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必修三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必修三(共4篇)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必修三 篇1

兰州五十二中 隋鑫

本次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的《锦瑟》《马嵬》。下面本稿将逐步从教材地位及作用、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教学说明。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两首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而本单元是专列的“唐诗单元”,众所周知唐诗是古典美学的象征,因而《锦瑟》一诗亦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又因为此诗的具体意境具有朦胧性,很多评论者都发出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故而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巩固本单元前面所了解到的古典诗歌的鉴赏知识和能力,即——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特征,以透视诗歌本身的“境界”。另外由于《锦瑟》一诗还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而对它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及早的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即——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情绪、诗无达诂。《马嵬》相对来讲,诗意比较简单,情感比较直白,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此诗的处理相对简单,主要靠学生自学。总而言之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特点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另外对于他们的人生成长来说,也应该需要接触一些对生命底色有感悟意义的题材。最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能力水平,是故此诗的讲授显得必要而切实可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锦瑟》《马嵬》诗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现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体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发挥合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的阅读鉴赏,正确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此诗的讲解采用“引导与自我生成”的方法,从老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之教师的总结结束。利用教师引导和师生互动刺激学生的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自己文化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锦瑟》诗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难解而有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应该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方面。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如何寻找突破点或者说切入角度去理解诗歌本身,即“结合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五、教学思路

对于像《锦瑟》这样的古典诗歌,以往一般人的讲解思路是朗读、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结合注释讲解诗歌的表层意思、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客观知识点的识记,再到布置作业任务结束。明显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机械毫无趣味、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老师的一味灌输,没有学生自己心灵的参与与能力生成。鉴于此,这里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思维力去获得自己体悟的学识”为基本目的,而设置了“教师巧妙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生成、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活的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识。作为教师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另外,让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既可以像“野人献曝”那样以一份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德情操体验,无形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善于分享的合作精神以及开放的人格和心灵。

六、教学方法

鉴于对教学思路的确定,以及对《锦瑟》《马嵬》诗鉴赏阅读的目标、价值期待,本次教学以引导探究、对话生成、拓展延伸的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七、教学手段

由于《锦瑟》《马嵬》诗是诞生于我国古典时期的文学作品,所以如何能让教学的情景更加切合当时的语境,在教学设置中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本次教学拟采用电脑多媒体为基本辅助手段,通过多次的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进入“古典的情景”,再通过诗画图片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营造一种朦胧美好的古典感受环境。利用这所有以激荡学生的求知心灵,更好更顺利的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八、教学过程

(一)以唐代诗人的特点,及耳熟能详的诗词进行导入。

(二)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自己体验朗读。

(三)抓住《锦瑟》的情感线索。

(四)从四个典故入手,分析诗人背后隐藏的情感。讲解正文,抓住每联的关键意象,引导学生从意象所反映的情感特点入手带有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般的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互相交流,在学生

分享与自我生成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总结,最后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研究学习的“成果”。

(五)再次引导学生找寻此诗的“核心意象”,以此为基点,引导讲解此诗的多义性,在理解诗歌多义性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应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与能力。

(六)进行开放性的总结:主旨突破。

(七)由作者生活经历,自然过渡到《马嵬》。

(八)朗读并运用诗歌技巧进行突破。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九)布置作业: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对《锦瑟》诗意境的感受与心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特别要加进去自己的理解以及从诗歌鉴赏的技能方面说清自己这样理解的可能。

附加部分:板书设计

《锦 瑟》

李商隐

典故-----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 篇2

一、关于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商隐。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在荥阳。有《玉谿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谿生诗详注》较为详备。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同情“不师孔氏”的元结,更同情“言皆在中兴”的刘蕡。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向的一个诗家。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常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含蓄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后代学他的人,例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专门讲究典故和词藻,在语言的色泽上用工夫,形式主义的倾向非常显著。李商隐自己的诗也不免晦涩和浓得化不开的缺点。有时因用典深僻而遭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不过他也能够不依赖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效果,例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有情调,有色彩,有气氛,却并不靠典故来烘托牵引。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征还写出它在诗人头脑里引起的特殊感觉,绝非寻常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得到的。至于《夜雨寄北》那样述情如话的诗,虽然为数不多,也表明作者并不缺乏白描的本领。

同时,李商隐的优秀作品都是言之有物,并非专讲表面的涂饰。由于他的身世经历,他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世情的认识都不是浮浅的。在他的诗里感慨讽谕都有一定的深度。他的政治诗如《有感》《重有感》《哭刘蕡》和《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都有深切的忧愤,攻击宦官、藩镇,更表现出识见和胆量。他的咏史诗往往有讽有叹,以古喻今。咏物诗往往借慨身世,如《蝉》和《扶风界见梅花》,在写物的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自己。他的爱情诗(不包括写爱情而别有寄托的诗)常常写相思失望,其中较好的几首能给人情深语挚的印象,也有一些免不了一般艳情绮语中的浮薄气息。这一类的诗虽然有特色,却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如果说李商隐善于言情,却有一定的理由,他的寄内、悼亡的作品就可以作证。

