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8篇)
3单项选择题
1.()的基本尺寸等于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
A、组成环
B、封闭环
C、增环
D、减环
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
A、分层计算和累积计算
B、排列组合计算和归纳总结计算
C、正计算与反计算
D、分解计算和组合计算
3.()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
A、增环
B、减环
C、组成环
D、封闭环
4.组合夹具可以分为()两大类。
A、大型和小型
B、孔系和槽系
C、旋转式和直线式
D、集中型和分散型
5.()原则是指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
A、自为基准
B、互为基准
C、统一基准
D、基准重合6.机械加工表面缺陷主要有表层加工冷作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和(。)
A、位置误差
B、形状误差
C、圆柱度不达标
D、表层残余应力
7.()是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
A、套装
B、组装
C、部装
D、总装
8.长V型块作为定位元件时,可以限定()个自由度。
A、6
B、5
C、4
D、3
9.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是工件实际定位中绝不允许的。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10.()是安排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规划生成面积的重要依据。
A、人员定额
B、产量定额
C、时间定额
D、效率定额
11.()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与该领域人类专家相当智能水平的计算机知识程序处理系统。
A、自动化系统
B、专家系统
C、控制系统
D、数控系统
2.工艺规程规划时,产品基本不变的大批、大量生产,选用()。
A、数控机床
B、普通机床
C、专用组合机床
D、自动机床
13.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要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有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的装配方法是()。
A、完全互换法
B、基本互换法
C、强制互换法
D、大数互换法
多项选择题
1.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有()等。
A、分析产品图样,划分装配单元
B、拟定装配顺序,划分装配工序
C、计算装配时间定额
D、确定各工序装配技术要求
E、确定装配时零、部件的输送方法及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划所需原始资料有()等。
A、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
B、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C、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D、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
E、本厂(车间)的生产条件
3.专家系统主要由()构成。
A、中央处理器
B、知识库
C、推理机
D、传感器
E、数据库
4.零件的分类编码是用数字来描述零件的名称、()等,使零件名称和特征数字化。
A、材料
B、几何形状
C、工艺特征
D、尺寸
E、精度
5.装配工艺性是指机器结构能保证装配过程中使相互联接的零部件()按产品设计要求顺利地装配起来。
A、精简的机械结构
B、较低的精度要求
C、不用或少用修配和机械加工
D、用较少的劳动量
E、花费较少的时间
6.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特点()。
A、体积小,热容量小
B、达到热平衡时间较短
C、温升高
D、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7.夹具的主要功能有().A、易于保证加工精度,并使一批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
B、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C、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
D、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E、减少生产准备时间,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
判断题
1.冷作硬化是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的现象。
2.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砂轮的粒度越大,表面粗糙度就越大。
3.封闭环的公差有可能比其中某组成环公差值小。
4.工序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来测量工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时所采用的基准。
5.电火花加工属于接触式加工。
6.对于同一种材料,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缺陷越少,工件耐疲劳性越好。
7.机械加工成形表面,其表面压缩残余应力将使工件耐疲劳强度下降。
8.无论工艺系统是否存在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偶然性的外界干扰都将因工艺系统存在阻尼而使振动运动逐渐衰减。
9.同一端面上位置相近的螺纹孔,应尽量采用相同大小的螺纹。
10.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全部依据。
11.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特殊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简答题
一、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铺:( )铺就拗:( )执拗纤:( )纤细肖:( )酷肖解:( )解除 铺:( )床铺拗:( )拗口纤:( )拉纤肖:( )姓肖解:( )押解
二、为下列形似字组词
璀( )扉( )凌( )悴( ) 催( )徘( )陵( )翠( ) 摧( )绯( )菱( )萃( )
三、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1、神把我从________(A、天空;B、天穹;C、苍穹)撒向人间。
2、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________(A、镶嵌;B、点缀;C、描绘)绿野大地。
3、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________(A、启发;B、启蒙;C、启迪)那些敏感的________(A、心灵;B、心扉;C、心声)。
五、指出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 )
A、千山万壑
B、长吁短叹
C、海誓山盟
D、纹丝不动
【课内语段阅读题】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使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不过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1、上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这种体裁介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标志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指_________,“我的情人”又指_________。
5、文章通过“我”的倾诉,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概括一下,“我的生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些生活反映了“我”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数学,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⑴ 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⑵ 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⑶ 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⑷ 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2、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题〗
一、为下列多音字注音
铺:pūpù 拗:niùào 纤:xiānqiàn 肖:xiàoxiāo 解:jiějiè
二、为下列形似字组词
璀璨 心扉 凌辱 憔悴
摧残 徘徊 陵墓 翠绿
催眠 绯红 菱角 出类拔萃
三、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彻夜不寐:整夜不睡觉。
2、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3、鸣锣开道:指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开辟道路。
4、衷情:内心的情感。
四、为下列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
1、B
2、A
3、C B
五、指出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
D
〖课内语段阅读题〗
1、《泪与笑》 纪伯伦 黎巴嫩 诗人 画家。
