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精选7篇)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篇1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时间长久,诗歌唱和数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诗是这样写的: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凑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陕西省城固以西的汉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时间里寄出了一首《梦游》诗,诗是这样写的:

《梦游》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频繁,不在一处的时候,通常以竹筒贮诗派人递送,“竹筒递送”遂成诗坛佳话。两人唱和诗篇的数量,白居易自己说是九百多首,其实应该有一千多首。有的时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继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长庆集》中诗未对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一。今年,予复以近诗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韵尽和,合一百首,又寄来,题为《因继集》卷之二……”。难怪白居易说自己与元稹的唱和之多,“从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数是应酬之作,套话、场面话而已。但是,数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可以说明他们两人互相关注、交往密切,是无人可比的。自然,毕竟都是优秀的诗人,这其中也不乏深情动人之作。例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云: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元稹早于白居易十六年去世,元稹之死,留给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元稹去世的时候,白居易回忆起元稹官拜左丞相,自越中返回长安,经过洛阳、酒后临别之际,赠白居易的两首诗: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接到元稹的死讯,白居易悲痛之际,万感交怀,他马上就意识到,这两首诗无异于老朋友即将逝去的征兆!白居易于是做了两首悼亡诗:

《哭微之二首》

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篇2

元稹 (779-831年) , 字微之, 唐河南河内 (今河南沁阳市) 人, 祖籍太原, 为北魏鲜卑拓跋族后裔, 汉化后改为元姓。幼年的元稹聪明好学, 才智过人, 只是身世堪怜, 八岁丧父, 受到异母兄排挤, 生计艰难, 只得随母亲郑氏投奔陕西舅舅家。因家境贫寒, 无力入学, 由母亲课读, 并跟随姨兄、姐丈学诗诵经。不幸的身世、艰难的成长, 砥砺了他的意志与才华, 也养成了他风流自赏、放荡不羁的天性。

16岁那年, 元稹应明经科考试, 一举及第。次年, 他得到陈子昂、杜甫诗作数百首, 日夜诵读, “苦心为文, 勇于为诗”。19岁那年, 他与26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 一起当上校书郎。元和元年, 他又和白居易一起, 接受刚刚登基的宪宗皇帝考核, 名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 官拜右拾遗。

元稹从政之初, 如初生牛犊, 不惧猛虎, 接二连三上疏献表, 先论“教本”, 再论“谏职”、“迁庙”, 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 同时, 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时任监察御史的裴度, 抨击朝中权贵的跋扈与豪奢。他的咄咄锋芒太凌厉了, 引起权贵与宦官的嫉恨, 不久就遭到了贬谪。

元稹当年连中明经、拔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三科, 颇得考官裴垍先生赏识。几年后, 裴垍升任宰相, 随即把元稹召回朝廷, 出任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 (809年) , 元稹奉命出使剑南东川道, 了解了许多民间疾苦, 和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的不法行为, 奋笔写了《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 检举严砺“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 今于两税外加征钱、米及草等”, 总计贪掠数十万两赃银之罪行。那时严砺已死, 与之有牵连的七个州郡刺史, 都因此受到了严厉惩处。接着, 他又一鼓作气, 纠弹山南西道官员贪赃枉法之秽行, 使该道观察史和数名州郡刺史都受到了罚俸的处分。

这两桩轰动一时的“反腐败大案”, 令天下人拍手称快, 元稹一时间名声大噪, 他也因此得罪了某些与案件有牵连的权臣和宦官, 随后被莫名其妙逐出朝堂, “分务东台”, 到东都洛阳担任了一个无足轻重的闲差。面对如此明确的警告, 他犹不思收敛, 一连纠弹了数十件事。事情虽小, 其锋芒却指向各地当权大僚。这一时期, 元稹一身正气, 敢于碰硬, 书写了一生中最光辉的篇章。

对元稹更严厉的惩罚, 发生在元和五年 (810年) 。河南尹房式贪赃枉法的丑行败露之后, 元稹按照惯例, 一边向朝廷奏报, 一边命令房式停职检查, 代摄其职务。朝中大佬们顾不得追查房式的腐败问题, 却抓住元稹的处置方式大做文章, 攻击他“专达作威”, 罚俸一季, 令其立即回京。元稹怏怏地离开洛阳返回长安, 途经华阴县敷水驿时, 遇到了宦官刘士元, 两人为争住驿厅发生了冲突。一个是朝廷命官, 言辞峻厉, 一个是宫中阉宦, 横行不法;一个清高自傲, 满脸鄙夷之色, 一个阴柔狡诈, 满腔阴毒仇恨———刘士元怒从心头起, 恶从胆边生, 抡起一根木棒, 狠狠砸在元稹的头上, 鲜血, 从元稹的脸上淋漓而下!

