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通用11篇)

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 篇1

一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不断的充实着自己、丰富着自己,享受着考研成功带给我的愉快经历,回想起前年的那段考研准备时间依然觉得值得回味和珍惜,倘若问我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会说:“竞争的压力”!的确,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竞争的观念已经深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中,于是才会有那么多人踏上漫长而艰辛的出国和考研之路,所有人都希望在继续求学深造后获得比别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这里,我只想就尽一年来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给正在奋斗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经验和启示。

一、资料准备阶段

1、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科目的五本指定参考书

《传播学总论》胡正荣

这个书08年的时候改成清华出的新版,其实改版的书都没有太大变化。这个书对传播学是个系统的介绍,章节划分非常清晰,适合初学者。我当初决定考研,读的第一本传播学书籍就是它,对于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有点枯燥,但是坚持看完,就能对传播学有个整体的认识。97年版的最后一章可以不用看了,都是太陈旧的传媒实践对现在没有什么价值。

《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夫林等

这个书非常非常重要,信息量非常大。第一遍读可能会觉得拗口,并且外国人的思维会让人觉得很散。第一遍读的时候除了偶尔有些顿悟,读完以后并没有对该书的清晰框架。这时候不要着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遍,你绝对会有新的发现。我觉得,这本书是指定书目里最重要的一本。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这个书把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和框架都涵盖进去,适合作为后期的整合复习和记忆的书。在读此书的时候请自动忽略它与其他书的大篇幅雷同。

《传播学史》 罗杰斯

一本人物传记,读起来很有意思。但千万不要因为它易读而轻视。实际上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出题,从发展传播学,到贝特森,到芝加哥学派和帕克的研究,几乎每年都会从中提取内容考察,此书适合对传播学有基本的了解后再读,读的时候应将相关人物和学派以及该学派的理论和发展整合起来。

《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 胡正荣

传播学的指定书目里的研究我国传媒业实践的书。07年出了广电体制改革那道题几乎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当年的指定书目里根本没有实践性这么强的内容。今年这本书的出现可见广院的考查重点正在从纯理论向传媒实践转移。总之,这本书对于了解整个大众传媒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要认真对待。

2、其他推荐书目: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此书堪称传播学的经典教材,翻烂也不过分。值得注意的是此书上的基本概念很多,一定都要熟记。推荐度☆☆☆☆☆

《传播学引论》 李彬 此书适合作为入门读物。书中的批判学派重点注意。推荐度☆☆☆☆

《现代传播》 这个杂志一定要看,里面的一些论文对传媒学术和行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的深入了解非常有价值。基本上订半年的6本杂志就可以了。适合在复习后期阅读,因为作为核心期刊,它选登的论文还是很有深度的。另外,它对于我们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传媒实践,对传统概念的补充和新研究、新发展,都可以在答题中运用。后期阅读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你看过的时间太久而在答题时想不起来。推荐度☆☆☆☆☆

《传媒网的专题精编》 传播学分册 这本书在网上很出名的,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它按照专题分类,很多非传统经验学派和理论补充进来,比如文化研究、技术学派,比如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这本书对于补充了解传播学其他学派及其观点非常有帮助,并且理论总结与整合的相当好。同样,也是适用与后期复习的书。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他在每章最后面的推荐论文。推荐度☆☆☆☆☆

《传播学在世界》这是改版之前的初试参考书。推荐度☆☆

《传播理论》 小约翰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读一下这本,它能让你知道原来传播学还和这么多学科和理论相关,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系统论、结构主义、后现代等等。原来传播理论也可以这么博大精深。这本书也是2008年之前的指定参考书目之一。推荐度☆☆《传播学教程——辅导与习题集》传媒大学出版社。这个书才14块,建议买来做参考资料。上面有对历年历校考题的总结,有一定参考价值。推荐度☆☆☆

《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 四川大学出版社 这个书上的传播学的关键词非常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传播学概念。适合作为手头的工具书随时查找相关概念。推荐度☆☆☆

3、文史综合:

这个科目这一本文史要览加历年真题足够。如果高中不是文科的同学建议先看一下高中的历史书再来看《文史要览》,因为要览这个书的历史部分不是按照年代编写的,看一下高中的历史有助于你按时间顺序全面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综合不用太早开始复习,最早也就九月份开始。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或者背政治吧,不要浪费在这个上面。《文史要览》不用背,多看几遍自然都能记住。历年真题一定要背过。文史综合出题是有题库的,实际上每年总是那些题反复出。正因如此,这门考试科目已经倍受广大考生欢迎,因为已经明显成为白给分的一科,大家分数都在105—125之间。但是,也不要过分轻敌。如果你要想考到370分以上,这门就要至少考到120。

二、复习阶段

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

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此时需要注意本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建议报一下权威的专

业课冲刺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要查阅本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

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最后这个阶段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三、考试注意问题

考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压力和紧张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让这种压力影响自己,尽量以饱满的精神投入考场,切不可临阵脱逃。

回答主观论述题时,依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基本的内容作出回答之后,就原题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发表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定会考得高分。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抓住问题的要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论述,既要有理论论述,又要有事实依据,两者紧密结合。考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卷面整洁,同时要把握好答题的篇幅,名词解释和简答不要太长,论述不能太短;

2、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把相关的理论都摆出来,当然有些题目也可以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3、论述问题时对自己不熟悉的方面,想办法避开。

四、感悟以及一点经验:

当初作为一个跨专业的门外汉,从开始备考到拟录取我用了两年时间。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本科的学校也是二本,而且复试的时候见到的大多数都是外校考上来的同学。所以大家也完全不要因为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好而担心,也不要担心自己以前的学习成绩。至于传说中的黑幕,就更不要担心。考研面前,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我读的书不止上面提到这些,一共读了多少我也记不清了,很多书只是翻过一遍而

已。但是不要小看这翻一边,多数时候书里会有新东西发现的,记得总结。那怕这本书里没有任何新的知识,多看的这遍至少也能加深你的记忆。

想必每个决定考研的人都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当你的梦想转化成行动以后,你会发现事实远比你想像的更苦。在作了决定的最初阶段,你会有一个很美好的梦想,可当你全力以赴到复习中去以后,那个支撑你的梦想就深深的埋到你心底甚至不再被记起,你所想的只有不停的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考研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好好利用网上的资源。不要问我资料去哪里找,怎么找。我想一个研究生应该具备搜索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有了多少信息,而是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我觉得考研不同于高考,它不是考你的聪明程度,也不是考你的刻苦程度,它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考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多看相关论文,看行业新闻。在网上和研友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不仅可以信息共享,还能让你即时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且有人相伴跟你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这是值得珍惜的共患难的友谊。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些研友现实中都成了很好的朋友。

