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论坛(精选12篇)
crzzcq
应神瑛老师之邀,本人整理出自己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也不能说是成功之法,只是对自己的作文教学经历的回顾、一些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看法,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借此找出成功的方法、失败的原因,让以后能做得更好。
作文教学经历
刚出来当老师的时候,在作文教学上也没有什么方法,根本上没有上过什么作文指导课,作文教学只是自己出个题目给学生写,批改后就评讲,就是这样子。直到有一次测验,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没完成,他们都说不够时间写,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也是为了应试,我决定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每一周都设一节这样的快速作文课,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是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500字的作文,但是质量却不太好,空洞,千篇 一律,完全是为了在应试中确保作文有一个不高又不低的分数,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中下层的学生。但长久这样做就会使学生很厌倦,会磨灭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学生也真的跟我说很烦这样的作文课。自己改作文也改得烦了。
于是,这一节快速作文课就改为自由作文课,一节课时间不变,但内容、体栽和字数就不限定。同时还上了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学生,向学生强调“我手写我口”,一节课时间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学生的思路也活跃了,能够放开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在作文中也写出了很多心里话,让老师更为了解他们,而在批改的时候很多不是针对作文而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提到的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感觉就是在跟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于是就有了“评语的评语的评语的评语”,这样跟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也更容易开展工作。
此外,还注意随时给予学生激励,在进行自由作文课后,一有优秀的作文、有创意的作文就马上给予表扬,突别是中下层的学生,语言顺畅了,意思表达清楚了,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都适时给予表扬。我感到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举两个例子:
其一,有一个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很不通顺,碰巧有一次我读了他的作文出来,大家都说不知道他在写什么,都说给他打20分算了,而我却说,虽然写得不好,但他都能坚持去写,这种精神是可佳的,最后给他打了60分,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终于有一次他的作文虽然写的是流水帐,但意思表达得都算清楚,我又当众读了出来,同学们听了后都说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了,马上给予他高度的评价,他的进步有目共睹,也就激励了很多学生,像写《自由作文》的那位让老师头痛的学生,这个事例对他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二,一篇优秀的学生诗作《老师,我想对你说》,这篇诗作已发在论坛上,df_xue和絮影萍踪老师都说不错,我自己也觉得写得非常好,于是我把它编为31课,用了一节课来学这首诗,这首诗确实很有感染力,又是他们自己写的诗作,学生们学习的兴致非常的高,而且还把它背诵下来了。学了这首诗,学生的写作欲望更强烈了。
以上这两个例子对学生们起了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我又为他们编了一本他们的优秀作文集,经常用一节课时间跟他们讲评、欣赏他们自己的习作,学生写作的热情更为高涨,写诗、写散文,编故事,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几点体会及看法
1激励以增强写作动机、增强自信,培养写作兴趣形成写瘾。以上已陈述,从略。
2作文批语进行心灵交流。做到既教作文,又教做人。又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论坛上已有专门的讨论,从略。
3作文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应与阅读、朗读等紧密联系起来。这里就谈谈朗读吧,我是比较重视朗读教学的,经常在早晚读下到班上组织学生读书,因为教两个班不能兼顾于是就选定一个班,经常去抓他们的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还能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很多学生都说读那些优美的文章诗词,都有一种很爽快的感觉。朗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两个平衡班比较,抓朗读的那个班涌现出的优秀作文明显多于另一班。
4紧密联系生活,随时捕捉写作题材,让写作做到遇事而发应景而生。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后,有学生经常在课余写些东西,有时还拿来给我看,而我看后发现,这些习作的质量明显高于课堂上写的作文,问他们原因,他们说这些作文是有感而发的,于是让我想到写作应遇事而发应景而生! 这个学期我打算试试一个新的做法看行不行:
我打算用一个月试试,这个月不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作,让学生的写作真正做到遇事而发应景而生,让他们一有感受一有感触就写,为了避免学生偷懒,规定这个月每位学生最少要交两篇作文,最多就不封顶。每个星期定下一天为交作文日,写了的就交,没写的到月底一定要交两篇作文。这样子让作文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效果如何等我试验过后再跟大家探讨。各位网友对这个做法有什么看法?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335
薛理银在论文中把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把比较教育看作是理论建设和理论检验的论坛、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交流的论坛、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论坛,并用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分析框架剖析了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他的观点当时大家觉得很新颖,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光芒,我们应该把它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分析框架加以重视。[1]
常年困扰比较教育学者的问题是比较教育是不是一门学科;如果是一门学科,它的方法论体系是什么?许多学者认为,比较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几乎所有学科都用到,并非比较教育学科所独有。至于比较教育常用的其他方法都是借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的方法,比较教育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体系,于是产生了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虽然身份危机已经喊了几十年,但世界上还是有那么多人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虽然比较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有所衰落,但在发展中国家却方兴未艾。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就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也就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需要。
薛理银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访问过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霍尔姆斯,谈到比较教育发展的前景。霍尔姆斯说:“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有趣的比较教育是如何被激起的。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美国变得更加关注其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基于当时的美苏关系,这个危机激起了美国学者对比较教育的兴趣。英法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激起了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兴趣。”他又说:“我认为比较教育将不会像从前曾经有过的那样得到更多资助。如果将来出现新的世界危机,那么人们也许就会重视比较教育。”[2]今天的世界遇到了新的危机,这次的危机不是美苏的对抗,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化危机。
大家知道,新的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而且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各种变革,其中最大的变革是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知识经济使人们看到了人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知识经济使人们认识到,人不是简单地创造资本的机器,人是社会的主人,又是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人的创造、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也对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确实离不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教育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新的国际竞争。争夺能源的竞争、贸易的竞争、技术创新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苏联的解体和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世界格局新的变化,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使得国际竞争越演越烈,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重了这种竞争。培养人才的教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筹码。正如中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4次提到中国,特别提到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已意识到,它们在做出一些变革后将能够在新世界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所以,它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它们投资于研发和新技术。”他还说:“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必须赢得教育竞争。”[3]
