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近义词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离开的近义词(精选15篇)

离开的近义词 篇1

离开的近义词

摆脱:从束缚、牵制、困难或危险等不良状态中脱离出来:摆摆脱

分开:①人或事物不聚在一起:弟兄两人~已经三年了ㄧ这些分开

脱节:①谓事物之间失去应有的联系,互相不衔接:产销脱节脱节

脱离:1.离开;断绝。脱离

远离:1.远远地离开。2.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远离

引证解释

1.同人、物、地分开。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自己又不敢离开这屋子,只急得他转磨儿的一般在屋里乱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坐在散舱里面,守着行李,寸步不敢离开。”

巴金 《灭亡》一:“离开这热闹的人群,便觉得空气寒冷了。”

2.犹脱离。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论语·为政》﹞前后三章言孝,俱贴着人子说,而此章独离开人子说,圣人垂训,必不若是之深刻。”

3.指永别。

赛福鼎《梅园青松·刚强的雄鹰》:“敬爱的 周总理 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

《诗刊》1978年第5期:“当我休假返回 上海 时,才知道 闻捷 已经离开了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4.距离。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今天已经是阴历的十二月初八,离开过年,是一天天的近了。”

5.状态

离开是现在流行的聊天软件QQ的状态,还有在线,忙碌,隐身,离线等状态模式。

离开造句:

1.当年我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2.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母校,升入中学。

3.她下狠心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庭。

4.我在母校读了六年书,现在要离开了,怎能不叫人留恋呢?

5.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她那慈祥的面容还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6.哥哥依依不舍地离开父母,到美国去留学。

7.同学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母校。

8.他离开家已经三年了,至今没有消息。

9.在离开家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妈妈的谆谆嘱咐。

10.离开母校那天,同学们互相勉励,赠言留念。

11.离开了集体,你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顶用。

12.干部脱离群众,就像鱼儿离开水一样。

13.我这次去深圳只停留四个小时,匆匆浏览一下市容就离开了。

14.毕业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

15.她怀着一腔的怨恨离开了人世。

16.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去上学了。

17.做事要有主见,否则离开别人就寸步难行。

18.那位老人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19.冯叔叔下肢瘫痪,离开轮椅寸步难行。

20.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祖母的家。

近义词造句:

1、一七七六年七月四夜,殖官天宣告脱节英国独坐。

2、时代已经脱节了,这是一个被诅咒的因果,而我竟是为纠正它而生!莎士比亚

3、奈特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们认为,劳工市场可能存在“脱节”现象,从而农村劳动力的冗余同沿海城市劳动力的短缺会同时存在。

4、生产成本曾一度与零售价格完全脱节.5、试论大型商业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脱节问题。

6、她俩都一样,行为已经和现实严重脱节了,难道她没有想象到,她穿上护士服就是护士了吗?

7、为解决苗木培育与造林相脱节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苗木定向培育的概念。

8、没有这样的优势被赋予我们这个可怕的脱节的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变得丑陋,越加的好胜,好争吵,专牛角尖,越加的无能。

9、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可将责任推委给理论和实践脱节的设计教育,也可将责任推委给大功利的社会背景,乃至自然界的“丛林法则”。

10、当然,采购与市场脱节,消化呆滞产品机制不够灵活等也会造成大量库存。

11、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12、只要以大众为根底并为大众效劳的革新,才干破坏军阀、政客的权利,才干脱节帝国主义的桎梏,才干真实实施社会主义。使我不说话的仅有方法,只要枪决我,或许拘禁我。

13、她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走向了新生活。

14、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已摆脱三从四德的观念。

15、我们国家摆脱了贫困,开始繁荣富强起来。

16、这次我能摆脱困境,全靠张先生仗义疏财,鼎力帮助。

17、你这样只能坐以待毙,不如想法摆脱困境。

18、他只有奋力冲上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19、耐心等待吧,你会摆脱困境的。

20、经过三天三夜的战略转移,部队终于从敌人的包围中摆脱出来。

离开的近义词 篇2

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计划, 笔者于近期前往上海市金山区就“农民农”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

小赵的“租地小农场”

在乡村小路的一个转弯处, 我们看到几排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农田中, 遂走上前去。走到近前, 一位年约30岁的青年男子正在居住的棚户内分拣蔬菜, 看到有陌生人来访, 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自我介绍之后, 获知这个年轻人姓赵, 他便是这片大棚的主人——一位颇具代表性的“农民农”。

小赵今年30岁, 老家在安徽阜阳农村, 初中毕业后就来到上海进厂务工, 成为了“离乡离土”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2003年, 小赵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彼时, 他的一位亲戚在上海租地种菜, 觉得收益要好于打工, 就介绍小赵也来种菜。早已厌倦了“辛苦有余而所得无几”的打工生活的小赵, 几无犹豫就转了行。这样, 小赵的身份又从农民工变回了农民, 更确切地说是成为一个以在外地承租土地种植蔬菜为生的“农民农”。

小赵一家三口目前在一起生活。妻子和他一起经营着自家的“租地小农场”, 4岁的女儿正在流入地镇上的公办幼儿园读书。平时每隔一段时间会和在老家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报平安, 春节时回家过年。盛夏季节由于气温过高且雨水频繁而不适宜耕作, 此时他也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 每年的“休耕期”加在一起约为一个月。

我们留心了一下小赵的“住宅”。这是一座用钢管和油毡布、石棉板等搭建的低矮窝棚, 生活区与仓库并排而建, 与菜棚也是并列的, 取用工具很是方便。棚内东西摆放有序, 地面也比较整洁。在屋内有饮水机一台, 另有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的天线是放在地上的一个很小的锅状天线, 只能收看到几个本地台, 小赵表示他主要用电视机来看天气预报, 以便于合理安排农活。

关于居住条件, 小赵说村上不允许建造固定房屋, 另外每隔几年就要迁移, 也没有建房的必要。“为什么没有到村里租本地人的房子住呢?”笔者追问道。“租房住条件的确是好很多, 花钱是小事情, 但是不方便干活, 也没有办法看护菜棚。”他说。

一家的收支

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一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 我们决定充当一次账房先生, 替他算一下帐。

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 这位初中毕业生对家里的各项收支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夫妻二人每天起早贪黑忙于各项农活, 种好蔬菜并盼望一个好的收成和行情是他们生活的重心。学校教育和进厂打工的经历似乎并没有使他养成经济核算的意识。

