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共8篇)

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篇1

**村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全体干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两委意识到:要使经济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和生活环境。经两

委多次研究,从全局考虑,我村决定在去年创建了**市卫生村的基础上创建省卫生村。在创建省卫生村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发动

㈠创建省卫生村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创建过程中,一要由村委会的领导,二要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发动村民在创建省卫生村中起主力军作用,力求做到起抓共管,我村按照省卫生村的标准,分别召开了村两委,村委会工作人员、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及个企事业单位、商店的动员大会:

_、____年_月_日,村两委召开了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动员大会,会上村两委会成员一致通过了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决议;

_、在____年_月_日,村两委会召开了会议,成立创建省、市卫生村领导机构及落实先前制定的省、市卫生村工作方案;

_、____年_月__日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各村民小组长会议,进一步贯彻创建省、市卫生村的工作。

_、____年_月__日召开了各企事业单位、商店会议,号召各企事业单位、商店对创建省、市卫生村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做好每一项工作。

经过宣传发动,使全体干部群众加深了创建省卫生村的认识,使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户户参与,人人响应,明白了要发展经济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才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㈡在思想统一、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创建省卫生村领导组,明确成员分工,各负其责。

创建省卫生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必须下大决心,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充分利用镇党委、镇政府以工业带动农业,全面提高农民收入的富民政策发展经济,在经济和物质条件具备下,全体干部群众众志成城,积极投身到创建省卫生村工作的热潮中。使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领导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使我村的创建工作能在时间、速度和质量上得到了保证和落实。

二、组织落实,明确分工

组织落实,分工明确是创建省卫生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故此我们成立了六个小组,各小组做了以下大量工作:

㈠资料、宣传小组

_、收集和整理创建资料,了解创建工作中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创建部门反映创建情况;

_、起草和制定了创建省卫生村有关文件和工作计划;

_、宣传和出版了十一期创建专栏;

_、在主要路段设置了宣传横额和广告牌;

_、先后制作横额近__条,编印规章,印发公开信,将宣传资料派发到各家各户、厂企、店铺档主、出租屋;

_、发动学校加强创建省卫生村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学生在家中多宣传,人人大搞家居卫生。

㈡健康教育组

_、制定了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_、按照上级要求,抓好小学、幼儿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做到有教材、有课程、有计划,开课率达___;

_、在市场、卫生站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出好健康教育专栏;

_、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卫生知识讲座,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_、开展了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的调查问卷,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了__和__以上。

_、将原来村委会改建成**托幼中心。

㈢环卫保洁组

_、____年_月__日召开了环卫保洁人员会议,并组建了环卫保洁队伍,明确落实了环卫保洁队伍的责任,与环卫保洁人员签定了协议书,明确环卫保洁人员的具体分工和工作任务;

_、____年_月__日,村创卫办工作人员及环卫保洁人员在主要街道两侧每__米设置了果皮箱和根据住宅密度、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定点设置了果皮箱;

_、____年_月__日派发垃圾箱给各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_、制定了保洁队伍制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路段、定任务、定质量管理,实行__小时保洁。对屡教不改,责任心差、表现差的保洁人员进行落岗处理;

_、制定了环境卫生保护计划,开展了常规的环境卫生检查。

㈣企业及河涌、道路管理组

_、____年_月__日对辖区内河涌进行了整治、保洁及河涌、公路的绿化;

_、____年_月__日对主干道两旁的空地和建筑工地砌围墙,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管理;

_、____年_月__日对主干道两旁行道进行修葺,泥地全部铺干水泥或种上蟛蜞菊;

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 篇2

1 背景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 松嫩平原北部, 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 境内地貌类型为草甸化和沼泽化平原, 面积3 746 km2, 下辖4镇4乡2个农牧苇场, 83个行政村, 总人口27.10万人, 其中农村常住人口17.78万人。全县人口中有汉、蒙、满、锡伯、赫哲和达斡尔等12个民族。良好的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粮食、畜产品及旅游等八大主导产业和10条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雏形。

项目建设之初, 林甸县面临着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恶化, 农民卫生观念滞后, 健康促进工作薄弱, 农村居民健康指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 食品和饮水安全、卫生服务和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影响着林甸县农村居民的健康。开展健康村建设是解决农村居民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自2009年实施卫十一项目以来, 借助项目资金, 在国家和省级专家的指导下, 我县积极开展健康村创建活动, 计划在83个行政村中筛选8个村作为健康村创建试点。

