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讲话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媒体讲话(精选8篇)

新闻媒体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很有意义。首先,我要向给予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大力指导和支持的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做出贡献的新闻媒体和各级人大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省十九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供了热情周到细致服务的巴中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中旬,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新闻宣传为例,共有省内20家媒体225名记者,省外480余家(次)媒体、1200人(次)记者对我省相关情况和四川代表团的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共刊播稿件2600多篇(条),其中中央级主要新闻媒体发稿200多篇(条),居全国前列。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还推出奇葆书记的三篇深度专访报道。四川代表团举办了两次新闻发布会,这在各代表团中是少有的。四川电视台专程将电视直播车开到北京,设立北京直播室。四川团的团组开放日,有118名中外记者参加采访报道。康巴卫视在试播期间即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引起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代会期间四川团的整个新闻宣传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展示了四川在推进“两个加快”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全省人民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攻坚破难、昂扬向上的良好形象。

2、省人代会的新闻宣传报道有了新起色。省级主要媒体、都市媒体和市州媒体对近几年的省人代会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特别是对开幕大会和闭幕大会进行电视直播和网络直播,产生了热烈反响。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加报道的新闻单位近50家,记者超过400人。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和人民权力报等主要媒体发稿1800多篇(条),在刊播版面、时段和稿件数量、质量上,比往次省人代会均有显著进步,得到与会代表和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3、常委会会议和重要活动的报道取得新进展。省级主要媒体和一些都市媒体注重宣传策划,对常委会一些重点、亮点工作进行深度报道,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7月和9月,省人大常委会分别作出《关于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议》、《关于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对这两个决议,相关媒体做到了会前、会中、会后多时段,报纸、电视、网络多方式,通讯、消息、评论等多体裁的立体式宣传。三家省级主要媒体播发了24条新闻,四川日报首次在报眼位置刊登了《人大——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这是近几年对省人大常委会做出的决议宣传力度最大、社会反响最好的两次新闻宣传活动。

4、专题新闻宣传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在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参与抗震救灾等专题宣传报道中,策划周密,内容详实,对扩大人大工作的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去年11月初召开的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各新闻媒体利用主要版面和重点时段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使会议精神在全省得到了很好传播。四川日报还连续刊发4篇署名文章,这样的宣传力度在川报报道人大工作的历史上是 一等奖(此次评选,获特等奖的只有九个作品;获特等奖的省区市,一般不再评一等奖;在西部省区市中,仅我省同时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代进步和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还不太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各市州重视程度不尽一致,各媒体报道力度参差不齐,工作发展不平衡,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一些市州和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新闻宣传工作不够主动,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充分,同媒体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传统媒体对人大工作的新闻宣传面不够广,新兴媒体对人大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平台有待进一步拓展。四是对人大程序性工作的报道不够鲜活,对地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深度报道又不够充分,文质兼具、感染力强的精品力作总体不多,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促进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人大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促进人民当家作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着眼于服务“两个加快”大局,进一步提高对于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强调枪杆子和笔杆子这两“杆子”对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已经执政六十一年,要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借鉴历史上和近些年世界上有的国家被敌对势力通过操控舆论颠覆政权的惨痛教训,我们更应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始终把新闻宣传工作摆到极端重要的地位。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通过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可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宣传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反映上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2、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维护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情况必须让人民群众了解、受人民群众监督,履行职责的过程也应当成为反映民情、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维护民权的过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通过新闻报道等 多种途径,促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正确实施,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开展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维护法制的统一、权威和尊严,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推进“两个加快”的需要。推进“两个加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主题,是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共同使命。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有利于促进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这一工作大局履行好各项职责,从而更好地凝聚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共同唱响推进“两个加快”的主旋律,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适应变化了的公众需求和媒体业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新形势下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大工作共进步、与群众期待相适应,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征途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团结、和谐和发展上来。为此,我们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面前始终保持头脑冷静,严格把好关,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出台了24条新闻宣传纪律,希望同志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牢牢把握。在严守宣传纪律的前提下,要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为各项法律的正确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全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合力。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既要靠人大自身的努力,也要靠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参与,更要靠党委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指导。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要主动争取党委宣传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主动搞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协调,各新闻媒体要把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份内之责,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任务,同时更希望党委宣传部门把人大新闻宣传纳入同级党委宣传工作的大盘子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从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各级人大团结协作、新闻媒体共同配合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新机制。就目前来看,要重点完善四项制度。首先,要完善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的统筹协调制度,明确各机构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各尽其责、主动作为。其次,要完善常委会机关与媒体的信息沟通制度,包括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新闻线索沟通会和重大活动报道方面的制度。访,生动展示新时期人大代表的新风貌。

四要拓宽新闻宣传平台,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新闻宣传手段越来越多、新闻宣传平台越来越广,这是搞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优势。我们在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要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并发挥好这些优势。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我们主要依靠报刊、广播、电视开展新闻宣传,特别是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人民权力报和不少市州的报纸都开辟了专版、专栏,这个做法很好,要坚持下去。四川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人民权力报作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报,在我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向四川日报、人民权力报多投稿、投好稿,又要高度重视这两报的征订和发行工作,确保写稿、读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二要高度重视并发挥好网络以及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从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主动权的高度,充分认识在互联网上开展人大新闻宣传的特殊意义,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三要多管齐下地推动人大新闻宣传的网络化进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重大活动和日常报道中,要充分发挥新闻网站的作用。要认真办好人大常委会网站,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信息更新,并从以文字发布为主向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向发展。要建立起反映民情、收集民意的网络渠道,搭建人大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使互联网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五要改进方式方法,增强人大新闻宣传的感染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众的信息接受逐步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我们要深入研究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方式,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要创新人大新闻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努力避免法律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努力实现新闻宣传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在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时,要突出新闻价值,使报道“有血有肉”;在报道典型时,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让人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在报道重点工作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生动鲜活,使同一主题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避免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里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本着“三贴近”的原则改进人大新闻宣传的方式方法。多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多从公众的视角去报道。要切实转变文风,避免官腔官调,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同志们,去年11月份,省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指出:“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特别是主流媒体要高度重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不断改进宣传方式,提高报道水平,增强宣传效果”。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意见》精神,省委宣 传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对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明确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勤奋努力,进一步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人大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我省“两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宣传工作讲话稿

各位社区领导、计生服务员、企业单位计生负责人:

今天的会议内容是有关于北京奥运会及筹备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对外新闻宣传工作。

刚才大家都学习了《**关于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外宣工作的通知》文件,和如何应对境外记者的方法以及近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新闻宣传口径。为了做好这个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针对这个工作,下面我强调几点:

一、对外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政策一直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新闻媒体热衷报道的热点题材之一。各级计生委考虑到外国记者在奥运会期间来中国采访,因为比较以前来中国境内采访手续简化了,程序简化,会发生突发性新闻媒体事件,为预防缺乏应对境外记者的方法,在前阶段省、市、区计生委、计生局都召开了一个奥运期间人口计生外宣工作座谈会。因为考虑到**近几年来,抓住有利时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船舶修造这个临港产业区块已经形成,四个大的船舶修造企业使境外人士因为各种原因频繁往来**,再加上这次,区计生局为做好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以及来**采访接待准备,在全区建立8个采访点,**是其中一个。离奥运会举行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做好这个工作,是政治要求和政治任务,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我们也要借境外记者来中国采访这个有利时机,宣传我国人口计生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xxx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计划生育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举措和贡献。对这个工作各位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各社区、单位根据政府统一安排,各就各位,做好积极的应对准备工作。

新闻媒体讲话 篇2

一、高校新闻网讯息亟待增加核心竞争力占比

当下, 我国高校新闻网尚处于权威型行政领导之下, 而高校师生新闻心理早在压制型新闻、政治型新闻之后已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国际化视野进入法理型权威时期的新闻观。

接收者的这种新闻心理期待高校新闻网传播的讯息能够体现本国形象预期、本校的自我预期, 比如能代表本校健康自尊的技能、才能、知识、能力和个性以及自我观照的方式。而立足于行政、靠教育经费而生存的高校新闻网的目标往往为官而设, 编辑政工化, 不是传播唯权就是传播不能, 官腔官调。我国各大学主页要闻的讯息主要是该校官员的日常事务包括出访、会客、调研、开会等。而党务行政消息的主要篇幅也是领导的言论。中央会议精神仍是高校新闻网的重要讯息, 包括“学习、贯彻、落实”等官话套话。这些都说明高校新闻网实际上只是行政的一个组分, 而不是纯粹的新闻机构。

从结构—功能理论来看, 这样的传声器功能无可厚非。但就大学的本质和功能而言, 大学不是发现真理传播真理、培育高端英才的机构, 政治传播只应该是其新闻传播的一个功能, 政府和政党花费巨额投资赋予大学以比传播政治更高更重要的功能——科研与教育, 其真正能回报国家与社会的应为培养国内国际一流人才、研发国际国内一流科研成果, 能融入并影响决定国家命运的国际主流话语如国际法或其他行业标准的制定。所以其新闻网应该传播真理发现与英才培植的技巧与过程。而“由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即国家” (康德) 不应也不必要干涉众多高校办学技术, 或家长式地包办高校从业者的维生供给。以官样新闻喧宾夺主往往疏远了预期受众, 导致传播冷场:发送者一厢情愿不断发送, 接收者却寥寥无几冷嘲热讽, 以至于形成目前高校新闻网叙事“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闹剧。