2、散文诗 散文 诗 散文的形式 诗歌的意境
3、时间;清晨;潮水涨来时;夜阑人静
4、海浪 海岸
5、海浪对海岸的执着的热爱之情。
6、冷却它的心;海誓山盟;对礁石嘻嘻哈哈;挽救无数的生命。不断奋斗,无私奉献的生活
一、选出不同的`词
( ) 1. A. tomato B. pear C. cabbage D. potato
( ) 2. A. Brazil B. Norway C. Chinese D. Spain
( ) 3. A. usually B. today C. tomorrow D. now
( ) 4. A. chalk B. paper C. water D. book
( ) 5. A. a B. an C. the D. you
二、完形填空
When someone asked me what business I am in, my face feels 1 . I envy (嫉妒) people who can say that they are writers, bookkeepers and doctors. All these job speak for themselves.
I really do make a living by 2 , and a good one, too. I can laugh like a king or like a school boy. It is a skill (技能) that I have learned, 3 the skill of mending shoes. Whenever and however laughter is needed --- I am asked to do 4 . I laugh like a bus driver or a shopkeeper. I laugh 5 , kindly and happily.
I need 6 point out that a job of this kind is tiring. I spend most evening in night clubs (俱乐部). My job is to laugh during the 7 part of the show. My loud, hearty laughter must be timed carefully. It must not come too soon, 8 either must it be too late.
I go through life quietly. I can 9 the laughter of others. I can laugh in many different ways. But I’m not sure that I have ever heard the sound of 10 own laughter.
( ) 1. A. warm B. cool C. hot D. cold
( ) 2. A. laughing B. writing C. speaking D. working
( ) 3. A. at B. to C. by D. like
( ) 4. A. one B. it C. those D. these
( ) 5. A. gladly B. sadly C. truly D. suddenly
( ) 6. A. clearly B. easily C. badly D. hardly
( ) 7. A. weaker B. stronger C. more terrible D. more wonderful
( ) 8. A. for B. so C. but D. and
( ) 9. A. get B. make C. copy D. have
( ) 10. A. their B. my C. her D. his
一、选出不同的词
BCADD
二、完形填空
CADBA DACCB
1.当提到自己的工作时,作者很害羞,所以脸是 烫的 hot
2.后文提到I can laugh like a king
3.就像修鞋的技巧一样 like 像。。。
4.it指上文的笑
5.后面提到kindly and happily. 都是褒义词,所以也选A 褒义词
6.我不需呀指出,这个工作很辛苦。Hardly几乎不
7.在演出的薄弱环节,我负责笑 weak 薄弱
8.但是,也不能太晚,but转折
9.我可以模仿他人 copy复制 模仿
练习一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吅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 “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
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吅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吅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则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
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练习二
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吅。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吅,与《说文》释义相吅,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其疗疾,吅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吅,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 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东”字本来是个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流”,作谓语,是词类活用。又如《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句中的“高”、“大”原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前例的“活”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1.“于”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
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
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吅,“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
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四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志。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 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宾语后置。
八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4.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6. 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九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 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 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 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 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 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史记·孙膑》). 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汉书·张骞传》). 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 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 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 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九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此处改为下加点):
(A)组
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树:树木,引申义。
3.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树:种植,本义。(B)组
1.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涉:进入,引申义。
2.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涉:趟水过河,本义。
3.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涉:经历,引申义。(C)组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诚实,本义。
2. 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信:相信,引申义。
大学语文(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词牌《念奴娇》又叫 [ ] A.蝶恋花 B.百字令 C.端正好 D.相见欢
2.《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 ] A.司马相如 B.班固 C.张衡 D.赵壹
3.《报任安书》的作者是 [ ] A.欧阳修 B.苏轼 C.司马迁 D.宗臣
4.枚乘的哪部作品标志着骚体赋向汉大赋转化 [ ] A.《七发》 B.《归田赋》 C.《三都赋》 D.《长门赋》 5.“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这句话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喻 B.拟人 C.互文 D.对偶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于 [ ] A.《饮酒》 B.《短歌行》 C.《行路难》 D.《从军行》
