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直流电源总结

2024-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1章直流电源总结(精选5篇)

第11章直流电源总结 篇1

内容提要

数码相机作为数字图像采集的主要工具,常应用于广告、摄影、日常办公等业务领域,同时数码相机也是娱乐消费电子产品,主要产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本章结合日常办公的业务领域讲解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使用以及常见故障的简单处理。

11.1 数码相机的种类和技术指标 11.1.1 数码相机的种类

数码相机的种类很多,按照使用领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3种:普通数码相机、高档数码相机(见图11-1)和专业数码相机。

图11-1 数码相机

普通数码相机的特点是价格低廉,适合于拍摄家人、朋友、宠物或度假的相片。高档数码相机的价格一般都在万元以上,生产高档数码相机的厂家相对要少一些,比较著名的品牌有Canon、Nikon等。高档数码相机可以更换镜头,使用连动闪光灯,如果配合上多用途附件可以用在更多的场合,满足更多的拍摄需求。专业数码相机的售价更贵,有些甚至高达5万美元,其分辨率可以达到几千万像素,快门速度可以到万分之一秒,连拍速度也很快。

11.1.2 数码相机的技术指标

1.CCD

CCD同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是感应光线的电路装置,是数码相机的最核心技术指标。CCD的像素点数越多、面积越大、片数越多,采集到的图像也就越清晰,色彩还原越好。因此,同样都是400万像素的CCD,2/3 in的比1/2 in的成像质量就要好得多,3CCD的成像质量比单CCD的成像质量也强许多倍。2.焦距

数码相机镜头是由数组镜片组成的,在相机的规格中,通常用“f=n”来表示相机的焦距。例如,“f=8-24 mm,38-115 mm(35 mm equivalent)”,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最小为8 mm,最大为24 mm,相当于传统35 mm相机的38 mm~115 mm焦长。

3.变焦

变焦是数码相机镜头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焦距,使摄取的景物达到需要的效果。变焦分为光学变焦(Optical Zoom)和数码变焦(Digital Zoom)两种。

光学变焦与传统相机一样,取决于镜头的焦距可变范围,其分辨率及画质不会受到影响。数码变焦只是将原来的图像进行局部放大,虽然可以得到尺寸更大的图像,但会损失画质,并不会使细节更加清晰。

4.光圈

光圈是用来表示数码相机进光量的参数,一般以f/

2、F2或1∶2等形式表示。f/2表示光圈的大小为镜头直径的1/2,f/8表示光圈的大小为镜头直径的1/8。较小的光圈值表示较大的镜头直径,一般镜头上会标示出该数码相机的最大光圈值。

5.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是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数值进行表示。ISO感光度越大表示感光性越强,常用的感光度有ISO 100/400/800等。一般,在光线不足时,感光度越高,会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但同时底片的颗粒也会越粗,放大后的效果就会变差。

6.连拍速度

数码相机拍摄时要经过光电转换、A/D转换及图像文件存储等过程,其中,无论是转换还是图像文件存储都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图像文件存储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大部分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不是很快。连拍速度对于摄影记者和体育摄影爱好者是必须重视的技术指标,而在普通摄影中可以不做过多考虑。

11.2 数码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1.2.1 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

数码相机使用镜头、光圈、快门来聚焦图像,这与传统光学胶卷相机并无区别,但数码相机增加了光电传感器、液晶显示器、电源开关、图像存储器、输出控制单元(连接端口)等部件。

(1)镜头

数码相机镜头主要的作用是把光线汇聚在光电传感器形成一个清晰的“影像”。数码相机镜头根据焦距值能否调节,分为定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两类。定焦距镜头就是镜头是固定的,只有一个焦距;变焦距镜头可以来回伸缩,焦距是可以变化的。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使用变焦距镜头。

(2)光圈与景深

镜头的光圈是由许多活动的金属叶片组成的,装在镜头的透镜中间,在数码相机的菜单或设置中设定光圈系数大小能使其均匀地开合,调整成大小不同的光孔,控制进入镜头到达光电传感器的光线,以适应不同的拍摄需要。数码相机的光圈大小是用光圈系数表示的。如图11-2所示,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进入镜头到达光电传感器的光线越多;光圈系数越大,光圈越小,进入镜头到达光电传感器的光线越少。光圈变化一级(挡),光电传感器接受的曝光量也变化一级。

图11-2 光圈与光圈系数

数码相机使用的变焦距镜头分为两种:恒定孔位的变焦距镜头,如35 mm~105 mm的变焦距镜头,1∶2.8的恒定光圈就是无论在35 mm端,还是在105 mm端,其最大光圈都是f/2.8。另一种是可变光圈孔径,如35 mm~105 mm的变焦距镜头刻有“f/2.8-4.9”,就说明在35 mm端时,其最大光圈是f/2.8,而在105 mm端时,其最大光圈只有f/4.9。

光圈可调节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与快门配合达到正确曝光,光圈还可控制影像的景深范围。景深就是影像前后的清晰范围,景深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当镜头对有限远的物体对焦时,后景深大于前景深。光圈和景深的关系是: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摄影时为了突出主体,可以用大光圈虚化背景。

