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共12篇)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1

专项

目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本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申报时间:2010.7.31前

支持范围:

(1)支持工业、城建、农林和生活等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如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机电产品再制造、电子废弃物、废铅酸电池、危险废物以及其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回收网络建设。

(2)支持国家重点支持、需要地方配套的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支持市政府要求重点支持的其他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优先支持范围:对于国家及本市重点支持领域内的项目、纳入国家及本市循环经济试点的项目、纳入本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的项目以及区县有配套资金或政策支持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支持方式和标准:

(一)对纳入上述支持范围的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资助标准按照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与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部分投资总额)的20%执行,单个项目资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

(二)对国家重点支持、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根据国家要求,给予相应支持。

(三)对市政府要求重点支持的其他项目,其资助方式和标准另行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申报条件:

(1)由在本市注册并落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符合本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

(3)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及布局导向;

(4)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农林类项目,投资额原则上应在200万元以上;

(5)项目已按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文件,已于申报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行,已发挥资源环境效益,已办结国家规定的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竣工验收手续;

(6)项目示范和推广作用明显,能够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效益显著,不对公众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2

1985年, 国家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 1996年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十一五”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十多年来, 特别是近几年,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引导下, 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据初步统计, 2008年,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3亿吨, 综合利用率达64.3%, 比2000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其中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67%、55%、85%。目前, 我国大宗固体废物除尾矿、磷石膏、脱硫石膏受技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利用量较小外, 其它废物基本实现了由“以储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

(二)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和科研单位不断的技术创新, 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有了很大突破, 开发了一批大用量、低成本、经济效益好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如掺量达90%以上的粉煤灰、煤矸石制砖技术, 磷石膏生产硫酸联产水泥技术, 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技术等, 钢渣高温熔渣快速粒化技术、微晶陶瓷技术和热能回收技术等几十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已开发利用脱硫石膏单线年产5 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利废建材设备制造逐步实现国产化。

(三) 利用途径不断拓宽。

过去曾被当作垃圾填埋和堆存的粉煤灰, 不仅成为生产建材产品的主要原料, 而且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市政工程建设, 如三峡大坝利用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和料, 共浇注2 800万立方米;北京奥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利用粉煤灰350多万吨。近年来, 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正在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可以生产氧化铝、特种硅铝铁合金、超细高岭土、高强模具石膏等产品, 应用前景和发展势头较好。

(四)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 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许多企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更是煤炭等行业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综合利用产值和利润占企业总产值、利润过半的先进企业, 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008年, 我国水泥原料的25%来自大宗固体废物, 利废新型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0%,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2亿多吨, 减少占用土地约30万亩。

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的成效, 主要是国家政策扶持和强化管理。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1996年, 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 (国发[1996]36号) , 成为新时期资源综合利用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 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提出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重点突破、全面推广,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企业为实施主体,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并确定了以排放量大、堆存量大、资源化潜力大的固体废物的大宗利用和高效利用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宏观指导。

二是完善法规标准。国家发布实施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关于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同时, 有关部门制定发布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出台了粉煤灰、矿渣、钢渣等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混凝土、肥料等国家标准, 进一步完善了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国家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和有关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对以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的所得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缴纳所得税, 并免征增值税;对以煤矸石等为燃料综合利用发电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等政策, 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四是制定限制和鼓励性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分三批公布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名单 (共577个城市) , 提出限期淘汰实心粘土砖目标要求, 并会同财政部发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大力推广以利废建材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 节约资源, 保护耕地。

五是加大资金支持。近年来, 国家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 加大了对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并将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稀贵尾矿资源整体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冶炼废渣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列为重点鼓励的技术研发和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加以引导。

六是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了“综合利用, 大有可为”系列宣传活动, 提高全民资源意识, 突出宣传资源综合利用在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宣传企业开展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先进典型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快。

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测算, 2008年, 我国主要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约20多亿吨, 其中粉煤灰3.9亿吨、煤矸石5.3亿吨、冶炼废渣2.5亿吨、尾矿9.6亿吨、脱硫石膏3 500万吨、磷石膏5 000万吨。“十二五”期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对电力、煤炭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大宗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将逐年增加。据预测, 到2015年, 仅山西省粉煤灰年排放量就将达5 300万吨, 再加上历史堆存的各种固体废物, 短期内无法全部消纳, 综合利用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目前, 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综合利用水平高, 如南京、上海等地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已达到100%, 但在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煤炭资源和火电厂较为集中, 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大, 再加上受价格、市场等因素的限制, 综合利用规模较小。

(三) 综合利用产品应用水平偏低。

整体看, 我国利用大宗固体废物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多, 但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储备技术和装备, 由于政府引导资金不足, 对有些先进适用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产业化应用滞后。