在这场全球性危机带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比较教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各国比较教育学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的比较教育已经不是去研究敌对国家的教育优势或问题,也不再是去研究民族独立国家如何模仿宗主国的教育模式。世界已经变了,各国无论是领导人还是学者都有一个共识,今天各国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要在交流合作中达到共赢。因此,教育更需要互相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教育的发展。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交流越来越快捷,大大降低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产品借助于新型的大众传媒跨越国界,传播全世界。大量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专业会议、学者之间信件往来,都促进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某一国家的某项教育改革可以迅速传遍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可能闭关自守,无视国际教育的发展。
现代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在历史上,欧洲的大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儿童的成长有共同规律,教育有共同规律,因此培养人也是有共同规律的,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教育只有坚持扩大开放,扩大国际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和丰富各国自己的教育。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支新的比较教育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与合作组识等,它们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它们并不直接参加比较教育学者们的讨论,但它们研究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教育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和1996年的报告以及1990年发起的全民教育会议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银行几乎隔几年就发表教育报告,再加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贷款,都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政策。
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辟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参与者就不限于专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只要关注国际教育并对世界各国教育、文化和社会有一定研究的学者都可以参与。国际组识的参与大大地扩大了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舞台。
国际教育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薛理银把比较教育看作是理论建设和检验理论的论坛、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交流的论坛、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论坛。教育理论建设是研究教育的客观规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虽然也要符合客观规律,但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意向;而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完全是经验性的。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教育学科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比较教育要从这三个方面通过交流来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制度、教育实践都离不开对教育规律和对普适性的教育经验的追求。三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主体、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比较教育学者更多地关心教育理论的建设和规律的探索,教育行政工作者主要关心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是,作为比较教育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并非漫无边际地讨论所有教育问题。比较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交流讨论的教育问题必须具有国际性、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国际教育交流论坛更关心的问题是国际性的课题,如全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女童教育问题、移民教育问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问题;具有跨文化、跨民族文化教育的比较;预测教育发展未来等。
我们选取了《比较教育》、《比较》和《比较教育评论》这3本专业期刊近5年发表的论文和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这3种杂志发表的论文进行比较,①从中不难发现:“理论建设和检验理论”、“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交流”、“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始终是比较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交流的论文在绝对数量上从1975年~1979年的175篇增长至2007年~2011年间的266篇(参见图1),其相对比重上也大幅增长,从1975年~1979年的58%(参见图2)增长至2007年~2011年间的65%(参见图3)。而曾经备受比较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相关研究论文绝对数量上从1975年~1979年的41篇大幅下滑至2007年~2011年的27篇(参见图1),其相对比重同样从1975年~1979年的13%(参见图2)缩减至2007年~2011年间的6%(参见图3)。相比之下,关于“国际教育与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增长,其论文绝对数量从1975年-1979年的6篇大幅增长至2007年~2011年的34篇(参见图1),增长近6倍,其相对比重也从1975年~1979年的2%(参见图2)增长至2007年~2011年间的8%(参见图3),增长4倍。由此可见,比较教育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依然会是国际教育交流的论坛。特别是随着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共同面临的“国际教育与全球治理”问题将进一步扩大比较教育这个国际教育交流的舞台。
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学术大会、各国比较教育学会举办的年会、各种比较教育机构举办的论坛、研讨会等都是国际教育交流很好的舞台,各种比较教育杂志也是比较教育交流的极好园地,各种比较教育学术著作和各国比较教育学者的函信来往都可以视作国际教育交流的方式。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其实就是各国比较教育学者发表意见的平台。既然称交流论坛,理论多样化和方法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不能要求对问题必须有统一的认识,而是可以自由地讨论,从交流讨论中拓展学者的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提高对国际教育发展的认识和预测教育发展的未来。
教育交流中有一个方法问题。正如薛理银讲的,“某一文化的主体怎样才能理解另一文化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念”,他认为相对主义和民族志方法将发挥作用,即“按照他人理解问题的方式理解他人是实现真诚沟通的基础”。[1]笔者也同意他的观点。在论坛中必须客观地对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不能用研究者主观的价值观去评论别的文化体的教育价值,这样才有交流的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50年来从一个小小的外国教育研究室,逐渐发展为外国教育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又更名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名称的变化也说明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今年召开第四届“比较教育国际论坛”,就是想使比较教育真正成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比较教育学者在这个论坛上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政策和全球教育治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4]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09,212.
