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概述(共10篇)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实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本条款关注:贮存、处理及流转。
(一)本条款要求实验室需有适当的设备及设施条件,来确保样品在储存、搬运、准备和检测过程中不发生变质或损坏,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完整性。(二)贮存的环境条件及保存期限
1)贮存的环境条件
必须与样品要求的条件相符。
如:通风、防潮、防尘、控温、控湿等。
设施的环境条件满足了要求,相关的记录也要跟进。2)样品保存期限
不同类别及同一类别的样品,根据不同的需要,其保存期限是不同的,实验室应对其保存期限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3)对样品及其部件需妥善保存时,实验室应有贮存和安全的管理措施,来保持样品及其部件的状态完好。
这一点要求对承担检测认证产品的实验室尤为重要。
对价值昂贵的样品,实验室更是需要保险、防盗,并在程序中有相应的防护规定(四)(4)关于留样
主要针对客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来进行复测。
尤其是对仲裁检验,样品需保留,以备在客户有争议时复测。(五)(5)关于可调部位的样品
针对有些样品上有可调部位,如果在流转过程中有人随意触动(或误动)这些部位,可导致检测/校准的失效。
关键是在可调部位上贴上封印。(六)(6)关于危险品
实验室必须有明确的书面规定,不仅要确定正确的处理技术,而且要说明在发生意外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七)(7)关于流转记录
实验室应保持样品在整个周期内的流转记录,以便于核查。
1)实验室的样品标识系统是否合理、完善,能否保证样品在整个周期内不发生任何混淆。
2)样品的接收是否有详细的记录,是否建立样品登记台账。
3)样品的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对样品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明确规定(8)现场评审
若与认可”二合一“:以CL01 为主线叙述各要求, 增加现准则新增的要求。 或在CL01 的基础上, 增加独立一章描述与CL01 的不同要求, 并声明遵循一般法规和特殊法规采用原则。 同时, 使用与CL01 的对照表予以说明。
单纯CAN机构, 在原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 对新增加内容予以规定, 或按照新准则框架全面修订、换版, 同是, 使用新旧准则对照表予以说明。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与旧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主要区别:
1 名称改变
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新《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 框架改变
(1) 旧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共19 个要素。 管理要求, 11 个要素:
4.1 组织、4.2 管理体系、4.3 文件控制、4.4 检测和校准分包、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6 合同评审、4.7 申诉与投诉、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4.9 记录、4.10 内部审核、4.11管理评审, 技术要求, 8 个要素:5.1 人员、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3 检测和校准方法、5.4 设备标准物质、5.5 量值溯源、5.6抽样和样品处置、5.7 结果质量控制、5.8 结果报告。
(2) 新版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共5 个要素+1 个特殊要求, 还增加3 个术语解释。
5 个要素+1 个特殊要求。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但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6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3 个术语解释: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
3 新旧准则的主要内容区别
框架:19 要素;5 个要求+1 个特殊要求 (5+1) 和增加3 个术语解解释。 参考文件关注:“诚信”。
4.2.4 强调人员能力监督, 而非关键过程, 并进入技术档案 (4.2.6) 。
4.3.1 管理体系覆盖的场所包括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
4.3.4 强调良好内务。 安全作业和环境保护程序。
4.5.2 强调质量方针至少包括的5 个内容
4.5.4 强调文件控制范围
4.5.5 合同变更的规定
4.5.6 分包:废除3 个限制, 需事先客户同意。 最终以文件为准。
4.5.7 强调各类供应品管理
4.5.14 细化质量和技术记录控制要求
4.5.17.1 删除偏离的 “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的内容。
4.5.17.2 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
4 新准则增加了如下要求
4.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5识别利益冲突
4.1.6 为开展工作需要, 可设立专门的委员会
4.2.1人员管理程序, 包括人员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
4.2.3从事检验检测活动人员只能在1个机构从业
4.2.5 增加:”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要求
4.2.7 和4.2.8 管理、 技术、 关键等3 类人员当前工作的描述
4.2.9 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
4.2.10 和4.2.11 同等能力要求, 中级职称不再使用工程师。
4.2.12特定检验检测的人员资格要求
4.4.8保留无法溯源设备的可靠性证据
4.4.9标准物质溯源程序
4.5.8 服务客户程序
4.5.9 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 包括回避措施。
4.5.10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
4.5.16增加管理评审的输出。
4.5.17.3 自制的非标方法, 删除 “ 但公限定委托方的检测。 ”增加相应程序。
4.5.17.5非标方法规范确认记录.
