和树枝一起用细绳索扎成火把,放在人畜不经过的“干净”地方,火把扎好后,心头才能踏实。此外,人们还会特意选出膘肥体壮、具有参赛实力的牛、羊,精心饲养,就为在火把节的“斗牛”、“斗羊”比赛上一争高低;而姑娘们则忙着准备漂亮的衣物和银饰,并排练火把节上的舞蹈;小伙子们为了赢得家族荣誉和姑娘的喜欢,常聚在草坝上练习摔跤……

所有的这些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年一度的月城盛事。7月24日傍晚,当夕阳隐去了最后一抹余辉时,火把节便拉开了序幕——规模宏大的火把节文艺晚会正式开演,四方来宾济济一堂,共庆盛会。这时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身着节日盛装的男男女女,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小城沸腾了起来。

此后的每晚都是火把节的高潮,尤其是到了7月29日的“火把狂欢夜”——随着两颗耀眼的信号弹划破夜空,数十万西昌儿女和国内外游客手执火把,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大街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架在西昌城内的无数个篝火堆被点燃,等候在火堆边上的群众点燃手中的火把。刹那间,成千上万支燃着炽热火焰的火把在夜空舞动,继而又汇集成一条巨大的火龙,向前游动。

火把烧得越来越旺,人聚得越来越多。伴随着彝族达体舞舞曲响起,人们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都手拉手,围着篝火随歌起舞,尽情地享受着这火把节带来的激情与快乐。冲天的火光照亮了人们兴奋的脸庞,欢快的舞步掀起了姑娘的长裙,狂欢的人们唱啊、跳啊,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西昌城成了火的天堂、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火把跃动,唤醒了这个全球唯一可以玩火的城市,点燃了盛夏的激情,整个城市流淌着火一般的热情,涌动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就在笔者目眩神驰之际,与笔者下榻同一酒店、刚认识不久的广东游客阿梁突然出现,他竟穿了一身漂亮的彝族服装“闪亮登场”。更让笔者吃惊的是,他不仅有了一个好听的彝族名字,更获得了一位彝族姑娘的爱情信物。看着狂欢人群中不时结伴离去的青年男女,笔者立即顿悟,火把节还有另一个名字——“东方情人节”。

夜深了,笔者挤出热情似火的人海后,还看见许多年轻人手里拿着火把继续从四面八方赶来,汇入狂欢的队伍。据当地人介绍,这一夜,整个西昌地区点燃了上百万支火把,西昌主城区参加狂欢的人约有37万,狂欢活动持续到凌晨3点。

各色体育运动与选美比赛

整个火把节期间,精彩不断,摔跤、斗牛、斗鸡等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纷至沓来。

在所有的体育活动中,摔跤是最热闹的。彝族摔跤在形式上与国际自由式摔跤有点相似,比赛开始时,摔跤手身上扎一根腰带,显得雄健威武。交手之后,两名选手腾挪翻滚,你争我夺,各不相让,直到把对方摔倒,迫使其双肩着地,才算胜利。

而火把节上的斗牛则与西班牙的“斗牛”完全不同,它是两头健壮公牛之间的较量。斗牛也是火把节上最刺激的节目——比赛时,两头公牛怒目而视,相向冲来,一声怒吼中,两对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发出摧天坼地般的巨响。四周观众呐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励,犟性大发,连续猛攻。只见斗牛场上黄尘弥漫,颇有古罗马角斗场的味道。最后,得胜的公牛会披红挂彩,由主人牵着得意洋洋地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山崩海啸的欢呼声顿时充溢全场。

如果说在体育场、斗牛场上可以领略到力的角逐、雄性的张扬,那在选美场上美的风景则能让人眼前一亮。

选美是火把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传统选美会场,花一样的姑娘撑着黄伞、摇曳着婀娜的身段款款而来,五色的百褶裙摆轻轻摇动,每一个褶子都仿佛藏着一个梦;而鹰一样的小伙头戴“英雄结”、身披披毡、腰佩长刀,如射日降雷的勇士。

选美还未开始,现场就已经沸腾了——欢呼声、呐喊声、尖叫声如浪般涌来。当激动人心的音乐奏响,选美舞台四周会迸射无数道耀眼夺目的光束,璀璨的礼花瞬间迷醉整个夜空。虽然舞台是现代的,但选美的标准依然是彝族传统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根据选手的服饰表演、才艺展示等评选出美女和俊男,分别冠以“索玛花”和“山鹰”的称号。

除了传统选美,西昌还有一项“月亮女儿”的评选比赛。每年都会有全国各地的女孩参与这一赛事,她们通过朝气蓬勃的打扮、个性独特的才艺表演传达着“月亮女儿”的美丽与智慧。

上一篇:比利时的商务礼仪下一篇:实习老师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