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精选7篇)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篇1

潘启秀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在上升,所以,教育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个不容轻视的问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经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故作出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通过学习,我还学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再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要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在平时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如:上《伤仲永》就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条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二是通过教研组共同备课的方式渗透法制教育,本学期我们七年级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是《斑羚飞渡》,本课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认识到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作为教师,你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和份量,决[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定你必须特别注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细节、一个字,哪怕是无意的,都可能对你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乃至终身的影响。你的价值存在,就可能包融和体现在学生对你的每一声真诚的问候、每一次深情的关注和会心的微笑之中。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篇2

一、教师树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师, 我们不仅应该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而且应树立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 在形式中去发现渗透法制教育的契机, 找准渗透的点, 而不必刻意的去朗读法律法规条文。

二、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找准切入点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什么法律,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 要用心学习, 努力思考和研究, 创设一个合理的情景进行渗透, 如在学习鲁讯先生的《故乡》时, 在“我”离开故乡时, 与母亲的一番谈话, 引出了一桩悬案。请同学们合作讨论, 杨二嫂说碗碟是闰土埋的, 这是真的吗?倘若不是闰土埋的么, 碗碟到底会是谁埋的呢?同学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吗?假如在现代中国法制条件下, 闰土要状告杨二嫂, 请问根据现行法律, 他应该告杨二嫂什么罪名呢?如果情况属实, 法院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如果你们是律师, 闰土和杨二嫂请你们为他们辩护, 你们又该如何辩护呢?

在这里, 我们就创设了一个情景, 让学生在课文中收集证据。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进行辩护, 因为杨二嫂对闰土进行了诬陷, 因此, 杨二嫂要为闰土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让学生明白, 在生活中毫无根据的乱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留意现实生活, 对身边的法制现象和法制案例要多积累备用

大家都知道, 法律法规都是很枯燥的, 如果我们将平时积累的法制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现实生活中的法制案例, 学生可以对其与生活进行联系, 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一穿就破的鞋子》中, 吴女士的女儿在某单位办公室上班, 第二天穿着凉鞋去上班才两个小时, 就打电话回家, 说是凉鞋破了, 让家人送双鞋子过去。

“一穿就破的鞋子, 一定是质量有问题, 我想才一天时间, 拿回去换应该没问题, 谁知道摊主翻脸不认人, 竟然不承认凉鞋是从她那里买的。”吴女士说, 她家在市区, 振兴路也经常去逛, 而买凉鞋的地方就在振兴路与青春路交叉处, 她不可能记不清楚是从哪个摊位买的。更让她气愤的是, 摊主竟然还拨打了110。吴女士说:“一双凉鞋才30多元, 钱不多, 但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民警来了后, 仔细询问了情况, 因吴女士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凉鞋是从那个摊位买的, 事情也就没法解决。“一般到夜市买点东西, 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发票什么的, 没想到吃了亏, 民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法处理。”吴女士说, 她希望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给其他市民提个醒, 买东西最好讨要发票, 以免出现问题时有理说不清。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案例教育学生在购买物品的时候要索要发票之类的凭证, 万一有什么质量问题可以维权。

四、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法制渗透点

要在教学中根教学内容创设法制渗透点, 就要求教师要丰富法律法规知识,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将法制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同时, 要善于创设话题。如《孔乙已》中, 教师在分析孔乙已“窃书不算偷”这句话时, 学生会笑, 因为“窃”与“偷”的实质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话题。孔乙已观点正确吗?如果按今天的法制观念, 那孔乙已违犯了什么法律的呢?学生就会很有把握的说犯了“盗窃罪”, 事实上也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中对“盗窃罪”的解释是,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未经别人允许私自占有就是盗窃他人财物。

另外, 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 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某条规定, 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而不是逃避责任和处罚。

实践证明,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 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 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突破了靠每期一次法制教育的尴尬, 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案例中知法、学法、懂法和守法。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法律知识

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各种媒体的传播,青少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又有很多不良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许多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掌握的法律知识太少,导致许多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了他们的前途,对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呢?通过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文本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法律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相关法律。如,我在教学《背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描写时,其中课文中谈到父亲穿过铁道时,则可渗透《道路交通法》,让学生明白横穿铁道这是违反《道路交通法》的,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骑车还是走路都不能违反交通规则,否者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他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则构成盗窃罪。在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从小要养成好的品德,不要偷东西。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多,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的法律意识。如,《散步》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那树》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斑羚飞渡》可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心声》可联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其实,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地观察,文本许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

二、运用法律知识编演课本剧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难于接受,特别是要渗透法制教学就更难了。换一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如,我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让学生扮演仲永以及模拟法庭的审问,结合今天的法制教学,他父亲不让孩子学习带来的后果,仲永反省后,将父亲告上法庭。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他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法律。

又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包拯办案的相关内容,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词,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三、在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下面以《水浒》为例,谈自己是如何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平台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

《水浒》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疾恶如仇,仗义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