4.5.18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4.5.21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要求
4.5.22能力验证程序
4.5.26 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要求
4.5.30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4.5.31 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 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
4.5.32 年度报告, 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 公开公布自我声明。
4.5.33 办理变更内容: 名称、 地址、 授权签字人、 项目取消、方法变更、其他事项
4.6 必要时, 认监委发布特殊领域补充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的实施, 加强了履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与监管的工作职责, 进一步简政放权, 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 提高了评审效率减轻机构负担, 明确了从业规范重在诚信自律, 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 保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各项改革措施顺利到位。
摘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 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就是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而制定的准则。
关键词:资质认定,主要区别,新增要求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
2011年8月,我参加了省局举办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培训。本次培训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确保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顺利开展。
培训从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出本次培训的主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全方位的、逐条逐款的、深入浅出的宣贯、讲解并举例说明。
本期培训班的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国家质检总局的文件制定,有:
1、我国建立与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2、《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解读。
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解读。
4、《食品检验工作规范》解读。
5、《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通用要求。
6、《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殊要求。
紧扣工作实际的课程设置和交流互动的研讨安排让学员们觉得培训的针对性强,收获颇丰,概括起来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对我国资质认定制度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实施背景、《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让技术人员切实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
二、会议认真部署了辽宁局各有关单位迎接实验室复评审以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统一了尺度,细化了各项工作安排,为辽宁局实验室管理体系评审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会议进行过程中,老师还针对本年度内审工作进行了布置安排,并开展了新版体系文件、生物安全、安全防护等有关工作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了体系运行。
通过此次培训,本中心实验室检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法律法规知识和实验室工作要求得到了及时的更新,今后不断提高检测质量,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大众。
2011
一、判断题(共25分)根据《评审准则》判断以下内容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是我国计量法规定,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
数据的检测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
2、申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必须是独立法人机构。(×)
3、只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才是应受控的文件。(×)
4、检验报告只能由授权人员签发或批准。(√)
5、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都必须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实施。(×)
6、新购入的仪器设备或修理过的仪器设备,只要合格就可直接投入使用。(×)
7、当检测一部分工作分包时,应在检测报告中向客户标明分包检测的项目。(√)
8、质监员必须熟悉检测方法和程序,了解检测目的,懂得如何评价检测结果。(√)
9、在两次校准之间,应对检测设备进行期间核查,这种核查其实就是再校准。(×)
10、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所有为检验提供所需的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商的记录。(√)
11、质量方针声明由质量主管批准并授权发布。(×)
12、检验检测机构可以由有能力的外部机构进行内部审核。(√)
13、内审组长只能由质量主管担任。(×)
14、除正常全面的内部审核外,当发生不符合或偏离时,还必须时进行附加审核。(×)
15、预防措施是对已发现问题或客户投诉的反映。(×)
16、跟踪审核活动应验证和记录纠正措施情况及有效性。(√)
17、管理体系应覆盖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设施内进行的工作,不需要覆盖在临时的或可移动的设施中进行的工作。(×)
18、如果检验检测机构接受了外部审核,则在内审周期内可不必再进行内部审核。(×)
19、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是其使用仪器设备所有者。(×)20、检验检测机构的某类仪器设备中只有一件时,可以仅用仪器设备名称来标识。(×)
21、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被检测样品的唯一性,以避免任何时候混淆。(√)
22、内审应由受过培训和有资格的人员来承担,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核工作无关。(√)
23、当发现仪器设备有缺陷时,对检测报告给出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产生疑问,客户又没找,就不必通知客户了。(×)
24、接收样品时,应记录其状态,包括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
这次资质认定评审准备工作历时月余,作为一名工作在检测一线的员工,从工作至今已参加过大大小小四次评审工作,对评审工作还是有一些感触。身处其中,紧张和压力在所难免,但评审结束后的成就感让人感觉一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准备期间也是收获很大。