景深除了和光圈有关外,还与拍摄距离和镜头的焦距有关。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小;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3)快门

照相机的快门是从时间上控制曝光的一种计时装置,计时单位为s。平时用来遮挡光线避免光电传感器感光,可以说快门是可动的遮光屏。

快门的开启时间称为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在数码相机的菜单或设置中可以找到。快门速度的标记数值一般如图11-3所示。

图11-3 速度调节面板

“1”代表1 s,其他的数字表示的是分数的分母值,即“2”表示的是1/2 s;“125”表示的是1/125 s,“2 000”表示的是1/2 000 s。有些数码相机上还标出了比1 s还慢的快门速度,一般用其他颜色标出以示区别。数值越小,快门速度越慢,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多;数值越大,快门速度越快,进入镜头的光线越少。

快门可与光圈配合,共同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以便正确曝光。镜头的光圈只能起到控制光电传感器曝光量的部分作用,不开启快门,光线则不能照射到光电传感器,快门的开启和关闭控制着光电传感器曝光所经历的时间。所以,快门和光圈一起构成光电传感器正确曝光的两个关键因素。

快门还可用来控制运动物体的动感。不同的快门速度能产生不同的动感,甚至可以将运动状态“冻结”。使用高速快门拍摄动体时,就可以得到动体清晰的影像。如图11-4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弹穿过苹果的瞬间。若使用低速快门拍摄,则可以得到动体较为模糊、动感较强的某一瞬间影像。如图11-5所示,可以看到模糊的水流。

图11-4 子弹穿透苹果的瞬间

图11-5 模糊的水流

(4)光电传感器

传光电传感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主要有CCD(电荷耦合)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两种。光电传感器的作用是用来捕捉光线,它代替了胶卷的“感光”作用。

CCD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码信号,数码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CMOS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负电)和P(带正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比CCD要差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

(5)取景器与液晶显示器

取景器是用来构图的装置。大部分数码相机采用机背上的彩色LCD显示屏取景,取景直观方便,能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LCD还可以回放存储在存储卡里的照片或动画。

(6)存储卡

存储卡是数码相机必不可少的外部存储器,用于记录数码影像文件。存储卡内的图像文件下载到计算机后,可以删除卡内图像文件,释放空间。存储卡这种反复使用的优点,使其使用成本低于使用胶卷的相机。

大部分数码相机所用的图像存储器为可移动的存储卡。存储卡随时可装入数码相机或从相机中取出,存满后可以随时更换。目前在数码相机上使用的存储卡有CF卡、SM卡、SD卡、记忆棒、微型硬盘、XD卡等。存储卡的容量有1 GB、2 GB、3 GB、4 GB、8 GB、16 GB等,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7)输出控制单元(连接端口)

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通过输出接口下载到计算机上或传输到电视上观看,接口的类型主要是USB接口。USB接口支持计算机系统与不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系统连接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等)的输入输出接口标准。USB允许外部设备在开机状态下插拔使用。

11.2.2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感光器接收光学镜头传递来的影像,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存于存储器中。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与传统相机相同,将影像聚到感光器件上。光电转化器替代了传统相机中的感光胶片的位置,其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转化器将被摄景物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子图像,这是模拟信号,还需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才能为计算机处理创造条件,由模数转换器来完成转换工作。数字信号形成后,由微处理器(MPU)对信号进行压缩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文件格式存储。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11.3 数码相机的使用 11.3.1 数码相机的操作

1.数码相机的正确曝光

摄影时控制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让适量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图像传感器形成影像,这个过程就称为曝光。曝光是摄影过程的基本技术。曝光量由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以及底片对光线的灵敏度3个要素决定。

正确曝光有两种含义:第1层含义是真实客观地记录现场的光线、色彩、影调;第2层含义是正确表达作者的创作思想、意图和感情,使画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曝光正确的照片清晰度高,色彩还原好,能够充分记录被摄景物的明暗关系及所有细节。曝光不足在照片上表现为影像灰暗,不通透,景物反差较小,暗部无层次,色彩不鲜艳,色调偏冷。曝光过度的照片影像浅淡,景物高光部分全是白的,分不出层次,色彩亮度较高但饱和度差,像褪了色一样,色调偏暖。

常见的曝光模式有以下几种。

(1)快门优先(Aperture Priority)和光圈优先(Shutter Priority)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然后根据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

(2)手控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拍摄者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减慢,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

(3)AE模式

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

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照相时还会用到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就是在相机测光后,可作不同级数的调整,以达到出来的影像和实际的光线近似。例如,在户外光线充足的地方拍摄,不过主体却是深色的物体,相机就会以为不够光而自动放大光圈,所以拍出来的照片,深色的主体便会显得灰灰白白,不够真实,而其他的环境,更显得曝光过度,这时利用曝光补偿减低1级或2级,主体的颜色便可真实一点,而四周的环境又不会产生曝光过度现象。相反,在沙滩雪地上拍摄人物时,相机的测光因雪地的反射,以为环境过分光亮,便自动收细光圈,而人物当然因光圈收细了而变得暗黑了。2.数码相机的测光

