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旅游思维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拓展旅游思维(精选8篇)

拓展旅游思维 篇1

当年《高山下的花环》一书中最感动人的一句话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县委提出“以发展促转型、以实干创新业”的工作基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的我在感动之余就旅游业发展做了尽自己能力水平的思考,谬误在所难免,敬请领导同志批评指正。

顾名思义,旅游包含“旅”和“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旅是指旅行,游是指游览。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对“旅”和“游”的解释是:“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谓闲暇无事谓之游”。世界旅游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旅游都有不同的阐述与理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旅游的外延与内涵在不断拓展。就笔者个人而言,倾向于旅游是一种身心感受消费,实质是花费一定的时间、费用、精力换取一次游览经历。作为相对固定的旅游地来说,其搞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非本土的人员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精力留在旅游地,最终是为了赚取非本土人员的金钱。如果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拓展旅游思维,把时间、精力、金钱相对充足的老年群体,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的老年群体作为高端客户群,打造长三角异地养老城。

一、异地养老的形势与机遇

(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在加速,老年产业资源丰富。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

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2018—2020年,中国社会正式进入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比达10%至15%。据预测,2030年

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据最新统计,上海市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总人口1400.7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5.8%;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2.55万人,占总人口的11.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6.65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9%,占总人口的4.0%;100岁及以上老人903人,其中男性184人,女性719人,比上年增加了67人,本市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为6.4人。2008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8.11万人,占总人口的16.06%,年约净增5万余人,2030年将达到236.37万。宁波市截至2009年底,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97.7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7%。这三个城市的老年人口相加就达521.51万人,09年上海、杭州、宁波的人均gdp分别为11554、9370、8327美元,(二)、养老模式单一

拓展旅游思维 篇2

一、创设情景,激发引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渴望获得知识和积极参与的意向活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知识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新的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学生很难了解只要三个条件都存在,均可燃烧,我就让学生用白磷做了“水火相容”实验,然后共同来分析以前是“水火不容”,为什么今天是“水火相容”。学生学得很轻松,同时激发了很大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满着想象力和自信心,但由于客观上受到限制,他们的视野还不广阔,不容易看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般还处于潜在的隐蔽阶段。因此,化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而“创设情景,激情引趣”正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创设情景,诱发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教学情景正是关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一种艺术。教师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在物质检验的教学中,有时学生很难理解,上课无积极性。教师如果创设情景,同样是物质检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例如,食盐与纯碱的鉴别,小红在烧菜,发现菜的味道不对,有点涩味,小红说可能是食盐放得太多,小强说不对,是放了纯碱。请问他们谁是正确的,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如何检验这两种物质。这样设置情景,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

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化学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的情趣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指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生疑,激活学生思维;要善于点拨,相机诱导,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愤悱中求索,在乐学中内化。

三、分挖掘教材资源,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景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有自己的教材意识。教师不应该只是教材的盲目执行者,而是要自觉地完成从被动地教教材到主动地灵活地用教材的转变。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化学的应用价值,变传统的“书本中教化学”为引领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化学”。

新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习题的选题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例如,在讲溶解与饱和溶液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经历:一个小女孩要喝糖水,妈妈就在开水中放了一点糖,小女孩说还要再甜一点,妈妈就再加一点,小女孩还要,但妈妈却说不能了。我把这个故事改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素材,学生都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应努力创造既有科学性又有人文性的环境;应站在系统的、发展的高度来处理教材,驾驭教材,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又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轻松和谐、互动关系的良好情景。

四、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动探究,促进认知

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强调要创设情景使学习者进入情景。创设情景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人是环境之子,在实际情景下学习,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创造性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创设真实情景,真实的情景最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最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景特别是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尤其是在学生较难理解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从“听”化学转变到“做”化学,即以研究者的方式,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促进认知。

例如,教师在讲二氧化碳时,可以放一个动画:一个老人牵一条狗,经过一个山谷,老人安然无恙,而狗却死了。虽说是很普通的一个故事,但是用动画播出,学生却很新鲜。当然,情景的创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小故事,一次简单的操作,一次小比赛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做表面文章,尽可能做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让学生投入新的学习中去。