李商隐从过去诗人接受多方面的影响,庾信、李贺的色调,杜甫、韩愈的句格,在《玉谿生诗》里都不难发现。李商隐的七律往往在秾丽之中时露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使读者容易联想到杜甫的一些优秀作品。长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写法受杜甫《北征》的影响,虽然比较质直,艺术上似不及《北征》,但更多写国家大事,政治性更强,更多地表现了“诗史”精神。

李商隐的绝句,和他的律诗一样,讲求精工,巧于用笔,构思细密,唱叹有情。论艺术成就也不在他的律诗之下。在当时的作家中,杜牧的绝句非常突出,他们是并驾齐驱的。

由于李商隐一生中许多遭遇不称心,他的诗里恬愉散朗的境界少,哀伤抑郁的表现多。他的近体诗因为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感染力往往很强。(《唐诗选》,人民文学1978版)

二、有关评述

1.(《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

2.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

3、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首言锦瑟之制,其弦五十,其柱如之,以人之华年而移于其数。乐随时去,事与境迁,故于是乎可思耳。若乃华年所历,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特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绪,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日而成追忆也。然而流光荏苒,韶华不再,遥溯当时,则已惘然矣。此情终何极哉!此诗说者纷纷,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也。自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说诗家多奉为指南。然以分配中两联,固自相合。如“无端五十弦柱”、“思华年”则又何解以处此?详玩“无端”二字,“锦瑟弦柱”当属借语,其大旨则取五十之义,“无端”者犹言岁月忽已晚也,观下句自见。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晼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清·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

4.此言贵妃殁后,徒闻在海外蓬莱之上,其与玄宗他生之夫妇未卜,而此生则已休矣。所以清宫长夜,无与为娱,徒闻卫士之鸣柝,无复鸡人之唱筹,盖形其萧条寂寞之情也。因思此日,六军衔愤而同驻马,当时七夕信誓而笑牵牛,其为哀乐何如矣。而余所惜者,四十四年之天子不能保一贵妃,反不如卢家夫妇犹能百年相守也,是不重可叹哉?(同上)

5.海外九州,事属虚诞,帝乃求妃之神于方外乎?他生未必可期,此生已不可作,何复废寝思之耶?虎旅鸡人,几于虚设矣。吾想六军皆驻,徒然七夕私盟,五十年天子,求保一妇人而不可得,堪为色荒之戒矣。(唐汝询)言相传太真在蓬莱而其实就死。此时帝在军中,有刁斗之声,无朝廷之乐,然则笑牵牛之常隔,反不如卢妇之白头矣。(清·唐汝询《唐诗解》唐汝询、吴昌祺评语)

6.玉妃既缢之后,上皇悲不自胜,因而谬托方士家言,言方士排神驭气,至于海外仙山,抽簪轻叩院门,果有太真出现,授以钿盒半扇,仍约生生夫妇,此无非欲聊自解释者也。今先生特又劈手夺去其说,言他生则我不能知,至于今生,则眼见休矣!因急以三四实之,言既是他生尚愿夫妇,何不今生久住宫帏,而乃自致马嵬宵柝,永辞上阳晓漏耶?便令方士饰说更无以得申也。此六军、七夕、驻马、牵牛,随手所合,不费雕饰,而当时陈玄礼侃侃之请,与长生殿密密之誓,一时匆匆相逼,遂成草草不顾,写来真如小儿木马,鬼伯蒺藜,既复可笑,又复可悯也。末言四十余年天子,而不能保一妇人,以为痛戒也。(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评语)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1.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2、身无彩凤双飞翼,3、何当共剪西窗烛,4、春蚕到死丝方尽,二、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 《李义山诗集》。诗与__________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__________并称,也有“温李”之称。其诗多抒发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构思缜密,词采缤纷,意境深远,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4.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读懂诗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一步。欣赏诗歌切忌在不懂诗意的情况下架空分析(1)锦瑟无端五十弦(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望帝春心托杜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3)只是当时已惘然(迷惘,茫然)

(4)空闻虎旅传宵柝(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无复鸡人报晓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6)如何四纪为天子(古代以木星绕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4.《锦瑟》诗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典。《锦瑟》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典太多。只有明白了典故的含义,才能进一步解读诗歌。(1)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李商隐用这典故,可以有多重意思。一是人生如梦的失落感。二是消解人生之执著:既然梦为蝴蝶栩栩然,梦醒则蘧蘧然;如果人生果如一梦,则这人生之梦醒来后,人生之执著还不是和梦中之蝴蝶栩栩然一样滑稽吗!三是梦为蝴蝶时也确实栩栩然。李商隐特别用了个“迷”字,恐怕是以上三种意思都混杂起来,连自己也无法分得清了。(2)望帝春心托杜鹃