(四) 部分地区优惠政策落实较难。

国家已经出台的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 在有些地方还不能很好落实,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税源不足, 综合利用企业减免税兑现率较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机组应优先上网发电, 但部分地区煤矸石电厂上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些综合利用发电企业发电小时数受到限制, 影响了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涉及煤炭、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 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下一步, 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从生产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并延伸和拓宽生产链条, 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

(二) 组织编制规划。

组织编制“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研究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三) 完善相关法规。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修订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管理。

(四) 支持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

继续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 在重点地区支持一批大宗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

(五) 完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

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鼓励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政策, 细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增值税优惠政策以及鼓励煤矸石发电政策等。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鏈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作者简介: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4

介绍了焦窑煤矿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劣质资源、延伸煤炭产业链的具体实践.认为煤炭企业走综合开发、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的道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推广.

作 者:杨永仁 任庆仕 作者单位:杨永仁(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北京市和平里,100713)

任庆仕(焦窑煤矿办公室,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焦窑镇,057150)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5

摘要:背景 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众广州公司)位于广州开发区,为华南地区首家炼钢、热轧、冷轧一条龙作业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年产不锈钢达百万吨,产品包括扁钢胚、热轧钢卷和2B、2D冷轧钢卷.作 者:陈卓全    蔡苑乔    廖聪  作者单位:陈卓全(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蔡苑乔(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廖聪(广州环境管理体系评估咨询中心)

期 刊:广东科技   Journal:GUANG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19(4) 分类号: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6

节约能源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贸委的关心、指导下,赣州经贸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点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省经贸委环资处通知要求,现将2006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

(一)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1、明确工作目标,抓好政策导向。为逐步形成了全市较为完备的节能降耗指导和调控政策体系,在全市上下树立了既要快速发展,更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节约发展的政策导向,根据 “十一五” 国家、省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战略部署,“一条主线,六项重点”、建设“五个十百亿工程”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提高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加快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工作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全市万元GDP能耗(以2005年可比价计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平均年降低4%;其中,2007年降低5%以上,2008年再降低5%以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达到60%以上。

工作思路: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以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察,推进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充分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2、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初步建立了能耗指标统计体系。经多次与市统计局等部门协商,初步建立了对各县(市、区)每季一次的能耗指标统计体系,为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在落实好列入省百户重点耗能企业的国兴集团等7户目标责任的同时,选择了崇义章源、赣州虔东实业(集团)等10户企业为市重点企业,签订 “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企业节能目标与措施。三是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状况报表制度。对7户省重点耗能企业和10户市重点耗能企业的每季度耗能状况均要求上报至市经贸委,其中省重点企业还必须上报省经贸委,及时跟综和了解企业的能耗动态。四是建立了节能信息工作制度。为做好节能信息报送工作,下发了《关于节能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赣市经贸资字[2007]191号),要求各县(市、区)经贸委、省市重点耗能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节能信息网络,及时通报工作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3、开展节能监察,扎实推进节能工作。一是认真贯彻实施《节约能源法》和《江西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工业企业节能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赣市经贸资字[2007]215号),组织各县(市、区)对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依法进行用能监察,了解企业用能情况,节能管理制度与措施、节能技术进步情况等。通过用能监察,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合理用能,依法节能的意识,有效促进了企业节能降耗的工作。三季度7户省能耗重点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7.5%。寻乌县根据企业耗能和资源利用情况,组建了由经贸局、环保局、水保局、安监局四家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队,负责对重点监管企业实施节能管理和监察工作。二是按照国办发明电[2007]19号文和赣府厅[2007]34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专项清理工作,重点抓好“十一五”期间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工业锅炉(窑炉)的专项工作。按照“七大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质监局、市环保局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今年淘汰12台锅炉(窑炉)的名单,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省经贸委工作进展情况。到年底,全市可淘汰26台燃煤锅炉(窑炉),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三是对群众投诉的节能减排案件认真处理。在市委、市政府通过赣州电视台、赣州人民广播电台开通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市长热线”中,我委接受、处理群众有关投诉8件。对每件投诉,我委都予以高度重视,与环保、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组成调查组,由委领导带队到现场认真调查处理,群众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率达到100%。

4、抓好节能技改项目,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一是向省经贸委推荐了国兴集团、宝华山集团等余热发电项目,申报国家财政节能奖励项目,于都县华强新型建材公司申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省经贸委上报项目。二是加大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力度。对一些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责令其尽快制定出详尽的淘汰计划,尽早淘汰。龙南县经贸委,督促江西源兴钢铁公司进行了两次在的技术技术改造,对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设备进行了更换,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

