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精选8篇)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篇1

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吸收来自社会的养分,滋润着各自的家庭,使每个家庭都能在社会的庇护下,得到健康的成长。高度文明的社会,使家庭健康、幸福,反之,不文明的社会也会影响着家庭的和睦和稳定。

家庭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和睦的家庭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无数个兴旺发达的家庭,构成繁荣昌盛的社会。如果我们把社会比作一个人,那么家庭就是人体内的细胞,这个社会是否健康有活力,关键取决于每个细胞以及细胞裂变出的分子是否健全。

目前,社会在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领域内的问题,对家庭也有直接的影响,使一些家庭个体产生了生活目标不明确,人生的意义不清楚,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致使诚信、情感方面产生缺陷。在这美与丑同行、善与恶同在的社会里,产生这些现象也是正常的。就像一个人一样,一生不生病是不可能的,伤风感冒小毛病影响不了健康,只要他的肌体是好的,我们就放心了。社会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一点问题,反而觉得是虚假的,只要主流是好的,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健康的、进步的。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小伤风、小感冒,如果不加以防范、治理,长期积累,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侵蚀我们的肌体,甚至会导致大问题产生。中央集中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活动,也是基于这种情况而开展的,通过集中教育、专项治理,解决道德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就会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健康、和谐,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稍微懂点医道的人都明白,毛病都是由细胞病变开始的,社会的健康与家庭的教育有着很紧密的关系,防患于未然,是目前一项主要工作。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水平,社会成员素质已成为社会现代化的基础。社会通过教育和舆论力量,使其成员掌握并形成信念、习惯和传统,以此来约束个体行为,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席之地,家庭在社会化中地位又显赫,作用突出。所以加强家庭美德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都是家庭美德。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此来影响、教育好子女。个体的童年时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规范方面的习惯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传播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网络,以其高效、快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使人广开视野,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先进的思想能引导人们健康向上,不良信息能冲击人们的思想,一些不明真相的媒体将信息无限地放大,使青少年无法判断,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每个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社会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其成员树立正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以此达到社会整合之目的。

家庭教育在家庭美德提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面的环境可能是险恶的的,但我们要把家里的小苗根基扎好,培养好,让他明白做人做事道理,有正确的人生观.这可是我们孩子以后能否走好人生道路的基础和保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良好的家庭气氛和教育,会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为社会公德的提高作份贡献;不良的家庭气氛和教育,在当前社会复杂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只能削弱社会公德,阻碍社会文明进步。.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篇2

——————————————————开篇解说—————————————————

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鲜明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标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2011年《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出台,《意见》中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是“德”的具体体现。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因此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双重任务,既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不断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要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注意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素质,以实现公德与私德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发展。

切实加强全市公务员道德建设,大力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和实践,引导广大公务员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努力造就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为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人文环境。

——————————————————开篇出镜—————————————————

经典名作《左传》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它既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蕴含着为人、处事、成业的朴素道理。正所谓,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

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凸显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社会公德建设和私德建设应并驾齐驱,以个人品德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也为个人品德提供良好的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求是》杂志副主编夏伟东教授为我们讲解,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建设和个人品德修养。

夏伟东,哲学博士,现任《求是》杂志副总编,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 1

研究伦理学基本理论,兼及中国伦理思想史、经济伦理学、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课程环节—————————————————

大家好,欢迎各位学员,今天这门课的主题是立德。

一、为何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大家知道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任用干部的原则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这就是特别突出了对干部德的考察,明确提出任用提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就是把德放入了优先的位置,这个变化可以说是对干部任用原则进行深刻总结,得出来的结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成长的轨迹,特别是从一个干部成长的轨迹,来看他的发展变化。因为一个干部立身做事,所获得的成就的大小,所做出来的贡献的多少,最终其实是取决于他的德。这个德不仅包含着谦让、宽容、利他、奉献等等这些品质,其实也包含着诸如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吃苦耐劳、自我约束这样一些品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由于腐败而落马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经有几百人之多,认真来分析他们的行为轨迹,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最终都是垮在德上。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些落马的中高级干部,其实原来就是一路带病提拔起来的。但是他们这些道德上的毛病或者说他们这些道德上的污点,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人还会欣赏这些道德上有小毛病的人,认为这些人有才,他不拘小节能够成大事,最后的结果是使这些人在得到提拔重用之后,不但没有节制自己的行为,反而这些人利用所获得的更大的权力,进一步放纵自己的私欲,以致最终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这些人往往是职位爬得越高,他的危害就越大,那么正是由于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所以我想现在我们党提出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任用原则,是具有特别明显的现实针对性的。这就提示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在任用提拔干部时,一定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德行,绝不能提拔、纵容那些失德的人。同时也警示各级干部要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也就是说要在自己的思想深处筑起、遏制或者说约束自己的私欲膨胀的这一道道德堤防。

解说词:

《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相继出台,把“德”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无疑是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具体化和目标化。此外,国家公务员招录工作,也要求重点加强对考生“德”的考察。

公务员队伍,作为国家干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的道德素质提升。”重庆市率先垂范,出台《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公务员录用考察的标准和方式。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纳入公务员的考核当中,对严重违反三德的人员,近三年内曾受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留党、留校)察看等处分的,被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辞退后不满五年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完善了未来公务员队伍选人用人的评价标准。

那么当前加强对干部的道德教育,是当前干部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方面。那么对干部的道德教育,通常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为着力点,为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这个实际上也就是从一个干部,他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侧面,来对干部的言行提出要求和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是你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是你在岗位上的言行举止,家庭道德是你的私生活当中的言行举止,而个人品德是你自己内心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把一个人的所有的方面,都纳入到道德的领域当中来了。那么今天我们的重点是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这些内容,组织部门在相关的课程当中组织了讲解。

二、加强各级干部社会公德的教育和修养

从我们当前干部的实际情况来说,我觉得现在加强干部的社会公德的教育和修养。可以着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各级干部带头履行社会公德

