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通用4篇)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压抑 D.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
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4.“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界呈现出哪些繁荣的景象()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 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风貌 ④ 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邓小平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段话的背景是()
①“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②党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③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下图表现的是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B.文革时期样板戏一枝独秀 C.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D.“文革”结束后,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7.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8.“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D.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9.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10.“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 B、“文革”的爆发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
11.“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12.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对此过程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的科技文化政策可以推动其发展
B.要想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必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C.学术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 D.社会安定、政治经济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史学园地 13.“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的改变了世界
14.(2009·海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5.(2008·广东)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16.(2002·全国)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7.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其目的是()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 C.繁荣文学艺术
D.繁荣科技事业
18.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其中“百家争鸣”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讨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19.“双百”方针提出后,在话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艾青《蝉的歌》
B.郭沫若《蔡文姬》 C.杨沫《青春之歌》
D.老舍《茶馆》 20.“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
B.“文革”的开展
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21.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
A.全国作家协会
B.茅盾文学奖
百家争鸣” C.冰心文学奖
D.巴金文学奖
22.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
A.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C.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D.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 23.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所提出的方针不包括()
A.“科教兴国”方针
B.“双百”方针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二为”方针
24.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①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②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 ③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1956年为繁荣文艺,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
毕军教授在峰会现场说:“我们网络界这几年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什么东西热门大家会说采用的都是这种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热起来大家就说我做的就是这个技术。用狭义的特点来涵盖广义的定义。而在SDN领域, 大家常说Open Flow, 其实十分明确, Open Flow只是SDN数据抽象的实例, 不能代表SDN的全面。SDN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 但是有非常好的前景, 还处于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阶段。”
毕军教授表示, SDN目前在工业届、国际标准组织和学术界的定义还都不尽相同, 现在SDN比较权威的组织是ONF (开放式网络基金会) , 支持OpenFlow标准的组织。它认为SDN是普通编程者就能使用的普通软件, 在普通的服务器、普通的系统上进行网络编程。
2013年4月8日还有一个新成立的组织叫OpenDaylight。毕军教授认为其主要是做北向、控制器、开源软件的组织。其提出要做智能网络的状态, 智能被集中的管理, 通过网络物理网络的抽象, 这是它对SDN的一个定义。
而从标准组织上, 去年IRTF SDNRG投票通过, 于今年正式成立, 提出SDN是可编程的。而在学术界, ACM SIGCOMM Hot SDN Workshop是网络界顶级的学术会议, 今年8月份将举办第二届会议。它强调SDN是网络设备和控制网络设备软件的一种关系, 强调的是一个灵活和可预期的网络控制, 使网络新功能更容易添加进去。
“我个人认为学术界的定义稍微好一些。同时列入了很多研究挑战, 包括设备、软件、应用各个方面。既然这么多的技术都需要研究, 说明SDN的发展现状还是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同时, 毕军还表示, 清华大学现在也在做相应的工作, 承担国家863项目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和创新环境FINE的研究工作。
一方面学生举手老师叫不到很失望,另一方面老师又苦恼于学生不愿举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作为教师,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对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组织或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都是很有好处的。其实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举手发言最积极,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意举手发言。我现在所带的就是一年级学生,我注意到,当我提出问题后,除了几个特别内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举手。进人中高年级后,多数班级都会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愿举手发言之类的问题,仔细思考问题还是出在教师身上,老师还要做许多工作。
一、提高学生对课堂发言的认识,使学生重视课堂发言。
课堂发言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能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发言指学生当场在较短的时间口头回答课文或老师、同学的问题。这就要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三个要求,即思维的勤奋性、思维的集中性、思维的敏捷性。不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当要求口头发言时,他们就得开动思维机器,克服思维的惰性,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上课容易开小差,心不在焉的学生,当要求口头发言时,就会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紧紧围绕课文和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思考,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就会集中于课堂,专心一意;能勤于思考但思维迟钝的同学,课堂发言会促使他们加快大脑思维运转的速度,坚持下去,他们的思维就会敏捷起来。课堂踊跃发言,能促使同学大脑勤奋,敏捷思考,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口头交换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大脑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如此,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这样,课堂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形成和谐的同学关系和民主的师生关系,采取鼓励措施,使大面积学生愿意踊跃发言。
关于发言,同学们思想上普遍存在着两大顾虑:一是害怕同学的嘲讽而不敢发言,一是担
心答错出丑而不愿发言。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准确深刻,应该发表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如果理解不准确或出现错误,更有必要表达出来,以得到同学、老师的修正,使自己当堂能弄懂弄准问题,同学们到学校来学习,就是由于不懂或懂之甚少,出错自然难免。所以同学们应该丢掉面子思想,人人争取发言。注意课堂的语言艺术,使课堂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愿不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师生关系如何有密切联系。如果课堂上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们就会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言为心声,学生通过老师的语言就会领会到老师对他的态度和感情。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课堂语言艺术,来促进并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多用褒义词和礼貌语。还要制定鼓励措施,激发学生踊跃发言。
三、了解学生心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口头发言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尽量多给学生机会,使大面积学生能够踊跃发言。
我以为,在备课设计提问时至少注意三点。第一,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只有如此,学生思考回答才有参考依据,才能较快地理解并及时发言。我们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重难点,寻找教学提问的最佳突破口。第二,课堂提问要依据学生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既不能太小太易,也不能太大太难。要遵循“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的原则,还要注意优、中、差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计的问题体现出深浅不同的层次性。第三,课堂提问要适宜于口头表述。课堂发言具有临场、短时、口述等特点,如果教师的提问要经过长时间的书面整理才能较好回答出来,要学生踊跃发言显然不可能。在设计问题时可用分解法把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以利于学生课堂口答提问。
多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一是多给他们提供口头回答的问题,二是多给他们理解回答的时间,三是重视回答问题方法的指导,给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提供可能。要注意多让差生发言,多让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发言。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这类学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抓住这类同学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因为他们更需要锻炼的机会。避免经常让自己比较喜欢的个别学生发言的做法,使每个同学都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
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教学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1:“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问题情境2:“双百”方针提出的标志是?内涵是什么?成果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
影响?
问题情境3:“双百”方针的提出后,出现发展曲折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问题情境4:出现文艺春天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作品有哪些?结果如何?
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1:“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背景:(引导学生看书后归纳)
(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
(2)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推荐阅读:
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07-03
《百花园》上06-21
语文百花园四 教案05-24
又到百花烂漫时作文10-14
语文百花园二_教案07-06
《语文百花园七》教学方案10-30
百花精神伴我成长演讲稿10-17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六》教学设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