《说文》:“望帝淫其相妻,惭,亡去,为子规鸟。”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望帝化为杜鹃(子规),以其鸣叫表示悔恨羞惭,李商隐何以要用到这典故呢?从扣题上看,“庄生”句是说锦瑟可以弹出如晓梦般的迷离心事,而“望帝”句也就表示锦瑟可以弹出人生的无限哀怨了。(3)沧海月明珠有泪

《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文选》李善注:“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诗句中说“月明”,表示此夜月满,则此时之珠也应当是最圆润的。这珠也就是泪。泪是人在心中激荡时的分泌物。捉摸李商隐的意思,当是在表面上切合锦瑟的题目:其音圆润而且充满感情。(4)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的前辈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也。”蓝田美玉深藏地底,而艳阳高照之时,良玉所生的烟便透过地表悠漾于空际。玉不可见,只可见烟,而见烟则可从而想象玉之优良。戴叔伦说的是高品位艺术的特色。李商隐用以形容弹瑟所达到的高水平。

5.《锦瑟》诗颔联和颈联在写法上运用了运用典故来表达感情,表达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马嵬(其二)》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诗讽意深而用笔重。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三、1.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

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4.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

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7.李商隐诗的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四、总结、扩展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三、阅读鉴赏 《锦瑟》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 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4、《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5、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6、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7、“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8、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9、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10、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11、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12、《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李商隐诗两首 教案 篇3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播放《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诗】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播放《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诗】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互动设计3]深山倾情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互动设计4]锦瑟遗情

《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互动设计5]伉俪深情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播放《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6]解题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诗: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互动设计7]《锦瑟》赏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

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互动设计8]鉴赏要点

1.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 “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互动设计9]典故、传说简释

1.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3.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4.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四、整合评价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五、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10]赏析《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三、整体感知《锦瑟》

《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四、《锦瑟》赏析

1、解题 释义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诗: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首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

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尾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 “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典故、传说简释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总结:李商隐诗的用典

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3.理解《锦瑟》的象征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4.理解《锦瑟》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

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五、赏析《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1、释义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2、章法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3.《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六、总结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必修三 篇4

开场白:这节课我们上李商隐诗二首。这节课我们叫诗歌研读,目标是感受诗歌内涵和表达技巧。

投影:李商隐简介。着重强调:晚唐诗人,和李白、李贺并称“三李”,现代学者称之为“朦胧诗人”。李商隐诗歌特点。一.回味:(此活动与课后练习三有关)我来帮助大家回味: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重点评析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孤寂的心理。特别是后两句,有着丰富的内蕴:失恋感受,追求高洁与孤独……

《夜雨寄北》示范朗读后,大家读起来,写给远方的妻子一首抒情诗。想象与现实交织……

《无题》读。这首爱情诗,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传达出一种苦苦追求,至死不渝的深情,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积累一点知识:烛是李商隐比较钟爱的意象之一。作者常用烛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此外还有蝴蝶、嫦娥等。简析(此次活动与课文练习二有关)讽意至深,用笔之细

李商隐<<马嵬>> 先要求学生读.教师评: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因此要读得深沉一点.再来一次.共读了3遍.

课件介绍"马嵬之变",学生默读屏幕. 话题:简析<马嵬>中的对比手法.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议一议,再来交流……开始。(任选一联,分析它的对比手法)举手发言。

一女生分析颈联:六军同驻马,——杨贵妃的死日,是悲哀的;七夕笑牵牛——回想起当年的故事,是喜悦的。是悲与喜的对比。一男生分析颔联对比:虎旅传宵柝,表现出惊恐与紧张;鸡人报晓筹,宫中生活的安逸。

一男生分析尾联:天子——卢家对比,如何贵为天才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 小结:(注意关键词语记录)

首联:呼应诗题,起笔议论,有意从“马嵬之变”的后事写起,肯否之间,表现出千钧笔力。

颔联:暗写马嵬之变,兵变的惊恐与昔日的鸡人报晓筹的安逸形成鲜明的时空对比。

颈联:明写“马嵬之变”,对句用典,时空对比更为鲜明。尾联:深化议论,强化对比,点明题旨。

整首诗通篇对比,用笔至深,批评唐玄宗自取祸乱,充满讽刺与悲剧意味。

强调:品诗要尽量学会用四字短语欣赏品味。积累一点知识:

从《马嵬》中认识一种章法特点—— 突起:开头精警有力;

纡行:中间部分纡曲而富有变化;

峭收:结尾劲峭而有余味。例子如《陋室铭》、《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揣摩(此次活动与课文练习一有关)

《锦瑟》是李诗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较为伤感的,大家读两遍。

话题:让我们试着揣摩《锦瑟》是一首与“恋情”有关的伤感的抒情诗。

(手上要有笔,随时把自己的思想火花旁批在诗句旁边)试着揣摩:每一联都说着恋情呀。

一男生:锦瑟发出的美妙的声音引起了诗人的无限伤感,华年:青春年华。

一女生:颔联,从恋情的角度,回忆与现实交织。

追梦,梦中的回忆是多么的美好,婉曲表达自己心情。可能就是对往事的追怀。望帝死后变为杜鹃,活着没法实现,死后都不甘心呀。这种伤痛除了恋情外,还有什么可比呢?

