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精选10篇)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现状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镇入住人数的扩大,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摆在了面前,我校3至六年级部分班级存在大班额现象。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扩大学校规模使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篇2

一、分层教学管理理论依据与发展现状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们早有研究。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 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理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和践行分层教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 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 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征。分层教学最先出现在美国。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后期的英美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将学生根据能力大小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所有的课程。70年代法国政府要求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 并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分层教学研究出现赞成与反对的两大对立观点。到了90年代, 美国大部分学校又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并且形式多样, 有基础班、提高班等, 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如北京十一中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1993年福州八中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1999年广东东莞塘厦理工学校实施以升学和就业为目标的分层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02~2003年的分层教学实验 (分A、B层次) 大大提高了两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效率, 沈阳市的八所职业学校2000~2005年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等等。这些教学管理研究的实践不同程度地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二、分层教学管理的实施与对策

纵观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校内分层教学的管理实验, 并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 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研究和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分析, 分层教学管理即是对管理对象进行分层识别, 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手段以及方法, 实施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有效管理和优化管理, 从而提升管理效果, 避免管理资源浪费。在多年的教学管理研究与探索过程中, 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 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起到了排忧解难的作用,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分部管理和任务落实

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条件, 学校首先进行分部管理, 即初中部或高中部分开管理, 各明确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初中部或高中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面对着各自的工作对象, 在学校统一办学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计划的前提下, 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本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三个年级组长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这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 而且责任更加明确, 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团队意识和竞争力更强。

2.学校制度明确, 管理到位, 奖惩分明

年级组长是本年级工作开展的主要管理领导, 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年级组长在开展工作时, 必须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学校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年级组长职责》《年级组管理考核考评细则》和《年级学科组分层备课制度》等执行。学校在配备各年级教师和年级组工作人员 (2~3名) 时,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跨部、跨年级组。同时, 各处室分别明确一名中层领导配合该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工作。

年级组管理充分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 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按计划对各年级教师或年级组长进行常规检查, 并进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对本年级教师和年级组长的绩效考核。这有效地推动了年级组工作的开展和加强了对年级组工作的管理。当年级组长不能胜任时, 由校长室提名候选人交该部分管领导组织本年级教师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新的组长。

3.年级组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

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 不仅要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 还需分析教师的性格特点, 以及从学生、家长入手, 全面考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优秀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以及有效实施“青蓝工程”和绩效考核评比的公平性, 对综合评价较高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资源原则上不能担任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 年级组在落实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之前, 要非常注重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确保综合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4.分层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激励

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 避免出现差生等词语,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分层教学管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师生双方都要作好心理准备, 好的心理是一切改革措施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相对整体性地将“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 既关注了相对优秀层次的学生, 也兼顾了基础层次的学生。这样, 尽可能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基础问题, 未完成学业就被留在了学习生涯半道上的悲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受教育的乐趣, 有效完成自己的学业。

分层教学管理将会因学生成绩的改变而自发引入竞争机制。如A层次班级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次的班级去, 同时B、C层次班级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次班级, 或C层次班级的同学还希望能升到B层次班级次等。这种自发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到教学竞争机制之中, 是符合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

分层教学管理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 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细心揣摩, 潜心探讨。

5.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分层教学就班级而言, 是班级任课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相对进行分组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层备课, 二是分层提问, 三是分层作业, 四是分层辅导, 五是分层检测, 六是分层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使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面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 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各环节中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差距过大, 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以及增加教师工作的困难和烦恼, 采取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年级组分层设班教学管理模式, 使基本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多层次大差距的教学难题。因此, 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三、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成果展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 大班额现象突出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笔者执教学校2003年就开始了。2008年学校实行年级组管理以来, 这项探索与研究工作通过年级组分层设班的教学管理方式得到了落实。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 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是科学合理的, 是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分层教学管理的实践中, 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实现了学生成绩低进高出的喜人态势, 并得到社会各界“以二流的办学条件创一流的教学水平”的高度评价。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篇3