[2]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荣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J].比较教育研究,1992,(3):27-32.
季雅雯:
在寒假里,没有作业,没有爸爸布置的习题,只有棒棒糖、电视和电脑的陪伴才是最棒的。不过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威尼斯,那里有许多的船和水,那里的孩子一定每天都会打水仗。我还想去美国迪士尼玩,我要和米奇、米妮、唐老鸭和高飞一起玩。
沈昱舒:
我理想中的寒假没有作业;可以无?比无虑地跟着爸爸妈妈去旅游,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参观名胜古迹。然后我会和家人一起回老家看望亲人,或者和别的同学一起玩耍。最后,我要抽出一天时间和家长做个游戏:家长当一天小孩,我来烧饭、做家务,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
黄睿:
寒假里,我会用自己的零花钱请公公、婆婆吃一顿,因为他们平时照顾我很辛苦。写完寒假作业_我会穿上运动鞋,拿着羽毛球去运动一下,或到楼下和邻居们玩,或请他们到我家狂欢。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拿上钥匙,带点钱,骑着自行车独自去中山陵看风景。当然,我会在门上贴个字条,让他们放心。
巫倩云:
我理想中的寒假是愉快的,没有约束,可以去游乐场痛快地玩一玩,可以去农场挤牛奶,拔萝卜。如果有可能,我还要去收集一些贝壳、标本、游乐币和照片。我想这一定是最美好的寒假。
孙懿:
我心目中的寒假没有学习压力,能够享受大自然,能够在郊外尽情地玩耍。在今年寒假,我想去哈尔滨看看雪景、滑滑雪。我还想回到家中尽情地看一些课外书,如《朝花夕拾》《家》等。我心目中的寒假是个无忧无虑的美好寒假。
吴玉涵:
我理想的寒假是快乐又充实的。每天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例如,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陪伴孤独的老人,诸如此类有意义的事情,不虚度光阴。当然,我也想出去旅游,去看看迷人的风景,或者去同学家串门,讨论一下如何完成集体作业。有这样舒心的寒假,在梦里也会笑吧!
凌尘鱼:
假如我只有一点点作业,我会用一天时间把作业做完。然后每天都出去与小伙伴打雪仗,每天都可以尽情地玩,不用受大人们的约束。我还会乘车去北京、桂林等旅游胜地好好玩玩,如果可以吃到各种小吃就更好了。
施天一:
以前的寒假,是用大量的作业和很多的课程拼凑起来的。我理想中的寒假是:上午读自己喜欢的书,再写一会作业:下午,去楼下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累了可以躺在床上休息。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舒服的寒假。
潘宇静:
我希望寒假期间,学校开设几节滑雪课,让我们娱乐一下,运动一下,免得一些人赖在家休息会长胖。这样还可以让我们学到新东西,若天天在家上网看电视,对视力也不好嘛。
刘千子:
我的想法很简单,每天都能陪家人外出散心。和家人在一起,我觉得是最快乐的。
陶叶馨:
我的寒假是轻松的,快乐的。寒假里,我想去海边,在沙滩上拾拾贝壳,或者一边聆听海浪拍打石头的声音,一边画画,、我还想在家里编故事,编属于我自己的长篇小说
你们的想法真是太有意思了。有人想出去游山玩水,这是享受大自然,你会感觉很美妙;有人想打雪仗、堆雪人、上滑雪课,这是享受冬天的恩赐,你会感觉很快乐;有人想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与家人在一起,这是享受亲情,你会感觉很温馨……总之,不管你想干什么,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习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人大闭幕会上提出中国梦的思想。这一提法,一经提出,便赢得了大众的支持和欢呼。在此次班主任论坛中,我将对“中国梦 我的梦”这个主题在教育上的体现,进行阐述。希望大家进行批评指正。
一、何为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就是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中国梦包含的范围很广,比如经济梦,文化梦,政治梦等等。体现到教育上来,就是我们的教育梦,孩子们的梦。
二、从中国梦延伸出孩子们的梦
中国梦,从宏观上来讲,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家理想,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从微观上讲,就是扩展到个人,从孩子们讲,就是孩子们的梦,孩子们有关教育的梦。孩子们的梦是什么呢?孩子们的梦,很简单:是作业少点,负担轻点,能从玩中学到知识。
三、如何实现中国梦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系教育类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本杂志为旬刊(上旬、中旬、下旬)。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99/G4,国际刊号:ISSN1674-9324,邮发代号:18-219。
本刊以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学为特色,着重反映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体现的新理念、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各科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特点,为各科老师提供一个发表文章与展示成果的平台,为全国教育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教学经验和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发表论文提供园地。
栏目开设:
前沿视界、特别关注、课题研究、话说教材、教海探新、民主教学、快乐教学、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测试评价、精品课例、课例点评、实验平台、专题研讨、信息技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
征文对象: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技、中专、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各科老师,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以及各类教育文化工作者。
征文内容:
1.上述各级各类学校的各学科老师有关教材研究、学科教学等各方面的文章。
2.上述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有关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方面的文章。
3.大学专本科生、硕博士生的学术论文。
征文要求:
1.文章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健康、观点鲜明、资料真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2.文章要求:来文请在题目下写明作者的姓名、单位(省 市 县 学校)、邮编;正文前面要有“摘要”(一般在100字以内)和“关键词”(3 ~ 5个)。文中如有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应在文末设“参考文献”项,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或刊物名。
3.文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一律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名称;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要用图表。
4.本刊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删改,不同意删改的稿件必须来函注明。
5.论文按来稿先后顺序刊发,请提前来稿,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书。
6.文章不得抄袭,文责自负。由抄袭引起的一切法律纠纷,我社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7.来稿最好用WORD软件录入后用电子邮件的 “附件” 投寄。投稿:zhangying456@sina.cn。如果不能用电子邮件投稿,可用微机打印稿投寄,来稿若用手写,请勿潦草,用工整楷体字,尤其姓名、地址不能潦草。
8.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区、县)××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联系电子信箱。以便我们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联 系 人:张英QQ:1458797192