另外,在创设化学情景时,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把化学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拓展旅游思维 篇3

无论是读特级教师李仁甫课堂文字实录,还是现场听他的课,我们都会为他先进的教学理念、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所震撼,更会为他在课堂上通过对话与互联广泛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度运行而点赞。因此,在研究李老师的课堂时,我们不妨在其巧妙自然的生成中重点关注他是如何深广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是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

一、对话拓展思维空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无疑是时下老师在课堂中展现生本意识的最佳选择。对话有着不同层面,一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主体之间的对话,二是课堂主体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的对话。课堂主体间的对话更有着有着高下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如表面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师问生答的简单问答对话、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和纠偏的“乱谈”;高层次的如师生围绕文本与话题以深广的思维运行为路径各抒己见的对话。

生成课堂强调师生是平等的双主体,借以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不同意见和见解中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共同推进和生成课堂。这样广泛而自主的对话正是激荡学生思维广度的极好途径。我们来看李老师的课例《想北平》。

1.先看对话量

(1)课堂主体之间的对话(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整堂课共有28个学生个体发言55次,个体一人发言最多9次,学生集体(众)发言35次,教师发言91次,师生之间完成了90次对话,足见课堂主体之间的对话之频繁与广泛。当然这些对话并非简单的师生问答和放任自流的海侃,而是以文本为中心紧紧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

(2)课堂主体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对话。课例中包括主体与文本、编者、作者三个角度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这样的对话是更加深广的文本解读,是以文本为中心,结合作者意图和读者个性的真正解读,更是关照了编者意图的教学解读。

2.再看具体的对话片段

男4:我们可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师:与作者对话,因为作者隐藏在文本背后。这是深层次的对话(板书:箭头)。除了文本和作者呢?

男4:还有编者。

师:既然编者早就与我们进行对话了,那我们不妨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回应他。好的,请坐。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对话,从我们的这张图(指着板书)来看,我们可以和文本、作者对话,可以和编者对话,当然,我们内部之间也可以对话,我们是谁?是你,是他,是我。相对于文本,我们之间要不要对话?

众:要。

师:是需要的。过去,我们在第一专题、第二专题都有我与你们之间的,以及你们之间的对话。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模式(指着板书),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虽然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但是方向不明,现在将采用多角度对话的方式。待会儿,我们真的展开来了,同学们之间可以再进行对话。那么,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这两种对话方式你可以任选其一。与编者怎么对话呢?你可以用对话栏,因为编者在对话栏里提出了一些问题,所以最简单的对话就是回答他的问题,一问一答。然后,你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编者的话能不能有更深一步的发挥。好,下面开始,找到你对话的对象,与他聊一聊。

李老师不断助力学生高效对话,不断通过对话激荡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运行不断向“对话”聚集。教师作为课堂平等主体中的首席,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既尊重学生的选择与思考——自主选择对话对象(向编者、作者、文本对话)来思考,又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引导学生向编者、作者、文本三个方面对话,纠正学生思维的偏差——纠正预学中学生方向不明的偏差,引领学生不断挖掘思维的深度——对编者的话做更深的发挥。在接下来的课堂进程中,学生开始分别就同文本、编者、作者的对话与老师、同学探究讨论。

在深广频繁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中,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进入到文本中,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深度得到挖掘。

二、互联提升思维品质

李老师在《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中讲到:“文本是有语境的。具体地说,语境是由语言碎片(字词句段)构成的,而语言碎片又得通过语境具体体现,不同的语言碎片在语境里又形成相互的关联。”因此在阅读中,头脑里一定会发生着“互联”现象——语言碎片与语言碎片、语言碎片与语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连接。李老师把“互联”作为课堂教学前的预备尤其是教师预备的必备状态,其实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在阅读活动的对话中,师生的思维也呈现“互联”的特征,而且“互联”愈深广频繁,学生的思维运行就愈高速,学生学习的收获就愈大。“互联”除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读文本,习得津梁与方法,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解释得非常好。编者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是什么?