5、抓好节能监察队伍建设。一是与省节能中心在赣州举办了一期全市重点企业及重点耗能企业能管员培训班,有四十余户企业的62名工程技术人员参训并通过能管员资格考试,各县(市、区)经贸委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学习。二是恢复能源监测站,筹建市节能监察中心。在我委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委党组抽调人员,恢复了能源监测站。目前正积极向市政府请示,组建市节能监察中心,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购置检测设备。并已到省节能中心、南昌市节能中心进行了前期考察。三是县(市、区)经贸委加强了队伍建设。大余、于都、宁都、崇义等县或成立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导小组,或设立专职科室,指派专人具体负责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工作。

6、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在“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通过在新闻媒体发布,在公众聚集场所、机关、企业张贴节能公约,引导和教育全社会增强节能意识,营造节约风尚。政府机关带头做好节能工作,日常办公做到力行节约。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18摄氏度,并责成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今年七月召开了全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会。这是我委多年以来首次召开的专业工作会议,参会规模突破百人,对全面宣传布署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加强指导与调度,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一是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省里的有关政策规定,认真组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自1996年实施以来,我市已有江西宝华山集团宁都水泥有限公司、兴国赣兴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国兴集团兴国水泥有限公司、于都华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认定,70户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享受了优惠政策。今年1-11月减免税收共计1338.03万元。二是督促企业填报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报表、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情况报表等,定期了解掌握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并做到了调度面不断扩大,品种增多。

2、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认真贯彻实施《赣州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管理办法》,对全市报废汽车回收点进行了备案登记。牵头组织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对定南县的一非法回收拆解点进行执法检查,并在赣州电视台、赣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加强了管理,规范了市场。多次赴瑞金市,对其拆解点的不正当经营行为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调查情况上报省经贸委。到目前,今年已回收拆解报废机动车2923辆,比去年同期增加 3%。其中报废汽车906辆,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减少污染,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活审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会同市环保局下达了全市2007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在各县(市、区)申报的基础上,安排江西华劲纸业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南康大澳公司、崇义章源钨制品公司还分别列入全省今年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今年10月,龙南和利稀土冶炼有限公司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崇义章源钨制品公司已向省经贸委提出了清洁生产审核申请报告。南康大澳公司的清洁生产也正积极开展中。

(三)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推广工作

1、以执法监察为着力点,墙材革新工作有新突破。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对墙材革新工作的领导,落实了专项基金征收政策,组织开展对贯彻实施《江西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加大了“禁实”力度,积极发展新型墙材产业,发展新墙材的环境大有改观,新墙材应用难问题得到缓解,墙材专项基金征收政策正在全面发挥调控作用。全市现有新墙材企业60余家,新墙材年生产能力达18亿标块,其中今年新上了34家,新增生产能力10亿标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新墙材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孔砖、页岩多孔砖系列、蒸压灰砂多孔砖系列、煤矸石多孔砖系列、轻质隔墙板等多个品种。全市生产新墙材8亿标块,市中心城区新墙材应用比例达80%以上。绝大多数县县(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新墙材生产基地。全市征收墙材专项基金 2033 万元,其中市本级700 万元。全市有17个县(市)开展墙材专项基金征收,县(市)征收专项基金1300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开展“禁实”,已累计关闭实心粘土砖厂120家。在全市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的做法得到了省墙办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推广。

2、加大禁现力度,积极做好推散工作。贯彻实施《赣州市中心城区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2007年对市城区内70多家房地产开发房建工地单位以及省定12个建筑节能重点项目进行了行政执法检查,要求他们承建工程项目依法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并多次到新墙材企业、预制件厂进行了执法检查,督促这些企业使用散装水泥。抓了重点工程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用,做好专项资金征收工作。经过努力,将搁置了3年的建设工程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重新列入了市政服务中心报建窗口,实行了一站式收费。目前,全市已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4个,预拌混凝土年生产能力达160万立方米,综合发散能力达200万吨。年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200万元,同比增长了150%;完成散装水泥供应116.81万吨,同比增长了10.14%,其中农村发散12万吨;生产预拌混凝土12.9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2.11%。

二、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案例

江西国兴实业集团是我市重点企业之一,目前拥有兴国水泥公司、东方红水泥公司、东方红于都旋窑水泥公司和赣州东方红水泥公司沙河厂、水东厂等5家全资子公司(5大水泥生产基地),注册资本近1亿元,至2006年底年水泥生产规模为160万吨,2008年3月于都东方红2#旋窑线建成投产后,年水泥生产能力将达280万吨。2006年企业资产总值4.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8亿元,纳税总额2017万元。2004年至2006年公司累计生产水泥322.44万吨,比2001年至2003年增长3.44倍;实现销售收入6.91亿元,比2001年至2003年增长3.47倍;纳税总额5777.78万元,比2001年至2003年增长3.04倍。其中水泥产销规模名列全省前