联系电话:0311-88598631***
投稿邮箱:zhangying456@sina.cn
9月18日,珠海电视台举办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教育发展论坛,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我校郭少棠副校长以及各界社会教育界的领导精英应邀参加,畅谈对珠海教育发展的观察和看法。
论坛中,各位嘉宾从教育历史到教育现状,从素质教育到应试教育,职业教育和中西教育等各方面进行讨论。钟以俊局长对珠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简要的概括。珠海的教育发展一贯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候,珠海就实行了在原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减免高中三年学费,实行12年免费教育的政策。他说:“完备的教育体系是教育永远的追求。这是更高教育发展的目标。”针对现场记者提出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和澳门大学横琴岛建设进度的问题,钟局长都给予了解答。他表示,珠三角作为全国外来务工子女最多的地区,教育问题的解决以及完善义不容辞,也刻不容缓,珠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且致力于朝着外来务工子女以及珠海本地子女无差别待遇的方向发展,现以让60%外来务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郭少棠副校长在论坛里阐述了UIC从刚成立的200多名学生到如今4000多学生的发展历程。他表示,教育要形成一种开放融合的姿态。学校贯彻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郭校长强调,UIC注重培养“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文化知识分子。UIC虽然是一所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学校,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里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发展。这点得到了钟以俊局长的高度的赞扬与肯定。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向全国小学郑重推荐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小学版《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征订单《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65/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023, 邮发代号:8-315) , 是全国性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综合性期刊。国家总督学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题写刊名,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主席、著名教育专家姚文俊先生任本刊主编,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全国县区义务教育联盟常务副主席孙章存先生任本刊常务副主编。本刊以“坚持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倡导争鸣、凝聚共识, 反映国内外基础教育最新研究成果, 助推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办刊宗旨, 刊物内容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性。目前, 本刊读者群已遍布全国各省区市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本刊为月刊, 定价10.00元, 半年定价60.00元, 全年定价120.00元。欢迎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专业发行人员组织集体订阅。本刊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jcjyltxxb。◆邮局汇款 (务必写清汇款人、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0号院75号楼613室《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联系人:邓丽娟联系电话:18511057673邮编:100855◆银行汇款户名: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普通合伙)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银行账号:11006529572601《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发行代理:北京中晓卓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订单请发送至邮箱:jcjyltxxb@126.com发行联系人:陈蓉 (13949517662) 王静 (13810835957) 订阅单位联系人电话手机投递地址邮编订阅份数 () 月- () 月, 总计 () 份汇款方式邮局 () 银行 () 款额[微信扫一扫]名称: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微信号:jcjyltxxb
各位老师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点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证。
一、爱心、童心使心灵更加接近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关怀与爱心,去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然后真正给予适合他们的帮助。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对于毕业班的学生,都是步入或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严重。首先得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微笑是改不可少的,他感觉到自己是和蔼可亲的。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下课后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玩,从学生那里也能感觉到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的老师。我们变成了平等的朋友关系,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我。
在平时的说话中,我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语,怕自己的语言在不经意时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二、课堂教学
199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通过研究一个简单的游戏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和学生都在演绎这个游戏。还是先介绍这个游戏吧。伊丽莎白·牛顿把参与者分
为“敲击者”和“听众”,每位敲击者从25首名曲中任意选出一首,把节奏用敲桌子的形式敲给听众听。听众的任务是根据听到的节奏猜出歌曲的名称。结果是120首(次)曲子的节奏,听众只猜出2.5%,即120首猜对3首。而敲击者预测听众猜对的概率为50%,即120首可以猜对60首。敲击者的预测和实验结果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出入?其实,身为教师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学生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笨蛋!”或“这个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为什么还是一问三不知?” 我们和这个实验中的敲击者都犯了一个自己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一直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那么,这个错误是什么呢?
