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篇1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施行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将胃肠道的内容物在负压作用的吸引下流出,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痛、腹胀,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用于胃肠道手术前后及腹腔脏器严重损伤等。然而在临床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常遇有胃管不畅的情况,通过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胃管盘在口腔内或扭曲在咽喉部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给病人置入胃管的过程中,护士凭主观臆断或病人吞咽不够,特别是危重病人不合作时易发生。(2)胃管经过多次消毒变软难以插入。此时应立即拔出胃管,选择较坚韧光滑的胃管重新插入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置胃管的重要性,以便取得合作。胃管置入过深至幽门部或十二指肠内

(1)一般发生在身材矮小的病人。置胃管时如按正常标准易造成引流不畅(胃管在胃内打弯)。(2)行胃肠吻合术时,胃管过于牵拉使胃管停留在吻合口下肠腔内,护士遇有这种情况时应通知医师共同排除故障,以防胃液潴留。蛔虫梗阻

蛔虫的特点是有孔即入,这种情况发生后,胃管无液引出,也无法注入冲洗液,阻力感极强,此时应拔出胃管,调整后再置入。食物残渣阻塞

胃管的侧孔被食物残渣阻塞,多发生在饱食后胃肠道疾病或穿孔,胃内潴留或残留食物过多,而阻塞胃管侧孔所致。此时可以从胃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多次稀释性的抽吸,也可排除不畅。但不能注入空气。胃管的侧孔紧贴胃壁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篇2

1 临床资料

70例胃管不畅患者中, 男52例, 女18例, 其中因胃管扭曲影响胃管不畅的7例, 因胃管插入深度不够的9例, 胃管插入过深的12例, 胃管侧孔紧贴胃壁的18例, 食物残渣阻塞胃管16例, 凝血块阻塞7例, 蛔虫阻塞胃管1例。

2 典型病例

例1, 患者, 男70岁, 诊断为低位性肠梗阻。入院后胃肠减压6h, 胃肠减压量只有300m L粪样液体。查体患者腹部高度膨胀, 肠鸣音消失, 经检查患者胃管滑落, 随即将胃管向胃内深入20m L, 胃液自动流出, 30min后引出1000m L以上粪样液体, 患者腹胀立即减轻, 说明胃管因滑脱于食道至深度不够所致。

例2, 男34岁, 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术后1天患者胃肠减压器内只有少许胃液引出, 让患者更换体位和更换胃管方向均无效, 当即松开胃肠减压装置, 用生理盐水, 20m L向胃管内注入少许液体。然后再次抽吸时, 抽出胃液, 后连接胃肠减压器, 胃液自动流出, 说明胃管侧孔阻塞所致。

3 原因分析及对策

3.1 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咽

造成胃管不畅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主观臆断或患者吞咽不够, 患者口腔过于干燥或有粘液, 特别是危重患者在不合作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临床遇到这种情况, 护士应立即拔出胃管, 并耐心向患者解释, 以取得合作。 (1) 如神志清醒者, 我们试用吞水安放法取得满意效果, 即下胃管前先让患者漱口, 然后将胃管插入10m L时, 再给患者少许温水, 随着患者的吞咽迅速将胃管置入胃内, 多能一次成功。 (2) 在冬季一次性胃管使用前, 先用55~80°C温开水浸泡3~5min, 使胃管变柔软, 后用镊子拉成直条再操作, 可避免扭曲。 (3) 对神志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 易选用较新略粗的胃管。 (4) 当抽出胃内容物证明在胃内后方可固定, 绝不能凭感觉, 以防胃管盘曲。

3.2 胃管插入深度不够

此种情况多由于胃内容物过于饱满, 当胃管置入食道贲门时过早有胃液流出, 护士立即固定胃管, 但几小时后, 就不见胃液流出。此时如不细心极易使胃液潴留, 或因患者身体高大护士测量不准, 插入深度不够或致胃管滑脱。为此, 护士在置胃管时要严格掌握置入胃管的深度, 不能教条行事, 以防胃潴留而加重病情。

3.3 胃管置入过深至幽门部或十二指肠内

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身材矮小的患者, 如按正常标准插入胃管, 易发生此种情况, 或行胃肠吻合时胃管过于牵拉。使胃管停留子吻合口下肠腔内, 护士遇到此种情况, 须立即通知医生, 共同排除障碍, 以防胃潴留造成吻合口瘘。