四、赣州市第一,2005年至2007年公司连续三年被认定为江西企业100强。

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国兴集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集团总裁为组长的公司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认识,形成集团上下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合力,促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能源消耗与工资挂钩:各部门的工资都与能耗指标挂钩,提高和强化全员能源管理意识。

三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2005年,一次性投入500万元左右对三台机立窑、生料烘干系统等安装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新型长袋脉冲除尘器;投资300万元左右对东方红公司主要扬尘点均安装了大布袋除尘器或者高压静电除尘器,使公司的立窑水泥企业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要求。2003年以来,筹资3亿元人民币首建赣南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改变了赣南无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历史。集团公司2#旋窑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后,年水泥生产能力将达28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占75%以上(即21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和江西省平均水平(63%)。

四是发挥行业吸纳废渣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有关政策规定,在集团公司所属水泥厂生产中大量使用煤矸石、煤矸石达烧、锅炉炉渣、硫铁矿煅烧渣、炉底渣等工业固体废渣,每年的使用量达到了40万吨左右,据江西省放射卫生监督检测站和环保管理部门检测,没有产生二次污染,产品质量经省、市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五是积极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等国家支持的节能项目。投资4000-5000万元,配套建设四台余热锅炉、一套7.5MW汽轮发电机组的纯低温余热电站。

六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公司除在日常的生产组织中十分重视避峰填谷、节约用电外,每年投入各厂的环保和节能技改资金均在100-300万元左右,通过积极稳妥有效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能源的消耗,同时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环境状况。为了适应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投资30万元左右在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污染源在线连续监测系统,自觉接受省、市、县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全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在省里发布的《2006年各设区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中,我市三项指标都上升,在全省的排名靠后。群众反映投诉企业对环境污染的数量大幅增加,环境污染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我市企业申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的数量少,能批准、列入国家项目的更少。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空白县。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能耗呈提高趋势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一是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机制还不健全,难以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二是节能、节约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还刚起步,能源监测技术手段比较缺乏。三是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充分调动企业及全民的积极性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四是我市工业基础薄弱,大中型企业较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发展趋势了解不足,申报的项目难以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与要求。同时,由于申报的程序繁杂、要求较严,加上项目设计、申报等费用,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我市的项目申报。

四、明年的工作打算

1、履行职责,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落实。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完善单位GDP能耗公报制度,把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市县、企业和班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重点能耗企业要按照省节能办制定的《江西省“十一五”期间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的5项工作要求,逐项抓好贯彻落实。

二是加强重点能耗企业国兴集团等17户企业统计报表工作。加强对省、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情况的调度与跟踪,及时准确地报送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并建立资料数据库,推广企业网上直报。督促企业制定节能工作方案与措施,实现节能目标任务。

三是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充实人员、增加必要的设备,发挥市能源监测站的作用,开展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工作,进行企业耗能设备选型审查,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淘汰设备进入企业生产领域,着力推进工业行业企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工作。

四是开展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能源审计,每两年进行一次。我市列入了省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7户企业,在2008年3月底前要完成第一次能源审计,并将能源审计报告和年度节能规划报市经贸委和省节能办组织审查。对10户市重点耗能企业,在2009年进行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工作。

五是组织实施《赣州市淘汰燃煤锅炉(窑炉)专项行动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淘汰燃煤锅炉(窑炉)。按时保质,完成工艺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作。

六是发展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能效标识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节能信息传播等新机制。在工业园区,围绕废渣、废气、废水、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开展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七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利用国家对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奖励、补贴的政策,充分调动企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申报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节能资金投入,大力推广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对列入省、市重点耗能企业都要求申报节能、或资源综合利用、或循环经济等技术改造项目,并组织实施。抓好宝华山集团、国兴集团余热发电项目组织报送工作,以此为突破口,熟悉程序,积累经验,进行推广。组织申报好2008年节能备选项目。

八是组织开展重点能耗企业用能监察活动,建立企业耗能设备选型制度,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淘汰设备进入企业生产领域。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和冶金、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管理和监察工作。要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调查进行疏理,了解企业能耗情况和节能措施,并建立电子档案。

九是积极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做好市节能监察中心的组建工作;举办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能管员培训班,加强队伍建设。

3、积极引导,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引导、扶持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在全民创业中,引导企业和能人综合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变废为宝,实现效益和环境的统一。二认真做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做好认定工作。同时要根据政策,做好本地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申报工作。三着力抓好重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兴国宝华山集团、江西国兴集团、于都华强建材、赣州鼎强建材等6家列入了省百家重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大力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制定工作方案,抓好组织实施。水泥行业要把余热余压发电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抓紧抓好。