教学管理 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限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需求成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一大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备、师资队伍青黄不接且不足、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大班额现象突出等问题和困难,都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影响。面对教育需求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客观情况,大多数学校都在研究和实践大班额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分层教学管理理论依据与发展现状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古今中外的教育先贤们早有研究。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理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和践行分层教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征。分层教学最先出现在美国。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后期的英美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将学生根据能力大小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所有的课程。70年代法国政府要求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并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分层教学研究出现赞成与反对的两大对立观点。到了90年代,美国大部分学校又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并且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如北京十一中分层教学效果显著,1993年福州八中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1999年广东东莞塘厦理工学校实施以升学和就业为目标的分层教学实践成效显著,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02~2003年的分层教学实验(分A、B层次)大大提高了两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效率,沈阳市的八所职业学校2000~2005年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等等。这些教学管理研究的实践不同程度地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二、分层教学管理的实施与对策

纵观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校内分层教学的管理实验,并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研究和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分层教学管理即是对管理对象进行分层识别,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手段以及方法,实施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有效管理和优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果,避免管理资源浪费。在多年的教学管理研究与探索过程中,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的教学管理起到了排忧解难的作用,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1.分部管理和任务落实

根据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条件,学校首先进行分部管理,即初中部或高中部分开管理,各明确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初中部或高中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面对着各自的工作对象,在学校统一办学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计划的前提下,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本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三个年级组长直接对分管领导负责。这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而且责任更加明确,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和竞争力更强。

2.学校制度明确,管理到位,奖惩分明

年级组长是本年级工作开展的主要管理领导,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年级组长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学校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年级组长职责》《年级组管理考核考评细则》和《年级学科组分层备课制度》等执行。学校在配备各年级教师和年级组工作人员(2~3名)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跨部、跨年级组。同时,各处室分别明确一名中层领导配合该部的三个年级组长工作。

年级组管理充分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考核领导小组按计划对各年级教师或年级组长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考核结果纳入对本年级教师和年级组长的绩效考核。这有效地推动了年级组工作的开展和加强了对年级组工作的管理。当年级组长不能胜任时,由校长室提名候选人交该部分管领导组织本年级教师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新的组长。

3.年级组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

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还需分析教师的性格特点,以及从学生、家长入手,全面考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优秀教师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以及有效实施“青蓝工程”和绩效考核评比的公平性,对综合评价较高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资源原则上不能担任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学工作。因此,年级组在落实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管理之前,要非常注重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综合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合理性。

4.分层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激励

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避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分层教学管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师生双方都要作好心理准备,好的心理是一切改革措施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因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相对整体性地将“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既关注了相对优秀层次的学生,也兼顾了基础层次的学生。这样,尽可能地避免了部分学生因学习能力和基础问题,未完成学业就被留在了学习生涯半道上的悲剧。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受教育的乐趣,有效完成自己的学业。

分层教学管理将会因学生成绩的改变而自发引入竞争机制。如A层次班级的同学不愿降到B、C层次的班级去,同时B、C层次班级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A层次班级,或C层次班级的同学还希望能升到B层次班级次等。这种自发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到教学竞争机制之中,是符合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

分层教学管理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学生能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细心揣摩,潜心探讨。

5.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分层教学就班级而言,是班级任课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进行分组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分层备课,二是分层提问,三是分层作业,四是分层辅导,五是分层检测,六是分层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使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面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为了尽可能避免在各环节中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差距过大,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加教师工作的困难和烦恼,采取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年级组分层设班教学管理模式,使基本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多层次大差距的教学难题。因此,分层教学管理是大班额条件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需求。

三、实施分层教学管理的成果展示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大班额现象突出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探索与研究,笔者执教学校2003年就开始了。2008年学校实行年级组管理以来,这项探索与研究工作通过年级组分层设班的教学管理方式得到了落实。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是科学合理的,是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分层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学生成绩低进高出的喜人态势,并得到社会各界“以二流的办学条件创一流的教学水平”的高度评价。

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普遍会面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备、师资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但是,农村中学贫困的客观条件永远阻止不了学校管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我们要让大山里飞出金凤凰,就必须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上做足文章,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途径。比如笔者执教学校开展的以“部级化”为主要管理单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才能有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

消除大班额方案 篇4

安东卫街道初级中学

2016.4

安东卫街道初级中学消除大班额方案

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现象,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安东卫街道初级中学是安东卫街道所属的一所城区中学,学校坐落虎山镇拆迁安置区,属新建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安东卫街道和虎山镇部分拆迁村,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子女增多,学校容纳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学校占地85686平方米,规划40个教学班,最大容纳2000名学生(目前由于小学六年级在初中,最大容纳1950人)。现有2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六年级8个班),学生1696人(小学六年级550人),教职员工106人,专任教师106人,教师合格率100%。

