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中国人民志愿军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推荐10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消灭平康和金华之间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敌军和我军之间有三千多米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冲击下,必会造成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迅雷不及掩耳采用隐蔽作战,在战斗的前一天夜里,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谈何容易啊!临行前邱少云立下了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杂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下来。12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邱少云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最后的胜利,他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定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士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地向敌人冲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全部歼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满怀喜悦,共同庆祝四川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在百忙之中拨冗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光阴荏苒,忆往昔峥嵘岁月。70年前,我国话剧运动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在成都郫县吉祥寺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随着历史的发展,学院相继更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我国首批6所本科音乐学院之一。
学院现有两大校区,占地面积1155.7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561.40㎡。有19个专业教学系(院),17个专业,77个专业方向。拥有音乐学、美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在校生16000余人,专任教师812人,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
70年来,学院艰苦奋斗、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学院抓住机遇、不断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音乐学科为龙头、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院牢牢把握综合协调、不断创新、既做大又做强的办学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院始终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学院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在最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我院共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为进一步完善学科层次,2009年,学院还与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文学与音乐传播艺术专业博士生。
学院不断扩大教学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30多所艺术院校和团体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多个艺术院校和团体签署了合作协议,还成功举办了2003国际现代音乐节、2003中德音乐院校院长论坛、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2008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打击乐重奏作品比赛等活动。
学院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青年教师业务考核、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此外,学院还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等一批堪称师德表率的优秀教师,先后有20多人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进修学习,有数十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留学或进修。近十年来学院公派出国人员100%归国返校。学院成立了廖昌永大师工作站,聘请了谭盾、郎朗、阎惠昌等一批著名音乐艺术家为我院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业教学和学术交流。
学院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宗旨。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两万名学生。一批知名校友活跃于国际国内艺术领域,如:钢琴教育家但昭义,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朱世瑞,旅美歌唱家范竞马,旅德歌唱家赵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歌手张迈,著名演员刘晓庆等。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突出。文化部攻关科研项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1999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腔葫芦埙的研制》先后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2007年,科研成果《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拉忽雷的研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光祈研究是学院的特色研究项目。2008年,李岚清同志在我院学报《音乐探索》发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一文,2009年4月,又专程来到学院举行了中国近现代音乐专题讲座并聆听了专场音乐会。今天上午,由学院整理编辑的,迄今为止国内编著最为完整全面的《王光祈文集》(共三卷五册、330余万字)举行了首发仪式,意义深远。
学院师生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和评奖中,屡获大奖,共有5447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205项,其中,国际奖项607项,国内奖项4418项。(截至2009年9月)创作及设计方面:胡小鸥获2006年肖斯塔科维奇国际作曲比赛优秀作品奖、第六十二届美国作曲家论坛颁发的克里斯托弗和斯蒂芬·卡斯克作曲基金奖、2007年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节作曲大奖;郭元获2005年鲁托斯拉夫斯基国际作曲比赛第五名;贺承、周东获2005年意大利国际工业设计“IMM奖”;刘锐、贺承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德国工业设计最高奖“红点”(Red Dot)艺术表演方面:吴驰获1996年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第二名空缺);李云迪、陈萨分获2000年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四名;文薇获2005年第九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宁峰获2006年第五十一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在2005-2009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快乐女生等大众喜爱、社会关注的比赛中,李宇春、谭维维、何洁、魏晨、王铮亮、潘虹樾等师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共获20个奖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作品奖5项)。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项。2001年-2009年,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18项(终身荣誉奖1项、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7项、优秀奖4项、特别奖1项)。在刚刚落幕的200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我院学生韩炜及教师秦海波领衔的SKY组合分别获得男子组和组合组两个金奖,在2009CCTV民族器乐大赛中我院学生曾河获古琴专业中青组银奖,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学院选送的作品荣获民族民间舞作品银奖、最佳服装奖及优秀组织奖。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守岗位、奋起自救,共同维护了校园稳定,确保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全院有近千名师生自发地深入重灾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学院师生积极创作,以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鼓舞抗震救灾军民的斗志。学院组建的“共产党员在一线”演出慰问团,派出多支小分队深入绵阳、德阳、什邡、江油、安县、绵竹、北川、映秀、都江堰等地进行了数十场慰问演出,给当地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带去了精神食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七十年,拼搏奋进,回望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院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四川音乐学院才能取得今日的辉煌。
七十年,弹指一挥,回顾过去,我们怀念川音的老一辈领导,怀念故去的川音前辈,怀念故去的川音校友,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和关心帮助,才奠定了川音发展的基石。
七十年,辉煌已铸,展望未来,四川音乐学院要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四川“文化强省”,为“两个加快”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把川音建设得更加美好!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向在座的各位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川音的明天更加美好!