一女生:颈联:沧海月明多么美好,但是有人在流泪,泪大的像珠子一样。

美好的蓝田玉,看的是丝丝缕缕的愁,可望而不可即。一女生:尾联:从梦中醒来,此情是能够久久地等待的,但是到现在只能成为追忆。

一男生:追忆一词笼罩全篇,追忆与思遥相呼应。对无限往事,如烟往事的回忆,可惜只是带给我的惘然,无限哀伤,没有着落的感觉。沧海联:沧海明月,写的是又艳丽又纯美,珠有泪:带来的是无尽的哀伤。

蓝田日暖,暖,温暖,浸润心灵。玉生烟:很哀伤,像烟一样消失。孙绍振先生认为:唐诗中,春心在描述心情时,则是特指男女感情与恋情有关,杜鹃啼血染花隐含着不仅是绝望而且是不能明言的恋爱。张中行先生解读: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再用这种伤感的语调读诗一遍。积累一点知识:

观察古诗的一种写作技法——用典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引用古事或古语,婉曲在表达今义。效果:精练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小结:

《锦瑟》抒情,余音袅袅: 《马嵬》感怀,一唱三叹。

课前几分钟,肖老师让学生们朗读了《秋声赋》的后两段。

师:刚刚从秋天走出,看看窗外是怎样的天?

生:雨天

师:雨是那个唤起我们许多记忆的一种东西,喜欢雨天吗?

生:不喜欢。

师:不喜欢,我用四个字来说说“又是雨天”,猜猜看我对雨天是什么感情?你来说。

一生:觉得雨天发生很多的事情,有点感伤,有点怀念。

师:你从老师的哪个字感觉出来?

生:又是 师:又是,同学们说她解读得对不对?

生:对

师:从一个词上她感觉到老师的一种情感,不错。来,再听,又是雨天。

一生:感觉你有点不耐烦的感觉。

生:(轻声)啊!(笑声)

师:同学们说他错了。好,你来说。

一生:我认为老师刚才的感觉是十分高兴的,十分欣赏的,又是雨天,终于雨天又来了,老师非常期待这个雨天,非常期待这个下雨的季节。

师:同学们说对不对啊?

生:对。

师:这四个字,老师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节奏,读出的情感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这就说明朗诵是建立在对文字揣摩的基础上的,是不是?

生:是。

师:来,模拟一下。西南旱灾的人们是怎么说这四个字的?

生:又是雨天!

师:太高兴了,是吗?再来,广东雨灾后的人们是怎么说这四个字的?

生:又是雨天!(拖长声音,充满苦恼)

师:对了。同学们,雨天啊,是很容易唤起心头一种情感的,它装载了太多的东西,它很容易唤起我们心头的一些遥远记忆,心底的一种深沉。同学们,从表达情感的需要,雨天往往适合于回首,适合于追忆。今天,这个雨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听一听他心中的锦瑟之音,好不好?

生:好。

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开始。

(生读《锦瑟》)

师:好。题为《锦瑟》,什么是“锦瑟”,快速找出来。

生:一种乐器。

师:一种乐器,一种绘有美丽锦文的乐器,那么,李商隐这首诗在大家的第一次朗读之后,你告诉我它是写锦瑟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写什么?

一生:写他自己。

师:写他自己,写他什么事,找出一个字,写什么?

生:思 师:思,刚才同学们说出来了,思,或者换一个字。

生:忆

师:哎,这位男同学说出来了,忆。来,把开头和结尾四句话再一起来读读,锦瑟一二读。

(生读)

师:这是一首李商隐回首往事的诗,那么回忆,同学们考虑一下,在回忆的时候人们的情境是……或者说,回忆的文字在朗读的时候节奏是……

生:慢

师:哎,舒缓,缓慢一些。第一次朗读了,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这种回忆的感觉。注意,要放慢节奏,缓慢一些。“锦瑟无端五十弦”一二读。

(生齐读)

师:如果要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最后两个字“惘然”要……

生:慢一些

师:哎,再来一遍,“只是”一二开始

(生读最后一句)

师:慢慢的,还在回忆,这个“然”字不一定就从回忆中醒过来,它还在引导着我们继续去沉醉,继续去思考。好,这位女同学,你给大家读一读。

(一女生读,读得一字一顿)

师:速度再慢一点好吗,读两句,最后两句。

(女生读最后两句,读到“当时”的时候笑了)

师: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所有同学一起来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再说说看,这次读了以后你告诉我,这首诗你读出了诗中的……

生:悲伤。

师:好,马上就说出来了,悲伤。你呢?

