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篇1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语言的要求 1.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能调动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强化学生向上的内在动力。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评价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特别在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3.评价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评价语言必须具备启发性。启发性是教师评价语言的重要特点,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在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围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评价观,采用富有激励启发的语言评价,把学情激趣,引导,评价和生成点有机结合,使课堂更活跃。

4.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具有艺术性的评价语言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恰当的运用评价性语言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逐步达到学生自己发挥潜能,追求成功的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愿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能看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但他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信心,有积极性,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如何运用评价语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好评价语言”,这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良好的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催化剂。恰当、灵活的使用评价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使用评价语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评价要及时、简洁

教师的口头评价有别于书面评价,它具有“及时、便捷、有效”三大优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表述或学习行为及时作出准确、有效的评判,如若评价滞后,将错过激励、纠错的最佳时机,不利于教学与学生发展。另外,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问题是否关键来确定评价语言的长短,应力求简洁,不宜长篇大论。

2.评价要分层次

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成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催化剂。“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评价语言可以起到评判、启迪、唤醒、激励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乃至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所用的评价语言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

(1)对尖子生,多给予启迪。

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比如,在学习内容上,“你回答的很精彩,还有别的答案(或解法)吗?”从学习方法上,“真会学习,把你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从学习方式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发现一些可取的做法,马上肯定:“第一组组长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给本组同学分了工,而且组织本组同学模拟训练。很有工作方法。”“第二组同学的合作意识很好,好同学充分利用时间帮助本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大家共同进步。”“第三组同学讨论非常深入,他们善于动脑思考,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大胆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辩论,对问题理解更深刻。”

对尖子生的表现,不但给与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体会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对中等生,诚挚地欣赏。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尖子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

比如,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说得有点不完整的,声音比较轻。”老师说:“再说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说得更好。”他又说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完整,老师马上说:“你说得这么出色,又完整,声音又洪亮,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

学生听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评价,感到比较满意时,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有良好的学习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评价层次也会相应改变。伴随评价层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3)对学困生,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左倾”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右倾”了,无法起到评价的作用。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 “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说错,一次次重说,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说对了!”可为他设置下失败台阶:“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 “老师看得出你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刚才没有认真地听讲,漏学了知识,现在老师帮你补回来,希望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 刚柔并济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方向。

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如果一个数学教师能科学的艺术的运用好课上的评价语言,必然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下面,我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评价语言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要让学生明白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上的要求,如观察应遵循什么样的步骤、思考时应注意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等.第二、针对性原则.所评价的内容要有明确、清楚的针对性.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评价为“很好”或“不对”,这样的评价过于笼统、含混,不够明确,缺乏针对性.应明确的指出“你的分析思路很清晰”“你的切入点很恰当”“这个小组在讨论中成员配合的很好”“××同学在实验时操作很规范”等.第三、激励性原则.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如“我注意到××同学这节课听得非常认真”“××同学回答的虽然不对,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你并没有仔细地思考,再好好想想.”通过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地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适当的否定评价往往能引起学生一定的焦虑感,能使学生更加勤奋努力.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目的性原则.不同的教学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不同的,要注意评价的目的.第五、及时性原则.评价要及时,随时评、随机评.面对课上出现的情况及时点评.第六、情感性原则.在对学生评价时,无论是针对个体还是全体,只有带着喜爱、欣赏、信任、期待的情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情之所露,心之所系.学生定能感受并接纳,我们传递的信息才能真正的引起共鸣.二、数学课堂上评价语言的使用时机和评价内容: 第一、课前订正作业时要评价.订正共性的知识上的错误后,评价必不可少.要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上交的及时性、前次作业自改的主动性、优秀的作业人员等.第二、学生回答问题后要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心情忐忑的想了解自己回答的怎么样,期待评价.其它同学听完回答后,与自己的想法发生碰撞,也想知道教师的态度,此时必需要评价.要评价学生问题回答的严谨性、问题答案产生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参与的积极性与态度、其它同学听的情况等.第三、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后要评价.评价优秀小组的具体活动情况;评价讨论中好的现象,如积极发言、小组分工协作、对一个问题的争辩等;评价出现的不良现象,如不参与、讨论敷衍了事、跑题等.第四、学生实验进行中完成后都要评价.评价操作规范性、实验态度、整个实验过程好的表现、需纠正的行为等.第五、下课前要评价.评价课上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哪些同学在哪方面进步了.总之,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做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之后,特别要审视、寻找、评价其思维方法的使用、探究程序步骤的设计、关注点的独特体验、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探究、学生实验后,特别审视、寻找、评价其与同学的合作、参与的热情、积极的状态、与其它同学的沟通、所做出的努力和进步.这种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最终有效的、切实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篇2