不管考研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或是功利,或是梦想,或是虚荣。总之一旦决定了,就不要退缩。这一路上艰难险阻断然不会少,可诱惑也时常出现,工作、爱情等等会不时在诱惑着你。很多人没有被困难吓到,却被诱惑带跑。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决定了,这些都要放到一边。从来就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人,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果断,学会选择。

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 篇2

23年来, 我的血糖控制得还可以, 每年妈妈都带我去做一次全面检查。就是在2006年检查时, 医生发现我已经到了糖尿病眼病的II期, 但是那一年我正在准备复习考研究生, 学习压力很重, 自己也没太重视。等第二年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 再做体检查眼底时, 眼底病变已经发展到III期了, 当时在医生的帮助下, 我马上做了激光治疗。这两年来视力一直保持在0.8~1.0左右, 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从我这些年得病过程来看, 我觉得有三点对糖友们防病治病特别的重要。

一是控制血糖, 这是最根本的。也正因为此, 血糖的监测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现在一般至少每天测2次血糖, 如果遇到外出活动等特殊情况甚至会监测7、8次。虽然血糖仪的试纸比较贵, 但是相比较健康来说, 那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一直有个观点, 平时在其他方面可以省些钱, 健康方面是绝不能省钱的。另外每3个月应该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检测, 如果低于6%就表明你这3个月血糖控制的比较好。

其次, 就是要定期做全面身体检查, 一年要检查1次眼睛, 做1次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当年我发生眼部并发症的时候, 自己基本上没什么主观感觉, 视力也没有明显下降, 就是靠检查才发现的。如果不是发现及时, 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 也是特别要提醒糖友们的, 那就是要保持情绪的稳定。虽然我们在思想上要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但也不要整天悲灰丧气, 怨天尤人, 愁眉苦脸的。当然家属在病人情绪稳定的调节中占据很大作用,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开心的事情, 值得我们微笑的理由, 保持乐观的心态, 对控制血糖和病情有很大的好处。糖友们要乐观些、坚强些, 积极生活, 主动防控, 多交朋友, 扩大交际圈子。

浅谈flash教学的一点经验 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 培养人才 传承文化

flash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二维动画软件。它不但可以制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更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广泛应用到文化传播过程中。许多高校尤其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将flash作为一门必学的实用软件进行学习。以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容易掌握动画制作?又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创造力产生出优秀作品?这些是我们教学者一直思考的课题。

一、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创造性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短时间内学好flash动画呢?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1.“趣味实例”教学法。通过“趣味实例”的分析与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来学习flash的动画制作原理和细节。针对f1ash动画制作不同于传统课程的较强的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选用趣味实例教学法,并且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而我们艺术类学生专业教学活动中,项目可以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具有现实的、一定实用价值的作品或程序。

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将所学新知识隐含于若干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以操作为主的知识和技能,如flash、 Photoshop、Dreamweaver等软件。

二、明确重点,引导学生巧妙学习

1.要重点认识三个重要概念:场景、元件、时间轴。在整个flash教学中,元件与实例是最难解的。

2.要求学生习惯使用快捷键,这样可以简捷明快,做起来轻松自如,提高效率。

3.要求学生多看看别人作品,在模仿中成长,成就自已的作品。多看别人的制作,可以丰富创作经验。

4.调动学生运用网络丰富素材创作。网上素材丰富,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

5.鼓励创造。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简单的模仿,更应该是创造。教师应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自已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6.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习惯和耐心。比如,在制作飞机翻转的飞行特技设计中,利用飞机图片分离出的飞机作为设计对象,这时我们必须要用魔棒和套索工具,进行分离,往往有的同学分離不干净,至使在转换元件之后,使运动无法实现。这样就要再次分离,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和耐心。

7.培养学生的整体构思作品的能力,要让学生把自已当作导演。创建任何一个动画前,首先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既知道自己要作什么,就像拍MTV编剧写剧本一样,确定作品有哪几个镜头出现,每一个镜头有哪些演员和哪些场景等。

8.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所以我主张先叫学生查找自已喜欢的图片,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自已设计作品,并对那些有自已的创意和设计技巧的作品给予适当的加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早期心理学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动机的基础有三个方面:个体习得的关于自己的价值,能力或胜任感(如学习的自我概念)的信念;目标以及对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因自我评价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如好奇、焦虑)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另一种观点则强调:他人重要的社会情感支持(如真诚关爱,尊重和鼓励)以及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强化(如成就得到认可)会影响动机行为的表现。有研究表明:个体在全力以赴完成某一学习目标时都会表现出先天的学习动机,当个体不必担心失败,并意识自己所学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这是内外在两种动机观点的共识。

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步认识场景、层、帧、时间轴等概念。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其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设计方法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因此,除了改变观念外,更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2008的一点医学考研经验 篇4

发布时间:2008-07-01 浏览次数: 7

4其实,自从复试之后就想写点什么回报给曾经在此给与我们08考研人帮助的朋友,我没什么特别的成就,政治64,英语74,西医综合203,写些自己的复习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政治

对于政治,我在本科期间都是当选修课学的,所以我在准备期间对政治复习投入比较大,我听很多过来人说,“政治复习不用开始太早,避免到后来会忘,还得重新背,主要是抓好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把点睛班的题背熟”,还有人说,政治不用参加全程班,最后报几个点睛压题班,就能打七八十分,可是,我很清楚自己对政治的“敏感性”,所以我07年8月份就报了海天的政治全程,听过一遍之后,大概有了系统的了解,心里才有点底,尤其是政治经济学,阮晔老师总结的很好,而且简单易懂,让你活学活用,提高做题正确率,我建议对政治复习适当投入,不要因为听别人说简单就掉以轻心,起码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情况,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

老师就是看谁字写得漂亮整洁(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最后的点睛班大家一定要报,去年海天的系列四还是很有用的,虽然去年大多数辅导班都押了交往出大题,可是海天只押了交往作用的选择题,事实证明海天是对了,我也买了启航的20天20题(据说江湖上人手一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帮助我做上了一道10分大题,所以大家一定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多掌握些信息,尤其是政治,不偏听,不执着于难题怪题,注重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相信都能考得比我好。

二、英语

对英语的学习我从上了大学就没放弃过,开始是为了四六级,六级通过之后,我就开始为考研英语做准备了。

真题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一定一定要有至少一套有详细答案的真题,我做了很多遍的真题,不仅是单纯的做题,还要仔细分析为什么错,为什么对,得自己感悟,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不夸张,对于真题的阅读要做到随便抽出一句,你都能翻译对,还能说出这句话出自哪年阅读,最好有时间就整篇翻译,这样也能提高翻译水平,同时注意总结,翻译出来的话