小赵一家的全部收入都来源于种植业。由于产品价格起伏不定, 加上小赵没有记账的习惯, 我们只能把他估算后给出的结果即10万元左右视为他们家的总收入。

关于小赵一家的支出, 我们也替他大概核算了一下。全家一年的主要支出有以下几项:一是10亩土地的租金, 每亩地每年500斤稻谷, 根据每年的市价折算成现金交给“地主”, 去年共计6500元;二是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约2万元;三是大棚、农机具、拖拉机等折旧每年约3000元;四是孩子的教育费用每年约6000元;五是日常生活开销约为1万元;六是雇工约5000元。支出合计约5.05万元。

经过我们的粗略计算, 在一切必要的开销之外, 小赵一家每年的结余大概5、6万元。小赵微笑着答道, “差不多吧”。看来, 我们的结果“虽不中亦不远矣”。

逐地而耕

伴随着土地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而不断被征收或征用, 不断迁徙渐渐成了“农民农”共同的生活经历。古代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今天的“农民农”们则是“逐地而居”, 有媒体基于此将这一现象称为“游耕”。这一背景, 使得租约变动十分频繁, 租约期一般不长。小赵在第一个地点耕作了3年, 目前所耕种的地块租约期为5年。对于租约到期后是否续约, 小赵说自己没有把握, 毕竟“地是人家的, 自己说了不算”。根据当前的市场行情和用地需求, 小赵推测承租农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租金也将会持续攀升。

新型“租佃—劳资—土客”关系

不同于粮食作物, 蔬菜的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作业, 采取温室种植的话, 蔬菜生长的季节间隔大大缩短, 劳动需求就更大。小赵说, 耕种10亩地的大棚蔬菜已经是夫妻二人的极限, 他们平素休息的时间极少。在农忙时节, 特别是一些生产关键环节如栽苗、点花 (由于没有养殖蜜蜂, 需要人工为作物进行授粉) 还需要雇工。

据小赵介绍, 受雇人员多为附近的本地村民, 以老年女性为主,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 年龄大者甚至已年过七旬。据上海市金山区农广校所进行的调查, 上海本地仍在务农的农民呈现“妇女化”和“高龄化”的特征, 他们将之形象地喻为“三个农民两百岁”。他们一般在家闲着无事, 乐意为菜农打工挣些零用钱。菜农们有需要时就会通知她们来做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视工作量而定, 报酬所得每小时4~6元, 较忙时一天差不多工作8小时。

分析小赵和本地村民的身份与角色, 我们发现双方之间存在着三重社会关系。首先由土地流转而形成的“租佃关系”, 小赵是“佃农”, 本地村民是“地主”;其次是雇佣关系, 小赵作为老板雇佣本地村民为他打工;再次则是土客关系, “土”指的是本地人, “客”指的则是小赵等“农民农”。三重关系叠加在一起, 使得双方的共处相对比较融洽, 没有任何一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有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新型租佃—劳资—土客现象的出现, 但对于它的学术研究还较少。这种新现象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可能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访谈最后, 问其今后的打算, 小赵说自己对目前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比较满意, 如果有可能的话, 首选肯定是继续在上海租地种菜。“如果租不到地了呢?”“实在不行就回老家去, 反正将来老了肯定是要回去的。”

一叶知秋?

离开的近义词 篇3

尹吾有一张同名专辑。其中的《出门》歌词来源于卡夫卡,颇可玩味:

“离开这儿,离开这儿,这就是我的目标。”

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诱惑。生活似乎永远在别处。无论你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无论你是否携带了口粮,每个人的心里永远有一匹卡夫卡的马,平时它在马棚安闲度日,不知道哪一天远方就会传来号角,它会载着你开始一场没有尽头的旅程。世上只有一个高更,可以抛弃一切和自己的画笔私奔。大部分人只是想从日复一日的重复里伸出脑袋,到他乡、到故乡去透一口气,然后借着这一口气续命,继续在日常完成自己的功课。

很幸运的,在需要透气的当口,我坐上了一艘驶向远方的邮轮。离开陆地,离开套路,在一场嘉年华式的孤岛狂欢里,在前路茫茫后路茫茫的海风荡涤中,不断迎头撞上自己,昨日的故事被强行打包留在岸上慢慢变成远方的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不见,整個人被强制重启。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邮轮之旅。也许我们不会遇到命中的杰克或露丝,但总可以找到一个时刻,让一个旧的自己沉入海底。在邮轮进入中国10年,邮轮旅游的突然井喷成为一种拥抱,深度抚慰了中国中产的诗意与失重。皇家加勒比更是前所未有地将海洋赞礼号命名仪式放在中国,使其成为全球第一艘在中国进行命名仪式的邮轮。与其说这是皇家加勒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如说是邮轮深度理解和契合了国人身心的按摩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海洋赞礼号的命名仪式是一个象征,作为一艘“来自未来的邮轮”,它重新定义了国人的身心按摩方式。

在一个世纪以前,泰坦尼克号的轰动让它成为了一种衡量单位。所以,海洋赞礼号重达168666吨,被换算为3.6个泰坦尼克号。此船长348米,总共有16层乘客甲板,2000多间舱房足以让4000多乘客舒服度假,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豪华都市。

在任何一个豪华都市里,吃货的心与胃必须得到照顾,皇家赞礼号只有16层乘客甲板,却有18个梦幻餐厅,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美国爱肯餐厅是典型的西餐厅,侍者们有小清新风格的同胞,也有身材火辣一头小辫子的黑妹,还有眼睛深蓝清澈谪仙一样的盎格鲁萨克森。在他们规范到位的服务下,龙虾、鳕鱼、甜点、葡萄酒似乎具有了一种魔力。抬头眺望舷窗外的浩瀚,低头体味烛光下的这一点温暖,你会觉得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其实都在天边,也都在身边。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微醉,慢慢地受到诱惑一般走向甲板,任海风鼓荡裙裾,唯愿这一刻永恒。追来的是侍者,他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些旅客的心不在焉,习惯了微微一笑以彼此舒服的距离和方式归还遗落的披肩。你的独处不被打扰,却有一种贴心的舒服与惬意。