一、运用多媒体将微观现象直观化、形象化

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 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 能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 增强学生的感知,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化学概念, 掌握微观世界复杂的化学原理。无法用实验直观演示的微观现象,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显示它的巨大优势, 为课堂带来活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准确。如通过观看电脑制作的氧化汞分解的动画, 将化学反应过程和实质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分子变成原子, 原子又经过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种类、原子个数没有改变、一目了然。由此, 学生将会很容易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也为第四章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再现知识, 使学生更系统掌握知识

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详细的教学资料, 拓宽了学生的认识深度, 使得学生思维不仅横向发展, 更向着纵向发展。在化学教学中要时常把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 加深理解记忆。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 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在实践中, 学生将充分认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也可以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知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库。老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学习网址, 查看相关学习化学的内容, 以拓充教学知识, 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经验。同时, 身临其境, 用激情把学生带入“情感的课堂”。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 教学环节、教学教程当中的每个情感因素, 把自己对于课堂内容、生活、人生的每一份感情、每一种情感用自己的眼睛、动作等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 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己”, 让爱好化学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 让学生用心灵去更加主动地学习化学。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切忌千篇一律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学实验课要尽量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验操作并观察, 使学生获取真正的经验。我们选择教学软件不能只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 单纯追求形式的活泼、艺术的效果, 运用过多强烈的色彩和动画, 会导致喧宾夺主, 削弱了教学重点的含量和体现, 造成软件的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科学性差、实效低, 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在尝试多媒体教学中力求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化学教育而言, 那种“靠计算机技术就能确定教育的方向, 解决教育问题”的观念是错误的, 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在化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课堂中学到真正的理论知识, 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成功, 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而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全课堂的效果。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课堂引入应注意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 培养兴趣, 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改革的成效, 需要实践的检验, 愿我们的评价改革从单纯的理论研究状态转到鲜活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晨.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 1998 (10) .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篇3

一、真心实意导好课,披情入文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好不好,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导入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课前导课的设计。不同的课文内容选用不同的导课方式,或音乐,或诗词,或笑话,或漫画,或故事,尽最大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学注入一股激情的力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时,笔者就选用了音乐导入的方法。进入教室后,笔者就对学生说:“先唱一首歌好不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于是笔者和同学们动情地唱起了歌曲《母亲》,之后,让学生谈了唱完这首歌的感受,最后笔者总结说:“的确,它唱出了女儿思念母亲,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的心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与它同样主题的现代诗《纸船》,大家一定有信心学好,对吗?”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二、抓取课文煽情点,走近真情

“情为文所系”、“言为心声”,诗歌也好,小说、散文也罢,文学作品的创作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讲究的是真情实感,理解这一点,课文学习中的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有鉴于此,每教读新课时,笔者必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思想灵魂的段落或句子进行仔细的品味,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经受美好情感的熏陶,领悟作品的内涵。

《沁园春·雪》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代表作品,它抒写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豪迈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词中有一个煽情点,就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时笔者重点围绕这一点睛之笔,结合时代背景,精心设计了一组问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豪情壮志:

1作者是在什么境况下发出这一番感慨的?你能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你觉得句中哪些词最能突出表达作者对革命的信心和豪迈之情?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学生很快弄清了词的意境,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对前面北国雪景的描写和历代帝王的评论也就不再那么难理解了。

三、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点燃激情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语文课堂上若能真正做到这点,必然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笔者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点意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抓好“我今天有话说”环节的训练

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话,说话题材、内容、范围不限,但必须有一个中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或褒或贬,或多或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方式,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参与生活的意识,获得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课堂学习的热情,

2精心组织好课堂辩论。点燃激情

有很多文章存在着理解上的多面性,如《故乡》的主题,《芦花荡》中老英雄对鬼子的冒险的报复行为。《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父亲的做法等等,每当教读这些谡文时,笔者就适当地安排课堂辩论。

比如在《孤独之旅》的教学上,围绕“杜雍和让处于求知黄金时期的儿子随其去荒僻恐怖的芦荡去放鸭的这一行为是对还是不对”这一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结果同学们联系生活事例,辩论得好不热烈。在这里,同学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创设适当情境,体验自主参与的激情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激情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创设有效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究问题的快乐和激情。有的课文伸展性很大,教师可转换角度进行探究性的研究。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笔者说,假如你是若瑟夫,父母选用了另一只船结束了旅行,你心里会怎么想?请大家大胆进行尝试,合理想像一下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篇4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是、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ofsight,outofmind”“Leastsaid,soonermended”“Pennywise,pound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位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gardenofEden,Noah’sark,ThetowerofBabel,Achilles’,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greenhouse,theWhiteHouse,inblackand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现在的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不但深感困难更有甚者因为没有多大的课外应用机会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而放弃英语。因而谈不上学习语言,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的交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科书不应只有文字和个别图片、录音带。作为更真实和客观的反映,我们的教材必须附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与内容有关的相片、真实图片等;增加可收视性的教学媒体,如教学软件、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给学生以最近现实的情景,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和现有效果的教育,更符合直观教学,并更能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可视性的了解和接触,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处理和应用,从而达到真正素质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评价学生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爱的激励;因材施教;持之以恒