第一个方面是从一般理解的公民的社会公德本身,来强调各级干部要带头履行社会公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个社会公德和一般公众的社会公德的要求是一致的。各级干部他是公民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凡是普通公民要求做到的,那么对各级干部来说也是必须做到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那些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那么这里面主要是两个范围,一个是社会交往,一个是公共生活。社会交往就主要是讲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这个领域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可以纳入社会公德的范畴。还有就公共生活当中,你比如说,你出门在外,所谓的一般性的公共生活,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纳入社会公德的范畴的。社会公德的范畴涵盖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还有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现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社会公德在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个和我们现在每一个个体日益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生活当中来有关系。因为这是一个广泛交往的一个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和我们以前小农经济的,一个城市那种生活完全不一样。今天的人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场合当中频繁的、反复的穿梭,更多的是接触公众,接触他人。包括更多的要和自然环境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所以社会公德在当代生活当中,它的地位是日益加强,确实是个人道德品德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央下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曾经对社会公德的内涵做过概括,把它概括为五句话,具体内容就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作为一般公民的社会公德的建设目标,也就是说作为一般公民来说,按照这五个规范去做。但是实际上你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确实既需要进行道德教育,更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这五个方面作为自己社会公德品质的修养目标,你只有在这五方面做得不错,你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公民。针对干部的第二个方面的社会公德的教育和修养,我觉得还应该从公共道德,也就是从行政道德的角度来提出要求。

(二)加强干部的公共道德教育

公共道德它和社会公德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可以说公共道德首先不同于社会公德,因为公共道德它有一个特定的规范人群,这就是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那当然它的首先的对象是公务员,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公务员,由于担负的是公共职务,履行的是公共职责,中高级干部还往往是公众人物,他差不多天天会在广播电视上露面,他的很多言行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对干部尤其是对各级公务员来说,公共道德的要求要着重在三个方面。

1.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要遵循公共道德的总要求

我个人理解这个总要求是两个基本范畴,(1)人民服务,(2)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要做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勤务员,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集体主义是要求各级干部,各级公务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干部和公务员要以党、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要提出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这样的道德要求。他们在履行职责当中要切实做到清廉、高效、务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干部,对公务员的道德要求,不同于对一般民众的道德要求。

2.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要政治清明 政治清明、廉洁奉公是人民群众对政治文明、对公务员道德最朴素、最直观的期盼和要求,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时候,必须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这么一个原则。也就是说在弄权腐败问题上,要真正做到不想、不能、不敢、不想是思想道德观念问题。

就是不想腐败,不能是体制机制的约束问题,就是你没有办法去腐败。不敢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问题,也就是说你不敢以身试法,你不敢以身试德。总体来看就是把不想、不能和不敢结合起来,就是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解决问题,在思想道德上解决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对道德的功能的基本认识问题,可以说道德是体制和法律的天然基础,道德上的自觉是体制和法律上的自律,最为可靠的保障。再完善、再严密的法律网络,总是有疏漏的环节,但是再宽松的道德网络也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因为我们古人老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与其说是对法律的行为,不如说更是对道德的行为,所以道德的力量不在于它的威严,而在于它的圣洁和高尚。

解说词:

公德入法,就是对权力进行约束,形成一种想腐败也不得腐败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是党政领导及工作人员服务公众,引领社会风气,起表率和模范作用的需要。公务员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力量,支持民间组织成为社会公德履行的监督力量,教育广大群众成为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体力量,共同推动社会公德建设。

3.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对自己要有经济伦理和经济道德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现在看的最多就是权钱交易,因此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要提高经济伦理和经济道德的意识品质,能够有道德的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在权力和金钱利益之间划出一条合理、合法、合德的明确的界限。这个是防止权钱交易最起码的要求,所以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和公务员管理经济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经济调解、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要进一步的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市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在这方面就是在权力和经济发生关系的时候,要加强自己的经济伦理和经济道德的自律,防止权钱交易,防止行贿受贿。

三、市场经济中道德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社会在对道德的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上,确实是有一个逐步深化和清晰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前些年我们对道德的看法,在社会上并不是没有争论的,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一个直接的参照物,其实就是西方的市场经济。西方在搞市场经济的早期,实际上也曾经经历过道德混乱,甚至道德沦丧这么一个时期,但是西方它在付出了沉重的道德代价之后,逐渐认识到道德对调解市场经济,对调解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我们现在都特别了解西方,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他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它既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密切配合的道德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引导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个不需要政府的干预,市场这只手自然的就把人们引导到他要追求他的利益的方面去。但是在道德上他认为,这是个人利益这只“无形的手”,最后达到的是增进公共利益这个目的。亚当•斯密的这个观点对西方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仍然是当今西方伦理道德的主流思想,也就是经济关系要和道德关系相协调,经济利益需要道德规范来调节。所以这些年这个我们党和国家,特别强调越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是重视利益法则的激励作用,就越是需要发挥思想道德。

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激励人们的高尚情操方面,所不可缺少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一个时代起点上,我们仍然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挑战,这种重大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上,要更加着重于我们的重点方面和重点人群。道德的重点人群,我认为始终是干部和公务员,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道德状况,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理想、道德价值目标、道德行为取向对全社会发挥的是最基本的引导作用。中国古人说:其身正,熟敢不正;其身不正,何正之有。还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倒下来”,其实讲的都是这样的道理。这些年我们有一个讲得特别特别多的一个概念,就是精神家园,营建各级干部、各级公务员的精神家园,最关键的是要营造各级干部和各级公务员的道德家园。道德价值目

标是一个人所有价值目标的最基础的部分,只有有一个好的道德价值目标,才可能有一个好的政治价值目标,才可能有一个好的生活价值目标,所以道德价值目标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础当中的、最核心的部分。

四、提升道德品质的途径是“德教”和“修身”

一个人提升道德品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从中国古代道德传承的这个传统来看,古人通常是把德教和修身视为人们提升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德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德教育,修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德修养,但是只有中国才特别提出和大力倡导道德修养。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有很多独特和优秀的东西,就是确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是中国的传统道德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特别是区别于西方国家和民族一些起码的标志。