帆船自助餐厅是另外一种体验。几组餐台错落有致,最地道的西餐与最地道的中餐奇异地和谐共处。意面、沙拉、培根,豆浆、油条、白粥,面包与小笼包、豆腐乳与番茄酱,思乡的胃与好奇的心都可以得到满足。同样,这里也是世情人心最好的观察站。每天早上,我都在同样的位置看到一对年约7旬的老夫妇携手用餐。男士总是衣饰俨然,女人总是妆容整齐。他们磨合了一辈子,却依然保持着对自己、对爱人、对世界的郑重与礼节。这是另一个“飞屋环宇记”,每一对夫妻都有自己的奇迹瀑布,在有生之年能够体面悠然地到达,在邮轮时代,殊胜易得。

每天晚上,我也会在同样的位置,看到几个身姿挺拔的老兵豪爽干杯,他们曾在一起吃食堂、睡板床、彼此放心地交出背部。在这个特殊的食堂,他们再次共同执行一次叫做“叙旧”的任务。

每天晚上,剧院都有特别的演出,红磨坊风格的歌舞,维秘式的模特走秀,最适合年轻的情侣一起尖叫摇摆。喜欢安静,那就在酒吧里找个角落,互相依偎,听“海上钢琴师”边弹边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却能在他人的旋律里被深深安慰。

总有一些女性,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买买买”。这里有一条长长的免税购物街,从施华洛世奇水晶到LV包包,总有一款会爱上你。如果奢侈品也无法安慰到你,那就只能试试凯特王妃最喜欢的品牌了,做的是美容还是美梦?你会懂得,只有好好满足了自己,才会对这个世界露出八颗牙齿。

年轻的人会在这座移动都市里迷路。顶层的甲板冲浪,教练是金发大帅哥,身材和笑容一级棒。当然最棒的是他永远对美女有耐心,总是深情地拉着美女的手不舍得松开,让你倍感安全。至于男士,大家都发现,他总是尽快地松手,让男士们尽快地摔个帅的,水花四溅,娱人娱己。最酷的是模拟跳伞。在强劲的风力下,你会像鸟一样飞起来。如果看你飞得太艰难,教练会奉送一段花式跳伞,超人一样在十米高的风筒里自由飞翔。或者,去来一段甲板攀岩,或者,去游一会儿露天泳池,或者,去打一场室内篮球,或者,去玩一场四轮滑冰。想忘记、想逃避、想投入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有人喜欢在早上去甲板吹吹风,有人喜欢在漆黑的夜幕下散散步。没有人问你从哪里来,也没有人问你到哪里去,但总有长长的躺椅随时恭候,总有爽爽的酒水体贴神经。

这是一块飞地,将你从不堪与单调中打捞。子夜的甲板上,面对黑沉沉的大海与天空,背对明亮温暖的热闹人群,一辈子的伤怀被黑洞一样的海天吸走。

想起尹吾的歌:以为不会再流的泪,会在转身的那一刻,悄悄涌出了眼眶。想起斯佳丽的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我想和你一起吹吹风,约吗?

雷锋离开的日子 篇4

我又重新看了一遍《雷锋离开的日子》的电影。我看完之后十分感动,因为学习雷锋不光是帮助他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这部影片描写了雷锋的一位战友——乔安山。以乔安山回忆为贯穿线,引出下文:那她在开车因前面有一段比较狭窄的过道,雷锋就在一旁指挥着,谁也不会想到车轮会突然滑进了道旁的一个小水沟里;也不会想到与此同时,车身撞到了旁边一根战士们晒衣服的杆子;更不会想到那根晒衣服的杆子正好打在雷锋的头上。多么伟大的一个英雄,竟在22岁那样的青春年华中牺牲了。这代表着乔安山头上亚着多重的包袱,肩上挑着多重担子,他被人挖苦,被人另眼相看,甚至别人侮辱。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雷锋在身边,用雷锋行动去感化一个个挖苦他的人,最后得到众人的肯定与赞扬。

影片讲述了乔安山当活雷锋的几个片段。在乔安山开客车时,站长想关系,让他亲属先上车吗,当场乔安山就拒绝了。途中,有一位难产的妇女需要去医院,乔安山立刻改变了方向去医院。后来,妇女的亲属为感谢他,给他做了一面锦旗。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他救了一位被车撞了的老公公,还用自己的钱垫付了医药费。等老公公的家人来了时,因不想出医药费,便把帐都算在乔安山头上,诬陷他是肇事者,扣了他的身份证,并要他支付4万元的费用。他感到凄凉,大家都在往钱看,世上有良心学雷锋的人越来越少。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老公公一家人为了获得赔金,竟指责他是撞死雷锋的凶手,着让他留下了悲痛的眼泪。最后,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终于挺身出来为乔安山做证,这使老公公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说出了真相。

当今社会上,像雷锋和乔安山这样的人还有多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还是愿意帮助他人,弘扬雷锋精神的!只不过,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扰乱了我们的思绪。瞧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时,所有人都热心,积极参加,踊跃的伸出援手!是的,雷锋仍然在人们心中,促使我们帮助他人,同时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离开雷锋的日子》告诉人们要时刻拥有着帮助他人的一颗心。雷锋虽然离开了,可他又一直活着,活在人们心中,也活在人们身边,更可贵的是他一直在滋润人们干枯的心灵!

离开雷锋的日子 篇5

——电影《雷锋》观后感

欧洲新城经纬小学 二年一班 赵 桐

今天,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一口气看了三部雷锋叔叔的电影,有一部电影还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黑白色电影。一开始我还是不太乐意看,可没一会,雷锋叔叔的故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雷锋叔叔小时候没有父母,自己一个人生活,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总是挨饿吃不饱,还受到地主老财的欺负。雷锋小时候,就想有把枪,长大了好去收拾那些欺负人的地主老财。后来解放了,地主老财都被消灭了。雷锋叔叔就刻苦学习,不但成为了工人,经过努力还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我最佩服雷锋叔叔,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仔细认真。当工人的时候,节约每一块钢铁。当解放军战士开车时,不怕苦、不怕累,努力练习,不但开车的技术好,还会修车,样样都能精通。雷锋叔叔最棒的是,还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热心的帮助人,还不求回报。不管事小、事大,只要能帮助到别人,他就感到很快乐。雷锋叔叔的精神,也影响了他身边的人,他的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叔叔去逝后,也向雷锋叔叔一样,主动的帮助别人,那怕被人误解,也没有放弃。

我在做题时有不仔细看题的缺点,本来会做的题,有的时候确做不对。看了雷锋叔叔的故事,我有信心能克服马马虎虎的毛病了,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有毅力,做事情仔细认真的人。我把自己的决心和爸爸说了,爸爸说:“不错哟,雷锋叔叔离开我们了,但雷锋精神还在,雷锋叔叔说过,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是劳动,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向雷锋叔叔学习,那你去把家里的地拖一拖呗。”

好吧,我去拖!