男11:如果老舍是北平的匆匆过客,他就只能关注到那些大景点。

师:你去过北京吗?

男11:去过。

师:你去过哪些地方?你关注的是北京的哪些东西?

男11:一些著名的景点。

师:是的,我也去过北京,游览过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比如长城、天安门、故宫,但老舍有没有写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

众:没有。

师:没有,他写的都是他生活在北平时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好,你是和编者对话的,其实编者已经与文本对话着。“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和事物”,你能不能说说有哪些画面和事物?在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这些?

这里我们看到李老师课前的深广预备和生成课堂板块式教案的巨大力量。学生自主选择了与编者的对话,李老师也就“与编者的对话”组织师生、生生对话。不仅如此,在课堂对话中,李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广泛“互联”,学生分享了自己与编者对话的收获,本来已经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了,但是李老师抓住契机,顺势提出编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如果老舍是北平的匆匆过客,他就只能关注到那些大景点”,并引导学生“互联”自己的生活——“你去过北京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你关注的是北京的哪些东西”,进而“互联”作者——“但老舍有没有写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最后“互联”到文本“你能不能说说(文本中)有哪些画面和事物?在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这些”。在这样的互联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将编者、作者、文本和读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更强大的思维合力。学生也由此真正进入文本深处和细处,快速找到了文本中陈述“花、果子、菜”这些日常事物的语句,并在这些语句之间、这些语句与语境之间互联,由“水果进了城还带着层白霜”再互联到我们的生活,切实而形象地感受到老舍观察和描写的细致细腻。学生在广泛而深刻的互联中,思维不断拓展和深化,不断得到锤炼,思维的品质和语文素养自然得以提升。

总之,李老师的课是一堂课堂主体同文本、编者、作者之间对话的对话课,展现出无限的课堂活力,生成了无数不可预约的精彩,更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的热情,激荡了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果说学生语文思维的拓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成功的语文课堂的核心,那么生成课堂正是激荡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最佳路径。

拓展旅游思维 篇4

深圳户外拓展分析:思维拓展培训的意义

户外拓展训练的主要存在的价值也是能够拓展人的思维,提深我们的认知,相信很多事情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看到自身的可能性,看到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这里的可能性就是思维的拓展,当人的思维得到拓展后其实是一次认知的升级,所以拓展训练受到很多人欢迎,很多人在参加完拓展训练后都感触很深。军途小编特此为户外拓展训练的思维拓展培训意义做了以下分析:

(1)有利于拓宽生存领域

21世纪将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必将带来各行各业的繁荣和生机。每一个有志于事业发展的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领域,思维的拓展对于拓宽个体的生存领域,发展自我喜欢的职业,成就一番人生事业大有益处。一是有利于对现有职业进行创新,激活原有职业领域,拓宽原有职业的生存空间,把原有职业

军途拓展官网http:///

做活做精做大;二是有利于重新选择职业,当原有的职业已经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时,可以选择别人正在做但自己进入之后会有所突破和创新的领域,另起炉灶,以其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做出特色,干出新意;三是有利于独立创业,利用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市场触角,发现井捕捉未来市场的需求指向,大胆决策,果断行动,独闯天下,独立创业,干一番适合自己个性,满足自我心愿的事业。

(2)有助于开发个人潜能

拓展个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必须素质。后迪智慧,开发潜能,突破旧有思维模式,进发崭新奇思妙想,展现新鲜思维创意,生成独特鲜活理念,对于改变个体思维结构,凸显个人超越思想,使个体潜在智慧得到充分发掘,综合素质得以尽情释放,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对当代大学生和企业员工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是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命存在本身和生命过程所具有的意义,即生员的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就是对人生命的珍视与延长、爱惜与呵护。二是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即不断提高生命存在的质星,提升生命的层次,拓展生命的领域,探寻生命的真话,改善生存的状态。也就是让生命的意义更加深远,使生命的价值更加厚重,这是对生员个体的真正优化和本质延伸。思维的拓展,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最好注释和对生命意义的最佳解答,是人类生命的伟大和高贵之所在,没有什么比思维的创新更能体现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了。