四、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学校创办法制宣传栏,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学习。在家里,学生可以收看《今日说法》栏目,可以看中央电视12频道的法制专栏,学到法律知识。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让我们在法制的护航下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每学期开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总之,我们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尤为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会用法的好学生,为铸就学生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邓茂菊,女,1972年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2004年被评为州级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论文评比多次获奖,曾撰写的论文发表于《当代教育文献》(上)。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篇4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这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五(2)班共有学生33人,其中女生11人。该班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热爱劳动,班级体荣誉感较强,但是,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不主动学习,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三、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四、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知道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五、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后进生较多的情况,我很抓后进生,给差他们“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六、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七、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 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演讲、手抄报、讲故事、朗读等等。学生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八、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草有》一文讲的是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向学生渗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又如《丝绸之路》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这样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教师从渗透的点中引导学生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粗浅掌握。

九、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十、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教师:***8 2012年7月10日篇二: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这一学期的科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什么都重要。在评价时,我不看重学生拿出的“结果”,而是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哪些办法,结果并不是重要的。

二、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三、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四、渗透的法制教育教学成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法律知识。是学生从小养成了学法用法的好习惯。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篇三:2013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张玫

2013春季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新舟小学张玫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利用教研活动对法制教育渗透学科教育进行更好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对“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将个人总结如下: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适度和适当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就傲雪的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吧作文教学是为教育的重要课堂。正如一位同学在学完《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谈到:

三、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慧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5

木孔乡湾子小学 罗显德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做人。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挖掘“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以下几点,渗透法制教育就不再是难题了。

一、挖掘“渗透点”。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渗透了。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我们必须 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挖掘出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当然,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三、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6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一定要明确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决不能把语文课当成法制课;但语文教学又不能忽略法制教育的渗透。法制教育应该只是渗透, 如果我们把语文课上成了法制课, 那就谈不上在语文课中渗透法制教育了。在语文课堂中, 语文教学是主, 其他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是辅;但是,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丢失恰当的法制教育渗透, 这样, 又违背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求。所以, 教师应明确关系, 灵活安排。

二、语文课堂里的法制教育

在不改变教学计划和脱离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 遵循学科的规律, 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 找准法律知识的渗透点和切入点, 在语文课中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 将法律知识教育自然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例如,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斑羚飞度》时, 在教学生充分认识老斑羚为保护种族延续甘愿牺牲自己的悲壮事件后。教师设问:在这种悲壮行动的背后, 反省猎人的行为, 他们已经触犯我国的哪一部法律?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可作一定的提示) 。然后教师课件显示课前设计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 并进行适当的阐发。又如, 在教学《散步》时, 抓住文中“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浓浓亲情画面的分析, 再与现实生活中的“虐待老人和孩子”的反面现象进行对比。得知“尊老爱幼”不仅是一种道德的要求, 也是法律的要求。教师设问:你遇到这种现象, 你准备以哪一部法律为武器, 为“老人或小孩”争取他们的合法权益?学生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可作一定的提示) 。然后教师课件显示课前设计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 并进行适当的阐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除此之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或地方教材的开发过程渗透法制教育。如在地方课程开发中, 专设地方“特产”的课题栏目, 组织学生对当地的“特产”进行调查研究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了当地“特产”的基础上, 开展以“保护地方特产”为主题的法制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知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地方课程开发, 既丰富教材内容, 培养了学生关注地方文化的良好学习精神, 又在语文学习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

如此, 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这样做的优点:一是较好地处理了日常课时与法制课时的冲突。做到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谐统一, 教师并不需要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 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渗透, 不仅仅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 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 法制教育内容的渗透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 无需改变教学计划, 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 使表面严谨的条文更易学生接受。

总之, 我们要善于思考如何更好地把握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灵活多样地把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形成学校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当然,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动, 只有这三者有效配合, 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时代新人。

摘要:当代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除了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之外;也不能忽视适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通过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两方面内容, 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 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激发学生法制情感, 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担负着教书的责任,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尤为重要。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提高自身素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在学校,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接受教育者,学生与老师朝夕相处,小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强,受到老师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师的法制观念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培养出具有较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法律的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学校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应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社会要求他们具有生存能力,而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藏羚羊跪拜》不仅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故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知识。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揭示了闪现在藏羚羊和老猎人这两个不同种类生命个体中的熠熠光华:从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可以毫不犹豫跪拜在老猎人的枪口下,让我们看到了藏羚羊伟大到近乎悲壮的母爱;一个以捕猎为生为荣的老猎人可以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幡然醒悟,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仁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敬重,也正是这些生命本身所拥有的光辉深深打动和震撼着我们每个读者的心灵。学习课文时我问同学们:“藏羚羊是国家珍贵的保护动物,我们是不能伤害它的。现在有些人铤而走险,捕杀老虎、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来牟取暴利。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明白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杀野生动物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一种犯罪行为,学生被生动的故事感动之余,也增强了法制意识。

二、言传身教,在习作中规范法制行为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应时时刻刻严于律己,处处遵章守纪。每学期开学初,我都根据学校的要求,利用班队课等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学生在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对照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我经常在周会、班队会上积极开展“法在我身边”“做一个文明遵纪的好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主题班队会活动。我利用班主任工作的优越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收集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我还积极开展演讲、朗诵、征文、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品行。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依据作文教学自身的特点,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等节目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其中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习作中,我利用写日记的方法渗透法制教育,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和自省,劝别人改过。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乃至是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种形式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通过批阅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正确把握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和时机,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都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上一篇: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下一篇:职称认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