离开的伤感句子 篇6

2.看着键盘不停的敲打,显示在屏幕上的字符,未必能敲出我的心声

3.没有快乐,微笑还在。没有童话,童年还在。

4.夕阳下,童话一般的世界。

5.如果天堂太拥挤,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6.当风筝厌倦了天空,是否就会义无返顾的坠入大海?

7.当你真正去等待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永远都不会出现

8.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9.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10.举目无望,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1.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

12.当我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最沉默的时候。

13.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14.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5.向往天空的,都是寂寞的。

用户十秒离开你网站的25个原因 篇7

大多数网站都会多多少少有些问题, 但看看下面这些负面因素并努力避免, 或许可以对于做出更有用户黏性的网站有好处。

1.自动播放的声音

这真让人发狂。如果访问网站时候立马遭到不想听的不必要的杂音的轰炸的话, 多数人会马上离开。接受这种自动播放声音的广告的发布者是最糟糕的发布者, 常见于酒店行业网站。

2.弹窗

老问题, 大问题。视线里面, 它从未消失。如果你想用弹窗弹我, 那我就想被弹窗直接从你网站弹开算了。你越早用弹窗弹我, 我越早离开。如果弹窗只显示半分钟一分钟, 而且内容还能算是有用的话, 还能稍微忍受一下。

3.插入式广告

我不再访问某个原因就是那儿插入式广告太多了。一周消息不如改名叫一周插入呢。没有人喜欢等待, 但这跟期望的东西有差距。当我点击一个链接的时候, 心里希望的是能直接被带到我点的那个网页, 而不是被扔到一个挂着个大大的广告牌的页面。

4.分页

看十张配着小标题的挺小的图片, 你真的需要我连点十下翻十页么?或者翻十页只为了看个明明可以在一页内显示的前十名排行榜?分页在我看来就是个人为提高点击率的低级伎俩。这种伎俩的存在, 同时证明了在线广告的衡量和购买标准都是错误的。而且这也让很多站长都跑偏了———本应着重于内容的精力, 都放在认为提高点击率上了。

5.缓慢载入

谁都不愿意等!我付了那么多宽带钱, 可不是为了让慢死人的网页搞坏我的情绪的。如果必须看你的网页, 或许还真就那么等着。但我要是只是好奇, 或者手抖多点了一下, 那我就闪了。

6.对于广告的优化大于对内容的优化

这让人不爽的程度简直就跟漫长的载入时间一样。有些站长为了赚广告费, 把广告的载入顺序优化, 先载入广告后载入网站内容。有些时候是当我们等待着广告成功载入的时候, 导航栏在整个网页出现之前快速载入, 然后一切都卡住了。总结一下这条, 站长尤其要留意缓慢的广告服务器加上一个缓慢的网页的时候, 所产生的神奇效果。

7.糟糕的导航栏

作为一个职业网页设计师, 设计糟糕的导航栏是少数能说得上来的致命伤之一。导航需要的是直观, 描述的清晰, 直来直去。基于Flash的网页往往是最糟糕的那些。

8.结构混乱

嘿, 我就是想找到我的问题的答案而已。如果我不能快速有效的找到我想要的, 我就去别的地方看了。你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人们过滤出他们需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优化和测试这种事。

9.关键信息的擅离职守

我最近访问了某酒店的网页, 想知道在那里开个房得多少钱。找了几分钟之后我发现没有关于房费的信息。 (呃, 反正我没找到) 。这太奇怪了。顺便说一句, 我不可能就为了想知道房费多少, 去点“订房”的。我不如直接去其他酒店订个房。记住, 要确保基本信息在你的网站上都有。

10.过早的要求注册

为嘛?为嘛现在就得注册?连一点甜头都不让我尝么?时机非常的重要。

11.太多闪烁滚动的玩意儿

上网, 不可忍受的是类似夜店里的那种闪烁不停的灯光。是的, 又闪又滚是能抓人眼球, 但总把人抓疼。这些东西绝望的想要引起人注意, 同时又绝对的讨人厌。需要注意的特例是, 有的人还就是好这口, 只要是这样的风格都爱!

12.拼写错误

错误拼写和错误语法会给访问者不好的印象。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借口。只要多用些心在细节上了。如果你不在意你的网站, 你的访问者会怎么想?

13.垃圾字体

你使用的是宋体?它很丑啊。尽管如此吧, 至少你用的不是漫画体。正常人不会纯粹因为一个网站字体好看与否而离开的, 但是丑陋的字体会给人留下你对你的网站不上心的印象。这种印象再加上其他因素, 可能就足以让本想在你网站待一待的人拔腿就走了。

14.网页很窄

还有为800像素宽度的显示器设计的网站呢。

15.左对齐网站

左对齐网站 (相对于居中对齐) 看起来太过时了。

16.俗套的网站

有些网站我看着真是喜欢。事实上我希望所有的网站标准化, 按照最经典的指南手册设计。但是如果网页设计都一样的话就行不通了。谁会想要作为一个模仿者出名呢?