另一生:哀愁。

师:其实,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这首诗同学们都认为是一首极其伤感的诗,说说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怎么说?

生:哦,表达了他很悲伤的情感。

师:哪个词上面表达了这种悲伤? 生:泪。

师:有泪的记忆是伤感的,是吧,(生答:对)这个泪字要读出他的伤感味道,不应该是这么平淡的,对不对,再来,“沧海“这句话。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在生读“珠有泪”时一起读,带动了生的情感)

师:旁边同学再读一读句子中的伤感。

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生在读后一句时读成蓝田玉暖日生烟)

师:蓝田日暖玉生烟(师重读一遍)。烟的一种感受,泪的一种感受,慢慢的给你一种伤感的基调,但我觉得你第一个词的爆发力很强,它不是伤感,你用的是“沧海月明”(音调较高),请注意一下。后面同学再说说看,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伤感?

一生:最后一句。

师:请读出来。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怎么说?

生:有些人回忆是很痛苦的,很凄惨的,所以说想起往事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师:那么读出这句话。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好,还有吗?找找看,哪些句子?来,这位女同学,悲伤是你说的,你来说说看。

一女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师:你是第一个能够把伤感和情感结合在一起的同学。(生鼓掌)应该骄傲,因为真正懂得了文字而不是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进入了灵魂。你告诉我,哪里有伤感?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就是庄生梦蝴蝶分不清自己在世界外面还是在世界的里面;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有一个典故——杜鹃啼血。

师:哎,杜鹃的啼血……

生:是非常感伤的……

师:是非常感伤的……然后,延伸出来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感伤。这种感伤就浓浓地映照在我们诗歌中的每一句,每一什么?

生:字。

师:同学们,如果说,回忆是需要缓慢的,感伤就要加入一份低沉。前面几位同学之所以没有把这几句话读好,是在于他们只理解了回忆的一种平缓,却忘记了感伤的那份基调。好了,再在老师的指导下读读这首诗,注意不但是慢,还要慢出那份忧伤,所以,关键字关键词一定一定要读好。“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二开始。

(生读)

师:读得多好,为了加重一下这种感伤的味道,我建议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是当时已惘然。(师范读)一二开始。

(生读)

师:好,整齐朗读一遍。注意一下,为了朗读的需要,同学们考虑一下,李商隐此时已经进入人生的晚年,他读的语调没有你们中气足,他可能会有一些哽塞之音,他也可能会有一些停滞之音,但是,只要得其情你都可以把他的感觉读出来。懂吗?来,“锦瑟”一二起。

(生读,师也读)

师:哎,伤感的味道慢慢地弥漫了我们这个教室。那么,同学们,一首诗如果只是伤感,那么,它就只是眼泪,一首诗如果只是眼泪它又如何可以做到家喻户晓。这个伤感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我还能从这首诗中什么来,自由读一遍,轻轻的读。

(生读)

师:好,这位同学你为大家读一遍,同学们听听,你还能从诗中读出什么来?前面读出伤感,是一种情感,你还能读出其它什么?(该女生读)

师:最后一句全班读,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那你来说说看,你还能从这首诗中找到什么?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觉得可能还有点遗憾。

师:遗憾,还属于情感,是吧,伤感之后,还有一些遗憾,人生不足的一些遗憾,对吧。那么,考虑一下,抛弃这些感情的因素,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生:爱国。

师:嗯,我们现在不在解读文本。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诗里面有伤,这首诗里面还有什么?或者说,这是一首很伤感的诗,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生:回忆的诗。

师:回忆的诗,回忆就会带来情感,我想你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是这意思吧?(生答对),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很真的诗,发自内心的诗,同学们说是不是?

生:是。

师:每个字每一句都出于作者的心底。女同学,一起来。

(女生读)

师:你们的细,你们的柔很好地诠释了李商隐的哀伤,那么,这还是一首充满真情的诗歌。好,还有没有第二个词语,这是一首怎么的诗。你来说?形容词就可以了。

生:无奈。

师:我们不谈情感,我们现在抛弃情感,走出情感。你读了这首诗觉得还有什么味道?来,这位女同学。

生:我觉得很朦胧。

师:很-朦-胧。哪里?

生:像这些蝴蝶、杜鹃这些意象就给我们很朦胧美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蝴蝶、梦,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还有杜鹃、泪。

师:杜鹃也很朦胧,是吗?

生:还有烟。

师:哎,玉生烟,另外还有沧海明月似乎都在遥远的天边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你感觉到这里都是很朦朦胧胧的,是不是,同学们?

