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微课课件(精选13篇)
1.在复习化合价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2.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其判断。
2.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难点】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法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得失电子的情况,推出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如下结果:
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问题情境]标出2KBr+Cl2=Br2+2KCl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分析哪种元素失电子,哪种元素得电子,电子从哪种元素转移到哪种元素?
〖学生活动〗学生探索、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中,溴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结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同时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
在反应过程中,溴离子与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了溴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强调提醒]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高一>高一化学>高一化学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一条主线.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 内容从初中化学中的得氧、失氧的角度提升为得失电子的高度.教学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有关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1) 本质:电子转移 (微观) .特征: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降 (宏观) .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化的化学反应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4.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
(1) 常见的氧化剂:指能得到电子的物质 (化合价能降低的物质) .如①非金属单质:Cl2、O2、Br2….②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 如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KMnO4 (H+) 、KClO3等.③某些高价态的金属性较弱的离子如Fe3+、Ag+、Cu2+…….
(2) 常见的还原剂:指能失去电子的物质 (化合价能升高的物质) .如①活泼金属“如K、Ca、Na、Mg….②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如S2-、H2S、SO2….③低价态阳离子如Fe2+、Cu+等.④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氢化物如:C、H2、CO、NH4
5.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 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
氧化剂: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6.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1) 电子守恒规律: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必然相等, 表现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必然相等.
(2) 反应先后规律:一般说来,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 (或氧化剂) 时, 若加入氧化剂 (或还原剂) , 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 (或氧化剂) 反应, 如:向含Br-和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
(3) 价态利用规律
①表现性质规律: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 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 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 处于中间可变价时,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HCl中Cl-只有还原性, H+只有氧化性.但要注意: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并不意味着氧化性最强, 如:氧化性:
②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价态的变化“只靠拢, 不相交”.例如:
H2S+H2SO4=S失2e↓+S得2e-O2↑+2H2O
而不是
H2S+H2SO4=S得6e-↓+S失6e-O2↑+2H2O
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微粒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与H2S、S与SO2不反应, 因此可用浓硫酸干燥SO2气体.同种元素间如隔中间价态, 则高价态微粒与低价态微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2H2S+SO23S+2H2O.
题型示例:例1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分析如下. (A) 不一定, 可能是同一种元素被氧化和还原. (B) 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即可, 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复分解反应肯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但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 (C) 为正确答案.
例2 在
(A) Cl2是氧化剂, NaOH是还原剂
(B) 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5∶1
(C) 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1∶5
解析:上述反应为歧化反应, 故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其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之比为1∶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是相等的, 其比应为1∶1.正确答案为 (C) .
一、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根据新情境和相关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如2008年全国理综卷I第26题,利用新的方程式进行物质的纯度计算,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关系式及步骤较多,解题时一定要弄懂每一步反应及其所对应的关系式。
【例题】(2008年全国理综卷I,26)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制备KMnO ,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和KCI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 MnO )和KCI;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 MnO 转变为MnO 和KMnO ;滤去MnO 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 。请回答:
(1)软锰矿制备K MnO 的化学方程式是:?摇?摇 ?摇?摇?摇;
(2)K MnO 制备KMnO 的离子方程式是:?摇?摇?摇?摇?摇;
(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 的理论产量;
(4)KMnO 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 C O 反应生成Mn 和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摇?摇?摇?摇?摇;
(5)上述制得的KMnO 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 C O 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 的纯度。
【答案】:
(1) 3MnO+ 6KOH + KCIO3K MnO +KCI+3H O
(2) 3MnO+ 4H =2MnO+ MnO ↓+2H O
(3)设KMnO 的理论产量为m,由以上两个反应可得关系式:
3MnO- 3K MnO- 2KMnO
3×872×158
2.5g×80%m
解得:m= =2.4g
答:KMnO 的理论产量为2.4g
(4) 2KMnO + 8H SO + 5Na C OK SO + 2MnSO + 5Na2SO + l0CO ↑+ 8H O
(5)设该KMnO 的纯度为x,由方程式可得关系式如下:
2KMnO- 5Na C O
2×158 5×134
0.165x g 0.335g
解得:x= 100%=95.8%
答:该KMnO 的纯度为95.8%
【解题技巧】根据新情境和相关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技巧:(1)要求学生能结合题意,提取相关信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性质和一般规律,判断反应物和产物;(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进行配平。化学计算技巧:对于多步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物质与目标物质之间关系如本题中运用关系式3MnO —3K MnO — 2KMnO 进行计算。
【启示】(1)注重计算的基本方法,加强基本功训练;(2)在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二、以物质的推断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中心的推断题,除要求学生紧紧抓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如气体的放出、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等作为突破口,结合所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推断外,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关键性的结论。
【例题】(2008年北京理综卷,28)由Fe O 、Fe、CuO、C、A1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氧化还原反应
[引入]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四种呢? [学生]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讨论]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
[思考]Fe2O3+3CO==== 2Fe+3CO2,这个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包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讨论]初中我们还从什么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了分类呢?