道德不同于法律和其他社会行为规范,在一定意义上说,它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更加的强调自律,所谓的自律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这种约束和要求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不是强制的,而是自觉的。道德修养它要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是个人自身的一种反思、反省、觉悟、最后升华。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我们道德修养的基本方式,所以古人特别强调心静的时候你要反思,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要反省,这样你才会有一种觉悟、有一种升华。其实道德修养它的最终的目的,或者说最终的这个标志,就是要达到慎独的境界,达到慎独(的境界)。什么叫慎独,慎独就是善于独处,有人监督、没人监督一个样。

Flash: 东汉时期的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有一年,他调到山东当太守,路经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曾受过杨震的推举。他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杨震不但拒绝,还批评了他。

王密以为他是故意推辞,就说:“晚上深夜人静,无人知道。”杨震生气的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传为佳话,后人因此称他为“四知廉臣”。

现在我们有时候把这个话理解反了,违法犯罪的时候,他违德的时候,没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不说出去,没人知道。古人不是这么想的,你知我知还有天知地知呢?天的眼睛始终是睁开着的,不要以为没有人监督,有天、老天爷监督着你呢。因为古人他这个对道德,他是有一种很崇高的一种神圣感,有一种畏惧感,就像畏惧老天爷一样的。畏惧这种道德法律、道德律例,这个思想和西方的康德他讲的头上的星空,内心的道德法则,是最令人敬畏的东西,这个思想是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但是你要能达到这个境界是要通过修养的,是要通过反思反省、要有觉悟,要能够升华上去,你才可能有这种感觉,你才会有这种敬畏之感。可以说,这些年我们确实比较重视道德教育,学校、社会包括单位都特别重视道

德教育,这些年我们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不够,这个可能也是现在我们道德建设,包括我们干部、公务员道德建设不尽如人意的一个原因。因为道德教育始终是外在的教育,而道德修养才是真正自己内在的教育,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因为你这个教育是要达到慎独的目的的。

所以今天我们说要加强道德建设,包括加强干部和公务员的社会公德的建设,应当认真的总结和弘扬,中国古代重视道德修养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它里面确实有很多好的思想,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五、公务员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然中国古代的道德修养的概念,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所谓的儒、法、道、墨各家,包括佛教、包括佛家,都是特别重视道德修养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后来儒家的道德修养的理论,它是把各家各派的道德修养的理论融合到一起,其中就包括了对佛家的、佛教的修养、顿悟、磨炼的这些方法。道德修养方法的这种总结、提炼和吸收,但不管是哪一家哪一派,它在强调对道德的重视的时候,都是把通过修养来培育相应的道德品质。最终实现相应的道德理想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的。就在这个,在这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各家各派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很早就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都从不同的角度谈过道德修养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在1939年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重要文章,总结了中国古代修养论中的合理思想,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阐述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这篇著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把中国古代的道德修养的思想和共产党的特性,和中国革命的基本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篇典范性的著作,很值得我们反复的阅读。比如他说:“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革命实践当中来锻炼自己,逆境当中要修养自己,顺境当中更要修养自己。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

党内这种现像的存在,应该引起我们党员严重的警惕。就是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要修养,但是那个时候反而不太容易出问题,在顺利的时候,在取得特别大的成功的时候,更加的容易动摇、腐化和堕落,这话都是非常深刻的。

刘少奇同志还指出:“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修养,无产阶级意识的锻炼和修养,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重要的,而在取得政权以后更为重要。”“无论是无产阶级或是非无产阶级出生的党员,无论是老党员还是新党员,他们或多或少带有旧社会的思想意识和习惯,这是不奇怪的。为了保持我们无产阶级的先公战士的纯洁,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少奇同志在1939年讲的话,就像针对我们今天说的是一样 的,非常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大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胡锦涛同志对道德修养也十分重视,他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在分析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时,他说:“一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小题大作,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有害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这和我们一开始讲的是一样的,有些人他带病提拔,他其实他本身就是在道德上出了问题,然后一步一步的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所以胡锦涛同志强调,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反腐倡廉抓源头的一个重点。他向全党和全社会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荣辱观的核心其实就是要人们培养具体的羞耻之心,这些年有很多教训一再证明,道德败坏不光是一个人毁了,其实是有时候它是一个事业毁了,一个企业毁了。前些年大家都知道三鹿奶粉事件,其实三鹿奶粉事件后遗症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消除,现在看我们这些奶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基本上是被国外的品牌占据了。所以一个三鹿奶粉它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企业,还包括这个地区的形象、这个行业的形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这样的教训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的认清新形势下,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干部、每一个公务员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进

我们今天讲继承中国古代的修养美德,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味的就是要回到,所谓儒家强调的德治社会,也不是简单地说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简单的按儒家的思想逻辑,来进行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但是今天重视道德修养,确实也包含着重新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含义,我们一定要从对道德的忽视这一面当中走出来,深刻的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不仅仅是需要法律,同时也需要道德。

所谓道德无用论、道德代价论、道德先后论或者道德轮换论这种观点都是不对的,当然现在出现了非常好的一种气氛,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的认识到道德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道德,没有道德作为社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调节器,那么这个社会不要说快速发展,就是连正常的生活都保障不了。我们个人其实也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道德支撑,你道德在走下坡路,在你的发展历程当中总有一天要出事,这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一个干部的成长,为什么最终其实不是取决于他的才而取决于他的德。道理就在这个地方,经过社会多年的磨砺,经过个人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人到一定层次以后,能力大小是差不多的,但是德不见得。有些人他由于德出了问题,他在发展的一些关键点上,他就会被淘汰出局,这就是一个道德和人的成长,道德和事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这是一个辩证法。

Flash:

河南省煤炭安全监察局和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李九成,曾是全国安监系统 的“明星”。他在全国率先推广“三委派”制、“安全工资”制、“六级安全网络”等安全管理创新,颇受器重。

李九成平时不拘小节,讲义气,人称“九成哥”,而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不拘小节”变成了“为所欲为”。官煤勾结、监守自盗,收受贿赂,最终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非法所得予以追缴。

所以我们特别要呼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仅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应该是一个道德经济,在全社会要大力的灌输这种思想,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辅相成,同时要强调我们干部和公务员成长,守法和守德相辅相成。

当然了,就是我们强调道德建设也好,道德教育也好,道德修养也好,首先是要社会上和组织上的重视,通过社会的重视,通过个人的努力,通过体制机制的保障,来使我们现有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转化为我们自己的道德良心。良心要能够升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所谓修身为本,所谓无欲则刚,其实就是要做到我能够克制我自己的欲望,我能够按照社会的高尚的行为准则来行事、来做人、来处世。谢谢大家!