7.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李商隐 D.欧阳修
8.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 [ ] A.欧阳修 B.韩愈 C.王维 D.苏轼
9.元稹、白居易掀起的诗歌革新运动是: [ ] A.古文运动 B.声律改革 C.新乐府运动 D.律诗运动
10.“文起八代之衰”指的是谁的散文? [ ] A.欧阳修 B.王羲之 C.韩愈 D.王安石
11.杜牧哪篇作品是最早的文赋? [ ] A.《鵩鸟赋》 B.《滕王阁序》 C.《阿房宫赋》 D.《上林赋》
1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
13.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 ] A.山水 B.边塞 C.婉约 D.豪放
14.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 A.《漱玉词》 B.《稼轩词》 C.《南唐二主词》 D.《清真词》
15.李白应当属于: [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16.在文学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 A.郭沫若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7.《蜀相》是一首 [ ] A.七律 B.七绝 C.新乐府诗 D.古体诗
18.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比拟、借代 B.比喻、借代 C.比喻、夸张 D.比拟、夸张 20.《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的作者是: [ ] A.苏轼 B.李煜 C.欧阳修 D.辛弃疾
21.“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22.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是 [ ] A.李清照 B.朱淑真 C.魏夫人 D.严蕊 23.关汉卿《单刀会》的主角是: [ ]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赵云
24.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他的: [ ] A.南戏 B.散曲 C.杂剧 D.传奇
25.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是: [ ] A.魏晋志人小说 B.唐传奇 C.宋话本 D.明清章回体小说
26.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开端于宋代的: [ ] A.传奇 B.话本 C.志怪 D.志人
27.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 [ ] A.套数 B.长调 C.中调 D.杂曲
28.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 [ ] A.孔尚任 B.汤显祖 C.洪升 D.白朴 29.在古代书信中,“表”用于: [ ] A.人臣上书给皇后 B.人臣上书给太子 C.人臣上书给皇帝 D.朋友之间往来
30.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有: [ ] A.韩愈《进学解》 B.韩愈《师说》 C.贾谊《过秦论》 D.王羲之《兰亭集序》
31.王国维的词学论著代表作是 [ ] A.《人间词话》 B.《闲情偶记》 C.《观堂集》 D.《蕙风词话》
32.《雨巷》的作者是 [ ] A.戴望舒 B.徐志摩 C.余光中 D.艾青
33. 《傅雷家书》中大多为傅雷写给谁的书信? [ ] A.儿子傅聪 B.妻子朱梅馥 C.儿子傅敏 D.家中老人
34.《子夜》的作者是 [ ] A.巴金 B.老舍 C.郭沫若 D.茅盾
35.茅盾所参与发起的新文学社团是 [ ] A.创造社 B.太阳社 C.新月社 D.文学研究会
36.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祝福》
37.曹禺的戏剧除了《日出》还有: [ ] A.《茶馆》 B.《北京人》 C.《龙须沟》 D.《家春秋》
38.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 ] A.怀旧 B.新月 C.复古 D.七月
39.贾平凹的小说有 [ ] A.《月迹》 B.《心迹》 C.《浮躁》 D.《白鹿原》
40.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选自 [ ] A.《雨天的书》 B.《瓜豆集》 C.《自己的园地》 D.《知堂回想录》
41.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谁同游而作? [ ] A.杨绛 B.钱钟书 C.冰心 D.俞平伯
42.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隐括了一首蒋捷的词,是 [ ] A.一剪梅 B.浣溪纱 C.虞美人 D.清平乐
43.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 ] A.爱情 B.亲情 C.乡愁 D.伤春
44.《废墟》选自散文集: [ ] A.《文化苦旅》 B.《山居笔记》 C.《文明的碎片》 D.《霜冷长河》
45.钱钟书的幽默文风最突出地表现在: [ ] A.虚字 B.叠字 C.比喻 D.排比
46.钱钟书《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 A.洗涤灵魂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47.《巍巍中山陵》的文体是 [ ] A.议论文 B.记叙文 C.小品文 D.说明文
48.根据议论方式划分的是 [ ] A.短评和专论 B.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 C.政论和书评 D.立论文和驳论文
49.同一般科普说明文相比,科普小品文具有下列特点: [ ] A.科学而严肃 B.亦小亦新,亦俗亦雅 C.活泼随意 D.客观
50.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 ]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
51.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的划分依据是 [ ] A.议论的篇幅 B.议论的方式 C.应用的场合 D.论文的作者
52.卡夫卡是的国籍是 [ ] A.美国 B.英国 C.奥地利 D.德国
53.《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 ] A.卡夫卡 B.欧·亨利 C.福楼拜 D.莫泊桑
54.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是 [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卡夫卡
55.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 [ ]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屠格涅夫 D.契诃夫
56.泰戈尔是哪国的作家?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
57.《套中人》的作者是 [ ]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卡夫卡
58.《米龙老爹》的作者还创作了 [ ] A.《羊脂球》 B.《警察与赞美诗》 C.《眼泪》 D.《变形记》
59.《论美》的作者培根除了作家还是 [ ] A.哲学家 B.天文学家 C.数学家 D.音乐家
60.培根《论美》的论述结构为 [ ] A.论断-论断 B.阐述-阐述 C.阐述-论断-阐述-论断 D.论断-阐述
二、填空题:
1.六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大谢”、“小谢”。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3.“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是我国诗歌中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6.“《春秋》三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_____________赋。
8.骈赋以上四下六的句式为主,因而又称为__________。
9.《秋声赋》是宋代_____________的作品,他与唐代的__________、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曾巩、__________、苏辙、苏洵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1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________________的《咏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11.《沧浪诗话》是宋代__________的论著。
12.文学理论作品《神思》出自__________ 的__________。13.唐五代时在西蜀形成了__________词派。14.________________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
15.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认为其后四十回为____________所续写。17.蒲松龄的__________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8.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如拉家常,被称为__________体。19.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20.作家冰心原名__________,她的散文作品《小桔灯》出自其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21.《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__________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22.戏剧《雷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