[小结]我们从得失氧的角度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去氧的反应
[讲述]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下面我们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Fe2O3+3CO==== 2Fe+3CO2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学生] Fe2O3---Fe
失氧
还原反应 [讨论] 那在这个反应中有氧化反应的存在吗?
我们再来看
CO-----CO2 得到氧
氧化反应
[小结]所以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板书]
[思考]S+O2====SO2、2Mg+O2====2MgO、2Na+Cl2====2NaCl这三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S ====SO2
得氧
Mg ====MgO
得氧
那么这两个反应中有还原反应的存在吗?
我们说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所以肯定有还原反应的存在,那怎么理解呢?
2Na+Cl2====2NaCl这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是 [讲述]所以从得失氧角度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片面的,那到底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呢?它的反应依据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反应 [讲述]Fe2O3+3CO==== 2Fe+3CO2
Fe2O3---Fe
化合价降低
失氧
还原反应
CO-----CO2
化合价升高
得氧
氧化反应
2CuO+C====2Cu+CO2↑
CuO ====Cu
化合价降低
失氧
还原反应
C====CO2
化合价升高
得氧
氧化反应 [板书]
[思考]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呢?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化学反应又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的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讲述]首先我们来看一组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非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H2+Cl2====2HCl
[板书]
板书设计
总结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
②
③
④
⑤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 的反应中, 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生成的 为离子化合物。
2.在 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 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 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培养目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本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探究,总结得出结论。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探讨氧化还原的本质。
3、教材分析
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中学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并能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但是,没有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更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由于得氧失氧并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本节课引导学生直接从化合价的层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4、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认识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有能力分析清楚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初步了解了电子转移对元素化合价的影响。为课堂上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初中,讨论问题能力参差不齐,但是经过第一章的前期培养,分析、讨论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
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三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经常发现没吃完的苹果放置一会儿后就会变成黄褐色,泡着的绿茶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深。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
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从而引出氧化还原反应
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叫学生列举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讨论】
氧化反应: 2Mg + O2 = 2MgO
还原反应: CuO+H2== Cu+H2O 分类的标准:得氧失氧
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所举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只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例如:CuO+H2== Cu+H2O 【讨论、回答】
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小结】
可见有得必有失,有物质得到氧,必定有另一个物质失去氧。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讲述】
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在课本35页《思考与交流》有3个方程式,请大家分别标出这几个反应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一下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时还原反应。
【板书】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讲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Zn + 2HCl == ZnCl2+H2↑。在这个反应中有得氧失氧吗?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变化吗? 【回答】
1、没有得氧失氧。
2、锌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有反应前的+1价变为0价。
2、【小结】
在反应Zn+ 2HCl == ZnCl2+H2↑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是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降,这个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以后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应该从化合价有没有发生升降来判断,而不要再用得氧失氧来判断。【课堂练习】
1.2Na +Cl2==2NaCl 2.H2 +Cl2===2HCl 3.Zn+CuSO4=ZnSO4 +H2 4.HCl +NaOH =NaCl +H2O 5.CaCO3=CaO +CO2
第二节
【设问】
上节课我们学到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升降呢?要想揭示这个问题,需要从微观的原子来分析一下。我们以2Na+Cl2====2NaCl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思考、讨论】 引起化合价变化的因素 【提问】