初中语文学科承载着工具性、社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性,它在帮助初中学生进步,作好其思想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语文教师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也就告诉我们,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需要语文教师用爱心来感化,用爱心来激励,使其跟上队伍,健康成长。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关注班级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用爱的激励使初中生进步也作了深入研究。

一、一探究竟——看一看后进生的成因何在

后进生的家庭背景都很特殊,我接触过一类后进生——孤僻冷漠型。这类学生父母大多是离异的,总是有很强的自卑感。受到过很多批评,他们渐渐地就把心门关闭了,不愿意与别人交谈,喜欢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像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集体的活动与荣誉离他很遥远。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要求别人代办。这一类学生也会形成意志薄弱型学困生。什么事情都习惯让别人去为他做,自己从来没去设定努力目标,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也特别差,遇到困难就迎难而退。在我的语文课上,就有这样一类学生。为此,我在讲授励志课文的时候,总是会特别关注他们几个,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演一演课本剧,切身地感受一下自立自强人物与自己的差距在哪儿。我还经常推荐一些励志书籍或名人传记给他们,从而使其从内心先坚强起来,再从行动上慢慢转变。教师还要发动周围的学生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多多参加一些班级的活动,使其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并且在交往中让其学会关爱别人,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传统教育中有一种叫作“棍棒下面出孝子”。也有一些思想守旧的家长信奉这种教育方式,从小对学生非打即骂,使学生感受不到亲情与呵护,很早就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有一些孩子越来越犟,你越打,他就脾气越大,致使家长与孩子之间无法沟通。这一类学生与全世界人都作对,认为所有人都是他的仇敌,缺乏安全感,时不时地去和学生打架。对待这一类学生,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多给他们写写信,读读诗,走进其内心,一起感受世间的温情,从而融化他们那颗幼小而冰冷的心。

还有一类家长由于自己生意忙或是由于家庭破裂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养成了学生自由散漫,无纪律观念,不写作业,经常迟到早退,听课随喜好而定的习惯。由于这类学生一直没有时间跟父母在一起,所以厌恶家庭,回避亲情,到处游荡,自由散漫。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从其根本入手,多关注、多约束、多强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先从思想上转变自由散漫是不对的错误观念,从而在行动上有一个大的转变。

二、初中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1.初中语文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和恒心来教育学生。在班级内部先要营造一个爱的氛围,建立互助小组,把班集体的友爱之火先点燃,然后让学生之间有了沟通的机会。现在通讯条件非常发达,除了在语文课上,平时也可以有交流的机会,如QQ、微信、邮件等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艺术性地去关心后进生,发现其优点,课堂上给予其展示的机会,并适时地对其肯定和鼓励。课后,让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多写几篇抒发真情的作文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灵。如果,语文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而对这些后进生不闻不问、置之不理,恐怕很难将其转化成中等生或优等生了。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经常换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后进生着想,帮助其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上课时多提问他们,安排座位时,花点儿心思,坚持好中差的搭配原则。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要忘了给后进生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经常与后进生交流。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也要严加管教、恩威并施,这是抚慰学生心灵的关键。

2.初中语文教师要用诚心来对待每一个后进生。诚心是与后进生沟通之本,教师一定要尊重后进生,诚心诚意地与其交流,还要注意与其沟通的技巧性。一些后进生的自尊心很强,对外界特别敏感,爱把心门关起来,但其内心渴望别人的关爱,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和信任。有时候从课上举手回答问题这个小细节就能观察出这一类学生纠结的内心。所以,我每次与他们的谈话总是开诚布公、语调和气。我总是会给他们讲讲自己小时候的“糗事”,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感,引起共鸣,然后再谈出自己的经验教训及对他的温馨提示,而且我一直会用问句把沟通进行下去,这样在一问一答当中,师生之间产生的爱与信任的交互。而且,语文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的志向激发出来,把其正义之气呼唤出来,这样,不管是以后管理班级,还是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都有莫大的好处。对于后进生,我从来不当众批评他们,这样会让情绪本身就是易波动的后进生更不服批评。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一波三折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沟通,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做事的过程中,针对某一处不妥,我会诚心诚意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会让他们感动,并真诚地改过。

三、初中语文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常抓不懈

后进生本来性子就不稳定,学习底子又薄,习惯也不够好,所以提高其成绩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不折不扣地付出,不求回报地奉献,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师的眼睛会观察、会说话,要戴着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并对他们进行诚心诚意的赞美,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教师还要对这类学生进行校规校纪重要性的解读,要使他们养成克服困难、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上一篇:优秀的随笔写作:座位下一篇:信用修复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