这种现象叫“知识的诅咒”。即一旦我们知道了某样东西,就会很难想象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情形,是知识“诅咒”了我们,使我们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影响了我们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之间有着 “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打破“知识的诅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的做法是: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中心点,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曾经我认为我精心设计的几个目标是环环相扣的,学生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但学习的主体——学生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只会说这样的课太辛苦,有那么多的知识点要理解、掌握,因而无精
打采,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背景不同,问题虽然相同,但因为经历、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后来我将多内容的课时都采取分课时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只讲授一个知识点,内容忌讳贪多嚼不烂,而且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阐释它的背景,让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明白。那么点就可以穿成一条线,线连成面,面形成体,日积月累,周而复始。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轻松实现。
如果强求学生这一节课堂,这也掌握,那也掌握。最后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什么也没能够掌握。至少是看起来,我们教师感觉着学生面面俱到,掌握了很多。实际上收效甚微。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起到了所谓“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是没有效果。
夏晶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你们好!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这次参加省第十届英语优质课比赛的一些体会。这次比赛,我得了一等奖,首先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毕竟机会难得。同时我也深知,这份荣誉的取得,绝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的背后,凝结着我们英语组全体老师集体的汗水和智慧。在这里,我想感谢学校对我的支持,感谢一直以来在教学上给我指导教诲的导师,感谢八年级英语组的姐妹们,感谢你们的鼓励、帮助、和无私的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才有了我今天所取得的一些成绩。所以现在我最想说的就是,谢谢大家,谢谢!
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给我带来的另一个体会是,通过准备优质课比赛这一过程,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知识、方法、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了一次自我梳理,提高了对教学方面的认识。通过参加“优质课十佳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使自己开拓了视野,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这次比赛下来,不但学到了很多,我也比以前更自信了。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这五年里,经历了一个从青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记得第一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时候,我每天早出晚归,非常努力,但由于知识点掌握、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欠缺,虽然对学生付出了很多,但还是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对我的意见很大,最后我不得不重新教了一年的七年级。当时我压力很大,也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付出这么多却得不到好的回报,很委屈。记得当时王玲校长安慰我说,每个老师都会经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只要用心去工作,将来一定会得到大家认可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暗下决心,要把我的课上好。说到这里,我要感谢学校一直以来的“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制度。这样一个传统,对培养我们这样一批批年青教师起到了很大帮助。我跟着师傅官萍老师,第一年几乎是听一节课上一节课,自己每次在听官老师的课时,总觉得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学习。另外还要感谢我们英语组老师的无私和热心,除了听官老师的课,我也经常去听其他经验丰富的前辈教师的课,她们都很欢迎我去听她们的课,而且还对我说,“不要盲目的听别人的课,要有选择的借鉴别人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要有自己的创新”。也就是说,上好一节课,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不是搬硬套,那样的课只能是别人的课。通过不断的听课和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就努力把每一堂课都当优质课来对待,认真备课,经常向别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关注。有一次教研员来学校听了我一节课后对我说,虽然课讲的还有许多不足之外,但是能听的出来我是用心了,只要继续努力钻研教学方法,将来一定能上大课。通过这次比赛我得到的经验是,我们不能等到要上公开课了才去琢磨教材,而是要在平时就丁功夫认真备课和思考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在公开课的时候从容不迫、得心应手。
通过这次观摩“省十佳”的教学,我觉得现在的英语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学生有着大量的机会和渠道接触新鲜事物和各种知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固有的相对封闭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当中教学,势必会落后于时代、使教与学不相适应。这次讲课的许多老师教学过程都设计的十分新颖,她们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比如网络资源、社会新闻、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贯穿在教学当中,既增加了英语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用英语表达现实生活的乐趣。而教师也凭借丰富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这些新的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英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我觉得这种新的变化和趋势,也应该是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该把握的一个未来方向。
