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员续职总结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管理员续职总结

网络管理员续职总结 篇1

GSM-R系统测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安装调试阶段、网络优化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其中网络优化阶段是确保工程顺利开通和移交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包西线GSM-R工程的建设开通和跟踪测试,本文简单总结了网络优化阶段的测试方法。

该阶段主要通过无线覆盖和语音呼叫测试来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场强覆盖测试、语音通信QoS 测试、分组数据(GPRS)QoS 测试、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四项内容,目前我国铁路对分组数据(GPRS)QoS 测试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和方法,铁科院通号所在大量的研究和测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测试设备并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方法,测试系统主要通过两个GPRS 数据模块来实现,另外加上GPS 以及铁路应用配套的计距设备,通过专用测试软件进行控制,本文对此不再赘述,只对现场应用的场强覆盖测试、语音通信QoS 测试、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三项内容进行陈述。

1 场强覆盖测试

我国GSM-R 系统目前的覆盖标准是针对车顶天线的覆盖情况,所以测试的时候需使用车顶天线。测试软件控制测量接收机跟踪测试手机,测试GSM-R 服务小区公共信令信道(BCCH)的下行覆盖场强。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时,测量接收机可以把测试频点自动跟踪到和手机一致的频点上。设测量接收机采样为距离触发的方式,4 cm 采样一次,使用峰值检波的方式。计距设备从车轮接收距离脉冲,计算机控制其4 cm 输出一个脉冲给测量接收机。

GPS 将采集到的经纬度、高度、速度等位置信息实时传送给计算机,通过测试显示出列车运行路线。

由于我国铁路目前的GSM-R 小区呈链状分布,所以一个往返便可分别完成对该路线上下行覆盖的测试。

上述方法是针对一台测量接收机的情况,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配置多台测量接收机。

2 语音通信QoS 测试

语音通信QoS 测试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测试手机进行拨打通话,测试软件通过对测试手机状态和信令的分析,计算出评价通信质量的各项数据。主要测试下面几个参数。

2.1 切换成功率

1)定义:

切换成功率=成功切换次数/总切换次数。切换成功是指测试手机收到下行“HO COMMAND”消息,并发出“HANDOVER COMPLETE”消息。总切换次数是指移动台收到“HO COMMAND”消息的次数。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采用长时间与固定终端通话方式,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切换信令,完成切换功能。测试软件根据切换信令计算切换成功率。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2.2 切换执行时间

1)定义:

测试手机在通话状态下,收到下行“HANDOVER CO-参考文献:MMAND”消息到切换成功上行发送“HANDOVER COMPLETE”消息为止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采用长时间与固定终端通话方式,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切换信令,完成切换功能。使用测试软件统计切换执行时间。数据统计如表2所示。

2.3 呼叫建立时间

1)定义:

测试手机在拨打通话时发出“CM SERVICE REQUEST”消息直到收到下行“CONNECT/ALERT”消息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台进行通话,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30 s;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呼叫建立时间。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

2.4 呼叫成功率

1)定义:

呼叫成功率是指在呼叫建立过程中,成功占用话音信道(TCH)的成功率。呼叫成功率=成功呼叫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并通话,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10 s;如出现呼叫建立失败,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呼叫失败。数据统计如表4所示。

2.5 掉话率

1)定义:

掉话是指在通话过程中由于覆盖或干扰等异常情况造成话音信道(TCH)上的掉话。掉话率=掉话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试手机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手机拨打固定终端或移动台并通话,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5 min;在通话状态下,如出现异常掉话,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掉话。数据统计如表5所示。

3 电路数据(CSD)QoS 测试

电路数据(CSD)是基于GSM-R 网络本身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数据的测试要通过专用的测试软件控制GSM-R 模块(需支持电路数据),使其与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之间以CSD 的方式传输数据。CSD 测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连接建立时间

1)定义:

GSM-R 模块从发出“ATD XXX”消息直到收到下行“CONNECT ***”结果码的时长。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30 s;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连接建立时间。数据统计如表6所示。

3.2 连接建立成功率

1)定义:

连接建立成功率是指在连接建立过程中,成功占用话音信道(TCH)的成功率。连接建立成功率=成功连接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30 s,呼叫间隔10 s;如出现呼叫建立失败,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连接建立失败。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连接建立成功率。数据统计如表7所示。

3.3 链路断开(失效)概率

1)定义:

在所有的连接保持过程中,非有意释放连接次数的比例。掉话率=掉话次数/总呼叫次数。需要通过大量拨打测试获得数据。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每次通话时长5 min,在通话状态下,如出现异常掉话,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并记为一次失败。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链路断开(失效)率。数据统计如表8所示。

3.4 端到端传输时延

1)定义:

从移动端发起传输请求到传输成功指示之间的时延。

2)测试方法:

使用测软件控制测GSM-R 模块完成该测试内容。测试模块向地面电路域数据服务器发起连接并传输数据(ASCⅡ字节流),数据长度为30bytes,最大接入时间设为15 s,如出现链路断开,间隔30 s进行下一次试呼。地面服务器收到数据后马上把接收到的数据原样发回发送端。传输时延为GSM-R 模块发出数据到收到地面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所需时延的一半。在列车移动过程中检测信令,使用测试软件统计端到端传输时延。数据统计如表9所示。

通过以上测试可对已完成初步安装调试但尚未开通运营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和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注释

11)针对本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采用劈裂注浆法进行软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工程经济效果。

网络管理员续职总结 篇2

下面,就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体积总复习”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开展有效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前测探底——回顾旧知识,完成自我诊断

上复习课前,我们不禁要思考: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在基本知识点的复习上要花多大的精力?因此,对学生学习起点的了解,是我们复习课教学的基点。以前我们教师总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定位教学,这显然是比较随性的,而前测能很好地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让我们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两道前测题。

第1题:填表。

师(追问):观察上表,体积公式有没有相同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相同点?

第2题:你认为图形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觉得它(如右图)的体积应该怎样求?请用图或者文字表达你的想法。

根据前测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如下。

认识起点:对于体积公式共同点的内在联系,学生缺乏理解(无人能够回答“为什么有这样的相同点”的问题),这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几何阶段,能分析图形的组成要素和特征及利用特征解决几何问题,但无法解释性质间的关系和图形某些性质间的联系(参考范希尔对几何思维水平的五度划分)。

经验起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对知识归纳总结与综合运用的阶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与接触,正是空间观念与合情推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设计第2道题的目的就是想考察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合情推理的现有水平,了解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不能与旧知识做一个有效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前测结果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低,仅有5%的学生能正确解答,能给出初步解决问题思路的也只有15%的学生。

显然,学生对于所要复习的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的。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从各个渠道(如兴趣班、自己阅读书籍等)已经对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底面积乘以高”这个知识点上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基于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把各个知识点构建成网络,并用运动的观点来认识、阐述这四个图形体积之间为什么存在着这样紧密的联系。

对于解决四棱锥体积的问题,学生缺少经验,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点是散状分布的,面与体、图形与图形之间都是孤立存在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情推理来沟通各个图形体积之间的联系就成为必然。

二、构建网络——用运动的观点,重构知识体系

带着对前测的思考,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立体图形的体积,有效整合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

首先,以运动的观点展开复习。

师(出示圆柱和圆锥):思考一下,它们是由什么平面图形按什么运动方式形成的?

生1:它们是通过旋转得到的,圆柱是由长方形旋转得到的。

师:圆锥呢?

生2: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

师:圆柱除了可以看成是长方形旋转形成的,还可以看成是怎样一种运动方式得到的?

生3:平移。

师:怎样平移?具体说说。

生4:将这个圆柱的底面平移上去,也就是由圆平移得到的。

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课件重点演示平移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体积也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生答略)

师:这个圆形就是圆柱的底面,移动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所以这个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表示。

师:那么,其他的图形呢?

生5:也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师:具体说一说。

课件演示:长方体、正方体是由长方形、正方形平移得到的(正方形平移的距离等于边长)。

师:那么,它们的体积也同样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生6:Sh。

师:圆锥呢?

生7:不能通过平移得到。

师(课件演示:圆不断平移,且不断缩小):看课件演示后,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8:这也是一种平移,只不过底面的圆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个点。

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平行移动。

上述教学用平移的运动观点,有效地沟通了所学立体图形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这些图形的体积都和“底面积×高”有关?因为它们都是由底面平移得到的,这就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了这些图形体积之间的联系。

其次,以运动的观点巧解练习。

设计这道习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得的新经验和运动的观点来解题,即求截面梯形(图1)平移后所得到图形(图2)的体积。

三、延展创新——运用合情推理,提升思维水平

当学生以运动的观点重新认识了立体图形,了解这些图形是由平面平移得到的,都与“底面积×高”有关后,教师可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从二维平面跃迁到三维空间。

师:长方形垂直平移形成长方体,正方形平移得到正方体,像这样的图形你还能想象出几个来吗?endprint

生1:底面是三角形的……

师:你说的是三棱柱,它的底面由三条边组成。

师:它的体积是怎样的?(V=Sh )

生2:还有四棱柱。

师:N棱柱呢?它们的体积怎么求?

生3:Sh。

师:随着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终它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4:圆柱。

师:看来,这是一个大家族,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数学上给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直柱体。

师(小结):那么,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这个重要的新发现。怎样的图形,它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表示?

生5: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来表示。

师: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向上移动并不断缩小,一直缩小到一个点形成的。像这样的图形,你能再想出一个吗?