(4)使人生充满挑战与快乐

军途拓展官网http:///

普经有人间过:人生的过程是什么?”回答:“人生印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的选择目标,经过努力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在不断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刺激和冒险,它激起人们的兴奋与斗志,使人积果能昌拜全)以赴,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拼博,实现预期的目标,让人享受到成和享受成功与快乐的源泉和希望,因为任何一个新奇的灵感或独特的思想都会使人兴吉和让人激动,激励人们去挑战人生、挑战未来,战胜困难,去夺取胜利。

(5)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

没有自信的人生将是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生是没有快乐的,所以人生在世不能没有自信。思维拓展培训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人的自信心,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使人活出自我,活出个性,活出滋味j活的更有意思。通过思维创新的学习与训练,能让企业员工看到自己思想方法的新变化,思维的变异和创新意识的觉醒,发现自我潜在能力和自身资源优势。通过优化个人综合素质,生成个人生存模式的新结构,拓展生存本领,拓宽生存空间,增强心理能星,提升自我信心,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和具有进取精神的人。

思维的拓展优秀论文 篇5

思维的层次上而言,低层次的遇事就事论事,甚至遇事就头大,茫然不知所措,具体操作起来就只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解决眼前问题不顾将来,甚至为将来埋下更大的隐患。有一定思维的高度的人,遇事能够全面考虑问题,了解问题的历史和原因,顾及现在和将来,把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纳入考虑范围之中,能够系统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思维层次所导致的问题,要提高思维层次就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在不断思考中提高自己。

那么养成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呢?《第五项修炼-系统性思考》是我推荐的一本好书,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目标:系统性思考。简单来说就是变线性思维为环形思维(系统思维),在思考问题时考虑这个问题涉及的方方面面,并且把这些方面跟问题本身联系起来形成闭合性环路,弄清楚哪些方面是起积极作用哪些方面是起消极作用的,从而由结果需要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即实质性解决问题,既考虑目前状况又考虑将来情形)。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先了解问题的真相,接着要调查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要考虑类似问题存在的隐患,接下来要考虑解决这些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最后一步要好好总结,也许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对自己是有借鉴意义的,多想想这些东西跟自己的相关性。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思维层次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注意提高思维力要遵循的原理

(1)简单与复杂

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方式去分析问题(即使是简单的小问题)的思维叫做复杂的思维模式。只能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一种方式去看问题的思维叫做简单模式。

思维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到答案,而是要使思维模式由简单向复杂转化,即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看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复杂的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能简便快捷地有效处理。能以小见大,从简单中看出复杂,从司空见惯中发现规律,看到真谛。达到这种水平的思维能力才算是一流敏锐的头脑。

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并不是训练的关键,关键在于大脑的思维模式是复杂的模式还是简单的模式。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们要仔细区别思维模式的简单与复杂和思维训练题的简单与复杂。如果不进行这种有效的训练,即使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人,也会出现用简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处理解决复杂的问题的情况。

(2)低级与高级

高级思维与低级思维是层次上的不同,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思维的高级与低级主要体现在采用何种思维方式。比较而言,抽象思维方式比形象思维方式高级,创造性思维方式比模仿性思维方式高级,立体思维方式比平面思维方式高级,横向思维方式比纵向思维方式高级等等。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低级思维方式与高级思维方式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求高级思维方式而抛弃低级思维方式。因为低级思维方式是高级思维方式的基础,高级思维方式是低级思维方式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为了达到高级思维方式而跨越低级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应该让思维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低级思维方式的训练有助于拓宽夯实根基,为思维向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而高级思维方式有利于迅速提高思维的层次,开阔眼界。只有进行两者之间的依次训练和交叉训练,才能在思维训练中握准尺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3)过程与结果

人们往往会出现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思维倾向。但在思维训练中要关注的重点却是思维的过程。

一般的学校教育,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类教学方式是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另一种方式是把获得结果的过程传授给学生。前一种方式很省事,但对学生并无好处,后一种方式很麻烦,学生却可以受益终生。