事情闹到朝廷, 宪宗忌惮宦官, 几个宰相本来对元稹盛气凌人不甚满意, 加之后宫阉宦们拼命鼓噪, 最后竟以“少年后辈, 务作威福”之罪名, 将元稹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郁郁地离开京城, 辗转奔赴江陵贬所, 元稹倒没有多少悲伤之气———“我虽失乡去, 我无失乡情。惨舒在方寸, 宠辱将何惊……况我三十余, 年来未半程……”

这首《思归乐》, 是他奔赴江陵时心态的写照, 他甚至对自己“所以官最小, 朝野已势倾”有些自鸣得意。他相信自己很快会东山再起。因为, 此时此刻, 他的恩师裴垍, 依然身居宰相之高位, 不会眼睁睁瞅着自己落魄江湖。他老人家这次之所以点头同意放我下野, 也许是为了消磨一下我的轻躁与锐气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不幸的是, 元和六年 (811年) , 德高望重的宰相裴垍病逝了!

远在江陵的元稹闻此噩耗, 如丧考妣, 嚎啕大恸。他为恩师的离去而流泪。这些年来, 他与裴宰相, 情同父子。每当他落难跌倒之时, 总有一双大手扶他站起来。如今, 这个如父亲一样的人, 永远地走了!

元稹更为自己的将来而流泪。从此他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 “朝中无人, 焉能再加官晋爵乎?”

这一时期, 他常借酒浇愁, 整日醉醺醺, 心神恍惚。他悲叹:“前时予掾荆, 公在期复起。自从裴公无, 吾道甘已矣!”

这首《感梦》, 把自己的心思写得如此坦白。只是, 他说自己从此甘为下尘了, 却是言不由衷。后来的事实证明, 元稹不但没有甘为下尘, 而且更加拼命地到处钻营, 挖空心思走上了一条腾达之路。

此后不久的一次人事变动, 使身在朝堂的白居易忧心如焚:尚书右仆射严绶调任江陵伊、荆南节度使。《旧唐书》说严绶“锐于势利, 不存名节, 人士以此薄之”。他与宦官沆瀣一气, 被人骂作宦官的走狗, 只因当年对宪宗登基有拥立之功, 一直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元和九年 (814年) , 严绶迁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兼襄州刺史, 奉命率军讨伐对抗朝廷的怀西军阀吴元济, 内常侍崔潭峻担任随军监军。

元和十年正月, 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 春风得意, 途经蓝桥驿时, 在驿亭壁上留下一首绝句《西归》———

千层玉帐铺松盖, 五出银区印虎蹄。

心知魏阙无多地, 十二琼楼百里西。

元稹心中的快慰, 呼之欲出。可惜, 好景转瞬即逝。他正月刚回到长安, 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 (今达州市) 。仅仅五个月之后, 白居易就紧步元稹后尘, 被贬为江州司马。

以此次贬黜为起点, 白居易与元稹, 两个曾经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的战士, 各奔天涯路, 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共同特点解析 篇3

唐代诗坛“李杜”、“韩柳”、“元白”、“小李杜”……这些诗人“组合”中,最让我羡慕的当数元稹与白居易了。

他俩虽是列举“组合”中岁数相差最小的,而且交往最为密切的一对,看唐代《诗人年表》,我们能发现,元白之间许多相似的生活经历,诗歌有也共同点,那么白居易和元稹的诗歌的具体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二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世称“元白”,其友情为后世留下一段“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共患难的经历上,生活中相互鼓励与支持,文学创作上相互影响、借鉴,曾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为中唐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居易曾在《赠元稹》一诗中表达了他与元稹心灵锲合的缘分:“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作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元白共同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乐府运动,为中唐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白在文学相似性比较。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在创作上的`主张是一致的,强调作品对时事的讽喻作用,现实主义色彩浓郁。在诗作的体裁上,元白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长篇排律以及新乐府等,内容表达上也都注重语言的通俗性。