生6:三棱锥。

师:它的体积呢?(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合情推理)

生7:可能是等底等高的三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非常了不起,就是它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图形还有吗?

生8:四棱锥。

师:体积呢?

生9:也是三分之一。

师:谁的三分之一?

生10:四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也就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三分之一。

……

师:以此类推,这些椎体都是等底等高的柱体的三分之一。如果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圆锥。

师:它是谁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原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交流——运用所学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上同样需要总结归纳,以巩固学生所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学到这里,你一定对体积的知识有了新的感悟,请你结合下面的图形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Sh来计算。

生2: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运动形成的。

生3:锥体都是相应的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

引导学生说学习感悟,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三棱柱到圆柱,从三棱锥到圆锥,既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合情推理,又有效沟通了各图形体积之间的联系。

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为基,以构建知识网络为脉,以悟出新意为得,我想,这就是复习课教学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责编 蓝 天)endprint

生1:底面是三角形的……

师:你说的是三棱柱,它的底面由三条边组成。

师:它的体积是怎样的?(V=Sh )

生2:还有四棱柱。

师:N棱柱呢?它们的体积怎么求?

生3:Sh。

师:随着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终它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4:圆柱。

师:看来,这是一个大家族,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数学上给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直柱体。

师(小结):那么,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这个重要的新发现。怎样的图形,它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表示?

生5: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来表示。

师: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向上移动并不断缩小,一直缩小到一个点形成的。像这样的图形,你能再想出一个吗?

生6:三棱锥。

师:它的体积呢?(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合情推理)

生7:可能是等底等高的三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非常了不起,就是它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图形还有吗?

生8:四棱锥。

师:体积呢?

生9:也是三分之一。

师:谁的三分之一?

生10:四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也就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三分之一。

……

师:以此类推,这些椎体都是等底等高的柱体的三分之一。如果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圆锥。

师:它是谁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原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交流——运用所学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上同样需要总结归纳,以巩固学生所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学到这里,你一定对体积的知识有了新的感悟,请你结合下面的图形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Sh来计算。

生2: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运动形成的。

生3:锥体都是相应的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

引导学生说学习感悟,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三棱柱到圆柱,从三棱锥到圆锥,既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合情推理,又有效沟通了各图形体积之间的联系。

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为基,以构建知识网络为脉,以悟出新意为得,我想,这就是复习课教学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责编 蓝 天)endprint

生1:底面是三角形的……

师:你说的是三棱柱,它的底面由三条边组成。

师:它的体积是怎样的?(V=Sh )

生2:还有四棱柱。

师:N棱柱呢?它们的体积怎么求?

生3:Sh。

师:随着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终它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4:圆柱。

师:看来,这是一个大家族,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数学上给它们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直柱体。

师(小结):那么,我们来简单归纳一下这个重要的新发现。怎样的图形,它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表示?

生5: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来表示。

师: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向上移动并不断缩小,一直缩小到一个点形成的。像这样的图形,你能再想出一个吗?

生6:三棱锥。

师:它的体积呢?(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合情推理)

生7:可能是等底等高的三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非常了不起,就是它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图形还有吗?

生8:四棱锥。

师:体积呢?

生9:也是三分之一。

师:谁的三分之一?

生10:四棱柱的三分之一。

师:也就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三分之一。

……

师:以此类推,这些椎体都是等底等高的柱体的三分之一。如果底面的边越来越多,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圆锥。

师:它是谁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原来,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交流——运用所学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上同样需要总结归纳,以巩固学生所学,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学到这里,你一定对体积的知识有了新的感悟,请你结合下面的图形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生1: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Sh来计算。

生2:这些图形都是通过平移运动形成的。

生3:锥体都是相应的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

引导学生说学习感悟,不仅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从三棱柱到圆柱,从三棱锥到圆锥,既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合情推理,又有效沟通了各图形体积之间的联系。

以了解学生学习起点为基,以构建知识网络为脉,以悟出新意为得,我想,这就是复习课教学行之有效的好策略。

网络管理员续职总结 篇3

阅读全文链接 (需实名注册) :http://www.nstrs.cn/xiangxi BG.aspx?id=68340&flag=1

摘要:研究了空间通信领域中的CCSDS协议和DTN协议, 对CCSDS协议栈中的CFDP协议和DTN协议栈中的LTP协议、BP协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渗流的深空通信传输协议;完成了火星探测器通信模拟器、火星中继卫星通信模拟器、地面站通信模拟器和地面控制中心通信模拟器的硬件设计;搭建了支持1个火星探测器、3颗火星中继卫星、2个地面站和1个地面控制中心的深空通信演示验证系统。

关键词:CFDP协议,BP协议,深空通信演示验证系统

上一篇:设计招标文件下一篇:双十一促销广告语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