一是个人的迅速成长,对我公司的管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以前只是单纯的负责自己的检测项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具公平公正的检测报告,做到对检测结果负责就可以了。经过评审之后对我公司其他的检测项目也有了一些了解,由单一的检测工作向全面发展过渡。
二是专家现场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我公司检测水平,促进我公司更好的发展。
另外,作为一名经历过四次现场评审的员工,我想提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1、发展、培养新员工
我公司正处于政企分开的转型期,很多技术骨干都要离开多年的工作岗位,新的员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容易导致出现工作断层。建议在各个岗位都发展有潜力的新员工,做好人才储备,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同时个人也要加强学习,尽快成为我公司的中流砥柱。
2、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评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这次评审工作能够顺利通过也是全公司员工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业务再强,也会有疏漏的时候,仅凭一两个人的努力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且也会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人员分
工明确、各司其职可以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充分调动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工作造成时间的浪费,精神上的疲劳。
3、讲究工作效率,弹性工作
此次评审准备工作历时近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大家每天都在认真工作,精神上都比较疲劳,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我认为一味的拉长战线只会让大家人困马乏,事半功倍。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考虑提高一下工作效率,虽然缩短了工作时间,但是一样能够圆满完成工作。这样大家会有一个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关键词: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申报项目
一、前言
在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过程中, 现场评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室现场评审工作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实施行政审批工作中的重要技术工程。实验室资质认定通常按照以下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 以实验室的目前状况为依据展开资源的调查与分析;第二阶段, 明确实验室的质量方针, 确定质量目标;第三阶段, 对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并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补充和调整;第四阶段, 落实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尝试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当实验室决定要申请进行资质认定之后, 就要从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方面进行准备。
二、现场评审的应对技巧
实验室现场评审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员稀少、评审的用时过短、参评的项目数量过多。因此, 为了确保可以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被评审方的实际能力, 双方的合作与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如果想通过资质认定评审, 就要做好前期申请的准备工作, 进行积极的准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即将进行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提出宝贵的建议。
1申请材料。按有关实验室认定方面的规定要求填写《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并上交到上级有关部门, 由审核材料的工作者对上报材料进行第一次文审, 然后安排评审专家组, 由组长对上报材料进行第二次审核。
2提供信息。配合拟派出的评审人员对实验室提前要掌握的相关信息, 对现场评审前的具体准备事项进行交流和沟通, 同时还应该包括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衔接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要对涉及的事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为现场评审打好基础, 从而进入最好的评审状态。
3资料的整理。现场评审的关键是评审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因此, 在开展现场评审具体工作以前, 务必要提前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类工作, 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要做好准备, 包括业绩档案和质量, 关键人员的任命及各岗位的职责, 是保证现场评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也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评审效果的关键因素。
4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是进行现场评审工作之前最重要的工作。一定要以内部审核为基本保证, 由职位最高的领导者的组织而开展管理评审。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的现状进行评审, 寻求改进的机会, 以确保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的持续适用和有效, 以满足社会和客户的期望, 提高竞争发展能力。
5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要设有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对设备的台帐、档案、检定/校准、使用及维护等进行管理。 (1) 每一年都要制定一个检定或者是校准工作的计划表, 主要是对使用频繁、性能较不稳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核查的计划。强制检定设备严格按照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自校设备也可参考类似设备检定周期进行, 或者按照设备的准确度、使用频次及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校准周期。 (2) 实验室里面一切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都要有明显的标识来表现其状态, 合格状态用绿色表示, 准用状态用黄色表示, 停用状态用红色表示。 (3) 为各种仪器和设备编制档案, 其中要详细记录与仪器相关的一切信息; (4) 编制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或者是周期表, 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检定日期、检定周期、检定状态、校准日期等信息, 并将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放置在一同装入仪器设备档案。
