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精选8篇)
【摘 要】音乐教育是高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但事实上,音乐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改进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成为当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流行歌曲;方法与策略;心理特点
音乐,是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手段,罗曼罗兰说过,只有音乐才能穿越历史的时空,保存着艺术生命的鲜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人高尚优雅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如今高中的学生背负着高考压力,有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很容易忽略掉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教学相关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与改革,提升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兴趣,也会对其今后的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时的心理特征
想要对于高中的音乐教学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所教对象即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高中学生处于最有活力,经历最旺盛的青少年时期,此时的他们已经告别了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冲动的感性时期,而进入能够独立思考,对于所接触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理性判断的时期。在婴幼儿到高中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地进步,生活的经历,老师家长的教育,通过外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知识,让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于音乐的独属于自己的欣赏态度,也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反应,想要表达个性,表达自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所以在音乐欣赏的时候,他们也更倾向于通俗流行的、感情强烈、具有强烈个性化标签的音乐作品,以往那些古典的、民俗的、表现宏大叙事主题等较为严肃传统的音乐逐渐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一方面,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高考的竞争压力,繁重的作业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其他,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不足,在课堂上走神,甚至许多学生会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方面,由于高考成绩不包括对音乐素质的考察,所以高中音乐老师没有升学率的压力,对于学生的音乐教学只是敷衍了事,不会去专心钻研。此外,高中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也存在很大缺陷,不仅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所教音乐也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于音乐的需求。形成高中学生既喜欢听音乐,又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悖论。
三、音乐教学的课程特点
高中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时,想要更加合理有效,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1.给高中学生以更多的选择空间
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在一本音乐教科书里,没有给学生太大的想象空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当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不要千篇一律,应当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和兴趣爱好。
2.学生应当有一定的音乐鉴别能力
高中音乐课程应当是开放性的,吸纳性的接受表达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而不拘泥于某几种音乐,这样学生才能欣赏到不同的音乐作品,并通过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鉴别出好的,能够净化人心的音乐。
3.音乐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期,已经具备能够独立思考,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所以高中的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拓展性能力的提升,即提升他们的音乐文化修养。
4.音乐课程要多元化,国际化
高中音乐课程在设置的时候,不要只选择国内的音乐作品,而应当接触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经典音乐。音乐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音乐,就能够加深对于这个地区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能让学生有更全面的国际视野,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音乐在世界音乐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能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方法
新课标要求中提到,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并注重音乐在实践中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时,应该依照此要求进行方法与策略的改进。
1.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以往,学生普遍反映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方法,同时辅以各种新兴的多媒体高科技教学手段,以此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不要只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还可以联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音乐资源更加丰富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发达的媒介技术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球村”,各种信息,各种资源都唾手可得,音乐资源也比以前要丰富许多。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便捷快速的媒介技术,在教学时展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音乐作品,音乐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进行音乐的自主性学习,拓展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3.建立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往的音乐教学通常采取的是单向的传播方式,老师一直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并不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样不仅会打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会使师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建立起一种平等平和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的标准来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素养方面更好的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祖旭东.改变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用音乐净化学生心灵[J].新课程,2013(8):144
[2]王燕.有关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3(1):87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 剖析问题所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由单一获取信息的过程转向信息加工的能力。有这样一节阅读课教学, 其教学流程是:
Step 1:教师先教新单词;
Step 2: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 听一遍课文录音;
Step 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 特别是词汇、短语用法;
Step 4:学生再读一遍课文, 然后总结所学知识。
这节课思路清晰, 但教学方法不“活”。整节课以教师为主, 重点串讲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点, 包括词、句以及语法。学生成了“听众”, 只接收信息。而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自主性阅读, 没有进行有效指导, 没有给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
二、以合作学习为方法, 注重情感目标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 提出了教育的四大功能, 即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学会共处。通过合作学习, 才能不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与别人进行交谈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 可以建立信息差 (inforation gap) , 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或者可以利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形式, 缩小信息差, 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合作。教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融洽, 平等的学习氛围, 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设置恰当的情境,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去想, 去说。
以《Elias’s story》一课为例,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采访任务:记者要采访Elias, 采访内容可以包括以下问题:
1.When did you first meet Mandela?
2.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how he helped you?
3.How do you like his idea of peaceful fighting?
