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专业培训制度(精选8篇)

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篇1

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坚持“以理念为先导,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原则,特制定以下细则:

培训要求: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除上级安排的各种培训,同时进行校级培训。

培训内容:①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④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等。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播放光盘、教研组学习、讨论、座谈等。

培训课时:师均接受校级培训每学期10课时以上。

培训单位:教务处负责组织各种通识培训、各教研组负责与学科相关的培训。

一、教学研讨

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实验课、公开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4、教学活动评比。开展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重点探索优质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三、制度管理

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程改革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1、例会制度。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每两周召开教研工作会议,研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2、研讨制度。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教研制度,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周向各课题组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周或每单元至少写一篇教后感,每周要有一个教师作为主题发言进行教学研讨,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新课程研讨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总结交流。

3、家校联系制度。开办课程改革实验家长培训班,学校在每月基础知识大比拼后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课改的意见和建议。

4、培训制度。教研组每月组织1-2次专题性学习。形成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5、评比奖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教学设计等。对新课程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将优秀课程改革、教育创新主题的论文汇编,从汇编中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市、地交流。

四、课题研究

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导向,深入课题研究。学期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加强已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与管理,本年度承担县级课题三个:张凤梅老师的课题《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吴荣老师的课题《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文菊老师的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读、说、做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对于教师而言,要求教师们能自觉地把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评价考核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

1、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积分、班级积分、学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查与开放性考查(开卷、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以好的一次作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2、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六、各部门职责

为确保我校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内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协同作战。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教务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组织实施、研究、目标成果形成,组织协调相关集中性活动、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学校课程实施的执行和评估等工作。

政教处:负责学校课程改革期间对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关注学生发展性的多维评价体系。负责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对内、对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我校课改成绩和经验。

各教研组:负责制订各学科课改实验计划,研究、开发出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有针对性的学科课题或内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举行1-2次与新课程相关的学习活动。组织好各组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并做到课前有具体备课,课后有集中评议。

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篇2

这个《规定》旨在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培训的自主选择性, 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教师培训机构的竞争性, 所以这个《规定》的实施是对教师培训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

从2011年8月开始, 建德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了四个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 学科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 部分教师对某些培训的兴趣不大。一些学员认为, 培训的内容、形式、教师等都由培训机构定, 学员基本上没有什么选择, 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培训的内容与学员的需求相脱节。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他们已知道, 不想听, 他们所需要的又没有安排。这种情况的产生, 使我们深感获取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信息的重要性, 这个需求应该是广义的, 包括教师对培训内容、形式、师资、教材的需求;对培训时间、培训评价的要求等。在后面的几期培训中, 我们开始考虑是否在培训之前就能通过某种比较简便的方式获取大多数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信息, 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满意度。

一、培训需求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

培训需求信息获取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培训以前到学校开调研会, 对教师们进行访谈。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掌握信息, 但是, 由于学校多, 分布广, 培训机构人手有限, 走的点少, 容易使掌握的信息不够全面, 走的点多, 则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费用。

另一种方法是问卷调查, 这种方法起源自英国学者高尔登 (Galdon, 1822-1911) , 当时他把有关问题列出来编制成一张表格, 通过邮寄表格、再回收表格的方法来搜集信息, 以此来研究双生子问题。后来,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G.Stanly Hall) 用这种方法研究儿童及青年心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此以后, 问卷方式在英、美等国开始逐渐流行。但随着社会变化节奏的加快, 这种方法也逐渐显示出其较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有信件来回周期较长、需要一定的成本、信件回收率较低等。

为了克服以上方法的不足, 我们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 一方面选几个学校进行走访, 另一方面采用了编制“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表”进行网上问卷的方法。具体要求做法是:对每一个培训项目, 将准备开设的培训课程等信息编制成一章“培训需求信息表”, 放入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中, 放在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 供准备报名参加本项目培训的教师下载并选择, 教师选择后将该表寄回到指定电子信箱, 培训机构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归纳, 再根据学员的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这种方法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面广、快捷、方便、节省时间、经费人力等特点, 并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准确度。

二、“培训需求信息表”的构建方法

为了方便学员填写和提高效率, 笔者认为, “信息表”的设计不能过长, 应简明扼要, 一般以选择题为主, 适当地配上一些填空题, 学员可自由选择、回答。考虑到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根据不同的学科编制不同的“信息表”。下面以举例来说明这个表的编制方法。