别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写作要靠平时的锻炼,开始可以从背诵范文开始,然后自己写,补充一点,模版虽好,但始终不是你自己的,而且用的人多,例如这句最经典的开场白:What a compell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drawing it is!如果你是阅卷老师,批几千份都是这样开篇的文章,你还能给高分吗?如果忽然这时让你看到一篇,不是这样写得句子,你能不感动不给他高分吗?对于新题型,今年考的是7选5文章填空,当时做到这的时候都慌了,都想放弃了,可还是得冷静下来,找找上下文,忘了说了,考试时间分配很重要,自己平时做题就要掐时间,很多人做题可能不写大小作文,3个小时下来觉得时间还够用,考试就不够了,你至少要用一个小时来写大小作文,十分钟涂卡(建议答题同时涂卡),加上紧张,答题速度下降,所以基本没有时间检查,能答完就很不错了。对于还有两三年才考得同学,平时可以买21st Century或者China Daily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不建议买那种有中文翻译的英语读物,因为我买了之后,都看中文了)

三、西医综合西医综合实在是没有捷径,都是上课的时候积累下的知识,我记忆力一般,总是觉得每次看都有没记住的,而且是很多没记住的,所以我就自己写下来,哪些记混了,哪些没记住,虽然老师总结的很好很全面,但是自己总结过之后,往往印象深刻,在此很感谢北华大学生化李旭生生老师,很遗憾没能把她讲的课录下来,真的受益很多。

其他课程听的是贺银成老师讲的,觉得挺有用的,至少不枯燥,我用了贺老师的整套书,包括辅导讲义,同步训练,真题和模拟题,同样要认真做真题,反复做,周期不要太长,避免有些知识点的遗忘和混淆,这次考试就有很多真题,起码前50道左右都是你看过的,总共大约1/4~1/3的题来自以往真题,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都是很相似的得,足以见得真题的重要性。贺老师的同步讲义也很好,有很多相近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都总结出来了,强烈推荐买一本。对于模拟题,个人感觉如果你想买一本也可以,北医的据说比真题容易些,做北医模拟题把得分减去20~30分,就是你考试的分数,当然也因人而异,我买了贺老师的五套模拟题,相当难,估计加上20~30分才是你考试得的分数。总之,还是在于反复看书和总结。我的一些不完全总结:

成平行改变:

急性肾衰少尿期时,血镁与血钾成平行改变(高钾必伴高镁);

糖化血红蛋白A1与病情控制不良的程度有关; 液相入胞进入细胞的溶质量和溶质浓度成正比;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远处转移有关;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短期治疗,剂量与疗效成正相关;

心肌梗死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程度与梗死范围成正相关;

溃疡愈合与抑酸治疗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低血钙程度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 …………整理之后还有,请稍等,目前比较乱 复习是个漫长的过程,一定会有学不进去的时候或者觉得自己灰心的时候,这是正常的,累了就休息,出去玩玩(不包括玩网游),而且复习的期间,心情也会不好,极其烦躁,如果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看书时,有人一直说话,真的有种冲动想k他们一顿,告诫谈情说爱的小情侣们,别在自习室窝着啃脑袋,真的影响别人,可能我说的夸张了,请你们原谅!

@关于计算机考研的一点经验 篇5

一.初试复习

这部分我主要写写有关复习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教材的选择,复习的流程等等。先说下我的初试分数,让大家也可以有选择的看待我下面所说的东西。政治71,英语54,数学128,专业课108。当然,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经验也不是通行的,所以请大家有选择性的接受。

1.政治

我想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政治应当不算优势科目,所以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准备。首先我认为是不必要看本科阶段那些教材的,直接买市面上的那些考研复习书应该够了,我选择的书会在下面说到。

我对政治的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报了任汝芬的基础视频班,主要是任汝芬团队的老师带领你在一个星期内把考试内容过了一遍,用的书当然是序列一了。其实我认为这个班并非一定要报,看个人的复习情况和状态,如果你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自己看不进去书的话,还是报一个吧,毕竟有老师的带领效率高一些。之后九月份开始我每天大概也就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自己看看序列一,纯粹当成了做数学专业课之后的调节,大概到了十月中书看完了,于是买了陈先奎的那本2000题,也是每天做一点,大概到十二月初做完的。我认为2000题没有必要做几遍,毕竟精力有限。我认为只要第一遍做的时候弄懂每个题目就行,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就达到目的了。做2000题的期间把时政也看了一遍,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三,感觉还行,归纳的比较全面。

然后到了十二月中下旬,也就离考研还有三到四周的时候,政治进入押题冲刺阶段,我认为这个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当时买的是那个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和20天20题,肖秀荣的主要用来做选择题,20天20题主要用来背大题。选择题运气比较好,肖的书居然还押到了几个选择题,而据我同学说,任汝芬的最后几套题一个没中。注意,这个地方我绝对不是鼓励大家买肖秀荣的书,我想表达的是最后冲刺的书的最好不要迷信一个人的,毕竟一个人的思路有局限性,至少选择两套不同的题目做一遍。至于大题,今年大题比较简单,20天20题是本好书,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知识点。

但我必须强调的是,之前如果不看教材不做2000题,对整个政治考试体系没有基本的了解的话,看20天20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押题上,之前的复习也必须重视。但押题也不是乱压,毕竟是各个机构研究出来的,基本可以代表当年考试的热点和重点,极具参考价值,所以也很关键。

说个值得回味的事情,考政治的前提晚上,大概六点左右,我上了考研论坛的政治板块,上面出现了一个置顶的内幕消息,大抵就是说明天政治大题有哪几方面的内容,五个大题列了五个方向,后来考试真的押中了3个还是4个方向,所以大家要多注意各种信息。

2.数学

我想数学对于考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关键的,无论是对于考研的分数,还是对于今后的发展。

数学我从三月开始,首先必然是看教材,我是边看教材边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看一章做一章,八月底才把全书做完。教材我只看前面的定理和例题,并没有做课后题目,因为我认为有专门针对考研的题目没有必要做课后题目了,而且教材也只系统看了一遍。当然,这个根据个人的基础而定,我本科阶段微积分、线代、概率都是90分以上,所以基础不算差。有些同学如果基础差还是有必要首先把教材弄透的。总之,你选择的复习方法一定要让自己感觉不难受。李永乐的全书还是推荐,现在决心考研的尽量在暑假前做完,后面的时间就很充裕了。九月份开始就做真题了,用的李永乐那本真题,如果认真做完了全书再做真题的时候应该会感觉比较轻松。注意一点,李永乐那本书前面是一套一套的真题,后面是按照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分类的真题,我首先是做的按知识点分类的真题,一个一个题目的做,所以会感觉轻松,如果一来就按照3个小时的做套题,并不一定会感觉简单的。我建议还是首先按照知识点分类来做,这样你差不多又可以把知识点过一遍。加上前面看教材,做全书,我参加的辅导班,做真题,相当于比较扎实的过了四遍,基本达到掌握的目的了,之后再进入模拟题也不会出现经常忘记知识点的情况了。