6档案管理。要构建一套人员的技术档案, 还要建立一套仪器设备档案, 做到大型设备一台一档;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归档管理。按年度编制检测报告登记表。申请书中涉及到的标准必须是最新的现行有效版本, 必要时需到技术监督局做标准查新工作, 在现行有效标准上盖“受控”章, 在作废标准上加盖“作废”章。
7确定重要岗位人员与职责。人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内的各类工作人员的职位和人数的安排要合理分配。分配好技术负责人选和质量方面的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设备员、样品员等关键人员, 并有相关任命文件。其中容易混淆的是授权签字人的任命问题, 实验室无权授权本单位的授权签字人, 而是由实验室在申请书中申请, 由评审专家组审核通过, 技术监督局授权该单位的授权签字人。
三、注意事项
1日程安排。一定在评审日程上与评审组进行良好的沟通, 进而制订出一套详细可行的评审日程安排流程, 第一步要组织参评人员召开预备会议, 第二步是对参评人员召开首次会议, 第三步是对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进行理论考试, 第四步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现场的评审工作, 第五步是对承担授权签字的人员进行考核, 第六步是针对《质量手册》的执行情况进行有关内容的检查, 第七步是对实验人员的座谈情况考核, 第八步召开末次会议, 第九步是将评审过程中的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和保存。
2工作条件的安排。制定完日程表后, 要对评审人员的工作条件进行安排。最好能提供一个评审组的临时办公场所, 办公条件要良好并配备一位秘书, 有利于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 还要安排一位联络员。
3申报项目的具体内容。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实验内容是评审的主要内容, 应该认真准备, 努力借助多种途径提供信息, 让评审组对各申请项目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方便检查。
4指出不符项目并整改。在完成现场评审工作的时候, 评审员会指出一些不符合的方面, 如过有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 不要发生不必要的解释, 一定要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 保证在第一时间里开展沟通活动, 罗列出与分歧处相关联的主要根据和相关说明, 最终达成共识, 避免争执。结合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的分析,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整改计划。
结语
总之, 在对实验室资质进行现场技术评审的时候, 考察的是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和人员操作水平, 评审工作量大, 给双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开展评审工作之前一定要进行严密的策划, 科学的安排, 密切的配合, 提高评审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编写人: *****
审核人: *****
签发人: *****
************************ ***年**月****日
资质认定评审整改报告
***************4人组成认证评审组,于***年**月**至****日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我公司进行现场考核评审。经过两天的评审,评审组认为我公司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项要求,能够承担第三方公正性检验工作。
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评审过程中,评审组对我公司的检测工作和内部管理体系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我公司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努力,我公司对管理体系运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了整改,现已基本整改完成,特报告如下。
一、强化责任,任务到人。
首次评审一结束,我公司即***********日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将评审组在评审中提出的缺陷项目和整改意见,逐条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整改计划和整改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集中精力,认真梳理,确保每一项整改都按时保质完成。
根据整改计划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人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
根据评审组的要求,对评审中发现的*****个基本符合项、1个不符合项,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改,整改结果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报评审组长确认。具体内容和整改结果如下: 基本符合项整改:
1、需整改章条号:4.3问题表述:文件发放记录中缺少对***********等标准的发放记录。原因分析:对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学习不到位,未能正确理解文件控制要求。
整改措施:质量负责人组织评审准则(第二篇第三章第二节)和《文件控制程序》的学习培训,综合办公室负责补全对********等标准的发放记录。整改结果:经检查,资料员对***********等标准补全了《文件发放、收回记录》。整改证据见附件1(《文件发放、收回记录》、《人员培训签到表》《人员培训记录表》)。
2、需整改章条号:4.5问题表述:缺少对标准物质供应单位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评价记录。原因分析:对《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理解不全面,未按《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对标准物质供应单位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及时进行评价。
整改措施:质量负责人组织对《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培训学习,综合办公室负责收集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相关资质和证书,对其进行评价,确定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为合格供方,填写了《供方评定记录表》,并把该单位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整改结果:经检查,综合办公室对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所进行了评价,填写了《供方评定记录表》,并把该单位列入《合格供方名录》。整改证据见附件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认可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证书》《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09]100号)》、《供方评定记录表》、《合格供方名录》、《人员培训签到表》《人员培训记录表》)
**************
*************
评审组提出的***个基本符合项和**个不符合项与评审准则对照情况、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见附表和附件。
1、附表:现场评审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表。
2、附件:整改完成材料。
请评审组安排予以审核,并感谢评审组对我公司工作上的指导!