以下是一张初中数学培训班的“培训需求信息表”, 我们把一些拟开设的培训课程, 配上主讲教师的简介, 培训方式列入问卷, 供学员选择, 学员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项目, 也可向培训机构进行推荐他认为比较合适的主讲教师, 并对培训的方式、时间等提出建议。

你所希望参加培训的内容是 (把字母填入即可) :

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

(A) 数学思想方法 主讲教师, 培训形式:讲座

(B) 数学教科研方法……

(C)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D) 数学实验技术 (几何画板等) ……

(D)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E) 数学说课艺术……

(F) 数学竞赛……

(F) 中考复习、命题研究……

(H) 观摩名师示范课……

你希望参加的其他项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上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比较好的培训师资是:

(A) 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 (B) 特级教师 (C) 高校教师 (D) 进修学校教师 (E) 教育理论专家 (F) 本市的骨干教师 (G) 其他

你认为比较好的培训时间是:

(A) 脱产培训 (B) 双休日培训 (C) 寒暑假培训 (D) 分段、分散培训 (E) 多种培训相结合

你认为比较好的培训评价方式是:

(A) 理论考试 (B) 技能考试 (C) 出勤率 (D) 作业完成情况 (完成论文、反思等) (E) 其他

[1]你参加培训有什么困难 (工学矛盾、培训经费等) _________

[2]你对培训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和要求:

这张“信息表”的内容应当全面又突出重点, 把培训的思想、内容、方法等充分表露出来, 供学员参考、选择、提出建议, 学员的“信息表”反馈给培训机构后, 培训机构要及时地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从学员的反馈中最大限度地捕捉出学员对培训的各种需求, 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 以适应学员的需求。

三、构建“培训需求信息表”的作用

(一) 有助于满足学员培训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选择学员感兴趣的培训课题和培训形式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如在初中数学的培训菜单中, 许多教师表示对“数学说课”这个培训项目感兴趣;在小学语文的培训菜单中, 许多教师对“儿童班级读书会的开展”这个项目有兴趣, 我们就聘请了两位特级教师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 有助于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确保培训成功的关键。以往建德市的培训师资都是由培训机构几个组班教师商量后确定的。这次培训我们通过“培训需求信息表”请有亲身感受的学员来拟推荐教师, 再由培训机构考核聘用, 变少数人“相马”为多数人一起“相马”, 从而拓展培训师资选择渠道, 有助于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三) 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是各个培训机构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作为培训机构理应把为学员服务、满足学员的需求放在首位。我们通过实践对比发现, 掌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信息再开展培训对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有正相关的关系。2011年10月, 我们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 我们把参加培训的班级分为两类:一类在培训前使用“培训需求信息表”, 另一类则不使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以下是统计的结果:

从上表的统计结果看出, 两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 正是由于“培训需求信息表”具有的这种“温度计”式的“定位”功能, “捕获”了学员的培训需求, 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从而在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该看到, 作为基层培训机构, 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探究还刚刚开始, 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探索和改进, 的确任重而道远。

摘要:获取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信息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对获取教师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表”的概念, 并对“培训需求信息表”的构建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培训需求“信息表”,针对性、有效性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玉元.我们需要怎样的培训[J].中小学老师培训, 2010, (12) .

[2]曲中林.有效教师培训九要点[J].当代教师教育, 2010, (9) .

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篇3

幼儿园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呢?我们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研究经验和能力。因此,我们决定,以课题合作研究小组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以期让全园教师形成一个学习与研究共同体,让大家群策群力、共享智慧。

那么,合作研究小组该如何建立呢?经过认真考虑,我们决定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和教师的兴趣、需求两方面出发来建立合作研究小组。我们是这样思考的,一方面,课题研究往往要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水平,因此需要不同年龄班教师的参与。另一方面,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年龄班教师构成的研究小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利于避免同一年龄班教师的思维局限,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