同桌二人分别扮演记者和Elias, 展开讨论和交流,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全文内容。当然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在课前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学习, 也可以在课堂中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总之, 课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发展和交际的平台。
三、以巧问精问为策略, 增强主体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握好难度, 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吸引到问题所隐含的本质内容上来。比如《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一阅读课, 在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 before all earthquake?”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地震这一话题中,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分享成果, 增强他们的主体地位。
又如, 这篇阅读文章中最后一句话:“Slowly 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教师可抓住“breathe”一词, 设计问题:What does word“breathe”refer to?学生马上展开积极思维, 结合课文内容, 归纳出“breathe”一词潜在的意思, 即“The cicy will not die, she can recover from the pain”。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对课文主题的领悟, 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唐山人民勇敢面对自然灾害, 积极进行灾后重建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挖掘新教材中内在的因素, 以透明、适度的提问, 增强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意识。
四、以教学环节为载体, 培养探究能力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会借助于汉语思维, 把看到的文字信息转译成中文, 这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进步, 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避免这种思维方式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外, 教师的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加强指导性训练。
(一) 读前活动
学生对所阅读材料、话题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读前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以Canada———“The True North”为例。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 自然景观优美, 文化内涵丰富。在读课文之前, 借助于地图, 交流一下学生所了解的加拿大, 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What can you do there?
在这一环节中, 预测课文内容也是很重要的阅读技巧, 不论预测是否正确, 都能有效地为学生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读中活动
这一活动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所提高, 关键在于把信息接收过程转变为信息加工过程, 使他们的探究创新意识逐步提高。
1. 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所在, 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以自然段为切入点, 以自然段的段意为基础要素。有些主题句简洁, 概括性很强, 就在该自然段中, 但有些段落需要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弄懂之后, 文章的主旨就不难概括了。
2. 捕捉文中细节。
掌握了文章主旨之后, 需进行细细品味, 好比扫描仪, 细化到每个单词上, 也就是掌握关键词 (实词)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说:“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 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由此可见, 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掌握理解词汇的意思可运用上下文线索猜测, 也可以运用构词法猜度。词根、前缀、后缀以及合成词等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含义。例如学生学过了“develop”, 就不难理解“development”一词了。
词汇这一障碍扫清之后, 文章中的细节教师通过who, where, when, what, why等疑问句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把握。也可根据作者运用的写作顺序, 如时间, 空间顺序等;now, most, important等表示先陈述次要的内容, 再陈述重要信息内容的词, 都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新教材编排上, 每篇阅读材料后都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 如设计问题、排序、判断正误、填表和画图等练习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记叙文, 应指导学生注意时间、地点、人物, 过程和结果;阅读人物传记时, 应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时间、地点和成就等;阅读戏剧则指导学生把握人物、背景、过程、高潮和结果。《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一课, 教材练习中设计让学生归纳袁隆平的个人信息。我们也可以段落与段意的匹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如:
(三) 读后活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所学知识点转化为技能, 读后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Elias’story》为例, 文章记叙了Elias对Nelson Mandela的印象, 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对所述人物作出评价, 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Nelson Mandela is?why?What do you learn about Nelson Mandela from Elias’s tory?
当然读后活动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文章的体裁设计。如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 讨论关键问题或者补充主要信息等。
总之, 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渗透新课程理念, 授之以法, 重视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 多渠道、多视角地启发学生, 激发学生, 灵活运用教材实现学生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而提高学生驾驭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导向, 在合作探究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应以巧问精问为策略, 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加强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指导性训练, 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58
新课标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对我国高中音乐教师提出了重大挑战,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学习水平的提升受到了限制。现阶段,很多高中音乐教师纷纷对音乐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使高中生的音乐素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不少学校和教师对于音乐教学却不够重视,不仅教学设施简陋、落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本应活跃的音乐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只是让学生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独唱练习。单调而且乏味的音乐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只看重学生对乐器、乐理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大都对音乐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是厌烦。更有一部分的音乐特长生仅仅将音乐学习当作进入较好大学的工具。教师也因此缺乏必要的教学激情,致使课堂氛围低沉、教学模式僵化。例如第一单元的《第一交响曲》,其中的主题旋律线条走向图艰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 新课标下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高中学校都在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工作中来。实践证明,高中音乐课堂在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获得情感体验,学习起来也更加的轻松;教师在教学时也减少了因为时间、空间跨度大而产生的材料不全面、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领悟,而且有效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之所以实行新课标,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师能够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创新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趣味化,可以改变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堂不恰当的认知,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学习音乐是以培养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目标的,并非是升学的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比如,在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创作环境等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有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背景、目的等告知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亲身感悟。这样学生可以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风格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另外,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因材施教,要对学生进行区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不同的方面对乐曲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选用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