目前,我校“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28个教学班均存在超班额现象,其中六年级8个班存在超大班额现象。

二、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1、重视超班额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学校成立教育均衡工作领导小组,王涛校长任组长,主抓消除大班额工作。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建立招生工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特别是教室不足问题。

积极争取街道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在校舍和用室问题上想方设法进行拓展和改善,完成“大班额”问题的硬件配套工作。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市教育局规定的招生范围,严格区教育局关于“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

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把好学生转入转出手续。严格履行一把手签字制度,所有转入学生必须符合政策、手续齐备,经学校校长签字后报教育局局长签字批复。

4、加大师资招聘力度。

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关键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指的是校舍、设施配套等;“软件”指的是师资,要多方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招聘更多的教师,彻底解决师资短缺现象。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化解已有“大班额”,要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更要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三、消除“大班额”的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保持稳定,逐步消除”的解决思路,2017年年底完成任务。1、2015-2016学年,彻底消除“特大班额”。2016年暑假,拟招聘教师24名,暑假后将严格执行区教育局的规定,对新升六年级一步到位,均衡分班,所有班级均不得超班额;对原有六年级(暑假后七年级),实行“均衡师资、均衡编班”的办法,使原有8个班550名学生变成11个班,班额不超50人,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2、2016-2017学年,继续招聘新教师10名,对原有七年级(暑假后八年级)均衡分班,使原有8个班447名学生变成9个班,班额不超50人,3、2017-2018年,继续巩固教育均衡成果,彻底消除大班额,促进教育良性发展。

安东卫街道初级中学

中学化解大班额工作方案 篇5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文件要求,为化解大班额问题,现将我校工作方案列举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一中共有行政班级133个,其中大班额班级主要集中在高三年级的37个班。造成大班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疾病困扰,部分教师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二是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完全放开,怀孕女教师增多,造成一线教学人员紧张。

二、任务目标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在化解大班额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力争在2019级新生入学后,全面化解大班额问题。

三、破解方案

1、根据学校硬件设施和一线教师数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

2、积极招聘年轻教师,解决一线教师紧缺的问题。

3、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缓解因学生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不能胜任教学的非一线教师要转岗到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岗位,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

5、规范学校班级管理,科学、高效、合理分班,从学校管理层面有效规避大班额现象的出现。

6、规范学籍管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禁止学生留级,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在化解已有“大班额”的同时,防止新“大班额”现象的出现,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第一中学

余坪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切实解决小学大班额的文件精神,努力消除本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余坪小学 “大班额”消除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上级有关精神,重点解决特大班额,从严控制新生班额,逐步化解大班额,用5年时间,全面解决本校大班额问题。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我校大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为18个左右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控

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是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四、总体规化

2008年采取过渡,消除60人以上的特大班额,秋季入学一年级新生的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

2009年一二年级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三至五年级消除60以上的班额

2010年,一至五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5人以内。

2011年一二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内,三至六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5人以内。

2012年全部控制在50人以内。

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按上级班额要求,严格控制我校班额人数,并力争降低班额的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对“大班额”现象的思考 篇7

一、形成“大班额”现象的原因

1. 随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的不

断出台, 农民经济宽裕了, 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都想把子女送到比较好的学校接受教育。

2. 学生上学不交钱了, 现在农

村学生进城读书享受与城里学生一样的待遇, 免收了学杂费、书费, 取消了原来的借读费, 还要享受国家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

3. 受地域环境的限制, 资源配

置不均, 特别是师资配置不均, 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均, 从而导致择校之风盛行。

4. 农民进城务工, 人口不断向

城市流动,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是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的最直接原因。

5. 政府部门对城市学校的投入

与教育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很多城市学校的建设相对滞后, 校园面积小, 校舍紧张, 特别是教室紧张, 从而导致出现了“大班额”现象。