测光指数码相机根据环境光线依靠特定的测量方式而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对被摄物体的受光情况进行测量。一般来说,测光主要是测定被拍摄物体反射到镜头中的光亮度,然后再根据这一亮度给出一定的光圈快门速度组合。

与传统相机相同,数码相机的测光方式为反射式测光,即光线照射被摄物体后,反射到镜头内,再通过镜头投射在CCD感光片上,CCD再将光线的信号传送给数码相机内的CPU做计算,CPU根据既有光线的强度,计算适当的曝光量。拍摄画面中任何一点的亮度都会影响CPU的计算结果。

测光模式分类有以下几种。(1)点测光

一般来说,在点测光模式下,测光元件仅会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2)中央部分测光模式

在中央部分测光模式下,相机的测光元件会对画面中心处约占画面12%的范围进行测光并最终进行平均加权而得出测光数据。这种测光模式非常适合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3)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一般来说,当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时,相机会把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同时并兼顾画面的边缘。目前,许多单反数码相机都会具备这种测光模式。使用这种测光模式的好处是当画面出现高反差或色彩迥异的情况时,相机会对多个区域进行测光,并根据拍摄者的需要强调对某个区域进行重点测光,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这样所获得的图像会很少有某个区域欠曝或过曝的问题出现,但对于一些重点主体部位,图像却能很清晰的进行反映,因此,非常适合于拍摄各种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风景或运动照片。

(4)平均测光模式

平均测光模式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一种测光模式,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比较适合于画面光强差别不大的情况,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需要。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当环境光线复杂或光线亮度反差过大时,其所获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值而已,很容易出现图片暗部过曝,而亮部却欠曝的情况。

(5)多区测光模式(矩阵测光模式)

多区测光模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将整个画面划分成多个区域,然后各自使用独立的测光元件进行测光,再由数码相机内部的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合适的曝光量的方式。

3.数码相片的下载

连接数码相机与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安装数码相机的驱动程序,这时在桌面上出现数码相机图像下载图标(以数码相机Canon S30为例),双击打开图像下载图标,数码相机的图像会以缩略图方式显示在相机视窗中。单击选中要从相机视窗下载的图像,然后单击“下载”按钮,选中的图像就会下载到自动建立的以拍摄日期命名的文件夹内。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指定或新建文件夹,用来下载图像。11.3.2 数码相机的设置

1.分辨率和文件格式设定

可以根据要拍摄的影像种类,选择影像分辨率(像素数目大小)与影像质量(压缩比率)。不同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设置将直接关系到照片的质量:分辨率为640×480,可拍摄大量的影像,可用于电子邮件、发布到网上、制作个人主页或打印小张标签;分辨率为1 280×960,可用于打印明信片大小的影像;分辨率为2 048×1 536,可用于打印B5大小的影像;分辨率为2 592×1 944,可用于打印A4大小的影像;分辨率为3 264×2 448,可用于存储重要影像、打印A3大小的影像或较精细的A4大小的影像。

不压缩输出图像,可以选择RAW文件输出格式。如果采用标准的JPEG格式,相机会在捕捉图像后进行处理,以产生最佳的效果。JPEG格式会压缩图像,以便更多的图像可以存储在SD卡内。但压缩后是不可以复原的,即经过处理后,再也无法取回原始的数据。而RAW格式可以直接记录相机CCD捕捉的数据,不加任何处理。虽然图像在记录时有压缩,但是原始数据可完全复原,在解压后可得到高画质的图像,画质并无任何损失。虽然RAW格式图像文件比JPEG文件大,但它大约只有未压缩的RGB、TIFF格式文件的1/4。

2.白平衡设定

白平衡设定是数码相机最大的优势之一,胶片相机只有日光和灯光型之分,数码相机则有自动、日光、荧光、白炽灯、阴影、闪光等多种平衡条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能够应对自如,基本可以达到色彩还原准确,如果欲求更为精确的表现,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分别设定日光、荧光、白炽灯等。关键是要对环境光进行准确的判断。例如,在荧光灯室内,如果没有察觉还有窗外自然光,那么,如果设定了荧光灯平衡模式,荧光灯照明区色彩准确,有自然光的地方就会偏品红。因为荧光灯平衡模式是增加了品红以抵消荧光灯特有的青绿色,自然光区本身不偏色,倒反而被增加品红而偏色。最好的是自定义白平衡,在当时的光照环境下,拍一张白纸,取此白色为基准,设定平衡点,会精确地再现色彩,在白纸上画几道蓝色的线条拍摄,会得到微黄的影调。同样,用极淡的青色“调白”,能使照片出现补色——极淡的红色倾向。

3.曝光参数设定

无论简易型或单反型数码相机,都能自动对焦和自动测光,从理论上讲,数码相机应该达到准确曝光,但实际不然。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当光线太暗或太亮时,就很难取得理想的影调效果。设置曝光参数包括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具体做法是:调节相机模式调节旋钮,选择合适的曝光模式和曝光参数。

4.设定感光度

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感光度设定的范围,然而就在这一范围内,设定在不同的感光度上,得到的画面效果不同。数码相机一般有ISO100-800的感光设定,感光度越低,图像的质量越好,其清晰度、色彩、层次越佳,当然,使用的光圈就大,速度就慢,拍摄的难度也越大;反之,感光度越高,拍摄的难度也小,但图像的质量稍逊,其清晰度、色彩、层次降低。在光线好的情况下,要尽量设定低感光度。