这次的开封之行,还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需要提出的地方,那就是我发现其实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咱们的课上的跟省优质课获奖的老师一样好,甚至有的比她们还要好,大家有这个实力在省优质课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中获奖,我觉得我们浉河中学的师资力量是一流的,虽然我们和大城市的学校在硬件上,在学习交流机会上有一些差距,但是我觉得我们既要正视差距,又不能妄自菲薄。利用好我们能够利用的一切资源,认真对待每堂课,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抓住。我期待、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会有更多的老师,在全省、全国的比赛中获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黄浦教育论坛”和“黄浦杯”的征文活动已进入第八年, 本次黄浦教育论坛, 围绕着新课程和教学改革, 以“新观念, 好实践”为焦点, 探讨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将新观念转变为好实践的问题。
在上午的论坛上, 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报刊社的林清华副主编首先作了题为“课改十年——反思与评价”的专题报告。作为一直审读报刊文章并从中选出重点资料做汇编的专家, 他的报告信息量大、有新意、引人深思。
接着,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课程室的夏雪梅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向来宾展示了如何分析和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实施程度。这个活动分成两个部分, 首先, 观摩一节小学四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录像, 执教者是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小学唐老师。在观看录像期间, 举办方穿插了与会者和研究团队互动的环节:会场的墙上有展示板, 在展示板上的两个笑脸处, 听课代表在观课后, 把写有肯定意见的红纸或是建设性意见的黄纸贴在这个区域。
录像结束后, 20分钟茶歇不仅是放松休息的时间, 更是大家讨论、互动的过程, 笑脸墙上贴上去的近百张纸条, 将大家对这节课的感想展露无遗。每个人都从已有的观念和视角对这堂家常课进行了评点。会议进行到此, 或许还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观课评课形式。在接下来的环节中, 夏博士的三个研究团队———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上海市普陀区晋元初级中学和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的数学老师, 运用他们研制出的“课堂教学革新表”的工具, 对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新课程要求的程度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测评。他们的测评突破了传统上对一节课整体的评价, 将关注点落在新课程要求向具体教学行为的转化上, 并运用课堂上可观测的行为指标和课前课后的一组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分析教师的教学, 肯定其长处, 指出其不足, 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和改进从一个个具体行为出发, 更有针对性。同时, 这样的活动也让他们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 逐渐成为分析自己的课堂本质的研究者。
在这两个环节后, 夏博士找了现场刚刚贴出的几条有代表性的意见读出来。比如, 对同一位教师的同一节课中的合作学习, 大家的意见竟截然相反, 有的认为课堂合作学习很有效, 有的则完全否定了合作学习的作用。这个内容体现出研究者现场收集信息, 做研究分析用的味道, 而现场分析的结果引起大家深入思考。《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张肇丰对展示交流活动作了总结。指出了两个基本特点或优点:一是展示的成果本身主题鲜明、内容具体, 有东西可学;二是交流充分、参与面广, 能启发思考。
不知不觉已到12点半, 大家的兴致不减, 匆忙用完午饭后, 下午1时继续会议。安排的紧凑程度显现出快节奏。
下午的报告既生动又深刻, 是上午论坛的继续。
上海市教科院陈国良院长到会致辞, 认为按照中央的部署, 长三角合作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而我们中小学领域的合作已经率先发展。
黄浦区教育局王伟鸣局长, 介绍了他作为一局之长领导黄浦区近三年实施“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思考和实践, 显示出一名学者型局长的底蕴。会场的热烈掌声已经表示了大家对王局长报告的认同和赞赏。
之后, 三名“黄浦杯”征文获奖代表发言, 巧合的是都围绕数学教学进行交流, 有共性, 但又各具特色: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的金奕老师以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过程, 以及梳理、提炼自己在几何教学中开展“猜想”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线索;南京市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冯怀勇老师以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引发“教学三思稿”的探索过程为线索;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胡乐雅老师则以“相异构想”的理论与教学实践为线索。他们的发言聚焦凝练, 赢得了到会代表的肯定。
而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周彬副教授的报告, “课堂密码: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率”, 使论坛进入高潮。周教授幽默的话语, 和对课堂中习以为常的种种状态的入木三分的揭示甚至善意鞭挞, 引起全场阵阵欢笑声。
会议最后, 张肇丰老师代表主办单位汇报了本次征文活动的情况并宣读获奖名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作总结。本次活动, 主办方把重头戏放在教育论坛上,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重学术研讨、重示范展示、重同行评议的论坛活动, 搭建起长三角普教科研界合作交流的优质平台。
会议中专家和教师提出的观点被新华网长三角频道、《新民晚报》、《新闻晚报》、《文汇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 并作出相关报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牢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责任,牢记师范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坚定与信心,牢记入职时校领导的谆谆教诲,牢记在校级干部任职大会上的庄严宣誓。多少的牢记印刻在心中,现在肩负着一方教育的质量,肩负着一方乡亲的希望,肩负着一方孩童的未来。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担子,可是摆在眼前的路总是要昂首前进的,总是要阔步前行的,但也时常提醒自己要放慢脚步,思考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及时的协调好步子,不忘初心,踏歌前行。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校领导和老师有质量意识且能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学校的发展即是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反复的实践中,确定一个宗旨:幸福执教,快乐学习。确定质量管理责任图,主管校长全面负责教育教学质量------行政人员下组帮扶------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研讨活动------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业研讨活动。
各层级有不同的工作重点。1.行政下组帮扶
学校行政领导,责任分组。定期下组进行指导,协助教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督促教师做好常规工作。行政领导做好记录,每月下组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指出存在问题,必要时进行跟组工作。
