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精选4篇)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篇1

和儿子共读书有一段时间了,感悟颇深,之前,一直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我把书买给他,让他自己读,自己消化,就可以了。但在和儿子共读的这段时间,明白了,共读可以提高读书的质量,共读可以提高读书的乐趣。

捧起这些充满童趣的书,仿佛回到了童年。《长腿叔叔》是和儿子最近共读的一本书。他要求一人读一段,就这样,我和他共同走进了小茱蒂的生活。小茱蒂自小生活在孤儿院,生活清苦,感受不到一丝的亲情,读到这儿地时候,儿子说,我好想把我得到的爱分给她一点点,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挺诧异的,这么大点的小孩,还懂爱。随着故事的深入,小茱蒂长大了,有人资助她上了大学,她开始了美好的大学生活。当读到小茱蒂放假去做家教,而拒绝了长腿叔叔邀请她到欧洲去游玩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茱蒂长大了,要自力更生,我说:那你的感受呢?他说:长大了,就不能让爸爸妈妈养着了。一刹那,我有了一丝的感动,儿子长大了,书里浅显易见的道理他明白了。希望再以后的日子里,我和他共同坚持共读。

写到这也就结束了。说点题外话吧,成人在纷杂的生活中,难免受外界的、内在的环境影响,慢慢的失去了那份童真和想象力,真心的希望,所有和孩子共读的爸爸妈妈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什么呢?展开想象力吧!

亲子共读主题活动家长读后感 篇2

亲子共读主题活动家长读后感

亲子共读是一件很有好处的活动。为配合学校组织的这项课外作业,到达共同快乐成长的效果,我与妈妈共同读完了一本《快乐男孩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品,感触很深。

刚开始,我对读书很不感兴趣。因为有很多字词都不认识,尽管有拼音注释,但对于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状况下,读书实在是很困难。起初不得不边教拼音边读书,前几个故事基本是由妈妈读完的。但慢慢的我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书中故事讲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智慧,书中语言通俗优美,资料简洁洗练,插画鲜亮生动。透过观看书中的插图,我开始询问这个图是什么意思,那个图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问题。

渐渐地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点兴趣。对我印象很深的是读完《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后,我开始尝试着自己读书。在不认识字的状况下,开始边读拼音边认字,但一个故事读下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明白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妈妈不得不在读一遍,讲述故事的资料给我听,透过讲述故事资料来吸引我对读书的兴趣。

慢慢地经过锻炼,我对拼音和生字也认识得越来越多,读书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学到了新的.生字,对拼音有所掌握,大致了解故事的资料。同时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我。

透过“亲子共读”,我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潜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让我与妈妈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我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有了更好的调整。作为学生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老师不止给了我们的关爱,而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搭建了平台。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这次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把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抽空学习了许多知识方面的书籍。在亲子阅读中,我不断总结读书的经验,构成了一些适合我们的读书方法。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我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妈妈做完了家里的杂活,关掉电视和电脑,我们全家一齐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是选取读书姿势。我们采取了“依偎”的亲子方式,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我依偎着妈妈,妈妈用手揽着我,不时摸摸我的头,拍拍我的小脸蛋,营造具有浓郁亲情的读书气氛。

三是注意读书的语调。妈妈在为我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

四是做好导读准备。根据我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为我阅读书中的精华资料,因为阅读时间不长,还要注意编排,阅读时不妨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吊足我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性。

亲子共读《家长会》作文 篇3

每次收到《家长会》,儿子总会抢先阅读,那份对阅读的渴望,总是令我很高兴,这次也不例外,当我收到《家长会》1~2期合刊的时候,看着儿子那副贪婪的样子,我也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们读书共同的习惯是:先看书中第一篇和最后一篇,这次也不例外。

当我和儿子一起读第一篇《缺点和特长只有一线之差》的时候,文章中最后一段话深深地吸引我,作为家长的我,更应该对孩子的未来起一个引领作用,在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面对孩子的缺点怎样给孩子正确地引导?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出什么的导向?这都是我们平时做的不足地方,正如文中的一句话:有时候,孩子身上的缺点和特长往往只有一线之差,这条线,正是家长的指引。究竟是紧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还是转换一下思路,用欣赏的目光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通过呵护和鼓励将孩子的缺点转化为特长?其实在平时的中我也遇到过似类的问题,比如儿子觉得自己的长相并不是很出众,曾为此而苦恼过,还问过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我只是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认真进行阅读,然后告诉他一个人的.外貌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就行,所以可以让自己的心灵美起来,就像一句名言所说:一个人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而当时并没有像文中那位母亲一样,没有去好好引导儿子,让他从自己的长相去思考问题,其实他的长相并不差,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看来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家校共育》栏目中,说到一个家校共育中的签字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家长对签字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在校作业表现的“睛雨表”,负责任的家长,孩子往往是优秀的,但不签字的,也不能全部说孩子的学习就不行。对于作业签字,我也曾写过博文《别让签字成为一种形式》,其实对于签字,我认为如果家长签,就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把每一项作业落到实处,不要孩子让签什么就签什么。说句实话,我很少给孩子作业上签字,但对于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儿子必须认真去完成,该背就背会,该默写就默写,自己检查,自己处理错误,放手有时也是一种爱,但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能不管不问,让爱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之中,不论签不签,结果都是一样,正确地掌握。

在《特别关注》栏目中,我特别喜欢文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成功的第一因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认为父母的作用是特别大,无论是良好的品质还是稳定的性格,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给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无穷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也许我们平时做得不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对于孩子却是大不一样。还记得我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无意对儿子说起,非常不想上班,心理很不高兴,当时并没有在意。可是过了几天,见儿子总是不高兴,问他为什么?儿子说:“他看到妈妈不高兴,自己的心理也不高兴,觉得上学也没有什么意思。”听着儿子的话,我马上明白了,我的不良情绪传染给了儿子,现在的他已经学会了看大人的眼色。从那以后,我即使不高兴也不敢说给儿子,因为不良的情绪也是家庭的一大污染,而最大的污染源就是父母拉长的脸。

家长亲子共读心得体会 篇4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天生喜欢玩具,并非天生就爱读书。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爱不爱看书,喜欢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是件技巧事。在孩子选择阅读时,家长一定要对所提供给孩子的书刊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尽量适合孩子的心理,只有孩子从五颜六色的色彩图片中来选择他所阅读的喜好。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要比大人心目中的抽象图片有感染力的多,有趣的多,有意思的多。因此尽量给孩子挑选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

提供自由阅读环境,创造轻松学习氛围。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表现为孩子总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不要太在意。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中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可以慢慢调试固定读书时间。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选择读书姿势,我们采取了“依偎”的亲子方式,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让孩子依偎着家长,家长用手揽着孩子,不时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小脸蛋,营造具有浓郁亲情的读书氛围。注意读书的语调。

我们在为孩子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这样孩子感到幸福和温暖,从而掌握了自由阅读的乐趣。

观察阅读爱好,做好导读、共读准备。根据孩子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为孩子阅读书中的精华内容,因为阅读时间不长,还要注意编排,阅读时不妨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性。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也为家长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孩子的心带去更多的关爱慰藉,互相比赛阅读,讲述阅读内容,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清洁或者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与孩子讨论,增强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上一篇: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思路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系统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