课题研究任务一旦明确,我们便通过教科室向全体教师公布,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愿报名,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研究小组。为了让更多教师能够参与到合作研究中来,我们既有上级部门正式立项的课题,也有园级课题。园级课题更多基于教师的兴趣和需求,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园级课题研究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我们就会寻求机会向上级部门申报相关的正式立项课题。例如,关于图画书阅读教学的课题开始是一个园级课题,在进行了两年左右的研究之后,我们向上级部门申报立项,最后被确定为区级“十二五”重点课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更高了。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对合作研究活动提出了要求。例如,申请开展正式立项课题研究的合作研究小组要向教科室提交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申请开展园级课题的合作研究小组也需提交研究计划。同时,各合作研究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如会议记录、教师论文、研讨总结、图片资料等,以利于教师增强对研究过程的认识,及时总结和提升相关经验。每个合作研究小组要有明确的主持人。主持人是合作研究小组活动的组织者,通常要做好相关研究话题的开启和总结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或在某方面有一定研究经验的教师来担当。主持人是可以更换的,在研究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其他教师成长起来了,那么也可以换为其他更合适的教师来担任主持人。每个合作研究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针对不同的研究阶段和研究任务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方式。例如,在撰写研究计划的时候,小组成员可承担不同的任务,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负责资料的汇总、梳理,有的负责撰写,等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任务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例如,“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合作研究小组在观察和分析大班幼儿合作游戏时,把小组成员分成四个小小组,分别观察四组幼儿。每个小小组内部还做了更细致的分工,每位教师负责观察记录一名幼儿的行为和语言,然后大家将记录结果汇总起来,以共同分析幼儿在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我们也给各个研究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幼儿园会根据各个研究小组的研究内容为他们提供外出观摩和培训的机会,也会给研究小组一些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他们购买相应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并且作为园所的图书资料留存,以便为大家所共享。

“课题日”就是合作研究小组根据事先安排,选择一天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为根据研究目的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观摩活动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观摩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并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是某个活动区的活动,还可以是某个过渡环节、某个区角环境的设计,甚至可以是对某个教育理论问题的探讨……例如,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的合作研究小组曾经开展过“班级图书区环境创设的研究”活动,他们选择了两个班级的图书区环境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观察图书区的墙饰设计、材料投放、书籍分类、阅读规则等方面内容,并且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研讨活动。

多次观摩提升了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探索愿望。如观摩了相关活动之后,有教师就想:“我觉得我们班也适合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下次我也试试。”“我觉得这个活动内容安排在小班做不太适合,放在我们中班更适宜一些。”这表明,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有了密切的联系,研究成果得到了即时的尝试或验证,而实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形成的新经验又反过来引发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得课题研究能更深入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在“课题日”活动中,有教师认为在观摩活动之前应当安排一次集体备课,以凝聚集体的智慧,给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一定的帮助。于是我们设立了“集体备课日”,并且放在“课题日”之前。即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合作研究小组的教师围绕观摩活动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帮助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例如,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小组在围绕主题活动“妈妈”开展集体备课时提出了“在三个小班只用口头讲述的方法讲‘孟母三迁’这个传统故事是否合适”的问题,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小班开展这个活动要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建议三个小班分别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这个故事内容,其中一个班用表演的形式,一个班用幻灯片的形式,一个班用“围裙手偶故事”的形式。这样,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教师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也对活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预期,提升了观摩活动的质量和后续的研讨质量。

时至今日,我们的“课题日”和“集体备课日”已经坚持了三年多时间,教师们的合作研究一直在正常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如何及时总结课题合作研究活动?如何持续提高课题合作研究活动的质量?我们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全程参与“课题日”活动,另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把握关键思路,引领研究方向”的要求。

1.以困惑和问题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让教师在实践和分享中解除疑惑、提升能力

合作研究可以教师的困惑和问题为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引领教师围绕这些困惑和问题开展实践和讨论,让教师在实践和分享中解除疑惑、提升能力。而困惑和问题可以有两个来源,一是预设的问题。例如,社会领域教育研究小组在研究之初就设定了有关节日、幼儿熟悉的人、幼儿熟悉的社会环境、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关的个体心理品质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二是生成的问题。例如,在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中,大家产生了诸如初次阅读活动究竟是重在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还是让幼儿开展自主阅读经验的分享等困惑。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当视图画书的特点、幼儿的特点以及教育目标来确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2.以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为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让教师在学习和研讨中提升研究能力