23.现代戏剧根据其容量可分为__________剧 和__________ 剧。
24.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果把科普说明文分为科学小品与一般科普说明文,那么傅连暲的《说梦》属于__________。27.一般书信由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__________、署名、日期、__________七部分构成。28.________________ 的《一个文官的死》符合他写小人物的一贯风格。
29.泰戈尔的诗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歌皆短小精悍,有如格言。30.小说《麦琪的礼物》中杰姆送给妻子的圣诞礼物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为谁而作?“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叫作词的什么部分?试分析苏轼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3.刘叙杰的《巍巍中山陵》是如何说明“巍巍”这个特点的?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在体制上属于令、引、近、慢中的哪一种?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5.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该词在体制上属于令、引、近、慢中的哪一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6.《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意在表现黛玉怎样的人生追求? 7.在傅连暲的《说梦》中,巴甫洛夫的话有什么作用? 8.简述余秋雨《废墟》中“废墟”的含义。9.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10.举例说明插叙与倒叙有何不同。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 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梁实秋《寂寞》)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寂寞”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寂寞”有何不同?分析这段文字的行文线索与叙述层次。
2.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钱钟书《论快乐》)
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分析说明这段文字的风格特点。
3.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选自李大钊《今》)
分析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概括其层次大意。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A 7.C 8.B 9.C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C 17.A 18.D 19.C 20.D 21.A 22.A 23.C 24.C 25.B 26.B 27.A 28.B 29.C 30.D 31.A 32.A 33.A 34.D 35.A 36.C 37.B 38.B 39.C 40.A 41.D 42.A 43.C 44.A 45.C 46.C 47.D 48.D 49.B 50.A 51.D 52.C 53.D 54.A 55.A 56.D 57.A 58.A 59.A 60.C
二、填空题:
1.谢灵运 谢朓 2.纪传 3.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4.李白 5.《诗经》 6.《左传》 《公羊传》 《谷粱传》 7.律 8.四六文(四六骈文)9.欧阳修 韩愈 苏轼 10.贺知章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11.严羽
12.刘勰 《文心雕龙》 13.花间 14.元好问
15.《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16.《石头记》 高鹗 17.《聊斋志异》 18.闲话
19.论点 论据 论证 20.谢婉莹 《小桔灯》 21.浙东 22.曹禺 23.独幕 多幕 24.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5.人物 情节 环境 26.科学小品 27.称呼 问候 结尾 信封 28.契诃夫 29.《飞鸟集》 30.梳子
三、简答题:
1.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典故。作者在这里是反用其意,表达自己眷恋山林,乐于归隐的决心以及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生活态度。
2.为亡妻王弗而作。词题。这是一首悼亡词,抒发了对妻子的哀悼与思念以及自己人生不得意的感慨。3.作者紧扣中山陵“巍巍”这一特点,从地理环境的选择、设计方案的择优、陵园布局安排几方面展开说明,突出了“巍巍”这一带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点。4.属于令。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繁华不再的悲哀。5.属于令。表达了作者怡然自乐、轻视功名的人生态度。
6.脱离尘世的理想和对自由的追寻;宁愿坚持高洁的品格而献身,不愿随波逐而流陷于污泥的追求。7.引述权威观点,增强说服力;而其现代生理学的立论,本身也是科学可信的,有助于解释清楚梦的成因。
8.废墟不仅是历史遗迹,而且代表了历史的真实与生命的过程,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具有哲学意义,能够启示今天的人反思现代文化。
9.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引证法、喻证法等。
10.插叙与倒叙的区别是: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如《苏秦佩六国相印》中交代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是苏秦的个人出身背景,不属于他游说六国这一中心事件,因而是插叙,而非倒叙。
四、阅读理解题:
1.这段文字中的“寂寞”指的是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作者对这种心境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与我们寻常所说的“寂寞”不同。寻常的寂寞指的是因孤单或环境的单调而引起的内心孤独、心绪低落。主要是从情感的层面进行描述。而作者的“寂寞”是上升到内心与人生态度的层面。从感情色彩来说,寻常所说的寂寞是低沉的,通常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是略显消极的,而作者的“寂寞”是积极的,以享受寂寞为福。
行文线索主要是寂寞的涵义。作者对寂寞的涵义逐层阐释。首先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即从日常感受的角度来描述寂寞的状态;然后通过在礼拜堂的经历来说明寂寞时的内心感受。最后通过一些反例来说明寂寞是一种难得长久享受的清福,实际上点出了寂寞的深层涵义:不为外物所困扰、保持自我 和内心宁静的一种心境。
2.主要论点是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用了例证法,如以初生的小孩为例论说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采用了喻证法,以“将离别时的筵席”来论证脱离了精神的物质刺激无法带来快乐。采用了比较论证法,例如将“犯罪而真觉快乐” 的与“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心安理得的快乐进行比较。采用了引证法,如开头引用穆勒的说法。
文字风格是风趣幽默的。妙用比喻,如以人们参加“将离别时的筵席”时的感受来比精神的不快乐。又以“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来比那时的痛苦。文笔中带着一丝辛辣。幽默中带有反讽意味。如“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在巨大差异中表现出反讽的意味。文字轻松、自然,体现了随笔式议论文的随意与流畅。
3.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到“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主要提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观点。第二层,到“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主要论证每个时代的思潮几乎都是由过去的时代思潮凑合而成的小论点。第三层,到最后,总结“过去”、“未来”全仗“现在”联结从而成其连续的道理,指出“今”最为宝贵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今”最为宝贵。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 )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_____的方法,论述了“______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闲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g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5.(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16.(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17.(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18.(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9.(2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答案】