二、高校新闻网从业者亟待提升业务水准

高校新闻网传播结构的断裂, 不但使其点击量不高, 而且使高校管理者与高校师生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且不断加深, 致使高校的传播风险升级为高校风险甚至政治风险。这种风险往往会因为高校腐败事件而一触即发。

高校腐败一般包括学术腐败、行政腐败和后勤腐败。高校学生伙食常常是高校矛盾爆发的导火线。打开目前任何一个大陆高校新闻网进行分析, 都能听到这种自娱自乐的高校叙事。

这是一个不能不令人警觉并亟待改进的叙事方式, 因为高校新闻网是国际评价中国软实力硬实力的重要参数, 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和谐权是超越前三代人权 (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 的第四代人权” (徐显明) 语境下的今日高校, “高校叙事”的和谐性不能不令人担忧。“和谐权”所指向的四重要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作为个体的人身与人心的和谐及人的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和谐”不能说对互联网上的“高校叙事”的矫正没有意义。

当然, “最高权力者发布的命令构成了法令的法律实质与核心” (约翰·奥斯丁) , 而且国家治理需要这种社会强制权力。可社会控制力量如法律也是社会成员所遵守的安排、日常惯例以及正义原则的集合体, 这种规则与人共存, 反映在他们的生存策略之中 (欧根·埃利希) 。因此, 将高校新闻网的官方传播与互动式传播相结合, 突出大学根本使命与核心竞争力、将政治性语言转化成高等教育讯息发送, 说“大学化”不说官话, 崇尚学术、人才, 时刻管理好传播环境, 尊重传播原则, 是摆脱该困境的重要对策。提升互动式传播的地位, 主要通过尊重传播原则来实现。有学者认为, 传播原则包括“传播具有目的、是连续的、讯息在有意识的思想中呈现多样性、传播是相关的、受文化支配、具有道德含义、传播是可以学习的”等。

三、高校新闻网应该及时评估目标命中率

评估传播是否实现了目标, 是评价传播成功的方法之一。

以著名高校W大学2014年7月25日19点的新闻网为例, 该网该时刻主页要闻的平均点击量为3720次, 非主要新闻的平均点击量为398次, 最低点击量为0次。而非要闻新闻量占该校新闻网总新闻量的70%。每一则非主要新闻的平均工作量为60分钟, 包括采访、写稿、发稿、编稿、审稿、互校及上稿和上后检查时间。也就是说, 高校新闻网的讯息70%以上只有398人次点击。其中除了因发送技术形成外, 主要是作者及新闻当事人的重复点击。而且这些低点击量的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关涉相关学科重大历史性进展, 却因新闻把关人学识、个人偏好、利益等原因所限而得不到重用。

因此, 高校新闻网传播的89.7%的讯息 (指1年以上而点击量不足100次和虽在主页3个月却没有一条评论的两种讯息之和) 内不能增加凝聚力、外不能增加知名度, 无受益者, 只是空耗高校资源。当下就连著名大学新闻网传播目的都远没有达到, 高校地位越低名声越小点击率越低, 官话越多。所以定时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 是高校新闻网办网的当务之急。

四、高校新闻网需要考核传播连续性效应

传播是连续的, 高校新闻网的讯息是非语言传播, 也是一连续过程:接收者从高校新闻网讯息得出推理、意义, 发出行为讯息, 比如对W大学70%非主页新闻的访问缺席即不访问 (因为有成见或没有兴趣) , 和对W大学新闻网16/17个版块的常年沉默或只留下1/1000与该讯息无关的恶评等行为。这种常态行为, 只要被网络评论管理员从其中推断出意义, 也是受众的传播行为。因为接收参与者的非语言行为代表着他们对特定高校新闻网做出的反应, 这种反应基于这些接与者的需要、兴趣、知识和态度以及自我观照方式。传播者尤其是新闻把关人应该分析自己产品被拒绝的原因, 评估这些无效传播行为, 包括改进以吸引接受者和撤销以节约传播成本等。

五、高校新闻网理应考量分享意义程度

高校新闻网的讯息创设总是基于与别人分享意义的预期。

高校新闻网的讯息一是在高校的生存中自然产生, 如某名教授连续3年有3名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二是由传播者预设, 如为迎接国庆来临, 高校设计传播一批共和国同龄教授的“幸福生活”讯息;三是由于对发现自我的特殊情境的理解而谨慎构建出来, 比如W大学突然从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里发现自己校园是如此美丽深沉, 因此推出一组校园人文景观图片和系列阐释身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老建筑文字专题报道。这些“照搬讯息”“构建讯息”不但应该鲜活多样, 而且应该“适当讲话”, 以达到分享预期目标的目的。

六、高校新闻网务必巧用相关性吸引受众

传播的相关性系特定关系的直接性和可控性。

以高校新闻网大学领袖的动态讯息为例, 它反映了新闻把关人与校领导人关系中讯息传播发送者对校领导人的喜爱或校领导人对新闻把关人吸引的程度。传播的可控性系参与者具有更多优势和更大权力的程度。如高校新闻网发送“学习中央文件精神专家感言”讯息, 以向新闻网接收参与者 (包括中央领导、高校师生、社会读者等) 表明该高校对党中央的“效忠”和对党的号召的“响应”。这条消息载于高校网络主页要闻板块, 并且保持在头条位置48小时, 表明新闻发送者对该网的成功控制。但传播的效果“在一周的时间内点击量不过1200次”, 这样的点击量是主页要闻中点击率最低的讯息, 这又表明接受者刻意拒绝阅读此信息以表示对此违背高校天职传播行为的反感。但这不能说明中央的指令不重要或与受众不相关, 而只是传播者没能“适当说话”。

如何形成讯息、讯息被解释为何种含义, 要取决于参与者的文化背景。高校新闻把关人等新闻从业者及其预期的接收参与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高校新闻网传播的诸多方面, 因为文化关注关照传播的一切因素。大学新闻网讯息的发送参与者应该根据特定大学文化“适当说话”。

七、高校新闻网要学会“适当讲话”

我们在今后将频繁地探讨和争论有关“讲话适当性”的概念, 对于高校新闻网而言即传播行为的适当问题, 以及传播行为不当问题。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党委机关网 (报) 的“传播正确性问题”。正如美国一学者所言的那样, 这种正确性系一种在公共领域 (在我国尤其是在党报党刊上) 反对职业、性别、民族、地域、文化等各种歧视的讲话态度, 即一个政治上、技术上正确的人必须做到不流露出任何歧视性的情绪。

新闻媒体讲话 篇3

谈问题、谈思考、谈建议,是本次会议的特点和亮点。22日的会上,26位总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中央部署和总局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成绩,直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思考、建议,并对2015年工作提出规划。蒋建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点评。23日的会上,总局领导阎晓宏、孙寿山、吴尚之、宋明昌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就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畅谈思考和体会,提出明确要求。

蒋建国在总结讲话中说,这次务虚会内容丰富、质量很高,既务虚又务实,集中体现了大家从做到思、从言到行的成果,理清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对我们做好明年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总结今年工作时,蒋建国指出,一年来,我们自觉把新闻出版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思考和谋划,科学把握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找准结合点、明确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形成了工作新常态,呈现出系列新特点,集中体现为几个“转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组织要求向个人自觉转变,加强意识形态管理从单兵作战向构建体系转变,新闻出版改革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产业事业发展从传统形态向融合发展转变,公共服务从部门工作向国家战略转变,走出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管党治党从一般号召向见诸行动转变,并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

新闻采风活动讲话稿 篇4

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代拟稿)

XX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xx(201X年3月20日10:00)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的记者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律动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这充满盎然生机的美好季节,我们隆重举行“XX科技传媒走进XX”新闻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XX县委和县委宣传部对媒体记者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XX县史称“XXXX,XXXX”。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古文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在这里秀丽而雄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把山川秀美的XX装点的婀娜多姿。XX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地下乌金遍布,是全国煤炭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雄厚的矿产资源,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结奋进的xx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努力开拓创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 “xx先进县”、“xx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xx建设先进县”、“全国xx教育先进县”、“全省xx红旗县”、“全省小康建设十强县”等荣誉,成为全省首家“xx实验区”。

今天我们迎来了科技传媒新闻采风活动,这是一件展示xx、宣传xx、推介xx的大好事情,是一次重大意义的实践,必将共同为xx县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进一步推进xx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举办采风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做好活动的宣传与开展。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进步的xx、正在转型跨越发展轨道上疾步前行的xx,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推介和持续宣传。这是一次充分展示宣传xx县各行各业新风貌的大好时机,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合力搞好本次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诗书言志,影像传情。xx科技传媒新闻采风活动走进了xx,旨在总结经验、传播文明,利在当前,功在千秋,作用重大,意义深远。我们热诚的希望各位新闻媒体记者充分利用这次采风的机会,走进xx,走进基层,感悟生活,反映民生,多走走多看看,亲身领略和感受xx儿女在转型跨越发展热潮中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感受xx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感受xx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社会风貌,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集中展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新xx。为xx县做好宣传,做好推介,扬xx县新风采,传xx县之美名。我们深信,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各位媒体朋友一定会与热情、豪爽、质朴的xx人民建立更深厚的感情,结下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xx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采风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闻媒体讲话 篇5

同志们:

上午,在走了XX几个市属和驻XX新闻单位,刚才,市级各新闻单位负责同志、驻X各记者站长也分别做了很好发言,就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谈到一些具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意见和问题我们将充分吸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重点予以协调解决。通过这次调研,总体感到,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有激情、有干劲,各项工作都在扎实推进,也有特色、有亮点,让人非常振奋。近年来,省市各新闻媒体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积极投身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在弘扬社会正气、加强舆论引导、促进文化发展、提升全民素质、打造X形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市委XX书记在新闻单位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对新形势下的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体现了舆论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我结合XX书记的讲话要求,以及近期对宣传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就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政治使命感。XX书记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的较量,其实是民心民意的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复杂性、隐蔽性和长期性。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网络传媒发展迅猛,新兴媒体大量涌现,都把舆论宣传工作推上一个潮头浪尖的位置。十八大以后,一些人借机挑战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宣扬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挑战我国党管媒体原则和新闻出版管理制度。面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颜色革命”的现实危险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斗争,必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可以说大家所处的岗位非常重要,责任非常重大。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党管导向的原则不动摇,牢记“为党操心、替党说话”的政治使命,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站得高、看得远,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经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注重从政治、内容、程序、技术等各方面把好关、把好度,确保在关键时候不犯糊涂、不避矛盾,做到勇于担当,勇于负责,敢抓敢管,对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潮和主张要及时有力地予以批驳和修正,帮助人们廓清思想、澄清认识、分清利害、明辨是非。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确保各级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既不越纪律“红线”,更不碰“原则”底线,从源头上截断错误思潮和言论的传播渠道,不给不法分子任何可趁之机,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二要围绕中心,切实增强发展紧迫感。当前,X的发展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共建大XX、实现大跨越成为我市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主题,建设“X”西部强市的X梦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广大干部群众满怀期待、满怀信心。面对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迫切需要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充分发挥开启民智、凝心聚力的独特优势,迫切需要广泛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立志创业、投身发展的激情和干劲,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来宣传X、推介X,为加快发展营造氛围。要牢固树立舆论宣传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加快发展加油鼓劲,为推动跨越汇聚能量。要大力宣传“中国梦”“X梦”,精心组织各类新闻宣传、主题宣传,使“X梦”家喻户晓,用“X梦”凝聚人心,以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引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奋进。要大力推进对外宣传,进一步加大“攻大报、上头条”的力度,不断完善奖励、激励、带动机制,在国内外和中省主流媒体多发声、多宣传、多推介、多交流,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眼界、强劲的力度,推进外宣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促进X走出X、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着眼发展大局,创新宣传手段,将新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民生工程等改革发展的前沿,广泛宣传各级各界在“共建大西安、推动大跨越”中的新创举、新探索,深入宣传各行各业在建设“X”西部强市中的新成果、新业绩,大力宣传艰苦奋斗、勤劳创业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典型,广泛宣传典型,以先进典型影响人、带动人、激励人,为共建大西安、共圆“X梦”添动力、增活力、聚能量。

三要服务大众,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是新闻媒体的生命线。作为新闻工作者,大家见多识广、见微知著,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的智者、高手和精英,是群众眼中的“无冕之王”,这要求我们要对社会负责,对大众负责,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要扬清风,树正气,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多聚正能量,多发好声音,有效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导向凝聚全民共识,引领社会风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精神文明上勇当先锋、贡献力量。要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物价、楼市、教育、医疗、社会治安、劳资关系等问题的宣传引导,进一步稳定社会心理、疏导公众情绪、促进大局和谐。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对损害群众利益、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发展环境的顽疾和毒瘤,要充分发挥正义的力量,敢于揭露、勇于批判,挺直腰板、理直气壮为老百姓说话,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加强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回应网民关切,对于影响X发展的负面报道,要及时发现、及时化解,避免被动应付,避免被负面信息牵着鼻子走,让更多的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上网,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净化、优化舆论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重点项目、窗口单位、民生工程、行风政风的监督力度,促使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健康有序地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要加压奋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当今社会,信息传媒高速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方方面面的竞争和压力,政策上、民意上对各类收入性广告的管理、治理,也使新闻单位的创收明显下滑,可以说,要在新的形势下办好媒体,确实很不容易。加之新闻单位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思维敏锐、思想活跃,作为各新闻单位负责人,要管好这支队伍也绝非易事。大家肩上的担子都很重,任务很艰巨。作为宣传部长,我将全力支持大家的工作,全方位地为大家搞好服务,对于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将协调有关方面,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尽最大可能为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各新闻单位、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要建立健全由市委宣传部统揽、市级及驻X媒体配合参与的新闻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通报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工作要求,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坚决打击新闻工作中的歪风邪气,对一些不实的报道、错误的言论、无视新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要不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把新闻工作者的岗位实绩、精神状态、工作成果与工资待遇和评优树模挂钩,在政治上尊重、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强化新闻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帮助新闻工作者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增强本领,努力培养一批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的名主持、名编辑、名记者。要结合“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和即将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认真查摆整改新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实话、讲实情、转作风、改文风。要上看“天气”,下接“地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镜头聚焦在发展上,把笔尖对准在民生上,把声音汇聚在和谐社会的新风正气上,真正拿出一批“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好新闻、好作品,努力提升新闻宣传的说服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荣誉感,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新闻纪律,坚持真理,忠于事实,勤勉敬业,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和出色业绩,塑造精干、务实、阳光、奉献的职业形象。

总之,大家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我市新闻宣传工作提升新水平、取得新进展,为实现“X”强市的“X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媒体建现场会讲话 篇6

——在国土资源新媒体示范基地建设

现场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国土资源新媒体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14年9月3日,国土资源报社社长决定以报社1+N新媒体矩阵优势支持边陲普洱国土信息化建设,共建国土资源新媒体示范基地,催化了我们建设新媒体平台、加快信息化成果运用的动力。示范基地建设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题听取方案汇报,安排项目资金,给予技术支持,各项工作逐步启动,取得了阶段成果。基地建设启动半年多来,我们以金土工程为依托,以规范和创新管理为出发点,立足于资讯服务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建用并举,实施了国土资源宣传新媒体工程、国土资源业务新技术工程、国土资源监管新平台工程、国土资源服务新窗口工程,新媒体平台、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深度融合,助推了国土管理方式改革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是建设新平台,牢控舆情制高点。在县(区)国土资源局、部分国土所安装国土大屏。国土资源报社提供全媒体播控平台和后台服务,发布政策法规、案例实务,展播行业短片,订制服务专栏,提供“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快捷查询,实时更新,实时互动。开通国土资源局官方微博,互联国土之声、华夏国土等公众微信。定制国土资源手机报及舆情分析iPad终端,第一时间将国土资源的大政方针政策、新闻资讯和国土资源舆情动态定向推送到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掌握了舆论引导的话语权。

二是构建移动终端数据集成,引领管理新转变。以“二调”成果为底图,套合土地现状图、规划图,叠加征转审批、供地等业务数据,实现了管理数据整合与集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数据加密等先进技术,开发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数据存储、共享、提取、转换和移动端应用,录入地块“批、供、用、补、查”各个环节的情况一目了然。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实现全覆盖,测绘管理进一步便捷准确。

三是提升信息化,实现服务新效能。电子政务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政务公文实现OA平台传递办理,矿业权审批、建设用地审批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搭建网上信访系统,畅通信息渠道,快速掌握群众诉求、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开通市到县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视频连接,提升了工作节奏和效率。

三、计划规划

新闻媒体讲话 篇7

应当说,近两年来,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体按照中央相关部署, 准确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加快新媒体平台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形态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有力地巩固和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有些地方、 有些媒体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一些新闻单位盲目发展新媒体,忽视传统媒体自身的提升改造; 有些新媒体在赢利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 有的传统媒体经营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等等。 根据一段时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讲话的心得体会, 笔者对当下媒体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整理,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期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要根据媒体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融合发展的战略和规划,理性务实地推进媒体融合,有所为有所不为,防止贪大求全,一哄而上

刘奇葆在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文中指出:“在现行体制下,办报纸的、办通讯社的、办电台电视台的,功能不同、各有定位。 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融合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传播体系基本架构, 明确各自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构建立体化、广覆盖的传播格局。 ”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发展新媒体是占领互联网空间、扩大和巩固党的舆论阵地的迫切需要, 也是传统媒体生存发展、赢得未来的必由之路,但具体到每一个新闻单位,则需要因地制宜,客观冷静,循序推进。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媒体,有着不同的体制机制、不同的政策待遇、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优势劣势。比如, 国家政策支持的媒体与市场化的媒体生存环境不同, 广电类媒体与纸质媒体形态不同, 优势各异,因此,在各自的融合过程中应当分别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各自的媒体融合之路。 从不同层次来说,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各自情况不同,担负的任务不同,面临的受众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大家不分层次、不分类别,不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制订媒体融合的规划做出决策,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搞整齐划一式的融合,盲目发展新媒体,就会陷入邯郸学步的困境之中。 很可能新媒体没有发展起来,传统媒体却受到冲击。 我们应该明确,搞媒体融合也好,发展新媒体也罢,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把传统媒体的优势和内容延伸到网络空间,扩大传统媒体的覆盖面;二是通过发展新媒体,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新老媒体,实现此长彼长,二者兼得当然更好,得其一者也算不错。 如果是此消彼消或此长彼消,则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虽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崇 “快鱼吃慢鱼”的法则,但是,如果没有对市场格局的细致分析,没有对自身情况的准确把握, 没有对未来趋势的冷静判断,在急迫之下盲目跟风、匆忙上马,只能南辕北辙,除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损耗外,更可能付出无法挽回的机会成本。[3]同时,抢先一步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占据主动, 新媒体领域高度活跃,容易诞生各种崭新的“概念”或“模式”,但由于未经试错,难免泥沙俱下。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很多所谓的创新其实价值并不高,即便是具有美好前景,也可能因为生不逢时而夭折,或市场还不成熟,或用户难以接受,或产业链条无法支撑,最终以失败收场。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市场化的媒体而言, 在发展新媒体时往往较少引入风险评估, 试错成本大多需要自己承担,为此,更需大胆设想、小心论证,谨慎行事。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压力,要注意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优劣势,基于所拥有的资源,对各种模式和产品的可行性充分论证,在机会和陷阱并存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坐标, 在媒体演进的进程中调整好自己的步伐。