5.反差设定

反差设定是数码相机的一大特点,胶片相机没有在拍摄时设定反差这个概念,根据画面的反差情况和自己的需要,调整反差以控制光比,实际上是控制宽容度。高反差的拍摄对象,设定-1或-2,可以有效提升暗部层次;相反,设定+1或+2,可以把低反差的题材拍得有立体感。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估计画面反差不准和设定不当,可能会损坏图像。

11.4 数码相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1.闪光灯不发光

①未设定闪光灯。按闪光灯弹起杆,在曝光模式中设定闪光灯。

②闪光灯正在充电。等到橙色指示灯停止闪烁后方可使用。③拍照物明亮。当被拍摄物体明亮时,曝光模式自动禁止闪光,此时使用辅助闪光模式。④在已设定闪光灯的情况下,指示灯在控制面板上点亮时,闪光灯工作异常,则可能是机器故障。

2.相机不动作

①电源未打开。按电源键接通电源。②电池极性装错。重新正确安装电池。③电池耗尽。更换电池。

④电池暂时失效。使用时,请保暖电池;在拍照间隙,暂时不使用电池。⑤卡盖被打开。关闭卡盖。

3.相机自动关闭

①如果数码相机突然自动关闭,首先原因可能是电池电力不足了。数码相机是个耗电大户,它因为电池电力不足而关闭的现象经常出现。应更换电池。

②如果更换了电池以后,数码相机还是无法开启,且此时照相机的机身发烫,则可能是因为连续使用相机时间过长,造成相机过热而自动关闭。停止使用,等它冷却后再使用。4.按快门释放键时不能拍照

①刚拍照的照片正在被写入存储卡。等到绿色指示灯停止闪烁,并且液晶显示屏显示消失,此时放开快门释放键。

②存储卡已满。更换存储卡,删除不要的照片或将全部相片资料传送至个人计算机。③正在拍照时或正在写入存储卡时电池耗尽。更新电池并重新拍照。④拍照物不处于照相机的有效工作范围或者自动聚焦难以锁定。按照标准模式和近拍模式的有效工作范围来设定手动聚焦。

5.刚拍摄的相片不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呈现

①电源关闭或记录模式处于开启状态。将记录/播放开关设定于播放位置,并接通电源。②存储卡无相片。查看控制面板,检查卡中是否存在照片。

6.液晶显示屏模糊不清

①亮度设定值太低。在播放模式下,从菜单中选择“亮度”并进行调节。②外部环境光太亮,如阳光照射在显示屏上,可用手等遮光观看。

7.液晶显示屏显示图像时有明显瑕疵或出现黑屏

加电后液晶显示屏能正常显示当前状态和功能设定,但不能正常显示图像,画面有明显瑕疵或出现黑屏。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CCD图像传感器存在缺陷或损坏所致。此时应更换CCD图像传感器。

8.计算机不能正常下载照片

①计算机接口未插接好。正确插接电缆。②电源末打开。按电源键接通电源。

③电池耗尽。更换电池或使用交流电源转接器。

④未安装照相机驱动程序。将数码相机随机附带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上。

9.相机无法识别存储卡

①使用与数码相机不相容的存储卡,不同的数码相机使用的存储卡是不尽相同的,且大多数数码相机不能使用一种以上的存储卡。解决方法是换上数码相机能使用的存储卡。

②存储卡芯片损坏。找厂商更换存储卡。③存储卡内的影像文件损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拍摄过程中存储卡被取出,或者由于电力严重不足而造成数码相机突然关闭。如果重新插入存储卡或者重新接上电源,问题依然存在的话,需格式化存储卡。

小 结

数码相机的设置和操作是本章的主要内容。虽然数码相机的使用比较复杂,技巧也很多,但是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了数码成像的原理,掌握了数码相机的使用后,基本可以拍摄出满足日常办公需求的照片。如果要拍出艺术性很强的照片,还需在充分了解相机的性能后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

习题 11 简答题

1.数码相机的分类有哪些?

2.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数码相机操作的基本要领是什么?曝光有什么含义?

第11章 最稳妥的选择 篇2

桑纽——这个毕业于威斯康星州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家伙从小就酷爱篮球,虽然球技一般且从未打过职业篮球,但在他的身体里却流淌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管理血液,从麦迪逊分校毕业之后,桑纽从事起了篮球管理工作。在1977年3月至1978年7月的这段时间里,桑纽短暂的在布法罗勇敢者队工作过,这期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当时的球队老板约翰·Y·布朗将处于困境中的勇敢者队从布法罗搬迁到了位于美国西部的圣迭戈市并更名为圣迭戈快艇队。在考虑搬迁时,桑纽着重负责地域研究——他对美国的篮球市场分布做了足够多的考察,也就是在这期间,桑纽发现地处西南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仍是一块篮球的贫瘠地,于是萌生了要在这里建立一支NBA球队的想法。