4、保护环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清洁生产企业认定工作,通过清洁生产企业认定,树立一批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推动全市清洁生产工作。特别要注意发现本地清洁生产企业典型,并组织动员企业申报清洁生产企业。

5、规范经营秩序,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要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监管。继续贯彻执行《赣州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管理办法》,做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的协调组织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全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二要继续做好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三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秩序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废旧物资回收经营政策,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加工利用。切实解决再生资源业环境污染、偷盗销赃、逃避监管和无序竞争等问题,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调度与统计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帮助再生资源企业协调解决经营和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7

1 循环经济的由来

1.1 循环经济的提出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第一次阐述了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思想。书中用触目惊心的案例叙述了大量使用杀虫剂对人类的危害,敲响了工业社会环境危机的警钟。同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他将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提出如果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当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时就会走向毁灭,只有循环利用资源,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

1.2 循环经济的概念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该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 我国人均资源紧缺,资源消耗量大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率仅排在世界第53位。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已超过4亿吨,石油1.4亿吨,铝矾土800万吨,铜精矿几百万吨,橡胶300万吨。因此,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重新考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 资源再生与循环经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应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应将再生资源作为“二次原料”加以循环利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目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好资源循环利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3.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7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

3.2 循环经济立法进程取得显著进展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于2011年正式施行,北京、上海、山东、重庆、深圳等17个省市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决定。

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制度安排。

3.2.1 坚持减量化优先原则

《循环经济促进法》坚持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耗物耗过高,资源浪费严重,前端减量化的潜力很大。因此要特别重视减量化,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

3.2.2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在传统的法律领域,产品的生产者只对产品本身的质量承担责任,但现代生产者还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即通常所说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循环经济促进法》区分不同情况,对生产者等主体在产品废弃后应当承担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作了明确规定。由此表明,生产者的责任已经从单纯的生产阶段、产品使用阶段逐步延伸到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置阶段,相应对其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3 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了建立废物交换信息系统、鼓励和推进废物回收体系建设。

国家支持生产经营者建立产业废物交换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交流产业废物信息。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支持废物回收企业和其他组织开展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及信息交流。废物回收交易市场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安全和消防等规定。

3.2.4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行政强制手段是不够的,必须依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各行各业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激励措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财政支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有关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等。

3.3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组织开展示范试点,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推广,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十分必要。

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部分省市开展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

2007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正式启动。第二批试点不是第一批试点简单数量的增加,而是对第一批试点的补充和深化。一方面,将第一批试点中未包含的行业和领域,如矿产资源、机械制造、皮革、食品、包装、纺织(再生纤维)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另一方面,将节能减排任务比较重的重化工集聚区或园区及对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典型示范意义的重点城市和地区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3.3.1 形成了一批典型企业

在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优秀企业。

济南钢铁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能源梯级利用、钢渣综合利用和废水循环利用,实现电力自给50%以上,煤气“零”放散。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被列为试点单位后,全公司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公司下属80%的氧化铝企业首先实现了废水“零”排放,2008年实现了全公司废水“零”排放。

3.3.2 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试点园区根据自身特点,按生态工业理念规划园区建设,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很好地实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园区现有企业的生态化改造,对新上项目从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准入标准、集约用地、节约用水、废物排放等诸多方面确保园区发展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强度递减,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上海化工区基于化工主导产业建设上下游链接项目,抓好产业链条节点项目,形成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仅为全国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1/2、1/12、1/8和1/3。

3.3.3 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了雏形

10个试点省市在全社会层面,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探索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废物减排水平,促进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山东省从企业、园区、城市3个层次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工作,培育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重庆市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大力实施主城区环境污染企业搬迁和主城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同时把发展库区循环经济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辽宁省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推进6个重点行业、5个城市、10个区县、10个重点园区以及50家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提出了构建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3个循环层次,培育区域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为主要内容的“3+1”模式。

4 我国资源再生利用工作成绩显著

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中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承担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主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再生资源利用的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展。

4.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其表现形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是循环经济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使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4.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持续增加

2007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持续增加,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旧电子电器以及报废汽车、报废船舶8大类别的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1.15亿吨,较2006年的1.03亿吨增长了11.58%。

4.3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不断提高

2007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值达3213.69亿元,较2006年的2421.1亿元增加了792.59亿元,增幅为32.74%。

4.4 再生资源进口总量继续增长

2007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报废船舶等5个类别的再生资源共进口3 538.67万吨,占回收总量的73.97%。

4.5 节能减排效果日显突出

2007年,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1.15亿吨;回收总值为3 213.69亿元;进口量为3 538.67万吨。