2 主要做法

我县全面推进“健康村”创建工作, 积极探索改善健康环境、强化健康服务、营造健康氛围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好路子, 先后开展了“环境整治”、“健康服务”、“健康传播”及“健康状况”等一系列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加强政府协调, 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县政府成立“林甸县建设健康村工程领导小组”, 印发《林甸县健康村创建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发挥辖区政府、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协管员的辐射作用, 广泛利用辖区资源参与到建设“健康村”活动中来。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 健康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2.40%。对于农村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和残疾人给予特殊关爱。实行多部门联合, 全社会参与, 大力构建救助农村弱势群体的新机制。从2014年开始截止到目前, 8个健康村民政救助67人, 近20多万元。三是邻里和谐, 村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移风易俗, 破除迷信, 自觉地抵制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四是大力开展“净化、硬化、绿化和美化”活动, 健康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00%;增设垃圾箱, 清挖排水沟渠, 成立保洁大队, 开展村屯绿化、植树、栽花和种草等活动;开展春秋整治“五乱”、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工作, 实现“村屯整洁、道路畅通、柴草定点和沿线美化”, 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5.00%。五是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食品安全、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项目。

2.2 强化健康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利用卫十一项目投资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 实现村卫生室由村管向院管、个体向公有制性质转变。设有“四室一房一厅”, 保证“合理布局、方便村民和便于管理”, 实现了低成本、可持续和全覆盖的乡村“半小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的目标。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 新农合参保率达100.00%, 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 能够为常见伤病提供初级诊治, 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可作为临时隔离、救治室。二是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小病不出村、慢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和危重病不出市”为目标, 各村卫生所普遍开展了中医、内科、妇儿保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 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三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 2013年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达90.00%, 70岁以上老人增加5个百分点, 最高封顶线12万元, 并将低保边缘户纳入贫困户救助范围, 大病可以得到民政部门4 000元救助;全面开展门诊统筹, 全县参合率达到99.95%, 其中8个健康村均达到100.00%。四是全面推进妇女的“三查”工作, 孕产妇正确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00%, 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达到100.00%。四是对就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 并指导病人向有关正规医疗机构求助;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并定期更新, 建档率达到85.00%以上;对现患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病人建档、督促服药、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进行行为生活方式指导, 并发放合理膳食指导工具。

2.3 开展健康促进, 增强防病知识

一是开展健康村建设骨干培训工作。由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讲解《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素养66条》等。二是定期开设课堂。结合开展“书香林甸”、践行“八荣八耻”和开展“文化大院”等活动, 全面加强村民的素质教育。以学校和村文化室为阵地, 每年至少开展3次健康教育巡讲, 重点讲解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知识。另外, 组织孕妇、更年期妇女等参加各类针对性的讲座。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活动。印制发放健康知识读本等8种2.2万册, 宣传手册1万册;同时制定12种健康处方, 定期把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到农户家中, 全年至少4次。广泛开展“四控一动”活动, 制作并发放合理膳食指导工具—限盐限油套装4 000套。在健康村开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竞赛等。四是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和农村社区健身场所,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一批体育、文化设施和全民健身路径示范点, 完善村文体活动场所。五是定期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活动。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程, 每学期开展6次以上健康教育活动, 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六是积极开展烟草控制宣传和干预活动, 村内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村民无烟意识不断提高。

2.4 加强疾病干预, 提高健康水平

自启动建设健康村以来, 我们组织开展了基线调查, 对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 为制定建设健康村规划提供全面、客观和科学的基础资料。同时, 通过对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健康教育来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 利用就诊和随访开展慢性病防治指导, 进行健康行为生活方式指导, 并发放合理膳食指导工具, 使慢性病管理工作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咨询”。75.00%以上的慢性病患者能够定期主动到村卫生室测量血压、血糖。对慢性病人群进行个性化干预活动, 包括饮食、行为习惯和日常锻炼,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以提高患者规律用药的依从性。

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列为慢性病防控的重点。自2012年开始, 加大力度推进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 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 以“结对互助、共同监督和健康自助”为原则, 每个健康村建立2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每个小组每年完成6次活动。由于开展了“环境整治”、“健康服务”、“健康传播”和“健康状况”等一系列工作, 农民健康意识得到极大提升, 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使传染病和两周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主要效果