为了消除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和高雅音乐鉴赏的障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曲目。比如《常回家看看》《春天里》等通俗音乐就在第五单元的“动感地带”里。这些曲目不但通俗易懂,而且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既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又使学生对通俗音乐有了正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流行音乐作品做出有意义的鉴赏和品评,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标对音乐鉴赏模块中的实践活动提出了高要求。音乐作品后的音乐鉴赏模块有“互动地带”,如对音乐作品进行想象、联想,表演作品并感受其内涵,讨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对作品进行三度创作等。例如在“鉴赏汉族民歌”这一内容中,教师可根据“互动地带”同学生一起设计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还能够对所学加以运用,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和讨论,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新课标的实施,为高中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目的。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各观需求。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以往的音乐课上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音乐课也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一个时期内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中学高年级不如中学低年级,中学低年级不如小学,“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这些现象令我们深思,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古往今来,从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到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到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到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到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这些无一不在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由此可见,创造就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他能够参与,一定意义上也就说明我们激起了他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就成功了一步。要如何保持学生这种长久的兴趣与参与性,也是我们一线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立志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豁然开朗、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和视界的敞亮。
2.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英)海伦.辛普森
3.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4.“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三.实现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音乐教学策略 1.生动与主动
一堂好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其中“生动”可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
2.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些教法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的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学习的。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更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3.静态与动态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学的意义。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当体态律动学诞生后,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比如,在讲节奏这一问题,当我加上了体态律动环节时,学生们不但显得非常兴奋,更能够根据自己的律动自己找出节奏的特点。
(二).音乐课的整合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那么想象力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各个知识层面。好的音乐课要长足发展,也必须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相结合。
1.舞蹈进课堂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比如在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
2.美术进课堂
要实现以音乐为基础的“音美融合”,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两种艺术之间的自然联系及整合切入点。如音乐情绪与色彩的联系,速度与色调等一系列的联系,使音美有机整合起来。在形式内容上相互照应、相互配合,从而形成“音中画,画中音”。
3.诗歌进课堂
从诗歌的特征看,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是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其次,是个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评论家赫式列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
新形势下音乐课的整合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而应发挥各类艺术间所有的共性“恰当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学生才会常学常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拓展学生艺术审美空间,增强音乐课堂趣味,激发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审美育人的目标。
四.实验预期成果
1.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2.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基本技能。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善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生动活泼的教学,师生互动、平等。5.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
五、实验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2、全面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实践性原则: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六.实验评价方式
1.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对音乐的感觉日益增强。2.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3.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主体地位显著。七.实验步骤
1.准备研究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11月
组织学习新课标,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2.实验探索阶段:2007年 12月——2008年8月
根据实验方案分阶段组织进行实验。(实验要求组织严密,制度化,要有实际记录)。课题组将每学期组织调研、阶段评估、调整研究方案,开展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
3.积累完善阶段:2008年 9月——2008年10月
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对各方面的探索进行测评、验证,使其研究项目日趋完善;(2)实验总结,成果展示、推广;(3)接受总课题组及上级领导和专家组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八.课题成员分工
毛小菲: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的选材,撰写实验方案和结题报告。胡
光:实验执行,收集材料,撰写论文。徐
飞:实验执行,撰写论文。徐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3.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长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学奥赛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则须耐心讲解,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唤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完成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3.4练习设计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在练习上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第四章每1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安排了三道题:(1)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回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分为几个过程。(2)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并修改口令密码。(3)设计一小软件,对某一指定的文件加密。对于上面三题,都是依据书本而产生的侧重实践的练习题,所有同学都可完成(1)(2)两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少数特长生则可完成第三题,完成小软件的制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基础水平如何,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5学习评价的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评价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通过评价以及下课堂或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高深信息技术人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2] 《信息技术教育》2007.4
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郭芳芳