按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计算,与使用自然资源相比,可节能1.12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63.6亿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5.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5.05万吨。

4.6 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完善

上海新格、河南豫光、江苏春兴等企业实现了再生金属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了一批再生铜铝铅锌加工利用示范工程。如上海新格再生铝生产规模超过20万吨,开发应用了多室熔炼炉装备,实现了永磁搅拌熔炼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铝合金的废铝利用率达到87%。河南豫光从国外引进国际一流的废电池预处理集成系统,建设了10万吨再生铅综合回收示范工程,目前生产规模已达5万吨,为铅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开辟了新的途径。

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4条年处理规模1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线,探索废旧家电定点回收、集中拆解处理,投产试运行以来,为国家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政策积累了经验。

湖南汨罗、广东清远通过规范园区管理,实现再生资源统一回收、拆解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同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链延伸,用循环经济理念对园区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湖南汨罗形成了约100万吨再生资源回收和集散交易规模,广东清远初步形成了30万~40万吨的拆解加工能力。

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从废物的回收利用入手,引进关键的补链企业和资源再生利用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完善区域静脉产业,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园区发展静脉产业。引进先进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实现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与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的高效对接,使静脉产业上水平、上规模,促进区域动静脉产业的协同发展。园区年拆解加工能力为100万~150万吨,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原材料铜40万吨,铝15万吨、铁20万吨、橡塑材料20万吨。

山东济南复强公司在装备再制造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利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汽车发动机再制造,形成2万台生产能力,目前年再制造发动机5 000多台。

5 加快推进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正处于阶段性演进过程中,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既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各种困难的严峻挑战。

加快推进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从以下3个方面推进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

5.1 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应尽早出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5.2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按照市场规范、竞争有序、合理布局、环境友好的原则,积极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机电产品、废弃包装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通过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支持沿海地区建设一批以再生原料为主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基地。

在再生资源利用方面,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抓紧建设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再生铜铝铅锌示范企业,重点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示范项目。

在机电产品再制造方面,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铁道设备等再制造示范工程。

在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方面,重点支持建设拆解处理示范企业,探索建立回收拆解的相关政策

地方动态

机制。

5.3 着力构建全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5.3.1 资源开采环节

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5.3.2 废物产生环节

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5.3.3 再生资源产生环节

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5.3.4 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积极推进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

在此基础上,各地要尽可能将区域内工业、农业,城市、农村,生产、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全社会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再生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可以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静脉产业和低碳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8

[关键词] 循环经济再利用税收优惠

一、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和家庭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资的再利用。这些废旧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的。而如果这些废旧物资被白白的扔掉,不仅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促进废旧物资的再回收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鼓励和引导行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资源再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这些企业对资源再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回收再利用领域中来。

二、现行税收政策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物资再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现行增值税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对利用工业“三废”生产的产品享受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税待遇。虽然物资再利用企业从物资回收公司购买的物资可以扣除10%的进项税额,但是,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收购的废旧物资除了从物资回收公司购入外,还有相当多的物资是从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个体收破烂的人手中购买的,由于无法取得发票,因此无法享受抵扣10%的进项税额税收优惠,税收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另外成立物资回收公司,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或者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勾结,由物资回收公司虚开发票以达到抵扣的目的。这样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加大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本。

所得税方面,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中规定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1年。由于许多废旧物资再利用的企业在经营前期一般都处于亏损期,有的亏损期较长,因此对这类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年基本上不会起到鼓励和激励作用。这项优惠政策显然无法有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再利用行业中来。例如象废水回收再利用企业,由于其需要铺设中水管道,费用巨大,在经营前期肯定会处于亏损阶段,在这个阶段免征企业所得税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种,而在其他税种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没有任何减免。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税收负担也是比较重的,例如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单位,一般都占地面积较大,土地使用税等税收负担自然比较重。

2.税收优惠手段单一。现行优惠政策主要是采取减免税的直接优惠手段,而允许加速折旧、扩大扣除项目等间接的税收优惠手段很少运用。一般情况下,直接优惠手段对纳税人争取或骗取税收优惠的刺激作用大,而间接优惠对纳税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激励作用大。因此,在选择税收优惠的政策手段时,主要应当运用间接优惠,尽可能少用直接优惠。

3.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不公平。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增值税的仅限于工业“三废”和资源开发伴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对其他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例如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旧轮胎、旧电池、废玻璃、旧家电回收利用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行业则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另外,目前对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产品和企业采取同等税收待遇。但实际上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包括的项目中,许多资源在综合利用过程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技术要求、难易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利用废轮胎等废橡胶生产的胶粉、再生胶、利用废电池提取的有色(稀贵)金属和生产的产品等再利用就存在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回收费用高的特点。而废纸和废旧钢材的再利用则相对容易,技术要求也不高。这种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限制了资源的再利用。