***********************
****年**月****日
整 改 报 告
编制人:刘刚
审核人:王亮一
签发人:陈磊
连云港市苏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省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于2012年7月26日~27日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对我中心进行现场考核复评审。根据实际复评审情况,指出了六点不足需要改进完善。
评审过程中,评审组对中心的检测工作和内部管理体系管理活动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心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符合准则要求的方面给予了明示。我单位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所为,有一些方面不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这次评审组给我们明示后,我们全员努力,对于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观察项进行了认真纠正,同时提出了纠正措施,并认真落实,使之行之有效。现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特报告如下。
一、强化责任,任务到人。
现场复评审一结束,我中心即于7月27日下午召开公司全体人员会议,将评审组在评审中提出的缺陷项目和整改意见,逐条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出整改计划和整改要求,并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明确整改完成期限。7月30日中心又召开会议对整改情况进一步进行研究部署和落实。
二、集中精力,认真梳理,确保每一项整改都按时保质完成。
根据整改计划和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人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
根据评审组的要求,对评审中发现的6个不符合项/观察项,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改,整改结果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报评审组长确认。具体内容和整改结果如下:
1、需整改章条号:5.1.4⑴问题表述:未对新上岗人员按准则的要求实施监督。⑵整改计划: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技术负责人协助,对新上岗人员集中培训考核,以及对现场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观察,于8月3日前完成监督要求。
⑶整改措施:由综合办公室安排监督员对新上岗人员进行监督,从检测现场观察新上岗人员的操作过程、关键环节、操作步骤,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
⑷整改结果:2012年8月3日完成考核监督。对新上岗人员按准则的要求实施了监督,上岗人员达到了上岗要求。
2、需整改章条号:5.2.6
⑴问题表述:现场检测区域未有路试车辆检测通道指示标志、安全警示标识。
⑵整改计划: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安全科组织人员协助,于8月4日前完成对路试车道重新划线、喷字,并加装安全警示标识。
⑶整改措施: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加装安全标识和喷写指示标志。同时对安全负责人进行了批评,要求安全负责人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同时要求对站内安全检查要及时到位。
⑷整改结果:2012年8月4日全部完成到位。路试车辆检测通道指示标志、安全警示标识制作安装完成,符合要求。
3、需整改章条号:5.3.3(1)
⑴问题表述:现场发现排气污染物测量作业规程是GB14761.6-1993标准,没有按标准GB18285-2005及时更新。
⑵整改计划:由办公室负责,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协助,于8月15日前完成对作业指导书按照最新版进行重新印刷修订。
⑶整改措施:经质量负责人申请,把新版本作业指导书提供给印刷公司进行重新修订印刷,要求相关负责人加强责任心,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⑷整改结果:作业指导书按照最新标准修订完成。作业指导书引用标准为最新标准。
4、需整改章条号:5.4.6
⑴问题表述:东部分站检测仪器设备未进行状态标识。⑵整改计划:综合办公室负责,计量设备科和东部分站负责人协助,于8月5日前组织人员对检定合格后的所有设
备贴上有效标识。
⑶整改措施:由计量设备科组织人员,对检定合格后的所有设备贴上有效三色标识。办公室要求相关负责人加强评审准则的理解和学习,并且组织人员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内审员培训,以加强质量体系的监督。
⑷整改结果:2012年8月5日对检定合格后的所有设备都贴上有效标识。检测仪器设备状态标识到位。
5、需整改章条号:5.5.3(2)
⑴问题表述:未能提供有效期内花纹深度尺、轮胎气压表检定证书。
⑵整改计划:由综合办公室负责,计量设备科协助,于8月15日前负责将检测设备送连云港市计量测试所进行检定,并取得检定证书。
⑶整改措施:由计量设备科负责将检测设备送连云港市计量测试所进行检定。综合办公室要求相关负责人把所有检测设备的检定有效期制作一个表格,以便引起充分注意,并且要求负责人加强责任心,对即将到期的检测设备及时提出检定申请。
⑷整改结果:仪器经连云港市计量测试所进行检定,于2012年8月13日完成检定,并取得检定证书。
6、需整改章条号:5.8.1(2)
⑴问题表述:检测报告中制动力单位daN为非法定计量
单位。
⑵整改计划:由技术质量室负责,与软供应商联系,对控制软件进行修正,于7月30日前完成修改。
⑶整改措施:向软件提供商提出问题,要求软件提供商修改软件,把检测报告中制动力单位改为标准单位。同时要求相关负责人认真学习计量单位,以及对GB7258的学习。并且要求相关负责人加强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认真审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⑷整改结果:软件供应商对软件修改后,检测报告中的计量单位全部使用了法定计量单位。
三、整改结果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评审员管理要求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以下简称“评审员”)管理工作,规范评审员行为,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所称检验检测机构评审员,是指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评审员证书,并受其指派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评审的专业人员。必要时,国家认监委或者省级资质认定部门(以下统称资质认定部门)还可聘用技术专家参加评审工作。