15.(2分)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16.(4分)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17.(3分)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
18.(3分)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
《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所著《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了实验教育学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克伯屈。
5.有代表性的遗传决定论观点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和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6.儿童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两大类型。
7.《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提出了具备4类知识的要求: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
8.在教师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9.按照层次分,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0.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11.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12.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13.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有: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4.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15.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运作课程和体验课程。
16.课程的结构一般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7.课程设计工作大致可分宏观的课程设计、中观的课程设计和微观的课程设计。1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19.教学工作的实施包括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0.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及灵活性的特征。
21.德育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2.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主要有:有利于教育的原则、目标一致的原则和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23.班级组织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2.学校
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3.学制
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4.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指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教师的地位
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其中经济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教师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则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低位体现了教师在掌握、传承和展现文化中的地位。6.教师培训
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帮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二是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实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7.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设想和规定。8.德育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教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9.素质教育
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民主、权利)、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等)、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同要求、教育模式、评价方案)、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知识与创新)。10.教学
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共同活动。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把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1.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始终。12.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和学生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3.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及课外书籍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及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14.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15.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应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及教学实践活动等要素所构成。16.学生集体
是儿童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通过集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培养自主、自立、自治的能力,学习民主精神和民主集中制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是学生集体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学生集体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17.班级
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班级在教育学中的含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当今,人们对班级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为班级授课制的简称,意指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理解为班集体的简称,意指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三、简答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3.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⑴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⑵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⑶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 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4.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⑵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⑶教育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⑸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5.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⑵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⑶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⑷师生关系民主化;⑸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6.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征