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继续巩固壮大传统媒体的前提下,理性务实地发展新媒体,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为了扩大舆论阵地还是为了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要分清楚哪些是优势项目,哪些是限制性项目,哪些是应该淘汰的项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有攻有守,确定媒体融合的重点和方向, 不能不顾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媒体市场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遍地开花。 在支持媒体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上,更要防止见项目就投的现象, 以避免人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正确舆论导向,防止新媒体出现导向错误、负能量过多的倾向,坚决纠正为迎合网民倒逼内容生产的现象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 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他又进一步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 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可以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 不仅如此,党管媒体的原则必须得到全面贯彻, 一切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依法管理范围,这是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的大问题。

导向问题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它不但体现在办报办刊办台的全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每一篇新闻报道中, 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灵魂。 一篇报道,即使内容再生动、文字再准确、结构再完美,如果立场和导向出了错误,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贻害大众、流毒千里。 因此,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近日,《财经》杂志的一名记者通过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的文章,对作者东北农村老家出现的所谓“礼崩乐坏”、虐待打骂老人、村妇组团“约炮”等现象进行了报道,读后使人对东北农村的歪风邪气、愚昧无知感到触目惊心。 但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竟是一篇虚假报道, 是用小说笔法虚构的农村故事。 虽然《财经》杂志及作者本人先后出面致歉, 但文章经过网络平台的竞相转发,已经误导了一大批读者,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笔者也读到了这篇文章。 暂且抛开新闻的真实性不说,这篇文章的导向应当说是明显错误的。 如果记者自己和新媒体把关人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导向意识,诸如此类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导向问题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原则问题。

因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融合要一手抓融合, 一手抓管理, 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那么如何“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那就是要确保融合后的新老媒体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提供正能量。

反观眼下, 某些商业媒体和自媒体认为自己并不姓“党”,因此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甚至肆意妄为,捏造事实,歪曲真相,使各种谣言在网络上迅速扩散,而不明真相的群众又极易盲从,捕风捉影,以讹传讹,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其实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他们同样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同样要依法依规从事信息传播。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商业媒体和自媒体同样适用党管媒体这一原则。 作为传统媒体所办的新媒体,就更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以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 要勇于承担责任,对于正确的观点要敢发声、敢坚持;对于错误的观点要敢揭露、敢回击;不能为讨好网民而钳口结舌、噤若寒蝉,更不能跟风趋势、同流合污。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 既然担负着宣传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就必须加强正确引导甚至灌输。 中国的网民多数是40 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与之前传统媒体的受众相比,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生活阅历,都有很大差别。 所谓的“网意即民意”更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有近一半的中国人并没有上网, 何况互联网的虚拟性并不能使网意完全代表真正的民意。 因此,我们对网民的构成要有清醒的认识, 对网民诉求要认真辨析。 传统媒体所办的新媒体不能以网民的标准为标准,一味地迎合讨好网民,不能用“网民爱不爱看”作为新旧媒体的价值判断,而放弃对新媒体用户的引导。 更不能被网民倒逼内容生产, 变主动为被动。 对涉世不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正式确立的年轻人,要进行必要的正确引导。 用更灵活的方式、 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生产网民喜欢的媒体产品,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党的声音,占领舆论主阵地。

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在未来的舆论领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当前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利益格局重构,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在各种思潮涌动的复杂舆情中, 新兴媒体只有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 并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发挥引领作用, 才能不断地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新闻媒体才能发挥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的作用。 如果一味追求点击率、 粉丝量,偏离正确的政治导向,不注重内容选取和制作,就会失去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最终偏离媒体融合的初衷。

三、在巩固壮大传统媒体的前提下发展新媒体,防止重视新媒体、忽视传统媒体,重视渠道建设、忽视内容建设的倾向

媒体融合或者发展新媒体的目的是在媒体发展日益多元化、共生共存的情况下,巩固传统主阵地,开辟新阵地, 进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思想宣传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因而,二者的关系应当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为辅,取新媒体技术之长补传统媒体技术之短, 取传统媒体内容之长补新媒体内容之短, 以传统媒体的优良传统改造新媒体在舆论引领上的先天不足。 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是融合互补的角色,缺一不可,要努力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此长彼长。 从当下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的一些经验来看,老阵地不仅不会拖累新媒体的发展,而且担当了新媒体的造血输血功能。 目前,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大都未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 大部分还在依靠母体养活。 传统媒体有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和长期建立的社会公信力, 如果丢掉公信力和内容这两样利器,发展新媒体无异于缘木求鱼。 而且,传统媒体也是发展新媒体的最佳入口, 能够实现传统受众到互联网用户的高转化率,这一点,是其他互联网自媒体无法比拟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特质,传统媒体的强项在内容,新媒体的强项在渠道,如何将两者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是当下媒体融合应当真正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台、党刊仍然是党的主要舆论阵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舆论,动员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拥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品牌建设和内容生产上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起着“航向标”“定盘星”的作用,其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的阵地不但不能丢,还要继续想办法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推进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整体对应层次上达到交互性。

河南日报金水河客户端试刊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这句话同样适合新媒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媒体就是新技术,只要把新媒体技术平台搭建好了,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以新技术呈现出来,媒体融合就算是成功了。这只是说对了一部分,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技术手段、内容建设、营销渠道缺一不可,尤其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正如电影制作一样,再先进的技术、再豪华的阵容,如果思想贫乏、内容粗糙,纯属感官刺激,观众还是不会买账。在电视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电影没有像原来预料的那样消亡,并且大量观众重新回归电影院,为什么?主要是因为电影的内容好看了。可见,技术和渠道不是根本问题,内容才是根本问题。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载体,没有因为电视的出现而消亡,同样,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分别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载体,因其各自优势和便利性、受众的喜悦性,也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短时间内消亡,读书、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上网等,人们获取知识和精神娱乐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了,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介质因其各自特点、优势和受众喜好,必将各领风骚,共生共存,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还是网络,哪里内容好看,受众就到哪里去。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坚持内容为根本还有更大的意义,这能避免在盲目追赶中迷失自己,沉浸于赶路的热闹,却忘了应该坚守的方向与目标。主流媒体守不住内容底线,不仅会失去竞争的根本,而且也无法完成主流媒体的职责。[4]因此,内容建设仍然是根本,“内容为王”依然没有过时,我们要努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把内容当作产品来生产和经营,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开发、包装营销,把技术产品转化为服务产品并找到商业模式,要防止在内容建设上重视和投入不够,一味发展新媒体,到处跑马圈地,不重视传统媒体的提升和挖潜的现象。其实,有些传统媒体人在内容生产上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了,才转而发展新媒体,希望借新的渠道来寻求突破。

四、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在不断巩固壮大原有受众(读者、听众、观众)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包括网民在内的新受众,防止重视网民受众,忽视原有受众的倾向

“受众即网民”“网意即民意”,受此思潮的影响,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受众(报纸的读者、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更多地假想为网友或网民,忽视了自己原本的受众(读者、观众、听众), 一厢情愿地认为网友的爱憎好恶就是所有受众的爱憎好恶, 只要得到网友的肯定和支持,就代表着主流观点的认同和支持。 不可否认,传统媒体的受众与网友网民会有一部分交集,但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是网友以外的传统受众,即使有些受众是网民,但他们首先是自己的受众,其次才是网民,过分重视网友、粉丝,必将造成自己原有受众的失落或流失。

当前,传统媒体的受众依然是社会的主流人群,也是主流消费者,特别是党报党刊党台等主流媒体,面对的都是社会精英, 这样的受众是最具有价值的群体。 党报、党台、党刊或者大型的都市报,其订户或观众都是几十万、上百万,这是传统媒体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接力,苦心经营起来的忠诚受众,也是一笔新媒体无法比拟的社会资源和财富。 可是,近些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包括一些中央级的传统媒体, 言必称网民的多了,视自己的受众为上帝的少了;围着网民转的多了, 心里装着自己受众的少了。 新媒体强调“用户为王”,但是,真正的用户在哪里? 网民又在哪里? 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匿名性、流动性和开放性,使得新媒体的用户“若隐若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很多媒体集团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用户数量的增长, 千方百计拿着原本从传统媒体受众那里挣得的真金白银去讨好互联网用户, 这无异于是捧着金饭碗要饭,正可谓“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有的新媒体感觉有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就沾沾自喜,确实,粉丝有它的价值,但是也要看到, 它对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和发展的作用有限。[5]