叫学生观察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钠有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愿望,而氯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有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愿望,两者相见恨晚,钠把最外层一个电子给了氯,变成钠离子,显+1价,化合价升高了,发生的是什么反应?而氯得到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显-1价。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用单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
【回答】
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化合价升高了,发生氧化反应原。【讲解】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用“电子转移”来概括。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即化合价的变化在形成离子化合物时是由于元素得失电子引起的。【板书】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同样,我们再来分析H2 +Cl2===2HCl。在氢气和氯气反应中,由于生成物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哪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没有失去或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氢原子,而偏向于氯原子,因此氢原子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所以,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也可以使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口诀:升高氧化还原剂,降低还原氧化剂。
即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本节总结]
一、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 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在硫酸铝铵溶液中, 存在NH4+、Al3+与SO42-, 当加入少量的Ba (OH) 2溶液后, 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 OH-则既可与Al3+结合, 又能与NH4+结合, 它们彼此之间发生互相竞争的反应。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 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 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 (OH) 3, 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2Al (OH) 3↓+3BaSO4↓。
答案:2Al3++3SO42-+3Ba2++6OH-2Al (OH) 3↓+3BaSO4↓
即时巩固:少量NaOH溶液滴入到NH4HC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答案:HCO3-+OH-H2O+CO32-
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 (或氧化性) 物质, 则加入一种氧化剂 (或还原剂) 时, 优先氧化 (或还原) 还原性 (或氧化性) 强的物质。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一般情况下, 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例2.写出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aCl2和Ca (ClO) 2, 其中Ca (ClO) 2水溶液能与SO2发生反应,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 是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CaSO3和HClO, 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两反应互相竞争。由于次氯酸盐及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都具有还原性, 所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a (ClO) 2+2SO2+2H2OCaSO4↓+2HCl+H2SO4
即时巩固: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SO32-, 充分反应后,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解析:此题看上去似乎4个选项都可能发生, 但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B、D不正确。那么SO32-是先与Fe3+反应还是先与H++NO3-反应呢?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如果先与Fe3+反应, 则生成的Fe2+又会与H++NO3-反应, 所以应先与H++NO3-反应, 故应选C。
一、关系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几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反应][被还原][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性][还原剂] [具有][发生][生成] [性质][反应] [生成][具有][发生][过程][产物][反应物]
应用: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等。
例1 下列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
A.Cl2+H2O=HCl+HClO
B.3NO2+H2O=2HNO3+NO
C.2F2+2H2O=4HF+O2↑
D.2Na+2H2O=2NaOH+H2↑
解析 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可知:A、B项中H2O的H、O元素均未变化;C项中H2O中O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故H2O是还原剂;D项中H2O中的H元素由+1价降至0价,故H2O是氧化剂。
答案 C
二、价态律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一般,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具有氧化性(如Fe3+、HNO3等);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具有还原性(如S2-、I-等);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SO2、Fe2+等)。
应用: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2 在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A.H2S B.S C.H2SO3 D.H2SO4
解析 S元素常见价态有-2、0、+4、+6价,其中-2价为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升高,只具有还原性。
答案 A
三、 转化律
1.邻位转化原则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比较容易。
2.互不交叉的原则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若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遵从邻近变价、互不交叉的原则。例如:H2S+H2SO4(浓)=S↓+SO2↑+2H2O,S元素的化合价应从-2价变化为0价,从+6价变化为+4价。而不能认为是从-2变化为+4价,+6变化为0价。
应用: 1. 利用此规律可准确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2. 可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有中间价态,则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SO2与H2SO4(浓)之间,Fe2+与Fe3+之间。
例3 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O、NaCl B.NaCl、NaClO3
C.NaClO3、NaClO D.NaClO3、NaClO4
解析 已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既然NaClO2也有类似的反应,即氯元素的化合价也有升和降。A项中均降低,D项中均升高,B、C项与题意相符,但C项中NaClO不是最终产物。
答案 B
四、守恒律