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⑵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⑶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7.现代教育的特征
⑴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视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⑵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⑶科学性: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教育科学是推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和革新的根本力量。⑷未来性: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⑸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⑹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8.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⑴有与学生数量想适合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⑵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⑶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9.现代学制发展特点与趋势
⑴义务教育年限延长。目前英、法为16年(初中-高中)、中国1986年起为9年(初中);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一是普教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一是职教加强普通教育内容,中国2001年起职校学生可参加高考;⑶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⑷终身教育体系逐步构建,即学校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终身化。
10.学校管理基本的方法 ⑴行政管理方法:这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⑵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⑶思想教育方法:这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教育,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⒋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⑸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学校管理中沟通的三类障碍
⑴主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信息的发送者或接收者(沟通行为的主体)由于个性或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而对信息沟通产生影响。这些主观方面的原因一般有:学识、个性、知觉选择性等;⑵客观方面的障碍:这是指接受信息的条件和可能与实际的信息量不对称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信息量过大,超过了接收者的能力,许多信息就会被搁置,从而影响沟通;⑶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沟通媒体(如电讯、电脑网络、各种教具等)技术上的问题,有可能使沟通受到障碍。沟通的主要工具是语言符号。
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
⑴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⑵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通的方式;⑶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13.正确的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14.科学的学生观
⑴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可教的);⑶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5.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上要循序渐进;在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区别对待。⑵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上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⑶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教育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⑷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育上要注意因材施教。⑸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6.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
⑴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⑵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⑶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17.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⑴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⑵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⑶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18.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⑴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⑵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相配合;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9.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⑴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 约作用;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20.教师的劳动特点
⑴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这种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以及教师的教育机智上。⑶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2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⑵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⑶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人的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22.如何理解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
⑴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总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由于学生处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至少在某一方面有学问,有一定的专长,因此,学生是教的客体而教师是主体。⑵在教育过程中,尽管学生是教的客体,同时他又是学的主体,这也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首先,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或主要职能。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或体现者,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活动,因此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品德、世界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这个内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绝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人。23.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哪四个部分?
