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2025-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课《彼得与狼》教学反思(共7篇)

网课《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篇1

“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这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

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用心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三、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四、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网课《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篇2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欣赏活动中,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音乐艺术第三度创造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昨天的一节欣赏课中,我和学生一起欣赏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全曲长27分钟,这么长的一个曲子要在短短四十分课堂中完成,显然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把乐曲根据片断剪辑了几个短小的音乐片断,配上简单的动画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在兴趣激昂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并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我采用讲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导入,把各环节简单扼要的纳入到故事中去。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的不同人物,重点让学生区分出不同音色的特点。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器在节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区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并能概括出各角色的形态和性格:彼得——性格勇敢、聪明、机智; 小鸟——活泼、机灵;鸭子——行动摇摆、反应迟钝;猫——动作灵活、行动敏捷;爷爷——言语唠叨、行动迟缓、做事严谨;狼——性格贪婪、凶残、阴险、恐怖,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篇3

《彼得与狼》选自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力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情感目标:

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从而喜欢交响

童话,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听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感受并体验乐器音色刻画出来的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征,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二、认识故事人物,熟悉描写它的音乐。

师: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交响童话故事,名字叫《彼得与狼》。这是由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放幻灯片)。这个故事和以往的故事不同,它是用音乐来讲述的,这样的音乐体裁就是交响童话。(幻灯片介绍交响童话)。在这个故事中有七个主人公,每个主人公都有他们各自的音乐,你想完全明白这个故事,就一定要先知道这些音乐。下面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这七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七个人物的头像,并播放它们的相关音乐)

三、欣赏《彼得与狼》

师:一天清晨,在一个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公相遇了,于是发生了下面的事:少年彼得与他的好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子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的来了,吃掉了小鸭子,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套住了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下面让我们赶快来听听音乐是如何讲这个故事的。(听,多媒体出示音乐和动画)

四、通过音乐游戏,回忆主题,辨别乐器音色、熟悉各人物性格。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住了故事中几个人物,回忆一下,以下播放的音乐描绘的是

谁?(进行游戏“猜猜看”)

师:你觉得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生:小提琴。彼得是机智勇敢的)……(多媒体出示:小提琴特性,人物性格)

师:老师很喜欢彼得的机智勇敢,把他的旋律记了下来,让我们来唱一唱。

师:让我们继续下面的游戏吧。

五、复述音乐故事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简单的讲一讲这个故事吗?(老师根据学生讲的播放音乐片段。)

六、小结:每一个故事都会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七、布置作业:把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彼得与狼教案 篇4

1.大家好,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羊村的小羊们在做什么呢?(观看课件)

2.介绍题目:点击喜羊羊画面(我们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什么是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是用交响乐讲述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3.下面,我们跟随喜羊羊,一起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一、介绍故事中的角色和相对应的乐器 1.介绍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提问:故事中都有谁?学生回答:彼得、猎人、爷爷、狼、鸭子、小鸟、小猫。

教师总结:一共有七个角色,三个人物,四个动物。

2.介绍故事中角色相对应的乐器,点击喜羊羊,(故事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喜欢谁就请点击它,体验他们的不同吧)a.观看视频,彼得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彼得的声音是四种乐器的合奏,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合奏,简称弦乐四重奏。b.观看视频,听一听,感受彼得的主旋律。

c.观看视频,猎人打枪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猎人打枪的声音是用定音鼓演奏的。

d.观看视频,爷爷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爷爷的声音是用大管演奏的。

e.观看视频,再次欣赏,大管是怎样演奏的?

f.观看视频,狼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狼的声音是用三只圆号演奏的,它的声音阴沉,让我们感觉狼是一个可怕、凶恶的角色。圆号是唯一一个用左手演奏的乐器。g.观看视频,圆号是怎样演奏的?