居民正确的健康观念逐步形成, “健康第一, 主动寻求健康”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达到了掌握健康标准、学会健康自测、定期健康体检和有病及时诊治的自我健康管理目标。开展“样板村”和“样板村民小组”建设活动,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举办体育健身、文艺宣传、健康服务和读书读报等活动, 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和知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独具一格, 广场舞、步行、秧歌等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村民健康意识得到提升, 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3.70%,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1.50%。新农村建设充满生机, 全面推进健康工程使“百姓健康”成为“村容整洁”的新的诠释, 不但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更代表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村民对建设健康村的知晓率达到92.00%以上, 健康村的满意度达到85.00%。

4 体会

根据国家评估标准, 林甸县创建的健康村有3个达到国家级标准, 即三合乡胜利村、东兴乡旭日村和东兴乡福兴村。

4.1 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是前提

建立县、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形成了一个完善、顺畅的工作网络, 确保了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

4.2 四个结合是基础

推进健康村创建工作要做到四结合, 即与深化医改有机结合, 与实施民生工程有机结合, 与健康促进相结合和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 这是创建健康村的基础。

4.3 长效机制是保障

农村居民正面临着传染病、慢性病和社会、环境问题导致的卫生问题等三重疾病的威胁, 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和体系, 使创建工作成为实施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长城村创建市级卫生村工作汇报 篇3

今年以来,为创建文明和谐卫生新县城为目的。在石匣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村两委干部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创建卫生村指示精神,将卫生村的建设作为改善我村环境卫生面貌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经费投入,狠抓落实,积极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村的工作,重点做好村卫生环境管理,努力提高我村的卫生整体水平。使得我村的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现将我村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1、我村十分重视创建卫生村的工作,自开展创建卫生村活动以来,首先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由村干部成员的创建卫生村工作小组,负责日常创建工作。

2、工作小组认真分析我村创建市卫生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我村卫生保洁队伍建设,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及卫生建设,切实将工作落实到位。

3、乡领导经常亲自在我村各社检查我村的卫生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二、广泛发动,大力开展创建卫生村的宣传教育工作 今年初,石匣乡政府在我村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卫生村的重要性,在我村普及健康知识教育,使得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发放宣传禽流感、登革热等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单。

三、开展创建卫生村的各项整治工作

1、我村建立了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负责村内主要道路保洁、村两旁垃圾收集,保证我村垃圾日产日清。

2、调动人力物力经常开展卫生整治活动。今年以来乡政府领导多次到我村进行检查,对所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3、完善我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2009年建设了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

4、禁止了牲畜圈养,使得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除“四害”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两年多来,我村将除“四害”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每年在季节性的流行病易发期进行全村除“四害”统一行动。

创建市级卫生村工作总结 篇4

我村积极响应环境整治的政策,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清理河道垃圾和生活垃圾,塑造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形象。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街道领导和我村村干部以及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本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较好地完成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达到了宁波市市级卫生村的标准。现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上下齐心,共创美好家园。村两委会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会、妇代会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安排制定了村卫生环境整治方案,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卫生保洁制度、垃圾分类处理办法、人畜饮水、道路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计划等,做到了早动员、早部署;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实行规范管理。安排了保洁员负责本村卫生,做到垃圾日清,厕所每日保洁二次;委派专人对村公共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组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保证了全村清洁卫生工作有人管,有具体的人员做,保持我村的良好环境。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牌、向村民印发公开信等形式和载体,向广大村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使村民认识到环境整治与自身息息相关。动员各方资源,共同努力,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创建卫生工作。

二、环卫意识提升,保洁效果明显。随着卫生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以及爱国卫生工作的宣传,基层群众环卫意识逐渐增强,日常保洁效果较好,广大村民的环境卫生保洁意识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村民都做到不乱扔垃圾,注重自家房前屋后洁净的同时,按照村统一要求进行综合整治。

三、具体实施农村建设。随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农村社会环境“脏、乱、差”现象一直是令广大干部群众头疼的问题。村里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高,目前已投入132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其中,露天粪池共拆除281座,每座费用200元。拆除三舍121座,每座费用400元。严格保护水体不被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所污染,加强对河道及水面的疏浚和清理,以保障河道的流动性和自洁力。

为保证村落有良好的环境,还提高了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居民在宅院中种植花木。

经过一番努力,现今的尚桥头村路面平整硬化率高,主干路及小路绿化程度高,村容整洁,环境清幽。今后,将在日常保洁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上多下功夫,争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得更好更细。

〖推荐阅读〗

区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2010年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工作总结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2010年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总结妇幼卫生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2010年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总结

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汇报 篇5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省市领导、检查组的专家:大家好!