——————————————————访谈环节—————————————————

主持人:夏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演播室为我们讲解修身立德这个话题,那刚才夏教授您也提到了,这个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在我们中国这个道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一些,那么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也很容易出现一些道德沦丧的现象。那么作为我们公务员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呢?

夏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当然有很多话可以说,简单来回应你的这个提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家,号称是德治的国家,也是以德治国的国家。中国古人专门系统的研究过修养的途径和办法,其实我们党和国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非常好的一些阐述,刚才我提到的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个重要著作当中,对党员对干部的修养途径有很多非常重要,非常深刻的阐述。其实最重要的我觉得主要是两点,概括起来第一就是要有基本的志向,古人讲道德修养首先是立志,有一个好的道德志向以后,然后你才会朝着这个志向完成其他的一些步骤,比如说克制自己,比如坚韧不拔,比如约束自己的欲望,所以道德志向越高尚,越远大,那么它后面支撑的力量也越强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志向和道德动机它是一体的,这是一个方面。那么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道德修养它不是闭门思过,它一定要讲究道德实践。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叫王阳明,他在讲道德修养的时候,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所以简单来概括,我觉得,从当前来看,一个就是立志,道德的志向,高尚的道德志向,还有就是实践、践履。道德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

主持人:夏教授,那就在今天这个现场,我们也请来了一些公务员朋友,他们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请教夏教授您的?

夏教授:谈不上请教,我们可以互相交流。

学员提问:夏教授,您好。您在刚才的讲课中提到,一个干部他个人成就的大小和所做奉献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个人德行的高低,那么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人道德修养就好似种子,社会环境就好似土壤。就今天而言,我们是应该先净化土壤,还是应该先改良种子呢?谢谢!

夏教授:这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一个提问,也是非常有深度的一个问题,这个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实是一个老问题。历史上已经争论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几百年几千年都在争论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的一个关系问题,我是觉得这个问题不宜把它割裂开来分开来看,应该把它统一起来看。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应该是最好的状况,或者说理想的状况是一致的,环境善良,人也努力,这样好的环境熏陶人、造就人。那么人的努力也更好的利用这个善良的环境,社会是一个良善的社会,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文明社会几千年以来,对环境和个人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关系,我理解人们现在更关心的实际上,就是社会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个人怎么来守自己的德,这样首先还是要强调环境,对人的这种基本的决定作用,人是环境的产物。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第一位的是要做的环境工作,要做改造环境的工作,但是这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人毕竟是主动的,人是有选择能力的,就是在好的环境当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有恶人,那么在坏的环境当中,我们也看到有善良的人,这种例子是比比皆是的,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所以这里面其实就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特别重视环境的同时,不能放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忽略个人的主观选择,如果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有觉悟的人。环境好,它会充分利用好的环境,来进一步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那么环境不好,他也会出淤泥而不染,这就是道德修养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应该说既重视道德环境的改善,同时也重视个人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主观努力,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我们道德建设的一个更好的一个办法,不要偏废它。当然就是我们首先要看到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从环境决定人的意义上说,环境是更重要的。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篇3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违背社会公德行为、不信守职业道德和不遵守家庭美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此,镇党建办按照****的要求开展维护社会公德、信守职业道德和遵守家庭美德的社会教育活动,拟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明乡镇为目标,通过开展“三德”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居民、个体户整体素质,为建设文明乡镇奠定基础。

二、方法步骤

此次“三德”教育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部门,负责****、****单位及****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宣传教育阶段(3月15日—6月30日)

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全镇广泛开展。教育内容以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七个方面为主,重点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教育教材可参考**文明办***年编发的《道德教育读本》。这个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搞好教育发动。向镇全体机关干部、农民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全体机关干部、农民积极参加到“三德”教育活动中来。

2、搞好学习教育。在全体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居民、个体户中进行社会公德基本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全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大队,都要把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所有的干部、职工、学生、居民、个体户,通过宣讲、演讲、讲座、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普及“三德”常识,让每个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居民、个体户都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要求,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办将组织一次全镇社会公德知识竞赛,***要以***为单位认真组织层层竞赛,通过竞赛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居民、个体户的参与程度。全镇的竞赛拟定6月份举行,具体事宜另发通知。

3、开展社会宣传。在全镇公共场所广泛开展“三德”宣传教育。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商店、医院、舞厅、游乐场、影剧场、体育场、图书馆、游览区等,都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性质、工作特点、活动形式、环境条件,分别制订出须知、公约、守则、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要通过广播、标语、橱窗、阅报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以“维护三德光荣,损害三德可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宣传教育,倡导人人做文明观众、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游客、文明旅客和文明市民,把公共场所办成社会公德的宣传阵地。***利用“五四”青年节,组织全镇青年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开展“维护三德光荣,损害三德可耻”的社会宣传和实践活动。妇联要组织全镇妇女,开展“家庭美德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家庭细胞的教育作用。