17.年久失修

我希望在首页上能看到博客或者新闻版块, 能看到这网站还在更新的迹象。显示个标题和日期就够了。如果我看到最新的新闻日期是好几个月前, 那我可能立马就看别的网页去了。

18.主题模糊

访问网站时, 人们希望是看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网站是干嘛的。一行简单明白的描述就够了。

19.术语/行话

这个可以私下里来。放到网上, 越通俗越好。

20.Flash

有时候我会在Flash多的网站多呆一会儿, 就像是路上有车祸把我堵在那里一样。但是大多数时候我就是简单的点一下返回键。我了解了一些Flash网站,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 没有像样的。我只有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忍受这种网站。在这方面我是个强硬派。

21.没有“关于”页面

有些网站好像对“关于”页面过敏似的, 我压根想不出来这是为什么。有时候我访问网站就是为了找到有关某些公司的更多的信息而已, 看到没有“关于”页面的时候, 真是万念俱灰。

22.配色失败

糟糕的配色会让你网站上的内容很难读。而如果你的网站读都不能读的话就更别想着别人会在你网站上待着了。

转身离开的爱 篇8

然而,他却是清醒的,深深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把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半年后,老师因为精神失常住进了医院。他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她身边,与她一起承担起了照顾恩师的责任。在相处的日子里,他对她的爱越来越深。她比他大整整14岁,而且还是7个孩子的母親,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她的爱。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无边的寂寞和孤独便降临在他的心头,他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激情,便一封封地给她写情书,以此来表达对她深沉无比的爱。而这些情书,他却一封也没有寄给她。

两年以后,老师去世了。他帮她处理好各种事情之后,就独自离开了她。他之所以选择了离开,并不是他对她已不再有爱,事实上,他对她的爱非但不曾减弱,反而日益加深。之所以独自远走,是因为他越来越感觉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允许的,而且,这种爱也无法填补她失去爱人后的精神缺憾。当理智与情感在内心相互撕咬时,他选择了忍受痛苦,离她远去!这种痛苦整整伴随了他一生。他终身未娶,因为他的爱一直未灭。

在此后的40余年间,他和她共同构筑了永恒不朽的友谊。他关心她的生活,无数次帮她渡过难关,但他从来没有向她说过一个“爱”字。她去世的一年后,他也因太过伤心而离开了人世。

他轻视世俗之爱,因为他曾登临爱情顶峰。他把自己的爱情化成了结晶——《C小调钢琴四重奏》。

他就是约翰奈斯·勃拉姆斯,而她是他的老师舒曼的妻子克拉拉。

他去世以后,人们在他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即使没能和她在一起,也依然默默地守望着她!”

习惯的离开散文 篇9

看着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在电视里掷地有声的说回京,我笑笑,回头对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外甥说“明天,我也要回京了。”

好像是从读高中开始,每次回到家便知道我还要离去,那时为上学,现在为工作,不一样的境地却是同样的心情,这个有妈妈的地方,我总呆不了多久,而那些没有妈妈的地方,我总要去呆很久。北京,一个在好多人眼里的大城市,而我到现在都不清楚北京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逃离,意味着陌生,还是意味着梦想,意味着开始,从西安逃离到北京? 从外界更想遁入内心?从来都想靠一己之力创造一个世界?

外甥孩童般的脸上故意对我嘲笑,在脸上却闪过一丝忧郁,他说他也要走了,只是不去北京,去东营,去那个当年我第一次远离家乡而要去的城市。离开家总会不愿,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离家时的感觉,炎热的夏天我却在夜里蜷缩成一团,我想爸爸妈妈,想自己家里的那一张床。

离开家久了,慢慢习惯了想念,也再没有梦到过那张床。

妈妈喜欢和我算账,不过不是针对我,而是针对整个家庭。她会和我讲这一年来家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礼尚往来会花费掉多少金钱。妈妈很善良,可是没有知识,活了大半辈子不认识一个字,或许我应该教她的。记得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写日记,妈妈给我端了一杯水进来,她放下水杯,没有马上离开,妈妈站在我的身边看我一笔一划的写字,我抬头看着她傻笑,“你写吧!俺又不识字。”是啊,在那一刻,我都忘记了妈妈是不识字的,她只不过在看她的小儿子。妈妈不爱钱,可妈妈从来没有过那么多可以存下来的钱,每次听她说来,倒觉得惭愧,因为我给不了她太多钱。姐姐偶尔会提醒妈妈,不要在我面前提这些事情,他自己需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轻轻走进妈妈的房间,放了一些钱,然后出来,这是第一次,外甥看着我的举动,在笑,我摸摸他的头,同他一起继续看电视。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周杰伦外婆里的歌词,大人们以为出门之前放六百块,就算孝敬;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后来,我真的给了外婆几百块,而我只能陪伴八十几岁的外婆短暂的几个钟头,因为我做不到歌词里的陪伴。妈妈遗传了外婆喜欢着急的缺点,什么事情家里人做的慢了,她就变得不耐烦了,唠叨也就变得多了。以前会对妈妈的唠叨反感,可现在更多的是了解,因为家里难得几次会有那么多人,她开心。早上我和外甥故意起的很晚,因为我在等待有个人会推门进来喊我们起床吃饭,外甥临走的那天早上依旧起的晚,起床时他忽然说了句‘其实每天早上有个人来叫吃饭,挺好的’,他好像也懂得了我想要的那种家的感觉。

家是港湾,可有时我会觉得他过于温暖,倒显得炙热。大年初一和几个初中同学见面,偶尔的寒暄说笑感觉不过瘾,就索性喝了几杯,可我没想到这几杯酒差点便断了我和哥哥的感情。喝了酒我会变得话很多,再多些我会特别想睡觉,回到家九点多钟,相比在北京感觉是一个很早的时间,可哥哥却觉得我回来的太晚了。忘记了当时是谁言辞先开始变得激烈的,甚至第二天醒来,那段记忆我都是有些模糊的。哥哥打了我,我也打了他,妈妈在一旁哭泣。如果没喝酒,这一幕是不会发生的,或许我会不满哥哥的所言,可我不会冲动。不要和一个喝了酒的人吵架,因为吵架本就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放在一个不理智的头脑前面,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看着妈妈的眼泪,我很奇怪这一晚怎么会变成了这般。或许妈妈是真的在伤心,或许妈妈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儿子不要再这样。安慰妈妈一番,我的困意早已让我无力支撑下去,躺在床上,头脑依然不理智。第二天醒来,看着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努力回想昨晚我和哥哥争吵的画面,哥哥说你知道妈妈在你回来之前去门外看了多少遍吗?我说,明年我再也不回来家里了,然后哥哥的拳头就落在了我的脸上,然后我拿出手机来要给姐姐打电话,电话没通。虽只有零星片段,可我知道昨晚的我是在怪罪这炙热的关心,觉得委屈。想起那天在半夜的北京街头,一个人站在冷风中打车,我苦笑,自己还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第二天哥哥有些沉默,他好像会害怕我真的会怪罪他。吃饭的时候,妈妈说没了你爸爸,哥哥打你几下是应该的,我笑的风轻云淡,因为事情在我心里也已变得风轻云淡。我同哥哥说下次见我喝酒了,就让我洗洗睡吧,千万别吵。姐姐打来电话问我大半夜的打电话干嘛?我笑说没事,因为事情真的已经过去。