热烈欢迎各位到我村检查指导工作。根据省、市、县创建卫生村的相关要求,我村积极开展了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全村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卫生村创建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创建卫生村的原由

一直以来,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创建卫生村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匡远街道办事处创建省级卫生村的文件精神和村民迫切希望改善村内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我村推选彭家庄村小组为试点,开始卫生村的创建工作。目的旨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形象为宗旨,大力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起春村委会基本情况

〃〃〃〃〃〃〃〃〃〃〃〃〃〃〃〃〃〃〃〃〃〃〃〃〃〃〃〃〃〃〃〃〃〃〃〃〃〃〃〃〃〃〃〃〃〃〃〃〃〃〃

〃〃〃〃〃〃〃〃〃〃〃〃〃〃〃〃〃〃〃〃〃〃〃〃〃〃〃〃〃〃〃〃〃〃〃〃〃〃〃〃〃〃〃〃〃〃〃〃〃〃〃〃〃〃〃〃〃〃〃〃〃〃〃〃〃〃〃〃〃〃〃〃〃〃〃〃〃〃〃〃〃〃〃〃〃〃〃〃〃〃〃〃〃〃〃〃〃〃〃〃〃〃〃〃〃〃〃〃〃〃〃〃〃〃〃〃〃〃〃〃〃〃〃〃〃〃〃〃〃〃〃〃〃〃〃〃〃〃〃〃〃〃〃〃〃〃〃〃〃〃〃〃〃〃〃〃〃〃〃〃〃〃〃〃〃〃〃〃〃〃〃〃〃〃〃〃〃〃〃〃〃〃〃〃〃〃〃〃〃〃〃〃〃〃。

三、主要工作措施

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当作一件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来抓,2011年,起春村抓住申报“省级卫生村”建设的有利机遇,努力营造 “风尚良好、环境优美、居住安宁、服务便捷、文体活跃”的新家园,在创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明确责任

为了切实加强对卫生村创建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特成立了由书记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起春村委会创建卫生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村委会,由村两委委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在匡远街道办事处创建办、村委会两级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卫生创建制度,明确分工,落实相关职责,确保生态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多年来我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余万元建盖谭官营小学教学楼,投资8万元修建设村委会医疗卫生室。投资46余万元修建柏油路面、村内主巷道水泥硬化、新建公厕,对村小组巷道进行了亮化改造,村村亮起了路灯。硬

件设施的进一步改善;本村民众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创建卫生村的要求,村内硬件建设方面,重点办好了以下几件事:

1、道路硬化:近几年我村把道路硬化工作列为重点来抓,累计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6米路幅主干道路约1公里硬化工程,实现道路硬化通组连户率95%。

2、乡村美化:开展农村房屋整治,全面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危房、废弃房屋,对保留的破旧房屋进行修缮加固,穿衣戴帽,确保整体美观。

3、环境洁化:对全村1197户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投入资金7万多元。建设密闭垃圾房6处,落实保洁员12名常年保洁。目前,我们动员广大群众,对沟渠两岸、路旁田间、房屋前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多次集中清理。

4、村庄绿化:在新建道路、沟渠两边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植绿补绿,在主干道旁全部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800多平方米。

5、巷道亮化:投入资金九万余元,实施了村内巷道亮化工程,村内巷道集中绿化率达94%。方便了村民,减少了治安隐患。

(三)积极动员、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在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党员、团员等骨干和先进分子积极参与创建省级卫生村活动,充分发挥模范、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村小组队伍建设,扩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村民组长作用。带领村民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着力

提高居民素质。完成好创建工作。

近年来,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当作一件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有规划,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有记录,经费有落实。坚持搞好春冬两季的“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在每次“爱国卫生运动”活动中,根据爱卫办的要求,召开和研究部署爱国卫生运动的目标任务,组织发动群众,搞好“五堆出村”,全面整治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消灭四害滋生地,近年来共组织清理活动3980多人次,清理卫生死角221处,全村卫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村民素质

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卫生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科学与健康的主题,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妇女主任,卫生医生扎口管理,从多线抽调6名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扎实的健教工作网络。二是抓健教材料,把卫生知识材料送到村民手中,其入户率达98.7%。三是抓多形式教育,通过学生带家长,黑板报,橱窗等形式,进行卫生健康的入户教育,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8%,其行为形成率达93%。

通过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文明健康卫生意识、培养并形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促进了全村村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