(1)反映现实生活。

由于元白二人皆以“达则兼济天下”为为官志向,同时也因为二人都在童年经历坎坷,体验到了百姓的生活,因此二人在诗作题材的选择上的相似之处是都能够密切关注社会现象及社会生活。例如,元白二人针对当时社会问题和矛盾而写下的“对策”,后被整理编辑为《策林》,揭露了诸多社会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短论,体现了二人的政治态度。又如,二人的创作都曾以百姓生活为题材。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白居易的《新乐府》50 首、《秦中吟》等等,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揭露朝廷政治统治的弊端。

(2)抒发胸志。

由于仕途经历相似,二人寄情山水,以山水诗直抒胸臆,表现自己的胸怀,体现人格。例如,元稹的《游云门》,意境高远,景物描写细腻,体现了作者广阔而清淡的胸怀;白居易的《咏意》《题浔阳楼》等,通过风景的描写,体现作者独到的审美眼光,抒发内心情感。

(3)表达生活情趣。

“士大夫”心态在二人的诗作中可见一斑。白居易以淡泊知足的心态,寄情自然美景之中,如《问刘十九》:“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清新之气呼之欲出,自得自适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元稹自己曾说过,想要从诗作中找到“思深语近,韵律调新,而风情宛然”的境界。如他的《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体现了独特的情韵和风致。

诗歌中凄美爱情故事-元稹 篇4

---之男人和女人

今天我们以一句词中的两句来开头,大家猜猜什么样的句符合今天的主题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

西方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直白而直率,爱一个人就大声说“我爱你”,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在自己的诗中《A Red,Red Rose》中写道:“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至死相爱,至死要爱,至死不忘。

在我们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中爱一个人却表现得隐晦而深沉,诗人元稹(zhěn)在《离思》中有这么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来看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言下之意则是表达诗人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是人所念、所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大家看到这里就想,哪来的爱呢?其实这里的“沧海之水、巫山之云”就是诗人借指的自己的“心上人”。此句没有一个爱字,但是句句惹人心碎,句句皆是情语,把爱一个人表现的婉约悠长。

说到这里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就把元稹拉出来聊聊吧 下面我有请元稹来到我们群中和大家见面,大家鼓掌欢迎!!

马年快到了为讨个吉利我们让元稹骑马出场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左拾遗: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就是现在的监察部门,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元以后就是右大了,右为尊,所以现在大家握手都是握右手哟,表示尊敬尊重)在诗词中和白居易倡和,也有“元白”之称,号“元和体”。

元稹才华横溢诗歌了得,玉树临风又官至宰相家境殷实,要钱有钱要车有车要房有房,关键是还能写得好诗,在唐代诗歌盛行的年代这样的男人在当时是女人蜂拥而至追求的对象,恰好这元稹却也是风流之人,今天我们就从元稹的诗歌中去揭开神秘的面纱。元稹都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故事呢?

先说第一个元稹的初恋情人

现在开始提问了,问问大家第一个问题 ①张生 出自哪个小说的主人公? 答:《西厢记》

②《西厢记》中还有一个主人公是谁? 答:莺莺(也叫崔莺莺)

大家想必对王实甫《西厢记》是了解的,但是和这个元稹有什么关系呢?我回答是有的,因为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改变元稹的《莺莺传》(原名《传奇》收录时改之)来的,那么《莺莺传》和元稹的初恋情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元稹的第一个女人 双文 也叫崔双文,《西厢记》中催莺莺就是她的化身。我们来看这段不了情究竟什么怎么回事,究竟为什么元稹会写这篇著名的唐传奇,成为流传至今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话说在元稹22岁那年,也就是刚刚踏入仕途第二年(21岁初仕河中府)的时候,元稹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表妹双文,双文此时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婷婷玉立、明目皓齿、冰清玉洁、聪明玲珑,就像花儿一样正灼灼绽放。元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用这样一句词来形容元稹当时心境“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不为过。但是这个漂亮聪明的双文却不以为然且对元稹不动声色,就是不理不睬。这下元稹回去后百爪扰心,终日都在思索如何亲近得到这个表妹。最后元稹使出了泡妞的绝招之一,不但死缠烂打而且绝食一周。这样看来元稹对这个表妹还是动了真情的。最终这个表妹双文感动了,(试问群中的女子真的有一男子这样为自己以生命代价求得爱情谁能招架?)在西厢记中崔莺莺写了