生:是。

师:哎,这首诗就觉得它特别朦胧。换成一个字,我觉得这是一首很……,一个字。

生:梦一样的诗。

师:梦一样的诗,那么,我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讲,幻,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幻,虚幻的幻。因为这首诗的最后是说“惘然”,对吧。这些很朦胧的意象堆积成了这首诗,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首很幻的诗。好了,那么迷茫的诗,应该怎样读出来的,我们既要读出它的舒缓,又要读出它的伤感,另外还要感觉到那种迷茫、迷离不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语音的轻重调节,语气的长短调节来表现出诗人在回首时伤感的那种迷茫、朦胧的情感。自由朗读一遍,读出这种迷茫,读出这种幻觉,读出这份朦胧,注意轻重缓急的调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注意,一弦一柱读读看。

师:一弦一柱思华年(师生共读)好了,有重音了,有长短音了,一起再来一遍。

(生读,师也读)

师:越来越慢,越来越缓,越来越低到无声,这就是朗诵的艺术。好了,还有吗?这首诗是迷茫的,这首诗是伤感的,这首诗是真情的,你还能从这首诗读出这是一首怎么的诗?来,你来说。

生:这首诗像在向我们倾诉一些东西。

师:也就是说感动,还是情感层次面的,倾诉一些怎样的东西?看看,诗里面写到哪些东西?

锦瑟有美丽的花纹,庄生晓梦迷的又是五彩的春天飞舞的蝴蝶,望帝春心啼唱的是那哀愁的杜鹃,沧海、月明、珍珠、泪,接下来,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东西都是作者要说的东西,你觉得这些东西含有什么?一起来说说看。

生:悲。

师:很悲,这个悲的情感已经融在事物的表象,但这个事物为什么不是一处荒草,为什么要是这些东西呢?沧海、月它同样为我们制造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悲伤。

师:悲伤。我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中间的四句话。

(一生读)(鼓掌)

师:嗯,蝴蝶、春天、杜鹃、蓝色的大海、明亮的月亮、玉淡淡地幻化成一阵烟,这些东西除了含有悲的情感因子外,它同样给我们一种美丽的感受,很美,很美,它可能会代表一种你刚才所说的美丽的情感,请坐。那么,美丽的事物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什么?

生:喜悦。

师:喜悦?这首诗既然全诗都是一种伤感的基调,那么,这种美丽就要读出他对它曾经有过的一种……

生:向往。

师:哎,向往,那种急切,那种盼望,然后,一种盼望而不得的悲伤要从这些字词中感受出来,好,一起来读出四句话的美丽。“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读。

(生刚读“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好,意象的那个词注意重音,同时表达出一种发自心底的一种向往,想一想蝴蝶之美,想一想沧海月明等等。“庄生晓梦迷蝴蝶”开始。

(生读)

师:伤感在美丽的事物上慢慢表现,美丽不仅仅是它的意象,也许还是它美丽的理想、美丽的抱负。那么,同学们,我们也有理想,也有伤感,那伤感很可能就是门前角落的一把扫帚,那么,李商隐为什么不用这个词?他写的这四句话就像同学们说的完全是在用……

生:典故。

师:是的,典故。也正是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这首诗又增加了书卷味道、文化的味道,所以,我还认为这首诗是雅的,不俗的。这种雅味应该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再次朗读,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庄生晓梦迷蝴蝶——男同学一二读

(男生读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女同学

(女同学读望帝春心托杜鹃)

师:男孩子

(男生读沧海月明珠有泪)

(女生读蓝田日暖玉生烟)

师:一起读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二起。

(齐读)

师:这一系列的东西,这四句话其实也紧紧地把作者的哀伤、作者曾有的美丽、作者的那份遗憾、作者的那份遥远的感动以及作者特有的文化味道深深地表现出来,所以说诗中有伤,诗中有画,诗中唯美,诗中含雅。(出示幻灯片内容)当然,你还能读出这首诗其他的东西,好,把这首诗做一个综合性的朗读,这个时候你要读出诗中很复杂的东西来,很深沉的东西来,它不仅仅是伤感所能表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背背好不好?

(生和师一起背诵)

师:你看,同学们读得多好,比第一次的朗读进步多少,这说明唯有进入诗的境,才能读出诗的魂。那么,同学们,“惘然”与否我们姑且不在今天讨论,你考虑一下,诗人面对美丽的景色想到他那美丽的年华,那么他想到的美丽年华该如何成为他的华年,请同学们告诉我,华年时代的作者可能是怎样的形象?展开你的想象。(出示幻灯片内容)一生:年轻

师:年轻,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年轻,很好。还有吗?

一生:意气风发的。

师: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很棒。再说。

一生:对往事有着美好的追求,义无反顾。

师:对往事?对吗?

生:对未来。

师:哦,也就是说,有远大的抱负,有美好的理想,有美好的梦想。哪句话?

生:庄生晓梦迷蝴蝶。

师:很好,再说,可能是怎么的形象?

一生:年轻的时候很快乐。

师:年轻的时候很快乐,为什么?