(五)认真组织除四害、防止疾病传播

我村的除害防病工作,做到突击与经常、专业队伍与群防群治、药械与化学药品、消杀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夏秋两季搞灭蝇、灭蚊,冬春两季搞灭鼠活动,近年来共投入除害经费4.6万余元,使用各种捕害工具1520余只,使用各种除害药物126公斤。经过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有效地控制了四害密度,巩固了我村灭鼠、灭蝇、灭蟑螂的达标成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村“五苗”接种率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

四、存在问题

(一)村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不足,文明意识观念和良好卫生习惯需进一步加强和养成。

(二)需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方便村民。

(三)在公共设施(厕所、垃圾库房、污水排放处理等)建设方面还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广泛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提升村民的环境卫生爱护意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

(二)深入推行门前卫生“三包”政策,由点及面确保村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序、美观。

(三)进一步完善垃圾库、道路绿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一小组、五小组两个小组新建6个标准化垃圾房(库)。

(四)组织自检自查,将村内残损路面修补完善。

(五)建立村内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对本次开展创建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村各小组进行推广。

各位领导,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顾总结我们村在卫生村创建工作中倾注了不少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今后我们一定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决心在巩固已往取得创建成果的同时,满怀信心,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抓好长效管理,为加快建设卫生、生态、宜居、宜人的新起春而不懈努力。

粤北山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研究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粤北山区曲江区、乐昌市、乳源县以及仁化县的129所村卫生室。

1.2 调查方法

按经济水平较好、较差和地理位置分布,在粤北山区经济较好地区抽调1个县级市、1个区,在经济较差地区抽调2个县,每个县区按上述原则抽调4~5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调村卫生室。本次共调查了2个县、1个县级市、1个区,19个乡镇,130所村卫生室及130名乡村医生,收集处方729张。发放村卫生室、村医基本情况调查表共130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调查员与村医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村卫生室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培训情况、收支情况、诊疗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基本概况

在接受调查的129所村卫生室中,以乡村医生个体举办为主的有91所,占70.5%,高于全国水平的44.8%;集体办医(包括镇卫生院办、村委办、乡镇卫生院与村医联办)35所,占27.1%,其他形式有3所,占2.4%。就行医方式来看,以西医为主的村卫生室有116所,占89.9%;中西医结合有12所,占9.3%;中医为主的仅1所,占0.8%。129所村卫生室的服务总人口为29.1万人,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 255人。其中服务人口最多者达6万人,最少者只有50人,服务半径平均3.2千米,最远15千米,最近0.3千米。

2.2 村卫生室基本条件

2.2.1 业务用房情况

70%以上的村卫生室房屋来源是村医利用自有房屋,余下近30%为租用他人或是村委会房屋。各村卫生室在业务用房面积、房间数、房屋年限及房屋价值的情况见表1。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的有9所,占7.0%;40~59m2之间的有70所,占54.3%;大于60m2的有50所,占38.7%。80.6%的村卫生室能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2006年至今,129所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支出平均2.7万元,主要用于房屋装修的有77所,占60%;用于扩建业务用房的有35所,占26.4%;用于新建房屋的有28所,占21.7%;用于危房改造的有11所,占8.5%。

2.2.2 设备配置情况

从表1可见,各村卫生室在设备总值上相差悬殊。设备总值在2 000元以下的占50.0%, 2001~5000元占31.5%,5001元以上占18.5%。从村卫生室14种基本常用设备的配备情况来看,每所卫生室平均配置8.7种,配置率为67.02%。单个设备配置情况见表2。现场调研发现,仅有9.3%的村卫生室配备电脑。

2.2.3 药品配备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配备基本药物种类平均142.5种,非基本药物12.8种,最多配备500种,最少12种(见表1)。药物配置基本以西药为主,只有19.4%的村卫生室配备有中药。药品由上级统一规定的厂商购买的有21所,占16.2%;由市医药公司统一购买的有30所,占23.3%;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的有36所,占27.9%;自行购买的有42所,占32.6%。

2.3 村卫生室服务队伍情况

129所村卫生室共有177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平均每所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服务人员1.37人。每千人口有乡村卫生服务人员0.61人,低于全国2009年平均值1.19人和广东省2009年平均值0.85人。其中男性99名,女性30名,男女比例为3.3∶1。执业医师2人,占1.5%,助理执业医师9人,占6.9%,乡村医生118人,占91.4%。有84.5%的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年限均在10年以上,从业年限最长的为45年,最短不到1年,平均18.7年。年龄最大者为71岁,最小者为24岁,平均年龄43.3岁。年纪越轻,村医的文化程度越高,35岁以下者以中专及大专文化为主,将是未来村医的人才队伍;而36~45岁的村医占43.4%,以初中及中专文化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反映当前村医主力军素质亟待提高(见表3)。