真题做完一遍,大概到了10月中旬,进入做模拟题阶段,差不多是每周2-3套模拟题,而且是严格按照三个小时来做,期间也不翻书。用的是李永乐400题和那个辅导班发的10套模拟题,难度都比真题大,开始要做4个小时多,大概有了十套的练习量,就差不多可以把这些比真题难的模拟题在三个小时内做完了。20套模拟做完大概还剩下两周考试,这两周我又开始做李永乐真题,但这次是按照前面的套题来做,由于经过模拟题锻炼加之真题做过一遍,这遍真题相对比较轻松了,主要是调节心态增强信心。最后的一周一定要把以往的错题看看,特别是错过多次的知识点要多看。

但对于一些基础不是很好做真题感觉困难的同学,我建议还是不要做400题或者不要10套都做完,可以先把真题完全搞懂,再根据情况选择一些难度稍低的模拟题(至于哪些我实在不知道,可以上数学版问问)。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一定要保证10套模拟题是完全按照考试感觉来做的。

总之,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气馁,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松懈,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心态进入最后的考研。

3.英语

我想这部分不是我的强项,今年的英语出题实在太难,而且与往年风格不是很相似,也不知道做真题为主的复习思路是否还行得通。这部分我简单写写大家权当看着玩吧。

英语我从三月开始复习,每天背星火单词+一篇新东方基础阅读,到暑假之前做完。我认为新东方那本基础阅读100篇还是不错的,按照各种话题分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与考研真题(除10年外)比较相似,期间注意用个本子积累那些反复出现你又反复不认识的词汇,没事多记记,我感觉对文章的理解相当有好处。暑假之后就是做真题,加一本新东方的提高版的阅读100篇,难度比较大,但有些题目出的比较怪异,非常不推荐。很多人选择曾鸣张剑黄色的那个阅读书,我没有买,但后来买了他们出的模拟题,难度感觉和10年的真题比较类似,我认为他们的书倒是可以考虑。

至于作文,买的书一时忘记了,就是那个说什么连续几年押中题目的书。其实作文大概都差不多,关键是要背写的比较好的范文,我从暑假之后就开始每天早上背一篇范文,加上真题的范文有50多篇吧,而且是背了两遍,后来作文感觉还是比较轻松,很多比较好的句子完全是条件反射的就写出来了。

英语考的也不是很好,就不多说了,总体感觉就是英语每天都要碰,不然就会生疏。

4.专业课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专业课4门是很多的,而且09年很简单,10年又很难,谁也无法预测以后的题目趋势,确实没有像数学那么多的真题能让复习更有针对性,但我想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无论是对于考研还是今后,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很有必要的,复习也还是有些规律的。

首先说说教材的选择,我认为这个很关键。数据结构严蔚敏,组原唐朔飞,操作系统汤子赢,网络谢希仁,这几本教材的编写都相当有水准,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内容的选择也极为适合考研。具体的书名计算机版都有推荐帖子,我以前就照着上面买的。那上面还有推荐的其他相似的教材,我相信照着那上面的选择应该没错的。

其次是练习题的选择,由于统考才两年,市面上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优秀像数学李永乐全书这样经典的书,但总的看来,复旦大学那本复习全书还是相当不错,错误比较少,内容比较全面,重点也相对突出。之后复旦还出了一本练习册和一本模拟试题,那个质量就不如之前的全书好了,错误有一些,题目质量也不是很高,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好些,大家可以考虑。数据结构的练习特别推荐1800题,相当经典,可以说无论是市面的那些考研书还是真题,数据结构的题目都来自这本1800题。题量是有些大,但可以选择性的做,比如里面那些填空判断可以不做,主要做选择题,算法设计看一些吧。

再说说复习的过程,我是从暑假开始看专业课的书的,大概暑假两个月看完四本,只是看书,没有做课后练习题。然后就按顺序做完复旦的全书,练习册,模拟题,期间也做完1800题的选择题。我虽然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但以前过了计算机二级、三级、软设,数据结构还专门自学过,四门科目在多次考级考证中也反复考到,所以基础还是有一些的。如果完全没有看过这些书的同学,建议现在开始就该看专业课的书了。

至于四门科目分别怎么复习,我对此没有多少说的,就是首先看懂教材(特别是数据结构的算法,一定要搞懂,可以不上机写但一定要想的出流程),然后再做题,做题不懂的又翻教材,做完复旦那本全书差不多对整个知识点就有比较全面的掌握了。

二.考研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上面比较啰嗦的说了一些复习有关的细节问题,推荐的很多参考书目有没有列出全名,不清楚的同学可以上相应的版块多看看,我当时都是按照上面买的。接下来我会写些考研过程中产生过的其他困惑吧。

1.每天的作息时间

考研的生活我觉得一定要有规律,不要今天睡到十一点,明天又六点起来看书。我那时在暑假之前是每天九点起床(相当晚了)去看书,不过那个时候都没有什么状态。暑假开始之后,也就是七月起,每天7点起床,11点半吃饭,午休一小时,下午两点半倒五点半,吃饭后直到10-11点离开图书馆。每周休息半天到一天的时间,而且打一次球,这样有规律的生活会使人感觉精神非常饱满,这正是考研需要的状态。

2.该不该在考研期间去做一些项目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学科,考计算机的人肯定有很多喜爱编程的,所以会有些人想着在考研的同时要提高下动手能力,我认为,可以适当做一些,但进入九月份之后,一定要放下一切与考研无关的事情专心准备考研。我从三月开始准备,直到八月份,每天还会看看windows编程,C++方面的东西,也联系了现在教研室的老师,看了一些论文和工程代码,期间也完成了一个小项目。但进入九月之后,我完全放下了那些事情,一心一意准备考研,虽然现在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比较生疏了,但相对的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考研成绩还是非常值得的。

3.提前联系导师的好处就是,复试不用过于担心,而且可以尽快进入教研室学习,对以后比较有利。另外,填报导师时一定要注意导师所在教研室的研究情况,一般学生做的事情都是教研室接的项目决定的,有项目来了分着做。