电子转移的数目守恒。即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目。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应用:1. 求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2. 求氧化还原反应中生成物的存在形式(或所含元素的价态)。3. 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
例4 在一定的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 3.0 mol B. 1.5 mol
C. 1.0 mol D. 0.75 mol
解析 据题意,PbO2与Cr3+反应,PbO2作氧化剂,Cr3+作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1 mol×3 e-=n(PbO2)×2 e- ⇒n(PbO2)=1.5 mol。
答案 B
例5 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将224 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 )
A.S2- B.S C.SO32- D.SO42-
解析 据题意,Cl2与S2O32-反应,Cl2作氧化剂,S2O32-作还原剂,设反应后S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25×10-3×0.1×2[(x-2)]=[22422400]×2,则[x=6]。
答案 D
例6 已知:AgF+Cl2+H2O→AgCl+AgClO3+HF+O2(未配平),配平后,若Cl2的系数为a,则AgF的系数为 ;若AgClO3的系数为b,O2的系数为c,则AgCl的系数为 。
解析 由方程式右边产物(AgCl、AgClO3)可以看出,Ag元素物质的量等于氯元素物质的量。若Cl2的系数为[a],则AgF的系数为[2a]。此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Cl、O。当分别产生1 mol AgCl、AgClO3、O2,得失电子为1 mol、 5 mol、 4 mol。若AgClO3、O2的系数为[b、c],则失去电子总数为[5b+4c],故AgCl的系数为[5b+4c]。
五、强弱律
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除高温、电解条件),总是强氧化性物质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和弱还原性物质。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应用:1. 判断微粒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
例7 已知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则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解析 根据反应式知(1)I->Fe2+ ,(2) Fe2+>Br-。
答案 A
例8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Cl-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 I2+SO2+2H2O=H2SO4+2HI C. H2O2+H2SO4=SO2↑+O2↑+2H2O D. 2Fe2++I2=2Fe3++2I- 答案 CD 六、优先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和几种氧化剂相遇时,先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反应。 例9 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 Mg B. Cu C. Ag D. H2 解析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如还原性的强弱:Mg>H2>Cu>Ag,则氧化性的强弱:Ag+>Cu2+>H+>Mg2+。锌粉先与氧化性强的Ag+反应,置换出Ag。 答案 C 例10 将Fe、Cu粉与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放在某一容器里,根据下述情况判断哪些阳离子或金属单质存在,哪些不能存在。 (1)反应后铁有剩余,则容器里可能有 ; (2)反应后有Cu2+和Cu,则容器里不可能有 ; (3)反应后有Cu2+,Fe3+,则容器里不可能有 。 解析 根据优先律知,还原性:Fe>Cu,氧化性:FeCl3>CuCl2>FeCl2。还原性强的Fe与氧化性强的FeCl3先反应,后与氧化性较强的CuCl2反应,若Fe不足时,Cu也可还原FeCl3但不能与FeCl2反应。 (1)Fe有剩余,FeCl3,CuCl2不可能存在,则容器里有还原产物Fe2+和未参加反应的Cu及置换出的Cu。故可能有Fe2+、Cu。 (2)因反应后有Cu2+和Cu,则Fe不可能剩余。故不可能存在Fe3+。 (3)反应后有Cu2+和Fe3+,则Fe和Cu都不足,故只有Fe2+存在。 【练习】 1.P单质在下列反应中4P+3KOH+3H2O=3KH2PO2+PH3的变化是( ) A.被氧化 B.被还原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2.根据反应式Fe3++2I-=2Fe2++I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3.K35ClO3晶体和含有H37Cl的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已知方程式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此反应生成氯气的摩尔质量为( ) A.74 g·mol-1 B.73.3 g·mol-1 C.72 g·mol-1 D.70.6 ·mol-1 4.某容器中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As2S3、HNO3、NO、H2O、H3AsO4、H2SO4六种物质,已知As2S3是反应物之一。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容器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HNO3、H2O是反应物, H2SO4、 H3AsO4、NO是生成物 C.该反应中只有砷元素被氧化,只有氮元素被还原 D.HNO3、H2SO4、H3AsO4都属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参考答案】]<\192.168.2.51本地磁盘 (e)张骥娜数据飞翔高中生学习·高三 理综 文综 合 2011-9高中生学习·高三 理综 文综 合 2011-9c社会2.jpg> 首先,通过准备阶段的查阅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实验准备等工作,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研究的乐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我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了提升。最后,课后的反思对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素材。 本节课,依据“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来组织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从生活实践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存在;第二个板块,通过原电池实验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三个板块,利用氧化还原理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脱氧剂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应用了先进数字化实验技术,既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体现了新课程时代性的特征。Vc的还原性实验,采用了微型实验,氧化剂选用了以前学生了解而且后续还要深入学习的Fe3+。原电池实验的成功点在于教学深度的控制,只要直观体现出氧化还原的实质即可,不能深入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汽车尾气处理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三元催化技术是科技的前沿技术,这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为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励有积极作用。 “感受”是本节课的核心,所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使本节课的“立体感”更加突出。而对知识技能目标的弱化更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理念的一种颠覆。这些也是新课程“新”的体现。 当然,这节课也明显的暴露出我的不足。青年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经验不足,尤其在开放讨论脱氧剂实验方案的设计汇报环节明显感觉对方案的评价不是很到位。 