第三条 评审员的申请、考核、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要求。第四条 国家认监委负责评审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定培训大纲及相关文件,并负责承担国家级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评审员的考核、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对承担省级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评审员的考核、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未取得评审员证书和未被聘为技术专家的人员,不得从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
第六条 申请评审员的人员(以下简称申请人)基本条件:
(一)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及以上相关专业学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同等水平的技术职称;
(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应从事检验检测或者技术管理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应从事检验检测或者技术管理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三)经过相关培训并经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熟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开展资质认定评审工作。
(四)其他条件:
1)年龄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良好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熟悉计算机操作,能使用资质认定以及评审员管理的软件系统;
4)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评审工作; 5)无违法违规记录。
第七条 技术专家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本专业领域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二)具有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工作经历,精通本专业技术。
第八条 评审员取证程序
(一)申请人通过自学或者参加相关评审员技能培训,参加资质认定部门组织的考试并考核合格;
(二)申请人向资质认定部门提交评审员申请书、考核合格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申请人应自愿申请,并经所在工作单位的同意。
申请国家级评审员的,还需获得省级资质认定部门、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或者行业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评审组的推荐。
(三)资质认定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颁发评审员证书,并录入评审员信息库。
第九条 取得评审员证书的评审员,可以被不同的资质认定部门所使用。资质认定部门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可以选择使用其他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的评审员。
第十条 评审员证书有效期为6年。
证书到期前,评审员拟继续承担评审任务的,可提出延续证书资格的申请。经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后,评审员证书可以延续。
第十一条 资质认定部门应公布评审员信息,并对评审员的评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第十二条 评审员进行评审活动时,应当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公平公正;
(二)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协同精神;
(三)持续提升评审技能和专业知识;
(四)不损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部门或评审工作的声誉;
(五)不介入与评审方有关的利益冲突或竞争;
(六)不接受与评审工作有利益关系的组织和人员的任何好处;
(七)不得从事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咨询活动;
(八)未经授权,不披露任何有关评审的信息;
(九)主动接受资质认定部门的监督,并积极配合对有关人员违背评审准则的行为进行调查。
第十三条 评审员严格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未依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的程序或者时限实施评审活动;
(二)对同一检验检测机构既实施咨询又实施评审;
(三)与所评审检验检测机构有利害关系或者其评审可能对公正性产生影响,未进行回避;
(四)透露工作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五)收受和谋取当事人的钱财等其他形式的不当利益;
(六)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的评审结论。
第十四条 评审员分为二个级别:高级评审员和评审员。高级评审员:可担任评审组长的人员。
评审员:能够独立地对特定领域的技术能力进行评审的人员。第十五条 评审员至少参加10次及以上评审,其中至少3次为初次评审或复评审,经2名以上高级评审员分别评价合格,可申请晋级升为高级评审员。
第十六条 评审员的技能培训。资质认定部门应制定评审员技能持续培训计划,对评审员进行持续培训,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会议研讨或者在线培训等。
第十七条 资质认定部门应定期对评审员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评审员技术能力、工作表现、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确定是否给予评审员证书的维持或延续。
第十八条 对评审员的监督主要采取现场评审观察、评审案卷审查、被评审方的意见、专项检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信息反馈等五种方式。相关信息包括持续培训的考核结果、相关机构反馈的信息、评定的信息、工作态度、廉洁行为和申诉投诉等。
(一)现场评审观察
通常情况下,对评审员每6年内必须实施1次现场见证。评审员由评审组长实施现场见证,高级评审员由资质认定部门委派观察员实施现场见证或同组中高级评审员相互见证。需要时,资质认定部门可根据获取的有关评审员评审工作质量的信息,增加对评审员的现场见证频次和内容。