生:因为现在他老了,思华年就……

师:不对,你认为是因为现在老了回想过去年轻时候很快乐。年轻时候的快乐是为什么呢?有理想,有抱负,还要有什么?

生:有爱情。

师:对,当然,他也会遭受到人生的一系列……

生:挫折。

师:对,挫折,但是我相信春心永在,望帝春心托杜鹃。旁边同学,还有什么?

生:应该还有夹杂一些对感情的……应该说在感情方面……

师:你比较关注他的感情,是吗?(生笑)

生:因为刚才说了在一些方面受到挫折。

师:哦,你觉得年轻并不意味着没有挫折,快乐也是需要挫折有来奠基的,是吗?

生:是啊

师:但是,他从来不会……

生:不会因为挫折而哭泣。

师:他一定会有新的希望。(生答是)沧海月明珠,即使是在曾经有泪的日子还等待着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即使明月是那么得遥远,是吗?追求永远在他的心里。好了,年轻、英俊潇洒、意气风发,对理想对爱情有着不懈的追求,要建功立业,还有他的文采又是那么得出众。一起再来读读这四句话。

(生读)师:不知不觉我们感受这四句话就是华年的一种回忆,而今天华年不在,人即将走入人生的黄昏,所以,他不由自主地追忆起此情,是吧。那么,考虑一下,锦瑟似华年,此情成追忆,这首诗中,他追忆的是什么情感?他回忆的是什么情?(出示幻灯片内容)

一生:有他在官场上的一些情感,还有他自己的一些个人感情。

师:嗯,你先强调的是官场上的一些感情,哪里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从背景上看,他在官场上他遭受贬谪,这首诗他是在遭受贬谪之后所做,所以这首诗当中有一种遗憾的感觉。

师:嗯,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是这意思吗?

生:对。

师:嗯,旁边同学,你认为诗人追忆的可能是什么情?

生:对年华已逝的感慨。

师:年华已逝的感慨,哪里? 生: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嗯,想到了曾经灿烂的岁月在面对现在可能是即将逝去的晚年,年轻不在,青春不在,所以,你认为这是自伤身世、感叹年华的一首诗,是吗?

生:是的。

师:好的,后面同学再说,你认为这首诗追忆的是什么?

生:这个追忆的是……

师:有官场的情感,有个人年华已老的情感,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情感?

生:还有年轻时的作为,因为年轻时没有什么作为。

师:哦,人生的一种无奈,其实也就是说是自伤身世的一首诗。

生:对。

师:嗯,请坐,旁边同学再说,你觉得它有什么情感?

生:我觉得他有一种对爱情的那种……

师:爱情,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望帝春心托杜鹃。文下注解告诉我们这是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师:青春、爱情、理想,你为什么只咬在爱情上面呢?

生: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大家笑)

师:前面同学们都说光了,其实你发现这儿真的是有爱情,是吗?

生:是。

师:锦瑟,瑟这个词有一个词语是——琴瑟合奏,是吧,这是形容——

生:夫妻。

师:是啊,夫妻,还真是这样。李商隐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等他有了爱情的收获以后不久,他的妻子在他39岁的时候离开了他,这可能是一首爱情诗、悼亡诗,怀念他美丽妻子的一首诗。(出示幻灯片内容)

师:好了,四五种注解了,同学们真的了不起,你们在阅读当中已经哪个把诗歌的注解看清楚,而且增加了自己的一种想法,看看,文本研习四怎么说?

(生看文本研习四)

师:锦瑟这首诗有很多的解说,主要有爱情悼亡说和自伤身世说,其实这首诗在同学们的表述当中已经慢慢地把李商隐的背景说出来了。看,李商隐仕途坎坷,抑郁不得志,情感的经历也异于常人,中年丧妻,他自己也在46岁抑郁而亡。人生的坎坷,爱情的失意,多愁的性格,凝聚起来就成了这首锦瑟,一起来读读最后两句话。

(生读)

师:这首锦瑟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上最难解的一首诗,是中国诗歌的斯芬克斯之谜。所以清代诗人王士祯说“一片锦瑟解人难”(出示幻灯片内容),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也说::“义山的《锦瑟》……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出示幻灯片内容)好,同学们,这首诗的注解绝对不只这两种,你还想有其他的理解首先要——

……

师:要想获得其他的理解,我全班同学要和我一起——

生:读起来。

师:对,读起来,每位同学默默地读,无声地读,我们现在进入无声的读,读起来,想一想,这首诗是否还有其他新鲜的注解?别具慧心的你还能从中看到自己心中怎样新鲜神秘的“锦瑟”?(出示幻灯片内容)

……

师:从无声走到有声,轻声地读继续思考。

(师生一起轻读)

师:这位同学你说说看还有其他的解释吗?解释这首诗的有150多篇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解释,你还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可能是什么?

生:我认为……

师:走出爱情悼亡诗,走出自伤身世诗,你觉得还有什么?