2.年级组长负责制
学期初,各年级组结合上学期检测的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年级组长制定本学期的学业质量提升工作计划,通过教学质量分析会同校领导进行交流,科任教师就自己学科谈不足及改进措施。学校在全体会中介绍切实可行有推广价值的工作计划。比如说五年级的工作计划中指出:要三科教师协同管理学生,有问提一起教育学生,哪一科有问题,其他两科教师协助。3.学科教师主要工作
学科教师的主要工作我们通过调研分析,有以下两点:上好课、做好课后辅导。对学困生要抓好基础,有耐心,讲方法,争取进步。
二、管理制度做保障 1.加大常规工作检查力度
学校的常规检查还应进一步精细,特别是教师的作业处理及教案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回批做到面批,及时发现漏洞补救。组织教师重新学习学校的作业要求,作业当天批阅完毕,及时找学生回批。注意作业的类型,保证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2.加大巡课力度
教导处加大巡课的力度,要求专科专用,对教师使用媒体情况、授课认真程度,学生接受效果等进行巡视。对于存在问题的教师批评教育,跟进巡视。3.制定学校学业质量奖励方案
结合校情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质量奖励方案,旨在激励教师积极性,肯定教师工作,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对于有集中考核的年级根据区平均水平作为参考。还初步设想对各年级设底线进行鼓励。一二年级及格率100%,优秀率70%。三年级及格率96%,优秀率60%。四年级及格率96%,优秀率50%。三四年级英语及格率100%五,优秀率70%。五年级及格率92%,优秀率40%,六年级及格率92%,优秀率40%。
三、聚焦课堂 1.学校开展研究课活动
坚持每学科的校级双优课活动的基础上,做好各组研究课。推选青年教师让研究课,学科组进行课例的专题研讨,产生联动效应,让组内教师都参与到学习中来。2.多途径开展学习活动
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学习提升。另外随着人人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鼓励教师经常运用,学习借鉴。
借力教育发展共同体,对教师进行培训、听课等业务方面的提升。
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外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教学课例,提升执教水平。
四、加强校本研训 1.学身边人
于小人踏实肯干,有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成绩优异,学校抓住恰当时机,请这些老师介绍工作经验,树立典型,鼓励老师们学习身边人。2.小主题大收获
在每次的教研中,要求学科组长组织教师确定小主题,就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讨,集思广益,想招法,见行动,有成效。
3.开展读书活动,优化教育思想
开展校级的读书活动,读教育经典《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展“读经典反思我的教学”论坛。
学校图书馆的各种教育教学书籍供老师们学习阅读,订阅的教学专刊、利用培训时间组织老师学习交流。
五、做好团队建设 1.年轻真好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势在必行。关心生活、指导业务、扶梯子、当绿叶,营造良好的氛围,成就他们无悔的青春,成就孩子们美好的明天。2.师徒结对
优秀教师是宝贵的资源,与青年教师结对是发挥他们能量的最好途径。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3.各年级组、学科组
加强组级建设,形成以组长为核心的团队,大家有困难一起上,有好方法齐分享。
六、鼓励学生 1.阶段反馈
定期进行阶段反馈,对学生学习进行查漏补缺。把好关做好质量分析,认真反思教学五环节,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2.过程评价
继续使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鼓励,多给机会,体验成功感。3.及时奖励
对于学业成绩优异、有进步的学生,学校投入资金进行物质奖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典型,增强学生的荣誉感。4.借助多种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结合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还要结合校情,开展书法、篆刻、演讲、表演、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上下形成合力,团结一心
八、形成轻负优质的良好生态,使得教师教师幸福执教学生快乐学习。
九、开展专题活动:读书、表演、合唱、篆刻,多面开花
——班主任素质与技能提升培训会”学习心得
受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关怀,我有幸参加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班主任素质与技能提升培训会)。论坛于4月28日—29日在信阳市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论坛由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士祥教授主持。4月28日上午8:30分,伴着庄严雄壮的国歌,王教授介绍了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的情况和厚重的信阳历史文化。随后,主办单位《德育报社》社长张国宏先生致辞,宣布论坛正式开始。
张 国 宏
4月28日下午听取了德育报社社长张国宏先生的报告《有尊严的教育”呈现给我们的特质应该是什么》。
张社长提出的“班主任是什么”这一问题?他作了这样的回答:班主任是诗歌,他的激情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浪漫;班主任是散文,他的美丽可以呼应师生心灵的回声;班主任是小说,他的神韵可以延伸我们对生活的憧憬;班主任是短信,他的魅力可以提示您相互惦记是一种幸福。班主任是思想,自然之光,可以照亮江河山川,思想之光,则能照亮人的心灵。
他给我们讲了班主任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词。
1、忽略——
孔子讲宽容 农民讲舍得
2、等待——
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毛泽东老师杨昌济谈志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细节——
谈到细节,张社长说:开学(尤其是新生开学)时,老师要注重仪表,衣着要得体,面部要整洁,要做好“十个第一”。
1.进好第一次“家门”(仪表); 2.点好第一次名(严谨);楚中天(林蛋大)、朱月坡(朱肚皮)3.开好第一次班会(发现); 4.当好第一次向导(自信); 5.建好第一套档案(爱心); 6.谋划好第一次考试(鼓励); 7.排好第一次座位(公心); 8.做好第一次家访(热心); 9.批改好第一次作业(细心); 10.照好第一次“全家福”(齐心)。
张社长说:一流的班级靠文化,二流的班级靠制度,三流的班级靠班主任。张社长认为班级文化首先就是要以“文”化人,要建立书香班级。在班级中创设了读书的文化氛围后,他还要建设以下的内容:
1、班名。班名是一个班的形象或努力方向。
2、班歌。我们要选取能激励学生的歌曲为班歌为班歌。
3、班报。让学生把班级的情况、成绩,展示出来。
4、班旗。有一所学校,他们每周一升旗时,中间的是国旗,两边的就是获得文明班级的班旗,当班旗升起时,非常的激动人心。
5、班徽。是一个班的形象代表。
6、班级誓言。也就是班规,这最好让学生订立。
7、班级环境。可以让学生都带一盆花回教室,既美化环境,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4、视野——
“真理从这里出发”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毕业,毕业典礼
5、创新——
6、尊严——
剪头发—— 体罚——
7、研究——
幸福的共享性,病痛的连带性。生时何必久睡,死后定会长眠。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高考作文字体(宽0.9cm 高1cm;字体宽0.6cm 高0.7cm)
8、阳光——
给学生正面教育
9、优秀——
10、法律——
摄像头时代,没有隐私的时代;
个人媒体时代,微博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岗位是发展自己的平台,不要成为伤害的战场!善良是对自己做好的保护!