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从业前均接受过不同

时间和形式的业务培训,培训学习时间3年以上86人占66.7%;1~2年8人占6.2%;1年以内35人占27.1%,这部分大多是赤脚医生转变过来的村医,由于集体经济时期条件受限,没有接受过长期的培训。从过去一年接受乡镇卫生院业务培训的情况来看,被调查的129名乡村卫生服务人员中,培训人次数为12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2~4的有5人,占3.9%;培训人次数为1的有16人,占12.4%;培训人次数为0的有92人,占71.3%。村医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多数是走过场或仅学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内容过于形式化、理论化。

2.4 村卫生室经费收支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有125所获得上级财政补助,补助总额约105万元,其中补助最高1万元,最低0.1万元,平均补助0.8万元。129所村卫生室2010年平均年收入2.8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3万元,相差32.3倍;平均支出2.2万元,最高的达9.7万元,最少仅0.4万元,相差23.1倍。其中有2所村卫生室收不抵支,30所村卫生室收支平衡。从收支的细分项目看,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相差不大,为35%~36%,原因在于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开展,当前药品利润所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村卫生室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员支出主要是村医的家庭生活消费开支,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大,为56.2%。

2.5 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2010年129所村卫生室总诊疗239 566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年诊疗人次1 857人次,其中年诊疗人次最多为18 000人次,最少仅176人次。通过抽取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的处方数,推算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2010年两周总诊疗7 292人次,平均每所村卫生室两周诊疗人次数为56.5,其中两周诊疗人次最多为840人次,最少仅4人次(见表4)。与广东省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居民两周就诊67.9人次相较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村卫生室仍然是村民就诊的首选。729张处方显示,次均就诊费用为43.4元,有超过50%的处方费用低于35元,仅2%的处方费用超过100元。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形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布,而慢性病的防治和教育、老年人保健等基本没有开展。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补助,9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难以下沉到村一级。村医大都不愿意或较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药品主要为抗感染、抗病毒类、治疗胃肠疾病、伤风感冒、镇热解毒类药品(见表5、6)。村卫生室所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以常见病为主,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维持性和恢复性治疗也逐步放在村卫生室进行。调查中未发现有使用激素的情况,但仍存在抗感染、抗病毒类药物的滥用。由于能开展中医诊疗的村卫生室很少,所以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村卫生室应用非常少,而药物治疗特别是西药仍然是村卫生室最主要的诊疗手段。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每所村卫生室都有一定面积的业务用房,大多能三室分开,拥有最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但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粤北山区村卫生室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3.1 房屋、设备、药品等配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业务用房大都质量不高,布局不合理,这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差距较大,离2006年国家及广东省公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2]。大部分村卫生室的产权属村医个人所有,政府出资或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村卫生室很少。另外,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缺乏,大部分村卫生室仍停留在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为病人看病,同时信息化程度很低,村医难以及时地获得或/及共享医疗卫生信息。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粤北山区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局面有所缓和,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如用药目录中未列出村民熟悉及习惯的药物。此外,药品货源比较混乱,仍有32.6%的村卫生室直接从药商手中购药,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进药途径。村医对药品管理及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常出现药品管理不规范,西药、中成药及其他物品的混放,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仍存放等现象。因此,村卫生室仅能够为村民提供最简单的医

疗服务,很难开展急诊急救、大病诊疗服务。

3.2 村医队伍不稳定、发展面临人才瓶颈

调查发现村卫生室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女村医很少,不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3];年龄结构现尚可,但存在老龄化的趋势;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很难引进和留住学历较高的人才。卫生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仅为8.4%,低于2009年全国平均值14.2%和广东省平均值14.7%,与2002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2010年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似[1,3,4]。绝大多数的村医都反映以他们的能力基本很难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导致出现“无证行医”的窘境和以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当前村医的业务收入在当地仅处于中下水平,甚至一年的收入都不足外出打工者的一半。导致一定数量的村医放弃行医而外出打工,或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行医来维持生活。另外,由于村医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不能购买医疗执业风险保险,给村医行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村医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民办教师退休后能每月拿到退休金相比,村医们退休后什么都没有,很多村医“老无所养”[5]。这种差距让村医们很失落,社会价值得不到肯定,不愿意继续从事村医的工作,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村医的工作。因此,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稳定村医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逐步缩小两极化