当然,并不是说思维训练就不应该注重结果,这里强调过程是为了使接受训练的.人学会更准确地观察问题,更高效地分析问题,更科学地解决问题。训练的目的不是只满足于获得一个答案。答案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去找答案才是最重要的。

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互换的艰难困境

个人觉得抽象动画更应该注重对运动的抽象表达,而不是造型的抽象。

抽象可以是个动词,用来从日常事物中提取某些运动的模式化特征。

可以设想用一些现实的物品,比如一个茶壶,让它做各种反常的运动轨迹,而这些轨迹又是有简单规律可循的。

抽象不是再是一种高尚的风格,其标榜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审美神话已经过时了,成为一种商业标签。抽象的表达方法专向了一种有效表达信息的功能主义,即信息可视化。

21世纪的新技术,为过去电影时代的线性语言,注入了非线性网络交互的新语言要素,从而为抽象动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抽象创作应该更注重模式的设计与派生,在这一点上MIT的10多年的新媒体交互动画研究,对抽象动画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国内还没有广泛关注。

目前抽象动画的创作,已经进入到程序算法模式设计的抽象高度,艺术家要考虑的,首先是设计什么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概念,然后用程序代码表达出来。

写程序就涉及到,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互换的艰难困境。

在设计模式的同时,如何保证程序模块具有可扩展性,以及保持直觉处于最佳的灵动状态,不会陷入过多的逻辑性思维中。让直觉始终作为后台,控制着程序设计的表达。这一系列的反复思考将对创作过程提出新的要求。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汉语的思维是无法应用到互动创作中的,因为processing的java代码是用英文的。

发散思维(自由思维)训练

眉山旅游拓展心得 篇6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游和娱乐活动,而是活泼生动且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体验式培训。具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所能听到的事能记住百分之十,所看到的事可以记住百分之二十五,所亲生体验的事能记住百分之八十。在眉山明阳天下拓展公司组织的两天的培训使平时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更加寓意深刻,两天的培训对大家的内心是种重大的冲击,能够在活动中发自内心的去沉思,以下是这两天的拓展旅游的感想:

一,空中断桥 :

经过快速的整队,我们很快将各队的人员分好。分在我们队的有其它两门店的人员,为了增强兄弟门店的协作力。上午看到了我们期待很久的空中断桥,首先上桥的是我们队的15号,15号在我们对是一个组织力很强、胆识过人的一个人,看上去很轻松的断桥连我们的15号都吓傻。我们亲眼目睹他在没有护栏的断桥上,满头大汗的脸颊和颤抖着的双腿,微微也能听到他在断桥上说:“慌......”这么一个字。大家在底下为他加油打气,经过十几分钟的调整,他终于跳过了看上去有3米长其实只有一米长的断桥,接下来的十几个人陆续在教练的威胁下经过长达2个多小时完成了 这次空中断桥。可是只有我们队的“萌女”露露没能完成,可能是因为体重的原因,她一个人的没完成觉得对不起大家,在后期的队上她也同样完成了这次任务。二,踩地雷:

游戏规则,在地面铺一块布、布的两边是沼泽、布上有许多字。如果出错就原地返回。开始我们只是无硬着头皮往前冲,没有顾忌另外一支小队与旁边的沼泽地,花了很长时间最后还以失败告终„„

三,爬云梯 :

这是一个比较考验人的耐力跟体力的游戏,需要双方借力爬上云梯,与之前空中断桥相比它的安全系数要好很多。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上。看是简单的游戏,很多伙伴爬到第二层的时候已经全身无力,过程当中有很多小的技巧,有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腰力能拉起一个一百多斤重的人,真是出乎意料。这个环节认我明白了团队的默契与协作力有多重要,更证明了我们长期在室内工作缺少运动。这一刹那突然明白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当然游戏之外我们也有很多的派对,我的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公司这次花费如此精力为的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的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真诚的谢谢明阳天下拓展公司这么值得大家珍惜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有很多属于自己留下的脚印。谢谢眉山明阳天下拓展公司李教练带给我们这次精彩的培训。

挖掘教材资源,拓展思维空间 篇7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 是开阔视野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组织好教学, 使教材的底本作用得以展示,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呢?