h.观看视频,鸭子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鸭子的声音是用双簧管演奏的,它的声音悠扬,就像摇摇摆摆的小鸭子。i.观看视频,猫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猫的声音是用单簧管演奏的,它的声音是用断奏演奏的,就像轻轻跳的小猫。

j.刚才介绍了单簧管,也介绍了双簧管,这两种乐器有什么区别呢? k.教师小结:单簧管全身很黑,又称为黑管,它是有一个簧组成的。双簧管的嘴尖尖的,细细的,它是有两个簧组成的。

l.观看视频,小鸟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它是用长笛演奏的。

3、角色和乐器的连线题(把角色和相对应的乐器连连看)

三、乐器的渗透

1、考眼力,大声的说出你所看到的乐器名称。

2、所有的乐器合在一起,按照它们的材质不同,可以分为四类,木管组,弦乐组,铜管组,打击乐组。这些乐器统称为西洋管弦乐队。

3、西洋管弦乐队图

4、西洋管弦乐队简化图 教师小结:乐队中每一个乐器都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它是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最前面的是弦乐组,第二个是木管组,第三个是铜管组,最后一个是打击乐组。

四、交响童话的完整欣赏

1、故事中每个角色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出现的,请拿出一只笔,一张纸,记下每一个角色的出场顺序。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提问:故事中角色的顺序是怎样的?(彼得,小鸟,鸭子,猫,爷爷,狼,猎人)

4、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们,请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应的答案,如果答对了,会直接进入下一题。记住,限时50秒。准备好了吗?请点按开始钮开始吧。)

五、欣赏不同剧目的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这一童话故事受到世界各个地区的小朋友喜爱,因此,被制作成不同的剧目进行演绎。

1、芭蕾舞剧 彼得出场,苏联的芭蕾舞团演出

2、木偶剧 彼得捉住狼 意大利的阿巴多指挥,贝尼尼演讲的木偶剧

六、下面,请欣赏有我们学校的同学们改编的童话剧《彼得与狼》

八、总结下课

音乐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八五五农场学校小学部

教案音乐欣赏《彼得与狼》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童话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 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 活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 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故事要简捷)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 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 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 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当然这些画并不象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三、小结。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 色。

课后反思:

网课《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篇6

彼得与狼

一、教学内容:人音版音乐第八册第五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认识部分西洋管弦乐器、听辨其音色,培养学生对西洋管弦乐的兴趣。

三、重点: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相对应的乐器。

四、难点:听辨部分西洋管弦乐器的音色。

五、课前准备:电影课件、幻灯片、乐器实物。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欣赏音乐《卡门》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吗?

生:知道(不知道)

师:刚才这首音乐叫《卡门》,是一首交响乐曲,由西洋管弦乐队来演奏的,西洋管弦乐队中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乐器,正如你们刚才看到的一样。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其中包含的一些乐器名称来?

生:(畅所欲言)------

师:有没有同学学过西洋乐器,请上来为大家表演一段?

(请会演奏的同学表演)

2、师:你们知道的真多!(或你们真棒!)在你们刚才讲过的乐器中,每一种乐器的音色都不一样,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也不同,所表达的情景也不同,在《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来体现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彼得与狼》这部童话故事吗?

生:没听过。

师:想不想听?

生:想!

(请同学们安静聆听故事)

3、师: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树林边,有一间小屋子,屋子里面住着一位老爷爷和一位小孩子,这位小孩子的名字叫做“彼得”。“彼得”是一位勇敢的孩子,他天天都想着到树林里面去打猎,但是爷爷不给他去,认为他太小了,会很危险的,如果遇见大灰狼哪可怎么办?可是彼得不这样想,一天,彼得趁爷爷睡着了,偷偷拿着枪就往树林跑去,他出门时忘了关门,小鸭子也跟着就跑了出来,树上有一只小鸟,小鸟看到了彼得,高兴的叫了起来。这时,他们发现草丛里有个神秘的东西在动,那是什么呢?(停顿片刻)

师: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下面请看影片《彼得与狼》

4、(播放影片《彼得与狼》中间部分,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师:同学们,刚才这段影片中,介绍了哪几个角色啊?请你们回忆,分小组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生:彼得、爷爷、小鸟、鸭子、猫、狼。

师:对了,这六种角色的特征各不同。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他们的形象,或者用动作模仿他们。

生:(自由发言)——(幻灯片显示答案)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些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这部交响童话中,作者用不同的音乐来体现他们的,而这些不同的音乐又是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的。你们想知道作者选用了什么乐器吗?