斗转星移,精神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中汲取在新时代奋进的伟大力量,不断开创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要在爱国主义精神中汲取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无比鲜明、无比闪耀,在新时代更需要这种鲜明闪耀的精神。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了维护边疆和平稳定,捍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迈上了新征程,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把爱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心底,落实于行动。牢记国家安危就是每个人的安危,国家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主动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融为一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只要十四亿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坚定道路自信 夺取伟大胜利
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段话内涵丰富、高度凝练、鼓舞人心,其鲜明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根本立场、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方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就是要更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的历史伟业高度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三个坚持、一个全面、两个不断”,既是总结历史的深刻启示,又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示,深刻揭示了70年来我国取得“史诗般的进步”的根本原因,再次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启示我们:前进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团结之路和奋斗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胜利之路。沿着这条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在了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然而,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实践探索过程充满艰辛。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历史充分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团结之路。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致辞时指出:“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团结的力量来自人民有信仰,有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团结的力量来自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汇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奋斗之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创造。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奋斗者的舞台。前进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挑战,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以想见,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风险和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校(行政学院)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定位,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要突出抓好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等关键环节,巩固深化机构改革和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着力解决政治上、作风上、工作上的突出问题,力戒干部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化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教育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开启壮美新征程
2019年10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饱含深情,不仅对过去进行了重要总结,更吹响了向复兴伟业进发的行军号,成功开启一段更加壮美的新征程,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性文献。
一、创造奇迹七十载
遥想70年前,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解放后,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目标继续迈进。
70年来,中国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真可谓沧桑巨变、换了人间!比如经济上,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4倍,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奇迹。2006年以来,如椽 巨笔整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引擎。政治上,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历史飞跃,创造了政治长期稳定的奇迹。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制度运转稳健,人民群众对党高度认同。70年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减贫奇迹。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此,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
有实力才能自豪、才有自信。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总书记所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是何等的豪迈和自信!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最强音:不管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中国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二、明确要求再出发
中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在这个重要时刻,明确前进道路上的要求,不仅必要而且及时。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7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领导。新中国70年来之所以走得稳健,和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密切关联。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牢牢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个坚持”,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为继续前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依靠力量和明确方向。
二是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我们党一直在努力。在毛泽东艰辛探索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大家庭。此后,我们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政策,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尽管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我们依然坚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一定会迎来祖国的完全统一。
三是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此后,我们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进新时代,我们明确表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这些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的大战略大思路大情怀,必能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
四是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关键。人民军队为人民,天职是保家卫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防军队建设在新时代得到革命性重塑,战斗力显著增强。70周年阅兵就全面展示了党领导下的人民部队是威武之师,是捍卫国家利益的钢铁长城。要在坚持党指挥枪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