三、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政策。一是扩大增值税优惠的范围,除利用工业三废以外,将再利用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的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免征增值税或者采取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作为辅助材料的产品减征增值税;二是对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机械和设备实行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三是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物资再利用的设备和机器,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2.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是将物资再利用企业的所得税的减免待遇调整为从获利年度起开始享受;二是延长优惠期限,建议从获利年度开始享受3年~5年减免税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行业中来。

3.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手段。允许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高这些企业研发费用的扣除比例;这些企业开发的和购买的无形资产缩短摊消期限。

4.在其他税种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优惠。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给予一定的减免待遇。

5.实行差别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物资再利用处理的难以程度、技术要求、资金要求等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目前亟待鼓励发展的再利用行业中来。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9

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益处:弥补我国森林资源之不足;有利于发挥我国纤维板和刨花板业的比较优势;支撑家具和建筑装饰装修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人工林快速发展,保护了天然林资源.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即将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继续鼓励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作 者:刘一川 黄安民 李耀 张宜生 叶克林 LIU Yi-chuan HUANG An-min LI Yao ZHANG Yi-sheng YE Ke-lin 作者单位:刘一川,李耀,LIU Yi-chuan,LI Yao(广西丰林集团公司,南宁,530221)

黄安民,张宜生,叶克林,HUANG An-min,ZHANG Yi-sheng,YE Ke-lin(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10

42、回收的不是废品,而是资源。

43、回收的废物,再生的资源。

44、回收废品,利国利民。

45、回收废品,做环保达人。

46、回收废物,收获资源,保护环境,共享生活。

47、回收旧废品,服务千万家。

48、回收你的废品,环保地球家园。

49、汇聚百废,切莫浪费。

50、家有废品麻烦多,回收利你又利国。

51、节约是一种习惯,废品是一种资源。

52、节约资源,变废为宝。

53、今天的回收,是为了明天的新生。

54、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55、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

56、流动的当铺,当你的废品。

57、没有废品,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贝。

58、你把不要的给我,我还你真金白银。

59、你不需要的,正是我想要的——废品回收,快捷互惠。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11

“十一五”期间,全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创新不断加强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大进展,有1 00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城市垃圾资源化等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复杂难采矿床和难处理矿石的高效采选冶关键技术及关键配套装备的自主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尾矿再选和制备建材的多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赤泥选铁技术为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废旧纺织品生产切片产业化技术已经成熟,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机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和每年5万吨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已经建成。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也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对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2.产业集聚不断形成

国家发改委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之一,目前已确定了两批总计22家园区,第三批申报名单正在评审过程中。这次又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重点培育和扶持百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和百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工信部开展的12个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12个基地的试点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继去年山西朔州基地院士行之后,广西河池基地院士行也即将开始。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工作,2010和2011年共安排专项资金80.16亿元,对704家矿山企业进行了奖励,设立示范工程408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也在积极探索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参与打造建设了江西南康有色冶炼渣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浙江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辽宁本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溪湖)试验区”、江西鹰潭“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河北廊坊“节能环保生活示范园(养老养生基地)试点”等一批基地和园区。

3.龙头企业不断显现

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下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近30家,年均消纳各类废弃物1 000多万吨,年产值60亿元。宝钢发展有限公司每年综合利用废弃资源超过1 000万吨,综合利用产值突破17亿元。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利用矸石近600万吨。浙江天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年处理电厂固废近千万吨。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以100%脱硫石膏为原料生产石膏板的成套技术,每年可替代天然石膏资源近1 000万吨。此外红河锌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富润纺织有限公司、西安市宝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环江富鑫铸锻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我们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前景辉煌,任重道远。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的客观要求,使得资源综合利用受到广泛重视,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期。

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经济、保持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未来5-10年,在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将支出5.8万亿元,净创造95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将比“十一五”翻一番。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不低于15%,到2015年总产值将有望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矿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有价金属再选和胶结充填采矿获得新的利益驱动;基础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为固体废物在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中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资源型行业调整结构、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展望未来 携手共进》一文)

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 篇12

一、循环经济内涵及特征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环境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人类经济社会是生态环境的子系统这一根本认识出发, 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相容为目标, 依据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代谢循环模式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与形态。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倡导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与环境和谐共处, 从而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 也是从根本上消除困扰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 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策措施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具有与其它行业、企业共性的特征, 其它行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措施, 许多在煤炭企业同样有效, 因而同时可以采用。

(一) 健全和完善法律政策强制体系

1. 利用法规政策规范人类的经济行为, 是各国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时的有效途径。