(二)评审案卷审查
资质认定部门通过评审案卷审查,查找与评审员有关的信息。
(三)被评审方的意见
向被评审方发放征求意见表,由被评审方对评审组和评审员作出评价。
(四)专项检查
对于有可能影响资质认定工作质量或声誉的事件,资质认定部门可随时安排专项检查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评审员的现场评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五)其他相关方面的信息反馈
根据相关方面反映的有关评审员评审工作方面的信息,资质认定部门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核实查证。
第十九条 评审员监督结果及处置
(一)评审员监督结果
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将评审员监督结果记录入评审员信息库,并反馈相关评审员。
(二)违规情况的处置
资质认定部门将对出现以下行为的评审员根据情节的轻重给予警告、暂停资格和注销资格的处置:
1)不符合评审员基本要求;
2)违反评审员行为准则;
3)评审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4)评审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已造成严重后果;
5)实施评审经历或现场见证时出现失误,或做出虚假的、不负责任的评价结论;
6)其他(例如:不能保持必要的经历,自动放弃等)。
(三)恢复
暂停资格的评审员,在暂停期内针对自身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纠正或改进,经验证后,由资质认定部门做出恢复决定。
(国认实[2007]74号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全面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统一和规范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依据《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及机动车技术检验机构管理有关规定,国家认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以下简称《补充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机动车技术性能包括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性能、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检测机构包括公安部门使用的机动车安检机构和交通部门使用的交通综合性能检验机构。
二、国家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质认定和检验资格许可制度。申请成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先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
三、应按照《评审准则》和本通知发布的《补充要求》对申请资质认定的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进行评审。
四、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应按其实际开展检验业务的工作场所独立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资质认定。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原则上不得跨县(含县级市)级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五、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申请资质认定的,至少应具备人工、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速度等项目的检测能力。公安交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移动式机动车检测线(设备)申请资质认定的,应得到地(市)级以上公安交管部门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检验资格许可的部门的书面同意,并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行政区域内开展工作。
七、申请资质认定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应具有法人资格;非独立法人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已经取得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的,在其复查时,应完成独立法人注册。
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机动车安检机构申请资质认定的,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则上不予受理其申请。如需申请资质认定的,必须由地(市)级以上公安交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受理其申请。
八、本通知规定与以前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九、本通知有关规定和补充评审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表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
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表(本评审附表与评审报告同时报送)序号(对应准则)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4.管理要求
4.1 申请资质认定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应具有法人资格;非独立法人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已经取得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的,在其复查时,应完成独立法人注册。
4.1.1 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机动车安检机构申请资质认定的,符合国认实(2007)74号文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4.1.2 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应独立拥有机动车性能检测设备,其对检测场地的使用权限应在三年以上。