二、“大班额”现象带来的问题

1. 不利于城市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于班额大, 新课改提倡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很难贯彻执行, 具体落实;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组织难度, 学生发言、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的机会减少, 教师对学困生的重点教育、个别辅导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难度较大;班级人数多, 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学习的整体环境下降,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存在安全隐患, 不利于学生

的身心健康。班额大, 教室、楼梯超负荷, 上下课、上操上下楼梯时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学生室内活动空间减少, 压抑感增强, 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学生多, 特别是夏季, 个别学生卫生状况不佳, 使得教室内空气变得污浊, 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

3. 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班

额大、作业多, 加重了教师的作业批阅量, 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辅导、班级管理、教学研究以及教师自己自学提高的时间, 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加重了家庭负担, 不利于学

校管理。农村学生进城读书要租房, 要陪读, 双休日回家要乘车, 这一切都加重了家庭负担;农村学生在城里读书, 大多父母不在身边。在校外期间, 有监管失控的情况,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给学校管理造成不便。

三、针对“大班额”现象的建议与对策

1.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科学

预测学生人数及人口流动趋势, 超前规划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师资, 尽量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教育资源的紧缺不足或闲置浪费。

2. 加大对城市学校的投入, 转

变项目投资方向, 扩大城市学校办学规模, 彻底改善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 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的需要。

3. 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新

招考补充的教师都必须在农村工作一定的年限, 要给农村工作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 鼓励青年教师在农村任教, 特别是在边远偏僻的农村任教, 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4. 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

江西有效破解大班额难题等 篇8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从2007年开始推行班额不超过35人的小班化教学试点的新余五中,在全市教育质量检测中高居榜首。这一喜人变化,是新余推行小班化教学试点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是江西解决大班额难题所取得的成绩的缩影。

江西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过去比较严重,一些班额大的超过了70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破解这一难题,2009年,江西省财政新增6000万元支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改小班”建设。从加快校舍建设步伐入手,着力推动全省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解决。

江西把解决大班额问题列入了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总分1000分的评估细则中,班额分占了80分。按照“四有”要求,江西推行农村标准化建设,即有高标准教学用房,有阳光体育场地,有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有卫生安全的生活设施,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偏紧问题,江西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县级教育行政统筹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师资源在县域内的统筹配置。江西调整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全省农村中小学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农村教学点按照每班1.5名教师进行配备。按照调整后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省增加了一万余名农村中小学教师。

强力推进,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东乡县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系列报道之二雷杰能

本刊讯(记者雷杰能)近段时间以来,前来东乡县红星中学观摩、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人络绎不绝。县教育局副局长黄文龙告诉记者,红星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决心大,起步早,措施实,效果好,已成为全县教学改革的一所示范学校。

东乡县教育局今年把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教学改革的专门文件,确定了首批8所学校为全县课堂改革试点单位。县教育局先后组织了200多名校长和教师前往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教改名校学习、考察,仅考察费用高达20多万元,其中红星中学就达5万元。对于改革模式不搞“一刀切”。允许百花齐放,但不允许不改。红星中学推行“杜郎口模式”,而东乡二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实行的是“洋思模式”,马墟小学则实行“情境教学模式”。

该县切实加强了对课改的领导。县教育局多次召开课堂教学改革调度会、现场会和研讨会,开展片区教研活动等,同时建立和健全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等。

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一池春水。红星中学以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为蓝本,目前以“临帖”为主。校长李国才告诉记者,即使是这样原汁原味地“模仿”。几个月下来,全校课堂都已成功转型,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同样,课堂改革也带来了东乡二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中,位居全县初中第一。东乡铜矿学校扬自身优势,音乐、美术、绘画、体育等特长教育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全县各学校都开设了舒同书法课,该县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颜体楷书入门》和《舒体入门》(舒体为东乡籍全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创书法字体)两本乡土教材,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宁达中学成为中国教师报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柯金鑫

经《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武宁县私立宁达中学正式成为中国教师报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

自2007年以来,宁达中学校长张项理带领全校老师六赴山东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新课程理念,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经过努力,现已逐步构建了具有宁达特色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初显成效。2008年是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中考。宁达中学再夺全县冠军,是自2001年办学以来六次参加中考第六次夺冠。《江西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跟踪报道,受到全国教育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涌现出的一颗课改新星,被誉为“江南杜郎口”。