4、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形成强大氛围。开辟“爱家园讲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信守家庭美德,共建文明乡镇”专栏,动员全体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三德”大讨论,即广大人民群众对不文明典型现象的基本看法;家长、家庭如何承担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责任;“爱家园讲公德”青少年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广大人民群众对“爱家园讲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信守家庭美德,共建文明乡镇”的意见和建议;机关、各站、所、社,企事业单位如何抓好本单位的“三德”教育;各级党政部门,基层党组织如何把社会性的市民公德教育长期坚持下去。通过大讨论,在市民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集中宣传自觉遵守和维护“三德”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正确引导,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对不遵守“三德”的不道德行为,及时予以曝光,扬善惩恶,扶正祛邪。

5、建立社会公德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利用班会、团队会宣传和普及社会公德知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擦洗公共服务设施、做环境卫生监督员、保护公共设施小分队、制做随身携带垃圾袋等社会公德实践,逐步使社会公德意识从小养成。二是发挥机党政关干部模范先锋作用,不仅要将“三德”行为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还要带动所有的村干部学“三德”,守“三德”。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念,三是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建立一支维护社会“三德”的志愿者队伍。使他们长期成为社会公德的维护者、监督员。四是设立举报电话,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居民、个体户积极参。积极探索“三德”长效管理办法。

(二)专项整治阶段(3月11日—4月20日)

此阶段主要以破坏社会公德为主,不遵守职业道德和不信守家庭美德为辅,由***牵头,*************配合,主要抓好五项工作。

1、成立临时机构。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廉景琦,****;办公室设在****。24小时值班电话********。

2、集中检查,堵塞源头。对各村、所、站、社行集中检查,并签订“三德”保证书,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铲除不道德行为滋生的土地。

(三)检查指导和总结阶段(7月1日—7月15日)

****将组成检查组,对各村、站、所、社等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检查,听取全面工作总结,查长效机制落实情况,看社会宣传氛围和实际效果。7月15日前,*****要把活动开展情况和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并制定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长效管理办法,上报****。

三、几点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三德”建设对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家庭单元和谐,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抽出专人,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好这项工作。

2、采取措施,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研究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在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把良好的社会公德长久地保持下去。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篇4

为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四德工程”活动。不断加强我院师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局树一批道德模范,从而带动社会形成公平正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风尚。

二、重点工作 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在全学院开展“四德”工程建设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1、加大宣传着力营造活动氛围 利用公开栏深入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大力营造“四德”工程建设的环境。

2、多形式、分层次加强教育培训 准确把握教育内容。深入挖掘“爱”、“诚”、“孝”、“仁”的内涵。爱德教育要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诚德教育要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孝德教育要突出“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主题;仁德教育要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的主题。广泛开展教育培训,采取专题培训集中教育,尤其是针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将“四德”的内涵传达到全局。

(二)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爱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学院开展“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活动。每个月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学院环境的综合整治,每半年组织干部职工对贫困家庭、贫困老人、残疾人进行适当的帮助。

诚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学院开展“怀感恩心,做诚信人”主题活动。要求每个干部职工都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揽功诿过。在与人的交往中。诚实守信,真诚对待社会、组织、他人。在工作中。推广文明用语、规范用语。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塑造文明形象。

孝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学院深入开展“我向父母献孝心”家庭实践活动。关心照顾父母健康,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每季度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每月与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周看望父母一次,让老人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仁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局开展“五不让”活动。不让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冷落、不让歪风邪气在我这里产生、不让政府形象在我这里受损。教育引导干部处理好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团结,凝聚发展合力。

(三)倡树“四德”工程建设先进典型。

深入挖掘“四德”典型事迹,在全学院树一批先进典型。每年都要定期推选出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五个方面的人选,在学院公开栏上张贴、宣传。

(四)建立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

将“四德”工程建设工作纳入年终的评先选优工作评价体系中。典型事迹突出的个人在年终考核上,给予表彰奖励。

二、活动计划 

(一)组织发动阶段

2012年3月至5月。按照学院里的活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下发计划方案。广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教育实践阶段。

2012年6月至11月。要把“四德工程”贯穿于全学院工作的每个环节,以“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顾全大局的工作思路,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道德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的双提高。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抓手,鼓励职工广泛参与助危扶困,释放自身能量,关爱老人,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建设和谐环境。

三、检查提高阶段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各科室、教研室要认真对照责任分工和目标要求,组织好各项任务落实,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

四、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在 “四德工程”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院的部署要求展开工作,各科室、教研室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加强责任落实。各科室、教研室要根据方案要求,明确目标,选准突破口,推出自己的典型,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工作督导。“四德”工程活动办公室要加强调度,对工作不力、行动缓慢、敷衍了事的科室及个人要通报批评。

社会公德调查个人心得 篇5

一、背景: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社会公民的社会道德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意见,解决社会公德中的问题,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牢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调查时间:20__年_月_日——20__年_月_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个人谈心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我国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提起社会公德,大家都会想到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都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当我们注意观察周边时,总能发现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例如:乘公交车时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等等。

二、调查内容及其分析:

自7月20日开始,通过网上搜索及参考书籍调查有关社会公德的问题,决

定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一共发送了

15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达74.7%。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结果如下:

Q1:您的性别

A 男 (59%) B 女(41%)

Q2:您认为社会公德有哪些方面(可多项选择)

A文明礼貌(100%) B助人为乐(100%) C爱护公物(100%) D保护环境 (89.28%) E遵纪守法(93.75%)

Q3:对待社会上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你会怎么做?

A有钱就捐 (28.57%) B漠不关心(1.79%)

C视情况而定 (69.64%) D坚决不捐(0%)

Q4:你会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吗?

A偶尔会 (69.64%) B经常会(3.57%) C从来不(26.79%)

Q5:扶不扶倒地老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果是你遇到老人倒地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

A毫不犹豫的去扶 (21.43%) B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去扶(58.93%) C不去扶但会打120 (16.07%) D不理不睬(3.57%)

Q6: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A马上制止(25.00%) B心里抱怨(66.07%)

C视而不见 (8.93%) D嘴里谩骂(0%)

Q7:对失信的人,你会怎么做?