摘要:高中英语,作为学生从英语学科基础掌握阶段到价值运用阶段的重要衔接,其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让英语教学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英语教学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以往英语知识技能严重脱离实际的现状,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并跟上新课标的要求就成为了摆在每位高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考验。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改革的动向,简要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改革;教学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正如火如荼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进行,英语学科不可避免的需要在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中去进行学科的改革与完善。然而,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范围中,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革。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确实大大关乎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将从对中高考进行改革入手,出重拳予以破解。在高考方面,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透露,北京市2014年高考的科目分值、考试侧重、志愿填报、投档方式等都将有一系列改革。例如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考试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鉴于此,尤其是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后,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水平。
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利用英 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语教师还应注意将活动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设计吸引学生学习。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激发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他们对强制学习的抵触心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会逐渐培养形成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二、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单词语句外,还要掌握英美国家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沿革,为英语学习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高中英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摆脱单纯的语法学习和单词学习,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英语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积极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都得到全面提高。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随着教学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乃至教学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首先,由于多媒体是融合了文本 图像声音等形式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是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因此多媒体教学具有视觉、听觉互动的特点,而英语学科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融入了大量的有关国内外的文化信息,需要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传递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次,多媒体的视听因素适合于各种不同风格的学习者,能够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内容信息量丰富实践性较强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多媒体的引入也对教师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了以前教师简单依赖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促使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创造,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授方式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者和参与者,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改进语法的教学方法
首先,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任何一门语言来说,打好词汇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学生的词汇学习大多消极被动,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词汇记忆效果。因此,必须要教会学生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增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英语教材中的语法不再是过去的集中式,而是分散在各篇幅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内容时感受到语法的作 用,在实践学习中体会语法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语法学习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与理解语法,将语法知识内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重视读音正确, 辅助记忆拼写
正确的读音是学习外语的必要条件, 也是学好词汇的前提,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教会学生划分音节, 标注重读音, 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 使学生会读单词, 尽可能掌握字母组合的读音, 利用自己所学的音标知识读新单词, 拼读是记忆的基础, 只有音、形、义相结合, 记单词才能快又准确, 英语语言本身是拼音文字, 拼写时有相当一部分单词是有读音规则的, 因此要教学生一边读一边写, 有些词能读就能写, 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词。如situation, revolution, population, membership, relationship,entertainmen,t pronunciation, socialism, equipment等。2.记住译文, 理解释义
了解和掌握词汇的译文是学习外语的基本目的, 而在英语中有些词的译文相同, 释义却不同。如学到injury时, 就要注意它和damage及injure和hurt的译文和释义的差异: Jack was caught in an accident , his car was damaged and he was injured hurt badly.The injury in this accident made him not walk any longer.However, What hurt him worse was that his girlfriend deserted him。3.掌握构词法变换词类
合理使用词类, 才能正确运用词汇, 才能写出正确通顺的句子。近几年的高考英语新的题型语法填空,其中就有要考生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它涉及到词类的转化和派生, 它体现了考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记忆单词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 因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构词法, 对于便于记忆单词, 扩大词汇量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类转化和派生的规则, 如前缀dis-, un-, in-, im-, non-, mis-表示否定意义或相反动作, 前缀re-表示再,又等, 后缀–al构成形容词, 后缀–tion,ify构成动词等。
4.记住搭配, 注意比较和辨异
英语中的词组、固定搭配很多, 如动词短语, 介词短语及很多习惯用法, 教学中要适时归纳、分类、小结, 这是很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在学到take up时, 可以引出take in, take off, take out, take over,take away;学到sweep up时引出carry up, speed up, look up, make up等。但是不宜一次把未学到的词组大量引入, 以防加重学生的负担, 造成障碍。同时要注意新旧词组及其有关联的词组的比较和辨异, 如rob和steal即用于
不同的搭配rob sb.of sth和steal sth from sb.中。又如, put on, wear, haveon和dress 5.全面运用, 深化理解
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运用, 是词汇学习, 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运用到语句中, 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理解, 加深印象。另外, 阅读理解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 要指导学生根据语境猜测其中生词的含义, 或者寻找词根, 推测词义, 从而增加词汇。6.语法教学中要注重对比学习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英英对比,英汉对比训练.学生很容易混淆相似的语法知识有时候会产生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这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障碍,而对比观察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如: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 will come.Please let me know when he comes.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分析状语从句与宾语从句混淆的问题,从而加强状语从句中不用任何形式的将来时的印象。同时,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英汉对比英语与汉语语法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也会进行不自觉的对比。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英汉对比辨别英语与汉语语法的 不同。
1. 通过情感来愉人激发悦审美兴趣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它能够给人以愉悦, 以享受。音乐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 是不可造型的艺术, 并在瞬间或长期都能给人以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 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 决定了音乐教育就是“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音乐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技术教育, 导致音乐教学既枯燥乏味又缺乏艺术性, 致使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 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意向, 形成审美情操, 从而使人格得到完善。作为一线音乐老师我们应该明确音乐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我们的任务不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音乐家, 而是鼓励、培养他们成为积极的, 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并对音乐产生兴趣, 让他们每次都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体验。记得有一次布置学生写对音乐课的体会时,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原来音乐课也可以这样让我留恋, 我对音乐本不怎么感兴趣, 总认为自己缺少音乐细胞, 而如今, 我却在期盼着每个星期仅一次的那节属于我们的快乐课……”, 这样的音乐课一定会受到喜欢音乐的高中生的欢迎。