重网友、轻受众的现象,必然加速传统媒体的衰落。 客观上,在一些地方新媒体成了传统媒体的掘墓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呈现了此消彼暂时长,长远看也必将消的局面。 因此,传统媒体要强化自己的受众意识,千方百计服务好自己的受众,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服务不断巩固壮大自己的受众队伍, 要把流失的受众重新吸引回来。

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 可以尝试转变思路,重点是围绕传统受众做文章。 比如,要考虑如何把传统媒体的受众转化为新媒体的直接用户,达到“整体搬迁”和“无缝衔接”的效果。 只有围绕这个核心去发力, 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或观众、 听众的需求,这样既稳住了以前的受众,又能使被夺走或被分散的受众再次回流, 同时也能争取更多的新受众。 这样一来,新媒体的发展就有了深厚的基础,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容易迅速做大做强。 传统媒体也会更加稳固发展,实现再爆发、再增长,而新媒体也能很好地依靠传统媒体,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闭合循环。

五、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注重建设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端庄规范、富有时代感、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文风,抵制和克服低俗、媚俗、庸俗、语法不规范、乱造新词、格调不高的文风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文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关系着传播效果的优劣,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的成败。 2010 年,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他指出:不良文风蔓延开来,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感召力、亲和力。 这次“2·19”讲话,他再次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

综观当前一些新媒体,文风低俗、面目可憎,嬉戏浅薄、玩世不恭,甚至也像某些商业网站一样卖萌撒娇、 挑逗发嗲,“然并卵”“你造吗? ”“人艰不拆”“Duang”样的词汇满天飞,而一些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影响,文风也开始变得媚俗化、低俗化。 传统媒体的文风和自媒体不同, 和自由散漫式的网络语言更有悬殊,传统媒体要改进的文风是表达的语态、宣传的语境、思维的高度,绝不是让语言文字轻浮、轻飘、媚俗化。 传统媒体需要向新媒体学习的是体制机制的活力、良好的激励机制、风趣活泼的文风、与用户的无缝对话等的优良基因, 而不是让传统媒体 “融合”新媒体的糟粕。[6]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把握好“活泼”和 “风骚”的区别与尺度,把握好 “风趣幽默”和“搞怪滑稽”的区别与尺度,不能自降身价。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要以规范、端庄、准确、易懂、大气为标准,有话正经说,忌讳词语的乱用乱造,更需防止格调不高,伤风败俗。

在整个媒介生态中,传统媒体应当是一个有公信力、话语权,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形象。 这也是传统媒体区别于其他新媒体、自媒体的生存语态。 长期坚守的风格、操守,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下,尤其显得强大和有价值。

六、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向善向上的力量喷薄而出,切忌跟风追风,恶意炒作,丧失底线,切实防止互联网上的戾气横行

2015 年6 月,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喜剧演员贾玲身穿古装、啃着烧鸡走上舞台, 被指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引起广大观众和网友的不满, 不少人指责东方卫视以恶搞花木兰取悦观众,赢得收视率,纯属低级庸俗,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哗众取宠, 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损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电视节目如此,在互联网及新媒体当中,不顾底线、娱乐至死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传统媒体上大量优秀的内容被摒弃不用, 而把糟粕甚至夸张恶俗的内容放到新媒体平台上反复推送、广而告之。

综观当下有些新媒体平台,内容大多不够厚重,缺乏有深度和思想性强的报道, 却热衷炒作鸡零狗碎的内容,一味跟风炒作,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以假为真”,大肆宣扬“丑文化”“俗文化”“厚黑文化”,挤压“真善美”等正能量的空间。 更有的新媒体平台,在内容选取的价值导向上以网民为准,被网民和其他自媒体牵着鼻子走,成为网民的传声筒。 应该认识到, 网络上的许多热点新闻或者网民关注的焦点, 并非都是正确意见, 有的甚至是反对派的声音。 研究发现,57.6%的群体性事件中,网民通常使用新媒体发布消息、彼此联络、制造舆论。 网民的舆论大多从自身出发,天然具有偏颇性,容易造成地方性的热点问题全国化, 把地方性个案炒作成全国性的问题,导致局部问题全国化,把地方政府应当解决的问题推给中央政府。 因此,我们在对网民意见的选择上,要有是非判断,要有价值标准,正确评估一些网站所作的调查问卷是否科学合理, 不能盲目跟风炒作,更不能丧失党性立场。

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作为官方舆论场在网络上的延伸平台, 应当鉴别处理好网民的个人诉求与社会整体诉求的关系,把握好其中的平衡点。 当两个舆论场之间发生摩擦时, 应该起到沟通与协调的作用, 以协商主导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达成共识为目标,减少社会发展的摩擦力、弥合社会阶层的代沟, 促进社会和谐均衡发展。 应当介入网络热点舆情,发出客观、理性、平衡的声音,用传统媒体的专业精神去对冲互联网自媒体的信息偏差和舆论偏颇,尤其是要防止社会戾气在互联网上的横行。 因此,肩负重要使命的新媒体, 必须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媒体担当,在内容的选取、方向把握上应慎之又慎,绝不能随波逐流、任性而为。

七、不断巩固、完善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积极开拓新兴媒体的经营模式,防止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新兴媒体发展后继乏力、难以为继的状况,在新媒体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 市场化的媒体发展新媒体要理性、务实

任何商业模式,如果没有盈利点的支撑,其生命力则难以持久,都将是镜花水月、昙花一现,新媒体的发展也绝不例外。 没有导向正确,就失去了立身之本;不强化经营,自身发展也无从谈起。[7]所以,在传统媒体计划转型之前, 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必然要思考的先决问题。 这个问题想不透,所有的发展都会形成一个泥沼,使的劲儿越大,衰退得越快。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都是“烧钱”行为,加速了母体的衰亡。 新媒体的大多数细分市场存在着帕累托分布,市场份额呈“60-20-20”或“50-30-20”的分布状态, 往往是少数几家公司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而新媒体产业又是资本密集的产业,在喧嚣和浮躁的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催生了市场参与者求第一、求速度的心态。 一些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不计产出地盲目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烧钱”确实能够迅速带来用户、流量和收入,但这种泡沫式的发展缺乏扎实的根基,往往不可持续,容易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如资金链、供应链断裂或者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等。

好大求全,四面出击,也是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中的一种失误。 大而无当的发展,一味地扩充产品链条而拉长战线,结果耗费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反而丢掉了深耕主业的时机。 而放弃自己的优势,全面开花的发展战略则会拖累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几十年来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各自办好各自的事情,把自身的优势深耕细作、发挥到极致才是最好的变革,专业人就要做专业的事,各司其职,做好、做精自己的领域,才是正路。

对传统媒体而言,应当根据自身实际,谨慎选择重点发展的领域,并适当扩展,而不能放眼市场觉得遍地都是机会,觉得什么都能做。 各类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之前,必须严格审视自己,明确目标,量力而为。要真正认识到新媒体的工具作用, 把新媒体的新技术应用到媒体运营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上, 最终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壁垒, 把技术产品转化为服务产品并找到盈利模式, 这样的新媒体战略才是王道。

八、在“互联网”时代,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入互联网思维,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媒体从业队伍, 尽快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技术论是时下传统媒体人发展新媒体的常见思维,认为所谓的新媒体就是一种新技术,只要不断开发新奇好玩的产品, 就能牢牢掌握用户。 另外, 如前文所述, 一些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以俗为美,一味迎合网友的喜好。 基于这些判断,传统媒体在打造新媒体团队的时候, 偏向低龄化的人员构建。

业内有一种说法,老同志做不了新媒体,做新媒体必须是90 后的年轻人才能胜任,久而久之,新老媒体之间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对垒。 同时,新媒体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试错的做法被传统媒体主办方默许。 还有一些传统媒体为办新媒体而办新媒体,把新媒体作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随随便便搭建一个班子,新媒体就开始上线了,人员结构不完善,难以形成人才梯队。 这些微妙的心理,使传统媒体对所属的新媒体管理不严甚至放任自流。其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办的新媒体不断进入发展的误区:年轻化的新媒体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传统媒体人的基本素养,政治意识薄弱,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待完善,再加上新媒体灵活的用工制度,使员工流动性大,主人翁意识相对不强,等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新媒体出产的内容无法达到希冀的高度,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更容易掺杂非理性的情绪,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场的舆情问题难以掌控,变化无常、立体式病毒式的传播模式,都使得新媒体面对的用户要比传统媒体的受众复杂得多,新媒体的经营难度更是比传统媒体的广告营销要精妙许多,从操作的难易程度上来讲,其实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需要高精尖的全面人才。 要想做好新媒体,人员的构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一个高素质的新媒体团队,将来的发展必定埋下隐患,新媒体发展得越大,这种隐患的危害性也就越大。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了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可以说,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才,更要有识、有德,这个“识”和“德”就是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因此,一个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同样应当具备全面的素养: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人的政治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要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验、优秀的采写编能力,同时应该有基本的互联网的技术能力。 持之以恒地对新媒体队伍加强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内的全方位的培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九、以高质量的资讯丰富新、旧媒体的内容,着力改变垃圾信息泛滥、无用信息漫天飞的状况,努力建设有用有益有效的“信息绿洲”

新媒体的作用毋庸置疑,无论国内国外,这些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民意、民声、民情的观察站和舆论的集散地,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但硬币都有其两面性,新兴媒体为博取眼球、追求点击量而放任内容的“出格”,网络诽谤、谣言传播、非法营销等乱象无孔不入,以至于我们现在处在“信息沙漠化”的境地,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绿洲”寥若晨星,大量无用的“信息沙粒”扑面而来,成为网络空间的信息流毒。