下面以向量视角下对“直线单元”的教学为例, 细说如何挖掘教材资源, 拓展思维空间.

1 斜率与向量——教学的起点

斜率代表直线的倾斜程度, 即直线的方向, 如果找一个能表示直线方向、且与直线斜率有关的向量, 就能将两者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直线上取两个点所确定的向量就可以表示直线的方向, 我们把这种在直线上的向量即与它平行的向量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那么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斜率之间有何具体的联系?

在直线l上任取两个不同的点P1 (x1, y1) , P2 (x2, y2) , 则

Ρ1Ρ2= (x2y2) - (x1y1) = (x2-x1y2-y1) .

x1≠x2, 向量1x2-x1Ρ1Ρ2也是直线P1P2的方向向量, 且它的坐标是

1x2-x1 (x2-x1y2-y1) = (1y2-y1x2-x1) = (1k)

k是直线l的斜率.

这就是教材第38页的一段话, 第60页阅读材料要我们用向量共线的方法推导直线的方程, 大家不妨试一试.

2 直线方程——教学的展开

已知直线l过点P1 (x1, y1) , P2 (x2, y2) , 求直线l的方程.

解 设点P (x, y) 是直线l上的任一点.由P1, P2, P三点共线, Ρ1Ρ2//Ρ1Ρ, 得

(y2-y1) (x-x1)

- (x2-x1) (y-y1) =0. (1)

将 (1) 展开得

(y2-y1) x+ (x1-x2) y

+[ (x2-x1) y1+ (y1-y2) x1]=0. (2)

A=y2-y1, B=x1-x2 (显然A, B不全为0) , C=[ (x2-x1) y1+ (y1-y2) x1], 则

Ax+By+C=0. (3)

反过来, 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3) 都表示直线, 这是因为 (3) 总能化为 (2) 的形式.

事实上, 在方程 (3) 中任取一组解x0, y0, 那么有

Ax0+B0y+C=0. (4)

(3) - (4) 得

A (x-x0) +B (y-y0) =0. (5)

于是方程 (3) 叫做直线的一般方程.不难发现 (3) 中系数A, B的意义:m= (-B, A) 是直线 (3) 的一个方向向量;n= (A, B) 是直线 (3) 的一个法向量.

B0k=-AB, 这为用向量处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提供了方便.

在 (1) 中, 当x1≠x2时, 有

y-y1=y2-y1x2-x1 (x-x1) ,

y-y1=k (x-x1) . (点斜式方程) (6)

若在 (6) 中点P1 (x1, y1) 在y轴上, 即P1 (0, b) 代入 (6) 整理得:

y=kx+b. (斜截式方程) (7)

x1≠x2, y1≠y2时, 有

y-y1y2-y1=x-x1x2-x1. (两点式方程) (8)

若在 (8) 中点P1 (x1, y1) , P2 (x2, y2) 分别在y轴和x轴上, 即P1 (0, b) , P2 (a, 0) , 其中a≠0, b≠0, 代入 (8) 整理得

xa+yb=1. (截距式方程)

由上不难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照本宣科, 而是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 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去思考, 去发现这5种直线的方程, 和这5种直线的方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它们间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并且还体会到从“一般到特殊”研究问题的方法.

3 位置关系——教学的深入

我们更加深入地讨论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给定直线l1:A1x+B1y+C1=0, l2:A2x+B2y+C2=0, 则向量n1= (A1, B1) , n2= (A2, B2) 分别为两直线的法向量.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以下内容:

1) 两种特殊关系.

①若l1//l2, 则n1//n2, 所以A1B2-A2B1=0;反之, 若l1, l2不重合, 则由A1B2-A2B1=0也能得到l1//l2.即当两直线不重合时, l1//l2⇔A1B2-A2B1=0.

②若l1⊥l2, 则n1⊥n2, 即nn2=0, 所以A1A2+B1B2=0;反之亦然.即l1⊥l2⇔A1A2+B1B2=0.