三、团结奋进新时代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迎接美好明天,全体中华儿女必须团结起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团结就是力量。历史已经表明,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新征程上,要高举团结的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大团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有国才有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目标不会自动实现,梦想等不来、喊不来。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必须牢记为民初心、担起历史使命,为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焕发亿万人民的坚定信心和奋斗激情。“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总书记对人民的尊崇和热爱,宣示的是人民政党根本的政治立场,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治优势。总书记强调,前进征程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昨天已经写在史册上。无论是废除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还是取消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无论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构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千方百计消除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贫困人口,还是竭尽全力把近14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深谋远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困难挑战面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这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作为核心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成效,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结果,也是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的检验。
今天,“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条“大路”说到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今天正在创造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制度创造和制度架构,承载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荣使命,如椽巨笔公号整理,也确保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人民的创新创造正在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当惊世界殊”的伟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清单”不断被拉长和扩容,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文化、生态等需求,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而这个基石就是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重要法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奠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矢志未改的恒心信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底气勇气。
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的历史跨越。中国历史巨变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取得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而显著的优势,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是一条成功之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强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最高政治力量,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领导是搞好国家治理的根本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共同目标而奋斗。我国自上而下的严密组织机构,对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等重大政策的贯彻执行,能够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雷厉风行地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独特优势。我国的现有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广泛、更现实的权利,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使国家治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协商民主、聚焦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如椽巨笔公众号整理,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使国家治理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二、国家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种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或优越性,不是看它设计得如何完美,而是看它能否给所在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它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秩序、促进和谐方面发挥的作用如何。国家治理效能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在诸多衡量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标准尺度中,人本、活力、公正、法治是其中的四个重要方面,可以从这四个维度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
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把关心人、为了人作为国家治理的目的。为什么治理,怎样治理,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宏观框架内,充分利用现有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等既有条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各类治理实践之中,把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实现人的理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制度机制设计和各项治理措施上加以全面落实。
活力,即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的直接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公正,即促进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追求,也是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重要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全社会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之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国家治理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衡量治理效能的重要指标。只有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公正制度体系具体化为国家治理实践中的措施和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建共享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制度的优越性。
法治,即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活力和持续的动力,又要保证它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法治为国家的正常运行和活力的释放提供正确的“轨道”和秩序,确保活而不乱、运转有序。依法治国要求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保障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使人民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
在国家治理的四大价值追求中,“人本”关乎国家发展的目标导向;“活力”关乎国家发展的动力机制;“公正”关乎国家发展的平衡和谐;“法治”关乎国家发展的秩序规范。只有在国家治理中把这四大价值追求落到实处,才能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和释放出来的,需要通过完备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挥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完善治理体系。总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有独特优势、适应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包括加强制度建设,补充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配套的具体制度;推进制度创新,改革不合时宜和“边际效应减弱”的原有制度;优化制度结构,加强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产生制度合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提高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治理能力不行,再好的制度也会因得不到有效落实而难以发挥作用。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有效运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充分地发挥。
理顺治理关系。要进一步理顺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着力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治理方式。必须加强实践探索,创新治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利用德治、法治等多种方式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全面提高治理水平。