本次调查发现大约80%以上的村民会选择到村卫生室看病。对农民来说,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是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和转诊,都离不开村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的地理位置、价格优势以及人性化服务等优势,使其在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进城务工不断增加,村卫生室服务人口有所减少,同时“新农合”的报销政策致使病人趋高流动,村卫生室的业务量有所下降。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引导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下沉”,在财政上给予资助,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稳定村卫生室的资金来源,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使农民更多地利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从各村卫生室的基本条件、诊疗人次及收支情况等指标间的差距看,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极不均衡,呈两极化发展趋势。靠近乡镇中心、城郊街道、或是人口多的村,村卫生室的规模会大很多,接诊人数也较多,发展一般比较好,但是一些处于人口较为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村卫生室,正面临着患者越来越少、收不抵支的窘境,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6]。

3.4 卫生行政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些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以收费、罚款代替监督和管理。有些地方甚至只管收费办证,对村卫生室的资格和药品质量把关不严,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加重了村卫生室的负担,引起了村医们强烈的不满,也成为农民“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在粤北山区真正意义上的村镇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发挥实际效果。由于村卫生室的性质还是私营诊所,在管理上比较困难,特别是财务统一、药品购置统一都没有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也不够到位。另外,广东省针对贫困落后地区建立的村卫生站医生专项补助机制,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但由于粤北山区普遍存在一村多站的情况,1万元被多个室瓜分后所剩无几,结果是既没有达到很好的补助效果,又引起了不公平的问题。同时根据补助的考核原则,未达标的卫生室所获得的补助就少,这就出现了越是困难的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越差,就越难获得补助,越难建设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3.5 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村卫生室的情况,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推进村卫生室的体制改革,逐步划分出两种职能的村卫生室。选择一部分村卫生室专门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由政府提供经费的保障;另一部分村卫生室继续实现一般医疗服务职能,并逐步走向市场。目的是整合资源集中办好每村一所公立性的村卫生室。第二、切实改进对村卫生室的管理,纠正各种乱收费现象,减少村卫生室的经济负担。第三、合理引导中医中药在村卫生室的应用,促使村卫生室服务的丰富化,降低医疗费用。四是引入扶持政策,促使上级医疗机构向村医提供免费培训、督促和支持、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7],提高村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要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调整财政补助,缩小村卫生室间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改造村卫生室,适当提高补助和安排村医退休金,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保证村医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彬,倪荣丽.农村卫生室基本现状及服务功能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9):26-9.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0):5-8.

[3]李彬,李泉.中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1401-1402.

[4]王芝芳,郑全庆.中国乡村医生现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34-235.

[5]韩俊,罗丹,张云华,等.中国农村卫生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68-469.

[6]陈律,肖水源.湖南省浏阳市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1):18-22.

2011创建村卫生户活动总结 篇7

“卫生文明户”活动总结

2011年兴隆街道办事处开展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活动,自3月份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兴隆街道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贯彻执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结合街道实际情况,积极有序地推进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使我街道的村级环境卫生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各个村成立了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使村内的卫生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二)制定了创建村级卫生文明户工作计划,制定了村内保洁员各项规章制度及专管员的管理制度,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自然点的负责人。

(三)由于领导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带动村内的妇联、计生协会等,都积极为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出力。村内的老干部、党员也参与其中,自发成立义工督察组,不定期的进行卫生检查。

—1—

二、强化一个意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为此,针对部份群众对此项工作存在的事不关已和不理解情绪,村委会就把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一)使村内环境卫生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今年我街道所辖村利用上门走访、座谈会等途径,更加全面深入的向村民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同时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送《共创卫生旗县、同建和谐家园倡仪书》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到家喻户晓,并规定每月的10日为村级卫生检查日,营造广大村民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村内的环境卫生。

(二)为体现环境卫生切实是解决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性,今年新添环境卫生专题栏、保洁员与专职管理员亮相台,新添创卫宣传小牌,分别贴在各自然点,做到“抬头不见,低头见”,使卫生观念深入脑海。同时配备小喇叭不定期在各个自然点进行宣传,并在各点设立了环境卫生意见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让村民们有意见可提,把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三)在爱国宣传日期间,各村委会及时部署,定期开展除“四害”药物消杀活动,义务队员在第一时间将鼠药发放给农户,在做好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将老鼠减少到最低程度,有效地控制了鼠害,保障村民身体健康。