这样的一首约会诗,其实也就是双文写的: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简单意思明了此处不分析)

就这样元稹和双文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终日如胶似漆,软言细语、风花雪夜、巫山云雨、山盟海誓,爱得难舍难分,爱得死去活来。度过了一段浪漫而真情的生活。元稹在《莺莺传》中依据杨巨源《崔娘诗》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销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续写了《会真诗》三十韵,诗如下,大家可细细读读能读出对表妹的那番真情。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胧。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浦,将朝碧玉宫。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佣移腕,多娇爱敛躬。汗流珠点点,发乱绿葱葱。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宵镜,残灯远暗虫。华光犹苒苒,旭日渐瞳瞳。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渡,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尽管如此情深意切,在和双文度过两年美满的生活后,24岁那年不得不进京应试,两人海誓山盟后依依惜别,双文开始过“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出自《望月怀远》唐张九龄)的日子。当一个男人为自己的前程放弃爱情而奔走时,爱情或许就走到了尽头,当然有人衣锦还乡与爱的人供享荣华富贵,但是这个元稹属于前者。24岁元稹喜中榜列,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也就元稹(24岁)事业向前大迈步时忘记了还在日思夜想盼他归来的双文娶了有权有势的韦丛为妻,拿政治婚姻换取了双文的一片痴情。双文并没有挽救自己注定成灰的爱情,愿赌服输,自认瞎眼,另嫁他人,不再见这个曾经心痛的

男人,掩埋了那个爱情的废墟。其实双文才貌双全、门第不低,而且财产甚厚,但老母弱女,毕竟没了权势对元稹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双文而娶了韦丛,为了功名,这个曾经为爱而绝食的男人,割舍了他的爱,永远离开了他的表妹。这里我想起纳兰性德的这首诗《饮水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爱情真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呀。

元稹对莺莺这段感情始终不能释怀,居然还厚着脸皮以表兄身份请求相见,被其拒绝,彼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贞元二十年,26岁的元稹写出了足令他扬名千年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以此为念,我想后人对元稹这段爱情也自有自己的评说了。我们还是看看这个崔莺莺的画像吧

(中为崔莺莺)

再说元稹的结发之妻 韦丛

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正二品,好比礼部尚书,刑部尚书,这是元稹为什么娶之女的主因)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元稹当时官不大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却在二十七岁时不幸死去。和元稹在一起七年,但就是七年为元稹生了6个孩子,去世原因可能为产后大出血。可怜的韦丛呀该享荣华富贵的时候却驾鹤西去。我们来看看这个韦丛的画像

(元稹和韦丛)

元稹也是很爱这个韦丛的,我们来看看元稹那些诗和韦丛有关的,是如何恩爱有加的。(以下摘录元稹为亡妻韦丛吊念的诗)①谴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释义如下:

她如谢公最偏爱的小女儿,嫁给我这贫士百事不顺心。见我无衣衫到处翻箱倒柜,求她买酒就拔下头上金钗。野蔬豆叶充饥她吃得甘美,靠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言。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只能为你办祭品烧些纸财。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大家记住,我们常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来自这里。释义如下:

往昔开玩笑说死后的安排,今天都一一摆到我面前来。施舍衣裳早已没剩下几件;只留下针线盒我不忍打开。想起旧日情意更怜惜婢仆,也曾因梦见你而赠送钱财。我知道这种遗恨人人都有,患难夫妻永诀后更感悲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释义如下:

闲坐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就是活百年又有多少时光。

邓攸没儿子时人感叹天命,潘岳悼亡妻用词颇费思量。夫妇同穴的夙愿多么渺茫,来世再结夫妻尤其难设想。只有以此长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一生的愁苦奔忙