生:想!

5、师:下面老师根据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播放音乐,请同学们仔细听辨,猜猜它们都是些什么乐器。

(播放角色音乐课件,让学生听辨乐器,每听一种就让学生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老师不作结论,请同学们把自已的答案记录下来)

师:听完了,同学们都有不同的结论。你们想知道《彼得与狼》中的结果吗?

生:想知道。

师:请看大屏幕,边看边对照自己判断的结果。

(播放影片开头部分)

小结:(幻灯片展示)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

6、师:同学们,刚才这段短片中讲到了六种乐器,下面老师要补充一种——圆号,故事中用它来吹奏狼的音乐。这七种乐器都属于西洋管乐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七种乐器。

(播放幻灯片,介绍乐器特点,听辨音色)

师:小提琴---长笛---双簧管------

(学完以上七种乐器)

7、师:讲完了这么多有关乐器的知识,有同学不禁要问:《彼得与狼》后面的情节是怎么样的?急着要知道结果,是不是?

生:是啊!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影片。

(把音乐关掉,观看片刻。)

生(问):为什么没有声音啊?是不是坏啦?

师(接着说):没有坏,是老师特意关掉声音的,没有音乐的影片,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生:不好看、不生动、郁闷------

师:可见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希望同学们观看影片时,不要忘掉音乐,要结合音乐的变化来了解剧情的发展。

(继续观看影片)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的欣赏,我们学习到了七种西洋管弦乐器,其实啊!故事中的那些角色,不单可以用以上七种乐器来表现,也可以用其它乐器来表现,请同学们回家后,听一听,想一想。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好吗?

生:好啊!

8、师:最后,我们再听一首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然后下课。

(播放VCD,老师指挥,同学们跟随音乐律动。)

电影课对课教案设计

《彼得与狼》

目:音

执教:黄祥哲

网课的教学反思 篇7

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在学校、年级、语文组的共同努力中下,从2月10日开始,我们进行了整整10周的线上教学,这是一个陌生的课题,再加上信息技术水平的缺陷,我们从第一天上课时的小心翼翼、忐忑不安、手忙脚乱、不敢下手到现在的应对自如、成竹在胸、灵活多样,得心应手。这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挑战,也让我们有了些许突破。这两个月的线上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思考,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思考中走向成熟……

现在长达两个月的线上教学结束了,我们将一些经验收获和问题困惑都小结一下,也许有些想法、做法是稚嫩肤浅,很不成熟,不值一提,但终究是我们自己的实践所得,姑且总结一下。

经验与收获

一、学生管理方式分层分类,因材施教

全年级千人左右,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将全年级分为6个班群,分别是A班智慧群、B班英雄群、C班联盟群、D班奋进群、E班精英群和F班志远群。各群在线上直播课程正式开始之前,由学生自发“接龙签到”或“发语音诵读签到”来告知科任老师他们已做好听课准备。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则采用随机点名、学生现场“连麦”、视频对话、抽查拍照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据汇总情况看,能做到每班每课全员参与,不落一人。

二、学生学习内容精讲高效,超前推送

年级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学,要求科任老师提前一天给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单(导学案)、预习内容的微课视频等,让学生学在前面。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通过语音视频打卡、笔记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为了保护好学生的视力,科任老师尽可能在15-20分钟内讲解完核心知识,让学生有所领悟,教学内容力求精要、“纯干货”。“鼓要打到点上,笛要吹到眼上”,一节课完成一两个学习任务最佳。学习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去设计,表述要简洁而明晰,情境要生动而活泼,学习路径要准确而具体,让学生能够清楚知道如何去做。

三、学习形式创新多元,德智并进

两个月来,我们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分享屏幕、语音加画面、直播与录播相结合、QQ与钉钉相结合等等。我们根据课型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