三、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制度自信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制度自信。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同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相比,我们的制度还存在不足,还没有成熟定型,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挥更大优势。
二是多元共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国家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以确保国家治理坚持正确方向、形成治理合力。只有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增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集成效应,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如果说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现代治理文明的共性要求,那么,坚持党的领导则是我国国家治理文明的独特亮点。
三是民主协商与凝聚共识的关系。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协商民主的真谛,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协商是为了凝聚共识。广泛凝聚共识,才能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在发扬民主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势。
四是尊重权利与维护秩序的关系。社会大局稳定,是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顺利推进国家治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有公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全社会同心协力维护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使权利成为秩序之下的权利,使秩序以维护权利为目的。要把尊重权利与维护秩序纳入法治轨道,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五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法治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仅靠法治这一手是不够的。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综上所述,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显制度优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道。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
独立自主走好自己的路
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道路”。
道路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作为中国革命“上篇”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的“下篇”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这又是一个“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的历史大考,是更加伟大的大考,是更加艰险、更加严峻的大考。一开始只有苏联的经验可供借鉴。随着苏联模式弊端逐渐显露,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们后来逐渐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在卓越而艰辛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历过严重曲折,这些历程,都印证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的历史必然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汲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准确判断和把握和平与发展世界大势的基础上,果断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总书记曾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17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用勤劳和智慧换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指引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伟大的鲜活的实践中生长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条路根植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反映了近14亿中国人民的意愿,如 椽巨 笔整理,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在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不泥古、不媚外、不迷信、不教条、独立自主、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正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新中国70年,中国人民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世人惊叹的成绩单。新中国成立之初,即面临严峻的经济考验,生产萎缩,交通梗阻,失业众多,民生困苦。据统计,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到亚洲人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足印度人均57美元的二分之一。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起步晚、落差大,但中国却从极低的起点、以极快的速度驶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为什么能?答案无疑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见证了新中国70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实践以有力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之路,是指向中国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一些势力不愿意看到我们走自己的路,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一些西方国家,总是想方设法对中国进行围堵,企图阻滞中国的崛起。然而,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和平崛起的势头非但没有停滞,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风景这边独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总是把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归咎于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制度,按照他们的说法,只要中国走他们的发展道路、照搬他们的制度模式,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事实是,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采纳了西方发展模式,结果带来的却是党争纷起、经济衰退、社会动荡、阶层撕裂,乃至国无宁日。这些事实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信心。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胜利的新里程。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只要我们能够满怀走自己的路的勇毅和坚定,把国家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必将书写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新辉煌。
一、铭记历史,爱护和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
70年前的今天,鸭绿江畔响起雄壮的军歌,一队队人民志愿军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勇敢走出国门,为挽救邻邦的安宁、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为保卫新中国胜利的成果,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是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不可一世的所谓联合国军,根本没想到中国会出兵朝鲜,根本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后来不仅自己承认“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二是确保了亚太局势趋稳向好。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底线思维,坚守和平导向,坚持斗争到底,在打打谈谈中,用打的成果确保谈的主动权。实现了以战止战、推进和平的目标,为东亚局势的和平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三是保卫了祖国的和平安宁。新中国在刚刚建立,经济急需恢复的情况下,毅然参战,全国人民踊跃支前,志愿军战士全力以赴,血洒疆场,抒写了壮丽的史诗。舍得一拳出,以免百拳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说得好,“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你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作为华夏儿女,有国才有家。要把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贡献。
二、振奋精神,缅怀英烈,不断从前辈事迹和精神中汲取营养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志愿军付出了代价和牺牲,也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不忘初心使命