回北京的下午去了朋友家,陪他打扫了卫生,他喊了几个朋友,里面有我的发小,小学同学,初中同学,跨度蛮大。席间听他们说说笑笑,偶尔几个黄段子也会令我不知所措。在杯底的酒算是我坐下来的意思,他们笑我是不是在老同学面前放不开,我笑却一心想着可千万不要再回去太晚了。第一个离开,他们出来送我让我实觉不好意思,可想想妈妈还在等,说了再见便也安心离开了。家里毕竟不是在外,在外面,或许深夜的灯光会彻夜通透指引你回到住处,可在家,你在外面,家里的关心便是那彻夜通透的灯光,灯光太亮不好,可我选择在夜晚来临前回家,让家里人安心。

朋友早上很早过来接我,然后送我去车站,哥哥妈妈的身影在家门口的灯光下站立着,朋友娴熟的车技让那灯光很快便甩在了尾后。朋友给我带了一瓶酒,因为同他打扫卫生时找到了两瓶看上去不错的酒,他说一人一瓶,我没拿,没想到早上他竟带了过来给我。车子一会便到了车站,五点多钟的冬天又冷又黑,他下车向人打听去北京的车要什么时候才来,我坐在车里不停地在擦着鼻涕。

临走前,他拍下了一张车站的影像,很黑,车站的名字依稀可见,我站在中间。他配了文字,要我这个做编辑的给他看有没有错误,然后发了状态。

他的离开随笔 篇10

多年来,我一人在这游荡。我有许多的亲朋好友。纷纷离我而去。孤单与寂寞,陪伴我慢慢走向那世界的尽头。慢慢地慢慢地。有个人走进了我的世界。她就是我的好朋友。虽然她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只有她陪伴着我,可是最终连她都离我而去了。渐渐地,渐渐地。又回到了起点。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她,在我困难的时候她愿意伸出援手来帮助我。愿意在我伤心流泪时来安慰我。

我愿意无时无刻的祝愿她。为她祈福。为她祷告。我愿意为她上刀山下火海。我深刻的记着。她,因为她。是我这孤独而又悲惨的.人生中唯一一道光明。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爱和亲情。就算她现在不记得我了。我也愿意为她祈祷。我最后就只剩下对她的那一份思念了。这8年来。我知道他也很痛苦,可我又何尝不是呢?爱他、想他。可这都已是过眼云烟了。

我不知道他离开我的原因。我几次三番的回忆着曾经。希望找出我到底是哪里惹他生气了。让他就这么离开了我。

离开的正是天堂 篇11

——题记

[1]

有一年我在书店翻到一本文集,里面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年轻人抒发自己对青春的感叹。像约定过了一般,题目都是:十六岁在XX。后面的XX,填的都是美国、日本等异域地名,那些因为听过多次所以感觉不远实际上却和现实隔山隔水的地方。

那一年我十三岁,才刚刚褪去小学生的稚气,只能凭几本小小的杂志幻想将来的生活。那天我翻到那本书的心情不言而喻,认认真真把里面的文章通读一遍,然后开始想象我的十六岁。我有过无数假设,可后来走出书店还是只能承认:十六岁又怎么样?我还是呆在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回家蒙头大睡,醒来的时候突然想,那我十六岁的时候也写一篇好了,不管在哪里,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不能改变,但总还是可以记录的。

就这样,我越发期待十六岁的到来。

[2]

我今年满十六岁,在中国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读高二,并且这个假期一结束,就是真正的高三党了。

十六岁的我让十三岁的我失望透了吧?

我的十六岁像一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我没有暗恋的男生,只有最爱的动漫人物名字叫夏目贵志;我的十六岁像一只不知道要往哪里飞的风筝,我有一个很想念很想念的大学,但是也和分数线差得很远很远;我的十六岁像中了病毒的电脑,我常常和周围的人处不好,想靠近但一次次被各种烦人的事情阻挡。

我的十六岁像一部深夜档的无聊电视剧,十六岁悄悄跑来打酱油,语、数、外、理综才是主角;我的十六岁像古诗鉴赏角下被遗忘的注释,有没有都不影响人生的答题;我的十六岁像被卡在书页里的一颗尘埃,轻轻翻一下就飞很远,消失在寂寥的秋风里。

如果十三岁的我知道十六岁的我,一定会觉得可怕吧。

[3]

我打完上面这段文字就停了好长一段时间,那时候我没有办法完成它,因为接下来又是没经历过的时光了。

6月7号、8号,学校也终于在高考面前低头,放了三天假。

一放假我就开启宅女模式,作业还没处理完就爬上网刷微博。那几天的红人是“高考直通车”,我顺手关注了他。大家都喜欢叫他车君,可自从我关注车君之后,就不断被各种高考困惑、高考奇闻、高考感悟、高考试题、高考秘诀刷屏。我一个个地浏览,有的时候是和我一样是高二生,英语不好问车君该怎么补救;有的时候是某某地某考生各种原因没进考场大家又逮着一个理由骂高考;有的时候是最新的高考试题,我点击查看大图还是看不太清晰。后来6月8号那天英语一考完,我刷新页面,看见车君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说:“你们解放了,你们自由了,你们不用再煎熬了,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正是天堂。”

我一下子被这句话击中。那一刻我开始真正思考自己平平淡淡的十六岁,思考我恨到骨子里的高二。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心底问我:明年这个时候你是什么心情?那场仗你准备充分了才参加的吗?……

我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越想越多,到最后得出的结论:自然有一个无限青春的十八岁等着我,我怕什么?十六岁只是一个必须弹错的前奏,十八,二十八,三十八……甚至八十八,更远更长的未来在等我去谱写旋律。也许现在是地狱,是平平无奇,是整天闷闷不乐整晚与各种试题作伴,但现在除了这样还能干吗?现在就是为以后奋斗的时刻。为了更好的十八岁,只能将就现在的十六岁。