A鄙视(19.64%) B不再信任 (44.64%)

C以牙还牙 (1.79%) D其他(33.93%)

Q8:如果让您给自己的公德打个分,你会打?

A 满分 (5.36%) B优秀 (58.93%) C及格 (33.93%) D不及格 (1.79%)

通过问题2发现,绝大部分的人知道社会公德的内容,但是也存在将近10%的人对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清楚,说明了当前社会国家有关机关及相关媒体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这表明了学校及政府应该继续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问题3和问题5,在助人为乐方面实际行动方面存在问题。关于爱心募捐有近70%的人要视情况而定,而老人倒地有近60%的人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扶。这些数据显示由于部分人的社会道德低下而使得人们对社会产生了怀疑。倒地老人被爱心人士扶起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可是目前屡次发生人扶起来但是被讹诈的事件寒了多少人的心,以至于多少好心人慢慢的也收起了好心,慢慢的也小心起来被讹诈了。及时还存在21.43%的爱心人士存在,但是相对于全体公民来说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这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稳定人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互基本的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失信于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信誉问题!如果人品不端正,失信于人,那么给人别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为人不可靠,做事品德不端正,这样或许能影响人生以后的道路!因此在任何交往中,许诺不可轻率,否则,你就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闯红灯多用于形容机动车违反信号灯的行为或其他一些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比喻超越现有规则办事的行为。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79%的人从不闯红灯,其他人时而会违反法律法规。 闯红灯不仅是对他人的安全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轻视。国家应加强对闯红灯的处罚。对于行人,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行人,进而使闯红灯现象不再发生。

通过问题8数据显示,98.21%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比较满意,但只有5.36%的人给自己打了个满分,所以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认为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对象的交谈,总结了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损害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意识淡薄。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产生问题的原因:

1、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心态制约着人们公德意识的发展。被动“等待”公正、崇信“善恶相报”、安分守己、避祸自保、消极求生存的隐忍心态,导致了责任意识的缺乏。

2、市场经济的冲击。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专项市场经济以后,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生产率快速提高,同时,从制度前提上松懈了传统的伦理实体,为社会公德公共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实践也证明了,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德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例如社会公德具有超功利性、弱监督性、从众性;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社会公德发展的不同步性;社会公德形成机制的不健全,公民意识匮乏、社会公德教育缺失、社会公德监督缺失。

三、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通过个人交谈的方式,分析总结得到一些关于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措施:

1、培养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当前,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中要从平等意识、主人意识、权力与义务意识这三个方面着重培养公民的意识。

2、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机制,具体可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座谈会等凡事集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二是通过在公共秩序方面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规意识、在公共交往方面培养尊重、关爱、宽容他人的意识等突出重点领域的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三是通过开展公德进村镇,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构建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3、培养公德精神,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这注重内在的自觉性培养,树立道德信念,培养公民坚定地道德操守和较强的自律能力,确立现代慎独观。

4、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社会公道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运用立法的形式讲公德要求固定下来,使某些社会公德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并明确奖励与惩罚措施。

5、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的社会公德示例,为大家指明一个正确的道路。

6、加强中小学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基本规范和必要礼仪,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掌握科学文化只是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为此,可通过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父母以身作则为小孩做好榜样,个人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感悟与收获:

这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是对我的一次磨练。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积极的配合我进行活动的开展,给予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活动不予理睬。这次活动前后独自由我一人完成,虽然辛苦,但是收到的是满满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让我面对面的了解社会现状,感受社会,为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小结: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体会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突出出来,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

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是可以加以普遍化的,并且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做到的,它有更明显的公共性,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广泛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着,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建设以及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水平十

分重要。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公德氛围,社会各方面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公民也要人人以身作则,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加以舆论上的监督与鞭笞。另一方面,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社会公德加以规范也十分重要,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有严格的惩处规定,严重的还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一些地方出台的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禁放烟花爆竹以及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奖励制度等地方性法规也

是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社会公德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的作用,一个好公民是一个好的职工和好家庭成员的前提,同时社会公德也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因此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加强个人修养、完善自身人格的基本功来付诸实践,使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从而

为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全 面进步,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至关重要。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 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宣传好这20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20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20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

明程度就会

社会公德 篇7

遵守公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长期积淀的传统美德形成了我们特有的道德观念。“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目前正在学校学习的同学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更应遵守社会公德,发扬爱护公物的传统美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盛衰。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公共设施的爱护状况反映了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同样也反映了同学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同学们都听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讲的就是要想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莒南三中的所有设施,都是我们教育教学所必需,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共同享用,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不要随意损坏门窗,砸碎玻璃;不要捣坏橱门,拆断床板;不要弄坏开关,扯掉窗帘;不要刻坏桌面,砸断凳腿,不要损坏体育设施,拧断篮球圈,要时刻牢记,公物不是你脚踹的靶子,也不是你练拳击的陪练。要管住我们的手,管住我们的脚,克服掉不良习惯。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做爱护公物的有心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用心去爱护公物,让爱护公物真正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美德!谢谢大家!

范文二: 社会公德是最起码、最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破坏环境、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不良现象。

就拿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公益广告来说吧,内容是这样的: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男客漫不经心地将刚喝完的饮料瓶乱扔在车厢里,车上的一个乘务员看见了,赶忙走上前去,拿起饮料瓶对着男乘客怒气冲冲地说“这是公共场所,你怎么乱扔东西呀?”然后不加思索地把饮料瓶往车窗外一扔。每次看到这则滑稽的广告,我就忍不住要笑起来,难道车外的公路就不是公共场所吗?可见,还有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极其狭隘的。