4.考研期间若遇到情绪的低谷怎么调节

每个人都会遇到特别不爽的时候,学习没有劲头,心情也很差,这个时候就不要勉强学习,放开心的去玩一到两天,但注意不要放纵的玩上一个星期,那样十分影响状态。

5.坚持自己的理想,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很多同学在填报学校导师都会询问一些已经考上的研究生或本校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介绍老师的情况教研室的情况等等,但也有些人出于某些心态会把考上某位老师的难度夸大到让你感到绝望。这个时候尽量放平心态,坚持自己想报的导师,尽量考高分数,就算差一点没上一般老师也会在他的团队内帮你调剂的。另外很多同学在复习时会互相比较进度,这样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鞭策自己更加努力,但我认为一般和自己一起自习的比比就可以了,没必要上网来和人比。当时复习到七月份时看到考研论坛上就有人说什么1800题都做两遍了,全书也做两遍了之类的话,先不说这些人是不是吹牛,做这么快意义根本就不是很大,这个时候完全不用心慌,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就好,考研复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反复的过程,也许现在你还什么都不懂,但只要坚持每天复习,到时候自然就会进入状态的。

暂时就写这么多吧,也只想到这些了,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站短或者加我QQ107813690,注明一下研友,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心得。

村志写作的一点经验 篇6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有关村志写作的一点心得。其实,我坐在这里有点胆战心惊,我只不过是对南寨村的有关材料进行了适当整合,材料都是村里的老同志提供的。应该说,提供资料的老同志才最有发言权。但不管怎样,既然坐在这里,我就斗胆跟大家交流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

界湖街道修志,应该说是千年不遇的事情,千年不遇的事情让我们给赶上了,并且还参与其中,发起修志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能参与进来,就说明我们干着一份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有理由把这件事情干好。界湖村村北《重修三皇庙记》碑文记载,庙建于北宋,可知该村当在北宋

一、要把村志稿子整好,首先要深入了解村庄调查编写提纲。大家手里都应该有这个编写提纲。因为,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抓手。只有把这个抓手抓住了,弄明白了,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有了工作的方向。所以说,弄清编写提纲非常重要。当然,编写提纲并不是万能的,不可挑剔的,如果哪些地方,你感觉有新的想法,并且合情合理,自然可以适当改写,这是允许的,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这才会体现出丰富多样性。

二、对编写提纲有了充分认识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式地开始搜集资料。资料是村志的基础,也是村志的核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撰写村志来说,资料就是我们的“米”,要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搜集“米”。当然,搜集资料是个繁琐的过程,也是个艰苦的过程,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首先,要充分利用村委会积累的各种档案,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特别是村里的老人保存的各种历史资料。在村里的部分老人家中,特别是退下来的老村干部家中,往往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其次,除了搜集文字资料,还要收集图片材料。比如,我们南寨村,就想把村子里保留下来的圩子墙、古井、洪沟桥、南寨苇笠等都拍成照片,一并交上来。第三,口述记录也是征集材料的好办法。这一办法,甚至是最好的办法。村里的老人是村里许多大事、要事的见证者、参与者,但他们相对来说文字水平不是很高,对一些有记载意义的事件只能记在心中,却写不出来。因此,编纂人员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让老人们把村里的事情讲出来,以口述记录的形式将村里的事件记载到村志中,这样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里,我要表扬一下我们村搜集资料的老同志,特别是一个80岁的退休老干部,他一直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不几天,就给我打电话,说他又想起了一些事情,又采访了一些人,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准确的说法,让我不要烦。我笑着对他说,你都不会烦,我怎么敢烦呢?再说我有什么资格烦呢?只要你认为有意义,我就一定奉陪到底。真的,对这样负责认真的老人,我们的确应该表达我们的敬意。

三、资料搜集的差不多时,就可以动手编纂了。当然,编纂期间,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反复再去搜集资料,这是不可避免的。编纂过程中,就需要我们针对编写提纲,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加工,最后成型。这项工作就好比大厨的工作,而前期的资料收集就好比是采购员的工作,当然,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我们编纂人员来完成。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资料长编。所谓资料长编,就是按照编写提纲,或者自己新修订的编写提纲,把资料尽可能多的编写进去。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怕繁琐,只有我们把内容写全了,才能给后来的村庄建设的编纂者提供详实的资料,他们才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挑挑拣拣,选出他们认为的最合适的内容。其实,这方面我们南寨村做得也非常不够,有很多地方,比如卫生、体育等方面提供的内容就很单薄,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再下下功夫。

四、不同的村子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每个村子肯定有自己的特性。因此,突出每个村子的特性就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我的村子南寨为例,除了那些共有的东西,我们突出了南寨苇笠,作为特产专门进行了介绍。此外,南寨历史上曾有过文家大院、圩子、汉井等历史遗迹,我们也做了相关介绍。习近平主席去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曾说过,要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我想,我们每个村子的特性就是我们自己的乡愁。记下这些东西,不仅留住我们的乡愁,也要让我们的后代记得住乡愁。因此,我认为,每个村有必要突出自己的特性。

五、不要忘记大事记和人物传、人物简介的写作。编写提纲上,没有直接提到这两方面的内容,但也是不可或缺的项目,这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一个村子,一般会有自己的大事件发生的,借着界湖街道修志这件事情,把大事件放进志书里,也是对我们村子负责。我举个例子,比如沂南县第一届参议会于1940年8月在远里村召开,这是远里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把它写进村志里面。再比如,1942年,李子超在南寨蹲点,搞减租减息运动,我们认为这也是南寨村的大事,就把它计入了大事记。还有,1951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巴金率团一行7人来沂南慰问。期间,曾到过南寨村。但这件事在县志以及沂南县大事记上,都没有写,只是写巴金到过单家庄,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巴金的确到过南寨,于是我们便把这事放进了大事记。1966年,山东省歌舞团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来南寨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苇笠舞”。这件事县志上也没有记载,但经过老人们的口述,证明这件事是的确存在过,于是我们也个补上了一笔。说这些,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把一些重大事件忘记了。

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 篇7

这本书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是:明朝的舆论较之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来看, 是空前开明的。理据是在明代的邸报上经常会出现批评正当权的大臣的文章, 甚至是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的某些不当行为。

笔者认为, 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 作为一个现代概念, 舆论指的是公众的意见和意图。“舆”的本意是车厢或者轿子, ”舆人”就是赶车、抬轿子的人, 引申为众人。舆论就是舆人之论, 众人之论。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意见形态, 这种自在的意见形态是某一个阶级没有办法控制的。

陈力丹认为, 在一定的范围内, 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1/3, 才可以视为舆论, 因为这个比例下的意见可能开始对全局产生影响;如果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接近总数的2/3, 可以说这种舆论已经掌控了全局。所以, 某种意见低于1/3人数的话, 你就不能说是舆论, 可以称为是少数人的意见。

判断一个社会的舆论是否开明, 就应当看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公众的意见是否可以自由地表达, 并有适当的渠道得以发声。这里的公众指的既包括官方的, 同时更应当包括民间的声音, 这才是完整的公众和舆论的概念。