—2—

(四)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村领导干部包点,保洁员包段,以“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彻底整治”的原则,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入民众,共同参与,有效地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三、认真做好村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街道为三个村配有专职管理员1名,有卫生义务督察组,并组建环境卫生清扫队伍3支,保洁员7名配备清运车辆6辆,清运机动车1辆,有固定的垃圾箱30只,移动垃圾箱100只,垃圾集中中转站2座,堆放场1座,这些设施配备对提高环境卫生整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对村内的垃圾做到每天日产日清,垃圾容器无满溢,垃圾房墙面及周围卫生做到脏了及时清除。无乱堆乱放现象,无杂物,无垃圾暴露及卫生死角,车辆、物品等放置合理有序。

(二)及时清理公共厕所内垃圾,保证公共厕所基本无臭味。特别在夏季,保洁员及每月在各点水沟、垃圾箱等进行冲洗式消毒。

(三)组织卫生督察义务队,不定时地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形成人人关心整治、人人关注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改善人居环境,是一项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近几年来,我街道始终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

—3—

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卫生检查评比、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为长期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了有效地保障。

村卫生监督义务队,坚持每月组织各点保洁员进行横向检查评比活动,做到卫生检查有记录有评分要求,将评比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设立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的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500元的奖励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促使保洁员们工作积极性提高、村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村内环境卫生得到不断改善,同时把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总之,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只要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加大整治力度,力求环境卫生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村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准格尔旗兴隆街道办事处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上沈村创建宁波市卫生村工作汇报 篇8

上沈村地处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萧甬铁路北边,东以江北大河为界,西临洪荪公路。全村现有238户,513人,其中党员20人,集体耕地1155亩,06年村级可用资金为49万元。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及区级相关单位的关怀下,我村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的讲话内容。村委班子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管理,积极开展市级卫生村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目标牢记心中

村里积极及时地提出了争创“市级卫生村”的目标,建立、健全了各

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创建规划和计划,在村规民约中特别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加以重视和完善。村里相关人员的一切行动都围绕这些规划和计划展开,并以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群策群力,互相协调,相互配合,与群众紧密合作,听取民生民情,从而把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积极努力“创卫”,旧貌换新颜

“要致富先修路”是几代人经验的总结。为此,村里先后投入了50

多万,对村600米主干道和村内250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为村民及企业打开了方便致富之门。为进一步改善环境,村里加大了整治力度,扩大了整治的参与面。为此先后建造了公厕4座,化粪池5座,彻底全面地消灭了露天粪坑。同时绿化道路1000米,在河道及村里的主要道路两旁都进行了绿化。为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村里还投入3万多元,建了600米三面光渠道,解决了打水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投入28万余元进行了河道砌石,在今年又对村里800米河道进行了清淤,从而保持了河道的平顺通畅,使得河道两边岸清水绿。

三、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落实长期有效保洁制度

为进一步整治环境,村里建造了一座标准化垃圾收集点,基本实现了垃圾桶装化。村里出资聘请了1人对村里进行了常年保洁,并与保洁人员签定了岗位责任制,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对村级道路、河道、公厕进行常年保洁。在村干部的监督与保洁人员的努力下,目前环境整洁,无坑洼积水,各处死角得到有效的整治,无杂草丛生,河道清洁,公厕基本达到了“五无四清”的要求,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村里确立了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为重点对象的健康宣传教育,并适时在村里开展“创建市卫生村”的宣传教育活动,并由村妇女主任兼职负责,其他人员配合。村里充分开发和利用宣传工具,宣传渠道,采取挂横幅,贴墙报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同时积极有效地利用宣传窗的作用,将健康教育材料定期上墙更换,使健康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五、注重民声民情,真抓实干除害

村委班子上下一心,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深入到群众中去解决他们的困难,消除他们的矛盾,解决他们的纠纷,并加强治安管理,使人们安居乐业。村里切实地把除四害工作与“创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组织除害防病工作,以治脏乱为突破口,散发专门灭害的药物,巩固灭害的成果,改善村里的环境,并制定了除害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任务和要求。村委班子适时地利用宣传窗对各类病症预防知识及灭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创建活动,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明显提高,卫生工作也成为了村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村将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改善我村卫生设施和生活环境质量,提升村里环境卫生的总体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沈村民委员会

上一篇:故乡的野菜优秀作文下一篇:煤矿安全生产比赛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