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注重时效性、 讲究人际传播和信息交互形成的不同圈子、遵循“动态写作”“实时更新”的路径,因此导致传播的信息趋于碎片化并伴随同时性、随时性,导致信息缺乏信源,容易滋生谣言。 此时就更加需要传统媒体人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甄别、筛选。 新媒体的从业者,应当承担好“把关人”的职责,使得垃圾信息在传播途中无法“畅通无阻”。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公信力都是第一位的,若垃圾信息充斥,长此以往,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传统媒体创办新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杜绝信息垃圾。 首先,传统媒体有团队优势,能够原创内容。 传统媒体有强大的采编、设计、出版团队,有采访权和特殊、快捷、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有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支撑, 我们的新媒体有能力也更应当坚持内容原创, 绝不能把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变为信息抄袭平台。 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优势在涉及政策、民生层面的报道中能够起到指南针的作用,主流媒体应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互动平台, 探讨变化趋势,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而在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上,主流媒体应当满足用户的“信息饥渴”,依靠传统权威抓住用户关注,用“王牌”内容打造媒体的公信力,把新媒体做到用户心坎上,让用户对新媒体产生依赖。 其次,传统媒体创办的新媒体更要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始终不能忘记一个主流媒体的“喉舌”本色。

十、破除新老媒体“两张皮”困境,以创办新媒体项目为抓手,推动形成业务流程、平台渠道、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的一体化, 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深度融合

媒体融合绝不是简单做加法,要有破有立,形成合力,媒体融合仅仅实现人员“坐在一起”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在机制、流程、人员配备等方面整合资源[8]。当前, 不少传统媒体开办的新媒体平台只是另外架设一套班子和人马,仅仅是新媒体人在办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依然是貌合神离的“两张皮”,相互之间不但形不成优势互补,相反,新媒体还要从传统媒体这个“母体”当中吸走大量的资源和资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 因此,在创办新媒体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一体化”这一总体要求,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新老媒体在资源、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有效整合,使彼此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共融互通, 从而激发传统媒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提升新媒体的集成服务能力。

一是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强化传统媒体的服务功能。 比如,通过邀请地方党委政府及省直单位入驻客户端,为其提供政策发布和信息发布的权威平台,架起党委政府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开展政务移动办公,等等,实现新老媒体的共享共用,丰富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增强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二是再造采编流程。 要坚决克服新媒体只是新媒体部门的人在办新媒体的做法, 形成整个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共同办新媒体的机制, 新媒体部门更多的是承担协调、策划、约稿、编辑、维护的任务,传统媒体的业务部门都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办自己的窗口或园地, 并指定专门的采编人员负责栏目的承办、内容的采集发布等工作,共同承担起新媒体的业务运营任务,彻底改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终端坐等报纸发布后简单抓取的做法, 使新媒体终端不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 而且要做到特色发布、 优质发布。

三是优化业务管理,在选题策划上,传统媒体和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实现“一个策划部”,编委会的重大策划既有传统媒体的任务,也有新媒体的任务,彼此配合,各展其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同时,使新老媒体相互引流,比如在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可以在客户端方面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同样,在客户端上刊登的内容, 也可以在报纸上进行深加工、深解读。

四是完善兼顾新老媒体的综合考评、考核体系。要求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都要给客户端等新媒体提供一定数量的稿件,并纳入日常工作量考核,稿件的质量根据点击量、 评论数、 转发数等硬性指标来评判,以确保新媒体稿件的数量和质量,切实解决新媒体缺乏稿件和新媒体人采写的稿件质量不高等问题。

五是探索此长彼长、共同发展的盈利模式。 在广告经营上,尝试新老媒体“套餐制”,广告的投放包括传统媒体和客户端等新媒体两大块;同时,传统媒体的发行部门不但要完成报纸的发行任务, 也要承担客户端推广发行的任务, 探索实行订报纸送客户端等办法。 通过以上措施,彻底改变新老媒体融合停留在表面、浅层的现象,破除“两张皮”困境,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资源优势延伸到网络空间, 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和此长彼长的愿景。

参考文献

[1]杜尚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2]曹智,栾建强,李宣良.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N].人民日报,2015-12-27.

[3]王武彬,李勇华.新媒体建设中的误区及应对之策[EB/OL].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2012.8.

[4]张炜.媒体融合需配齐四大装备[N].人民日报,2015-05-21.

[5]傅绍万.媒体融合六字诀:控体明路建端[J].新闻战线,2015(6).

[6]陈国权.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也要“正经”说话[J].中国报业,2015(4).

[7]王建军.“互联网+”时代的广电态度[EB/OL].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Ef Qzvuy.

“手抄《讲话》”疏解 篇8

也有另一种抄书。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大量手抄经卷,以佛经为主,世称“敦煌写经”。其起源想是印刷术发达以前宗教传播引起的现象,后来却脱离了这个目的与功能,只作为敬意的表达。抄经者借此净化心灵、获取功德。和诵经一样,抄经也是修行或者灵魂救赎,屏息敛念,满怀虔敬,字字见佛。具体例子,我知道有名列“秦淮八艳”的卞玉京,她与吴梅村恋爱无望,“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用三年力,刺舌血为保御书《法华经》”(余怀《板桥杂记》)。

现代,抄书之事很少听说,唯“文革”间曾有大规模“手抄本”现象。那时,一是很多书遭禁,二来有“地下文学”发生,青少年既精神饥渴,又闲而无事,手抄书遂一时流行。其后至今,则无所闻。尤其晚近以来,是读书益少的时代,读且不欲,而况抄乎?不意,2012年却忽有“手抄《讲话》”一事,一时不免新奇。

其缘来,是本年适当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从春季起,乃至上一年冬,相关领域、行业和单位即着手准备纪念活动,但形式多为常见的开纪念会或组织纪念文章等,唯独作家出版社别开生面,约百位文艺家,将《讲话》原文拆成若干段落,由他们恭录,从而汇成一本“手抄《讲话》”。

应该说,此事引起关注,恐怕跟形式或点子的“别致”有相当关系。与之同时围绕纪念《讲话》的动态很多,报刊上相关内容与信息比比皆是,然都未引来额外注意。“手抄”一出,舆论骚然。我们并不知这创意如何萌生,比如策划者是否借鉴了“敦煌写经”的理念,但从社会反应看,大家显然想起了“手抄经”那一类的历史和传统。不妨说,“手抄《讲话》”的创意,强烈突出了毛泽东《讲话》对于中国当代意识形态那种“经”的意味,把敬畏与虔服的心态表现得特别直接,从而引来格外反响。

其次,还与抄写者名单有关。这名单中出现的不少人名,公众似乎缺乏心理准备。参与抄写者,总数一百,这么整齐的数字,像是精心安排,事后得知却是巧合。舆论轰然以后,参与抄写者中个别的出来解释,大多数没有表示。对此,人们颇为失望,因为其中好些名字都以若干作品为大家耳熟能详,而那些作品似乎与这次抄写对不上号。然而,大家也有失察之处,亦即未能注意这份名单总体的“身份”状态:百名抄写者中,党员七十九人,作协系统八十七人。而作协抄写者的一多半,在其全国或地方、行业协会中,现在或过去有领导职务。用组织者的话说:“他们都是领头人物”。

实际上,这是很有意义的情况。它说明,名单是从特定范围拟设的,亦即,主要限于作家协会这特定文学组织的一些“领头人物”。进而言之,虽然他们都是一些知名作家,然仅见到这一层是不够的。实则在中国当代,至少以既往情形看,“作家”很少是单独的身份,而同时是有所组织的“文学工作者”。应邀抄写《讲话》的这部分人就更如此,他们不但有所组织,且在组织中委以一定职务。就此言,接受抄写《讲话》的任务,于他们要算分内之事。面对公众弹诘,他们多数选择不解释,道理也在此。他们要么不参加这文学组织并接受其职名,既已参加和接受,就理当支持其工作,这是很正常的情形。

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刨根究底,以当下的现实,其实是没完没了的。不单文学,很多行业的工作者免不了面临相类的处境。最后来看,事情不在个人应该或能够如何表示,而在于如何处理与工作、组织或格局之间的关系。我就此想到的是,“手抄《讲话》”一事可以关注的,与其说是它居然发生以及某某、某某卷入其间,不如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道路和历史。比如,中国作家协会是怎么来的,作家们何以要加入并依存其间,文学为什么以这种形态与方式存在等。围绕这些来考虑,“手抄《讲话》”的现象,或许可带给我们更多或更有价值的认识。

此一历史,简单地说,是文学组织化的历史。而文学组织化,目的是加强文学对思想观念的表达与负载,使之有利于政治。

不必说,文学用于表达思想观念,古已有之;文学用于政治,也是古已有之。不仅中国,世界上好些地方都不例外。不过,将文学的思想观念与政治的表达,作为政党意志和统一要求,加以领导和监督,却是现代的发明。人类自有文学,历来是个别、个人和个体的。虽然“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个人间出于思想或旨趣上的认同而结社成派,那是有的;但若說被统一领导,循严格一致性,执行共同的标准、规定,去写作与思考,却是古人无以想象的。