这三首诗依次为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对妻子的愧疚之情,再托出报答之意而反复咏叹,可见元稹还是对韦丛用情很深的。②离思五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释义: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将光斜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题外话,这首诗不知道大家在释义中看出了什么?呵呵空心菜是看出了一些,已婚男女同胞们仔细读读哟。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

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释义: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释义: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这四首均为元稹为亡妻韦丛所作,从日常的生活中表达了诗人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的生活,同时深深的表现了诗人的悲痛之情,看到这里大家就会奇怪了明明是<<离思五首>> 怎么其四没有就第五了呢?不急因为第四是大有文章的

下面来第四首,先我说下句大家对上句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全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开始两句至今为千古名句。第四首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从前三首也可以看出来)

大家注意这一句“取次花丛懒回顾”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花在诗人中隐喻为女人,女人如花),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看到这里我们既为元稹的绝情而愤慨,痛恨薄情寡义,再为双文的慧眼不识人而心痛,又为韦丛的早逝而悲痛,元稹呀可恨可怜可叹呀。

空心菜在这里问元稹?老兄,你当时刚过而立之年,怎能对女色无眷恋之心呢?你能做到吗?咱接着看下文就知道了。

元稹在老丈人的帮助下从28岁时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监察御史,前途一片光明。31岁的时候出差来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成都出美女哦,群内的朋友们),在这美女如云的成都,我们的大才子元稹又遇见了谁呢?是不是就如他在吊亡诗中所写的那样“取次花丛懒回顾”不近女色呢?空心菜坚决的回答不是的,元稹这家伙不但在咱的成都弄了一段“姐弟恋”出来,(也就在姐弟恋时他的妻子韦丛正在病危中,元稹后来居然还能在韦丛死后写出离思五首等吊亡诗,空心菜真的无话可说呀)下面我先看看这首诗,大家猜猜是谁写的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下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柳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这首诗叫《寄旧诗与元微之》 薛涛写的。提到这里我问大家唐朝的四大女诗人是那四个? 答:刘采春、鱼玄机、薛涛、李冶

就是这四个 元稹居然和其中两个都有绯闻,这个元稹对女人真的有一手。

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说说这个薛涛和元稹的故事吧。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为唐朝代宗时名妓。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数十年间,剑南节度使共换了十一位,每一位都为其的绝色与才华所吸引。

在 一次宴席中,薛涛照例出席饭局(薛涛相当于现在的交际花),其中就有元稹参加,薛涛虽为风尘女子,但属于高级诗妓,卖艺不卖身,故而长期周旋于蜂蝶中,也从为为谁动过心。这个元稹一见薛涛猛然就动了真情,和薛涛一来二往中,薛涛也觉相见恨晚,元稹当时也使出三寸不烂之舌,又甜言蜜语又是写诗又是送礼物的。这下把当时42岁的薛涛弄的如少女般情窦初开,第二春悄然而至。面对这位风流又多情的男人,发现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意中人,薛涛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她的全部。

有诗为证: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表达了愿意与元稹双宿双飞的愿望,俩人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

恋,双宿双飞,如胶似漆,难舍难离。前面说到就在这时元稹的妻子韦丛已经病入膏肓,这里的元稹却和薛涛眉目传情,马不停蹄地继续寻花问柳。再来一次海誓山盟,这女人呀要碰上一不靠谱的男人,就是灾难。一年后元稹离开成都要回到京城,依然和薛涛依依惜别,薛涛写下了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元稹写了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两人挥泪而别时,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朝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薛涛,让她静候佳音。但是这个元稹呢其实视薛涛不过是丛多的乐妓之一,去了越州哪里还记得这个薛涛呢?对薛涛就再也没有联络,其实薛涛有很多的对此感情深厚的男人,郑资州和李郎中二人,都曾与薛涛都有过较深感情纠葛。在《送郑资州》、《别李郎中》的诗中,薛涛用了“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寓楼”、“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离别恋人后的凄凉和对爱情的忠贞。无奈的是,薛涛每一次的爱恋,最终都不了了之,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女人,她何尝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但是可恶的元稹呀,去了越州