接续奋斗前行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7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祖国70华诞,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重要时刻,更是一个开启历史的重要节点,振奋人心的讲话、整齐划一的阵型、铿锵有力的步伐、威武严整的军容、高新精尖的武器装备,让我倍感振奋、倍感自豪。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正确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是一次深刻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的主题教育,更加激励我们不忘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前行。
总书记的讲话是新时代重整行装再出发的集结号。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翻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而又无比辉煌的奋斗史。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从南湖的红船上起步,肩负起“救国”的重任,将一代代有识之士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一个山河破碎、苦难深重的中国获得新生。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革命牺牲的中共党员烈士,有名可查的就有370万人。也就是说,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有370名共产党员牺牲!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70
年披荆斩棘,70
年风雨兼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2019
年
月
日,在庆祝建国
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
年风雨历程、伟大成就、辉煌变革和历史经验,为我们指引了前进动力和方向。聆听这一时代强音,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豪油然而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牢党员的理想信念,以新气象、真担当、真作为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拼搏,用实干向共和国
周年华诞献礼。
一是铸魂固本,秉持忠诚之心。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对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坚守,是每名党员必须一生恪守的诺言。没有理想信念,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党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诚于党。要自觉加强对党
章党规,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铸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打牢信仰之基,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是情系百姓,秉持为民之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走出机关问民意,深入基层查民情,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要一点一滴为群众办实事,一言一行为百姓解忧愁,一举一动为民生添温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让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足。
三是勇挑重任,秉持担当之心。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员合格不合格,优秀不优秀,一个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尽职尽责,遇到事情是否敢于担责负责。作为党员干部,要敢想敢为敢担,牢固树立“无功即是错、无为也是过”的观念,坚决摒弃消极心态,不能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迈开步子攻坚克难,做到平常时期能看
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能够让这位英雄如此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一篇题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文章。这篇曾被收录进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小了解到了在朝鲜战场上所发生过的那段往事。
这篇著名的文章出自于新华社记者戴煌的笔下。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这位老军事记者依然清楚地记得文章的采写过程,因为,这是一篇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追寻回来的特殊的文章。
戴老回忆说,1952年1月26日,朝鲜战地寒风凛冽,我正在靠近平壤一个小山村里的志愿军415团采访,突然接到总分社打来的电话,让我尽快赶到141师去采访侦察连文书罗盛教为抢救掉进冰窟窿里的一位朝鲜少年而牺牲的事迹。
从415团到驻扎在成川郡石田里的141师有一百多里地,当时,春节将近,到处都是冰天雪地,路不好走,部队又无法派车。团政委刘玉堂建议我骑马去,虽然我驾驭战马的技术很糟糕,但是,为了争取时间,我还是同意试试看。结果,上马后没跑多久,我就被摔了下来,一只脚还被那只铜脚蹬扣得紧紧的,怎么挣也脱不开。整个身子擦着地面,被拖了好远。幸亏身上穿的棉衣比较厚,路面上又有一层厚厚的积雪,除了那只脚脖子有些酸痛外,并没有受什么伤。
暮色苍茫时分,我赶到了江东附近的139师师部。经了解,当夜没有北去的汽车,至于第二天夜晚是否有车,也还是个未知数。由于任务紧急,我不能白白地等待下去,于是,次日一早,我决定步行赶路。
鉴于在解放战争中,前线记者的伤亡数字相当惊人。抗美援朝一开始,新华社就作出了新规定:前线记者不得再随意跟着突击部队猛冲猛打。战斗正在进行时,只能到师指挥所;战斗间隙中,才可以到团里去。然而,这毕竟是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立体战争,除了原子弹,别的什么武器都用上了。尤其是在志愿军出国作战之初,各部队大踏步地穿插迂回,常常与敌军犬齿交错地展开恶战,这就无所谓哪是后方,哪是前线,哪是万无一失的安全之所。
139师政治部主任从我的安全考虑,劝我等两天赶上汽车时乘车走。然而,在我的坚持下,他只好让步,并派一个警卫员陪护我步行。
为缩短行程,我决定不再绕弯子走大路,而径直翻山越岭。爬了几座小山头,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我的左脚掌和五趾剌痛难忍。这是1947年冬天,在苏北盐南战役中,因为整天泡在冰水里被冻伤而落下的毛病,一遇热,这只脚就象被针扎锤击,从脚掌骨往心眼里钻着疼。看到我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陪伴我的警卫员就伸手拽我腋下的皮大衣,说:“您把大衣给我”。我没有给他,因为他不但也掖着一件皮大衣,还带着一支冲锋枪;单是那两只铁饼般的圆弹盘,就有十好几斤重。“那您就歇歇吧!”我摆摆手,脱下棉军帽,继续向前走。
1946年深秋,在苏北的一次战斗中,我曾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由于错过了采访时机,我不但落得个劳而无功的结果,还失去了采写一条优秀新闻的机会。那次教训使我认识到,在风云莫测,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每进行一次战斗,谁也不能保证在战斗结束后,还能和谁再见上一面,在这样的环境中采访,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争分夺秒地抢先获取有可能最先失去的材料。
当时的朝鲜战线虽说相对稳定,在后方休整待战的部队秩序井然,然而,谁也不敢保证,无时不见的敌人的飞机,会不会突然轰炸罗盛教烈士所在的部队。
在恨不能一步赶到141师的紧迫心情中,我们翻越了一个又一个白雪皑皑的山头。遇到陡滑难爬的山坡,几乎完全是那位小战士拽着我向上爬。终于,在27日夜里到达了石田里寺洞山下。第二天,我晋谒了仓促堆成的罗盛教烈士的土墓,拜读了罗盛教的日记和书信,访问了崔滢和他的父母乡亲,以及罗盛教生前的战友。第三天,我对烈士怀着极为崇敬的心情,写成了一篇通讯和一条新闻,并拍了不少照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一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我们作为马院学生,不仅要自觉学习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主动做好践行者,还要争做传播者和推动者,讲好抗美援朝故事,传递伟大精神力量。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2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带我们追忆了抗美援朝战士的英勇行为,给我们展示了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和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一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国家安宁,让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这篇底气十足的讲话,振奋了我们的内心,可谓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里程碑。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居安思危,维护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捍卫的国土和民族尊严;在新时代,我们更应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3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习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70年前,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4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对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对现今的世界潮流趋势也有重要的意义。从战略决策到战争的胜利,从热战到冷战,中国始终坚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如今发展中的中国也受到世界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层层包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冷静分析现今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力地稳定国内形势,准确指明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内和国际方向。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5