邸报是中央政府的传播机构, 它的本意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说白了, 它只是中央政府的一种内参形式。它不在公众社会里传播, 也不接纳公众的言论和意见, 即使它表现得再开明, 也与公众无关。

也就是说, 如果说明代的舆论真的开明的话, 那么这种言论的自由须在民间也有所体现, 才是真正的舆论开明。但是, 众所周知, 罗贯中的小说《水浒传》诞生在明朝, 同时被明朝政府列为禁书。这就充分说明了, 明朝政府和任何封建朝代一样, 都是害怕民间舆论的壮大的。明朝的锦衣卫组织和传说中的东厂和西厂也是无孔不入的, 大家都听过的故事是, 某大臣头天晚上在家醉酒后和姬妾说的话, 第二天早上朱元璋就通过他的特务组织知道了。这种言论的自由, 显然朱元璋其实只给予了他所信任的言官们。所以, 这个舆论开明在此是不成立的, 甚至我的观点是与之相反的, 在明朝, 它的舆论环境甚至是空前紧张的, 因为这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建立了大规模的特务组织, 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而且热切地打探和控制言论, 并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邸报上的热闹充其量只能说是特定群体中的舆论环境比较开明, 是一个有范围的小舆论环境。而控制舆论的皇帝虽然给了这一个特定小群体以较大的舆论自由, 但是他的目的动机是不纯洁的, 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明朝自身的统治。

其次, 考察一个社会的舆论开明程度, 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条件。比如社会的文明程度, 对人权的尊重等。西方的新闻自由主义的诞生就是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端而勃兴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鼓吹的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在历史规律中, 舆论的开明程度都是和人权的自由成正比关系的。但是在明朝, 我们知道, 政府虽然依靠着它庞大的文官群体来统治中国, 但是对于文官群体的践踏也是史无前例的。朱元璋独创的廷杖就是对文官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践踏, 而在明朝政府中一旦发生了大案要案, 往往牵涉人数众多到空前绝后的程度。洪武四大案中, 郭恒案中一共杀掉了3万多人, 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胡惟庸案2万余人, 蓝玉案1.5万千人。朱棣登位后为了扫除异己, 杀害1.4万余人, 罪犯的妻子和女儿, 除了斩首的之外, 大都发配为家奴和奴隶, 甚至发配到妓院世代为奴。这就不仅仅是惩治手段和排除异己了, 而是一种大规模的屠杀和对人性的践踏。那么在这种环境之下, 为什么明朝的官员还是抱着赴死的决心不停地上谏, 以至造成了一种小范围内的舆论开明, 这个原因是深层次的, 包括文化的原因以及政治的原因。

明朝的文官群体是庞大的, 在史学的研究中, 也一直认为, 正是这种庞大的文官群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明朝最后的灭亡。但是, 另一方面, 文官群体的庞大也使得中国文人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朝代凝结成了一股庞大的力量, 皇帝越是专断暴躁, 死谏就越是有价值, 越能够名垂青史。这是中国文人群体的传统价值观造成的, 是文化心理上的原因, 也就造成了邸报上敢于出现批评皇帝的言论。

政治上的原因, 就是明朝的朋党之争, 在明朝建朝之初, 朝廷内部就有两派之争, 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和以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到明朝后期, 更是有东林党之争。党派之争在明朝是一种传统。有党派的地方就有争斗, 而言论就是政治争斗的重要工具。明朝邸报内容的80%所体现的也是这种党派之间的争斗, 言官设立之初, 是只对封建伦理道德负责的群体, 但是在现实中, 言官都是被不同的党派所控制的, 因此, 邸报上许多看似开明的批评当朝权臣的文章, 实际上都有其背后的政治斗争和意图。

参考文献

[1]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1.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3]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4]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一点教学经验 篇8

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设计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经验的支持。光盘播放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班级组织、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远程教育教学等理论。它所依托的教学经验是指长期以来,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所形成的小学1——6年级课堂教学成功经验。

(一)理论基础

1、班级教学组织理论

班级教学组织理论即班级授课制理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一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并且人数固定。二是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三是按学科、学年把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分成许多小的单元,单元彼此之间既连续又相对独立,称之为一“课”。一课接一课地开展教学。四是要求在单位时间(课时)内完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

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大规模教学。其次,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单位时间,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便于教学管理。三是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且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使之获得扎实而系统的科学知识。四是师生在共同教学目标和共同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五是在实现教学任务上较为全面,这样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无法摆脱这一主导教学组织形式而孤立存在,相反,在此背景下建立起的教学模式必然接受班级教学组织理论的指导。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张教师通过客观形象描述与严密逻辑推理,让学生掌握某种概念、定理、定律等,并通过一系列程序性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懂得其特征与特性,接着教师再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讲解,让学生懂得其如何产生,如何能够准确加以应用,培养认知能力。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理论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1976年率先提出的。元认知理论认为原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它的实质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行为及其结果进行自我认识,从而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接受教训、积累经验、促进发展。

光盘播放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的设计正是遵循了上述认知原理。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作为革新传统教学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同样为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众所周知,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路人。同时,教师又是发现者,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且要求教师承担起中介者的责任,成为学生主题建构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光盘播放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信息资源和协作学习的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信息化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时代特点。

此外,光盘播放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受到教学组织理论、教育认知理论的指导,同时,还受到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理论的影响。

(二)教学经验

从当前光盘教学播放工程模式所提供的光盘教学资源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教学光盘:一是小班模拟教学光盘。二是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或称仿真课件)。三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小班模拟教学光盘是一个标准课时的完整课堂教学实录,包括情景导入新课,新课讲解,学生学习活动(练习),小结等各个教学环节,省略学生部分学生学习活动(自读、练习等环节),所以片长在45分钟以内。互动电子课堂教学光盘采用菜单模块结构,运用动画实录形式制作,具有简单交互功能,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仿真多媒体课件效果。多媒体教学光盘安排有“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及说明”两个大的板块。以语文课为例,“教学课件”形式上以多媒体为载体,突出情景创设,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以及丰富的直观感知材料;突出字词课文的情景范读;解决教师收集教学素材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影视、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生字词语采用动画、声音等方式展现。“电子教案及说明”突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每课时提供相应的电子教案,安排教学流程,对课件使用做了具体说明。

从应用情况看,有的全程使用: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当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光盘的教学流程作为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按顺序播放光盘,教学媒体(光盘)代替了教师。教师有时适当补充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内容,设计过渡导语、学习活动等,把教学光盘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习助手和参谋。有的部分使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使用部分视频、音频等光盘素材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配合其他媒体(网络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组合运用。有的整合使用: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将光盘资源作为素材与其它教学资源实施整合(复制光盘,作为课件素材),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探索创新使用。

我的一点收获 篇9

----2012---2013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关爱每一位学生;