后留下孤苦的薛涛一直苦苦等候消息。

至今在成都的望江楼上有这样的一副对联是写给薛涛的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副楹联写尽了一位女诗人繁华而悲苦的一生,锦江作证,繁华只是一梦,青春似这东流水一般流去,永不复回,但女诗人的精神财富却是2500年来的重要文化见证。

题记:虽然薛涛和元稹这两位才子佳人的爱情无疾而终,但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元稹死后不到一月薛涛便故,这也许就是“不能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冥冥中也许就是个情感的交代。

最后我们来看看元稹与薛涛两人的合照吧,看看感情是多么的深,这是一张典型的古时夫妻照

(关于薛涛的故事还有很多,至于元稹又是如何在薛涛众多的追求中出类拔萃幸得佳人之爱此处就不在细说)。

前面说到元稹去了越州(绍兴市越城区)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市委书记,官又大了哟),在这里我们看看风流的元稹又遇到谁呢?前面我提及过唐朝四大女诗人中他就泡到了2个,这个又是谁呢?大家不急,待空心菜慢慢道来。

前面的元稹弄一段“姐弟恋”就罢了,这次却开始上演了“挖墙脚”的闹剧。

看看这首诗他是写给谁的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娟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诗能唱望夫歌。这就是 元稹写的 《赠刘采春》 写的是刘采春唱歌时候的美貌和姿态。

刘采春

在当时的唐朝时期也有现在的巡回演出(那是主要是演参军戏)刘采春当时就是一代歌妓,在江浙一带颇有名气,堪比现在的某某大歌星,粉丝丛多。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天,这刘采春刚好来到浙东演出,元稹照例出席。当时刘采春年约三十岁、风华正茂、风姿卓越、尽显少妇迷人气质,其夫周季崇随军参演,刘采春擅长唱歌,不但高歌声彻云霄,而且余音绕梁不绝有“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深趣。元稹立刻被刘采春迷住了,薛涛自然被抛在脑后。他开始与刘采春频繁交往,并作诗赠给刘采春。还说“采春的诗咏,虽不及薛涛,然而采春容华绝世”可见刘采春是多么的美貌(不过空心菜说,元稹遇见薛涛时,薛涛已42岁算是徐老半娘,刘采春年方三十怎可比之呢)就前面的诗我们还可以知道首先,我们可以推断,刘采春是个美女,并且是个很有气质的美女。你看,在元才子笔下,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

秀媚多”。到底是文艺工作者,风情万种,跟一般的女人就是不一样!其次,我们还可以推测,刘采春是个时尚女郎。她爱打扮、会打扮,领导时尚新潮流:“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看来,刘采春的审美品位具有超前性,可那时候,没有时尚女性杂志《瑞丽》,也没有不定期举办的时装发布会,刘采春全靠自学成才。她的装束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时装,她的发式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发式,放到现在,肯定是个穿名牌的讲究生活品位的时尚女人。看来这个元稹是个有品味的人咯。一次因酒兴大发,题诗东武栾:“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同僚卢简求看到该诗,开玩笑说:“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可见元稹与采春二人当时的关系非同一般。可能拿到现在来说就是政治家与名媛的故事了。

刘采春的《望夫歌》共有一百二十首,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共收录六首,署名都是刘采春。有些人怀疑这组诗歌的作者不是刘采春,但是,说是她原唱,应该没人说二话。是不是刘采春写的无从考究,是不是这个元稹这类人代笔的也无从可知。即使是错了,这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没有录音技术的唐代,靠着一场又一场的演出,能流传下来六首诗已实属不易。从此后人也记住了这个女人。

摘录《啰唝曲》传世的共六首:

其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其二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自无枝叶分,莫怨太阳偏。其三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其五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其六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揽断,摇槽始知难。

元稹七年后离任越州刺史,最后还是与刘采春分手了。也有这样一说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终,原因很简单,刘采春与薛涛一样,身份低贱,与元才子门不当,户不对。也有说,元稹逼婚刘采春,刘上吊身亡。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元稹的初恋女友崔莺莺就是因为身份不够高贵,元稹与其“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从一夜情到N夜情后,把人家生米都煮成熟饭了,最后却“弃置莫复陈” 写个传纪为自己抛弃莺莺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要论资历,元才子还真可以称得上是“资深薄情郎”,是陈世美的老前辈呢。与薛涛两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是曾经拥有”。与刘采春则“悄悄的来我也悄悄的走”空心菜给这些故事一个结束语“女人无法克服爱情,男人无法克服名利”。