⑴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⑵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⑶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⑷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性知识。24.教师考核的内容
⑴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⑵业务水平——主要是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⑶工作态度——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⑷工作成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25.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⑴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⑵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⑶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2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⑴主观依据——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⑵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过程。最后,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27.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⑴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⑵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现代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⑴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⑵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⑶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9.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⑴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⑵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本质要求);⑶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⑷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0.体育的功能
⑴健体功能。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⑵教育功能。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⑶娱乐功能。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31.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
⑴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即aims 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⑵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goals(语、数、英等);⑶课程目标,即o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
32.在泰勒看来,选择学习经验应遵循哪些原则?
⑴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⑵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⑶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⑷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⑸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33.在泰勒看来,组织学习经验应遵循哪些具体步骤?
⑴“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⑵ “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即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⑶ “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⑷ “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 使用”;⑸ “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34.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教学与智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教学是实施智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它的是教育的途径之一;讲智育,突出它的是教育内容之一。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智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通过教学来完成外,还可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及班主任工作等途径来完成。
35.学校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⑴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的、大量的基本工作,它占的时间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学生学习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身体得到正常的发育、健康成长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学工作来实现的。⑵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学校只有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全面、妥善地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把学校办好。36.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⑵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启发法等);⑶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⑷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37.应如何认识教学过程?
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教学过程:⑴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所构成;⑵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⑶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38.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⑴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间接经验,即人类千百年来所积累起来的确定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⑵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⑶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的巩固和实践的过程。
39.教学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⑴引起学习动机;⑵感知材料,形成表象阶段;⑶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阶段;⑷巩固知识阶段;⑸形成技能和技巧阶段。
4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⑵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生物、数学、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4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⑵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才能生动、易理解和吸引);重视培养学生运 用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学实践、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学以致用、加强动手能力);进行课程拓展,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地区差异)。
4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⑵基本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的悬念、教师的做法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问、激疑启发思维、因势利导使认识深入);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关系民主、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不要搞一言堂)43.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⑵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实物、标本、参观及图片、模型等)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电视、录像、幻灯等);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指导观察、提问引导及答疑);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生动讲解、形象描述——给学生感性知识形成生动表象)44.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又称系统性原则,指在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⑵基本要求:按教材和系统性进行教学(但不要照本宣科)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非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5.巩固性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的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⑵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学期开始时的复习、经常性的复习、阶段性复习、期末的复习);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学习新知识,更新改组旧知识而巩固,非原地走)。46.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涵义与基本要求
⑴涵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⑵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专家特殊指导、课外活动、有关竞赛、开设一定选修课及充许跳级等)。4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⑴教学目的、任务;⑵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⑷依据学校的教学条件;⑸教师本身的条件(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水平);⑹为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包括:教学用书、直观教具和现代化视听工具。