4.1.4 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应拥有在编或长期合同制员工。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4.1.5 申请资质认定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不得在开展公正检验的同时开展机动车修理业务。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经资质认定的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不得实施分包检测。5.1 人员
5.1.2 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的人员应具有相应机动车技术检验业务知识,并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对登录员、引车员、外观检查员、底盘检查员验证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5.1.6 机动车性能检验机构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 1)有相应的停车场地、路试检验的设备设施,进、出停车场地标志标线明显,出入口视线良好,不影响公共交通.2)检验厂房宽敞、明亮、防雨,通风照明设备完好,消防安全设备齐全,检测线布置合理,便于流水作业。
3)检测场地的长度、宽度、高度应满足检测车型的检测工作需要,并符合建筑标准的要求。各检测工位应有足够的检测面积,各工位在检测时应不产生相互影响。
4)检测线出入口应设引车道和必要的交通标志;检测线上应有工位标志、检测流程指示信号,应有防止非检测人员误入检测工作区的安全防护装置及标识等。
5)检测车间通道地面的纵向、横向坡度应小于1‰。在汽车制动检验台前后相应距离内,地面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 对在用机动车的技术检验机构检验方法应依据《GA/T468—2004 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营运汽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检方法验依据《GB18565-2001营运汽车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农用运输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性能检验机检验构方法依据《JB/T 7235-1994四轮农用运输车试验方法》、《JB/T 7237-1994 三轮农用运输车试验方法》、《GB 18321-2001 农用运输车噪声限值》、《GB 183221-2001 自由加速烟度限值》。公安交管部门、交通监管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应结合执行。程序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1)拥有申报所承担的检测车辆类型和项目所需的侧滑、灯光、轴重、制动、排放、噪声、速度等必要的能够满足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设备及其校准设备。
2)申请特殊检验资质认定的,还应当具备与从事特殊检验相适应的必要设备和条件。3)对于不适应移动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要求的简易检测装置,不能作为有效配置设备。4)对于满足国认实(2007)74号文第6条要求使用移动检测设备的机构,评审时可以按照《GA/T123—1996移动式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条件》进行考核立项。5.4.10 计算机检测系统要求:
1)机动车安检机构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应当具有车辆登录、规定检测项目、参数的自动检测、自动判定、参数修正(标定)、检测结果数据的自动传输,以及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的自动生成、检测数据自动存档、查询、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
2)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和操作系统等软件,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可以任意篡改或自动生成某些特定车型检测数据的检测软件。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3)计算机联网检测系统应当建立适用的检测车型数据库和适用的检测标准项目、参数限值数据库,符合行业管理的要求,应当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网。暂时不能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网的,应采取相应措施。
4)计算机联网检测控制系统应当设置检测标准、系统参数等数据修改的访问权限,防止随意更改检验报告。
5)从事营运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的机构有关计算机系统管理要求参照上述规定办理。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
6)为了便于公安交管部门和质检部门对检测站开展的检测业务的监督管理,各检测站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开放数据库内容,具体的数据存储格式应符合主管部门规定的检测线联网系统数据库规范。
5.5 量值溯源
5.5.1 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设备已通过合法有效的型式认定,在用计量器具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 机动车性能检验不得采取抽样检验 5.6.6 可用机动车牌号作为样品编号 5.7 结果质量控制
5.7.1 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具体情况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并保存监控实施记录,包括影象记录和文本记录 5.8 结果报告
5.8.1 机动车技术检验报告应使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发出的每一份检检验报告应留存文本备份(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评审组长:评审员: 机构负责人确认: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概述】推荐阅读: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要点10-14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06-09
可研报告资质06-16
资质申请条件07-14
测绘资质须知11-03
军工保密资质申请06-06
聘用护理人员资质06-15
房屋修缮工程资质07-21
建筑工程资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