在离开快艇队之后,1979年桑纽和芝加哥的一个百万富翁唐纳德·J·卡特一起着手开始准备在达拉斯建立一支NBA球队。在1980年的全明星赛期间,联盟的主席们通过投票一致同意了在得克萨斯州再建立一支球队,就这样,在缴纳了1200万美元的入门费之后,桑纽得偿所愿,达拉斯小牛——这支全新的球队获得了1980-81赛季参加NBA比赛的许可,桑纽就是球队的第一任主席兼总经理。

球队成立后,桑纽着重以年轻球员为骨干建队并进行了多比重要交易——赛季开始前,他将球队后卫麦克·布拉茨交易到了骑士队,换来了一1984年的首轮选秀权;紧跟着在赛季开始后,他又把拒绝为球队出战的新秀奇奇·范德维奇和一个1986年的首轮选秀权一起送到了掘金队,换来了两个未来的首轮选秀权;除此之外,在赛季中期桑纽还先后送走了理查德·华盛顿、乔夫·赫斯顿和杰罗姆·怀特海德;这些交易总共让小牛队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获得了9个首轮选秀权,其中有三个是来自骑士队。

就如同大多数NBA的新军一样,小牛队的开局也是惨淡的,1980-81赛季,他们只取得了15胜67负的战绩,排名全联盟倒数第一,可也就是从这时起,桑纽之前所进行的那些交易开始陆续发挥作用。1981年夏天,小牛队一举在选秀大会上摘下了马克·阿奎利(第1顺位)、罗兰多·布莱克曼(第9顺位)和杰·文森特(第24顺位)三名优秀的球员,他们在1981-82赛季的战绩也提升到了28胜54负。紧跟着在1982-83赛季,小牛队更上一层楼——38胜44负,他们距离季后赛只有咫尺之遥。1983年的选秀大会,桑纽又在首轮第11顺位又为球队摘到了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后卫德里克·哈珀,从此以后,小牛队也正式跻身季后赛球队行列。

然而正当小牛队蒸蒸日上的同时,主要与他们进行交易的骑士队却在日趋没落。就在桑纽建立小牛队的同一年,泰德·斯特皮恩也成为了骑士队的老板,上任后不久斯特皮恩与桑纽进行了多笔交易,然而这些交易非但没有让球队获利反而却导致了骑士队连续三年战绩糟糕(1980-81赛季骑士队战绩28胜54负,排名全联盟倒数第四;1981-82赛季15胜67负,排名倒数第一;1982-83赛季23胜59负,排名倒数第三)又都没有首轮新秀可选的尴尬局面,这几乎毁掉了骑士队。于是在1983年的夏天,联盟开始向斯特皮恩施加压力,他们让斯特皮恩出售骑士队,然后由克利夫兰当地的一位富豪戈登·甘德接手,为了促成这笔交易,联盟还承诺给予骑士队几个未来的奖励选秀权。最终,迫于巨大的压力,斯特皮恩黯然下台,甘德成为了骑士队新的老板(NBA现在规定每支球队都必须在整个选秀大会的过程当中至少挑选一名新秀球员同时并禁止连续两年将首轮选秀权都拿去交易,这一规则的制定主要就是因为鉴于这期间斯特皮恩经营的失败)。

可尽管如此,骑士队在这三年间彻底失败而小牛队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这个事实都已经无法改变了。1983-84赛季,小牛队再度取得突破,43胜39负——他们常规赛在中西赛区仅次于爵士队排名第二,队史上第一次杀进了季后赛,这其中阿奎利场均贡献29.5分,是球队的头号得分手,并入选了当年的西区全明星阵容,布莱克曼场均也有22.4分进账。在首轮3比2击败了超音速队之后,小牛队在第二轮被湖人队4比1淘汰,第一次闯进季后赛就杀进第二轮固然让人欣喜,但在这之余桑纽也清楚地看到了球队和传统豪门之间的差距,他知道尽管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要想冲击总冠军的话他则还需要做得更多。

第11章 行政事务管理规定 篇3

一、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库房管理、邮发管理等。

二、档案管理

第三条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化、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

第五条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一)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主任、主管经理、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二)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需经部门主管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三)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案由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第六条档案的销毁:

(一)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二)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三)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

三、印鉴管理

第七条公司印鉴由公司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第八条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副总经理以上领导签字许可后管理印签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第九条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以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十条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归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者必须交回。

第十一条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四、公文打印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公文的打印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

第十三条各部室打印的公文或其他资料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交办公室统印。

第十四条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至少一式二份,交公司办公室留底存档。

五、办公用品的管理

第十五条办公室用品的购发:

(一)公司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总经理批准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 1

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分发给各部、室,由部主任签字领回。

(二)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他用品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领用。

(三)公司新聘工作人员办公用品,公司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正常工作。

(四)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量足质优,库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

(五)负责购发办公用品人员要建立账簿,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需由领取人签字。

(六)(六)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

六、库房管理

第十六条库房物资存放必须按分类、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建立账卡。

第十七条采购人员购入的物品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入库单,收票时要当面点清数目,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短缺或损坏,应立即拆包清点数目,如发现实物与入库单数量、规格不符时,库房保管员应向交货人提出并通知有关负责人。

第十八条物资入库后,应当日填写账卡。

第十九条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物资出库必须填写出库单,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出库。第二十条库房物资,一般不可外借,特殊情况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办理外借手续。

第二十一条严格管理账单资料,所有账册、账单要填写整洁、清楚、计算准确,不得随意涂改。第二十二条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

七、邮发管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办公室负责为各部室邮发信件、邮件。所有公发信件、邮件由收发员登记,负责寄发。

八、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公司的发展,有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办公室研究并呈请总经理批示。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解释权归办公室。

第11章 食品安全与食品技术 篇4

• 现在的食品营养价值高吗? • 安全吗?