这些成功的经验是我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发扬的,而不足则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整个课堂氛围来看,学生积极配合,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从整堂课效果来说,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本次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重难点把握不是很好,导致整堂课的时间分布不是理想,有的地方讲解不到位,有的地方又显得很罗嗦;第二,讲课的声音很大,把很多学生的耳朵都震晕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昏昏欲睡,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慢慢学习抑扬顿挫;第三、由于用了 ppt 教学,很多东西在黑板上板书不是很多,虽然有了新时代教学方式,但我们也不能忘了传统的粉笔板书。 关键词: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9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如何帮助、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第二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从外在显形的判断转向隐形本质的判断,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四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笔者将本节内容设计为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第二课时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第三课时讲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几组对称概念及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几组对称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秉着让全体学生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来掌握基本知识,并初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理念,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以及几组对称概念。第一课时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在教学中,笔者先以两组生活实例(1. 已削好的苹果,现削的苹果。2. 无锈铁丝和生锈铁丝。)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有何不同,从而引入本节课题: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究意识。接着运用多媒体手段,以CO还原CuO为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氧的得失,从而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再以H2与Cl2反应为例,指出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没有氧的得失,说明初中所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不全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出两个反应的共同特征(1. 每个反应中,都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 每个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 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并通过多媒体对比两个反应展示出其共同特征,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发现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更全面,并在头脑中自觉形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以突破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再通过学案中的感悟新知练习:1. 标出下列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1. 判断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是还原反应。 2. 下例反应又是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3. 哪种基本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不是氧化反应?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一部分是氧化反应? 4.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5. 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一定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 (1) S+O2 SO2 H2O+CaO Ca(OH)2 (2) CaCO3 CaO+CO2↑ 2KCO3 2KCl+3O2↑ (3) Zn+H2SO4 ZnSO4+H2↑ C +2CuO 2Cu+CO2 (4) NaCl+ AgNO3 NaNO3+AgCl↓ BaCl2+Na2SO4 2NaCl+ BaSO4↓ (5) Fe2O3+CO Fe+CO2 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并归纳、讨论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再以多媒体关系图的形式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象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 最后,通过一课后练习: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①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思考: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化合价降低总数的关系怎样?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升降? 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并引入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笔者以“问题教学法”为主导,通过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时时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决的境地,促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使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思维,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法、同时还采用了《学案》引导法,最后还以课后练习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帮助理解新内容;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列出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的常见产物.每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在表现出氧化性或还原性时其产物大体是固定的.常见的氧化剂及还原产物为:O2(H2O或OH-)、Br2(Br-)、稀HNO3(NO)、H2O2(H2O)、Fe3+(Fe2+)、MnO4-(Mn2+). 常见还原剂及氧化产物Cu(Cu2+)、H2S、S2-(S)、SO2、SO2-3(SO2-4)、I-(I2)、Fe2+、(Fe3+). 2.根据以上价态关系(或反应物与产物的关系)写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例如: 3.根据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只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4.通过观察法找出前后所缺元素种类和个数,补充完整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补充时要注意反应的环境和物质,如酸性环境中只能补充H+或H2O,碱性环境下只能补充OH-或H2O. 