列宁有著名比喻:齿轮和螺丝钉,我们可借以想象其机器般的高速、高效、精密、严整与强劲。从古以来,人所知的文学,轻看无非“雕虫小技”,重视亦不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经列宁描述,文学却与“齿轮和螺丝钉”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它所开发的文学能量将何其惊人?且不说屈宋、李杜或荷马、莎翁,即起歌德于地下,他若见自己所惯熟的文学,居然变作一间巨大、复杂而运转井然的声势隆隆的工厂,也必叹为观止。

八九十年后谈论这一切,会有理解障碍,不易设想类似这样形态的文艺及其意识形态,为什么曾在世界范围风行一时。这是比较典型的“过来人”的困惑。作为过来人,我们对组织化文学样态已失震撼感,然而倒退八十多年,它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确实是革命性的事物。

所以,对组织化文学的崛起,最好回到很久远的过去,比方说用蒲松龄、曹雪芹的眼光看,那就能够体会它的横空出世,是如何震聋发聩而倾倒无数了。实际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组织化文学构想刚刚为人所知时,完全是个大时髦,就像最新潮、最前卫的事物,令人趋之若鹜。上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上海,“左联”占有岂止半壁江山,“较大的刊物,几乎都是和左翼有联系,甚至有左联的人做后台。”(胡风《鲁迅先生》,《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稍后,大批投奔延安的学生,也以“文艺青年”为主,他们很多人都是先喜爱上左翼文学,进而爱上革命。

我们继续下面话题之前,先谈这种文学的魅力,是要将之放到历史环境下,了解为什么今天它似乎让人敬而远之,当时却激动人心而蓬勃开展起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仅八载,中共就在上海筹建左翼作家联盟。“五四”以来文学社团风起云涌,然而“左联”却非它们中的一个。它是全新的文学组织。

它有自己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有执委会(相当于今中国作协全委会)和委员、候补委员;有行政干部(“行政书记”,类乎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之外与其上,还有“党团”(相当于今中国作协党组)和书记;有“旗手”、领袖即鲁迅(相当于今中国作协主席)。党团书记为党内职务,起初冯乃超、冯雪峰、阳翰笙等曾分别短暂任之,“1932年底由周扬任‘左联’党团书记,直到1936年‘左联’解散为止。”(夏衍《懒寻旧梦录》);“行政书记”,任其职者可以是党员,如阳翰笙、钱杏邨、丁玲,也可以是非党员,如茅盾、胡风;“左联”的上级领导机关,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另外,它也是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中国支部。

“‘左联’说它是文学团体,不如说更像个政党。”这是茅盾的原话(《我走过的道路》)。准确地说,它是由政党组建的文学方面的组织。很明显,与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官方建制的中国作家协会一样,“左联”采取了权力或官僚的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从一开始,它就要对文坛担负、发挥“领导”作用,绝非一般文学社团那样,仅供成员之间就文学开展自由、平等的交流和互动。

自中国文学有“史”以来,这是需要彪柄的时刻。某种意义上,过去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被画了句号,一种亘古所无的文学形态则露其端倪。尤应看到,中共建党不过八年,即开辟了置于党绝对领导下的组织化文学,而当时柄国之国民党,终其38年也没有同等的建树,实在是因理念及意识阙如。

然而初期,“左联”这革命文学组织,其实得把“文学”二字拿掉,而只是一革命组织。茅盾回忆,时任党团书记的冯乃超曾在政治报告里号召:“革命的文学家在这个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夜,应该不迟疑地加入到这艰苦的行动中去,即使把文学家的工作地位抛去,也是毫不足惜的。”它甚至反对成员搞文学,“根本不提作家的创作活动,对作家的创作热情和愿望扣上‘作品主义’的帽子。”(《我走过的道路》)它所热衷的是街头政治,示威游行、飞行集会、写标语、撒传单、鼓動工潮之类。似乎在当时中共领导者看来,成立这个组织,主要是为革命的街头政治增添一些作家方面的人手。茅盾对此很抵触,说那些街头政治他不参加,又说鲁迅、郁达夫也不去,以证明他的态度并不孤立。与之不和的胡风,则暗示茅盾出于害怕:“茅盾坚决地辞去书记不干,虽然做书记不过每周出来开一次会,其余什么都不干,但和在做工作的人一起开会,总是有危险性的。”(胡风《鲁迅先生》)不管怎么说,“左联”搞政治不搞文学,一度是事实。

虽然仅为开端,“左联”却预显了日后中国文坛的样貌或格局。它的问题是,组织化思路已有,组织也建立起来,但这组织如何真正或很好地使文学本身得到组织,却有待下一步,有待延安。

关于延安,先附带说明三点。

一、 三个阶段。至1941年,招贤纳才,“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42年,发动整风运动;之后,组织审查和思想改造双管齐下,形成秩序,收获成果。不少人脑中的延安是笼统的,不知道这三个阶段,或者说不知道延安前后的思想状况有很大差别。对此需要明确,否则很难深切体会延安发生的一切。

二、《讲话》不是孤立的文本。如今突出纪念《讲话》是一种简化,当时,与它具同等重要性的毛著,至少还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因此只读《讲话》是不够的,欲知深广,一定要将这些篇章与《讲话》并读。

三、文艺并非《讲话》的最终目标和主题,而只是一个由头、凭借或突破口。毛泽东意欲完成对整个文化的革命,去建立他想要和认为正确的新的文化秩序。选择文艺作为突破口,是因为文艺影响广泛、便于发动群众、行动立竿见影。这也是他的一贯思路。二十年后,又曾借“两个批示”,催动另一次“文化革命”。

郭沫若认为《讲话》“有经有权”,毛泽东“欣赏这个说法”。“‘有经有权’,即有经常之道理和权宜之计。”(《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对此,我这么理解:“权”则术也,“经”则理也。“权”的部分,就是所给出的若干直接、具体、明确、硬性的规定;“经”的部分,则反映价值取向、思考方向和尺度。落实到《讲话》的内容,它们分别对应文艺和文化;即,谈文艺问题侧重于“权”,谈文化问题侧重于“经”。

先看对文艺的论述:

从1920年代后期算起,马克思主义名义的文艺萌于中国,已有了十几年光景。然而直到1942年春季,即便是在延安,创作上究竟有怎样的落实,实际举不出确切的例子。尽管“党员作家”大有人在,或者说,从事创作的共产党员并不少,但这两种身份似乎是各自独立的。因为“党的文学”在中国还没有落实、转化为具体的文学要求,无论主题、方法、语言和形式技巧,延安文学还不能与“非延安”的文学区分开,也不能与“五四”文学区分开,读延安文学作品还是个性、自我等那套启蒙主义话语,包括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丁玲在内。

这样的问题,完全是由《讲话》解决的,而且是一劳永逸、全面彻底地解决。《讲话》之前,中共于其“党的文学”,除去马列抽象原理,在具体原则、立场、观点、方法上该当如何,可以说毫无概念,《讲话》之后,则不分巨细,全部明确、澄清,自兹至今七十年,党对文学的领导都只需酌准《讲话》即可,操作性极强。以下,就《讲话》里左右或影响中国文艺的提法、条文,给予简略一览:

一、为什么人的问题。

二、人民大众立场。

三、个人主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四、工农兵方向。

五、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六、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源泉。

七、文艺作品应比生活更高、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

八、做群众的学生。

九、文艺的阶级性。

十、文艺从属于、服从于政治。

十一、政治标准第一位、艺术标准第二位。

十二、批判人性论。

十三、不存在超阶级的爱。

十四、社会主义文学以写光明为主。

十五、不可以“暴露人民”。

十六、“废除讽刺的乱用。”

十七、对革命要“歌功颂德”。

十八、“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贵族式的、颓废的、悲观的以及其他种种非人民大众非无产阶级的创作情绪”,“应该彻底地破坏”。

以上罗列并不细致和周全,即此匆匆一览,凡对70年文艺情况有所了解者,脑中当不难浮现与之一一对应的现象,从而慨叹《讲话》的洇浸渗透,点点滴滴、无所不至。可以说,不读《讲话》,绝不能懂它以后的中国文艺缘何如此发展,有哪些种种的表现,以及怎样走过每一步。极而言之,70年间尤其1949年后,任何作品、事件、政策、观念、趣尚、情感、心理、语态、风格、技巧手法……都可在《讲话》中找到根源。不同时期,受影响程度或有深浅,但没有置之其外的,即便在今天,似乎是“体制外”成长的80、90后,只要与上列《讲话》要点进行自我对照,总会发现思想或趣味与它有这样那样的联系。

对中共真正实现领导文艺,《讲话》的重要之处,是提供了完整的一套可执行标准。打一个比方,如果马列主义文艺生产方式本身已是一架流水线,那么它在中国的开工,如何生产出与中共革命和治国相适应的产品,这件事情,完全是毛泽东办成的。他很好地订立了工艺规范与细节,使这机器得以启动、投产,源源不断制造合格对路的产品。

但这个文艺方面,在《讲话》而言,其实却较为次要。虽然它也解决了巨大难题,为中共所急需,垂70年而不替,但毕竟仅为具体之策,连毛泽东内心都认为很多东西是因地制宜,将来未必保持不变,可以随需要而调整。言及此,不妨将《讲话》与他本人的品调、趣好做对比,就发现并不一致。他的阅读,偏于“古典”和文言,也以“阳春白雪”占多数;白话的现代文学作品,很少可以入他的法眼,他特别喜欢的诗人李贺,即便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理解起来也不轻松。总之,不能拿《讲话》的一些规定去衡量他自己的价值判断,那是他为加强党的文艺领导而设置的实用术策。

