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篇1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小学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理解生字“鸣、翠、船”,认识“舟”字旁。

2. 能读出诗句表现的美好情境,背诵全诗 。

3.找出诗中相对的词语,初步感受诗歌的对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字理识字、结构识字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识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通过动手“摆一摆”活动,了解诗意,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句描绘,感受自然的美好,向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理解生字“鸣、翠、船”,认识“舟”字旁。

难点:通过诗句描绘,感受自然的美好,向往美好的情境。

【教学准备】

字卡、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生入境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季节吗?看到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呢?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大诗人,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上,推开窗子,闻到了花草的清香,听到鸟儿的鸣唱,看到了满眼的春景,于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句》(适时板书),传诵至今,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大诗人是谁呢?

二、走近作者,诗题释析

师:其实这位大诗人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先来看看他写的诗(课件出示《江畔独步寻花》,指名读诗,最后揭示作者———杜甫,适时板书。出示杜甫的图片,师生共同回顾作者简介引出写诗背景简单介绍。)

三、共读诗文,初步感知

师:现在就请大家翻开书,大声地读一读。像以前一样,有不认识的字,请书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或者请其他同学来帮忙。(生大声读诗一分钟。)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想第一个读给大家听呢? (指名读诗,生生互评,适时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能不能也给老师一个机会,我也想读一读,好吗?(师借课件范读,学生评)

四、感悟诗情,巧配“画”意

师:通过刚才咱们一起读诗,老师发现,有的同学都已经背下来了,这就是学古诗的最好方法呀,多读成诵,有一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出示第一句诗卡,贴在黑板上 。

预设解决:鸣 。

出示字卡,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分析“鸣”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口里发出的声音就是鸣,是指小鸟的叫声。

预设解决:翠。

师:谁来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嗯,好像有些难啊,那老师来说几个带“翠”的词,翠玉、翡翠、翠绿,通过这几个词,你能不能知道“翠”是什么意思呢?春天里,柳树的颜色就像翠玉一样的,不仅绿,而且闪光发亮的。一个“翠”字写出了柳树绿得多么鲜亮啊。

真好,两个我们不太懂的词都解决了,相信大家一定能说出这句诗的意思了,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你能到黑板这里摆一摆吗? (请学生到黑板前将准备好的图片贴到黑板的相应位置上。黄鹂、 翠柳。让学生边摆边说出诗的意思,并将原诗句说出来。)

师:(出示诗句卡片)谁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呢?(指名读)用刚才的方法,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谁知道白鹭是什么?(出示白鹭图片,并简介)它和黄鹂鸟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生:白鹭是水鸟) 本来在水里的,如果飞到天上,得怎么飞呢?(生:使劲的)是的,使劲,就是用力,向上冲,冲上天空,(师领学生双手交叉,做向上飞的动作,边做边说诗句:上青天。)同学们,我们已经飞到天上了,你们都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蓝天、白云、宽广)。那你一定明白了 “上青天”的意思了。谁愿意把白鹭送上青天呢?(让学生到板前摆白鹭上青天的图片)

直接出示第三句诗的诗卡,贴到黑板上,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预设质疑“千秋雪”。

向窗外看一看,你能看到什么?(雪)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冬天)冬天有积雪是很正常的,可是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雪应该化了,可是怎么会有雪呢,而且是千秋雪,千秋是指千年, 千年不化的雪,现在我们明白了,原来是西岭上的雪,不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山太高了,雪才终年不化的。山脚下河开草绿,花红鸟鸣,可山顶上却是白雪覆盖,终年不化,多么神奇的大自然啊!

预设质疑“含”。

在这句诗中,你还有哪个词不明白呢?通过讲解,学生明白了 “含”的意思,进而会自行解决“窗含”的意思,老师这里有一扇窗户,请你把这些景物含在窗里吧。让学生动手到黑板前摆窗户,应该将所有的景物都包含在窗户里面,进而理解“含”的意思,体会到含字的妙用。

回顾旧知“泊”。

“泊”以前我们学过,谁能说一说,它是什么字?是的,多音字, 你说在这首诗中的,读什么音呢?知道了音,就知道了它的意思,是停泊的意思,小船停泊在水上(师拿出小船的图片,贴在黑板水面位置,借机讲“船”字及“舟”的偏旁。)

师置疑:谁知道这些船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说出从东吴来的,解释东吴的意思是一个地方,现在指江苏一带。课件出示地图,显示江苏到成都的路线图,行驶了万里路才来到这里,所以称为万里船)学生说一说整句诗的意思,门外停泊着从万里之外的东吴开来的船。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优美的诗句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同学们画成了一幅画了。多漂亮啊。