合作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提升研究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帮助教师破除对研究的神秘感、距离感和恐惧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研究就在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之中。一方面我们注意引导教师掌握严谨和规范的研究方法。例如,我们在开展“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社会性教育”的课题研究活动中,事先为教师提供了主题活动方案制定要求和基本思路,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模板,以便于教师能规范主题活动方案。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开展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活动时,小组成员都感受到了“提问”对于图画书阅读活动的重要。因此,“提问”自然成了研究的一个重点。大家把设计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性提问作为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制定活动方案和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如何提问幼儿才能够理解”的问题。这种自觉的研究意识确实发挥了作用,图画书阅读教学研究小组的教师的提问设计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还由此关注到了图画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影响情节发展的关键性页面,进而根据这些关键性页面设计关键性问题的研究。

3.以对话和质疑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方法。让教师在反思与合作中得到专业发展

合作研究最独特和最有成效之处就在于成员之间通过对话和质疑得到专业发展,小组成员就是在不断的互动和交流之中提高和成长的。所以,每次研究活动,我们首先为教师提供“听”或“看”的机会,让教师“有话可说”“有疑可质”。其次是“思考”,再次是“研讨和交流”,最后是“质疑、解疑或存疑”。通常,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教师都会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大胆质疑。教师并不觉得把自己的疑惑暴露在大家面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很愿意展示,很愿意让大家了解自己的疑惑,并且向大家征求好的意见和建议。在研讨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没关系,咱们这是在研究,就是要呈现问题让大家来研究的,千万不要怕犯错!”教师们不但掌握了对话和质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对待研究的正确态度,形成了一个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真诚合作的氛围。

4.以快乐和收获为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让教师在启迪与思考中感悟教育与人生

我们认为,如果研究得法,那么研究不但不是一件苦事,还是一件乐事、趣事,更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而且,研究过程不仅仅是专业成长的过程,更是小组成员在思想、人生经验、情绪情感等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研究小组活动过程中,我们非常努力地使研究本身成为教师乐于参加的活动,至少在观摩和研讨活动中让教师感到很轻松、很愉悦,感受到“真情互动、直抒胸臆、辩论交流”的乐趣。指导合作研究的专家也会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专业感悟和教师交流,展开关于生命的意义的对话,让教师获得参加研究之外的人生经验或感悟。我们的社会领域教育研究活动很能体现这一点。在研究有关“亲情”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我和我的爸爸”等活动和研讨现场,每每让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发挥作用了,不但教育了幼儿,还感动了教师,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乐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研究、热爱本职工作,推动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篇4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1.读书自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集中学习。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3.交流学习。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有计划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4.随堂听课。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

5.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每人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三、主要措施

1.教师听课每学期不于15节,行政人员不少于20节(随机听课不少于15节)。

2.公开教学每位教学人员一学年不少于2节。

3.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6次集体备课活动。4.每学期召开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5.学校每年至少开展4次有关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6.每月组织教师观看一次优质课录像。7.适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每学期脱产2周学习的教师不少于10%。

8.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课议课等评选活动。

9.每年举办一次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10.抓好课题研究,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两年内必须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为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

下设校本工作办公室,校教研处主任夏朝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相关工作。

2.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经费投入

体育教师师德培训制度 篇5

新时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有人作了这样形象素描: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强健的体魄。我渴望成为这样的教师。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年轻教师的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因此,我要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更新知识,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的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握教育的真谛,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并努力成为新课改浪潮中优秀教师,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质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和教育理论书籍,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作为教师应自学主动学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教《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将成为我亲密的伙伴,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象,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目标:每年至少摘抄4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10篇心得体会。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国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目标:与同事和睦相处,争取被评为文明办公室,三年内至少一次受到表彰。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更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思考问题,要利用好这种教学手段,就必须有扎实的打算在三年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充分发挥在网上搜集有关的教育教学信息的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较复杂的课件。

目标:每学期做1—2个优秀课件。个人主页评为优秀。

四、积极参与课改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听课是帮助我们成所以我准备继续多听课,每周听课至少8节,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多学经验。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备好、上好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

目标:每学期上一节优秀展示课,三年内获等级奖。

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要积极的投身于课题研究中去,积极参与争做研究型教师。

目标:优秀课题组,每一学期一篇论文获奖,每年一篇文章发表。

六、认真履行拔尖人才岗位职责,进一步提升水平。

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 篇6

为了规范学校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使全体教师能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工作、教研和学习,树立我校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每次学习的资源能让全体教师达到共享,使每次学习活动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值的目的。特制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及汇报制度:

1、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字通知,经学校统筹考虑,由教务处按审批意见安排并登记。

2、教师外出学习时,须提前调好课并向教务处汇报,以便于教务处出调课通知。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返校后签字,上交学习材料。

4、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应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外出办私事,不得迟到早退。

5、外出学习、培训教师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经学校同意,为学校带回相关书籍、光盘等资料,必须上交教务处登记备案,登记后可再行借出。

6、外出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好学,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学校声誉,处处为人师表。

7、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学习结束后一周内将学习情况向教务处进行口头汇报。教务处再安排合适时间通过汇报课(每位听课的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讲座或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听课)心得在教研组或学校汇报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学校内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

8、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按时返回学校,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汇报、上交材料,检查学习或听课笔记后,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证明、校长签字审批,方可到学校会计室报销。

9、一般情况下,学校尽可能多的安排学习或培训,有名额限制时,按对应年级安排,优先考虑工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爱学习,师德高,师能强的中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或培训,轮流指派。

国外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的比较 篇7

1 采取立法形式, 促使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化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 世界诸多国家都深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 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 保障高校教师在职培训的切实运行。20世纪60年代后, 美国、法国、前苏联、日本、英国等国, 都不同程度地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 非常注重高校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提高, 普遍通过立法的形式, 将高校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确定为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逐步形成了制度化。

在美国, 绝大多数州实行了教师资格许可证制度, 将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定为5年左右 (各州所规定的有效期不一样) , 超过有效期则必须参加专门培训学习。美国的《成人教育法案》规定, 联邦政府教育部门负责全国性高等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并要求各州至少设立一至两所高等学校, 专门负责接受高校教师培训。同时, 还规定联邦政府每年必须划拨专项经费用于高校教师培训。另外, 许多州为了保证教师在职进修效果, 立法规定了在职进修期限, 如田纳西州规定高校教师每年必须脱产5天进修学习, 加州规定高校教师每5年必须进修150小时, 其它各州也有相关规定。

1971年, 法国颁布的《继续职业教育组织法》规定, 高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个人的权利, 每位高校教师都应有享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1984年议会颁布新的继续教育法, 重申了带薪培训假期制度, 高校教师每6年享受半年至1年的研究假期。

前苏联规定, 高校教师每5年轮流进修一次, 且各高校每次选派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占教师总数的1/5。德国政府规定, 教师每5年都要在本地区进修一定时间, 并到州立师资培训中心脱产学习1次;德国同时还规定, 高校教授每4年享受1学期的研究假期。

日本规定:培训是教师的义务。同时, 还规定培训机构要制定详细的进修计划, 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进程和考核方式等, 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日本政府还出台了“优秀教师研修假”制度, 规定具有5年以上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以享受3个月至2年不等的假期, 他们可以到别的高校、研究生院、研究所或培训机构等参加课程研修, 结业后一般能晋升一级工资, 参加2年培训的学习者还可获得硕士学位。

英国的终生教育法要求国民接受继续教育, 高校教师的培训更是得到了国家的充分重视, 并已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性的培训网络。英国规定, 高校在职教师连续工作5至7年, 可享受1次不少于1个学期的带薪休假学习。另外还规定, 高校教师每7年必须轮流脱产进修培训1次, 并要求在任何时间内都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学习, 不断充实专业新知识。

这些国家通过立法形式, 不但赋予了高校教师培训进修的权利和义务, 而且使高校教师培训的时间、经费等得以保障, 促使高校教师培训形成制度化, 保证高校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2 创设多种形式和培训机构, 为高校教师的培训提供保障条件

在国外多数国家, 高校教师的培训还是以高校组织培训为主体, 当然政府、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也积极参与, 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为高校教师培训创造了良好条件。

高校具有师资、科研、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资源综合优势, 是承担教师培训的主战场, 在培训教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美国是以建立高校教学中心来培训教师, 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也提供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层次的培训, 满足不同教师需求。英国在13所大学和7所学院设立高师培训中心, 对高校教师提供专门培训。前苏联通过在高校开设在职研究生班, 来培训高校教师, 教师在研究生班脱产或半脱产学习, 有的是为更新知识, 有的是为了完成学位论文、获得学位, 形式多样。日本高校鼓励年轻教师参加高校研究生班学习, 对于考核合格者还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