2、关心国家大事,认真书写政治学习笔记。

二、师德方面

1、工作中服从学校安排,爱岗敬业,和同事间和睦相处。如值周工作不讲价钱,体育节运送器械积极配合,体育节报项,教师节唱歌,期末阅卷三人4点半才离校等。

2、时刻做好学生的榜样,遵守师德规范!如婆婆去世只请一天假;父亲住院两次没请一天假,感谢我的亲人;嘴起大泡,张嘴困难,但未耽误一节课;体育节分发盒饭和水果最后一个吃;扫雪不抱怨,身先士卒,令大个男生瞠目;借钱及时还;班费收支透明等。

3、提升自己的师德,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事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如古诗词背诵之前及示范,英语课文背诵之后的诚恳道歉。

4、热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的爱是全面的、公平的。亲近学生时展现自身的文化底蕴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我“既亲近又崇拜”。

⑴鼓励“卖菜女”不自卑:自卑----成功的作文---热烈的掌声---成绩的飞升---不打架了;

⑵我与“淘气包”互讲故事;《台球冠军之死》,《钉子的故事等》; ⑶正确引导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发怒,画“画”,我不能上间操了; ⑷关注孩子午餐及午餐后吃药的情况;

⑸我与学生背古诗,影子游戏,跳长绳(冠军呢)即兴作文,一题多解

三、班级建设方面:

⑴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①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如王蕴蒙,高鹿鸣;

②指点他们的工作方法,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即“以面带面”;

③细心引导,班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制定细则公示,既起到约束作用,又起到指向作用。如班长细则,值日生细则。

⑵班级每个人都记住的一句话“以集体利益为重”,用班歌《怒放的生命》鼓舞士气;

四、教学工作方面

(一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各科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为了上好一节课,多方查找资料,每节课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如问科学老师小孔成像,问银行职员贷款利息,航空咨询自带行李的要求,生物教师(海狮是哺乳动物吗?)。

(三)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尽快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复习阶段,指导学生写复习笔记,鼓励给自己出复习题的孩子,隆重表扬敢于质疑的孩子,不耻下问的孩子,有自己“黄金搭档”的孩子。

(四)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于存在问题的孩子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如田松凡,石丹妮生词,孙嘉博青春期,田芷凡的“笔”事件,王西儒的作业等。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共上三次公开课:《丑石》《荷塘旧事》《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学生一次比一次出色,公开课锻炼了我自己,也锻炼了学生,师生共同成长,感觉自己还没老噢。⑴提前做卷纸 ⑵帮老师抄点东西 ⑶争当自读课文的小老师 ⑷书写最工整的孩子优先 ⑸特殊的“平安果” ⑹我们的“幸福树”

两句话结尾:

1、我辛苦着,收获着,快乐着,展望着,因为我热爱 这项事业;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篇10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一直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和本县的其他两所高中相比,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学习情况可能相对要落后一点。历史一直是高中的主课,一般占3至5个课时每星期,大概占高中课时的1/5,可见历史由初中的副科升级为了主科,而且是要参加高考的重要科目,在我们国家,高考一直都是非常被重视的,人们总说高考改变命运。就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在为之奋斗着。

那么,面对这样一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原本就比其他学校的生源相对弱势一点的我们学校来说,我们应该要怎么来帮助学生改变这一次命运呢?这些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更差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差生形成的呢?要如何来改变他们的这种状态呢?

在应试教育下,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成绩优异的标准,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判和升学的与否都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样势必会导致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关注点也会随之改变,成绩好的同学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精心呵护而成绩差的学生却只能潸然泪下了。分数固然重要,若单纯地追求分数,那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仅仅局限在分数圈内,从而无视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然,它与新课改是不相适应的。新课改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如今一大批后进生仍处于苦恼之中,受老师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这些所谓的差生只会越来越差。

一、差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懒。懒是差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以前就什么都不会,到高中了难度提高了,上课就更不认真听了,不是睡觉就是讲小话,发呆,吃东西,睡觉。课后也不下去用功夫,对老师布置的作用敷衍了事,不是互相抄袭就是不交。久而久之,老师怎么劝怎么教导都没有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也缺乏顽强的意志和上进心。他们既不愿与同学交往和探讨,也不愿与老师交往和探讨,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卑、自暴、自弃。课堂内外学习效率低。在课堂上,他们基本不会做笔记,更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意识,只注重结论,不深究因果关系,不善于发散思维,把握不住知识的显性联系,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在课后,往往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纳、整理知识,不会及时去钻研、解决疑难问题,遇到困难消极等待。有的虽然收集了成堆的复习资料,但却缺乏驾驭资料的能力,要么陷于资料尤其题海中出不来,要么将资料弃而不用。

2、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相对还不错,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不是很重视,有部分家长自身就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会再提高,能够上完中学就不错。这种思想对后进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后进生转化的思想障碍,还有很多家庭因素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很容易就被不当的家庭教育所取代,这种情况下,老师做了无用功。

3、对基础知识的缺乏。由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不重视和学生基本对历 史不感兴趣,因“考试而学,试完而忘”导致他们对书本上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容易混淆;基本历史概念、基本理论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牢;对学过的历史知识形不成体系和结构。没有及时转变历史学习观念。初中历史教材是以通史的体例出现的,学习时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归纳总结各种史实、找出规律。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历史学习的方法也需改变,而有些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还是沿用初中老套路,致使方法上存在很大误区,导致对历史学习兴趣全无,成为后进生。

4、知识结构不合理。他们的知识面较狭窄,能力欠缺,不会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知识结构,因而在学习中不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甚至“举三”还不能“反一”。缺乏足够的历史自省能力,学习意志力较弱。高中历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而且更侧重于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高一后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学科还抱有偏见认为考前背背就行了,在平时学习中不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点缺乏理解,导致考试时只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旦考试失败,遭受打击,不能自控。于是对历史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厌恶。

5、基本没有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自学时,他们找不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不出问题;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打开书看似熟悉,合起书则一片空白,不能同时做到手动、口动、心动;做作业时,基本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不检查解题过程;考试时,他们的心理极为紧张,答题时既缺乏思考,又缺乏检查和反思,要么乱写一通、草草 交卷,要么做不出来,寻找机会作弊。

二、差生形成的原因

高中历史教学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教师教育工作的不足,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等。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有:

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历史老师一改初中的趣味教学,使劲地给学生灌输单纯的历史知识,导致历史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历史变得惨淡无力,课堂气氛生气全无,结果是: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学生考前背笔记,学生对历史学习很是厌倦。同时教师面对性格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只是一种腔调、一个指令,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结果只能是:一部分同学“吃个饱”另一部分同学“吃不了必须兜着走”。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差生的出现。2.老师们的关注程度不够。高中生自尊心较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期盼着成功,希望老师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那些初中成绩就不太理想的,更需要尊重和鼓舞。不能因其他学科成绩不理想而不关注他们。