十六岁不在美国,不在日本,十六岁在高二,在十三岁的后面,十八岁的前面,在我的路上安分并坚定地走着。

编辑/苗与

教育不能离开爱 篇12

一、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首先得尊重学生, 没有尊重便不会产生真正的爱。学生进入初中以后, 学习成绩、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都会出现差距。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距, 弥补这种差距,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切不可因这种差距而有所偏爱, 有所歧视。爱是相互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学生才会尊重你, 爱上你, 爱上你所任教的学科。亲其师, 方能信其道。

初中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渴望被尊重的意识都很强烈。工作中, 教师应该允许班级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 应尽可能先倾听其言, 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然后肯定其中合理的成分, 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 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得到了教师的认同、肯定之后, 便会油然地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在思想行为上也易于与教师的要求趋向一致。所谓“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便是这个道理。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为了便于实施教育, 教师应亲近学生,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为学生准确把脉, 切实给学生一份关爱,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并唤起相应的情感。这样, 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达到和谐一致,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今,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 信息的内容也较庞杂, 再加上独生子女多, 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等因素, 学生的思想变得微妙而复杂, 有些念头甚至可怕。曾有一位学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内容是这样的:“老师, 我现在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死!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无数次与爷爷奶奶争吵, 爸爸不相信我。我伤心极了, 好想离开人世!”初见短信, 我很愕然, 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初中生的心灵会如此脆弱, 思想会如此极端!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会有学生用刀捅伤捅死教师, 有孙子用绳子勒死自己的亲奶奶等此类悲剧的发生。看了短信之后我及时与他进行了交谈, 帮他回忆了爷爷奶奶对他的好, 让他从心里认识到爷爷奶奶的行为都是基于对他的爱, 虽然方式方法上有时不尽如人意。另有一位同学, 教师与其谈心:“你现在不努力学习, 你将来的生活便可能和你的父母一样, 你愿意这样吗?”谁知这充满爱心的话语却令他出现了大为反常的举动, 好似受了极大的侮辱。后经其他学生介绍方知:其母精神失常, 其父是一个跛足的和尚。教师的话语无意间触及了他内心的伤痛。还是这位学生, 他曾诚恳地对我说, 他现在很想上进, 但文化基础太差, 现在课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怎么努力都听不懂。他想上职中, 但又害怕看到父母绝望的眼神, 他请我打电话劝其父同意他读职中。试想一个已几乎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学生, 每天静坐教室长达数小时, 而且得循规蹈矩, 课后还得承受教师、家长的指责, 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作为教师, 我努力了解他们, 帮助他们, 聆听他们的心声, 耐心地与他们作思想的交流,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对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地加以放大、表扬, 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我时常感叹:做差生难, 做差生的班主任难上加难!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这句话用在教育上似乎显得生硬甚至冰冷。但道理显明, 作为班主任就得蹲下身子看学生, 倾听他们的心声, 然后对症下药,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能取得教育的高效。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

三、“严”与“爱”相济

一个教师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除了关爱学生, 还得严格要求学生, 无原则的迁让、一味的包容绝不是真正的爱。“严师出高徒”是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教育中的“严”是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包括提出端正的学习态度, 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 提出规范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 能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并在他控和自控下认真学习。严生威, 爱生信。严而不爱, 学生敬而远之;爱而不严, 学生自由放任。只有严而有格, 爱其真切, 方能使学生信服, 甚至感激你。当然,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要在尊重学生、爱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前提下进行。

离开学校的作文 篇13

六年来,我经过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也有很多甜蜜,像考试100分,受老师表扬,也有很多酸楚,像没完成作业,没带书,被老师罚了。在这些风雨与甜蜜中,我慢慢的长大了。在学校的时光,那么一分一秒,我都不舍得失去,与同学相处友好,在操场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这么美好的时光都在学校,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马上升初一了,在六年中的回忆,我总是念念不忘,有老师的表扬,老师的帮助,让我在生活中长大了。有一次,我去老师家,看到的竟然不是老师在悠闲地看电视,而是老师在辛苦的判作业。有这么好的老师,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在班级里,再熟悉不过的就是同学了,有可爱的刘致远、搞笑的李唯铭、认真的闫涵,同学们有不会的题,他们就问我,我有不会的题,就和同学一起探讨,所以同学们都喊我“小博士”,我非常喜欢听他们给我的“美称”。有这样可爱的同学,有他们这样一路真诚的陪伴,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在花坛那里有很多花,有月季花、茉莉花等等,前后面各有一个大操场,那里有篮球架等等,东西各有一排参天大树在教学楼里,到处都有朗朗的读书声。有这么好的学校,学校,我怎能舍得能离开你呢?

离开的诗歌 篇14

我却没有一丝力气挽回;

把所有的心给了你,

只剩下我空荡的灵魂。

眼看着走不出这围城,

我却没有一丝力气面对。

把所有的力气给了你,

剩下的,只是我满身的伤痕!

你渐行渐远,而我,心碎也无痕。

装在你心里有我一滴泪,

它将时刻与你伴随。

我渐渐成灰,眼里那滴泪,

映画成我对你的感情,你将怎样与它面对?

那一滴泪,是我用最后的力气才面对

你的眼角又会不会伤悲?

那一滴泪,滑过你心里,

对你而言,是喜还是悲?

你又会不会想起我,

离开的近义词 篇15

4月30日晚, 熬了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我从打印室拿着稿子出来, 独自走在昏暗的校道上, 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的本科生涯结束了!有那么一瞬间, 我竟然眼眶湿润。这泪水是不舍, 还是遗憾;是难过, 还是欣慰?也许只因为那一刻的意义, 自己不能承受。

论文顺利答辩之后, 跟远在日本的导师汇报结果, 她说:“你这四年很努力, 非常worth。”虽然我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但这四年能以她这句话作结, 我很自豪。这一路, 导师是看着我走过来的, 她是我大学本科生涯中最重要的见证者。

“再幼稚, 也是青春的象征。”

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疏离屡屡被提出, 却也往往被忽视。我得益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培养方针。我也很庆幸, 能遇到一位性情相投、关心学生的人生导师。没有她, 我不会深刻地体会到, 成长途中长者的引导多么重要。