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坐公车给老幼病残让座的人也并不多见;乱扔垃圾、吐痰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倡导和履行社会公德刻不容缓,只有通过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和大力开展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与公德打交道,直接的、间接的、密切的、一般的、长期的、短期的。我们每天说的话,做的事,都有可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大家都希望生活得更和谐,这就需要我们遵守公德,即社会上人人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它代表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对生活的共同要求。只要在有共同生活的地方,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社会所公认的公共生活秩序和准则;破坏社会公德就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我们是社会的一员,要想立足于社会,被群众接纳,就必须剔除心灵的杂质,遵守社会公德。日常生活中,骑车的同学骑车时不应带人,不能单放手甚至是双放手,猛拐弯,闯红灯,并排骑车,占道行驶,横穿马路,与汽车抢道,从车头强行通过。步行的同学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勾肩搭背,过马路时走人行道,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遵守公共秩序,还应做到乘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公民关心,爱护公物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产、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爱护公物,首先要爱护国家财产,因为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关心、爱护这些国家财产,不让他们流失,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学校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学校的公物是我们正常学习的物质保障。作为学校的一员,爱护校园公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全校师生都要树立起人人爱护公物的意识。每位同学都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决抵制破坏公物的陋习,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良好风尚。发现身边的同学肆意破坏公物不能视而不见或扬长而去,应当及时提醒、劝阻并教育他们,提倡勇于抵制不良行为的新风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破坏公物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爱护公物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来.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爱护公物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小事上,例如,注意关水龙头和电灯,不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不践踏公共草坪,爱护学校的体育器材等,这些小事都体现了公德意识。

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公德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公德的落后会阻碍社会进步。公德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它为社会全体成员所熟悉,为社会大多数人所遵守,在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公民自身的公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校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告别不文明行为吧,共同爱护我们求知、进步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我们美好的校园增光添彩!

遵守社会公德

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遵守社会公德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应尽的义务。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

3、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还是浪费、破坏,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映。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公共场所的设施有很多,因此,如果每个人都爱护公物的话,那么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有所减少,这样还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5、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教育 篇8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

第一课时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去过欧洲或日本的人,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课时

相信大家都记得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从这里可以看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第三个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加强社会道德假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造成公民道德的多层次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在价值取向中以“讲实惠”的价值观念占居首位。虽然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譬如,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针对这种情况,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以社会公德为核心的基础文明建设抓起。不仅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中的认识功能,更要重视道德的实践功能。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文起来的重大举措。《纲要》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把加强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所构成的公民道德假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要让人们把社会道德规范付诸社会实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运用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使社会道德的规范变成行为准则,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可遵守性,可实践性。

那么,如何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呢

首先,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低起点,小视角”开始。“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为起点。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征,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小视角”就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低起点,小视角”的道德建设,不仅使社会公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而且为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其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重视公约、行为准则等制度化建设和制度约束。公约、行为准则、制度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并且引导着社会公德的向前发展。公德教育属于正面教育,但属于软约束,而制度则是硬约束,前者是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后者则是约束人们必须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再次,社会公德建设必须注重加强道德监督,道德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它对于抵制不道德行为,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人们的活动总是由思想支配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的行动各异。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向导,才能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理想境界。公民道德建设正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价值观对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必然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速度。

同志们,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必须落实在行动中。请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为公民道德奉献一份力量吧!

谢谢大家!

社会公德教育演讲稿篇3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爱护地球,爱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应该是社会公德或者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只有爱护环境,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

社会公德教育演讲稿篇4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爱护地球,爱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应该是社会公德或者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只有爱护环境,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

社会公德教育演讲稿篇5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社会的公共道德。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社会公德教育演讲稿篇6:弘扬社会公德,争当合格的小公民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价位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质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一、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它是一种崇高的思想。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理当真挚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之情。但是,热爱祖国不仅是一种思想,同时意味着一种责任,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之相应的行动。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员,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当你随便扔掉一块馒头,毫不心疼地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时候,请认真的想一想吧!它不只关系到你一个人,他还关系着整个国家。我们应从小事做起,我们作为一个小学生,热爱祖国还要从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做起。建设中华要从身边的事做起,关心班级体,为班级体做好事。如果我们班的同学齐心协力,热爱班集体,关心班级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班集体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集体。如果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想着为集体争光,齐心协力,我们班将是一个特别优秀的集体,老师不会再会因为我们生气,而会为我们骄傲。如果我们把这种拼劲用在学习上,那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也会是第一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像爱集体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强大,才能不受外人的欺负、歧视。

二、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全人类社会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既反映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外修养,也体现着他是否尊重人、关心人、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

三、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公共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助人为乐,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础上的。在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有许多战士把仅有的粮食、药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饥饿、苦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因为红军战士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济贫,当代有雷锋精神的出现。再看一看我们现在。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座的不少同学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优点。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个群体的缺点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却可以很好地加强当代独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弥补自私这一缺点。我们从各个乡镇来,走到同一个学校来,走到同一个班来。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为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走进教室,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当你走过卫生角,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当你经过讲台,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当你穿过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亲爱的同学,当你身陷困难时,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肯定会的。同样,当别人身陷困难时,我们也要助人一臂之力。庆幸的事,现在我们的身边已悄悄地涌起助人为乐的热潮。扶弱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甚至有许多同学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惊喜地发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周围蓬勃地发扬光大起来。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再犹豫,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助人并且以之为乐,世界将因你而更加美丽!

四、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爱护公物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寻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批讲究公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广泛内容。

五、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要求。对一个公民来说,是不自觉强制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岁月。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

1、自我带头,推广法律。我认为应该向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多听听到的法律的讲座,多收看、多收集法律资料,充分懂法、遵法。也可以组成假日小队在双休日进行法律宣传,或在布告栏上张贴“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的倡议书。让所有对法律见识浅薄的人了解法律,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2、不做违法事,不学恶风习。我们应该在学校里学习好扎实的基础,并在课外掌握一技之长。不做不文明、不道德的事。一个人做还是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有的有益于光的群众,一贯有益于青年,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艰难的。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做好事,使记忆里的坏事没有藏身之处。常年坚持,就不会学习到恶风气,不会作出触犯法律的种种恶行为。

3、不仅自己不违法,更要劝慰他人不触犯法律。在自己的身边的人,都有可能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在以霎时间作出无知的行为。我们看到坏人坏事,应勇敢地站出来劝阻他们,也更应该站出来与邪恶作斗争,决不能明哲保身,听之任之或避开了事,更不能姑息养奸。