3.4 胃管侧孔紧贴胃壁

临床表现症状为置胃管深度适宜, 无胃液引出。抽吸时, 有强阻力感, 护士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胃管方向或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切不可过猛抽吸, 以防损伤胃粘膜出血, 影响病情观察。

3.5 食物残渣阻塞

多发生在饱餐后的胃肠道疾病或急诊手术患者, 胃内潴留的食物残渣多, 在抽吸胃液时阻塞侧孔所致。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必须先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呕吐后, 休息片刻, 再置胃管或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进行稀释性来排除不畅。

3.6 凝血块阻塞胃管

可向胃管内缓慢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以湿润、溶解血块, 或在医生指导下重新更换胃管。

3.7 蛔虫阻塞胃管

蛔虫进入胃管侧孔所致胃肠不畅者, 应及时更换胃管。

胃肠减压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 有效地保持胃管通畅, 可减轻患者痛苦, 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否则, 可加重病情, 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每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都应耐心、细致地进行观察, 及时排除故障, 才能确保胃肠减压的通畅。

摘要:胃肠减压术是腹部外科常用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临床中主要用于胃肠道梗阻、肠麻痹、腹腔脏器严重损伤及胃肠道手术等。由于多方面原因, 该术在临床中常遇到胃管不通畅的情况。分析其原因, 寻找对策。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篇3

关键词:火电厂;除灰不畅;原因;解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火电厂发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然而当前火电厂发电仍存在诸多问题,气力除灰不畅就是其常见问题之一,火电厂除灰不畅会产生较大危害,严重影响到火电厂的安全运行。因此,深入分析火电厂除灰不畅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火电厂除灰不畅导致的后果

火电厂除灰不畅会导致的后果主要有灰斗积灰,而长时间的灰斗积灰最终会发展为灰短路,从而造成巨大的危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除尘器效率的降低。灰挤压电场阴、阳极使电极位移、极板和极线变形,降低除尘器效率,并且难以修复。(2)引风机损坏灰短路发生时将会导致烟气含尘浓度高,从而使引风机叶轮磨损加剧,最严重时将会造成引风机飞车。(3)排灰口堵塞。积灰融成焦块后落到灰斗中,堵塞排灰口,使灰斗无法下灰。(4)灰输送能力大大降低。灰短路时颗粒较大的沉降灰在电除尘器内沉降,导致灰输送能力将大大降低。对于后排灰口堵塞、灰输送能力大大降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很容易发展为恶性循环,从而不断增加灰斗积灰,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在电场内部积存了大量的灰,从而造成载荷超重,最终导致除尘器发生掉斗、坍塌等安全事故。

二、火电厂除灰不畅的原因分析

1.气力除灰能力不够

气力除灰能力不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设计选型时裕量较小,设计之初为了节省材料,将裕量设计的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除灰能力不够;(2)煤种变化,其中大部分是因为电煤紧张造成许多电厂实际燃烧煤种偏离设计煤种,含灰量增大很多的原因,导致出现气力除灰能力不足的现象。现阶段国内电厂的煤种变化比较大,有时使用含灰量小的煤,有时使用含灰量大的煤,煤种不统一,在使用过程中给除灰系统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样也使设计者无法按照原来设定的裕量进行设计,反过来印证了设计裕量需要更大。

2.系统部件故障

当出现系统部件损坏如进料阀、压力变送器、出料阀、平衡阀等部件出现故障时,会引发除灰系统故障。这主要表现在系统部件的质量上,由于降低造价或者运行人员操作不当、操作习惯不好等原因造成系统部件的故障,从而造成除灰系统的工作不正常。

3.未适时调整气力除灰运行参数

当工况变化时应根据实际工况及时调整运行参数,使系统的输送能力利用最大化避免输灰不畅。运行人员应根据运行的实际工况、煤种的性质、设备的质量等多方面来实际调整运行参数,对运行操作、设各运行过程进行优化,减少设备的磨损,最大化的利用系统的输灰能力。

4.运行人员运行经验不足

当除尘器灰量增大时,运行人员操作不当,人为调整运行参数,主要采用的办法是缩短进料时间、增加了输送次数使气灰比降低,最终导致后果是设备磨损加剧,系统出力减少。由于运行人员培训、不善于总结、经验欠缺等原因,对设备的掌控能力不足,还没有摸索出设备运行规律,不知道灵活运用规程,最终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运行方式优化不当而加剧设各的磨损,造成系统处理减少。