所以,《讲话》的灵魂在于它另一个层次,更深潜的层次,即胡乔木透露给我们的“经”层次。那既是他对于本党治政(将来则是治国)理路、枢机的思考,也真正反映了他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个人精神气质。

这就是《讲话》的文化层面。

语言不唯是社会文化载体,更是人之意识、思维方式的根本。对“五四新文化”,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它具体观念层面上的一些东西,例如“德先生”“赛先生”和“新女性”之类,这其实是较为次要的;“五四新文化” 关键在于语言革命,用白话取代文言,实现了向“现代汉语”的转变。只有进入“现代汉语”,我们思维通向世界和时代的大门才被打开,我们将在完全不同的语词体系、思想方式的基础上思考、体验、感受、认识和应对现实,现代学术、现代教育、现代知识、现代文化等,才得以建立和传播—从非常具体的角度说,满脑子“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中国人,才可能在自己思想里置换上另外一种话语和表达方式,被“忠孝节义”充塞的心灵,才会涌出“自由”“愛情”“浪漫”这些全新含义的情感。

尽管“五四”终结了文言文的权威,但我们今天的语言却并非它的延续。同样是现代汉语,如以“当代”文学作品同“现代”文学作品比,或拿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电影对白同三四十年代电影对白比,分别观察其书面体和口语,将发现二者存在极大差异。进而可以延安作品为例。在延安出版和发表的文学作品,早期和后期语言风格迥然;直到1941年,延安作家的遣词行文、句式句法还承续着“五四”以来的语言风范,但1942年后面目大变,先前风格荡然无存,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换了一个人。如今人们用“文人腔”来形容“五四”式语言风格,也的确是简明扼要,盖因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并不是从民间和一般社会层面内在和自发地产生,而是由“先觉”的知识分子群体带动,自“上”而“下”推行开来,所以反映在语言革命上,“现代白话”的实质也是知识分子强行发动和主导的语言现代化运动,它天然与中国日常和民间普通语言存在一种隔阂。

在毛泽东那里,语言问题不能不位居要津,从《反对党八股》到《讲话》,都突出谈论了语言。因为党要实现其政治抱负,就必须赢得最广泛的民众,而欲赢得最广泛民众,又势必首先解决与民众间的“通讯”问题,不然,两下里各操一套言语,彼此不能通融,民众不易甚或不能理解党的主张,致使思想和感情相互隔阂,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此其一。其二,进而言之,毛泽东继“五四”后发动第二次语言革命与一系列战略有关,如消解知识分子语言霸权、深化对中国旧文化体系的革命、推动文化重心下移以及解放社会等,故语言虽只一端,实则牵动文化全局。

数千年来的语言壁垒,在延安崩于一旦。经延安的语言革命—我称之为“从现代白话到革命白话”—既往的文化等级设在语言中的种种藩篱,统统拆尽了。《讲话》之前,现代文学也有乡土文学,但虽然写着乡土的故事,语言却与故事两层皮,自打破知识分子话语以来,在写农村、写农民这个方面,中国文学真可谓“洗心革面”。我们且举两例—贾平凹和刘震云,不知他们曾否考虑过自己与《讲话》关系如何,而我们有把握说,若非《讲话》绝没有贾、刘这样的作家抑或《秦腔》《一句顶一万句》这样的小说。而延安引起的语言质变,并不以文学或农村题材创作为限,比这更内在的,是语言雅俗分界打破,语言等级消失。不登大雅之堂的村言土语,毫无阻拦地进入“高贵”的文学圣殿。原先令文化人有心理障碍和视觉障碍的字句,从此也不被忌讳地使用。数十年来,单从语言上已不能分清职业或教育程度,过去被目为粗下的语言,以“人民群众”概念取得由政治保证的优势。久之,至少在语言上中国已无阶层可言,文人教授日常所操言语与市井闾巷难分轩轾,进而再经“文革”暴力+粗鄙的语言调教,如今汉语已是百无禁忌、恣肆狂欢(网上一看便知)。考察一下现今大陆和台港两种中文面貌,对这不同历史作用下的文化差异,会有相当直观的领略。

与语言革命同时,大力推行知识分子改造。此二者互为表里,都意在构建党的文化领导权,同为其利器。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握于帝室,文化权力则归知识分子;帝王可以生杀予夺,是非美恶却由士大夫说了算,后者以文化话语制约君王的例子,真正不知多少。眼下,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因欲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自不能听任政治与文化两大权力相分离。历来,知识分子通过控制语言来保持文化优越性,语言乃知识分子文化霸权之器物;“小子何莫夫学诗?”“不学诗,无以言。”现在,将语言秩序颠覆,相当于解除武装、打掉手里的“家伙事儿”。但仅此不够,废其器物,亦复改造其人;人、物并夺,方致大成。

《讲话》提出的知识分子改造,通过整风运动实践,形成了带着独特毛泽东风格的方法与模式:(一)集中和强化的政治学习;(二)在集体环境下诉诸思想斗争和个体灵魂剖白,即“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政治身份的组织化甄别与确认;(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施洗”程序;(五)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的“民本主义”伦理,移情并过渡到“工农兵崇拜”,使他们生成“原罪”意识,否定和放弃知识分子价值观当中其他与无产阶级世界观不一致的部分;(六)思想改造和劳动锻炼相结合,使知识分子改变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他们对自己“身体属性”的观念与理解,从内到外真正失去旧知识分子历来所有的那种角色体验。

这一整套经验,先后于延安、新中国成立初、反右和“文革”四次大规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全部或部分地使用。其深刻性,主要就是过去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还要在“思想上”入党。政治实体设施,诸如党的组织、国家体制、各种工作部门等,都是有形的组织方式,党通过它们使自己事业得以组织。但毛泽东认为,仅仅这样“组织起来”是不够的,还要从灵魂深处“组织起来”。“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区别就在于此。许多知识分子已经加入党组织,具有党员身份,但他们灵魂未必真的同时能够为党所“组织”,因此要通过思想改造,使他们通体内外都与党成为有机状态。也就是说,组织化的认识,到毛泽东这儿又深化了一步。在这之前,苏联的做法主要是外在的、刚性的,简单粗暴,类似“批评与自我批评”“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等办法,他们从来不曾掌握。

甚至,从文艺入手、通过《讲话》发动知识分子改造,也充分反映毛泽东灵活的思维方式。首先,延安所罗致的大多为文艺知识分子,从文艺切入,对他们最有针对性;其次,文艺这一事物本身也是极好的载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跨阶层、跨时空、妇孺皆知、老少咸宜,古人就说过“文以载道”,以文艺为载体,思想和精神最便于无远弗届铺展开来。果然,《讲话》依托文艺,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喜闻乐见,愚智俱晓;若非如此,坐而论道,抽象枯燥,作用及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以《讲话》为酵母,延安形成的精神思想成果,不论深度与广度,都十分惊人。身为当代中国人,不论是谁,不论他生于50年前还是50年后,没有一个可以逃此影响。只是所涉及方面太广,区区此文,实难为读者具言其详。在此权以提纲挈领方式,列出12个大的方面,俾以读者自行考核《讲话》与生活现实的关系:

一、建立了文化领导权。历史上,它由知识分子(在古代是儒家士子或其他读书人)掌握,现在则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这对于统一国家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二、改造知识分子,使之抛弃固有的旧的伦理,纳入党的有机结构。

三、初步形成意识形态、文化、文艺的管理体制,奠定了新型的文化生产方式,使文化生产与党的事业并行不悖,且完全可控。

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展思想文化斗争(亦即“运动”)的经验与办法。

五、完成了对“五四”以来文化、文学的批判与总结,终结中国自现代转型以来价值分解局面,开通新的方向、航道。

六、使二十年代末以来的革命文艺真正开始自己的艺术建设,确认和统一了它的艺术形态和形式、语言规范。

七、毛泽东成为此后中国文艺最高权威,不仅他的思想,他的作品、风格、语言,毋庸置疑是时代的最高典范。

八、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主题、题材、表现方法,也改变了文学质地直至作者构成。

九、催生了以与政治关系最大化和高度组织化为特征,跨越一切、从形态到功能前所未有的“超级文学”。

十、发掘非正统的、民间的或一切位于知识分子雅文化以外的文化资源,深入开发本土的、民族的、地区性的、通俗性的艺术形式和元素,诸如民歌、民族及地方小调、民族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美术和手工艺……使之与革命意识形态结合,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客观上,这项工作带来除周代采诗外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国家层面的全面整理。

十一、将“现代白话”推进到“革命白话”,彻底颠覆语言秩序,结束少数人语言标准、风尚对于多数人的统治,真正实现了民族语言的现代改造。

十二、极大推动文化重心的下移,打破精英阶级对文化的垄断,消除文化等级观念,无形中为文化民主趋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我们借“手抄《讲话》”一事,概略回顾相关历史,以知其所以然。要之,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特别注重意识形态建设与统领,而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即是使之在中国很好地以至创造性地落实。前面提到文治与武功,毛泽东形象地称为“笔杆子”“枪杆子”,两者皆极重要,而俗论易以“枪杆子”重要性逾乎“笔杆子”之上,此实不知毛泽东或毛泽东思想真昧。毛泽东的最高成就,在于“笔杆子”,《讲话》即是以笔为武器所建盖世奇功,虽无千军万马、雷鸣电掣、地动山摇之势,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上一篇:夏夜的荷花优秀作文下一篇:学习班会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