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同学们,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繁荣昌盛要靠我们将来去创造。时代已向我们少年儿童提出了挑战,政府已经向我们提出了倡议。我们要迎接挑战,响应倡议,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要从小养成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在社会要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在学校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在社区和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在独处时要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合格的小公民。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向我们的先人学习,向雷锋叔叔和王超同学学习,把合格小公民的五项内容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人人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为祖国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吧!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3篇

学习啦【学生演讲稿】编辑:芷婷发布时间:2016-05-09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篇1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学生社会公德与养成教育方面的知识。提起中学生社会公德和养成教育这个概念,有好多同学还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对这个概念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所谓社会公德就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与“私德”相对。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私德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下面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1、习惯影响。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殊不知这种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变得野蛮。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很难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加上对群体生活的规矩理解不够,以为跟家里一样,遇事有父母撑腰,所以就敢于大胆违反纪律。相反,在家经常受父母批评和打骂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就会灰心失望,自暴自弃,这就更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5、品质不良。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盗窃、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上面这些情况就是我们同学们中间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现象,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克服和改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划》中,一些公共场所里,也经常可以看见这类标语,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如何做呢?

文明行为要求:

1、与人交往讲普通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老师好”,“同学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不用谢”),面带微笑打招呼。笑脸待人,是亲切、敬重的表现。

2、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每日初次见面宜相互问候,学生见教师应鞠躬问好,同学之间应互相问候。

3、有领导、教师来校指导、听课,见面要立正鞠躬问好,遇到来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动带路,在别人说“谢谢”时,应说“不用谢”。

4、有教师听课,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静等候上课;下课时,要让听课教师先走。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安静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闹、起哄。

6、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地,不浪费水电,污损课桌椅、图书、门窗、墙面、扶栏等。

7、文明用餐,不乱倒饭菜,不吸烟,不喝酒,不边走边吃。

8、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杂物、果皮、纸屑,遇有垃圾杂物,主动拾起放进垃圾桶,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9、男女同学交往举止要得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谈恋爱,不拉帮结派。

10、遵守校内外交通秩序,自觉遵守门卫制度,出入校门要下车,校园不准骑车,不翻越围墙栏杆,不乱停放车辆。

二.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助、救济的时候。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三.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内容。

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校园里的一切公共财物,是一个人自身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在校园里的体现。作为中学生来讲,我们应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但是在我们中间,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学校的纪律,损坏学校公物,比如:有在崭新的课桌上乱贴广告纸张、用笔乱写、小刀乱刻的;有拳打脚踢、开门不用钥匙而将教室门窗损坏的;有把教室黑板、开关插座盖板砸碎的;有对准洁白的墙壁乱打篮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面袋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开电灯,人走后不关的;更有吊扣篮筐、拉拽篮网使得篮筐折断的,等等,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少数,但都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况且,这些行为是危险的,轻则擦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要立即停止、制止、禁止。

同学们,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美丽和谐的校园,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我们必须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四.保护环境

为了保持美丽校园的环境整洁、舒适和干净,保障每一位同学的身体健康,每个同学都应当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生活环境,这也是学校生活中同学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讲究公共卫生,造成优美环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社会风尚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好自己校园的环境呢?

1.积极向自己好朋友和同学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把废纸、废铁等可利用的废物分类集中,送往废品收购站,以便回收利用。

3.注意保护和美化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

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1.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

3.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我国,有许多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监督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4.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五.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要有规矩可循,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巧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学生社会公德与养成教育,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懂得什么是社会公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并且知道以后应该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力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篇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出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是后天的习惯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异。可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将对我们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有自己的好习惯,鲁迅先生爱惜时间,撰写无数著作,留下绚丽的文学瑰宝。曾国藩勤奋好学,以„勤‟„恒‟二字自勉,至死手中仍握卷书。这不难看出,良好的习惯,是为人、做事成功的基础。那么好的习惯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身边的一点一滴。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和谐的音符,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校园内,干净整洁,宁静幽香;教室内,窗明几净,书声朗朗;操场上,右侧行走,三两成行;活动时,互敬互助,友爱大方…… 这些动人温馨的画面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校园重现,构成了绕阳河一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这都离不开绕中数十位教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数百位学生的精心维护,为我们今后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如花蕾似朝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小事如滴水,积多成汪洋;细节如土石,聚众成峰峦。我们不能对身边的小事轻视怠慢,因为所有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关注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做起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成为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

当你走在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请你安静、文雅,不要吵闹;当你见到客人、家长和老师,请你鞠躬行礼,热情地问好;当你手中有了垃圾,请一定将它们丢在垃圾桶内;当你走过果园和花坛,请留住它的美丽……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这些小细节也是你的良好习惯是否养成的重要标志。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昨日的习惯,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着未来的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们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去创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蓝天,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养成良好习惯,做优秀中学生。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不信)其实这是真的。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样荒谬的场景。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人们说,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你看,习惯的力量多大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我们都羡慕科大少年班的学生,认为他们智力超群,是天之骄子。而他们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又是怎么说的呢?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 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作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我们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中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呢?我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吧:我以前胆子特小,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只有问同学,有很多时候,同学也讲不清楚,弄得我一头雾水。后来一次课堂上的经历鼓舞了我:那是一节自然课,我有一个疑团,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我想把问题说出来,可又怕别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会笑话我,我就没面子了。于是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去。过了一会儿,我看到陈欣和杨敏不停地问问题,而且每当老师告诉了他们答案的时候,他们显得那么开心。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向老师提出了我的问题,老师很明确的告诉了我答案,我心中的疑问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获得的喜悦。老师还说,学习就应该不懂就问,老师最喜欢勤学好问的学生。从那以后,我不懂就问,渐渐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我还明白了,除了问老师,还可以问电脑和字典。

上一篇:都是电视惹的祸六年级作文下一篇:银行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