整首诗已经出示在黑板上,与诗对应的画也已经出示在了黑板上,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诗情画意”。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篇4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 篇5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 “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语文教案《绝句》 篇6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抒情散文,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作者从孩童时代起就喜欢听自然之声,这种喜好一直保持到成年以后,并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诗意。身在城市,并没有让简媜对现代化的大都市产生好感。

在她的散文里透散出这样的潜台词:喧嚣的都市里找不到一片宁静之所,我们只有在沉思中,回忆过去,才能寻找到自己渴求的东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自然,关注自然中的美,保持一颗童心。

蝉的生命是短暂的,可是它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歌唱。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美总是瞬间脆弱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都是这样,然而花谢花还开,月圆月又缺。“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读到这里,我们又为作者的豁达爽朗而会心一笑。

二、线索与组材

本文是以忆蝉、捉蝉、玩蝉、听蝉、悟蝉的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作者先记叙童年时代捉蝉的故事,在上学的路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群小学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的到树上捉到蝉后的欣喜若狂的情景

让童心未泯的人们也不觉沉醉于其中。课堂上,“我们”在抽屉里玩蝉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先看,再听,后摸,充满了童趣。“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富有内蕴的短短一句话,不但耐人寻味,而且还引出了对蝉声的描写。

“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行文至此,与文章开头呼应。那么为什么说蝉声代表夏呢?作者紧接着写蝉声的音色、节奏,写蝉对夏的感情,像一首抒情诗,有生命情调,有自然质朴,有旷远飘逸,有豪情悲壮

这哪儿是在单单写蝉声,这分明是心胸豁达、豪情万丈的人的写照啊!这更是像夏天一样激情四射的人的体现啊!这不就是像蝉一样该放开喉咙就引吭高歌,该缄默不语就戛然而止的悲壮斗士吗?

听蝉部分,写了晨间、午后、黄昏三个时段听蝉的感受。晨间蝉声给人以净化,午后蝉声给人以闲适,黄昏蝉声给人以慰藉,字里行间娓娓告诉你一定要善于去倾听,才会有收益。悟蝉部分,写了蝉的自然、质朴、真诚、奉献、豪壮,对蝉声的“戛然而止”,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生命之歌”,来道出了其中的内蕴真谛:世上有多少人物和故事在生命的“戛然而止”处流下了动人的悲壮与辉煌!也流下了几分遗憾和感伤!

三、别致的文章开头

文章开门见山,把春天比成“骈俪文”,把夏天喻为“绝句”,开篇给人以突兀之感,引人入胜,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夏之绝句》。但作者虚宕一笔,不言夏,却先叙及蝉声,“未曾去关心蝉声”,并交代其原因。夏天景色五彩缤纷,作者缘何独独念及蝉声?当“我”对夏的悄然而至而浑然不觉时,是蝉的叫声给了我以提醒。如果燕子是报春的使者的话,那作者显然是把蝉当作了夏的标志,文章由此巧妙的引起对蝉的回忆。

四、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

本文写法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乍读之后,好象觉得作者天女散花,信马由缰,但细细品之,文章无处不是在写像蝉一样的人,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比起以前学过的《荔枝蜜》等散文

更加含蓄深刻,因为它更强调和注重个人的人生经历的体会和感悟。而这种体会和感悟,往往其他人不一定有,即使有也不一定这么深刻,更谈不上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但是每个人在读过《夏之绝句》后就会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

三年级下册绝句教案 篇7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篇8

1.学会本诗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áng) 泊(bó)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ù):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ú):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绝句》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泊”,会写“绝,含,岭”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描写的大自然景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一起猜猜藏在画中的古诗吧!

(1)出示《村居》插图,生猜诗题目,背古诗。

(2)出示《咏柳》插图,生猜诗题目,背古诗。(3)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插图,生猜诗题目,背古诗。

(4)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插图,生猜诗题目,背古诗。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出示《绝句》插图,生猜诗题目。板书课题《绝句》。2.指导学生认识并书写“绝”字,进行口头组词。3.释题:我们没有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首诗有四句话。按每句的字数多少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今天学的是一首七言绝句。

4.了解作者杜甫。

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杜甫一句话生平简介。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1)找出图中看到的景物。师板书: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2)用完整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内容。(3)找出并齐读对应的诗句。

(4)出示“黄鹂”“白鹭”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两种鸟。

(5)通过“鸣”字引导生感受黄鹂叫声的优美动听。两个小黄鹂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会说些什么?心情怎么样呢?(愉悦)

(6)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的?(拼搏 奋力)(7)学生带着体会读诗。

2.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提问:找出这两句诗中写到了那几种色彩?(将表示色彩的词用横线画出来。)

(2)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3.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中藏着美丽的画面,不信试试看。请同学们能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4.指导朗读。

引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诗人很喜欢这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

四.借助插图,突破难点。

引语: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的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1.出示后两句诗,生齐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

2.全班交流,理解难点。

(1)提问: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美景的?