为了解读宁达的高效课堂模式,寻求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推广宁达课改经验,《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在宁达中学成立中国教师报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并于今年5月在武宁召开了“全国新课改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大会”。(柯金鑫)

一句话新闻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组在永丰县开展抽样问卷调查。

上饶市“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现场会”在广丰县永丰中学召开。

乐平市第五小学学生吴格力、后港中心小学学生汪寅鹏分别荣获百名“中国好少年好儿童”和“全国好少年”称号。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篇9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嘉峪关市逸夫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87人,教学班35个,教职工102人,平均每班48.2人。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现有大班额22个,超大班额10个,分别为一年级45人以上5个班,50人以上1个班,二年级45人以上2个,50人以上4个,三年级45人以上3个,四年级45人以上5个班,五年级45人以上3个,50人以上3个,六年级45人以上4个,50人以上2个班。

三、消除措施

近几年,为控制大班额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部分借读生;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教导处审核校对,班主任把关,落实教育局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总之,学校目前学生量趋于下滑趋势。对现有的大班额,计划采取收下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大班额现象。三年级六个班学生适度调班,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对于其他年级,必须进行分班,计划每个年级分出一个班。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分班后,学校至少增加班主任5名,数学老师3名,其他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课时量解决。

4.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嘉峪关市逸夫小学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 篇10

工作方案

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寄宿制学校“大通铺”,是全面改善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7号)等文件精神,消除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寄宿制学校“大通铺”,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实际,特制订本攻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实现学校班额基本达标、寄宿生一人一床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疏堵结合、软硬并举,突出攻坚重点,加快学校新建、改扩建步伐,迅速扩大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攻坚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奖补专项等教育建设项目资金(以下简称“全面改薄”相关资金),分阶段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寄宿制学校“大通铺”攻坚工程。到2018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基本消除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实现大部分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到2020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全面消除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实现所有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

(二)目标。

2015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231.29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96.6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19.83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32.17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22.16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生率和“大通铺”率分别降低至8.44%和27.1%。

2016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81.06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88.0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18.55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28.86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19.63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生率和“大通铺”率分别降低至6.48%和21.17%。

2017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54.97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80.1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16.54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27.34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18.19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生率和“大通铺”率分别降低至4.64%和15.68%。

2018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33.08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78.2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16.68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26.37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18.38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生率和“大通铺”率分别降低至2.85%和10.12%。

2019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92.88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92.0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3.9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20.94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17.43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学生率和“大通铺”率分别降低至1.44%和4.86%。

2020年计划建设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88.82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77.88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22.76万张(单人张),解决“大班额”21.26万人的教学用房和寄宿生“大通铺”16.08万人“一人一床”的问题,全面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大通铺。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扩大学校办学容量。

1.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全面改薄”学校建设项目。各地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从源头上消除“大班额”、“大通铺”。

城镇学校布局,要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增长趋势等因素,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严格落实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政策,努力解决学龄人口不断增加引发的“大班额”、“大通铺”。

农村学校布局,原则上每个乡镇都要设置初中和中心小学,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屯要设置村小学,并合理设置寄宿制学校。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要保留或设置教学点。严格规范撤并学校的程序和行为,撤并学校要审慎,要坚持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坚决避免盲目撤并学校导致“大班额”、“大通铺”。

各地要进一步优化“双千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及“全面改薄”项目的建设规划,确保所选择的建设项目有利于解决学校“大班额”、“大通铺”。

2.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努力扩大办学资源。各地要对辖区内“大班额”、“大通铺”问题进行逐校实地摸底排查,摸清底数。严格根据城乡布局规划,结合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勤俭办学、保基本、补短板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统筹“全面改薄”相关资金,优先用于学校新建、改扩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和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迅速扩增教室、学生宿舍等办学资源,完善学校教学、师生生活基本设施,增加学校容量,保障学校多功能教室和寄宿学生“一人一床”,扩大办学规模,加快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为吸引学生就近入学创造良好条件,为消除“大班额”、“大通铺”夯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1.多措并举逐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引发的“大班额”。各地要严格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努力配齐配足城乡学校教职工。在编制总量控制下,核定编制不足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通过在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等多种形式解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向农村教师岗位倾斜;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民族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补足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点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师资不足引发的“大班额”和课程无法开齐等突出问题。