2. 通过视听结合方式进行体验教育
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 然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功能, 发挥视听能感的作用, 创设音乐情景, 那么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容易些, 更深刻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是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在《孟姜女》音乐欣赏课中, 我投其所好, 借助动画手法演绎的《孟姜女》让同学们去欣赏眼前精彩的一幕, 则演绎了活泼多情的祝英台形象。台湾著名主持人吴宗宪以充满喜剧感的语调再现着那个长着酒糟鼻的反派人物马文才。幽默搞笑的画面, 深情感人的音乐, 同学们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准备就已被完全吸引并征服了。他们睁大眼睛注视着屏幕, 听着声音, 看着画面, 从而怡情悦心, 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 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教学的强烈愿望。视听结合,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仅感受到音乐美, 还享受到剧情美, 背景美, 语言美, 形体美。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和情感同步。
音乐教学必须贴近学生, 音乐教师则应同学生一起享受喜怒哀乐。音乐老师要走出单纯演讲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协调者, 而不是一个好与坏, 错与对的评断者。这样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 才能做到积极参与教学。高中生的求知欲望极强, 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积极灵活地在音乐课中加以引导和利用。同时, 新奇的刺激、巧妙地预设,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 对典型音乐材料进行解剖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产生,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同台演唱的方法进行体验感受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性实验 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工作需要的不是花费很多的时间,而是合理利用较少的时间[1]。”有效的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是教会高中生如何在化学实践中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明确实验实践的目的,利用最科学的方法去完成化学实验的实践。所以,有效的化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对高中化学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转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更开心地学习化学,更主动去学习化学。
1.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意义
1.1是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化学课程独有的[2]。怎样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其中掌握化学知识和要点,与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关联。新课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越来越注重,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新课程对于化学课的要求,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内在精神的重要体现。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就是对新课程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1.2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整个实验过程,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要点有一个具象的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化学知识是十分有利的。如果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性实验,可以极大地帮助老师在课前备课、备课时间和精力上节约大量的成本,同时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化学课枯燥乏味。因此对于改变目前高中课堂教育效率不理想的状况,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改善方法。
1.3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科学研究,看作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模仿[3]。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和科学方法去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必定会对发生的化学现象感到新奇,并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如果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身挫折承受力。当实验成功后,学生会有成就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习了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意志。
2.如何进行高中化学研究性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2.1实验课题要新颖创新
好奇心是人类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动力[4]。想要持续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就必须选择一些新颖有趣的课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看见实验时就会好奇,想要了解其中过程,从而开始探究整个实验。
例如在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可以将一只还未开放的玫瑰花苞放入装有乙烯的集气瓶当中,几分钟之后学生就会看见瓶中的玫瑰花苞开始慢慢绽放成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这仿若变魔术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好奇,纷纷开口询问原理。这时,老师就可以解释乙烯具有催熟植物、种子的性质,从而衍生至乙烯的具体化学性质。课后也可以教学生日常收集乙烯的方法,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去演绎那神奇的一幕。
2.2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
无论什么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最后使生活更加美好。老师在拟定课题的时候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告诉他们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身边各种现象当中。从而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化学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可以先放一段视屏。视屏的内容是前两天曝光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使自己的银耳看上去特别白,感觉特别好,就在银耳的表面撒上二氧化硫,使银耳看上去非常好看。在视屏结束后,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氧化硫可以使银耳变白,看上去非常漂亮?二氧化硫对于人体有什么危害?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是二氧化硫导致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之后,可以让他们探讨实验:怎样才可以减低二氧化硫对我们的环境、生活、身体的危害。
2.3设计课题研究小组,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
因为课堂时间不够或者学校实验室不开放等原因,使得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始终是有限的。而且因为老师自身也有教学任务,不可能所有的化学元素现象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展现。因此,老师可以设定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准备相关的器材进行实验,再根据实验的结果对课题进行讨论。
例如在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碱性和稳定性。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给每一位同学都分配好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这些都将成为讨论实验结果的重要的依据。在讨论结果的时候,老师就不要过多干涉,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和研究,最后在对结果和整个实验的过程做出一个客观性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结论
化学实验是化学反应最直观的表现,也是高中生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高中化学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更主动地学习化学。有效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一定会成为未来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雅西. 高中化学实验情况调查分析[J]. 学周刊,2015,03:36.
[2]彭柏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思考[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1:42-43.
[3]黄传胜.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思考[J]. 赤子(中旬),2013,12:138.
【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07-07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7-19
b5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10-07
体会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07-13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09-16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5-25
新课标下的英语课教学06-10
新课标下语文讨论式教学浅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