(2)引导理解:“窗含”,西岭雪山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里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让学生透过教室窗户看窗外辅助理解。出示窗框中“含”雪景的图画。)

(3)出示“西岭”雪山插图。(了解西岭上有常年不化的积雪

(4)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的船要到哪里去?(出示地图,了解东吴到成都的距离。)

(5)理解“千秋”和“万里”。(体会夸张的写法)

东吴离诗人住的地方真的有一万里远吗?

3.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1)引语: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一幅画,四句话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诵读古诗吧!(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交流)

(3)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如何呢?(快乐,欣喜)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岭 含”,学生口头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提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习写。

5.评比。

六.引入传说,丰富课堂。

传说杜甫秉性达观,于贫穷中仍能怡然自得。初春一天,薄暮时分,挚友高适来访。杜甫自知无力款待,只好听凭夫人去苦心筹划了。夫人仅有的菜式,是母鸡刚下的两只蛋,刚从园子里割下的一把韭菜和邻人送过来的一碗豆腐渣。贤能的夫人略加琢磨,便操办起来了。

一盘炒韭菜,上边卧着两个鸡蛋黄--两个黄鹂鸣翠柳

炒鸡蛋清--一行白鹭上青天(因为少,摊成横贯盘子的一条)

素炒豆腐渣--窗含西岭千秋雪

一碗蛋壳汤--门泊东吴万里船(端上来的时候,两只蛋壳漂荡于碗中,犹如小船逐波在大湖上)七.小结。

读好的诗歌,就好象是一次愉快又受益良多的旅行,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古诗,在诗歌的乐园里体会更多的乐趣。八.作业。

作业超市: 1.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2.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绝句》。3.背诵一首杜甫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 篇10

《绝句》的教学,依据想象入境、读为主线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想、说、读、悟、画”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想象、贴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季风光视频、课文插图、文字资料)

学生:画纸、水彩笔、收集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借图说画

(配乐播放四季风光视频)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百花争艳,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你想到哪些与春天相关的四字词语呢?(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3、同学们看到美景,以词描绘,古代诗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你们学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唐代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被眼前美景所感染,不禁吟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很美的写景诗《绝句》。(板书:绝句)

[设计意图: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词绘画、以诗绘画,引出本课主题,导入自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同学自读古诗三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读顺,第三遍注意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诗中有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行háng xíng)

3、(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三、读诗想画,画中悟情

(一)、听着你们有滋有味地诵读,让我仿佛也随着诗人来到了他的草堂前。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请你边读边找,你能从诗中读出那些景物,用--------划出。

(二)、生交流、汇报

(三)、深入引导,想象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

(1)、晚年的杜甫就住在这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草堂里。这一天,他闲坐草堂,向门前的院子里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此时正是春天,诗人看到的是一颗怎样的柳树?

(3)、看到这翠柳,你又想起了咱们曾学过的那首诗?(出示《咏柳》)

(4)、引导想象

读着读着,我们不仅看到了翠生生的柳树,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①、理解“鸣”,左边口,右边鸟,它的意思就是鸟叫。

②、春天来了,小黄鹂,小黄鹂,你在说什么呢?小黄鹂们,让我们一起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你们婉转的鸟鸣声中吧。(齐读)

2、一行白鹭上青天

(1)、诗人向天空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

(2)、出示(白鹭)读词。

(3)、补充: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排成一行飞上了( )的天空呢?

诗中有个词就是碧蓝,瓦蓝的意思,它就是(青)

(4)、(学生学白鹭飞)咱们就是这一行小白鹭,小白鹭们让我们一起飞到瓦蓝的天空去欣赏美丽的春景吧。

(5)、小白鹭, 你们结伴去欣赏春景,高兴吗?你边飞边看,你看到了什么?齐读

(6)体会一、二句的色彩美

有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你从这两句诗中找到了哪些色彩?