• 不会被污染吗?

• 食品中的添加剂安全吗?(1)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传染疾病(2)食品中的天然毒素(3)食物残余物

①环境污染物

②农药

③动物用药(4)食品中的营养物质

(5)有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11.1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11.1.1 食品中的微生物怎样导致机体疾病

 感染

 食物中毒---在食品或消化道中产生肠毒素或神经毒素 11.1.2 市场食品安全

1、小心大肠杆菌

 彻底烹调动物性食品(O157:H7)

2、工业控制

3、消费者保护

 仔细检查食品袋的密封条和包装纸  不吃透气或膨胀的罐头 11.1.3 厨房食品安全

• 在家庭中,围绕食品安全有3个主要环节:

食品储存、食品处理和食品烹调

你是否能通过厨房食品安全问卷

1.我家里的冰箱温度是 A.10℃ B.5 ℃ C.不知道 答案: B, 2分

2.我们最近一次剩下的炖肉或其它肉制品被: A.冷却至室温, 然后放进冰箱 B.吃完饭后立即放入冰箱

C.在室温下放置一整夜或更长时间 答案: B, 2分

3.我家里的切菜板如果曾用来切生肉、家禽或鱼,现在要用来切另一种食品,切板是: A.接着用 B.用湿布擦拭

C.用肥皂和水洗净

D.用肥皂和热水洗净, 消毒 答案: D, 2分;C, 1分 4.最近一次吃的汉堡包是: A.嫩的 B.半熟的

C.完全煮熟的 答案: C, 2分

5.最近一次我住的地方有人制甜酥饼干面团, 它是: A.用生鸡蛋制作的, 我品尝了一些

B.商店购买的, 用消毒的鸡蛋制作的, 我品尝了一些 C.直到烘烤后我才品尝 答案: C, 2分;B, 2分

6.我清洗了厨房柜台和食物配制区, 用的是: A.冲洗再利用的湿海绵 B.干净的海绵或纱布和水

C.干净的海绵或纱布、热水和肥皂

D.与上面相同, 然后用漂白粉或其它药品消毒 答案: C或D, 2分;B, 1分 7.我家的盘子是这样清洗的: A.用自动洗碗机清洗, 晾干

B.在水池中浸泡几个小时, 在不换水的情况下用肥皂洗干净 C.在水池中立即用热水和肥皂洗净, 晾干

D.在水池中立即用热水和肥皂洗净, 用毛巾擦干 答案: A或C, 2分;

8.最近一次处理完生肉、家禽或鱼后, 我这样洗手: A.用毛巾擦干

B.在热水、冷水或水龙头下的温水中冲洗 C.用肥皂水洗净 答案: C, 2分

9.我家里的肉、家禽和鱼产品解冻方法是: A.把它们放在柜台上面 B.放在冰箱里面 C.微波加热 D.浸泡在热水里 答案: B或C, 2分;

10.我知道患下列病的人生吃海鲜会造成问题: A.糖尿病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毒感染 C.癌症 D.肝病

20分: 家里的食品保存和处理方法是安全的

12-19分: 重新检查家里的食品安全操作, 你违反了某些关键原则

11分或更低: 立即采取措施, 在家里正确处理、储存和烹调食品, 当前的食品操作会给你和家里其他成员带来食品中毒的危险

• 致病菌生存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 即温暖(5℃-60℃)、潮湿及营养

• 我们需要做的3件事:热的食物足够热;冷的食物足够冷;保持厨房清洁 • 微生物喜欢在窄小潮湿的地方如海绵组织或木制切板的毛孔纤维处安居 • 3种方法可以消灭细菌:

①化学物质,如漂白粉

②加热,如60℃的肥皂水

③自动洗碗机

11.1.4 有些食品是否比其它食品更容易使人生病

1、肉类与家禽安全操作指南

①保持冷却或冷冻 ②用冰箱或微波炉解冻

③把生肉和家禽肉与其它食物分开

④接触生肉或家禽肉之后,清洗工作面(包括切板)、用具和双手

⑤彻底做熟

⑥需趁热吃的食物温度要高,立即把剩菜放入冰箱或倒掉

2、鸡蛋

 未消毒的生鸡蛋特别可能污染沙门氏菌

 避免未烹调的或未完全熟的鸡蛋制品;煮鸡蛋时应该等到蛋清凝固、蛋黄变厚时才可以食用

3、海鲜

 专家一致认为,由于环境污染,现在极不提倡食用生或半生的海鲜  “冻鱼生吃是安全的”仅仅部分正确

 “酒精饮料与海鲜共用可减少危险” 是错误的

4、野餐与午餐袋

 挑选新鲜水果、蔬菜、面包和饼干

 沙拉等食物需冷藏,可选择保温袋,食物之间放置冷饮

5、蜂蜜

 1岁以下的婴儿不应食用蜂蜜 11.1.5 旅行中的食品安全

 在旅行中避免食物中毒:

(1)在旅行前,向内科医生了解生病必须备用的药品(2)经常用肥皂水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或吃饭时

(3)仅食用烹调或罐装食品;如果要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记住要在开水中洗干净,自己削皮;不要制作沙拉

(4)要注意水及水制成的冰可能是不卫生的;仅饮用处理 过的、煮沸的、罐装或瓶装饮料,饮用时不要加冰

(5)避免使用本地水,即使是刷牙,除非你先烧开或消过毒

• 一般原则:将食物煮熟、炒熟、削皮或干脆不吃 11.2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

• 天然食品含有天然毒素

卷心菜、马铃薯、蚕豆、赤潮毒素

• 有节制地吃任何食物并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

11.3 环境污染物

• 污染物的潜在危害取决于它的持久性 • 意外泄露事故能带来极大的危险

*汞

Minimata,Japan

*PBB

Michigan,U.S.A.11.4 农药

• 许多农药具有广谱性 • 减少残留农药摄入的方法

*去掉脂肪和皮

*彻底清洗

*削掉果皮、剥去多叶蔬菜的外层叶子

*每天选择不同的肉类食品

注意:大多数农药存在于食物的脂肪中,一些加工方法如蔬菜的清洗和削皮可减少农药的浓度,而另一些方法则使农药浓缩 11.5 食品加工与食品营养

• 食品加工旨在保护食品免遭微生物、氧化和酶作用带来的破坏 • 热处理使酶变性;冷处理使酶活性降低 • 食品加工过程有得有失

11.5.1 消费者园地:有机食品是否是解决方案

• 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各有其优缺点

• 建议购买有机食品的人要按需要量购买,要合理储存和烹调,食用前要彻底洗干净 • 吃更多的蔬菜和水果给身体带来的益处要远大于农药可能带来的伤害 11.5.2 变换气体包装

 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真空或以无氧的混合气体取代空气;必须冷冻

 在营养质量上与新鲜食品相当 11.5.3 罐装食品是否含营养物质

 某些水溶性维生素会被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稳定  一些营养物质会溶解在罐装液体中 11.5.4 冷冻

 冷冻食品所含的营养物质与新鲜食品中的相似,损失很少;可能比新鲜食品还具有营养优势

11.5.5 烘干

 商业烘干食品能保留大多数营养成分;但是家庭烘干食品经常会造成营养成分的严重损失

11.5.6 挤压

 涉及到加热,会破坏营养物质 11.6 食品添加剂

11.6.1 添加剂控制规定

• 添加剂必须是安全的、有效的、在最终产品中可测量的

• 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有很宽的安全界限;大多数可能带来危害的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是无危险使用量的1%水平

某些天然毒素

1/10

维生素A 1/25

某些微量元素

1/5

维生素D 1/40

食盐

1/3-1/5

11.6.2 抗菌剂

1、食盐和糖

2、亚硝酸盐

在人体内转化成可致癌的亚硝基胺 11.6.3 抗氧化剂

1、亚硫酸盐

FDA禁止在生食品中使用亚硫酸盐(葡萄除外)

亚硫酸盐可破坏食品中的硫胺素

2、BHA与BHT

通过与维生素E类似的抗氧化反应,BHT明显有防癌作用 11.6.4 人工色素

使用受到严格控制;有些人对酒石黄有不良反应 11.6.5 人工香料和味精是否安全

对成年人是安全的(少数有不良反应);

婴儿食品中不能含味精 11.6.6 偶然食品添加物

在加工过程中进入食品,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大多数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只使用玻璃或陶瓷容器或那些标明对微波安全的塑料容器

11.6.7 营养添加剂

11.7 肉和牛奶中的生长激素

• 使用牛生长激素(BST)可使动物消耗的饲料少,产更多的肉和奶 • FDA认为使用生长激素是安全的

*甾类激素(可以口服但不能被消化)和肽类激素(可被消化酶破坏)

*牛奶中约90%BST被巴式灭菌法所破坏,剩下的在消化过程中被破坏;动物与人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不同