(1)新课的教授,采用“直播+任务单(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将每课的任务单(导学案)或录制好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直播授课为了让老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互动,可以是面对面、声与声互动,也可以是平台上利用文字、投票、测试工具的无声互动。老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较喜欢的启发、探究、体验等方式,触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及时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习题课、单元测试、专题性的讲解课,可以采用发送语音加画面讲解,推送提前录制的习题讲解视频和名师优质资源课到群里,学生下载后可反复收听收看,老师在线答疑即可。

(3)教育教学两不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生命及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处处皆学习,结合近日疫情,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综合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应时应景进行生命教育,教他们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规划人生。布置专题阅读任务,推送心理疏导视频,召开线上主题班会课,收看新闻联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搜集和整理疫情相关材料(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既要读课本,更要读社会。

两个月的网络教学,我们各个学科都设计了不少开放性的作业。如语文学科让学生结合当下疫情,为社区撰写宣传标语。基于社会及学生自身,进行写作训练:“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前人身体力行将“生命”内涵不断丰富: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奉献型生命观,如刺客们;有怀才不遇、愤懑而终的牺牲型生命观,如屈原、贾谊;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型生命观,如李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型生命观,如苏轼、范仲淹……学校国旗下演讲主题是“我这样看待生命”,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请统一使用“尚德中学浩晨”称谓。”英语学科让学生撰写“疫情倡议书”;

政治学科让学生搜集整理“疫情发生后国家都有哪些防控措施”并撰写小论文;生物学科给学生详细讲解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历史学科则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严重的疫情事件”……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展示;安排教师、邀请区内的心理专家和相关专业的家长开展疫情期间线上系列讲座、分享周围故事,并让学生撰写听后感,观后感等。

四、课后作业反馈及时,落实到位

适当的作业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和检验线上教学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线上学习的信心。老师们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的各种功能和小程序(QQ的作业布置平台、群课堂、一起看,钉钉的在线课堂、班级树,还有超级表格平台等),本着方便、高效的原则布置课后作业及相关训练检测。客观性作业(选择题)可采用平台自动批阅(超级表格平台)、随后群里发布正确答案的方法,让学生开展自评自阅,老师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汇总出来,再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主观性作业(课堂笔记、小练笔、作文)可通过学生拍照上传作业平台、教师批阅或师生线上交流讨论、互评互学等方式展开。

例如,本人在钉钉群里讲授了《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直播课,结束后在作业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孔子很强调“信”,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可他并不是片面地、无条件地推崇“信”,试结合以下材料谈谈孔子所说“信”的原则,写300—500字以内小论文。通过QQ班级群,让学生在群里讨论并在作业平台上传手写的作业,全批全阅,并将标记为“最优秀”的作业分享到班级群内供全体学生学习,最后在群内公布详细答案。如果还有同学存在问题,老师再进行个别在线辅导。这样的作业运转方式既能有效达成作业的训练目标,也能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操可作,易管理。

问题与困惑

大家普遍认为,线上教学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它还是有它的局限性:

1.直播课上我们看不到每个学生,无法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地进行听课效果反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课堂管理。另外在直播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点名提问某个学生问题,了解他的思维状态,只能是学生有疑问了“连麦申请”,而且一次只能连麦一位同学,不能实现小组交流,这样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有限,让老师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而去调整授课步调。还有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因为没有了现场教学,老师无法约束管理学生,这些孩子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玩游戏、挂网、听音乐、看小说、聊天,甚至出现中途离开课堂的现象,而老师也无法及时制止,这样的话,教学效果势必不好,时间一久,那些自律的学生和不自律的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2、由于同时在线使用平台的人数过多,平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崩溃。学生基本上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硬件登陆该平台系统学习对应的课程。例如,我带的班是A群智慧班,一共138人,融合了4个班学生,每个班约40人,而中小学上课时间都比较集中,所以网络平台经常出现平台卡顿和崩溃情况,学生时常被挤出“网络教室”,教学内容与过程难以有效推进与完成,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线上教学对学生视力影响很大。线上教学应用电脑、手机等设备授课,对学生视力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各学科都采用线上传授的方式,就意味着学生每天要在电脑或者手机前至少6-8个小时,这会对视力甚至身体健康造成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定量课堂观察下一篇:软件工程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