2.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认真做好编制清理整顿工作。各地要充分使用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格控制教学辅助人员用编数量,充分发挥编制资源最大使用效益,减少教职工编制空编率,原则上各地空编率要控制在5%以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聘用临时顶岗人员。开展教师编制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对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在编不在岗”等人员清理整治力度,对挤占、挪用、截留教职工编制的,要及时将编制退回教育系统使用;对长期借用、借调教师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要及时将借用、借调的现职教师退还给教育队伍。

3.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学校优质师资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有序流动。各地要大力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城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支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完善交流轮岗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自治区组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计划,每年选派2000名左右优秀教师到县级及以下薄弱学校支教1年,每年选派2000名左右紧缺学科教师到乡镇及以下学校走教1年,每年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学校培训150名左右骨干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紧缺和无法开齐课程等压力。各地要大力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通过交流轮岗引导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序流动,全面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

4.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每县建设好1所教师培训机构,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培训,缓解教师外出培训“工学”矛盾。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对口支援等多种培训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培养骨干教师,逐步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努力缩小班级、校际、区域之间师资差距,逐步化解因“择师”“择校”引发的“大班额”问题。

(三)深化学校常规管理,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切实加强学校招生管理,实行阳光招生。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切实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小学招生要严格控制入学年龄,严禁招收低龄学生。禁止跨区域招生。对擅自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学籍,不予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务必确保每年新生班额达到国家标准(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各地要逐步提高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招生名额分配到辖区初中的比例,2015年不低于45%,2016年不低于50%,2017—2020年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通过增大辖区初中学校学生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引导初中学生和家长放弃择校,为消除“择校热”、“大班额”创造条件。严格寄宿制学校的寄宿资格管理,对家校距离在学校服务半径范围内的学生原则上不予安排寄宿,就近走读,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可根据实际安排寄宿,努力杜绝“择校(寄宿制学校)”引发的“大通铺”。对存在“大班额”、“大通铺”的义务教育学校,禁止再开办幼儿园或学前班招生,已经开办并招生的,要限期取消。

2.全面实行均衡编班,遏制学生家长“择班”行为。各地要按照“学生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先学生编班后配教师”的原则,对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同年级教师一律均衡搭配,随机确定教学班级,禁止由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而制造强强联合的不良做法,禁止举办重点班、特长班,坚决遏制家长“择班”导致的“大班额”。

3.严格落实学生学籍管理,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行为。

各地要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把转学入口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大班额”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得接收转学学生,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防止人为造成“大班额”。

(四)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各地要科学划分学区,均衡配置学区学校办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努力办好学区内每一所学校。积极探索“强校+弱校”、“教育联盟”、“强校托管”、“集团化办学”、“大校长制”等多种学区学校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实现学区内学校统一招生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评价,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使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自治区统一搭建广西教育资源云平台,建设全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自治区、市县、学校三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体系,大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各市、县(市、区)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逐步实现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和配备满足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所需的必备基础设施;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库建设,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本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各地要把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作为破解当前教育突出问题、大力实施“全面改薄”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经费,确保攻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自治区负责领导、组织、推动全区攻坚工作,制定全区攻坚方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奖补资金,督促检查各地推进攻坚工作。设区市负责统筹全市攻坚工作,加强对县级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制定全市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报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与所辖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县(市、区)是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负责统筹当地攻坚工作,制定当地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当地攻坚工作经费投入,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攻坚工作的部门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各地要加强配合协调,建立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攻坚工作的具体实施,指导各地做好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编制部门负责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重点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投资项目,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指导。财政部门负责拓宽投入渠道,统筹项目建设和奖补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支持教育部门开展教师招聘、选拔、任用,健全教师工作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三)加强统筹力度,加大经费投入。

各地要切实履行教育投入主体责任,将教育支出作为重点支出优先予以保障,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口径,从中计提不低于10%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优先保障学校建设,加大对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的投入。要统筹“全面改薄”相关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攻坚工作。根据中央和自治区要求,结合“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和当地实际,科学测算攻坚工作建设项目资金需求,按轻重缓急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及计划,确保攻坚工作顺利实施。自治区加强资金统筹,根据各地攻坚工作努力程度、工作成效等,给予奖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税费优惠政策,免收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四)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语文各单元作文指导训练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