11.8 膳食指导:为保存营养明智地选择和烹调食品

• 一般来说,越是经过深加工的食品,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就越少

避免所有加工过的食品? 11.8.1 橙汁的选择

每417kJ热量

鲜榨橙汁

111mg 维生素C

罐装橙汁

mg 维生素C

推荐摄入量:60mg 维生素C ;配送优势 11.8.2 加工中的损害

 加工食品通常含有更多的钠、糖和脂肪 11.8.3 最好的营养交易

 基本原则是尽可能选择完整的食品,找出加工过程中营养价值提高的食品

全谷物面包> 精制白面包> 含糖的炸面圈

橙子> 橙汁> 橙汁饮料

玉米棒> 罐装奶油玉米> 焦糖爆米花 11.8.4 在家中保存营养

 现代商业加工中,维生素的损失很少有超过25%的;家庭食品准备过程中60%-75%的营养损失是常见的

11.8.5 防止酶破坏

 冷藏新鲜食品可降低酶对营养素的破坏 11.8.6 避开光和空气

• 核黄素对光敏感

牛奶、谷类食品

• 某些维生素是酸或抗氧化剂,在没有空气的酸溶液中最稳定 11.8.7 再冷冻 11.8.8 防止营养素损失在水中

• 彻底快速的清洗;先洗后切 • 在水上蒸而不是在水里煮蔬菜

• 避免高温和长时间烹调可以使维生素的破坏最小 11.9 争论13:未来的新食品技术是否安全 11.9.1 基因工程

11.9.2 我们从生物工程中获得什么

• 抗除草剂 • 抗病虫害 • 生物反应器 • 品质改良

• 抗非生物逆境 11.9.3 对生物工程的反抗

• 生态系统 • 食品安全 • 伦理

11.9.4 FDA的地位

FDA对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食品的态度:

如果与已经在使用的食品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就不需要单独的安全测试或标注;

与传统食品显著不同的食品需要进行检验并向FDA提供安全性证明 11.9.5 辐射食品

• 延迟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成熟或发芽 • 杀死致并病微生物

11.9.6 如果辐射食品那么好,为什么我们不用

• 人们害怕辐射最经常的原因: ①食品会变成放射性的

②在辐射过程中食品会形成独特的未经检验的化学物质 ③在辐射过程中食品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 11.9.7 一种可能的替代选择---高强度脉冲光

• 使用强烈的光或闪光杀死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在不影响营养价值的前提下可使食品的保存期延长

第11章直流电源总结 篇5

1、教学工作的实习

教学工作实习是教育实习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课前观摩、备课、编写教案、试讲、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教学环节。

1)观摩就是观察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2)备课是实习教师教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实习教师对教育事业责任感的直接反映。

3)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的教学设计蓝本。

4)熟悉教案是实习生在写完教案,进行试讲之前,对教案进行的充分准备。

5)试讲是上课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

2、班主任工作的实习

1)了解学生情况

最主要的途径是观察,谈话,查看学生个人档案,学生作品分析等。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般包括:a、班级状况的基本认识。b、计划阶段内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3)开展主题活动

4)开展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主要是个别谈话,个案法,家访是做学生思想转变工作的传统方式。

3、教育实习形式

一、教学见习

教学见习是师范院校进行实习的准备形式,见习的方式是以听、察、看为主。

教学见习应做好的工作:

a、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预先确定内容,制定见习计划,有主次、有针对地进行。

b、观察了解要全面、深入,把握教学全过程,寻求联系、规律,从细微处得到启发。c、见习后,认真总结,要对所观摩的对象进行评判,衡量效果,总结得失。

二、教育实习的实施形式

1)校内模拟实习

2)课堂教学实习

3)其他实习方式a、大分散教育实习;b、委托教育实习;c、顶岗教育实习

d、预分配教育实习;e、建立实习基地的实习方法。

4、教育实习基本过程

1)教育实习准备

a、一入学开始就要进行思想教育。

b、业务准备 包括课堂和课外教育实习准备两个方面。

c、组织准备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选择教育实习基地、聘任实习指导教师等。

d、物质准备。

2)教育实习的实施

a、进入实习学校观摩教学。

b、进行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①教学全过程有课前准备、课堂施教、作业的布置。②班主任工作实习

3)教育实习总结

5、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

1)教育实习领导机构的组成2)制订教育实习条例

3)制订教育实习计划

4)建立教育实习基地

5)实习质量评价

a、组成人员的评价,分为领导机构评价和辅导教师与指导教师的评价。

b、管理工作状态评价。

c、教育实习的效果评价,分为教学工作评价、班主任工作评价、教育调研评价。

第十二章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

1、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一、一定的理论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史学理论素养。

二、良好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敬业奉献;客观公正,论从史出。

三、深厚的专业素养。广博的历史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四、扎实的教学素养。良好的教学表现能力,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五、较强的创新素养。较强的创新素养;要熟悉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

2、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第一,树立先进教育观念。重树教师职责观转变传统的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的思想观念。

第二,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强化自主学习,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

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品德高尚者;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开发者和生成者;朋友和知己;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导演”。教师教学行为的新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2)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三、历史教师要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者

1、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历史学习目标,并探讨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4、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基本含义

主要是指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或教学实践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而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活动,旨在发现教育现象内在的规律性,找出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以指导教育教学的下作实践。

(二)教育科研的分类

1、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

学术专著、教材、教参、教辅材料、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2、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研究心得。

教育规划、教学总结、教学札记

(三)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1、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增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

3、推动了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如何开展中学历史教育教育科研

1、克服偏见,树立信心,不断强化自己的科研意识

2、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优势确立科研方向

3、掌握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

1)学会选择研究课题

有用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行性

2)掌握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制订一份详细的研究方案。

其次,要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

再次,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将分析研究的结果写成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上一篇:济南市红旗中队事迹材料下一篇:资料员施工合同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