国外有些国家, 还设立专门培训机构。例如前苏联设立了高校教师进修学院, 为高校教师提供专门的进修培训, 进修学院的培训一般要脱产学习6个月。丹麦国家设立全国职业教师进修学院, 根据高校的需要, 承担高校教师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任务。日本于1973年成立中央职业训练大学, 专门培训职业教育教师。此外, 前南斯拉夫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学校、澳大利亚的成人教育协会、德国的成人教育协会等都接受高校教师培训。

这些国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培训组织机构, 满足了高校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职进修和培训的需求, 对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3 注重科学研究培训, 促进教师提高学术水平

高校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高校教师只有接受过现代科学研究的训练, 掌握现代科技手段, 并经常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才能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知识用来丰富教学内容,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国外众多国家都很重视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 将科学研究的开展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少国家成立科学研究所, 接受高校教师科研培训。如德国、法国、日本的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所, 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科研培训班等形式为高校教师提供学术进修教育, 合格后还可获得该所颁发的专业证书。也有不少国家实行定期从事科学研究的制度。如美国大多数州明文规定, 高校教师在某所高校连续工作7年, 可享受1年的学术休假, 教师可以利用休假到国内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德国政府实施的“海森贝格计划”, 以奖学金形式资助高校教师定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前苏联还为攻读博士、副博士学位的教师, 提供3至4个月的学术研究假期。日本政府为了支持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 由国家科技局划拨专门的科研经费, 为高校教师科研和出版科研成果提供资助;另外, 还为高校教师提供科研旅费, 支持教师进行国内外的学术考察和交流等。这些做法可使教师不断获得新知识、新的学术思想。

教师专业培训制度 篇8

关键词:个体主动;专业发展;校内;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反思

(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20世纪初,人们采取的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策略,教师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教师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同,只能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专业标准。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是针对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而制定管理措施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加强政策导向,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落实教师教育经费,形成良性的教师培训成本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对基地建设、资源开发、教师培训尤其是边远地区教师培训直接给予经费支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监管,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形成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并建立检查、监督机制。还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制定《教师教育条例》,建立和完善准入制度、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教师终身教育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制度、课程鉴定制度、质量评估制度以及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从个体的角度看来说,按照教师主体的参与程度来划分,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被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任职初期,都表现出服从、等待被接受等特点,自我主动发展意识极弱。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取决于外力作用,离开外力就可能止步不前。这种外力,既可以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学校管理制度、同行的压力,也可以是青年带教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公开课制度、师徒制度等。因此,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更多关注与重视外部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忽视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个体被动专业发展时期,工业管理模式被应用于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过程均被“标准化”、“科学化”,教师成了“教书匠”。教师所谓的“专业化”程度取决于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熟练程度,教师处于被动“专业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不上教师自主的专业化发展过程。

自从后现代主义学者对这种“外烁论”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对内、外因互动关系与转换,看到互动作用。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这说明,现代教师发展观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即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觉性,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过程,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教师个体主动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强调教师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把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给予考虑。

二、校内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教师培训方面

传统模式教师培训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它采用由上而下的培训,有一整套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评价系统,以培训者授课为主;二是教与学采用的是:培训者讲课、举例、提出要求和建议,受训者听课、做笔记;三是强调是受训者认知发展和他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提高;四是往往是一次性的课程,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五是含有“长官意志”,因为它是由各级领导或培训者规定受训者学什么、怎样学。

(二)教师评价问题

传统教师评价不足之处有:一是评价目标片面,只重视教育的短期外部需要;二是评价途径偏窄,只通过教育过程的终结状态去评价;三是评价指标单一,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四是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诊断和矫正机制;五是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参与评价的成分低。评价标准过于统一、硬性,评价内容单一,过于注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量的增加,忽视了教师发展中的教师自主性和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

三、建立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校内管理制度探究

(一)有效教师培训制度是促进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保障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以在职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依托学校的现有资源,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经常性教学问题为主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具有即时性和针对性。可采用相互听评课的形式,教师在非评估性的气氛下讨论他们的感想,从而教师不仅受益于参观他人的实际教学,也从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受益。