在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 的基础上, 研究适应新形势下的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要严格对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的检查与监督, 严格矿山土地复垦综合治理, 建立与资源利用率挂钩的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和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明确提出各高耗行业的单位产量最高耗能标准和单位产量消耗原材料的最高标准,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 提出分阶段单位产品和服务耗能与耗材递减目标;制定《废弃物循环利用条例》, 明确规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在废弃物排放、回收和再生利用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强化政府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生资源化过程中的强制管理手段。

2. 研究适应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要健全和不断完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总量的调控机制和管理办法, 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和省政府的整体部署, 确定本地区的允许排污总量和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环保部门要按照生态产业链可达到的污染减排量逐步核减企业排污染物种类和排污指标, 强制各类企业 (个人) 改变粗放型生产工艺, 按照生态产业链方式组织生产, 推动循环经济建设。根据产业布局和城市 (镇) 发展, 整体规划区域能源、水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共享体系和供给网络。

(二)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机制, 规范再生资源市场交易制度和市场定价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相关规定, 降低利用固体废弃物、城市污水、工业消费品等废弃物再生原料所生产产品的上市门槛;对能够使用废弃物再生资源的行业, 确定企业使用废弃物资源占总原料耗用量比重定额, 制定再生资源 (包括再生能源) 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技术标准, 完善相关的市场交易规则。

对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行优惠扶持政策。要把循环经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凡达到循环经济标准的企业可依据其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比重, 享受由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府相关部门对循环经济的建设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应优先审批、优先支持。

(三) 构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要实施节能降耗工程, 开发清洁生产技术。重点要解决采空区回填或采面塌陷预防技术、低能耗和低水耗的煤焦冶金发电水泥生产技术等。实施生态产业工程, 开发生态产业链工艺技术。重点开发焦炉煤气下游产品开发技术、煤化工和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技术等。实施废弃物利用工程, 开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开发煤矸石综合利用产品开发技术、污水厂污泥制肥技术、工业消费品回收和再生资源技术等。开发相关的装备生产技术。

三、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一)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是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起点

循环经济要求在产品设计中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 充分注意到物质的循环利用。煤炭中的有效成分是碳、氢、氧等, 而其中的硫、氮等则是造成污染的有害成分, 必须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按照循环经济理论, 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 从煤的类型和煤化程度两个方面去深刻认识煤的结构与性质, 实现煤中碳、氢、氧等有效成分最大程度地转化和利用的同时, 使煤中硫、氮等污染成分得到最有效脱除, 以满足实现循环经济型煤炭能源化工及建筑所需的技术开发和工艺优化的要求,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环境污染。

(二) 以煤为核心的产品联产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有现象, 在产业集聚区内, 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 下游企业使用上游企业排放的废弃物作为原料, 使得进入系统的物质被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煤炭本身是一次能源,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变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能源。以煤炭企业为核心, 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企业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 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内废物的零排放, 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 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食物链 (加工链) , 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 节约土地, 互通物料, 提高效率, 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如设计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煤、电、化工产业链;煤、电、养殖、种植一体化产业链;煤、矸石、建筑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等, 使产业间的原料、废料尽可能被充分综合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能量转化率。

(三) 科技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动力

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环节所需要的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因此, 技术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 循环经济就没有可行性, 也谈不上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就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 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充分合理的利用。

1. 研究煤炭转化技术, 即气化、液化、热解等技术。

煤炭本身是一次能源,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转化方式变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能源。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以集中方便地脱除煤气中的焦油、硫分等有害物质, 从而为国家规定不准开采的高硫高灰劣质煤寻找到了广阔的市场, 使传统工艺难以开采的边角煤、废弃煤柱得以回收, 使受高温、高压威胁而放弃开采的深部煤、“三下”压煤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 可大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

2. 进一步加强煤矿的共伴生资源—煤矸石、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等的综合利用技术。

如在国内已经成功研制出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制作市场前景非常好的微珠纳米、微晶玻璃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适用技术。不仅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而且使资源减量开采、循环再利用、减量排放成为可能。

3. 提高煤炭开采技术。

对传统矿井开拓布置和采煤工艺进行改革, 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 实现规范化生产, 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伴生矿资源等进行综合开发, 减少开采过程中的物料使用量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4. 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和燃烧技术。

通过对原煤产品进行粗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 加快发展选煤、动力配煤、民用型煤、水煤浆等的分类, 以及研究煤炭燃烧技术, 使煤炭高效、洁净燃烧,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和煤炭工业的产品层次, 减少污染和浪费。

参考文献

[1]宣卫东.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认识[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10)

[2]孙国艳.循环经济的新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3

[3]王文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8)

[4]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03

[5]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08

[6]编写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12

上一篇: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下一篇:养老机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