48.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⑴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重点、难点又全面、系统还要思想提高);⑵注意启发(提问—分析、思考);⑶讲究语言艺术。(清晰、准确、生动形象、条理、音量、速度等)。49.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⑴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哪些问题及顺序);⑵要善问(问题具体、明确、有趣、有启发;难易要因人);⑶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去);⑷要做好归纳小结(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及纠正一些问题)。50.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⑴做好实验前的准备(编制实验计划、准备物品、分好实验小组等);⑵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⑶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⑷做好实验小结(指出优缺点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收好用品,要求学生写了实验报告)。51.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我国学校的教学主要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形式并辅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形式。而班级授课制主要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具体形式。其中,课堂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复式教学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52.简述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作好上课的物质和精神准备;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复习检查、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53.简述备课的内容
⑴钻研教材(教纲、教科书、参考书)(懂、透、化);⑵了解学生;⑶设计教学过程。完成三个计划的编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54.一堂好课的要求
⑴教学目的明确、具体;⑵教学内容正确;⑶教学结构合理科学(教材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课的结构合理、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⑷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⑸表达清晰;⑹教学效果好(全体、全面、因材施教)。55.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求
⑴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⑵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⑶布置作业是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⑷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56.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言行一致;⑵导向性原则,坚持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方针政策的总任务及贴近现实);⑶疏导性原则,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⑷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⑸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⑹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57.德育的途径
⑴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⑵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重要途径);⑶劳动(劳动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⑷共青团活动;⑸班主任工作。
58.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⑴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⑵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⑶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⑷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59.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⑴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⑵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共同奋斗目标。奋斗目标首先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我国的教育目的;其次,要有针对性;再次,应具有吸引力、时代感,能鼓舞全体成员达到目标而努力奋进。⑶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首先要有严格的要求;第二,要耐心引导;第三,要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使集体中每个成员轮流的置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地位⑷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培养健康的舆论,首先,要经常进行正面教育;第二,要结合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三,要注意控制各种信息;第四,要特别重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60.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⑴常规管理(制度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其作用是有章可循、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班风;存在缺乏灵活性——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不足;其制度组成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各种制度;学校制定的制度;班级制定的制度。⑵平行管理——是由马卡连柯倡导的,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的双管齐下、相互渗透的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注意个别学生的转化。⑶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全体同学全程管理;建民主管理制度(班干部轮换、值日生制、定期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⑷目标管理:由德鲁克倡导;将班级总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体系),变他控为自控。
61.怎样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⑴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以前的目标是纪律、秩序、控制和服从忽略班级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使学生潜能得到尽可能发挥);⑵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主动性、积极性);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
1.论述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⑴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⑵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同样,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环境变量。⑶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⑷“遗传—环境—行为表现”的关系随个体年龄的发展而变化,并具体体现为被动式、唤起式和主动式三种形式。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 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⑴具备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①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②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华: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其次,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再次,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最后,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⑵具有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②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③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⑶职业道德素质: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②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3.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相互关系
⑴渗透性——五育互相关联、互相包含、互相渗透;⑵促进性——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⑶不可替代性——有各自特定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规律。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4.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6个趋势:⑴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⑵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⑶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⑷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⑸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⑹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教学过程的规律。
⑴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要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⑵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⑶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要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德育过程的规律
⑴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是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等。(爱国、劳动)情,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的态度(对善良的歌颂,对正义的崇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感,Eg:有的学生懂得劳动伟大,却好逸恶劳,原因在于分对劳动毫无兴趣和情感)。意,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常表现为意志活动,约束自己、压抑冲动和克服困难的行为。有认识、情感但无意志难坚持道德原则。行,道德行为,人在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衡量道德水平,评人不仅要听言更要观行。德育中注重行的增长锻炼。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一般顺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和培养品德行为。应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是知情意的深化。
⑵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⑶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内化和外化的过程。②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要创好外条件,又要了解内部情况);③德育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从认识—情感—意志—产生行为有长期性,克服不良品德。品德形成中有反复特别是形成初期。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推荐阅读: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就业前景07-28
机械原理习题参考答案10-21
机械制造工艺学宣传材料09-2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非题)09-1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09-25
模具制造工艺考试习题10-28
机械制造实习答案09-23
机械工艺复习资料含答案12-08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考研冲刺07-04
煤矿机械制造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