为抓实、抓好校本培训,校长必须做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考察、学习。学校聘请知名学者进校授课,为教师打开新的视野;二是从教师抓起,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每位教师推荐几本必读书籍,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同时,为了给教师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学校创办了教师自己的科研刊物,以此督促教师不断写作,在写作中提升自己。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可以采用团体学习与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团体学习做到了制度化、实效化、系统化。“制度化”,即教师定期写一篇理论文章,记好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要“吃透”一本专著;“实效化”,是指学习内容必须是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的理论;“系统化”,是指学习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四是定期举办沙龙。把“对话、发展、生成、创造,以思想交换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观念生成观念”作为论坛的主题。这种校本培训模式,让广大教师在对话中、在理念的碰撞中建构出新的教育思想。

2.发展性教师培训模式

发展性教师培训模式是指由下至上的学习,没有预先设定大纲,没有时间限定和外部评价。由教师自己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与同事或相关教师共同学习、研究、交流,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发展模式的学习起点是:教师本身通过体验积累的经验。新的信息更多地是通过受训者自己探索或与他人相互交流所获得,而不是通过培训者强加于受训者所获得。学习的过程是:反思一学习一尝试一获得;发展模式主要强调受训者作为一个“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教师的“发展”;发展模式的学习灵活性很大,它是一种不间断的,甚至可能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学习;发展模式很民主,受训者参与决定学什么、怎样学。

3.反思型培训模式

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注重教师已有的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后再次实践,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本人的专业能力,得到了体验者的普遍认可。教师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再接受新的知识,即:反思—学习—设计—实施—再反思,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再进一步循环。这种反思型的培训结构提倡在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培训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找出问题,有针对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教师个体的特性加以发展。这种模式把反思作为起点,让受训者在反思的过程中分析现状、增强意识,以激发学习动力、认清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如:用画“职业历程”的方式,让受训者通过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看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离不开学习,调动了受训者自觉学习的内驱力;用“比喻”的方式,说出受训教师头脑中对某一教学理念的认识;用做“海报”的方式,集思广益,提炼出一些教学行为规范或标准;用填“表格”的方式,让受训者通过反思,理性地去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

1.建立开放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它强调评价的民主、协商、共建的过程,通过采取同事互评的方式,进行参与方式的评价。它激励教师自愿地参与评价标准与程序的编制过程,以此成为提高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

2.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发展性评价制度强调发挥教师全体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强调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和职责,重视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指标,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量的增加,如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教学经验、教育理论素养的积累;二是质的提高,如教师由新手阶段到向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发展;三是自主发展,如教师具有自觉、自信、自理、自立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能力,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主动性;四是个体价值的实现,如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和职业承诺。

3.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制度

学校要定期进行一次个人述职,对教师自己一段时间来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这项评价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在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在对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为以后的发展确定新的目标。

(三)创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研体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建立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多样化的教科研制度。通过建立和创新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教科研制度,以体现不同形式的互动合作的形式,从而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一是要建立校内多样化的教科研制度,其中包括同学科和同学年、跨学科和跨学年的教科研制度,帮助教师学学科和教材的理解和创新;二是要建立内合外联的开放性、一体化的教科研制度,要积极地吸纳校外教育组织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教师研究的组织中来

1.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应该建立以下相关制度来保障。一是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及相关教学理念;二是对话交流制度。学校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优秀教师与本校教师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相互对话,以实现经验于之共享;三是课题研究制度。学校教研须善于将本校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为校本课题;四是评价制度。学校制订优质课的评估办法和教研或课题成果的认定制度,并将之纳入职称评价制度。

校本教研基本层次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构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同意体。结合学校特点,以校本教研带动课程资源全面开发,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以校本搞教研,坚持教研引领,实施科研支撑,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使广大教师步入专业发展的良性轨道。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积极探讨的教研的氛围,才能解决教学实验过程中随时发生的问题。构建学习型教研组,提高教研活动的学术氛围,使得教研活动由事务型、应付型向学术型转变,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的重要一环。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发展方式。“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都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后感、记反思日记、同伴讨论、学生反馈等。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去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实践的质量,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与科研能力,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总之,校领导要善于利用、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氛围;加大校本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组成研究小组,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在经费、时间、信息上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争取校外专家来校指导。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应当是以学校为中心,并内在于工作之中。校长应该通过学校管理这种外在推动力内化为教师自身、内在的发展意识与动力。

上一篇:舍长述职下一篇: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