找一首诗来给我们的元大才子写个爱情回忆录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还有2个女人和元稹有一定的关系,碍于时间就不再细说。他们是元稹的旁室妾安仙嫔、继室妻子裴淑。

历史名人白居易的故事 篇5

唐朝有个写诗很多的少年天才——白居易。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

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

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有一次,他拿着自己的`几首新作,来到在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俯前,顾况漫不经心地瞟了一下名帖,等他一翻开,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了,禁不住韵味十足的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哇,好!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想在任何地方住下去,都不是难事!快请进!快请进!”

看到写诗的人竟然是一位少年,就高兴的与他谈起作诗来,不知不觉的就谈到了天黑!这一年白居易才16岁。

从此这个会写诗的少年天才的名字,一下子在长安城传开了。

白居易写的诗,生动流畅,连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婆婆都能明白。可是谁能想到,他那里是什“天才”,他学写诗花了多大的心血啊。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篇6

——————————————————————————————————————————————

从白居易的写作故事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12自动化 李金堂 20120502113

提起中唐诗人就不能不说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且据说他每写一首诗都要念给市井老妪听,如果老人家听不懂,白居易便弃之重写,所以他的诗都是很平易通俗的。

今天,我就从白居易的写作故事谈一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其实从白居易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白诗与应用写作有着相同的特点,最直观的就是平易性,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一、平易性

白居易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写得真实可信,浅显易懂。

同样的,应用文的写作也必须朴实平易,内容简明扼要,表述清晰流畅,这是应用文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应用文求实用,重实效,所以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就要求简约有力,以最精炼的词、最恰切的语句把事情说清楚,不可含糊其词或晦涩难懂。在这点上,白诗与应用文是相一致的。

但是二者又有不同,诗以言志,可以运用赋比兴,讽刺喻等各种文学手法,而应用文是绝对不可以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个小故事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一次,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你们说一下这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那二人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

而在北宋年间流行的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正是在欧阳修借嘉佑二年主持贡生考试之机,极力排除抑制之下才开始销声匿迹的。

二、针对性

白居易最看重的诗当属讽喻诗,而白居易讽喻诗的数量虽然仅有一百七十首左右,但内容广泛,现实性很高,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其中,尤以《卖炭翁》最为人称道,而卖炭翁中又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最著名。

那什么是讽喻诗呢?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应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其实诗人写讽喻诗,就是希望帝王能够看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帝王们能体恤百姓之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讽喻诗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希望的阅读对象,都非常明确。

而应用文同样如此,应用文都是针对实际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写作,而且应用文同样针对一定的读者而写。

三、规范性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下了不少新乐府诗。那什么又是新乐府诗呢?所谓新乐府诗,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那么作为诗的一种,它必然也有着自己的格式。

格式的规范性是应用文特有的属性之一。格式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诗歌如此,应用文同样如此。那么如此说来,白居易的诗和应用文都有一定的格式它们的格式也必须规范。

二者之间同样有着不同点。首先,白居易的诗和应用文的格式不同,这是结构上的;其次,应用文的格式是有严格的规范的,它不允许任何创新,而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恰恰就是一种创新,这是创新性上的;再次,白居易的诗必然有着他个人的情感在内,而应用文是不允许出现个人情感的,这是情感上的。

四、真实性

这点我们从前文提的到白居易提出的作诗标准中就可以看出——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所叙述的事情必须核实过是真实得多,是采纳的人能够相信并传诵。这白居易所作的诗中多有体现。

真实性恰恰是应用文的生命,倘若应用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应用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应用文必须绝对排斥虚构和杜撰,收集的资料要客观存在,调查的事项更是要准确可靠,反应的人越与事要真实可信。

在真实性上,白诗与应用文有相同的,但也有不同。诗歌是可以有虚构、想象、联想等,毕竟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文体。