三、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1.物性变化

由于煤质、锅炉燃烧方式、锅炉工况、入炉煤粒度、电除尘器运行方式的不同,造成不同电厂间飞灰料性很大差别。

(1)在锅炉点火初期由于锅炉的不完全燃烧导致出现飞灰含碳量大、较大颗粒,同时由于锅炉点火初期使用燃油的缘故,会造成灰粘性较大、灰温低、流动性差,造成输送困难。采取的措施是缩短进料时间的同时,加大输送气量,提高输送流速,降低输送浓度,保证稳定输送。

(2)煤质发生较大变化。针对此原因采取的措施为:1)增大总输送气量;2)对各进气比例进行调节,从而提高系统出力;3)进行增容改造。

2.气源

(1)气源压力不足。当气源压力过低时,进气量减小,从而造成堵管。采取的措施是增设气源压力低闭锁系统启动,提高气源供应能力。

(2)冷干机工作异常。当冷干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液态水、尘埃及油会随压缩空气一起进入输送管道,容易造成物料粘结,输送阻力增大,输送速度降低以致堵管。冬季时容易使气管冰堵,此时应对冷干机进行检查,冬季时要加伴热处理。

3.仓泵配置。

(1)仓泵进气止回阀损坏灰倒流入气管,造成气管堵塞而无法输送,由于经常检修导致整个系统出力不足,灰斗满灰。

(2)阀磨损漏气严重。采取的对策措施:1)根据运行工艺要求选择耐磨性强的阀门;2)及时进行阀门检查。

4.排气管

(1)排气管接入灰斗的位置过低。当灰位过高时管口被堵塞,严重时填满整个排气管,从而导致工作循环被破坏;灰积存时间长后流动性差,加大了疏通难度。解决方法是尽量高安装仓泵排气管。

(2)仓泵排气管配置不当、选型偏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电场出现故障检修的时候,此时由于一电场检修,二电场的灰量 自然增加,此时如果仓泵排气管的配置不当,选型偏小,此时容易导致排气不畅,从而加长了进料时间,导致输灰不能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在一电场和二电场每个仓泵单独设置排气管。

(3)仓泵排气管接入位置不合适。仓泵排气管接入灰斗位置非常重要,当介入与灰斗水平夹角小的侧面时,会出现灰的流动性差的问题,这个侧面就比较容易积灰,导致排气管口堵塞,从而造成仓泵的乏气排放困难。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改变仓泵排气管的接入位置,由接在与灰斗水平夹角小的侧面改为接在灰斗水平夹角大的侧面,这样就能够保证任何情况下排气管的畅通,包括灰斗不满灰的情况,同时还必须保证排气管安装高度。

四、结论

(1)针对煤种多变的原因,建议在设计系统出力要求时,要按最差煤种进行设计,保证气力除灰系统足够的裕量。尽量保证应对各种煤种情况下除灰系统的出力足够,不会出现除灰系统出力不足从而影响机组出力的情况发生。

(2)电厂应尽量与设计煤种相接近煤种。火电厂在采购煤时,尽量采购与设计煤种相近煤种或者灰分相近煤种,尽量减小煤种变化对除灰系统的影响,减少设备磨损和设备的运行时间。

(3)加长回转式空预器后水平段的长度,使各烟道的浓度场尽量均匀。使除灰各段分布均匀,系统运行更加稳定,设备运行更加安全。

(4)当灰份变化较大时,及时调整确保灰份变化时能够正常输送。及时跟踪煤质变化,尤其是灰分变化,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做好设备的轮换和检修,在灰分增大时,保证设备能够长时间安全健康运转,保证输灰量和除灰系统正常运行。

(5)做好设备的检修和良好备用。从运行角度来说,正常运行中发现设备的缺陷无论大小都应及时提出,尽快处理,消除缺陷,保证设备良好备用。严格执行设备定期轮换制度,保证备用设备的良好状态,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将缺陷消失在萌芽之中。

(6)提高运行人员素质。日常做好运行人员培训工作,做好传帮带,对于发生的事故及时分析原因,并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吸取事故教训,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事故预案,做好事故演练,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处理的应对能力,为运行人员积累经验。并通過各种激励和考核手段多方面提高运行人员水平。

(7)制定运行优化措施。组织运行经验丰富人员对 目前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诊断,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优化运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石昌标.浅谈火电厂正压气力除灰不畅的一些原区分析及解决方法[J].大科技,2013(20)

上一篇:写教师节的作文:辛勤的老师下一篇:中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