2) 两直线的夹角.设θl1, l2的夹角, α=〈n1, n2〉, 则θ=α或θ=π-α.

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如图1, 设点P (x0, y0) , 直线l:Ax+By+C=0, 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d.

过点PPQlQ, 则ΡQ的方向向量为n= (A, B) , 由此可设ΡQ=λn=λ (AB) , 再设Q (x, y) , 则

ΡQ= (x-x0y-y0) = (λAλB) {x-x0=λAy-y0=λB{x=x0+λAy=y0+λB.

因为点Q在直线l上, 所以

A (x0+λA) +B (y0+λB) +C=0λ (A2+B2) =-Ax0-By0-Cλ=-Ax0-By0-CA2+B2|ΡQ|=|λ||n|=|Ax0+By0+C|A2+B2.

以上是从确定垂足的角度用向量方法来解决.

还有另一种想法, 从向量的夹角出发.设M (x, y) 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 则满足Ax+By+C=0, 即C=- (Ax+By) , 无论θ=〈n, 〉是锐角还是钝角, P到直线的距离d=, 又

回忆传统证明方法, 并作比较, 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

4 线性规划——教学的延伸

形如z=ax+by型的目标函数, 可以把它看成平面向量ΟΜ= (ab) 与平面向量ΟΝ= (xy) 的内积, 即z=ΟΜΟΝ=|ΟΜ||ΟΝ|cosθ (θ=ΟΜΟΝ) 且0≤θ≤π) , 因为为定值, 所以z取得最值主要由 (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 决定.

利用向量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不仅为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提供了一个可考虑的途径, 而且能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 增强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为学生利用向量的知识探讨某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通过如上教学把直线、线性规划与向量有机地联系起来, 揭示了数学的本质, 沟通了内在联系, 使学生学过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品质.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只有我们组织学生“挖”不停方能引导学生“创”不止.

拓展思维 升华认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拓展思维 升华认知 有效性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培养思维能力。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操作探索的过程,课堂上要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动手操作,开拓思维。把小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下面就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探讨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抓住学生好奇好疑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提问几个同学:“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再问:“王爷爷今年60岁却只过了15个生日,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可能记错了,有的说从前生活条件差过不起生日……对于没有掌握“年、月、日”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确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学生踊跃地从情境中观察、思考、发现并尝试着解决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知识迁移,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火花。教师及时地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学生觉得特新鲜,自然产生了创新思维。

二、动手操作,启迪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在操作中学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主动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长方形,自己选择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由操作过渡到新学的量角,算角,得出了两个结论。“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接近180°呢”“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验证结论,学生想出了不少办法:用量角计算、用剪拼、通过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得出结论,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探究、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真正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公式,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通过动手操作,促进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还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锻炼了手的灵巧和左右脑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动手操作取得成功而帶来的愉悦情感。

三、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思维系统要进化、要创新必须实行开放和远离平衡状态。开放性的生活实际问题,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极具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从学生普遍接触到的生活及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快乐和贴近于生活的环境中了解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达到这些目标,就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得太死,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要让他们充分地玩,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我创新地使用了教材,出了一道题目:我家上个月交水费15元,电费28元,卫生费36元,天然气费30元,我家一共要支付多少钱?在这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检索与这问题相联系的旧知,需要采取新的认知、加工策略等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挑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会想出不同的方法。4个数连加:15+28+36+10;两个两个的算:15+28=43,36+10=46,43+46=89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在这种真实的有用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也就从原有的旧知中,总结出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创新。让学生体验在思维的世界中自由翱翔的乐趣,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过多的干预和不必要的思维束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自主探索,升华认知

教育的本质是民主,只有平等的民主,才会有真正的自由。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个性发展。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鼓励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探求新知。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合并在一节课完成。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数一数、拆一拆、搭一搭、说一说、算一算等学具操作,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探索中寻找数学规律,应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升华认知。

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思维灵活性的因素,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小学生心理上的自由,有效地反思数学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学会及时调整自己,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积极向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孙刚.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183.

上一篇: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下一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