今年适逢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回想起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出国作战,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习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要永世传承。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中国才能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从而安心地搞经济建设,才会取得如今的建设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6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向全世界庄严宣示,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历史一再证明,侵略者、挑衅者最终会以失败收场,中国人民不挑事,也不怕事,不好惹,惹翻了是不好收拾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先辈们浴血奋战为我们奠定的美好生活基础,是任何力量都动摇不得的,任何图谋霸凌中国的尝试,先辈们不答应并为此前赴后继,坚决抵抗,作为后辈的我们当然更不会答应!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7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今天的意义在于: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期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式日益复杂、挑战风险日益增多的情境下,敢于和善于进行伟大斗争,敢于和善于以弱胜强。新时代条件下的中美博弈才刚刚开始,二者之间将是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时而激烈对抗,时而缓和。博弈的性质,实质上是国际资产阶级与国际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霸权主义、零和博弈与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之间的斗争。70年前,中国在极其落后、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敢于亮剑,不怕战争,那么在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条件下更是如此。
同时,应清醒认识到,敢战、善战是为了和平,是为了发展,做好战争的完全准备是为了不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始终认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始终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8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中国志愿军战士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所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要不断学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观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9篇9
彭德怀同志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一切正义的战争,由于政治的进步,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战者士气高涨,从而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反之,非正义的战争则因为其政治上的孤立,失道寡助,军队士气低落,而最终归于失败。
朝鲜战争中,美国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出兵,并疯狂叫嚣: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国军民以深厚的国际主义情谊、饱满的爱国热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迅速投入了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尊严、捍卫社会主义道路、捍卫正义的战争中,斗志昂扬、不畏强敌、敢打必胜,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树立打赢信心,胜利永远是属于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民军队的。首先,我国的性质和一贯在国际上奉行和平自主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其次,战争是敌对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这种综合性的对抗往往以人民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战争中,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运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道义的方式支持战争,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战线的群体力量,增强战争的潜力和实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再次,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强敌干涉。必然会遭到全世界正义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强烈反对,必然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必然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人民战争正是我军优势所在,是战争的持续力和后备力所在,这就注定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70年,“变”的是时代、是历史发展。中国人民凭借着艰苦奋斗,把国家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即将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主义大国,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伟大复兴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味地保留着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一成不变的思想,终将被历史淘汰。站在新的起点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我们进行具有新时代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面对不断变化的各种各样形势,必须坚持以变化的、发展的眼光来统领伟大斗争;面对科技、经济、互联网、意识形态等领域带来的各项挑战,唯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回击、不断反抗、不断战斗,打赢这些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走好自己的道路。
70年,“不变”的是传承、是精神底蕴。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忠诚精神,激励着我们时刻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带头拥抱从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悉心体悟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和意蕴,用心牢记抗美援朝精神的鼓舞和感动,从中汲取不断前行动力,知史爱国、以史为鉴、明史正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实实在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发扬和传承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实际所需。
自觉把握好抗美援朝精神“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新时代抗美援朝精神的变化,时代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不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爱党、爱国、爱民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变。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怎样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怎样汲取抗美援朝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怎样打好新时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应该也是必须变的。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把握好时代之变与发展之变,把握好抗美援朝精神实质没有变,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真正使抗美援朝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散发出新的力量。
★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
★ 看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感悟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
★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650字
★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心得
★ 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
★ 抗美援朝观后感
★ 抗美援朝70周年个人感悟
★ 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观后感怎么写
【收看中国人民志愿军70周年大会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歌颂新中国70周年心得体会10-06
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优秀作文09-20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09-22
收看警示教育片心得06-2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竞赛试题11-01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语口号横幅10-11
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的优秀观后感10-01
中国建国70周年学生优秀演讲稿,同心共筑中国梦演讲稿07-1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节大阅兵观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