观察第一个反应的反应前比反应后多2个氧原子,又是在酸性环境中,所以反应前加4个H+,反应后加2个H2O,得到完整的离子方程式 观察第二个反应的反应前比反应后少2个氧原子,反应是在酸性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反应前加2个H2O,反应后加4个H+,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想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两条知识脉络: 其一,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脉络。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从初中阶段的简单了解,到本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再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实际应用,再到化学电源本质的理解,再到有机化学中物质类型的变化关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其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知识脉络。本节课从复习回顾初中的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课程标准: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即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3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评价: 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及展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通过达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情感培养情况。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学案导学,课堂启发,引导学生从“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一步一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3CO+Fe2O3 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2Fe+3CO2,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学生分析、讨论交流老师总结分析,教授新课内容随堂练习内容回顾总结布置作业、习题巩固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人类的衣、食、住、行,生物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化工生产约50%以上的化学反应等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生命、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研究燃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节知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讨论氧化还原这一问题。 2、知识回顾:先回忆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 3、学生分析、讨论交流 3CO+Fe2O3 2Fe+3CO2属于上述什么反应? 4、老师总结分析,教授新课内容 此反应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1)回顾初中学习内容:什么叫氧化?什么叫还原? 氧化反应:得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失氧的反应; 分类标准:得氧失氧;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标准将以下2个反应进行分类。举例:2CuO + C 2Cu + CO2↑ 3CO+Fe2O3 2Fe+3CO2 (3)总结分析,讲授新课。通过分析,我们发现2个反应中有一个共同点:反应中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另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反应中,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所以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一类反应。 (4)复习元素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面请同学们分析刚才那2个氧化还原反应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并交流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5)总结分析。在上述2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而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得出结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一类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现在又说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那是不是说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举例分析:2Na+Cl 2= 2NaCl标出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找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并标出升降情况。 (7)得出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在这个反应中,并没有物质得到氧或失去氧,所以,我们可以说并不是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我们把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否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大反应类型分类标准为: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升降呢? 从微观的原子来分析一下。我们以2Na+Cl2=2NaCl和H2+Cl2 = 2 H Cl为例一起来分析一下。 从NaCl和H Cl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9)四大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分析,画交叉示意图。 1、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说,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3、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4、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但是,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石墨变金刚石,氧气变臭氧。(10)引入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相关概率及其相关关系。口诀: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解说口诀。 5、随堂练习:几个课本或习题上的题练习。 6、内容回顾与总结(1)氧化还原反应定义衍变(2)相关概念及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微课课件】推荐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07-22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12-25 还原自我作文10-25 还原问题辅导教案12-10 还原语文课堂 回归语文本真06-16 电脑基础知识教程第29讲:系统还原12-19 二氧化硫教案01-16 氧化铝考试题06-2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9
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教学反思 篇10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体会 篇1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篇12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大全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