说了这么多白诗与应用文相同的特点,与相同点下的细微不同。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地方完全不同呢?下面就要说二者之间完全不同的地方了。

一、实用性

应用文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它从本部门、本行业或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写,对象明确。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而白居易的写作显然不是如此,它可能仅仅是诗人因人、因事或因物有感而发的产物。从创作目的上讲,不像应用文那样,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所以二者之间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创作目的。

二、时效性

应用文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由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我们就能知

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一个有效的时间区间内,因此应用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体现在写作和实用两个方面。

而白诗不会像应用文那样,超过一定的时间就再无人阅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就像窖藏的珍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香醇。所以它完全没有时效性的限制。这是二者最大不同。

元稹与薛涛、杜牧之间的那些事儿 篇7

三十七岁那年,韦皋死,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他与薛勋有同窗之谊,将薛涛在官妓中除名,并在万里桥边枇杷巷内造幽雅别致的“吟诗楼”,供薛涛居住。其间,她写下不少怀旧、抒情的优美诗句,如:“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何处江上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孤苦一生,梦中又听见迎郎曲。

诗人王建曾寄诗薛涛:

万里桥边薛校书,

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①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拜访吟诗楼的才子,比春风吹落的花瓣还要多。

这不,青年才俊杜牧也赶到成都,专门带美酒到吟诗楼。此时杜牧已凭《阿房宫赋》闻名天下。

一番寒暄,杜牧看着墙上挂的侍女屏风,诗兴大发,作《屏风绝句》:

屏风周昉②画纤腰,

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

拂尘犹自妒娇娆。

① 扫眉:描画眉毛。

② 周昉,唐代画家。

画上美人因岁月销了几分姿色,但仍让拂尘赏画的佳人心生妒忌。

诗中隐含对薛涛的同情和赞美。薛涛不禁抚今追昔,泪湿衣襟。杜牧不再言语,将美人拥入怀中。第二天,薛涛送走杜牧,写下《赠远二首》:

芙蓉新落蜀山秋,

锦宇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

月高还上望夫楼。

扰弱新蒲叶又齐,

春深花落塞前溪,

知君未转秦关骑,

月照千门掩袖啼。

望夫楼上,望着别人的丈夫,该是多么凄凉。

遇元稹:夜深同花说相思

杜牧走后,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蜀地。他早闻薛涛的艳名,意欲造访。司空严绶成人之美,邀薛涛前去与元稹会面。

那是暮春三月,两人在梓州结识。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

磨润色先生腹,

濡藏锋都尉头。

引书媒而黯黯,

入文亩以休休。

元稹看完这首诗后大为惊服,接着便与大他十一岁的薛涛同居。薛涛在此期间作《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

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

同心莲叶间。

绿池之上,双宿双飞。只是好梦难续,一年后元稹返回京都。日久思长,薛涛寄“深红小笺”,元稹在笺上作《寄赠薛涛》,托人捎回:

锦江滑腻峨嵋秀,

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

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

个个公侯欲梦刀①。

别后相思隔烟水,

菖蒲花发五云②高。

双峰立于滑腻的锦江,

不禁让人浮想。

薛涛回《寄旧诗与元微之》,其中有“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表白。

回京后的元稹仕途得意,纳妾娶妻,对薛涛的“别后相思”渐渐淡如“烟水”。

后来,元稹有意接薛涛过去一起生活。但就在这时,迷人的刘采春与丈夫一起上元府献艺。刘采春擅长演参军戏③,又会唱歌,元稹赞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于是,元稹没去接薛涛,转而跟刘采春好了七年。

① 梦刀:官吏升迁之典,高升的`梦兆。

② 五云:五色瑞云。

③ 参军戏:古代戏曲形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

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令狐楚、张籍、杜牧、刘禹锡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而她念的最多的应是元稹。元稹离蜀后,薛涛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成《春望词四首》:

其一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其二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其三

风花日将老,

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

空结同心草。

其四

那堪花满枝,

翻作两相思。

玉簪垂朝镜,

春风知不知。

薛涛更是渐渐由思入痴,在夜深露重时对花诉衷情,这就是《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上一篇:参加社会考察活动体会下一篇:南宁市社保新参保办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