王 文 英
她是一位舞蹈家,舞台上尽显风采;她是一位指挥家,激情澎湃地指挥着百人大合唱;她是一位发型师,可以短时间作出各种美丽的发型;她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热爱服装设计;她是一位体操运动员;她是一个爱美的女人,每天都是那么光鲜亮丽;她更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专家——王文英老师。
4月29日下午,伴随着王老师的一首《相逢是首歌》拉开了帷幕,她那优美的歌声让在场的老师们不约而同的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王文英老师声情并茂的报告《做优秀自己,当阳光老师》,内容涉及:怎样做一个阳光型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人性化、做好班主任更要做一个好的教师。
首先,与众不同的个性令人叹服。
她极端爱美,不拘泥传统的师德形象,衣着打扮个性鲜明而时尚,曾经引起了家长对其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她不讲师道尊严,称学生为小弟小妹,凭实力与智慧,让自己成为学生敬佩的大姐。从当初的学生强烈要求转班到今天身价百万,可谓经历了一个由哭到笑的过程。更令我们瞠目结合的是她的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唱歌、写作、弹琴、舞蹈、健美操、古筝、指挥、设计、编织、美容美发,而这些都在她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使我们强烈的感到自己素质的缺乏和发展的必要性。
其次,班级管理的人性化使人温馨。一流的班级靠文化,二流的班级靠制度,三流的班级靠班主任。
王文英老师常常在开学之初送给每个学生一份礼物,把所有的孩子的名字都做了诗意的诠释(尤其是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并把自己的照片放进信封送给学生,信封上有送给学生的祝福和赠言。信只是一张白纸,告诉学生:你的过去我不在乎,你的今天我很关注,你的未来我很期望。她的学生从不叫她老师,而是叫她“老姐”,她称呼学生都是老弟老妹。真正的与学生建立了一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没有听王文英老师讲课之前,我们也制定了自己的班规,有加分的,有扣分的,如迟到一次扣几分,作业没完成扣几分等,看了王文英老师制定的班规后,我想,班规原来是可以这样的。她制定的班规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学习。
我们的班规(宣言)
1.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
2.我是一个独特的、自信的人。我有自信,我有自尊,我有完美的人格。我力求做到,不让老师批评,不让同学责难,不给别人添麻烦。
3.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更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愿望—每天都要得到收获、进步和成功。
4.我喜欢生活,喜欢别人和自己。我要为别人着想,显示我活的高尚;为自己而活,显示我活的潇洒。
5.我要让集体因为有了我而光荣;我要让同学因为有了我而自豪;我要让老师因为有了我而欣慰;我要让父母因为有了我而骄傲。
6.我要学,我要会学。我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学。
7.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因为我生活在爱、友谊、理解和宽容的集体中。无论何时,我都要体现我的爱、友谊、理解和宽容高贵品质。
8.我会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完美,体现我的价值、我的创新和我的与众不同。
9.我会自觉,我会自立,我会自强,因为我长大了,我会为我的我的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我辉煌的人生,我相信我能做到我所承诺的一切,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班规,多的是对学生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应该是喜欢的,很值得我们做教师的深思。我们也不妨一试。
再次,教学的独特和另类令我们耳目一新。
她的另类让她的教学与众不同,她寓教与乐,学生对她的课兴趣盎然,她与众不同的教学让她的学生心悦诚服,使她赢得了自己事业的骄傲,也使她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这使我深深认识到,做班主任是一种挑战,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好一个好的教师。
王老师是另类的,是阳光灿烂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做一名新时代的阳光型的班主任。符校长经常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都随班主任,做一个阳光快乐的老师,你的学生也是阳光快乐的,积极活泼向上的,一个充满阳光快乐的班级,学生是不可能学不好的!
总 结
【我的教育教学论坛】推荐阅读:
三有教育论坛06-27
幼儿教育论坛07-20
家庭教育论坛策划方案05-26
教育梦 我的梦05-25
我的教育博客09-24
我的教育梦想10-29
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10-17
父母教育对我的影响06-16
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活动方案07-26
《我的教育梦想》英语演讲稿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