从百篇作文到毕业论文, 我的写作水平和学术水平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一点一点地进步。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 但却缺乏自信, 而且自我要求严厉得近乎苛刻。几乎每次交作业时, 邮件里写满了严厉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 这不是谦虚或者矫情。毫无疑问, 导师清楚我最匮乏的东西——自信。她一次又一次耐心地鼓励我, 总是能找到文章的优点和进步, 而且不足之处也不会避讳。每一次她的回信都会使我十分温暖, 让我在强烈的自我怀疑中重拾奋斗的热情。她温和的批评方式使我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优点和潜力, 我的信心一步步地建立起来。

大学里最让我感动和怀念的事情, 是导师的在我的百篇作文中留下的评语。我们大一要求写一百篇作文。我的作文很坦率, 童年的回忆、愤世嫉俗的言论、爱好、亲情、友情、婚恋观……无所不包, 我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把多年积攒在心里的想法和记忆统统挖出来, 化成文字。因为我知道, 有一个忠实而宽容的读者, 关注着我的文字。导师的批语基本上无关文法, 而是针对内容, 是思想上的引导和交流, 甚至共鸣。导师平等的对话姿态, 对偏狭、年轻无知的包容和理解, 使我更加“放肆”地高谈阔论。现在回头看, 那些文字和思想很幼稚。但是她说:“再幼稚, 也是青春的象征。”如果不是她的包容与理解, 我对文字的态度不会那么忠诚而坦率。

不要“三点一线”的生活

我属于想得比较多, 困惑和焦虑也比较多的一类人。大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家庭经济、学习和就业三重压力令我焦灼不安, 我在读研和找工作的计划中徘徊, 茫然失措。某个深夜, 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心事, 给导师发了封邮件。老师的回复很长, 我读着读着心就安静下来了, 对未来有了一点方向感。每次焦虑的时候, 都会记起她的忠告:目前的所有困难都会过去, 要懂得承受一切不如意。保持心态, 把焦虑化为行动, 做好能做的事。随后, 我们约了时间, 老师跟我聊了一整个下午, 就业、读研, 未来, 人生……跟她告别的时候, 沉重感一扫而光, 整个人轻盈地快要飞起来。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就像一盏灯, 照亮被迷雾遮蔽的前路。我才发现这句话, 原来不是矫情的创作。

大一大二, 我基本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家教和学习, 生活中没有其他内容。除了高中应试教育残留的痕迹, 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够自信, 留恋于无风无浪的个人世界, 拒绝长大, 不敢尝试和改变。但是大二下学期, 弟弟生病了, 我和妈妈在医院照顾他一个星期。在那一个星期里, 我奔前走后, 跟妈妈一起应对了很多事情。我突然意识到, 妈妈需要的, 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成绩很棒却需要别人保护的乖乖女。她需要一个能独挡一面, 为她分忧解愁的女儿。我从来没有那样急迫地想要长大。以前我的思维多狭隘呀, 以为长大就会抛弃童真, 不得不融入复杂而无奈的成人世界。现在才明白, 那不过是害怕承担责任的精神借口。

从大二的暑假开始, 我开始了积极的转变, 自己定位为向外转型期。我决心从个人小世界中走出来, 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 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我计划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增加社会实践, 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 为就业做好准备。第一步, 也是在导师的帮助下迈出的。

跟老师的交流多么重要!

“大学前两年我太沉寂了, 只是顾着学习, 没走出中学的生存模式。就业方面的积累, 除了专业知识方面, 几乎为零。所谓的社会实践经验还在其次, 关键是心态、处事的成长。我记得我在百篇里还写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的过去确实是那样封闭而个人主义的。大学都过去一半了我才开始慢慢反省到自己性格中的狭隘和稚嫩, 意识到自己要以成年人的角色出现了, 就有了某种紧迫感。”在写给导师的一封邮件中我跟导师说我想找实习。导师很热心地帮我联系实习单位, 甚至在我第一天上班之前, 细心地提醒我那是一个工作环境严肃的机关单位, 衣着一定要注意得体。

在她的推荐下, 我进了一家国企的宣传部门实习。那次实习是我第一次独立面对社会, 我努力克服胆怯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尽力地做好搜集资料、编辑稿件等工作。没想到, 离开的时候, 实习指导老师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 还给我很多人生忠告。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在社会实践中用上;自己一直努力学习, 是有回报的;我是能把一个没接触过的事情做好的。信心和勇气就这样被激发了, 对社会的恐惧感和疏离感慢慢地消除了。这种心态上的建设和转变, 是从学生到社会责任个体转变的第一步。

接下来进入了紧张而忙碌的大三, 加入校报、参加舞蹈比赛、合唱比赛、党校学习、志愿者活动……我开始在社团工作中脱颖而出, 在文体活动中融入集体。在不断的实践中, 我变得开朗, 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 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我真正体会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这一切变化, 源于自己迫切想长大的愿望和导师的帮助。在困惑、迷茫的时候, 跟老师的交流有多么重要!在我诉说的那个点, 我的生活开始转折, 朝好的方向走。而我自己也努力地付出、实践、总结。

“我想你应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果然!”

原本我做好了就业的准备。大三下学期开始, 家里的条件慢慢好转。大四开始不久, 我获得了系里的保研资格, 一直想深造的愿望实现了。导师笑着说:“世事难料啊。”她是高兴的, 因为她觉得我有潜力继续读下去。我也庆幸自己一直很努力而专心地学习。想当初, 我看到其他同学忙着各种各样的社团工作或兼职, 觉得心虚。导师始终强调, 学习是第一位的。“人以后出社会工作的时间那么长, 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那么短, 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她那些话给了我怎样的安抚作用啊, 就像焦灼中的镇定剂一样。

大四一年, 我除了兼顾社团工作, 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写毕业论文上。论文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我的初稿迟迟没写出来。因为要读研的缘故, 导师一直都很关注我的论文, 在日本发邮件回来, 却只说:“这边的樱花开了, 很美。最近一切还好?”我知道她怕我有压力, 只肯稍微侧击。我感动于她这份体谅和苦心。论文一再搁浅的时候, 内心响起一个声音:我决不能对不起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咬咬牙, 坚持下去。论文发给她, 她高兴地回复:“之前已经按捺不住要问你了, 不过我想你应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果然!”我看到这句评价, 激动了好几天。

我的大学, 以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画上了句号。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期中试卷下一篇:小学文学社评价制度