生:还有……一种遗憾。

师:遗憾,其实就是人生的追求而不得的遗憾,是这意思吗?

生:是

师:你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而李商隐可贵就可贵在比你更具有哲理化和专业知识,对吧,而你却是最朴实的,因为我们还不能到达他的文学造诣,真的是有遗憾的,这不仅仅只有伤感,那么,我想这遗憾的背后还饱含着继续追求。好,你把最后两句遗憾一下。

(生读)

师:请坐,刚才一位女同学已经说了另外一种注解:政治上的失意,官场的不适。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能继续补充你自己的想法吗? 一生:我觉得他还有对外部生活环境的痛恨吧。

师:哦,政治的不满,是吧?

生:是啊。幻灯片上也放映了,当时他受到了两派的挤压,不受重视,所以对外部环境有所痛恨。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他在说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原因是政治不清明,是吗?

生:是啊。

师:知道吗,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在我读了庄子的逍遥游以后开始我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因为我对这个待字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情可待,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反问语气词,而是人生有所待的待,待是什么意思?依赖、凭借,你看看玉生烟要凭借日暖,珠有泪要凭借沧海月明,那么李商隐想要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他应该享受到皇帝对他的重用,这是你我在这堂课里得到的共鸣。其实,有的时候不需要解读得非常详细,你看看著名学者张中行他就说了一句话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只要不求甚解,因为李商隐的这首诗他的很多的情感、很多的主旨用他名字中的一个字来解释,是哪个字? 生:隐

师:对,隐。他把一切都隐含在这首诗歌里面,而外物出来的是他的一份情感,也是一个字,伤。伤隐——李商隐(出示幻灯片)是不是?把自己的内在的悲愤和伤感慢慢地外露出来以后却隐藏了自己很深的诗歌主旨,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正和一个人的文风是相同的,这也是他远远超出其他诗人的一个地方,张中行就说了: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其实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解释,是不是,我也相信随着时间、阅历、文学慢慢地积累,我们会对这首诗做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要触摸到这个晚唐才子的情感,最好的解读手段是什么?

生:读

师:对,读,应该是发自内心,源自灵魂的诵读。(出示幻灯片)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把这首诗诵读一遍,站起来,注意——伤、幻、雅、美等等,另外,还要抠,因为隐并不是很放起来的感受,所以还要有一份书生的内敛之气。“锦瑟无端五十弦”预备起。

(生读)师:书合上,让我们齐读这首诗,运出丹田之气,不要轻易地发出第一个字,因此,第一个音符他需要情感的凝结,就是这个锦瑟也不是突兀而来的。我请一位女同学来领读第一二句,其他同学跟上去,最后一句的时候,女同学读一遍再男同学读一遍,然后所有的同学齐读一遍。

(一女生领读非常动情,生齐读也非常深情)

师:谢谢,下课。第一环节:简要导入

师: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第二环节:词句感知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停顿,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音,再齐声朗读。

(ppt稿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并出示嵬、卜、柝、筹的注音和节奏的划分:

马 嵬 wéi 李商隐 b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tuò chóu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生齐声朗读。

师:这首诗课下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我们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勒出来。(ppt显示第二步:疏通文意)生用三分钟自学。

师: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屏幕上红色字的含义。(ppt显示)生: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ppt出示:每个加点字的含义)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们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1: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 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 者在这里说这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2: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向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3: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4: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学生再次齐读。第三环节:话题探究

师: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ppt显示第三步:弄清史实)

生: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都写出来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此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悲凉,可怜。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2:还有无奈。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当得很窝囊。

师:是呀,作为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逃亡的苦难境遇,同时在马嵬 驿官兵哗变,“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待?

生1: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自己悲剧,他是自作自受。生2: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师:好!说到这里,也就说到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辨析态度。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作者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ppt显示第四步:辨析态度)

生1:作者是轻蔑嘲弄的态度。生2: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ppt显示第五步:分析技巧)

请同学们先自我思考,再与前后桌交流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读书并讨论四分钟……(ppt显示出提问的问题)生1:我们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第一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作者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 痴心空想的意思。二联和三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说的非常好。作者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再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用笔也是委婉,再加上三联和二 联倒叙的手法,还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你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更是在对比中点名主旨,体现了 立意的含蓄。师:请哪位同学再说说文中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说说诗中怎样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第一联用“他生未卜”和“今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言要世世 为夫妇,二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三联用“当时”和 “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一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你当了四十五年的皇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家能给女 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

师:非常好!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文的内容和写法。现在我想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作者的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学生小声朗读,两同学示范并简单评价。学生再齐读一遍。第四环节:意图挖掘

师: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请大家看大屏幕。

(ppt显示第六步:知人论世。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 度使判官等职。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师:请问这首诗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生2:我觉得还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是的。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作者渴望贤 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曾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由此,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 凉。第五环节:总结背诵

上一篇:交通事故复议申请书下一篇:学生公寓维修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