3、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有些教师认为,反正有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况且历史新高考注重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创新能力,因而,在教学内容上攀高求难。他们热衷于给学生讲那些高深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和归纳,忽视了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和运用。这样,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难跟上要求,而且每况愈下,与基础好的学生距离越拉越大。

4、教学进度过快。有些教师为了保证在高考前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复习,往往对教学进度安排过快。他们有意识地压缩新课授课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搞“深化”复习。有的教师甚至在高二第二学期的期中就匆忙地结束新课。新课的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消化不良,而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基础没打好,“深化”复习也就没有根基,在复习时又必然是如坐云雾。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既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也促使学生超前分化。

5、考试次数过多,试题难度过大。有些教师认为:“要想成绩好,多考是法宝”。因而,在高中阶段,考试安排越来越多,试题编制越来越难。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一些学生考试经常不及格。一次又一次考试的失败,给这些学生带来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对历史学习便产生畏难、苦恼和厌倦的心理,因而也就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心,并逐渐沦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双差生。

三、相应改变措施

1、改变课堂气氛。如果课堂压力过大,气氛沉闷,学生就会畏首畏尾,不可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积极地学习。少部分学生可能一听说要上历史课,心里就发毛。有的教师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便将情绪带到课堂,一副阴沉沉的脸,说话语气十分生硬。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任何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获得好收益。后进生本来就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如果这时候教师再以简 5 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粗暴的态度迫使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最终就有可能使后进生走向极端,丧失学习信心,彻底放弃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后进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千万不能用“你真笨”“你蠢得像头猪”一样的语言挖苦、取笑他们,反而要适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后进生拥有更多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教师尤其要尊重后进生,不要歧视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长处,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促使他们鼓起逐步学好历史的勇气,不时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只要教师有耐心,后进生的成绩就一定会逐步提高。

2、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而又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后进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如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引如当前对外开放、外商投资的热门话题进 行探讨,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认识到只有开放中国才有光明前途。

3、注意观察有个性的学生

一个好教师必须时时观察学生,不但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而且能像班主任一样熟悉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知道他们的学习品性。有的历史教师认为,我只要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就够了。了解学生,和学生谈心就是班主任的事。殊不知,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不能关心学生,不能厚爱每一位后进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就不能深得学生的喜爱。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差异的,如果教师能够熟悉了解他们,并且在教学中适时对症下药,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重视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怕出差错,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思维活动。对此,教师要开导他们,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出差错是很正常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答错了问题或发错了音,心里已经惶恐不安。这时,教师再用严词或尖酸的话去伤他的感情,那些自尊意识较脆弱的后进生便越来越缺乏信心。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也不可能处处求全,降低后进生的焦虑感是教学中转化他们的重要一步。

我的一点考研经验 传播学 篇11

高速发展的中国必然要迎来社会的不断变革。虽然中国自1978年就发出了“走出去”的对外开放的信号,但对我来说,能清晰地看到改革在中国所引发的变化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首次造访中国。因此,当这一次我有机会长期待在中国时,我更能感受到中国人在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和习惯上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所见证的这15到20年间的变化是真实的,它必将引领中国建立一个和谐而富于活力的社会——我所说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1995年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天空虽然蔚蓝,却没有鸟儿飞过;地上虽然生机勃勃,却没有小兽的足迹;人们虽然忙碌着工作却没有情绪放松片刻。我困惑地站在街头,不明白为什么看不到鸟儿飞翔,看不到猫狗游荡,更看不到警察的笑脸。所有这一切都好像是電脑编好的程序,了无生趣。虽然我当时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满自足,内心深处却隐隐为这个社会感到不安。如今,当我又一次来到中国,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年来在中国迅速蓬勃发展的一个产业是宠物业。或许有人从这个产业发展中看到了愈加孤独无依的老人群体,或许有人看到了中国人对宠物不断攀升的青睐,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宠物数量在中国激增。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鸟,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只能在中国的少数公园里看到零星几个鸟笼。如今,在北京的许多人行道上,总能看到对这些宠物的特别照顾。还有许多人开始给流浪宠物施予特殊的关照。近几年来,中国人对动物和鸟类的爱的蔓延,也说明了中国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正在扩大,拥有宠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阶层的标志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部分住宅区与工作地点紧密相连。当时普遍的情况是,紧凑的社区生活使得大家互相依赖,双方也对彼此有很深的了解,邻里关系非常亲密却几乎没有个人隐私。当时刚刚出现商品房这一产物,人们对于花钱买房颇有抵触情绪。

今天,买房已成为中国人的一个主要问题,付出巨大成本来拥有一个住所让大部分中国人头疼。人们相互之间唯一的交往需要居委会组织和安排一些活动来维系。许多住宅被出租,邻里关系日渐冷漠。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好几个月来我从来没有跟邻居打过照面,直到某天,他们因为一件事不得已来敲我的门。

天安门一直以来都很吸引我。可能它是所有外国人都想要参观的地方,这里也是见证变化的好地方。即使在这里看不到太大的变化,至少人们能够享受—下广场上迎面吹来的一阵新鲜和自由的风。上世纪90年代,我来天安门参观。当时,我对天安门的第一印象是它是权力和多数人的象征。身着制服的警察面无表情,在人群中处处保持警惕。外国人在这里就好像是外星人,他们的出现好像让这里平添一种不安。我跟一个警察的合影非常有趣,自始至终他都面无表情、不发一言。这些都是大活人吗?我很纳闷。多年以后,我故地重游,警察们开始跟我谈笑风生。当你不小心步入禁区时,他们还会开玩笑地提醒你。这些变化来自于哪里?是市场驱动力润滑了他们的下巴关节,还是他’们如今享有了更多的自由?另外一个清新的画面就是中国人能够在广场上(除了某些特定禁区)放松地边走边聊,毫无拘束。

中国正在改变,而且正以超乎想象的高速度经历一场变革。然而变化的不仅仅是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而是整个生活方式。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使一度封闭的中国人打开了眼界,他们看到了各种新生活的可能。如今中国人开始向世界发布他们的个性生活宣言。中国的传统影响力在减弱,西方的生活方式在国内推进。虽然中国人依然渴望传播传统文化,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世界着迷,但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想要创造新的生活。他们的孩子开始学说英文,吃西餐,穿西方品牌的服装,甚至在造型上也要走在亚洲流行的最前沿。不过,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能够让人们过上多元化的生活并不是坏事。

作者吉塔·科克哈尔博士是中国社科院的客座研究员,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

上一篇:思政会议记录下一篇:密歇根理工大学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