(7)黄鹂与翠柳,黄鹂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这幅画告诉诗人――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3、窗含西岭千秋雪

(1)看到如此美的雪景,诗人的心情十分愉快。他透过窗户向远处看去,他看见了什么?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诗中的西岭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晶莹闪耀。你感觉?你想说?读

(3)一年里有几个秋天?那千秋指的就是?一年过去了,这儿的雪没有融化,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这儿的雪仍然?这就叫做(千秋雪)

(4)齐读

(5)理解“含”(课件)如此美的雪景,杜甫每天都能透过这窗欣赏到。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它就像画一样镶嵌在了窗户上,这就叫(含)这就是(齐读)

4、门泊东关万里船

(1)他把目光转到门前的江面上,他看见了?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文插图)能诗图结合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一)、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我们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回到千年以前的杜甫草堂和诗人一道欣赏美丽的景象吧。

这一天,风和日暖。诗人闲坐草堂,欣赏外面的景物,

向门前的院子看去,他看见……

抬起头,向天空望去,只见……

置于窗前,看见了一幅嵌在窗柜里的风景画,那就是……

再往门前的江面望去,他看见了……

(二)、感受诗句的对仗美

1、有人说,诗就是歌。因为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瞧,诗句重新排好队就变成一首对子歌了。(师生对)

2、师:既然是歌,就让我们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 翠柳对青天

西岭对东吴 窗对门 千秋雪对万里船

五、以画绘诗、创说诗意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学习了描写春景的古诗《绝句》,借助想象,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卷。古人看到美景,便以诗描绘,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请同学用彩笔把诗中的美景画下来,老师将选择好的向全班展示。

2、播放音乐,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用诗句介绍画中的景色。师生共评价。

3、请同学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为我的图画配上动听的诵读声吧。

(生齐吟诵)

4、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课我学了一首写景诗,但这只是沧海一粟,你收集了哪些描写写春天的诗句?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请同学们课后,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老师期待着大家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描绘诗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感受诗表达的愉悦之情。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教学评析】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

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杜甫《绝句》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内容

1、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2、小组讨论及对话交流的基本程序。教学材料 杜甫《绝句》 教学方法

教师引领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展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40分钟)教学课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思念家乡的时候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杜甫的方法。(板书课题:《绝句》—杜甫)

二、初读诗歌,梳理词句。

投影1:阅读古诗,完成学习任务:

① ② ③ 根据拼音解决生字。

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难词、关键词的含义。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投影2:检查初步阅读情况:

① 规范学生读音,强调难字:

鹂(lí)行(háng)鹭(lù)泊(bó)② 释义: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

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三、多角度阅读并概述古诗,分组讨论并宣布讨论结果。

师:请1—4组的同学按序号对应不同角度,用自己的话来概述古诗。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

2、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

3、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

4、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

讨论过程(……)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在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宣布讨论结果。请第1组从“内容”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3:引领: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述(讲清楚时间、地点、环境、事件即可)。预设: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请第2组从“主题”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4:引领: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述(抓住诗人写这首诗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预设:诗人看见美丽的景色,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因而非常思念故乡。请第3组从“思想感情”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5:引领: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概述(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预设:诗歌前两句还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后两句诗人就陷入了哀伤的思乡之情当中。请第4组从“诗中景色”角度概述的同学展示。

投影6:引领:从“诗中景色”的角度来概述(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预设:黄鹂、白鹭、积雪、船只。体会古诗的优美之处。

课后作业:抄写古诗中的重点生字词,背诵古诗。

寝室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环保、温馨、舒适。

设计内容:美化天花板及墙壁,规范书架摆设、杂物堆放。设计材料:胶水、胶布、剪刀、泡沫彩纸板、记号笔。设计方法:成员合作、分工配合。设计时间:12小时 设计过程:

1、购买材料:分两组进行,一组前往材料区;购买墙纸(温馨色调,建议米白色)、泡沫型彩纸板(红、黄两色)、挂钩;另一组前往生活区,购买胶水、双面胶、剪刀、记号笔、强力清洁剂。

2、准备材料:将泡沫彩纸板剪成花瓣形状(红、黄两色),大小不一,两种颜色的花瓣交替粘紧备用。

3、全体成员首先把寝室打扫一遍,用买来的强力清洁剂把寝室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

由于寝室空间狭小,很多东西都没地方放,比如包包之类的,所以在墙上粘贴一些挂钩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买来的挂钩分布均匀地贴在每个位置的旁边,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不会觉得有损美观。

寝室进门的两个床后面有一个大约行李箱宽的空置位置,这个位置就用来放行李箱,两边的空位刚好可以放进8个箱子。

上一篇: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下一篇:人文学院2012年度学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